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地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地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地质论文

第1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与要求主要是调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水文地质等对工程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1],主要从地表测绘和地下勘探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获取所需的地质信息,解译分析各种地质结构的原始信息,为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地表空间数据主要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获得,包括地形等高线、地质点数据和遥感信息数据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这些数据需要填绘在适当比例尺地形图上加以综合反映。地下空间数据主要来源于工程地质勘探和工程物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勘探查明地表以下的工程地质问题而取得的深部地质资料数据。这两类数据的具体描述见表1。这些通过各种勘测手段获得的地表、地下空间数据共同构成了反映工程区地质情况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表达形式上看,地质数据实际上是表示地质信息的数、字母和符号的集合,可分为3类:①字符型数据,如地层名称及代号、断层名称及编号、断层规模和级别等,此类数据量较大;②数值型数据,如地层产状、钻孔坐标和高程、地层厚度等;③图形数据,如航拍图、素描图等。由于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的复杂多变,以及各种技术勘测手段之间的较大差异,造成地质原始数据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其多源性、离散性和定性特征给工程地质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耦合多种类型的地质数据对地质结构进行解译分析,将离散不确定的数据通过各种手段转化为连续确定的数据,将定性数据描述定量化,尽量以数值型数据和图形数据来表达,为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2耦合多源数据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剖面生成方法

各类地质数据解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工程区复杂的地质结构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关系,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三类地质要素。因此,耦合多源地质数据的解译分析结果,对各类地质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获得能客观反映其空间构造的剖面数据,将为三维地质数据的集成提供数据源。根据地质结构分析可知,反映工程地质条件的数据多种多样,如地形等高线、钻孔、平硐、实测剖面、遥感解译图、地层柱状图、区域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等,由于数据来源、勘测手段、数据精度等方面的不一致,使得这些地质数据不能完全统一地反映实际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耦合处理分析,形成一致的解释结果。根据数据的类型和使用方式,可将其分为两大类:①直接可用数据。包括钻孔、平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这些通过地质勘探得到的原始采样数据,精度很高,利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后,可直接用于剖面解译和集成系统中。②间接图形数据。由不同分辨率不同精度的图形组成,既包含分析处理过的原始信息,如三维地形、剖面数据等,也包括分析得到的数据,如通过地质点、遥感图像解译获得的地层界线、断层、褶皱等构造迹线,以及地层柱状图、构造地质图等,这类数据一般利用AutoCAD平台进行二维存储,需要进行耦合统一分析。在传统剖面形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耦合多源地质数据的地质剖面生成方法如下:a.将综合反映工程区域地质测绘、勘探和分析成果的工程地质平面图数字化处理,主要包含地形等高线、地表出露的岩层界线和构造轮廓线(断层、褶皱等),以及勘探数据分布,如图1(a)所示。b.结合工程需要在平面图上交互定义剖面位置,如图1(a)中的A—A''''剖面线。c.确定剖面位置后,考虑一定的距离s(0≤s≤r,r定义为研究区域内剖面的缓冲半径)和权重w选择该位置附近的钻孔和平硐,s越小,w越大。d.在平面图的基础上,结合岩层剖面分析图和构造地质图,分别计算剖切面与地形面、岩层界面及断层迹线之间的交点,得到点集Pt、Ps和Pf,连接各点集中的点即可形成相应的地形线、岩层界线和断层线。e.自动导入钻孔、平硐数据并分析各地质结构产状,对上一步得到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使其与实际数据完全吻合;并采用样条曲线技术对每条界线进行平滑处理,获得如图1(b)所示的剖面。该方法基于表格数据、图形数据和相关的地质信息,能够半自动化地完成剖面定义和绘制,依此可形成一系列工程所需要的地质横纵剖面图和轴线剖面图,并可在确定的高程下对这些剖面图进行平切,可获得不同高程下向深部推断分析的地质平切图。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综合数据集成

通过对各种原始勘探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耦合,获得了一系列与工程相关的、含有地质专家经验知识的二维横纵剖面图和平切图,钻孔、平硐数据可通过数据库直接读入,还需要将所有剖面中的各类岩层界线、构造界线等按照统一的“层(layer)”进行分层归类,其自动分层和集成处理的主要步骤如下:a.定位二维剖面图。收集所有剖面,分别对横纵剖面和平切面进行定位,其中横纵剖面的定位数据包括剖面名称、段数、起始坐标(x1,y1,z)和终点坐标(x2,y2,z),当剖面段数大于1时还有一系列分段坐标;平切面的定位数据为平切面名称和高程。这些定位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b.提取二维剖面线数据并作三维转换。在AutoCAD中自动提取相关的横纵剖面和平切图等二维图形中的地质线条上的点坐标,并依次分类全部存储在数据库中,主要包括地层类、断层类和界限类(主要是划分的风化、卸荷上下限)等。c.剖面线自动分层。必须有一个较完整的细分图层的剖面,才能对所有剖面线进行自动求交判断。两条不同剖面线之间存在交点则表明同属一个图层,据此可将剖面线自动分层,每条剖面线的数据包括图层名、所在剖面名称和一系列构成剖面线的点数据。

4工程实例分析

某水电工程所处地区属扬子板块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的木里弧形构造带,坝段及邻近区域地层普遍变质,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该工程坝址位于雅砻江中下游河段,河流流向约N25°E,河道顺直而狭窄,其工程地质研究区域为一长方形,沿河流方向呈北东向展布,长1700m,宽1560m,面积约2.7km2。该工程地质勘测设计历经10余年,获得了大量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研究成果,基于上述不同阶段的地质勘察数据,针对选定坝址区域进行各种地质解译分析研究,对其地质结构进行空间构造推断分析,按照研究区域和各主体工程设计的需要,获得了一系列的地质分析成果,包括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数字地形,8个从坝址上游到下游展布的横剖面图,5个左右岸分布的纵剖面图,19个不同高程的平切面图,以及其他沿各种建筑物轴线剖切的剖面图等。图2给出了基于坝区5m间距地形等高线建立的数字地形模型,图3为坝轴线附近的横剖面图。所有上述数据三维集成后的成果如图4所示,包括所有钻孔、平硐和剖面数据,并分类得到不同岩层、断层、岩脉、覆盖层、风化卸荷界限等耦合解译数据。基于耦合集成的三维数据可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如图5所示,为地质、水工、施工等不同专业工程师设计分析提供地质模型平台。

5结语

第2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针对土地资源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论,这是由于土地资源价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不仅有效用价值,还有工程价值,同时还有哲学价值以及劳动价值。但是总体来讲,土地资源的本身的效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整体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量的影响,如果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将会使得土地资源价值急剧攀升。针对土地资源价值的具体构成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核算方式来进行明确[2]。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无价的传统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以及开发过程中处于无序的状态,不仅存在强征强占的侵略性开发,同时还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价值核对,这样才能够使得土地资源价值理论能够更加系统并完善起来。根据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述,土地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够在人类的利用下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来讲,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占据了主动性地位,土地资源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受到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影响,同时还有社会供求关系以及是否能够进行资源替代的影响。

二、土地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主导单位都是国家或者政府,并且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能够通过水利工程相关的补偿性措施来进行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过渡或转让,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对于土地拥有绝对的主宰权,所以并不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多元开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这样一来项目产权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针对水电行业我国已经在政策上进行了全面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具体收购,就逐渐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体制下,通常都是通过影子价格来对土地价值进行量化衡量,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价值是针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却忽视了土地本身价值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地核算将会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如果针对土地本身的资源价值进行具体全面的考虑,将会得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评价结论。所以在针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价值核对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并且更加全面系统。否则如果进行片面的土地价值核对,将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造成强烈的结果冲击,从而不能够对项目进行客观分析。

三、结语

第3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数据;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分析;GDM

工程地质数据是地质信息最重要和基本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更是构建地质信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工程地域之间的差异,然后将现有的工程地质勘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信息收集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当地工程区域地质信息资料库,这样就可以在工程地质管理中形成基本的管理和控制,然后,在进一步的加大勘查和收集信息的力度,将工程地域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整理和分析,这样就能够实现工程地质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管理系统的效率,一方面还提高了工程地质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近些年以来,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行业之间也受到广泛的利用和普及,传统的GIS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方式,在当今的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应用中已经显示了很多不足的之处,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了,当今很多的领域都在采用(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简称GDM),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应用,已经建设了相对科学合理的应用手段,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和论述来对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工程地质数据管理GDM的基本结构

GDM系统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主要的的基本结构大概被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体系结构,是使用数据层来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然后实现三层分离的设计模式,从而来实现GSM系统的应用灵活配置,GDM的数据层主要内容包括,空间之内的数据库、工程地质勘查的原始数据库、坐标系统数据库等,支撑的数据库主要包括GDM的操作系统、管理数据库的系统、以及GIS平台、应用层主要的内容包括,对于工程地质数据进行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分析数据、权限管理等等相关的职能,以上所说的三部分就是工程地质数据管理GDM的基本结构。

二、GDM对工程地质数据中地质勘查的影响

GDM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给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科学系统化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提升到了一定的管理水平上来,提供了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的管理系统方案,传统的GIS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非常的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发展和创新,GDM系统的出现构建了相对经济合理的工程地质数据库,大大改进了工程地质数据建设的脚步,提高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对相关工程钻孔数据资料、地质图件资料、勘查结构、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理和分析,因为其在研发过程中,设置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库平台,能够轻松的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应用,它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分析。

三、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使用、能够将其三个特点共同的融会到实际管理中,在加上GDM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还融入了CAD功能,CAD可以采集和分析的数据直接传输到GDM的数据库中,能够轻松的实现管理和应用,GDM中的数据在无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讲信息导入到CAD的系统中,然后对其相应的信息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地质数据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工程人员可以在对数据库的存储数据来对地质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对工程状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在使用GDM系统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GDM能够快速的构建起相关的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平台和相关的数据库,能够及时的对工程相关的地质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进行水利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地质数据管理,普遍采用的都是以ArcGIS 和Oracle为主要的地质数据管理平台,然后以Microsoft Visual C + + 6. 0 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 Engine 开发工具进行开发,GDM以此强大的功能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监管模式,特别是在水利工程中使用GDM系统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地质数据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地质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控制,另一方面,还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非常有利于今后GDM的创新和使用,更为GDM数字化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管理中,一定要实现地质数据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对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地质数据信息之间的衔接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其管理系统能够科学合理运行,必须保持系统的整体性,在对地质数据管理中一定要本着工程地质勘查的逻辑结构去看,只要掌握好地质勘查的环节,才能够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真实的可靠的地质数据信息才能够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必须要保证数据存储有序,避免和杜绝信息错乱的现象发生,如果一旦信息发生混乱的现象就会给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和地质信息勘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带了很大的麻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中GDM的应用,可以说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当中来,一方面GDM在投资和使用功能上面占据了一定的有事,其投资非常的小,而且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还具有非常的灵活性,能够轻松实现工程地质数据的管理,另一方面还为工程地质数据的综合利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工程地质勘查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即便是GDM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优点,但是还是需要我们相关的实践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创造出更多有利发展的方案,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全面系统化的管理系统。推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飞,刘军旗,黄长青,石林. 建立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库的一般性原则与方法探讨[J].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02.(03) .

[2]. 龙玲,沈智慧.王启才.孙鹏飞. 水文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02) .

[3]. 雷玲玲,谈晓军.丰硕.李爱军. 数字流域建设中若干关键技术的探讨[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09) .

[4]. 刘桥喜,毛善君,王成,雷小锋. 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煤炭技术. 2000.(04).

第4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33-03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Zhang Yongbo Zhang Zhixiang Yang Junyao Zhao Zhihuai Zhao Xuehua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ew situation is proposed,including new curriculum,setting up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order,curriculum content reform,selection of reasonable teaching materials,increas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teaching,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Innovation capability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其前身是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75年第一届招生,1997年国家专业调整时取消,2004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获山西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恢复招生。作为目前山西省高校中惟一一个水资源类本科专业,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发展方向,针对山西山丘区多、干旱缺水、污染严重、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及水循环系统严重破坏等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开设的课程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并且有机地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结合起来培养专门人才。近年来,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取得了较大成绩,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但面对新形势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教学环节中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适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目录调整的需要以及满足工程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工程创新人才需求紧迫的要求,有必要对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尽管已有学者针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进行了诸如课程体系、实践等教学改革[1-8],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国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仍然较少,而山西省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属于空白。从水利工程高等教育发展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加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才能为我省水利工程高等教育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实习等环节来完成的,培养具有水文与水资 源、水与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能从事水文与水资源、水与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方面的勘察、设计、规划、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近年来对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本科生及授课教师的调查和访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有综合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一般先开综合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后开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总体上讲,这种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1)同期开课或课程顺序颠倒,造成一些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次序不清,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之间的相互递进关系;(2)有的课程无法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感到学的有些杂乱。如《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与基础工程》,前者属于学科基础课,后者属于专业课,两课程之间本应该有很好的递进关系,却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再如《水利工程经济学》和《水利工程概论》,前者属于学科基础课,而后者属于专业课,却把课程顺序颠倒了,将前者安排在第六学期,后者安排在第五学期。另外,对于所开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属于环境工程的专业课,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前期《环境学》等基础课做铺垫,学生总体上感到该课程偏离本专业,对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

1.2 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

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总体上比较符合教学规定,但也有个别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以至于学生们感到课程安排有点零乱。如同样为专业课的《水资源工程勘察》《水资源开发利用》《矿床水文地质学》,分别由三位主讲教师进行授课,但由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考虑不够,将《矿床水文地质学》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课,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勘察》被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课,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矿床水文地质学》之前还没有掌握《水资源工程勘察》的专业知识,在学习《水资源开发利用》之前还没有掌握《水资源工程勘察》的专业知识。由于前期《水资源工程勘察》专业知识的缺乏,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对《矿床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内容不好理解。这种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的状况,已阻碍了学生对地下水专业知识的巩固,导致课堂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1.3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课程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大。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是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加上授课教师之间没有做好沟通,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部分没有进行适当的协调和删减,造成部分课程内容已由某一位老师前期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另一位老师后期又在课堂上进行重复讲解。如《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资源工程勘察》这两门课,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是地表水勘察这一部分,包括水文测验、水文调查和水文实验等。再如《水文与工程物探》《水资源工程勘察》这两门课,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是水文地质物探这一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不仅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降低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多年来,由于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无法开展正常的实验,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致使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文地质学基础》,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原理容易理解,但深入掌握并灵活运用就困难,这是因为学生无法在实验室进行达西渗流实验、潜水模拟演示实验、承压水模拟演示实验、地下水流动系统模拟演示等实验,对地下水缺乏感性认识。再如《地下水动力学》,由于学生没有在实验室进行过裘布依潜水稳定流井流实验、坝基渗流水电比拟实验、非饱和带水运动实验等实验,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有《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学生虽然学了许多水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机会进行水文测验和水文实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能力无法得到有效训练,降低了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或进一步深造的实验实践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严格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专业发展需求,以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同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及就业等为前提,科学优化和重组课程体系,筛选符合当前教育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课程,为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结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即包含地表水又兼顾地下水的特点,提出新形势条件下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 新增课程

在确保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所设课程总门数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本学科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资源工程勘察》两门课程在地表水勘察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可删除《水资源工程勘察》,新增《水文地质勘察》,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水资源工程勘察的方法及最新的技术。考虑到目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及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年)的出版,结合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特点、地下水环评人才短缺以及环评单位对地下水环评人员的迫切需求,可删除《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新增《地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并把《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教学参考书,使学生掌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为其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考虑到《水文地质勘察》与《水文与工程物探》内容的重复以及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可删除《水文与工程物探》,新增《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使学生多掌握一项水文地质新技术,增强其未来应用同位素技术从事水文地质勘察的能力。

2.2 设置合理课程次序

为了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递进关系,必须对不合理的课程次序进行相应调整,理顺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循序渐进,真正所学课程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此,把《土力学》安排在第五学期,《地基基础与基础工程》安排在第六学期,确保学生在充分掌握《土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对《地基基础与基础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巩固。把《水利工程经济学》安排在第五学期,《水利工程概论》安排在第六学期,确保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经济的基础上,对各项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把《水文地质勘察》安排在第六学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矿床水文地质学》安排在第七学期,确保学生在前期掌握了《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后,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学》的调查评价方法。

2.3 课程内容改革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知识更新较快,但课程教材更新却相对较慢,其中的一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改革,删除一些课程中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要突出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深入浅出,能够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前沿性的新视点,把原来分散的课程内容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内容改革中,可增加区域尺度非均质性、断裂带渗透性、海洋―陆地界面处的地下水等内容,与学生分析和探讨这些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循环、水质和可持续性利用的影响。在《水环境化学》课程内容改革中,可增加水文、化学、生物过程的耦合及水文和地球化学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目前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在《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中,可增加有机污染物的野外最有效的降解路径及强放射性废料的地质处置等内容,增强学生在水污染控制与修复中的自我创新能力。

2.4 选用合理教材

合理的教材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严格要求本专业教师对所授课程选用合理教材,必须是国家规划教材和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且教材名称与所开设课程的名称一致或接近,对于未纳入国家教材计划的非正规教材或正规出版的书籍,严禁用做教材给学生使用,可作为课程参考书使用。通过选用合理教材,不仅避免课程知识交叉重复,而且能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可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接受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山西省矿山开采对水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实际,加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材建设,通过申请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下达的教材指标,组织主要骨干教师编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知识与技术知识兼容的《矿床水文地质学》《水文水利计算》等专业教材,为学生课堂的学习提供更符合实际的教材,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5 增加实验教学

实验课在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实践性很强。通过实验教学,可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及山西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对整体水平落后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共建设有6个实验室,包括气候气象实验室、饱和与非饱和带水实验室、水文工程勘察实验室、水文实验室、水环境污染与修复实验室、矿山水文地质实验室,并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使实验室能开设出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如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土壤入渗性能测量实验、浅层水流流速测量实验、达西渗流实验、潜水模拟实验、承压水模拟实验、裘布依潜水稳定流井流实验、坝基渗流水电比拟实验、地表水溶质迁移转化实验、水质分析实验等。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科研转化教学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教学和科研非常重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授课教师都从事有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校基金、行业基金及其他横向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诸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径流趋势预测、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土壤、水土保持等不同方向的专业学术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被EI、SCI收录及他人参考引用。针对水文与水资源教师在科研上的优势,提倡各位授课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通过科研转化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各位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从教师的科研成果中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课程体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新增课程、设置合理课程次序、课程内容改革、选用合理教材、增加实验教学及科研转化教学。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5(1):56-58.

[2] 李铎,李方红,方晓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1(4):127-129.

[3] 李小龙,姚多喜,杨金香,等.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59-60.

[4] 祖波,王维,李颖,等.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90-192.

[5] 郭纯青,方荣杰,代俊锋.“三农”背景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4(11):60-62.

[6] 郭纯青,周蕊,代俊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83-85.

第5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质量控制相关原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水利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1 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动态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综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各项建设目标之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目标协调来保证建设目标的组中实现。在展开项目综合依据时首先要开展单目标控制和阶段目标控制,才能为开展项目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1.2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 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3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研究

3.1 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3.2 材料的控制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

明确质量标准。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国家及部颁标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适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与标准。

3.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要现实情况,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

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经监理单位认可,方可进场。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3.4 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因此控制要点有: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

关键工序。关键工序是指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导地位的关键工序或根据历史经验资料认为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3.5 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的质检部门进行,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地质等部门联合检查。

承包人与监理单位都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检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并配备试验设备、有资质的试验人员,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建议考虑由三方共同确定一个有资质的试验室作为工程检测机构,执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检测。

3.6 环境因素的控制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如气候的突变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造成影响,有的甚至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

劳动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

施工环境。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如在不断航的河道进行水下疏浚施工,则必须考虑来往船只的航行,安全合理的确定水下排泥管埋设的位置及深度。

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汉中.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4.

第6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行业;档案工作人员;基本素质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chives, in the count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rrigation works in the background, for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personnel quality requirements improve, archives work quality direct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archivists, only the ascending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personnel occupation quality,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 industry; the archives working personnel; basic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271

0前言

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 世纪,我国水利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多数挑战是来自于现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漏洞。在水利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适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提升是极为重要的。

1 水利工程的档案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既与建筑、电力、机械、水文、气象等专业紧密联系,还涉及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市政、生态环境等相关方面,导致了归档的水利档案在种类上的多样性,包括了水利工程建设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等。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材料主要由设计单位提供给管理单位归档,工程投产运行管理阶段的文件材料由管理单位归档,施工建设阶段涉及的文件材料比较多,有设计文件、建设管理文件、监理管理文件、施工管理文件、设备文件等。

水利工程档案包括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水利工程按其建设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质检、监理到竣工验收、试运行等全过程。水利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远在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建设工程档案就开始产生并积累。其中建设工程立项文件是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审批、确立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经费落实和项目具体实施的根本依据。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概要设计、招投标都必须以立项文件为依据。而项目预算、概要设计、招投标产生积累的文件材料又是项目勘察测量、详细设计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已经有大量的文件材料形成了。如果把这一个文件积累过程从建设工程中剔除,建设工程是根本无法成立,也是无法开展的。

水利档案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需要将各类工程从项目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图阶段、设计修改等有关文件。这些文档材料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开工后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水利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 高尚的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以服务为主的工作,是档案与利用者之间的纽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水利事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过硬的业务能力

水利档案管理人员是传播信息,储备知识链接应用的桥梁。根据目前形势要求,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素质:一是在掌握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需了解相关的业务知识,这包括建筑、造价、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制图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将工程项目的各阶段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二是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地进行档案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重视网络知识学习,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三是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中国承担了更多水利援外工程,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在精通本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还应熟练和掌握一门外语知识。

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给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发展动力,新时期实现现代化水利档案管理建设,关键要

坚持改革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普及,对水利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实效,立足新的实践及时总结创造新经验,并结合实际研究解决新的问题。

团队协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团队成功的时代,特别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业人员仅靠单打独

斗是不现实的。对那些个人难以决定或者完成的档案保存或利用工作都需要几个人的通力协作。档案管理部门的每项工作都应该有尽量多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个人的参与、团队的协作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提升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3.1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3.2 依法治档,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做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档,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已有的档案制度进行了修订,使档案制度能更加完善。

3.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从事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比一般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全面。不仅要懂文书档案,还要懂科技档案,懂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类别档案,懂不同类别档案的分类整理。因此,为达到水利工程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应对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大量培训。还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要通过教育培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敏锐的档案遗失以及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

3.4营造竞争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档案管理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对比,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人员之间没有竞争,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具备竞争意识,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3.5建立激励体系,适应水利新形势

建立激励体系,激励包含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实践中,激励机制的运行可以极大地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必须履行激励手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队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发展,适应水利新形势的要求。

3.6 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做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在档案应用中日益成熟,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古老的收集、整理、归档中,它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操作计算机,懂得规范准确地使用档案软件,还要具有创新意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第7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关键字:水利施工 技术 影响因素 提高 应用水平

一、前言

我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可以说已经成为经济命脉,同时也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具有供给水资源、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和水利施工技术发展很快,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装备、材料和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尽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施工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二、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总体上有五个,分别是:环境因素、方法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人的因素。水利项目在施工前和施工时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能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2.1材料因素

对材料因素的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合理处理水利施工项目竣工后剩下的材料;建立检验制度,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损失;在材料采购时,严把质量关。主要是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验收;正确使用材料,合理确定材料的采购数量;建立管理台账;对运、储、发、收等各环节进行技术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避免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2.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好多,包括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工程地质因素、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面、作业场所、劳动组合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比较复杂,例如气象这一因素,变化性就十分大,严寒、酷暑、暴雨、大风、湿度、温度等因素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如一个工序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工序,一分项工程的环境因素往往包括上一分项工程,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因素也包括上一分部工程。所以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对能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在施工现场,要建立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施工现场环境,要使材料的堆放一直整齐有序,保证项目中道路的通畅,工作场所要保持整洁,施工的工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这样可以为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等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沟通干部和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

2.3方法因素

方法因素包括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对这些因素要进行严格地控制。一些水利项目或因为施工工艺落后或因为施工方案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无法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项目质量不达标、不得不追加投资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确定施工工艺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经济、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实际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施工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并且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2.4机械因素

施工的机械设备对水利项目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机械因素包括机械工具和机械设备两个方面。要根据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做好保养和维护工作。为此要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包括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技术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证制度、人机固定制度等,要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注意维护和操作方面的方便性、技术方面的先进性、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2.5人因素

人因素包括参与水利项目的操作者、指挥者和组织者。对人因素也要进行控制,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出现失误;鼓励员工发表职称论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因素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严格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以确保水利项目的质量为前提,从人的错误行为、心理行为、生理缺陷、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控制人因素。如果工序或操作精度高、难度大、技术复杂,那么就要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人来完成。如果机械设备的操作复杂、运行速度比较快,那么不可使用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工人。如果操作或工序要求万无一失,那么必须分析人的心理,稳定操作人的情绪,控制操作人的思想活动。如果现场操作中有危险源,一定要控制操作人的错误行为,严禁误动作、误判断、嬉戏、打赌、吸烟等行为。除此之外,严禁缺乏技术资质的工人上岗,对有意违章、碰运气、图省事、不懂装懂等行为,要立即禁止并进行处罚。总之在考虑人因素时,要从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全面的控制。

三、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

3.1强化事先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先控制等,事先控制是指在水利项目开工前,对企业提交的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严密地审核,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进行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进行控制,这些东西在监理部同意之前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这样就避免了质量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力物力不足、施工措施不善、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开工等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它能将工程事故和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3.2强化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实际上指工序控制,事中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二级三检制度。第一级是保证实现监理目标,质检机构和质检制度如下:班组进行初检,施工队进行复检,施工企业进行终检。第二级是在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检验并且检验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单,让工程指挥部进行复验,如果复验也合格,那么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终验,要保证所有进入下一工序的工序都是合格工序。监理工程师、单元工程在评定表上要评定质量等级和签验收意见,保证每道工序都达到了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检验的整个过程,质检人员都要站在旁边进行监督,质检工程师要不定期地对工地进行巡视。关键施工过程、隐蔽工程、主要部位在质检时,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进行监督。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原则上三不放过,既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落实处理措施不放过、不查明事故原因不放过。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要查出事故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向监理部递交书面报告。

3.3强化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进行检测和观察,收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同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验收。

4 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三制”

所谓“三制”就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推行的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项目法人担负起工程项目的全部责任后,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招标和投标时,资质审查关要严把,重点看投标单位的实际业绩。

第8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根据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就如何发展土力学实验环节,加强土力学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土力学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初步想法。在土力学教学中,一个好的实验实践环节应具有可操作性,基本概念清晰,工程应用背景强,能激发学生兴趣,具有创新和发展性的特点,从而完善理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得出,一个好的实验实践环节,能使学生对土力学学科有全面宏观的认识,并顺应科学研究过程,这对培养土建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地矿类、地质学类等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研素质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TU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4404

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众多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认知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由于土力学课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土力W的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顺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每一位土力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1]。随着各建设项目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建筑行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倡进行大土木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11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指出[2],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在土力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出现实践环节和理论教学脱轨的现象,比如实践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学生也不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没能很好地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学到的知识形如散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文章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重基础平台、宽口径、突出专业

特色,针对土力学实验环节的拓展、教学实践等方面,结合实际训练谈一些体会和感悟,探讨土力学教学中实践环节指导理论教学的可行性,以求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土力学学科知识有整体宏观的认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土力学的工程特性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3]。土是岩石风化以后,产生崩解、破碎、变质,又经过各种自然力搬运,在新环境堆积或沉降下来的颗粒状松散物质。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力学原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土和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等特性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科学。在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各种有关土的工程问题,包括建筑物地基、路堤、边坡和各种土工构筑物,以及以土作为建筑材料、建筑环境等,都需要应用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同时,为各类建设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提供科学的对策,包括土体加固和地基处理等。

土的利用可以追溯至古代,远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土进行工程建设。如我国西安市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发现当时人们已经能利用土台阶及石基础为简陋的房屋考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问题[4]。以后如秦代用压实法修筑驰道,隋朝用木桩,唐代用灰土基础造塔等。我国东汉时的郑玄在注释战国时的《考工记》时,就认知到了作用力和变形之间的弹性定律,这比胡克(Hooke)定律要早1 500多年,但直到18世纪,基本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欧洲产业革命时期,随着大型建筑物、铁路、公路的兴建和科学的发展,建立了零星的土力学理论。如1773年法国的库伦(C. A. Coulomb)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砂土的抗剪强度公式和设计挡土墙的土压力滑楔理论,1857年英国的朗肯(W. J. Rankine)又从不同的途径提出了土压力理论。这两种土压力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869年卡尔洛维奇(Карлович)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本地基与基础著作。1885年布西涅斯克(J. Boussinesq)根据弹性理论求出了在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三维应力解析解。1900年莫尔(Mohr)提出了土的强度理论。20世纪初,人们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对土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土力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20年代普朗特(Prandtl)发表了地基承载力理论,这一时期在边坡理论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费伦纽斯(W. Fellenius)完善了边坡圆弧滑动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1925年美国的太沙基(K. Terzaghi)归纳出版了第一本《土力学》专著,1929年又与其他学者共同编写了《工程地质学》。从此,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与基础作为独立学科不断发展。1936年在美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到2013年已举办

18次,在会议上,世界各地学者对本学科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

因此,土力学是把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建筑材料或建筑物周围介质(环境)来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土的工程性质以及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强度问题,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力学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分析计算原理,是土木、水利工程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特性。

二、土力学课程实践环节

由于土力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知识点广,涉及面宽,从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土的压缩性再到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等。从内容来看,主要包含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工程实际运用部分、试验与测试部分[1]。由于各章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笔者将土力学的学习过程比喻为桥梁建设,而各个章节的学习如同各个桥墩的建立过程,只有把每个桥墩都建扎实了,将桥面铺装好,桥梁才能发挥其作用。在这里每章的基础理论就如桥墩,土力学的实践环节就如同桥面铺装过程,将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因此,如何设立合理的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学科的宏观把握至关重要。而土压力计算、挡土墙设计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都可提供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后,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目前本科土力学教学实践环节中大多只设立了四个基本的常规试验,测定土的液、塑限,通过击实试验绘制土的击实曲线,还有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四个试验代表着土的不同物理力学特性,是测定最基本的参数指标。通过调研,学生普遍反映,如果没有一个工程背景作为支撑,他们较难理解这几个常规试验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多的是被动完成,而不是主动设计。故参与试验准备、操作和进行结果分析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没能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创造力的目的。

加强实验课和适当进行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5]。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土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力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6]。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尝试了一些开放性的实践环节,在学习土力学的基本知识后,除了完成常规试验,还要参与一些竞赛,开展开放性的设计课题,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自己进行验和优化设计。目前已经开展了加筋挡墙设计、边坡失稳试验等多种趣味性强的实践环节,收获颇丰。下面将结合加筋挡墙设计的课题谈谈学生在这次实践环节中的完成过程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

三、案例分析

为了实践实验环节对学生所起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加筋挡土墙结构设计大赛,为土力学的实践性环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该课题合理之处在于其可以充分利用土力学各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土压力计算、挡墙设计和土坡稳定计算等理论知识在解决加筋挡墙设计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筋挡墙设计优化作为一个开放的课题,其答案的多样性,可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并愿意为自己的想法付出实践。下面是在设计过程中的体会。

(1)刚开始给学生布置该课题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和入手。我的建议是要充分理解挡墙设计的核心,即通过合理的锚杆布置(实验中用筋带进行模拟)平衡挡墙土压力,从而使挡墙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学生先结合本科土力学中土压力的计算部分,还有挡土墙的设计和土坡稳定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2)接着为了完成相关实验,

根据大赛要求制作模型箱,并为保证模型箱拆卸方便,构思了多种模型箱设计方案

,最后各侧板之间通过锚栓连接,底板上安装固定销钉,各侧板底部打孔,直接插入底板。在模型箱设计过程中,学生充分联想了日常物品的连接方式,从而顺利完成模型箱制作。接着为了完成本次实验,学生也联系了相应砂子生产厂家,了解中粗砂的规格,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多个常规试验,为进行本次加筋挡墙设计提供材料参数。比如,对砂样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质参数测定,包括筛分试验、密度测定等。力学强度测定包括砂土的直剪试验、确定内摩擦角,以及筋材的抗拉强度测定等。

(4)在理论计算方面,学生自主查阅TB 10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技术设计规范》等多个规范,进行加筋土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下滑力和抗滑力计算、全墙抗拔稳定验算等,能结合自己提出的布筋方案,建立布筋优化方案的目标函数,从而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提供扎实的技术路线支持。

(5)在实验方面,为了观察砂样挡墙在不加筋带下的自稳定状况,学生首先做了无筋带下砂土的滑裂面分析和砂土自然休止角的测定,直观上认识了无粘性土滑坡的过程。通过强度较低的纸板作为挡墙,也直观上看到了墙后土体的土压力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深度的变形状况。

(6)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兴趣越来越高,查阅了相关加筋土工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加筋土加固机理。让学生初步尝试布置直线型的筋带进行试验,模拟加筋挡墙过程,不断调整筋带总层数和各层筋带的数目、尺寸等,通过竖向加载直至挡墙破坏,从挡墙后砂土的破坏类型以及筋带的破坏来判断筋带布置的合理性。

(7)通过大胆尝试,学生提出了多种筋带类型和布置方案,比如采用筋带末端弯起成U形或V形,末端采用扩大头的加筋布置等,体会了加筋复合体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联系工程实际,考虑筋带布置时的经济合理性,培养学生全面理解问题能力,提高其抓住问题症结并各个击破的能力。

(8)最后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计算书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锻炼学生组织整理实验课题报告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本科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在加筋土挡墙设计的基础上,若不考虑筋带,通过设置挡墙面板的位移状态,可以来模拟边坡失稳的主动状态和被动状态,从而使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直观了解边坡失稳过程以及滑裂面的形成。

在此开放性试验中采取4人一组,利用的是课外学时,加筋土挡墙设计为4学时(包括计算和操作的整个过程),边坡失稳试验为2个学时(主要是操作环节)。上述结合土力学课程开展的实践环节,学生反映学习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并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教学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到实践环节的合理性可以大大促进理论教学部分的成效。更可喜的是,虽然开放实践课题结束了,但是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热情不减,仍然能认真分析实验各个环节和数据结果,加深了对土性质的认识,增强了对岩土工程的兴趣,为培养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岩土工程的从业者打下了基础。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为主,但通过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有整体宏观的认知和运用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课题的设置,使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工程性、趣味性和发展性,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充分调动他们对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这样土力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参考文献:

[1]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3-14.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李广信.奇谈怪论土力学[J].岩土工程界,2003,6(8):24-26.

[4]赵树德,廖红建.土力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广信.试验与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8-120.

[6]缪林昌,经绯,邵俐.大土木工程类土力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255-25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preliminary ideas on how to develop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further mo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should be operable with clear basic conception,should have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background,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motivation, and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ed that a good experimental training can make the students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aste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oster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mining, geology and other professional fields.

第9篇:水利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水库渗漏;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

Pick to: hydrogeology survey an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eological condi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kar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leakage in karst area, the geological analysis, etc. Reservoir construction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mainly include hydrogeology, chemical surve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rilling, physical prospecting, the hydrogeological experiment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of groundwater.

Keywords: hydrogeology survey; Leakage of reservoir; Karst area; Kar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分析

1.1水文地质勘察

1.1.1地貌地质

胡家坟水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胡家坟村,距曲靖市区33km,流域位于东经103°56′48″-103°56′58″,北纬25°25′22″-25°25′28″之间。地处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的龙潭河源头。属云贵高原丘陵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高原山地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区内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北西向断裂构造次之,成为该区地貌格局的控制因素。该区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南部低,最高点为水库西北部,高程2058m,最低点为坝址区下游,高程约1905.4m。山岭大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延伸,与区域主构造线基本一致。

库区灰岩广布,地质构造较复杂,发育一顺河向断裂,断层断于二叠系栖霞、茅口组(P1q+m)浅灰、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岩内,基本呈南北向展布,长约1公里,为一逆断层,在库区转为北西—南东向,倾向246°,倾角约68°,自大坝河槽处穿过。库区岩层产状紊乱,陡倾角裂隙发育,两岸岩层破碎,溢洪道出口附近并见有角砾岩,断层沿线喀斯特极为发育,见有地下暗河、溶洞、落水洞、竖井等,无充填。在大坝左岸测得灰岩产状为223°∠39°,大坝右岸测得灰岩产状为141°∠17°。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烈度为Ⅶ度。该区处于构造稳定区内,区域稳定性好。

1.1.2水文及气象

胡家坟水库流域处在低纬度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阴雨日数多,降水集中;冬春季节晴天多,日照足,温暖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3.7℃,最低气温12.9℃,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00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40天。多年平均风速为15m/s,历年最大风速为20m/s。一般年份汛期始于5月中旬,10月下旬结束,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左右,多年平均降水980mm,年最大降雨量1354.7mm(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691.8mm(1958年)。暴雨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单点暴雨突出,易形成洪涝灾害。

1.2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1)对右岸0+116.90~0+120.10m断层破碎带补做钻探水文地质勘察,重新对断层进行防渗设计,设计批复以后对断层进行灌浆处理,停工2个月。

2)项目在具体施工中,由于工程所处环境及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实际施工工程量大于合同工程量;溢洪道工程基础开挖时,遇破碎带,设计增加基础断面,增加碎石垫层,实际开挖工程量比设计大。

3)大坝灌浆先导孔施工时,部分孔终孔段压水实验未满足设计要求,增加孔深,工程量增大;断层灌浆处理较原设计缩小孔距,工作量增大。

1.3工程事故分析

从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以上主要事件中可以看出,造成这些事故发生、工程量增大、工期延误,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勘察不仔细造成的。可见在水库建设、病险水库渗漏处理中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二、水库渗漏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2.1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的特点,通过勘察水库周围的地形地貌,正确分析其对于水库区地下水的影响。河水位低于库水位,以及水库间的分水岭比较单薄时,容易引起库水渗漏。

2)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裂隙等发育的地带,断层破碎现象明显,是形成水库严重渗漏的通道;岩层中宽大密集裂隙地带容易形成渗漏;在岩溶地区,断层带上容易形成渗漏的通道。

3)地层岩性以及结构,水库发生渗漏和岩土体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水库是松散岩类坝基,容易形成河道堆积物,由于其渗透性比较强,造成库水的渗漏和流失;如果水库建在岩溶地区,由于碳酸盐底部的隔水层的隔水效果一般来说很差,不利于阻挡和保存库水,也会造成库水流失。

2.2水文地质条件

除了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以外,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影响水库渗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确定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层次、分布以及埋藏深度等信息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以及排泄的条件,分析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在勘察中尤其要注意对水库附近地下水分水岭的勘察,因为如果当地下分水岭比水库正常蓄水位低的时候,容易引发渗漏。

2.3岩溶区的岩溶发育特征

如果水库位于岩溶地区,还必须重视勘察岩溶发育强度及其规律、岩溶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岩溶水的动力特征、建坝前后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等。

2.4水库渗漏的地质分析

1)渗漏通道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岩浆岩地区的水库,一般来说,可能发生渗漏通道主要是砂砾石层以及基岩表面的透水层;对于沉积岩地区的水库其渗漏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透水层漏水,而且断层的破碎带也可以形成渗漏的通道;对于第四纪堆积物地区的水库,坝下渗漏的主要通道有河床、古河道以及砂卵砾石层等,见表1:

表1渗漏通道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2)漏水通道的连通性。地层的结构特征对于松软岩层渗漏通道的连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多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隔水层的条件会影响到漏水,而对于基岩透水层以及岩溶发育地带漏水通道的连通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质构造。

三、水库渗漏的水文地质勘察手段

3.1水文地质测绘

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应该注意渗漏通道和进出口地段;山区的水库地质测绘还要包括水库附近的邻谷和分水岭;平原地区的水库地质测绘还要包括正常高水位以上的第一级阶地;在岩溶地区的水库地质测绘应该包括所有勘测到的岩溶洞穴。

3.2钻探和物探

钻探和物探是勘察和确定水文地质结构情况、含水层的具置,断裂富水带的位置等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获取准确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钻探和物探结合使用,有利于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勘探剖面线的布置必须综合考虑水文地质结构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对于多层含水层结构的区域,在可能出现渗漏情况的各岩组内布置2个以上的钻孔;在岩溶地区,钻孔的布置的深度必须穿过岩溶发育带。

3.3水文地质试验

主要包括钻孔压(注)水试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大于1个月,准确分析水位的变化趋势,提高计算的精确度。在岩溶地区,主要应用的是示踪试验,用于勘察岩溶洞穴的连通性。此外,岩土层的渗透试验可以测定渗透系数,是估算水库的渗漏量的主要数据依据。

3.4地下水动态观测

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需要建立一个长期观测网,尤其对于可能发生渗漏的岩组内要布置2个以上的观测孔。主要观测水文地质勘察的常规项目,以及发生降雨时洞穴的涌水和流量等具体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实际简述了水库由于建设较早、施工质量不高、使用时间比较长、维护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加之水库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导致现阶段很多的水库出现渗漏等现象,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忽视水文地质勘察是造成很多水库施工质量差、渗漏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水文地质勘察在水库建设、病险水库渗漏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强水文地质勘察,确保水库的施工质量,防范渗漏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会议论文.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2 年学术研讨会2002.

[ 2 王大纯、张大权、史毅虹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9.

[ 3] 王红莲, 赵铁峰. 浅谈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J] . 中国科技信息,2007(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