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林业工程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工程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工程科技论文

第1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522

国内刊号:11-1932/S

邮发代号:1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1、学术性,或称理论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类议论文章根本区别之所在。学术论文是一种学术性的论理文章,只能以学术问题作为论题,以学术成果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作为文章的核心内容。它要求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严密的论证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的叙述。

2、科学性,科学性是一切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客观真理,因此首先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弄虚作假的不诚实态度;其次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

3、创造性,或称创新性、创见性、独创性,这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科学研究是处理已有信息、获取新的信息的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方法,阐发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表述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贵在创新。如果没有一点创新性,就根本没有必要写学术论文。

4、专业性,学术论文的专业性不仅表现在研究内容和手段上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而且表现在文章的结构、专业术语、图表、公式等方面。

5、规范性,不同的期刊论文虽然在语种、版面上有区别,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格式。世界发达国家对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辑制定了各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术机构还制定了本学科和专业的国际标准。

科技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科技扶贫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伟大实践中,使广大贫困地区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这一条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态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从而证实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切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新途径。

[关键词]新途径林业科技兴农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110-02

引言: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它是应对贫困农村地区技术生产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这一经济现状的,近些年来,科技扶贫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在我国,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较晚,地区之间发展的还很不均衡,还没有形成一致认识的扶贫模式的具体界定。因此,研究科技扶贫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索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先进的科技扶贫模式理论,对完善和发展科技扶贫理论和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实践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就应运而生,它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将集体林地承包到了农户手中,广大林农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间,深挖林业生产力,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循环经济,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近年来,我国把把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作为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济作物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扶贫的意义及其特征

1.科技扶贫的意义

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尽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高素质的科技扶贫人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和积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科技扶贫的特征

2.1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科技扶贫中始终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由于贫困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科技扶贫开发中,需要大力发展本土科技以及引入必要的先进技术,同时由于农林牧渔等行业技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在贫困地区引入技术时,必须要求技术本身是先进的、成熟的,并结合当地实际综合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2.2加大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扶贫不仅要求有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科技实施人员素质较高,因此提高个体素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必备条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引入科技和管理人才,组织实施各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集中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增大群众的认知面,而且要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的带动下,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以达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目的,这样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个体素质,造就了当代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农民。

二、应用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的开展方法

笔者生活在平原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民栽树的积极性高涨,林地面积在近几年迅速增加,改变了林木稀少的的状况,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近几年来,养殖业收益较好,林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资源,实现养殖以及林业的双重发展。在林地里散养家常鸡、鸭,鹅等,在各地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在果园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能够明显的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而且不用给果园单独除草,省工省力。在合适的林地规划一片空地圈养生猪和羊,有的还在林地建立托牛所,利用林地的坑塘养鱼,收益相当高。而家禽家畜的粪便又是林木生长良好的肥料,二者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林下种植已经非常普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下套种喜阴的园艺用卉苗木前景广阔,喜阴的有苔类。在林木种植的初期,可以采取林木与矮杆作物间作,例如大豆、花生、辣椒、等。耐阴的药材品种非常多,而且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栽植人参、西洋参、等很多品种。林地栽植食用菌历史悠久,可以种植蘑菇等菌类植物。

3.充分发挥林木丰茂、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林家乐”,突出个性特色,以采摘、垂钓等休闲模式吸引各方游客来享受林地的中的农家乐趣。

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林木的生产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这严重制约着林改后农民的发家致富。而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了林业附加值,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2.因地制宜成本低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利用森林系统良好的生态条件,在林下种植南药、棕榈藤和切叶花卉等适宜的经济作物(植物),这种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药用经济作物和资源,投入少、效益高,也可有效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保护环境效果好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可构建不同类型森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条农村科技扶贫新途径,具有农民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见效快、种植面积广、大大增加农民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在农民林业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样,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也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J].科学经济社会,1999

[2]毕文博.深化科技扶贫,做好科技共建工作[J].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2003

[3]李金海.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第3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XX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XX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XX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XX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XX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XX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

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XX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XX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XX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三、虽经努力,留有遗憾,国有林场工作条件环境改善不大是我最不满意的事情

第4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森林 低碳经济 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第5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广安市广安区地处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幅员面积1536km2,林业用地面积4.17万hm2(其中有林地3.9万hm2),森林覆盖率(含四旁树)达36.6%。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1个区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乡镇片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技术推广人员92人。

2现状及问题

2.1重当前轻长远,林业科技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和农户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高,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加上受传统林业粗放经营思想的影响,缺乏林业科技意识,认为林业就是栽树,栽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长。重造、轻管、轻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产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见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以生产木材,获取近期收益为目的,采“优树”、拔“大毛”,不按科学经营森林。

2.2缺技术少投入,林业科技应用率低

桂兴镇桂花村优质核桃林,被天牛、白蚁为害,树干千疮百孔、大量落果。农户和乡镇林技人员没有对策,有人认为核桃虫多不愿发展。

退耕还林成片营造花椒2130hm2,产量低,效益差;新桥、枣山等乡镇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发展的2000hm2龙安柚、白市柚等,多数已到盛果期,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别是龙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积发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品种混杂,培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质差、果小无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热心发展,农户无心经营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河东华蓥山区桂兴等6个乡镇营造的5200多hm2马尾松速丰林;桂兴镇范围内国有和农户的白夹竹林;分布全区的慈竹以及1989年以来长防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营造的1.7万hm2柏木林等,大部分生长过密急需抚育间伐,有的已形成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因资金和劳力投入大,而农户无力为之。

2.3林业技术力量弱,人员配置不合理

全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编制及在岗仅3人,全为林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林业工程师。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岗的89人中,林业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全日制5人、在职函授18人),占25.8%;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8人,占32.6%,助理工程师4人,占4.5%。

乡镇林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全区只配备1名林技推广员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占61%。悦来、石笋、观塘3个片区站,辖14个乡镇,林地6600多hm2,林技推广人员22人(林业大专学历1人,林业工程师2人),其中20人是2009年陆续从计生办、国土所、村建所、文化站等部门调入,未经专业技术培训且无林业工作经验;深丘重点林区蒲莲、郑山乡未配置人员;广福办事处,配本科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1名,服务38hm2普通林地;在林地面积2128hm2的丘陵区观塘镇、2508hm2的山区光辉乡,分别配备了3名和2名林技人员,且只在位1名、且缺乏专业知识(表1)。

2.4人员在岗不在位,有的在位非全职

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2人被长期借调区林业局其它股室从事非林技推广工作,乡镇林技推广人员在岗不在位35人,占总人数的39.3%,他们有的长年专职担任乡镇驻矿、水陆交通安全管理员、协警等工作;有的多年借调到所在乡镇以外,从事其它工作。如:森林覆盖率占37%的前锋镇,7名林业技术推广员,只有2人(表1)从事林业工作,其余分别在镇党政、安全、城管、综治、调解中心办公室等工作。

全区林技推广员中70%的人都兼任了驻村干部,有的同时还兼任了乡上的协警、安全等工作;另外,因工作量少、待遇低、人员管理漏洞等诸因素,使部分在位林技推广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以外,自己的“第二职业”上。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林业及技术推广工作。

2.5硬件不足、手段落后,科技项目无经费支撑

缺乏调查用测高器、生长锥、土壤分析仪等设备。科普宣传仍处在纸质宣传资料阶段,急需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手段和配备相关设备。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大部分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室、文柜、桌、椅,甚至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都无法保障。推广和开展科技实验工作无经费支撑。为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拟在栽植有1333.3hm2花椒树的观塘镇搞花椒丰产示范基地,因没有可支配的科技项目金费,无法按技术方案开展工作,科技促进林业增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对策和建议

3.1落实领导责任,保障推广实施

一是制定和实施《林业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林业科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二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召林业科技专题工作会议,加强领导、及时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三是对县、乡林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切实有效支持。

3.2加强技术培训,合理配备人员

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外出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让全体从业人员每年都有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机会。

在人员配备上,一是增加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专业技术力量,努力建成一个集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引进推广、科技实验、技术服务于一体,功能完奋的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二是根据幅员大小、林地面积、资源状况及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调配乡镇林技推广人员;三是优化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按照“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逐步将非林业专业或不愿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调离林技推广岗位;四是整合乡镇技术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片区站驻地所在乡镇,实行“人员片站统一使用,乡镇承担的部分补贴,由各乡镇按林地面积分摊”,解决目前乡镇之间力量不均、片区站“名存实亡”的问题;五是解决在编人员不从事本职工作、兼职工作与林技推广无关等问题;六是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培养林业新生技术力量。

3.3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科技推广设备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待遇,解决办公经费,稳定和吸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推广工作;二是给区及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必备的宣传、实验、检测、调查及交通、通讯设备;三是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工作;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3.4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创新林业科普宣传模式。一是宣传对象要“有名有姓”。对本乡、本地熟知的人或单位,利用林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予以宣传;二是宣传要做到“有声有色”,通过录制VCD等音像节目进行播发;三是建好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用事实向社会展示科技的魅力。

将科技试范区建设作为新建林业工程项目的试验地和样板,提前1年以上先行实施,以总结经验和起到示范及带动作用,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视工程规模,示范总面积不小于该项目工程量的1%-5%;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良种”、“良法”、“良效”作为工程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因子。

由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林业科技人员,开展全区林业科技调研、技术咨询及指导工作。做好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结合各种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引进适生、高效、安全、多益的林木新品种和栽培技术,通过区域试验、技术吸收和创新后大力推广应用。

对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见效快、效益高的林业产业项目,如巨桉工业原料林,花椒、龙安柚、核桃等经果林。香椿、香樟等珍贵用材林的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培殖食用菌等。

3.5鼓励科技下乡,促进科技应用

从政策上完善和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和允许科技人员领办或兼职林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报酬,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建立以乡镇林技人员为核心,农村林业专业户、业主为骨干的林业技术协会,采取与职称挂钩、与利益捆绑,包技术、包产量、包赔偿的新型“挂包帮”合作形式,将“挂包帮”作为林技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林农与林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与应用、科技人员与林农的有机结合,提高科技的应用率。

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大力引进业主、扶持林业专业户,鼓励和引导应用林业实用技术,用林业产业带动林业科技发展,用林业科技进步促进全区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现阶段,提高科技应用率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短平快”项目,以速生丰产、生产木质原料为目的的巨桉组培、营养袋苗培育及巨桉、香椿丰产培育技术推广;二是做“价值高”文章,以质优价高、生产食用原料为目的的龙安柚、梨子、桃子、核桃、花椒的低改嫁接、疏花疏果、无公害培育技术应用;三是保“效益长”产业,以生产食用和材用原料并永续利用的慈竹、麻竹、白夹竹的施肥、提纯扶壮等技术措施的应用。

3.6加强履职管理,确保职称技术含量

第6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21世纪我国林业行业需求的高等林业教育的对策,这为我国实现生态林业、数字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保证。

我国对21世纪林业发展提出一个宏伟蓝图,对林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教育要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深化改革,探索适合于21世纪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林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1.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在原苏联的模式上建立起来的,是根据当时林业资源丰富,国家急需木材,林区堕待开发的局面所设置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面窄。进人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就显得不够用和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不适应现代林业实际的需要。

2.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

我国与从事森林作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从解放以来直到现在主要是两大专业,一是林学,二是采运,延续了四十多年。可以说,这四十多年来这两大专业为祖国建设和林业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林业经营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愈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森林工程师不但要考虑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且要考虑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合理采伐而且要懂如何营林、造林,以及速生产林的知识;而营林技术人员不仅要懂造林、经营,也要懂得如何合理采伐,以及生态采伐的技术。与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是z1世纪林业工程人才的必备的素质。故21世纪林业工程专业应该培养一个以营林为基础,生态为指导,掌握科学实施木材生产及加工利用的技能,懂得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3.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

我国的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下列问题:

(1)林业工程人才科研能力普遍较弱。林业高校按照培养目标进行培养,重点放在第四学年中锻炼,实习时间相对不足,使毕业设计深度不够,且毕业设计题目不能与林业企业实际相结合,达不到教学要求和林业企业的需要。加之林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师资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也相对较弱,造成了培养人才的科研能力较弱的倾向。

(2)林业工程人才的实践技能较弱。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加之近年高校的扩招,造成教学设备的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紧密,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不足,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3)社会交际能力弱,道德水准不高。林业企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团结、合作、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我们培养的林业工程人才应具有社会交际能力的相关知识,即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但目前我国高校有些环节上薄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文知识鹰乏,道德水准下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余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面向21世纪,要求高校培养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但受经费的影响,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讨论

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林科本科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规定性,或者说是要将毕业生培养成什么类型和规格的人才,是经营管理型、研究型、技术型还是复合型,属于各类型的什么层次。培养的人才最好是广识博学,但广识博学到什么程度?毕业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技能各占多少?如何处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毕业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等都需要认真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决不能凭空想象,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精熟的专业业务技能固然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学生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的学习时间和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的制约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是必须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根据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林业行业实际和林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野生动植物的开发利用、森林采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现代化的管理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森林管理、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能团结合作、在艰苦条件下持久工作的现代林业高级科技人才。

2.高等林业教育要走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产学研接合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内容除了包含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外,还应该包含人才培养(也就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但在实际中,产、学、研合作通常没有将人才培养的内容纳人其内涵中,至少目前很多部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学校把产、学、研合作进行的科研与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提并论,工作重点没有放在人才培养“教育”上,仍停留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上,或解决校外实习或获得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育教学环节上,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缺乏深入研究。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实践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际工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不是企业不需要人,而是需要招上来马上就能独当一面的人,在用人单位看来,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由于学校里刚刚出来的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用人单位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不少人开始在单位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期”,不少人二三年才找到感觉,浪费企业的资源,增加了成本。这就是我国毕业生与就业接口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一是参照发达国家开展合作教育,在校顶岗实习毕业直接上岗。二是有些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招生时与相关学校签约、招收定向生,避免培养后不能长期为企业工作的现象。

(2)制定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

在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政府在一系列文件中都有明显的规定。应该说,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倡导和支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倡导和支持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政工作中,缺乏与政府文件精神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列人类似“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引导学校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关部门也应尽早建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金”,鼓励和帮助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二是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如(企业法),要有明确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承担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减免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

第7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一、林业科技发展成果明显

1.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坚持自主研究与联合攻关相结合,全市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研及推广机构,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在资源收集保存、竹子栽培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林业复合经营、竹(木)材及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引进和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技术及新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国家、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6项,取得涉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25项,各项成果的研发及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全市林业的经营水平及相关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林业科技人员结合科研和生产,不断总结和探索,5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

2.科技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及全市林业产业规划,依托林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高效栽培、退化林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控、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林下复合经营、雷竹笋覆盖早出培育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先进技术。全市建立香榧、山核桃、竹林覆盖等各类示范基地15个、面积1.2万亩;建成国家级雷竹、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区2个,面积3万亩;加快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4个,各类示范区(基地)及科技园建设效益显著,不仅提升了全市林业经营水平,而且增加了优质林产品产量,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收入。结合林业项目实施,全市共举办各类林业科技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1.2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林农的科学素养。

3.林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构建新型林业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研究制定各类标准4项,其中“山核桃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南”国家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依托各类标准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通过各类标准的颁布及示范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林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的产值和效益。

4、加强技术合作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与农大、浙江农林大学、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科技合作;成功争创了国家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并完成了3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一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取得了3项省级林业科技成果,一项国家级行业标准,5项省级标准;扎实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健全林业政务、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林业案件查处、行政审批等业务应用系统;特别是在山核桃产区实施了首次直升机防治、无人机防治山核桃统防统治示范、首条单轨运输机应用示范、张网安全采收推广、争创了全国首个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了国家松材线虫病防治示范项目,利用“3S”技术实施监测普查、利用钢丝网罩法实施疫木就地除害。

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围绕全市林业重点领域,林业局组织全市林业科技人员和各涉林企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成立4个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科技平台,积极开展山核桃生态经营和良种选育、香榧高效培育、雷竹笋覆盖早出水肥精细化管理、林药复合经营、新型绿化彩叶树种引种和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技术研究。支持、鼓励涉林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詹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2016-2018年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的发明专利5项,中心成果转化8项、参与制定了1项国标,参与制定了2项地方标准,制定了3项企业标准《自主研发项目2项;广申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集装箱地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木(竹)塑新型复合集装箱材料研发;今日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对出口脱水笋、各类有机山野菜进行开发取得多项发明专利,香味源食品独立制定多个笋制品产品生产标准,科技创新加快了科技研发及新成果应用转化速度,使广大企业迅速占领科技制高点,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詹氏食品公司为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市现已23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成为我市林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战场。

6.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建设,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2019年机构改革市里对林业局、国土局及规划局进行了撤并,重新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挂林业局牌子),继续保留全市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目前全市承担林业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的机构有22个,其中国有胡乐林场1个、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个及1个自然保护地保护站、19个乡镇(街道)林业站(划归乡镇街道管理)。十三五期间积极引进急需林业高级人才,不断优化林业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全市林业系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人(不含乡镇10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1人、林业工程师15人,人才储备和结构基本合理,科技实力较为雄厚。

7.服务“增绿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依托“一林一技”平台及“112”科技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和绿色产业富民四项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服务,为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提供高效科技支撑。5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4519亩,其中长防林7000亩、其他造林项目17519亩;封山育林8.2万亩,其中长防林封山育林48000亩、省级封山育林34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9万亩,省级森林抚育135万亩,其中森林抚育示范片6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新建林业高效示范基地15个。

二、经验做法

1、注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保证了全市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实施了“引智”工程,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广干事、创业。通过“引智”工程,近年来林业局引进高级人才3名,同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等方式招录急需专业人员6名,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实施人才质量提升行动,林业系统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实用人才,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在岗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28名、工程师56名。

2、注重创新驱动。一是加强项目引领,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结合本市森林资源现状,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及市级财政林业项目。依托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林业经营新理念、新技术及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市的林业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治理、山核桃生态修复和经营、雷竹标准化经营示范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引用和集成创新10余项新技术。三是做好林业新装备引进和推广,智能测报灯、3S技术监测、林地一张图、直升机、无人机防治应用,单轨运输机、钢丝网罩疫木除害、打孔机注药保护等一批新型林业装备应用,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带动了产业转型提升发展,也促进了规模经营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3、注重产学研结合。努力树立企业的科技推广与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林业科技企业,推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全市涉林企业与境内外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重点林业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

4、注重项目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据项目作业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注重搭建平台。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深化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二是搭建项目平台。加强协调合作,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应用示范。三是搭建宣传平台。利用建立科技成果展览馆和举办山核桃文化节产业高峰论坛等宣传展示平台,提高合作共赢和科技应用示范的影响力。

三、主要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当前全市的林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争取国家及省、市的项目资金,当地财政未能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影响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研发及林业科技平台建设。

2、管理机制僵化。全县林业人才总量不足,林业人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由于人才管理体制僵化,未能全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人才浪费。

3、能力建设不足。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及人才质量提升行动,全市林业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能力水平与现代林业的建设任务及广大林农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8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杨陵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387

国内刊号:61-1390/S

邮发代号:5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6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第9篇:林业工程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分析了互助县造林地面积测估误差大的原因,并通过对GPS导航仪性能的全面介绍,建议在今后造林面积的落实和测估中采用GPS导航仪。

在2001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就造林质量事故划分的3个标准来看,最基础的一项内容是造林地面积,同时《规定》对虚报造林数量和质量的,将对项目法人单位和法人代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另外,从互助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这几年来看,在每次的造林检查验收时,验收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造林地的面积核实问题。因此,在林业市场实践中正确地进行测量是一切造林实践的基础。

1 GPS导航仪简介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由空间站、地面站和用户三部分组成的。根据用户工作区域卫星状态的影响,在卫星分布运行良好的情况下,GPS单机定位精度小于15m,即面积误差小于0.023hm2。GPS定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星历误差、卫星分布和接收机误差这三部分,在定位正确的情况下,其误差远远小于用罗盘仪与用网点板求积仪所计算面积的误差。

2 互助县目前的测量状况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很多工作都需要进行测量,如造林地调查、伐区调查、森林调查等,所涉及的测量技术和内容也相当广泛。但就互助县目前的测量状况来看,一是对测量工作不重视,如在退耕还林(草)工程造林作业设计过程中,科技人员在外作业工作时从不带必需的测量仪器,对一些相关数据凭经验测算,甚至对造林地面积也是大体估计;二是是现有的测量仪器少而简陋,目前互助县现有的仪器主要有皮尺、水准仪、罗盘仪、手持测高仪等;三是科技人员在测量方面的知识薄弱,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人很少,用现有的GPS导航仪测量面积的人不是很多。

3 人工测量面积的现行方法与不足

林业测量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各种森林调查、设计与规划工作中面积数据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规划与设计的精度。测量面积的方法:一是在平面图或地形图上测算面积,如图形法、求积仪法、网点法、电子求积仪法等;二是在现场利用仪器实地测量,如求积法、闭合导线法等。但通过多年的实践来看,目前互助县普遍采用的网点法、实地求积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差,特别是在地形图上勾绘后所测的面积一般误差率达到15%以上,误差主要来源于地形图勾绘误差、地形图比例尺过大引起的误差和计算误差。实地求积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实地地形与所估计地形形状不同引起的误差。用罗盘仪设置闭合导线求面积法虽然计算精度高,但对测荒山荒坡造林地面积来说,工作量大,所占用的时间多,工作效率低。GPS导航仪的应用为林业测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在退耕还林(草)工程测量方面的建议

针对退耕还林(草)工程中面积核实问题,建议科技人员在作业时要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在外面作业时该用的仪器必须要用,退耕地尽量依地图为准,周边荒山荒坡面积要用GPS导航仪进行测量。

5 GPS导航仪购置与使用注意事项

GPS导航仪的两大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现市面上购买的GPS导航仪基本上都有这2种功能,但导航仪的品种不同所拥有的辅助功能也不同。如Magellan公司生产的GPS315/GPS320型导航仪具有求面积的功能,而Garmin生产的GPS12C/GPS12×LC型导航仪没有求面积的功能。因此,在选购林业生产实践所需的GPS导航仪时,一定要注意导航仪的辅助功能。GPS315导航仪共有12个主画面,在林业上测面积时仅需3个画面即可,因此在初始化后可将不需要的画面关闭。在初始化时,要注意选择区域及所在地的经纬度的正确性,以确保定位的快速准确。当导航仪处于“卫星状况图”画面时,要注意卫星信号指示条完全变成黑条时说明导航仪才开始进行定位。当导航仪处于“位置画面”时,要耐心等待直到定位完全正确后,才能进入“航迹画面”,一般定位需要4~6min的时间,若超过10min不能定位,则需要重新初始化或改变一些参数的设置。判断定位是否正确,除从经纬度、海拔高度上判断外,还可以利用航向的数值来判断定位的正确性,航向是指运动时的速度方向,它的角度是以正北为0°,顺时针增加,正东为90°,正西为270°,通过数值的大小依正北方为判断依据进行判断定位是否正确。定位数据是一个可变数据,当经纬度、海拔高度浮动值在2~3m、估计误差在20m以内时就可以进入“航迹画面”进行测量。在测量定位时,要注意地界为直线时,定点可选两头及中间,而曲线定点时要多而密,并要将点尽量定在地界明显转折的地方,在开始定的第1点,要做好标志,以便使航迹尽量闭合;同时要根据所测地的面积选好坐标尺,待计算面积结束后将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即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