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资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主创新;研发性投资;高科技俱乐部;人才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惟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政府要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重视学习吸收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固然重要,但消化吸收创新更不可忽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金雄厚,汇集全球的顶尖人才,鼓励创新,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我们鼓励研发性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惟有如此,才能寻求捷径,少走弯路,才能尽快培养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人才。
我国政府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性投资。为其进行研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快与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取消外商投资中对研发性投资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与规定,降低跨国公司进入的各种交易成本,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吸引力。以此来把握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坚持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在战后30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不间断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大国。韩国走的也是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同样取得了成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很大程度上走的也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路线。我们要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持久性优化升级。
二、政府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归国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
归国高科技人才拥有独特的优势,拥有在国外知名大学学习的经历,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拥有学科前沿知识,能站在全球前沿领域探讨前沿问题;拥有多国工作的经历,了解多国的知识与技术,视野开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与工作,重视能力的氛围,促使他们具备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拥有竞争能力与实力,由于他们具备了上述素质,因此,他们能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亦能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如果拥有了这些人才,就能带来一个甚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他们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如今,“海归派”变成“海待派”,我国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的作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发展、创新的空间。国家、地区以及有条件的企业,重视创建留学生创业园,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通过留学生创业园创办,吸引留学生在高科技如计算机软件、绿色新型产品、生物医学等领域作研究,或创办企业。在创业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科技周、企业家沙龙、专题讲座等各种科普活动,为科技人员交流信息牵线搭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重视归国科技人才,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引智政策,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内急需、领先国内或国际的技术项目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通过多种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确保自主创新动力长盛不衰。依靠人才机制来实现自主创新目标。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强大的人才库,实行课题招标、科技成果奖励、技术入股等一系列激励制度,使归国科技人才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带来的利益,特别是对在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高级人才给予重奖,以此来鼓励他们创新的热情,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政府要引导企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合作获得创新人才
韩国用了短短40余年时间,以相当于我国4%的人口和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相当于我国2/5的经济总量,一举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正积极筹划跨入发达国家门槛,力争实现在未来10年内进入世界科技八强和经济十强的发展目标。他们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是,引进吸收、大胆创新、积极合作、敢于冒险。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国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引进来、走出去的经历,如聘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帮助做消化吸收工作,使其较快地掌握核心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带领、培育技术创新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进行创新。海尔、格兰仕是最好的例证,华为在全球亦有11个研发中心。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开放的全球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利条件。奇瑞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它的经验,就是充分利用了全球化资源,与世界最优秀的研发机构联合合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的联合研发,迅速造就了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对企业的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大学资源,走产学研之路
技术创新成果来源于知识创新成果,知识创新成果来源于基础研究,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由于学科交叉和相互融合,不断衍生出新思维、新理念、新设计,爆发出新的科技生产力。据国际权威机构调查,世界上70%以上的高科技成果与高校有关,世界上83.6%的科技园是依托高校而建或与高校建立了紧密型联系。据江苏省经贸委统计,2003年全省工业企业开发的省以上新产品80%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的,关键技术均来自高校或科研单位,而企业自主开发的只占20%。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与他们进行合作既能弥补企业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又能缩短创新周期,提高自主创新的成功率。
政府要重视创新园区的建设。凡在研究型大学聚集地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按硅谷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建设重点大学科技园区。研究型大学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依托大学科技园、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博士后创业中心的科研、人才、信息等优势,通过大学与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信息、知识、人才的交流,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率,又可以提高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美国政府通过研究项目和采购合同影响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通过制定投资和技术标准,减少研发中的盲目性。美国四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心,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合作范例。
五、参与国际高科技俱乐部的一些重大活动
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呈上升之势,研发风险亦加剧,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尤其是高技术,即使是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也会面临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此,发达国家间为取得互补,常通过双方或多方合作来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共享技术创新的成果,渗透世界市场。通过参与合作可实现技术学科与领域之间的互补,使具有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共同实现创新目标;通过参与合作亦可缩短收集资料、信息的时间,提高技术创新速度。有利于以较低的转换成本进入新的领域,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舞台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充分利用这一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参与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如深圳最近成立的深圳高科技投资基金俱乐部,其成员有荷兰ING霸菱(中国)投资基金、法国苏伊士(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华登(中国)投资基金、美国国际数据网络投资公司以及台湾宝等6家风险投资机构。将海外风险基金的成功运作模式、管理经验引进到深圳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对培育中国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六、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以培养人才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科技计划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尤其是关中地区,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寄希望于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示范辐射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1.1统筹科技资源的内涵
“科技资源”的内涵,从内容上看,是科技人才、科技活动资金、科学研究实验(试验)装备、科技信息等要素的集合,或者也包括科技组织资源;而从体系结构看,包括科学与技术所形成的坚实核心、专业技能系统、技术市场、制度界面等。“统筹科技资源”是促进公共科技领域中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和流动,强调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促进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与流动,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科技资源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差别在于统筹科技资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干预,而科技资源配置还要包括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目前,我省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需要通过优化配置予以改善,我认为比较适合我省当前发展的情况的配置方式,是加强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投入及其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即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1.2统筹科技资源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资源配置,是实现生产力创新提升的根本前提。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要站在时代前列,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从“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及相互联系看,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带动作用的也首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只有在这个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才能保证其他基地(高地)建设的成功实现。最后,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
2关中-天水区域科技资源存在的问题
(1)从科技资源来看,西安是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为雄厚的地区,高度集中,拥有76所大学,80多万在校大学生,3000多个科研院所,9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专利转化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西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已达53%,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形成了在国内举足轻重、在亚洲颇具影响的教育科技综合实力。而关天区域的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则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弱。
(2)由于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军工与民企分属管理,以及产、学、研之间关系不协调等体制性原因,致使陕西省整体上的科技优势,一直未能得以充分展现。因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好“中转省”、“民”、“研转产”的问题。
(3)根据目前的现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元”问题。第一个“二元”是资源上的二元,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问题。一些资源是中央政府控制,一些由地方政府控制;一些是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而另一些则是以地方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高校也具有两重性,即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第二个“二元”是如何形成科学和技术的统筹。第三个“二元”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
总的来说,就是在科技和资本所有属性下,以中央企业和中央高校、地方企业和民办高校所表现出来的二元化,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科学和技术的二元化。如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解决统筹科技资源的问题。
(4)科技资源统筹乏力。科技资源配置具有浓厚的部门特色,难以发挥科技系统整体优化功能,分散大于集成,致使相关部门对科技资源不能统筹管理,从而导致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3建立长期科技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制度,统筹科技资源
3.1科技计划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作用
政府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干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科技政策、法规,二是通过科技计划。科技计划是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和策划的、在相应的条件下组织实施的行动方案,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表现如下:
(1)科技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科技计划是在科学技术的探讨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或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经专家确定的科技发展行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使它容易成为科技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对科技资源的统一利用具有指导性和号召力。
(2)科技计划需兼顾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并使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在确定发展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发展的需求和希望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以便集中资源解决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需求压力本身客观上促使科技计划必须重视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3)科技计划采取增量带动存量,滚动发展的方式。科技计划制定之前首先是对原有科技资源进行调研,在对存量充分衡量之后,确定追加投入的数量;科技计划在立项过程中,也要审核申请者已有的的科技资源和科研实力。通过增量投入引发存量部分的再配置,既利于充分发挥存量的效力,也利于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4)科技计划拥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利用科技资源的工具。科技计划由目标定位、期限、范围、支撑手段、组织管理模式、绩效评估等诸要素组成,能以比较完备、成熟的方式规划利用科技资源,其中包括:第一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允许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择优聘用研究人员,这是它能够实现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地整合科技资源;第二能通过资金联合、计划间的协作、申请条件限制等方法,促进各种科技合作,并通过合作整合资源;第三能灵活确定和调整科技投入在研究阶段、科研主体和产业技术上的比重,从而使科技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中试、试验发展等研究阶段,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科研主体,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得到优化配置。(5)科技计划能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整合。科技计划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为政府、为社会服务,促进科学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等方式,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其它资源结合,并使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
3.2科技规划和科技计划管理申报制度
科技规划、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科研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手段,针对我省科技资源的实际,应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活动的各阶段上推出一系列的专项科技计划,形成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科技计划体系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形成科技管理体系的保障政策与法规、信息服务系统。进而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并使其成为一项不断推进、长久坚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配套的建设任务。
4解决统筹科技资源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4.1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起点,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由于科技报告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议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突破口来启动科技计划管理,建立科技报告体系的具体建议有:研究提出我省科技报告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及保障政策与法规,构建科技报告管理工作流程,确定协调管理以及参与部门,单位的职责,以工作制度的形式体现。
整理关于科技报告制度的现有政策,研究拟建设的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是否与当前的知识产权,保密等政策,法规存在冲突,提出协调机制,补充出台保障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的管理政策或法规。
4.2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平台
(1)建立“一站式”的网络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依靠该系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登录并提交各类申报材料;在项目执行中,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提交各类过程管理文件,项目验收结束后,提交的成果性文件将直接形成为科技报告资料库中的相关档案。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验收、推广等环节中,均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网络化的流程管理,效率可望及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该平台,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参与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环节。
(2)建立基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应能及时、快捷地提供通过平台而得到各类统计数据,组织专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通过定期总结,完成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省对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科技项目领域和行业分布情况等信息研究报告,直接为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持,便于统筹科技资源。
4.3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1)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结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一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充分整合区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以及国内外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供服务。
(2)健全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须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科技先导型产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竞争情报等服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速知识扩散,以提高成果转化率。
4.4通过科技计划整合跨专业、行业、地区的资源
(1)在同一科技计划内实现跨专业、行业、地区科技资源整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投入目标体系,通过目标分解使科技计划渗透到各个行业,专业和地区,再通过统一的资助原则、资助领域、资助区域等实现各目标之间的协作。这种按行业划分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跨专业、跨机构、甚至跨地区集中人才资源、试验装备的整合效果。
(2)利用科技计划体系进行资源整合
利用科技计划整合科技资源、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科技资源整合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然后针对各个子目标分别制订科技计划,并使各子计划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与促进,在内容、规则上相互衔接或配合,制订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建立跨行业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跨地区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类型研究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和促进。
4.5构建共享科技资源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1)为使科技资源共享立法更容易进行,在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在立法规划核心法的定位上应遵循“先易后难”立法路径,一步一步推进立法,成熟一项,制定一项,二是在立法规划核心内容的界定上应遵循“增量建制”的立法思路,在现有利益增长格局以外,创设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以求在立法建制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资源共享总量,扩大可供在各个利益集团间进行分配的份额,把改革成本和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各方受益支持和法制上的持续性。
(2)政策框架
为保障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支持体系、在政策方面,需要确立自然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参与和扶持的指导思想,制订有关科技资源共享强制性,倾斜性及综合性政策,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则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4.6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着力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比较优势产业
产业结构趋同既造成地区间的过渡竞争,同时也造成资源(包括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协调及浪费,政府在制定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从比较优势出发,主要是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行业中产生,发挥比较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而创造竞争优势则是主动地催生新的比较优势或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综合,通过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制定科技计划和规划,特别是应当深入分析和研究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然后在些基础上通过制定长期规划,确定在支持和发展的重点领域。
5关中-天水区域统筹科技资源体系
关中-天水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技术转移活动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本身即构成一个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基地和企业是最主要的活动主体,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为了促进该空间系统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有效的对策必然是一个系统。该对策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巨型综合平台,一个网络化的系统,构成该系统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政府、政策、体制、机制、法制、信息等,这些要素在系统内有机结合,密切联系,高效有序,优化配置,自由流动,支持产学研合作,进而实现系统的目标,促进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达到统筹科技资源的目的。
从长远看,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对该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持久的强力的支撑,整个区域达到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所有领域都在奔向一体化,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大合作大转移必将成为制度,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丁厚德.中国科技运行论:科技战略与运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朱付元.我国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2).
黑龙江省拥有即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大庆、黑河、五大连池、铁力、等13个资源型城市,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大省。其中有著名的煤炭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中国第一个石油城市大庆和森工城市伊春、铁力等。大多数城市是在进行矿业开发或林业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能加速矿业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这些地区进行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从而出现了像鸡西,大庆这种依托自己资源的开发而在开采区附近兴建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它们为黑龙江省及全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源。但由于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经济生命周期,黑龙江省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处在经济的衰退期。资源型城市处于资源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使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缓慢。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森林资源逐渐衰减,可供开发量越来越少,使开发成本增加。因为比较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当开采量下降时,不能阻止资源开采量下降引起的各种资源的恶化。难以弥补采掘业下降带来的增长缺口。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煤矿城市采煤沉陷区问题突出,油田植被和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土地“三化”、水土流失加剧,林木蓄积量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局面。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因而使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一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其发展主要是粗放经营为主。第三产业以餐饮业和商业发展为代表,其发展相对较滞后,第二产业其产业链相对较短,主要依赖初级原料产品加工,经济增加值较低;在资源型城市中,大型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主要作用,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阻碍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不利于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城市各种产业相互关联的程度较低,城市区域产业发展脱节,各种产业难以进行质量上的整合。
2.各种资源逐渐枯竭
由于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会不断减少,最终枯竭。那么资源型城市随着开采量的增大,这种矿产资源的地理优势将逐渐下降,矿产资源开采成本整体趋势将上升,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产业整体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趋势衰退。黑龙江省正从原来的资源输出型大省逐渐转变为资源输入型大省,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
3.人才结构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较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并不多,主要需要从事资源开采和开发的工人,它们大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中,人才结构较为单一,随着资源产业资源的枯竭,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条的延伸,资源型产业需要更多的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现有的企业人才发展模式不能满足资源型转型的需要,缺少相应专业人才,导致资源型企业向其他产业扩张和延伸较为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不能顺利地进行的局面这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位于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甚至还出现本地人才大批外流的现象,使得资源型城市人才更为紧缺。
4.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是以矿产,森林资源为主的大省,在资源开发建设初期初始阶段,企业的发展注重产能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三废———废水、废气、固体物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使环境污染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加聚。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矿物资源被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地球上许多生物资源正在减少,甚至于有些珍稀生物处于灭亡的边缘。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是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工业化城市,同时使整个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达到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相处,使整个社会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下向前发展。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本着“节约,环保,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的出发点,进而创造出“投入少、产量高、能耗低、排放少、可循环、能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节约型社会体系。
1.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
制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来,要让各个部门,机关以及个人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试点,例如:在矿产开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把深度开发主导产业和积极发展替代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成立和发展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市县,大力推进和发展节约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以达到能源污染的零排放、发展绿色再制造等,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改进和突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对开发区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化学、医药等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对企业的产品所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治理,通过建立化工基地经济工业园区进行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重点发展以靠高科技为主的生物以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链,使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能够循环利用或交叉利用。同时应重点对循环经济园区内相关行业进行重点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积极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循环再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生态渔业养殖和零污染饲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大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产业,采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设备及技术工艺来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技术装备,用以改造那些传统产业,逐渐建立起低消耗、高产能的产业体系。加强对高能耗的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原料、能源及水资源的能耗管理,实现这些能源的梯级、高效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用以提高企业资源的产能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黑龙江省清洁化生产试点企业建设,指导和鼓励钢铁企业、热电企业、三大动力企业、矿物加工企业采用清洁化生产、积极进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企业污染全过程的治理与控制。
3.积极开展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
运用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如废机电产品、钢铁、垃圾等的回收利用,最大效能的提高产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建立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建设,有效建立起一个集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处理、综合利用集中在一起的综合性体系。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工程建设;建立黑龙江省废物转换系统,如固体物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固废集中处理系统、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大力开展循环资源产业建设,以使资源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4.强化矿山等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效果
一方面,合理规划黑龙江省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强化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等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加大力度对开采秩序进行整顿,对矿场资源如何进行利用与开发的方式进行改进,进而达到矿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与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矿业资源深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及推广,增加矿业资源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发与大力完善有利于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采,选,冶”的先进工艺,大力提升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强化共生的矿产资源及由主产品生产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回收利用。加强矿业资源开发与冶炼的固体废弃物等矿业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使其转化为新型建材产品,最大效能的实现矿产资源循环有效的利用。
5.树立全社会绿色消费的观念
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全省人民重视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节约资源以及绿色健康环保方面发展。倡导全社会的群众使用带有节能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抵制或拒绝过度消费产品的消费行为。把节约资源和循环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变成每个公民的自发自觉的行为,达到全民绿色消费。
6.完善资源城市的资源保护政策
黑龙江省的资源城市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因而这一时期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因而应加强环境、土地资源的保护,注重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根据环境、资源二者的相互关系,对资源的开发应本着有限性、有序性以及有偿性等原则进行开发,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政策,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要加强立法,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制定较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单位面积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矿产和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期形成一个具有节能性的工业和具有节水性农业,同时在各行各业开展节约各种资源的活动,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
7.推进“生态黑龙江”建设,建造舒心、安适的生态环境
早在2007年,全国各类高职院校就在教育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精神指导下开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研究;而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第三点第18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第19条“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加强行业指导。深入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资源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虽然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仍有不足。就“三维动画设计”这门课程来说,目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的高职院校还是很少,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不能直接对接,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建设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它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它使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体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就是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为综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企业生产项目部分引入课堂,提供全套的“生产型”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人际和谐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三维动画设计人才的需求。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是职业院校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3.2实践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助于更好的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增加课程面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立足于行动导向体系课程,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参照系,为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新思路。与生产过程配套的课程资源能够将原来的线性教学模式转变成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能够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应变能力与创意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应包括:课程标准、.校内讲义、项目库、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录像、测试题库、实训包等内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推进教学改革,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建立与三维动画设计工作过程一致的学习情境,借鉴三维动画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标准,引入企业的典型项目,构建集生产型、仿真型、创意型三大类型于一体的项目库、编辑能够将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的学习工作页、教学课件和电子书。编写适应三维动画设计师资格鉴定的职业知识测试题库与满足三维动画设计师上岗标准的职业技能训练题库,以有效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保证校内硬资源与校外软资源有机结合,学习技能与仿真生产同步进行,真正实现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并达到零距上岗。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案
5.1研究主线社会调研。调研分析三维动画师岗位的工作要求、任务与职责从而确定三维动画师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为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标准提供依据。生产观摩。观摩企业生产设计过程,分析动画产品的开发流程,研究其普遍规律和行业规则,确定动画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提供参考。项目提炼。研究企业以往工作项目,认真分析并整理出适合用于课堂训练的,流程清晰且有代表性的优秀项目,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做出项目准备。资源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设计。分析其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资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三维动画师工作过程的讲义和配套课件。参考三维动画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设计出与职业资格考试相配套的试题库。
5.2具体步骤制定课程标准:组织团队人员研究确定三维动画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校内讲义:根据课程标准精选合作企业的优秀项目,并组织团队人员对校内讲义版式及内容进行讨论。建立项目库:根据企业项目整理集贴图、效果图、工程原文件全部在内的项目库。开发学习工作页:根据课程标准与校内讲义按学习进程编写不同学习情境所对应的学习工作页(包括技术单、资料单、计划单、考查单)。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校内讲义制作特色项目教学课件。编写技能题库:组织团队人员完成本项目的试题库的整理与编辑。录制教学录像:根据项目库内容录制项目制作的教学演示录像。编辑测试题库:借鉴三维动画设计师职业认证标准创建知识测试题库。整理实训包:根据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实训要求编写实训计划、动员报告、实训指导书,并整理所需图片与工程素材。
6结语
[关键词]科技文献机构 绩效 项目影响理论
[分类号]G359.25
科技文献资源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科技文献数量不断增长,一方面使得单个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包括企业、非盈利机构等)不能拥有科研所需要的全部科技文献;另一方面,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机构没有必要全部购买科技文献。科技文献共建共享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部组织全国8个科技情报部门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部分省市建立了相应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另外还组建了一些行业性科技文献共享网络,如全国交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已经开始规划建设。
出于某些原因,科技文献共享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科技文献机构将公共资源视为已有、以自我为中心来支配资源的使用,提供共享的科技文献资源质量大打折扣,导致科技文献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为了准确地把握科技文献共享的情况,发现问题与不足,制定共享政策、提升共享效果,有必要对科技文献机构的资源共享绩效进行评估。
1 研究进展
1.1 图书馆联盟的共享绩效评估
当前,图书馆联盟是比较成熟的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国外图书馆联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评价机制,设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和委员会,定期对联盟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专门的评价项目、网上用户调查、成员馆调查、访谈等。评价主体主要是联盟内部专门机构、专家小组、学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例如为了对学术图书馆联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由OhioLINK提供资助,采用LibQUAL+评估方法,对其成员馆的用户进行调查。国内对绩效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主要关注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例如,方小容提出以信息资源共享率、信息输出\输入率和信息资源贡献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常红从治理的角度提出包括工作效率、读者满意度、参考服务质量、营用成本、合作能力等的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张晓红等建立了基于核心价值的PATOP框架来进行图书馆联盟效用的探讨;王真等从经济效用、实践效用和社会效用三个方面进行图书馆联盟效用探讨;徐晓琳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包括战略整合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控制能力、敏捷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图书馆联盟运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开始逐渐关注建立成熟的评估机制。
另外,2003年文化部开始对文化领域文献共享工程的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基层中心进行考察和调研。图书馆联盟内部也启动绩效评估项目,如CALIS的“资源评估子项目”。还出现了对专门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绩效评估的研究,NSTL内部每年也有年度总结类型的评估报告。
1.2 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
各类非赢利组织特别是科研院所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非赢利组织开始逐渐关注绩效评估。20世纪90年代早期,非赢利卫生和公共事业机构普遍关注衡量财务责任、项目产品或产出、提供服务的质量、统计学指标及利益相关者制定的指标、效率及顾客满意度指标等;同时,非赢利组织致力于推动社会改良目标的实现,向用户和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同政府部门相似的绩效标准,例如,工作结果、操作效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另外,在评估方法方面开始强调公共和非赢利部门的战略与使命,更多地同该组织战略框架相联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评估系统及其管理过程结合起来,更具结果导向。
1.3 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率分析
经济学家H.R.Varian通过对团体消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信息物品购买、租让和共享的约束条件。张军与姜建强利用“俱乐部产品”概念,从纯经济学角度建立了信息商品共享收益模型,并作出了理论解释。马费成和王晓光在“网络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研究”项目中利用经济模型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问题。
总体来看,已有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绩效评估相关研究,研究领域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评估对象主要为NSTL等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属于宏观层面的评估。科技文献的共享工作并不是只由这些平台的成员承担,相当一部分科技文献服务机构没有纳入这些平台。而且,可共享的科技文献资源广泛分布在科研人员、各类实验室、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非盈利组织等当中。上述科技文献服务机构提供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的评估还处于开始阶段,例如对科学数据机构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估。
第二,评估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现有的评估多采用主观评估的方法,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比较随意,一些指标体系倾向于关注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各种要素构成、运作方式,另一些指标体系倾向于关注其经济效率,从而使得评估结果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评估方式以国家主管部门的常规检查/汇报性评估为主,多为“目标计划―报告―评估”的制度系统。另外还存在评估操作程序不规范等不足。
本文以单个科技文献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影响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其评估框架,从而更加准确地对科技文献机构的资源共享绩效进行评估。
2 项目影响理论
项目影响评价理论是指: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过程中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预测成果和项目的合理性,提升项目质量服务。项目影响评价可以监测项目设施的运行情况,为后续项目管理和运作提供依据。项目影响理论的基本方法是有无对比法,即项目建成后将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和预测成果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
首先,项目确定比较固定的服务目标人群,从项目本身来讲,必须同目标人群的需求结合,观测其是否达到或满足了目标群体的需求。同时,项目产生预期结果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保障,如资金、人力以及项目活动的制度安排等,如图1所示:
“影响理论”是一种因果理论,它假设在项目行动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项目行为A将产生一些直接结果B(行动假设),继而这些结果又产生一些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C(概念假设),如图2所示:
复杂的项目影响理论在项目行动和获得最终结果之间会有更多的步骤或者项目所执行的行动程序不止
一个。项目影响理论包括两组假设:第一组假设揭示了项目行为对直接结果或最近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成为“行为理论”或“行为假设”;第二组假设将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联系起来,成为“概念理论”或“概念假设”。如果没有充分地贯彻项目服务,不能成功达到预期结果,无论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这称为项目的“执行失败”,如没有服务,没有足够的服务,服务被错误送达,与目标用户有很大偏差等。如果项目虽然获得了预计的直接结果,但是间接结果没有出现,这称为项目的“理论失败”。
有效的“影响理论”能显示源自项目行动的预期结果链,同时区分结果链首端的结果(即预期的、直接来自项目行动的结果)和结果链末端的结果(间接的、要求更多时间或更大项目积累才能达到的结果)。
3 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绩效分析框架
3.1 指标体系框架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理论架构可界定及对与问题有关的重要变量归类,并同时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互动关系,为更加清楚地呈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视情况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估,根据项目影响理论,可以从因变量(共享的结果)出发,寻找自变量(资源共享)的中介变量(共享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而通过调节变量(整改措施)来理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之能够呈现良性循环(见图3)。这些变量是指标框架的重要来源。
在科技文献共享过程当中,科技文献机构通过同其他科技文献机构、科研人员、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非盈利组织等进行共享,会产生一些直接结果,这些结果继而又产生一些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其中一个简单的共享活动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间接结果,而某一次共享活动的最终结果又会成下一个共享活动的直接结果,如此不断循环以满足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类文献需求。不管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不断循环会产生一个结果链条,在这个链条上科技文献资源的价值不断增值。这一结果链条就是我们要评估的内容,而其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评估指标来源。
项目行为。主要是对科技文献共享的活动过程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共享性文献资源条件(共享性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覆盖范围等以及共享性文献资源的来源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共享服务保障能力(提供共享服务的技术设施与文献资源加工和整合能力、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人员配备、资金配备和制度保障等)及共享服务方式(联合编目、馆际互借、馆际资源中心、合作藏书、共享网络等的服务深度和广度等),等等,如图4所示:
直接结果。主要描述直接从科技文献共享活动中获得需求满足的用户的表现(在实际中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包括共享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以及与用户文献需求的匹配程度等。
间接结果和最终结果。主要描述在科技文献共享的过程中,资源共享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文献机构服务及水平提升、协作单位服务能力提升、用户单位科研产出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及社会影响扩大等方面。
3.2 评估过程框架
科技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提供更加优良的科研条件和更公平的创新机会,将给科研开发活动的组织行为方式、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带来深刻影响,可以促进科技合作和交流,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率。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作用深远,可以看作一个科技工程或者社会项目,因此可以借鉴项目影响理论来设计评估流程。
根据项目影响理论的要求,评估的流程主要是:①通过项目影响理论中的两组假设“行为假设”和“概念假设”,分析科技文献共享这一项目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链条(结果变量、参照变量);②对行为假设和概念假设提炼总结,得出评估的分析框架;③根据分析框架(即中介变量),具体化为可以测量的指标体系(即测量变量);④获取测量变量的实际数值(可能是主观评价,也可能是客观数据),得到实际的结果链条;对假设的结果变量(我们在评估中所提到的“基准”)和真正的结果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的评估结果;⑤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吕春艳.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23).
[3]陈长星.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研究[J].经济师,2007(05).
[4]李春花,李振山.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2(24).
[5]陈洁.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常慧霞.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4(06):100-102.
[2]吴泷.人力资源的会计定性及其会计模式的体例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06):101-102.
[3]张玥.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J].现代商贸工业,2015,5(25):101-105.
[4]宋胜帮.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2(02):90-94.
[5]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12(23):93-95.
[6]高超.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06):181-183.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23).
[2]张志鹏,王玉萍,赵丽丽.人力资源会计的演进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
[3]朱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揭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6).
[4]刘连卫.华为人力资源调查报告[J].华章.2008(10).
[5]徐媛.对人力资源会计定位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06).
[6]吴泷.基于产权行为研究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再造[J].会计研究,2007(01).
[7]赵桂琴.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7(12).
[8]刘昱,陈禹.关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06).
[9]陈富永,陈华.人力资源会计基本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3).
[10]袁红.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发展及其启示[J].经济师.2007(01).
[11]蒙秀云.论人力资源会计[J].包钢科技.2006(05).
[12]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创新[J].会计研究.2008(10.)
[13]陈静宇,魏力伟.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述评[J].会计研究.2007(07).
[14]杨有红,王仲兵.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2(09).
关键词:科技期刊;送审;审稿;效率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07-00-01
稿件質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审稿工作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稿件出版周期[1]。因此,科技期刊的稿件送审效率对于提升科技期刊的服务质量、缩短稿件的刊出时滞、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等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在编辑部工作经验,指出可从充分利用、积累、挖掘资源,使用个性化的审稿函,多方式送审、催审,及开发科技期刊智能审稿系统等方面提高科技期刊稿件送审效率。
一、充分利用、积累、挖掘资源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百度学术(http://xueshu.baidu.com)、中国知网(https://cnki.net)、Aminer(https://aminer.cn/)等网站可通过搜索科技期刊待送审文章的关键词查到该细分领域专家发文情况,聚焦待送审论文对应的专家资源并有目的地快速送审。
(二)多途径积累、挖掘专家资源
1.物色投稿频次高、质量高的作者
编辑工作需细心、留心,也需长时间积累。除上述网络搜寻审稿专家的方法外,还可在投稿频次高、质量高的作者中物色审稿专家,也可通过参加技术交流会结识,也可关注同领域期刊微信号推送的专家报告、精彩论文,从中发现近期热点领域的审稿人选。
2.开辟专家自荐、互荐窗口
科技期刊还可在网站、微信平台等开辟专家自荐窗口,鼓励年轻科技工作者“毛遂自荐”。在送审专家审稿环节,科技期刊可开设增添该方向送审专家信息等功能,鼓励审稿专家在审稿之余补充同行专家或在拒审时推荐专家。
3.挖掘青年学者及其团队有发文经历的博士生
挖掘和用好青年学者及其团队有发文经历的博士生也会有助于科技期刊审稿效率的提升。青年学者多处于事业上升期,精力更加充沛。同时还多是重要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发文需求高,因此审稿热情更容易被调动。挖掘他们作为科技期刊审稿中坚力量可彼此支撑,互助发展。
4.重视参考文献信息
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作者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体现了科研深度和广度,因此根据待送审论文的参考文献信息,科技期刊编辑可快速精准地挖掘送审专家,提高送审效率。
二、使用个性化的审稿函
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审稿效率,一些期刊多使用在线方式审稿,故在线采编系统在收稿、初审、外审等单据的设计上多采用统一预设模板。采用这种模板给专家发送审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编辑发邮件的工作效率,但往往有些偏生硬的感觉,送审邮件不能在专家收到时立即“打动”专家,更不能与专家共鸣,专家后续审稿效率得不到更有力的保障。
编辑工作不仅是案头工作,更应重视与作者、读者及专家的沟通,重视彼此的感受、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效果,因此编辑在与专家交流关键的“送审”环节,更应体现出对专家“有温暖”的尊重。在统一预设的送审邮件模板基础上加入编辑最近与专家见面时交流话题的延伸或主动在送审邮件分享送审专家对口方向的会议信息等更能吸引专家眼球,从而增进彼此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三、多方式送审和催审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和专家交流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微博、参加专业会议面对面交流等使科技期刊编辑与专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利用上述方式,积极与专家互动,能巧妙提高送审、催审效率。
参加专业会议时,科技期刊编辑可在短时间内结识较多的同行专家,会间直接添加专家微信或通过大会微信群发掘专家或通过会议主旨报告发掘专家,可使编辑与专家交流更直接,也更易找到共同话题,提高交流效率和效果,助力稿件送审和催审。
日常催审除按照传统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外,还可通过微信一对一联络专家或为专家的朋友圈消息点赞点评等方式开展。编辑也可将期刊近期热点专栏或与专家方向相近的论文集锦等信息做成微信链接及时推送给专家,在约稿或分享论文的同时跟进催审,在服务专家的同时提升交流效率。
在期刊出版单位相关制度允许的前提前,用微信发送专家审稿费,可在方便专家的同时再次与专家互动联络,加深联系,助力催审。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集群还可考虑基于公共网络数据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审稿系统[5]。该系统可及时根据网络数据更新专家情况,以便科技期刊编辑运用该系统快速在线查询与待审稿件方向匹配的审稿人。
了2003-2012年广东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
明细,并对论文的数量分布?机构?论文研究领域等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广东省在
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4点提高广东省基础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的建议和对策
?
〔关键词〕Science;Nature;顶
级刊物;;统计;广东省;基础研究;水平;影响力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16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821(2014)01-0069-05
Statistics on Papers Publish
ed by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es and Level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i Y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Guangzhou 510033,C
hina)
〔Abstract〕”BZ〗In this paper,statistics were made about articles published in Sciencean
d Nature written by Guangdong authors,including the quantity,the fields and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these articles.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ies o
f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uggesti
ons were propos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o promote the level and influence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Science;Nature;t
op journal;statistics;fundamental research;Guangdong province;level;influenceHK〗
1 Science和Nature在国
际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在国际学术研究报道的前沿领域,有两种杂志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尖峰地位,它们代表了科学
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显示度,这就是Science和Nature?
能够在Science和Nature上,是每个科学工作者的梦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科研水平的无可置疑的金标准?
1.1 Science
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行的Science是久负盛誉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具有新闻杂志和学
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发表约20篇文献,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兼
顾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和全球科技突破性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接受来自不同科学领域和各种渠道的稿件?在其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中,生命科学
方面的研究论文约占60%,物质科学方面的论文约占40%?这些稿件由16位编辑处理,其中
5位是物质科学的编辑,11位为生命科学的编辑?在Science上竞争性非常强,它要
求论文揭示崭新的概念,对自然或理论界提出重要的新见解和原创性研究?包括对某一已沉
寂的领域提出的创新见解,也可能是多个不同领域的交叉,或是报道某一活跃领域的重大进
展[1]?2012年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为31.201?
1.2 Nature
英国伦敦出版的Nature杂志是Science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性杂志,二者曾为率先发表人类
基因组谱图而强烈争执?Nature创办于1869年,发表过达尔文?赫胥黎等科学大师的文章
[2]?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
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Nature杂志发表科学和技术所有领域的论文,报道和评论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突破
,不但要求科研成果新颖且引人注意,还要求该项研究在该领域之外也具有广泛的意义?从
收稿到正式受稿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3周,从收到稿件到发稿的时间间隔为7周?重要论文在
投稿后一个月内发表[3]?
Nature发表科学论文的准则:报道原始科学研究,其主要成果和结论不得在其它地方发表或
投过稿,具有突出的科学重要性;令有关的学科读者感兴趣;其论文在科学家和在一般大众
中极具广泛影响;论文有一个明确的?原始的结论;论文的写作尽可能地简单,尽量不用专
业术语?该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达36.28?
2 统计数据来源
本文以网络版美国Dialog系统为检索平台[4],检索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SCI)中,机构中含有广东省?广州市?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茂名?湛
江?江门等地名,且发表于Science或Nature的2003-2012年间的文献?通过甄别机
构,筛选出了广东省不同机构于近十年来发表于上述两份杂志的所有论文,并进行统计分析
?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22日?
3 广东省发表的SCI和Nature论文数
量统计分析
广东省和全国近十年来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数目详见表1?
4.2 广东省Science和Nature论文内容的领域分析
从论文内容的领域分布看,广东省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了基因?病毒?
环境?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见图4?从发表数量上看,广
东省在Science和Nature上领域集中于“基因研究”?“生物技术”?“地球环境
科学”等公众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人类基因组的变化图谱”?“多功能干细胞研究”?“
中国的环境保护?能源政策”等,都是在公共媒体曝光度很高的热门领域?
此外,与广东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如“SARS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也
是Science和Nature的主要关注内容?2003-2005年SARS在广东流行期间,广东省在Science
和Nature共发表涉及“SARS冠状病毒”相关的论文3篇;2004年禽流感流行期间,广东省发
表“H5N1流感病毒”相关论文2篇?2010-2011猪流感流行,广东省发表了涉及“猪流感”的
基础研究2篇;说明广东省在地域性特定病毒的研究方面已经具有国际水平,其研究结果被
认为具有广泛影响力?
新兴产业做出规划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科学界互相评议
?沟通和认可的窗口?基础研究的选题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从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广东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基础研究的优势是与地方资源密
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科研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广东省特有的物种?矿物和地质资源,采用国
际先进的研究技术,在诸如“南海油气资源?可燃冰的开发”?“广东地区特有生物种类的
基因分析”以及“广东省地方病的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
样的科研项目不仅题材新颖,其研究成果也能造福广东民众?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拟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
?新材料[6]?要实现这些领域的科技攻关突破,必须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研究作为
支撑?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应该结合省里的科技战略部署进行选题,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
做出突破,夯实重点科技研究领域的根基,促进广东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5.2 重视和奖励高级别,增加广东省研究实力的显
示度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高级别杂志的论文不仅能让同行了解专业领域的最近成就
,还能展示研究机构的水平和人才实力?Nature曾率先报道了电子及中子的发现?维生素C
的分离?原子的分裂和铀的裂变?近年又发表了人类基因组的第一个目录?富勒烯的结构?
克隆羊“多利”等,这些项目背后的科研团队也因此获取的极高的知名度,并得到持续的资
金支持?
广东省的科研人员应该增强宣传意识,除积极向单一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投稿外,还要力争
在Science和Nature这样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宣传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提高广东省科
研水平的展示度,扩大科研机构的影响力,用优质团队?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吸引海外更多的
优秀人才流向广东?
在Science和Nature,是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突破并得到全球科学界承认的标志?科
研管理部门应该大力鼓励和扶持这类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研究项目,在资金?土地?设
备使用方面给予多方面资助,鼓励广东省科研工作者在高水平研究领域的产出?鉴于广东省
近年来Science和Nature数目较少,科研管理部门应注重对这种高级别论文的奖励?
5.3 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更多的国际协作科研项目
一项杰出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多个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利用各自优势协作完成的?Science
和Nature论文的发表单位通常少则三四个,多则涉及10余个研究机构?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
共同参与一项研究的情形更比比皆是?表3列出了2011年中国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