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水电项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电项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电项目论文

第1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当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继而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下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1.1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并未依据相关的施工规定或条例展开工程管理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其在利益的引诱之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这种行为不仅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还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此外,一些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散漫,工作期间不认真、严谨,这些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1.2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

许多工程项目常常会提出各种口号,例如“一流工程”、“优质工程”等等,然而,这些目标口号的概念较为模糊,想从口号中归纳出工程质量的要求是比较困难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般水利水电工程都比较大,而在其项目建设动态的品质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及其精力等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继而无法保证实时监督工程施工,且其管理深度也有所局限。除此之外,假使水利水电工程的筹划与建设单元、施工与品质监督部门,皆属于一个部门或地方,那么极易出现行业庇护现象,进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1.3缺少必要的比较、论证过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比较和论证过程同样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与环节,必要的比较和论证过程,其是衡量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科学合理与否的标准之一。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工期、投资、运行、管理、效益、对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等等,都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在若干份可行性方案当中予以筛选,经由专业的计算与分析,最终选出最理想的建设方案。然而,当前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缺少必要的比较和论证过程,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明、比较,并采取简单定案的形式选择方案,即“不是A就是B,不是B就是A”,这种行为将致使工程项目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继而引发“高投入、低产值、低收益”的情况。

2改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培训教育,提升管理者素质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那么就必须注重质量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继而形成较好的管理队伍素质,这是建设好一个工程管理的基本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好与坏、优与劣,均受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其主要的管理人员是项目经理,其必须具备多项才能。即不但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与较广的社会阅历。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其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针对实际工程中,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的现状,对其予以培训教育是极为有必要的。而在培训教育活动中,道德教育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在提高管理者的自身修养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价值。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应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等,只有这样,方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质量,方能将工程管理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2.2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力度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论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大与小,都应当对其管理责任及其目标予以明确,不可仅仅只关注一些规模比较大、投入较多的工程项目,继而忽视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在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时,还应当加强对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管理,切不可因工程较大而忽略了一些细节部分的质量管理,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若细节没有抓好,那么同样可能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当战胜地方保护性思想,强化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协助、互相监督。严格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规定,对水利水电工程予以监督与管理;另外,建设部门也必须依据相关的国家规定,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施工建设,以便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降低因人为原因而导致的经济损失。2.3强化比较与论证过程,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而言,开展必要的比较和论证是极为有必要,只有这样,方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比较、论证的过程中,对水利水电工程予以全面、系统、有效的分析,在思考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时,还必须对其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加以思考,必须站在更为长远的角度,对整个工程的建设予以综合性的考虑,尽可能的避免各种负面影响或危害。在无法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方案下定夺时,可向一些专业人员或者是权威人士请教、咨询,在他们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之下,选取最好、最理想的工程建设方案,最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3结束语

第2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中型水利水电施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虽然与传统经济项目不同,具有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但是项目管理工作却必不可少。做好施工项目管理实践工作,既是保障项目施工过程顺利开展,也是保障最终工程质量,更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实现项目施工目标,才能为施工企业创造最大经济利益。

2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问题与不足

项目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看到在实践中,很多地区和施工企业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施工管理规范要求,施工管理工作涣散,不仅制约了施工单位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阻碍了施工技术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成果难以保障。总结近年来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管理思想落后,行政隶属关系犹存

在过去,水利水电施工属于整体工程项目,由水利主管单位负责整个工程的开展。在这种体制下,施工单位与主管单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组织涣散、施工工作不够科学严谨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分凸出表面工程,而忽略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这种管理体制使得项目具备浓厚政治色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型水利水电施工逐步走向市场化、透明化是必然趋势。

(2)项目管理工作赏罚不明,责任划分难度大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度高的施工项目。在施工中,项目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权责明确、赏罚有度。但是在实践中,可能有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进行责任划分,并且绩效考核和赏罚难度大,使得项目出现的问题无人可以追责。这就会使得施工单位间相互扯皮推诿,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期,而且也会加大施工项目的总成本。

(3)项目管理工作缺乏市场化管理机制,体系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也必然要顺应市场化要求。无论是前期的设计规划工作,还是施工单位的招投标工作,或者是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都需要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材料、资金、劳务、机械设备等资源,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4)项目管理工作缺乏成本控制思想,经济利益低下

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来说,成本控制思想十分重要。成本控制好坏关系着整体的经济利益,也关系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绩。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如何利用市场资源,对成本进行控制,在组织架构体系内,对成本进行分割和考核,找准成本比重大的部分,主力调整是十分困难的工作。

(5)项目管理工作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施工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对于施工人员具有潜在危险,因此必须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自然灾害或是不可预见性危害因素,也会加剧施工的不安全性。但是项目管理工作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往往会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工作表面化、使用材料不达标、施工环境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3中型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的中型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无论是从施工技术水平还是从经营管理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项目,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和谐社会构建和资源节约社会的构建做出了很大贡献。针对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关注,做好改善和提升工作。

(1)转变项目管理思路

项目管理思路的转变体现在市场化的转变上。在整个社会中,经济资源是可以共享和应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资金需求量大,如何通过项目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并扩大盈利是施工单位考虑的重点。对于他们来说,要立足长远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的公平化,通过流程规划和管理,实现施工工作的分包和转移。对于水利管理单位来说,更要将建设权力下放,给予施工单位更多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2)落实责任到人制,进行职权和组织架构划分

在施工中,项目管理的成本与管理者的素养和能力有很大关系。施工项目确定后,应该积极推行项目经理制,在内部选拔综合素质高的项目经理,签订项目施工责任书。由项目经理负责跟进建设项目部的工作,负责工程的生产经营、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成本核算,无论经理后期如何施工,但都不得违背整体规范要求,并对出现的问题负领导责任,担负起处理的义务。

(3)构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体系,追求收益最大化

在施工项目部内,成本控制一直是个难题。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优化,简化成本控制。针对不同项目部划分成本控制和核算的中心,分部门进行。然后对各部门成本控制流程进行规划,建立财务审批和控制制度。例如在同等质量、价格和费用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再者,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项目部可决定自主施工,按照工资标准进行发放,也可以通部分施工外包,由项目经理与施工对间订立劳务合同,符合成本控制要求后开展施工等。总之,项目部施工要本着成本控制思想,严禁成本超支,超支成本将与项目部业绩和红利直接挂钩。

(4)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安全无小事,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来说同样重要。为了更好实现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目标。施工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分配,编制内部管理条例和规范。并严格按照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文件等开展施工。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自我保护措施,加强对日常施工工作的监管,将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要亡羊补牢,做好后期的处理和检讨工作。只要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对影响安全的机械设备、作业流程等内容进行细化规范,安全管理目标就能够更好实现。

4结束语

第3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1图纸的管理

水电站测量工作[2]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意图将图纸上的建筑物轮廓以规定的精度放样到实地,因此无论是哪个施工阶段的设计蓝图或者设计变更都需要测量人员的熟读和妥善保管。各施工阶段的图纸如开挖图、混凝土结构图、金属结构安装图等需要按部位分类存档,每类图纸的档案盒内均应有按时间顺序登记的卷内目录,卷内目录登记内容包括,图纸流水号、图名、图号、收文日期等信息;在档案盒所在的每个档案柜醒目处,应附有该档案柜内各类档案盒的清单及档案盒内的图纸清单;每套图纸均应有测量部位班组长、技术负责人的图纸读审记录,给出图中控制点坐标、结构尺寸是否正确的定性结论。对于同一部位同一套图的后续多份设计变更,应在原图的设计修改部位加以标识,并注明参照某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单,对于已作废的图纸,应在图名处加以“作废”标识[3]。具备扫描条件的,应将设计修改通知单等变更扫描成电子版,建立专门的工程图纸变更电子文件。若工程建设存在较多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可按时间顺序整理后胶装成书,根据目录将每份设计修改通知编上序号和页码,封面印制上设计修改通知单以及通知单的最大和最小编号,将更加方便查阅。

2测绘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测绘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是结合仪器操作说明书[4]、测量规范、测绘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进行内外业作业方式方法的培训,外业作业要分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的施工部位不同的工序要求采取相应精度的测站架设方法,如地形图的测绘、开挖与混凝土浇筑阶段的施工测量放样,均可采用自由设站方法进行测站的架设,对于精密工程测量,更宜采用强制对中[5]方式的方法架站。各阶段地形图的测绘,宜统一采用大地坐标系统,施工测量放样宜采用工区的施工坐标系或采用大地坐标设站后选用仪器内置的参考元素程序方式测量,这样既满足类似工序坐标系统的统一,又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计算方便、直观、快捷的需要。内业主要是结合office、wps常用办公软件开展文字及常用图表的处理技巧、南方Cass系列专业成图软件断面绘制、工程量计算的方法、科达普施平差软件边角网、导线网等控制网的平差方法培训。在日常内外业测量工作中,测绘技术人员应多观察、多思考,每一个单项测量任务结束后,应总结该项测量工作中的好思路、好方法,为提炼论文、专利、工法等测绘科技成果准备基础材料,亦为后续的类似工程和测绘同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量人员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亦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6]。测量工作离不开测量仪器设备及附属测具,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是完成测绘任务的必要条件。测绘项目的实施应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台账,并按期进行期间的自检和按时送到具有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资格的机构年检,确保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及精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建立专门的仪器设备使用规章制度及指定仪器设备保管员并明确其职责,并做好防晒、防雨、防霉、防震工作。

3测量验收、原始记录、计量资料的管理测量验收资料

[7]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测量原始记录是测绘工作中重要的现场资料,是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工程测量计量[8]资料是工程月进度结算和工程竣工必不可少的资料。做好这几类的工程测量资料管理尤为重要,每产生一份测量验收、原始记录或测量计量资料应做好电子文档归档工作,不同类型资料编号可采取该类资料汉语拼音第1个字母加年份加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流水号,流水号后写明该资料产生的日期、部位、类型等属性信息,如测量验收资料,编号为:NO.CLYS2015001-**##%%,每个班组不同的测量技术人员每完成一份该类型的测量资料时,把该资料复制到制定的文件夹。各类资料的记录应详细、完整、清晰、工整,三检人员会签及各级印章应齐全,并切实做到日清月结,资料管理员或当日值班班长负责监督检查归档及电子台账登记情况,纸质版的测量资料管理同工程图纸与设计修改通知单归档管理方法。因测量验收和工程计量的需要,测绘项目的责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对测量原始地形总图、土石分界总图、开挖验收总图、设计开挖总图等电子图进行展绘和更新,便于及时了解工程验收进度或计量支付情况。工程计量资料管理中的月进度计量方式,不宜采用当月与上月断面形成的封闭面域计量,宜采用当月地形断面与原始开挖地形断面形成的封闭面域计量,即申报总量减去监理人已审核的工程量便为本期申报工程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有利于消除不同时期工程量计算的误差,避免了工程量的错结的风险,也方便了与图纸、合同或第3方测量机构核准的控制工程量的对比。测量技术人员必须对所有工程量计算结果保密,未经测绘项目的负责人同意,禁止对外复制和传递,工程量计算结果只对测量工作的发包人负责。

4测量控制网的维护和成果管理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测绘项目实施前,应对业主提供的工区首级控制网点根据标段的需要进行全网或局部网点复测,并将复测结果上报监理人批复,并以监理人批复的结果作为工程建设控制测量的依据。控制网其他情况的复测应按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平面控制网的维护与管理章节要求进行复测。对于业主或监理人下发的测量控制成果应复制向每位测量技术人员交底,并建立专门的测量控制成果档案,施工方应根据最新的测绘成果结合施工现场的工作面、工程进度、控制点密度情况进行控制点的加密,以满足工程建设测量工作的需要。对于金属结构或机电设备安装,宜建立专用的安装测量控制网。测绘控制网成果的转抄时,必须由第2人独立检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5结语

苗尾水电站测绘技术工作标准化管理[9]的实践证明,测绘项目的各项基础资料搜集的越全面,越完整,各施工测量工序做的越细致、越规范、越标准,对主体项目的单元工程外观质量评优和样板工程的创建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有助于测绘项目的组织和测绘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测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测量竣工资料的整编,有助于测绘科技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进而保证测绘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康持续有效运行。

作者:范学振 钱亮亮 李文俊 单位:葛洲坝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测发[1988]82号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S].

[2]张正禄,李广云,潘国荣,等.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CH/B01-2016---CH/B31-2016,葛洲坝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程序文件[Z].

[4]LeicaTCR802,使用说明书[Z].

[5]范学振.一种新型测量控制点标墩[P].中国:ZL201520019908.

[7].2015-05-06.

[6]CH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S].[7]CH1003一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S].

第4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虽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课题,但对于目前日趋白热化竞争的建筑市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则显得更为重要,而对于我们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则是必须摆在十分重要位置的大问题。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那种朴素的、一般号召式的成本管理模式上,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会由于实际成本的居高不下,在经济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可能会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而造成项目施工的无法运转,而施工项目运转成效又直接涉及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生存。所以,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实实在在地面对和解决有关成本控制的一系列问题。

二、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确定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途径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合同工程质量、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情况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科学预测,通过预测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制定出费用限额控制方案,依据投入和产出费用额,做到量效挂钩。

2、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保证项目成本实现。搞好成本控制就必须把握好五项原则,即:节约原则、项目全员控制原则、项目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项目目标控制原则、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3、查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为了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必须采取以下办法和措施进行控制: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控制工程成本;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控制返工率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合同管理力度,控制工程成本。

4、制定落实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签定《项目成本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强化全员经济意识,落实完善各项定额,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最大限度确保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良性运作。

三、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目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虽然做了努力和很多工作,但大都是部分成本管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性,还有很多缺陷和漏洞,其具体表现如下:

1、目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只是对生产成本进行了部分控制,没有对生产成本、经营管理费用和专项成本实施全面的控制。

2、单就生产成本的控制而言,作为控制标准的单位内部施工定额既不准确、不全面、也没有形成系统。

3、项目成本管理办法的贯彻还没有真正深入地落到实处,项目成本观念还没有在全体员工中牢固地树立起来,没有形成全员管理的氛围,在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多偏差和漏洞。

4、已执行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些办法,也只是对直接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控制,全面系统的成本管理办法还有待于尽快补充完善。

四、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推广项目成本核算,降低消耗,节支增效

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条件,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管理;同时,实行多种分配方法,对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管理费进行核算与分析,人工费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材料费管理实行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机械费管理实行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同时,在各作业队建立利益激励机制,设立目标激励奖和安全质量专项奖;把主辅材料消耗水平和费用支出与完成工程量挂钩,严格考核奖罚,从而增强作业队的成本核算意识,做到减少超挖、节省材料、提高工效和设备利用,尽可能多的完成工作量。在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实际安排,如施工工期、进度安排等,适当调整定额,实施成本核算、定额分配。

2、采取工程项目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成本控制

实施内部承包制,就是在单位内部职工或项目部中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中标工程的施工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促使经营管理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内部承包的基本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工资与效益完全挂钩。这样,可以使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并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积累经验,而且可操作性强,易于管理。

采取承包制,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切实抓好组织发包机构、合同内容确定、承包基数测定、承包经营者选聘等环节的工作:

(1)组织发包机构应以施工单位中经验丰富的经营、计划、预算、财会、人事等部门的人员组成;

(2)合同内容的确定要责、权、利明确,尤其安全、质量条款要严格,分配条款要切实可行;

(3)承包基数的测定比较复杂,应根据承包项目,以定额、中标单价为基础进行测算,这是通过承包制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

(4)承包经营者的选聘可以采取直接选聘和竞标两种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考虑技术人员配置的比重。

采取内部承包制能使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促进急、难、险、阻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和单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易于操作和管理,有利于施工单位经营管理者集中精力投入到其他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但是,它也有弊端,主要问题是管理较为粗放。由于是内部承包,如发生重大失误导致成本严重超支时则不易处理。因此,要抓好重要施工部位、关键线路的技术交底和质量控制。

3、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就必须从人、财、物的有效组合和使用全过程中狠下功夫,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比如,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机构要精简直接,人员要精干高效,设备要充分有效利用。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都要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的干扰,也使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在影响工程成本构成因素中的比例降低,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过程控制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组织水平有很大关系。

4、改革项目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成本管理

改革项目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实施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手段。在强化项目成本管理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可以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把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根据经营管理者的实际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来制定其报酬,让其既要承担管理责任和经营风险,又要获得与良好经营业绩相适应的报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制定分配制度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制订的分配制度要合理、切实可行;二是经营业绩评价要系统、科学、有效;三是监督、考核要有制度,严格规范进行。

5、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减少施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加强项目施工技术、试验、质检、机械制配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实施技术攻关,大胆尝试,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并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小创造、小发明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鼓励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同时,要学习同行业施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践应用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如在土方填筑施工作业中,采取微波炉烘烤快速测定含水量法,使质检取样速度提高一倍,为土方填筑作业抢得宝贵时间,既缩短了工期,又提高了工效,对生产成本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6、工程索赔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建筑工程投标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投标报价决策面对的是复杂的待建项目,难以预测的不可控因素很多,低价中标不可避免。而要搞好低价中标项目的成本控制,除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外,工程索赔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索赔时,要针对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索赔条款,成立由熟悉合同、懂经营管理的人员组成的索赔小组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原始记录和监理签证手续的完善,详细收集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编制完成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正式索赔文件;理出索赔的重点,加大索赔的力度,转变思路,讲究策略,做好沟通和谈判工作。

第5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根据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量;取水;退水

中图分类号:S273文献标识码:A

自2002年5月水利部、国家计委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这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年5月水利部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对水资源论证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工作作了详细、全面的指导和规定,为水资源论证分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2013年12月水利部针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水资源管理新要求,对《导则》进行了修订。《新导则》的对规范建设项目取、用、退水行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论证范围的确定、区域水资源状况,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分析等,均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需要重点叙述的问题。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核心是根据项目所在地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建设项目取水地点、取水量、用水环节、取水和退水可能给区域水环境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

一、合理确定论证水平年和分析论证范围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平年和分析论证范围是对水资源论证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它是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时间跨度和论证范围太大,现有资料及规划成果精度和深度难以满足论证要求;时间跨度和论证范围太小,又可能导致论证不充分,结论不可靠。水资源论证的水平年通常拟定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一般采用开展论证工作的前一两年,可适当考虑丰、平、枯的影响及代表性,这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已有取用水户情况;规划水平年一般取建设项目投产后的10~20a,并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规划及其他规划成果相协调。对于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水平年尽量远一些,充分考虑今后上游发展影响,确保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分析论证范围主要包括论证范围和分析范围,对于水电工程项目的论证范围主要应根据其取、退水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来划定,一般包括电站水库回水末端到厂房尾水出口河段,对于具有显著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其论证范围至下游更远一些。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分析范围一般应比论证范围要大,对于在建设项目上游可能会出现对本项目取水产生影响的范围均应纳入分析范围之中。

二、合理计算区域水资源量

区域水资源状况的论述应包含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但应有侧重点,若取水水源为地表取水时,地下水资源的内容可简化,若取水水源为地下水时,地表水资源的内容可简化。区域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分析范围内区间水资源量和入境水资源量两部分。对于分析范围内有径流控制站并以控制站作为分析范围边界的,如果有实测水文资料或已通过专家审查的水文成果,可直接采用径流控制站的水文分析成果;对于分析范围内没有径流控制站的,可利用水文模型或借用自然地理特征相似地区水文测站的降雨~ 径流关系,由降雨系列推求年径流量系列,采用水文资料长系列排频计算,推求其入境水量。区间水资源量可采用按面积比移植附近水文站计算成果得。如果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实测资料系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还需对径流量进行还原计算,需对实测资料进行一致性修正。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包括浅层地下水量和深层地下水量,一般按水文地质单元分别计算、评价。依照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地下水水源论证时要对地下水储量及不同等级的可开采量进行分析评价,这就需要相当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经过布井钻探和抽水试验才能获得,如果有经过专家审查的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成果可直接采用。尤其是在地下水资源论证方面,由于勘测资料相当缺乏,论证深度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在三亚,由于其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较少有大型的取用水建设项目直接取用地下水资源。由于三亚市处于海南省九所―陵水构造带,在该构造带展布区,东西向的断裂带和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沿构造带有多处温泉出露,因此三亚一些温泉酒店打井开采地下热水。目前已有区域地热水资源储量及可开采量方面的成果,可直接利用。

三、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水资源论证的核心就是要回答有没有水,有多少水,给不给水,给多少水的问题,其中给不给水,给多少水需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来回答。

(1)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取水应体现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符合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区域用水水平,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用水管理方面的规定,满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项目取水还应考虑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还应满足最小通航水深要求。

(2)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进行各行业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的拟定,并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指标、区域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相比较,分析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并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是否缓解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自来水厂、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项目,由于其消耗水量极少,只是利用水量和水能,其用水水平分析可简化,不必绘制水平衡图。而对于耗水量较大的工业类建设项目,如造纸、化工、纺织、皮革等建设项目需绘制水平衡图,并给出水平衡表,计算用水指标如水重复利用率、新水利用系数及用水定额等,评价建设项目用水水平是否满足行业要求,并与国内或区内用水先进的企业比较,判定是否属于先进之列。另外,在进行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时,还应分析建设项目是否还有节约用水的可能,并提出节水措施。

例如在《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通过分析单位垃圾处理用水量、单位发电取水量、装机取水量、重复利用率、机组新水利用率等用水指标,与国内已建成的同类型发电厂的用水指标进行比较,经比较,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行业用水要求,但仍可以对定排降温冷却用水进行回收利用处理,以提高用水水平。

四、建设项目取退水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三亚取水量较大的建设项目一般规划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流附近。由于三亚水资源比较丰富,建设项目的取水量相对较少,在进行分析论证时,一般采用某保证率下建设项目的取水量占河流相应保证率来水量的比例的方法,说明取水的影响程度,重点应注意建设项目取水后由于水位、流量的变化对河道生态环境、河道水功能区以及第三者的影响。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必须遵循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管理的规定,满足水功能保护的要求。主要根据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分析工程建成后,退水污染物对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目标的影响,是否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要结合工程运行方式,分析下泄水量、水温的沿程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及温排水下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环境特点,充分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区域内用水户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给出总量控制目标,提出改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在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基础上,综合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选取及所确定排放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使其符合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

如在《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经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垃圾渗沥液、冷却水系统排水及锅炉排污水、化水车间排污水。其中生活污水排入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用于车辆及地面冲洗。垃圾渗沥液送至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处理,处理后达到Ⅰ~Ⅱ级排放标准排至西侧汤他水河道;冷却水系统排水及锅炉排污水降温后直接排放至下游汤他水河道;化水车间排污水脱酸脱碱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至下游汤他水河道;根据《三亚市水功能区划分》项目区属西河发源地下游农业用水区,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为Ⅲ类水。本项目污水排放达到河道水功能区纳污标准,因此,在运行期项目退水对河道及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五、结语

第6篇:水电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公私合作;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2-0038-04

Abstract:It has reviewed the practice of the PPP pattern in the fields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Japan and Taiwan China, and finds that their practice with its design, management, operation has begun to take effect. It has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of PPP, defined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using the PPP pattern and introduced the foreign practices, which will mak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and reference values for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to jointly suppl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Key word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actice; implication

自2013年起,政部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被认为是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创新公共基础设施融资与运营管理模式的新举措。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培育多元主体” “大力吸引社会投资”被写入主要任务和关键措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多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目录包含了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等10余项公共体育服务。迄今为止,已有若干省级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指导目录》。随着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公共体育设施采用PPP模式将是大势所趋,梳理该模式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相关实践非常必要。

1 PPP的内涵及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概念界定

1.1 合作伙伴关系

PPP,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总体看来,PPP是指“公共部门(政府、国有企业)与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民营企业、志愿机构等),就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1]。

1.2 政府主导(public)

因为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职责也会存在差别,但是,不管出于何种前提,政府主导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角色始终不变,依据公众意志,指导、规范供给行为的职能责无旁贷。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部门决策、出资并负责有效治理。

1.3 民间部门/社会资本参与(private)

西方学者一般用民间部门指代“私人部门”,包括民营机构及非营利、志愿性组织等。如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认为,公私合作形式可以用一个从完全公营到完全民营的连续体来显示,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民营部门、非营利、志愿性组织基于不同的民营化程度在这个连续体上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2]。马克・霍哲提出,政府改革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积极利用民间部门高效率、低成本的治理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因为我国产权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国内研究对private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以“PPP”为题名,检索中国知网2015年相关硕博士论文,按照随机排序对53篇论文进行编码。剔除无法查看全文以及非公私合作供给理论研究的文献,对其中的34篇有效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见表1)。分析发现,用社会资本指代private的频率最高,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应用中。

1.4 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概念界定

结合PPP的内涵以及在国内的研究应用,本研究认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全部或者若干环节,向社会公众提供满足多元需要的公共体育服务。

2 PPP模式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领域的实践

2.1 清晰的制度框架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专门就PPP立法。他们将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融资、建设、运营、收费、服务、管理以及监督的全过程纳入清晰的制度框架和标准中。

以英国为例,该国财政部负责PPP政策的制定,国家审计署和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对PPP政策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英国财政部下属伙伴关系公司Partner-ships UK为政府等所有公共部门提供PPP的专业管理,尤其是政府购买等方面的知识;财政部下属部门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r通过制定工作指南,为地方政府提供项目支持并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标准化合同。基于以上的制度设计,“英国政府制定的PPP政策,如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民间主动融资)模式,为本来应该由政府供给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体育建筑物),带来私人部门巨大的融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优势”[3]。

2.2 定量的评估工具

项目论证、项目确定以及项目采购三阶段的物有所值(VFM: Value for Money)评估方法,是英国对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采用的可行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指的是,一个项目采用PPP模式政府付出的代价总和,若小于采用传统模式政府付出的代价总和,则PPP模式从财务上判断可行。2007年,英国就颁布了《VFM定量分析电子表格》,通过定量的操作计算为PFI项目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4]。虽然财务量化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会影响VFM评估方法的信度,但是作为一个定量的评估工具,VFM比定性陈述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2.3 合同界定双方责权利

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契约精神,其主要特征除了表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选择合作对象与项目的自由,还隐含着双方地位的平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一般会有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合作,国外很重视对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合同范本的制定,在合作协议中详尽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风险应对、争议解决及违约处理事项等。

1999年、2002年、2004年和2007年,英国政府分别了《PFI合同规范》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PFI合同规范-第四版》对PFI项目合同持续时间、项目开始时间、意外事件防护、服务定价机制、服务标准、服务变更、服务监督、移交时的资产估价、争议解决的方式等均通过合同管理做出了详尽的规定[4]。2003年开始,日本在公共设施领域推行由政府监管、民间力量供给,公民享受的“指定管理者”模式运作公共体育设施,该模式将以往由地方政府掌握的设施使用许可权、收费设定权、活动企划权、设施命名权等管理权限下放给社会资本,同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协议中详细规定社会资本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基准,并以此为依据监管社会资本的行为[5]。

2.4 专业管理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经营绩效确实胜过公共部门;而民营化的模式可以增加公营事业的营运绩效”[6]。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就引入R档奶逵场馆管理公司对当地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运营管理。自1961年以来,美国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中,私人投入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了场馆设施融资、建设的公私合作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的四大职业联盟(NFL、MLB、NBA、NHL)俱乐部所拥有的体育场馆31%采用PPP模式运作。Kansas's State Expo Center委托给私营机构后,实现每年赢利超1亿美元的业绩。The West Palm Beach Auditorium原由美国公共部门管理,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委托给私营机构后,第一年财政赤字就减少了531 878美元[7]。迈阿密体育馆由专业管理公司运营,场馆多达16 900个座位,16个包厢,但其固定员工只有30人,活动期间通过雇佣临时工完成任务,节约了大量成本。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采用PPP模式建设以来,采用公私合作方式投资、建设运营体育施设施,也已成为澳大利亚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财政角度看,PPP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但最终能否降低财政支出的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还是取决于社会资本的专业运营能力。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山运动中心民营化6个月后,其服务收入将近2 000万,毛盈利近500万,比预计毛盈利高出300万左右。而另外一个同样以民营化方式运营的中正技击馆,虽同属体育设施,但二者之间的盈利情况却相差极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正技击馆内专业管理人员不足,以致经营理念无法有效提升,造成盈利状况不佳;而中山运动中心,则是委托由较具经验的救国团进驻管理,不仅增加盈利,馆内的经营品质也大幅提升[8]。

2.5 面向国际市场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体育设施管理公司,除了管理本国和本地区的体育设施,还以其强大的专业运营技能和管理水平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布局全球化的扩张战略,在全球范围收购体育场馆的运营权。Ogden(奥格登)是澳大利亚一家专业从事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公司,该公司除了运营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内的澳洲12个大型场馆外,还为亚太地区大型体育场馆提供各种管理和咨询服务,中国国家游泳馆就是其中一例[9]。美国的SMG(策略管理集团)公司和Global-Spectrum(全球无线)公司是全球有名的场馆设施管理公司,为全球许多国家的大型体育设施提供建设与运营等工作。

2.6 关注民众多元需求

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伯指出:“民众对公共服务有不同偏好,政府公共服务追求普遍性,在供给中只倾向中间偏好,不能考虑民众因收入、教育等差异性产生的多元需求”[10]。当民众的多元需求无法通过政府的普遍供给得到满足时,就会寻求“付费消费”的方式,通过市场交易得到满足。

体育设施能否吸引运动人口取决于它所能提供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设施所必需的物理与地理条件,包括场地、设备与器材。上文所列举的我国台湾中正技击馆和中山运动中心,除了经营者的管理技能差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中正技击馆以推广技击类运动为经营目标,馆内是纯属技击类的运动设施,已不符合现代民众多元化的需求潮流,反观中山运动中心,其功能区包含了游泳池、羽毛球场、儿童游戏室,设备更为多元化[8](见表2)。

3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PPP 作为近十几年来国外公共体育设施领域兴起的新模式,对于解决我国人均体育用地不足和体育设施重复建设、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3.1 加强政策引导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PPP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入、实际应用也逐渐增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PPP模式发展及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如国家《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等,能源局、教育部、住建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相关行业的实施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应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完善的政策体系,着手研究制定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投资领域、项目申报流程、融资模式、运营管理、风险分配、利益保障等,用清晰的制度框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公共体育设施的积极性,为社会资本提供完善的政策指导。

3.2 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政府投入资金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面临较大挑战。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实践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PPP模式,增强了社会资本运营的自和问责制,为公共体育设施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我国在运用PPP模式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的路径中,同样要坚持改革的理念,相信市场的力量。首先调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方向,发起设立专项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的公共体育服务PPP投资引导基金。其次,按照“公建民营”的思路,将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交由专业化程度更高,管理水平更优的体育场馆管理团队运营,发掘体育设施的无形资产,满足群众多元的体育需求。另外,为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体育设施的投资,必须丰富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政府应通过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将PPP模式延伸,打造城市体育娱乐综合体,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与旅游、休闲以及商业等综合业态的开发与运营。

3.3 全过程监管

社会资本具有天然的资本逐利性,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履行好监管职能,规范招投标程序、明确服务标准以及跟踪、监测、评价服务内容,营造公开、公平、透明、有序、竞争、规范的监管环境,避免出现因处理不当造成的财政风险和公众利益受损。

首先,在招投标环节,要建立专门针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市场准入措施,选择具备融资能力,又兼具专业水平、运营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其次,在运营监管中,体育部门要引入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以项目运营绩效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合同组织、信息公开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实现动态、长期、持续的全过程监管。最后,项目绩效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公众需求满足、风险分担、关键服务指标等综合要素。

3.4 统筹公益和商业

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既要保证公共性,也要满足部分公众需求的超前性。但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方需承担高额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屋租赁税,以及花样繁多的土地使用税、门前三包费、绿化费等,经营负担颇重。政府应从国民体质、公众满意等维度出发,给予社会资本扶持和优待,既让公众获得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又要保障资本获得合理、稳定的经济回报。当然,为了避免社会资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公共服务质量,可以在管理制度和合作协议中详细规定社会资本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基准,并对社会力量的收费设定权进行限定,通过制度设计将获利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的社会资本专注于提供优质服务。

4 结语

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公共体育设施,虽前景乐观,但目前来看,与水电能源、公共交通等其他行业的基础设施相比,所产生的利润可能更低,社会资本多持观望的态度。此外,采用PPP模式会导致体育部门控制力的流失,影响对公众的责任,或认为 PPP 模式就是公共体育设施私有化等误读都可能影响PPP模式在公共体育设施中的正确实施。因此,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还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ES Savas. Improving Public Sector Productivity through Competition[J].Springer Netherlands, 1981(3):151-162.

[2]E.S._瓦斯.民营化与PPP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Akintola Akintoye.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rojects Engineering[J].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1998(5):19-21.

[4]黄腾,柯永建,李湛湛,等.中外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9(1):11-12.

[5]京都市政局政部U痈母镎n.京都市公の施Oの指定管理者制度\用基本指[Z].2014-02.

[6]施光训,林静雯,欧秋伶.公营事业民营化之绩效改革研究[J].全球管理与经济,2005(1):23-39.

[7]陈元欣,张崇光,王健.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民营化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25-30.

[8]黄彦钧,林秉毅,刘田修.公立体育场馆民营化之可行性评估:以中正技击馆为例[J].台湾体育学术专刊,1996: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