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第1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第2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寓言故事 教学实践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它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往往极强,往往会引起阅读者的深思和反省。寓言故事在特点方面也比较显著,其中不在乎于以下几点: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④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依据上述的寓言概念及其特点,我们会发现,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所需要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精练文字的表达方式,富有色彩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方式,以及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意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去讲解论述的地方。

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

前文我们提到了寓言故事的概念及其在文学表达上的一些特点,那么具体性的来讲,到底什么才是寓言故事呢?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第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寓言故事是什么,从而才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性的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寓言呢?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寓言,寓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讲的道理。寓言就是把作者要讲的道理蕴涵在要讲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通过讲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其次让学生知道寓言的选材十分广泛,不仅古今中外的事可写,而且天南海北的事都可以写;不仅花鸟虫鱼可写、而且人物、动物、植物自然万物均可写,例如,《揠苗助长》的故事是将的农夫急于求成,提拉禾苗致禾苗死去的故事,《农夫与蛇》讲的是蛇忘恩负义的故事,《掩耳盗铃》讲的是小偷偷铃铛时犯蠢的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事例性的具体的概念性教学,往往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二、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寓言教学

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来实现课堂活跃氛围的营造。通过寓言教学活动既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又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互动经验。这需要基于教师对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将故事的寓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笔者也曾经组织过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先引导通过通读寓言来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寓言理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角色来进行表演。例如,《亡羊补牢》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牧民、狼、小羊,以及规劝牧民的邻居;《此地无银三百两》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张三和王二;《掩耳盗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偷和铃铛。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扮演的亲身经历过程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的蠢和傻,从而让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内容印象,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认知结构上,一二年级的学生和五六年纪的学生是存在极大的差距的,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认知差距,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要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进行寓言教学。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寓言故事,教法一般都是先把寓言故事给孩子讲一遍,然后把寓言的寓意给孩子简单的说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让孩子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能接受多少就是多少。教师可以选择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故事,拉封丹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比如乌鸦喝水,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等,或者给孩子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往往可以最大效果的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认知差距是教师不应该去忽视的一个问题,它往往会在某一重要层次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因而,任道重远是教师应当有所体会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重视此方面的教学。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教学,寓言故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还是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寓言教学反思工作中的一个内容,如何教,如何教的有效是教师的一个教学思虑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寓言故事的内涵、教学方式,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薇,张筱兰.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要义[J]. 中小学电教. 2015(04)

第3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一、循言而悟意,“言”“意”相伴相生

寓言故事,“言”和“意”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寓言虽然语言简洁,情节简明,结构也相似,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往往鲜明、丰满且传神。在教学寓言时,如果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尚未有具体的感受,教师就突兀地谈道理,那么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停留在肤浅、刻板的表层上。教师应当站在语文学习的角度,“言”“意”统一,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品读揣摩,展开想象,待到故事了然于心,理解寓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聚焦文本,品读语言

1.品读人物的语言

人物对话的夸张恰是寓言语言生动的表现,这些对话往往彰显着人物的个性。如《郑人买履》一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你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段对话很好地揭示了此文的寓意。在教学中就应围绕这些对话进行师生对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反复的诵读、品味、体会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心里,为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2.关注人物的行动

寓言中除了丰富的人物语言外,对人物的行为描述也会非常细致,把握住人物的行为,并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是理解寓意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学《纪昌学射》一文时,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纪昌( )向飞卫学射。”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纪昌学射箭的态度?”学生自然会从“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等词句中读懂纪昌练得用心、持之以恒;从“睁大”“注视”的动作明白纪昌练得十分专心;从“躺”字体会到纪昌练得刻苦用心,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相当到家”的意思,从结果再次看人物的行为,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反复就把躲在行为背后的寓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3.走入人物的内心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让故事中的人物和读者机智对话,也是一种好方法。笔者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当那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时,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正好从田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什么?当这个人得知自己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又会怎么想呢?

(二)概括寓意,发展语言

不同的寓言其寓意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隐含在题目当中,有的蕴含于人物的语言对话中,还有的体现在人物的动作当中。寓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字内容,更要让他们理解蕴含的寓意,并用精练的语言自己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

1.抓关键词句揭示寓意

寓言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寓言的寓意。如《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要让学生理解“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的寓意,并能够把自己理解到的寓意精准地概括出来,似乎有些难度。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中,有教师是请学生反复阅读,通过对人物的行为比较来找出错误,或者是在课的最后直接呈现出这样的寓意内容,而通过文本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寓意的环节并不多。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等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来引导,那么学生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从分析现实揭示寓意

引导学生走出故事,与生活融通,在体会寓意中丰富自己的生活语言,应当也是寓言教学的目的。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止于对语言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而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建立关联,加以比较类推,由此及彼,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教学《南辕北辙》时,我们让学生领会方向的重要性。如果方向错了,努力就白费了,结果也适得其反,同时也说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

3.从辩证关系揭示寓意

不少寓言故事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教师应加以合理的引导和感悟。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只是一种偶然,并非必然现象。在课堂中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评价农夫的行为,从而揭示出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复述内容,转化语言

寓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且情节简单、篇幅短小,适合用复述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寓言故事,进一步理解课文,想象情境、拓展创造,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更深刻地领悟寓意,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首先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情境,如笔者在教学《亡羊补牢》时,通过课件展示故事的无声动画情节,再现当时“丢羊”“数羊”“邻居劝说”“及时补牢”等情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配音的方式来进行复述,同时请学生进行表演。其次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扮演,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复述整个寓言。如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在分角色体验后,还可以创生出另外的角色和青蛙进行对话、劝说青蛙,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一种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得当而得法,思维特质的自然提升

寓言教学应该在简约与丰厚之间把握好尺度,一方面在详略处理上要得当,另一方面在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思维特质方面更需得法,其基点就在于既要关注年段要求,又要联系文本特点。

(一)借比较读深文本

不同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常常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通过“异中求同”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发现,深刻理解其中寓意。如寓言《南辕北辙》与《揠苗助长》,虽然编排在不同年段的课文中,内容不同,但是两则寓言在启示上也有相同点:揭示了生活中如果我们违背了事情发展的规律,结果会适得其反。这“异中求同”是对寓意的一种丰厚和深化。除此之外,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即使同一则寓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借联系读活文本

寓言故事选择的一般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反面现象,然后将其附着在一两个夸张的形象上。在阅读时,我们能够产生一种对寓言主人公反思性的认同。但是笔者认为,学习寓言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受到一种警示,更应该产生一种对寓言的审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寓言。如笔者在教学寓言《亡羊补牢》时,就故事的寓意“认识自己的错误应该及时改正”再次创编,有学生认为,学习中的错题要及时订正才能避免再次犯错、家长和老师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等等,这个过程就是主动的建构,把寓言的智慧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学生有的创编出了《郑人失兔》,有的将《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和《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嫁接”在了一起,让他们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认知和生活,让寓言再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适度而有效,阅读视野的合理拓展

那些淡化或游离寓言文本之外的“拓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文本的解读还是文本之外的拓展,寓言教学同样应把握适度而有效的原则,由此,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一)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所以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我们要珍视多元的解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在珍视多元理解的同时,更要注意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自由发挥、自主感悟发生偏差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发挥主导作用。《扁鹊治病》中扁鹊的三次“拜见”充分说明了扁鹊的认真负责和一片真诚。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抓住扁鹊的三次拜见和蔡桓公的动作描写进行对比,然而有学生却会对扁鹊最后为何选择“逃跑”产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去辩解,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甚至会有学生对扁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里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扁鹊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跑”是一种无奈却也是明智的选择。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去找找真实的原因。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正确引领,才能充分发挥文本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 斟酌链接的语文价值

寓言的内容简明,往往留给读者许多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链接相关的知识,链接时机的巧妙会使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如《纪昌学射》是由古文《列子・汤问》改编而来的,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课文来接触《列子》是对文化的回眸,为学生打开一扇古文化的学习之窗。课文中介绍了纪昌用两年时间才练得“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功夫,但对于能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的本领练了几年却没有介绍。这个疑点就可以利用古文的链接――“昌以耗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用了三年练就了本领,纪昌“下功夫”的决心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寓言的“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4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德育氛围,与学生良好沟通

韩愈在《师说》里这样描述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必不可少。但是不少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批评。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还很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根本就得不到充分展开,更别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彻底放下自己的“高架子”,努力转换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德育教育氛围,从而实现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初中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且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纪律,说脏话、迟到、打架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呢?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究与反思。最后决定以小班会的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

谈话中,我问他们:“你们印象中的好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能让老师和父母都引以为傲的。”“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你们身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潜能和优势,这是那些好学生也比不上的,作为你们的朋友,老师真心希望你们以后也能让老师让父母都以你们为荣……”“朋友”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他们认识到我这个老师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与他们商量、沟通,而不是颐指气使地批评他们这么做不对,那么做是错的……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也就很乐意与我进行沟通,分享他们内心的细腻情感和思维变化,就这样我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实现情感上的碰撞,为促进学生日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铺平了康庄大道。

二、结合家庭、学校的力量,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与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这是取得良好的与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生活中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家庭教育在德育中必不可少。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利用家访、电话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以正确的方式实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对于学校来说,则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高水准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切不能持有“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等想法;而应该不畏艰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风格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汉字;笔顺;教师;习惯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变化,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现在新课标已经淡化对笔顺的要求,语文教学好像不再强调笔顺规则,只要学生能写出这个字就行。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写字时笔顺错误严重。

笔顺教学,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升到二年级时,学生掌握写字笔顺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据一项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写字笔顺的调查显示:能按照正确笔顺抄写古诗《春日》的学生,几乎一个也没有,错误率将近100%,让人大吃一惊。河南卫视播出的一档新节目《汉字英雄》,现场几乎80%的孩子写出来的笔顺都是错误的,其中一个已经上高中的孩子总共写对了五个生字,结果没有一个字的笔顺是正确的,让当场的嘉宾于丹都不禁直摇头。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实在有些汗颜。那么笔顺教学真的可以淡化吗?对此,我是不敢苟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笔顺写字,是小学写字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汉字的书写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正确的笔顺书写,不仅可以提高写字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那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根源,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家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现在的家长都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小孩子手指力量发育尚未达到握笔要求,还没认识几个字,就早早地让孩子看图写话,写日记。当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家长常常会找到孩子问的字,告诉他就是这个字。或者给孩子写“范字”让孩子照着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家长重视的是“指明”,忽视的是这个字的间架结构及笔顺。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很细致地和孩子讲“偏旁是什么”,每一笔的笔画名称。因此,当孩子见到认识但不知怎么写的字时,他只能按照画图的办法“依样画葫芦”。久而久之,“凑”字,“画”字的现象就出现了。当孩子对原来错误的写法已经熟记以后,要想改过来就难了。

二、教师定位不明,放任自流

很多老师们没给笔顺一个正确的定位。有的老师认为笔顺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老师认为笔顺不重要,不去分析学生的笔顺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认为笔顺不重要?问起原因来,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考试对笔顺的考查也淡化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有时看到学生写字出现“倒笔画”没有及时纠正,虽然知道学生的写法不对,但不过多的去重视,只是嘴上讲讲,而不去实践,这就是学生的潜意识里认定了笔顺不重要,所以不去理睬。对学生的书写缺少必要的监控,任由学生书写。还有些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在退化,谈及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和电脑的普及有直接的关系。电脑的打字功能让人渐渐疏于书写,特别是某些打字软件具有联想的功能,出示很多的词汇,这就促使了“书写危机”的进一步加重。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学生“写不好字”的罪过都归咎于老师或电脑,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对书写这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改进呢?在此,我想还是得从我们老师和家长自身入手。

首先,家长不应要求孩子书写过多的字,顺其自然。同时孩子刚开始接触汉字时,家长一定要进行指导,讲清字的笔顺规则,指导孩子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写好每个字。每一件事,开头很重要。

其次,教师要反思,提高认识,在平时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学习书写时先从基本笔画学起。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每次进行汉字教学都应该画好田字格,便于进行示范,指导书写时对学生要有如下要求:(1)看,用眼看,用心记。看老师是怎样写的,记每种笔画都是如何运笔的。(2)描,每个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都可描红,学着老师的样子,认真地描每一笔,从中体会每一笔是怎样运笔的。(3)摹,描完后,照着书上的例子去仿写,争取将基本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学生在汉字笔顺书写方面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不能把问题简单的归咎

学校或家庭中的某一个,而是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走在前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凤奇.关于笔顺的思考[j].语文建设,1999(10).

[2]郑进.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生字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

[3]启凤.写字课中基本笔画教学浅谈[j]青少年书法,2007(5).

第6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

一、通过鉴赏与积累,触摸语言,品悟寓言的语言特质

寓言大多故事简短,语言简洁,这就注定了寓言不可能如小说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形象丰满的人物个性及点缀铺陈的环境描写,寓言结构紧凑,人物关系相对集中而简单。它的优势在于以简驭多,以精取胜。与寓言故事的精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寓言故事意蕴的丰厚。正是因为如此,寓言才能拥有千古流传的不衰魅力,才会拥有多元解读的视角与价值。

《揠苗助长》中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可谓通俗而又形象,需要引领学生细细体会。文中“巴望”“转来转去”的神态描写,将一个农夫的急切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充分展示了口语流传的生动性,对于帮助学生描写、刻画人物起到了一个典范文本应具备的价值与作用;一个“筋疲力尽”也准确描写出了人物在劳动苦累和内心得意之间的丰富价值,值得读者细细玩味与品悟。

对话描写是寓言语言的特色之一。没有对话,人物形象就不可能如此富有个性,故事情节的推动就不可能如此顺理成章。寓言教学可以依据这一特点,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在角色期待和移情的作用下,将学生的全部身心浸润到文本的语言之中,与文本同呼吸,与人物共命运。这样的表演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历练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对话应对能力,更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体悟故事意蕴,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特别应指出的是,教材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能够在文言范本中找到故事的原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质,将寓言故事的文言版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文白比照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与辨析,感受文言文简洁的语言表达风格。

二、通过朗读与感悟,体验形象,捕捉寓言的形象源流

凡是故事必定有人物,必定有情节。而寓言故事虽然短小,却能成为文学故事经久不衰的典型,其主要根源在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民间人物的典型代表,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关联,其所蕴涵的道理也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是人性外显和认知自我的重要窗口与途径。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在其典型的故事中彰显了三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文中“总是”一词显示了齐宣王不顾质量只讲排场的心理,刻画出了他不懂装懂,故作风雅的丑态;“不要……而要……”则将齐闵王与其父亲完全不同的笃实特点彰显无遗;而对故事中主人翁南郭先生的描写则使用了“混”“鼓”等字,将其充混其中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读罢整个故事,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是否也会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滥竽充数”过,我们是否也被“滥竽充数”的人糊弄过?

对于如此典型的人物形象,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进行充分地朗读体验,才能真正使之渗入学生的内心意识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徜徉于寓言故事的语言文字之中,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感受,激发学生的全部感官去品味语言、内化语言。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点拨与示范,引领学生感受人物。

三、通过链接与反思,历练思维,探寻寓言的思维本色

对于寓言故事,卢梭的话令人警醒:寓言故事会将淳朴的孩子变得复杂。而钱钟书的观点却完全相反:寓言故事会让简单的孩子变得更为稚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涉及寓言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即寓言的思维历练。

变得复杂也好,变得稚嫩也罢,都不符合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愿景。但我们的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理应站在更高的层面,通过对寓言故事批判式的吸收与悦纳,锤炼自我辩证的思维意识,涵养自身尊重多元文化和多元存在的胆魄与能力。从这个角度审视,我们的寓言教学就应积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挂钩,从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探寻出关于寓言故事的原始注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批判式的眼光和思维,学习活着的语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寓言故事中获取新的生命活力。

《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只顾着自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就以为天下人都无从知晓自己的偷盗行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自然是一种愚蠢至极的手法。在教学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自欺欺人式做法的愚蠢之外,是否应该对此人狗急跳墙的无奈作出应有的思考?是否也应对其偷盗铃铛的尴尬行为进行人性化的关怀与反思呢?当我们将寓言故事的本质之处还原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学生也许会对寓言故事进行另一番反思与考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在继承与发展中进化,才能在创新与归纳中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与提升;只有如此,寓言教学才能如长青之树一般,彰显出勃发的生命活力。

第8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不管你抱着怎样的态度,课改正向我们走来。课改使教师不得不“洗脑筋”、“动脑筋”,甚至“伤脑筋”,最终必定会使教师们有一个“好脑筋”。

面对课改,有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有人战战兢兢,畏难苟安。甚至有人戏称之为是一次“”,是海归派的“想当然”,是教育家的乌托邦,是一次天真的“弥天大谎”。但我要说,课改给了我们极大的机遇。庸者丧失机遇,弱者等待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成功总属于那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思考和付出行动的人。

面对课改,我们只有坚信不疑,才能坚定不移,才能大胆往前走。课改的最大障碍仍然是观念问题,捉领而顿,百毛皆顺。据报载,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竟然已经考了44个证,小学六年级学生过了钢琴九级,初二学生过了英语六级……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盯着几个孩子,不切实际,揠苗助长。我们再也不能搞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捧了几个人,压死一批人。学生学校生活的开始就意味着快乐童年的结束,有人戏说学校是孩子们的“监狱”,重点中学已经办成了“模范监狱”。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要认识到位。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热情和理性、实干与反思、专家引领和教师探索、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要用科研来促进课改的发展。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多研究、多探索、多总结,不断积累,定有收获。

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痛并快乐着”是一个必然过程。课改必须人人参加、个个有份,全方位参与,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课改才有希望。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边缘化,更不能让一部分教师或者岁数大的老教师边缘化。搞课改失败不可怕,不完美不可怕,不真实最可怕。花拳绣腿、“雨过地皮湿”、“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旧路”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须坚决摒弃。

二、关于实施新课改的“十点”思考

教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扎扎实实的耕耘,它需要我们去真实地面对、深刻地反省、兢兢业业地劳作,惟其如此,才能获得丰硕、甘甜的果实。本人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学习,勤总结、反思,就产生了课改背景下关于教学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1)您有一本教学心得吗?您的学生每位有一本错题跟踪簿吗?您经常写教后记吗?(教后记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诊断调节式、经验总结式、实况摘录式、体验感受式,还可以记录教学中的失误,灵感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困惑,新的教学设想等。)您不想试试看吗?

(2)您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课堂练习本吗?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样认真吗?您上课关心后三排学生吗?学生会记课堂笔记吗?

(3)您在备课时,常和同仁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写吗?您考虑学生个性了吗?能因材施教吗?这样讲学生好懂吗?学生有兴趣听吗?能有其它方法讲解吗?(备课应是终身的随时感悟,而不应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应是写在纸上供人查验的吃饭家什;备课应是形式和内容俱佳的美好篇章,而不应是徒有外观的花拳绣腿。教案要杜绝克隆、拷贝。)

(4)您能做到下面的事情吗?自己没有研究透的决不讲给学生听,不懂可以查资料、请教同事、问学生,决不胡弄过关;不备课绝不进课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教师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5)您上课思考过用小黑板、投影仪、多媒体吗?思考过用彩色粉笔吗?用得正确吗?自制过教具吗?能让学生动手吗?凡是实验您都克服困难做了吗?想过课堂效率吗?

(6)您每道题目讲完后,师生能共同探讨解题的启迪和感悟吗?为什么要讲这题?为什么要这样讲?换一种方法如何?教学中,您有创新意识吗?您想改掉“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吗?

(7)您上课能少讲一些,让学生多练一些吗?允许学生发表见解甚至是不正确的意见吗?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您能真心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学生学吗?

(8)您备课时,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课程标准》了吗?您的评价观念有所改变吗?

(9)您喜欢读书、经常翻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杂志吗?经常写文章吗?在讲一些较难的综合题时,考虑用题组教学吗?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曲为直、一题多变吗?

(10)您能从起始年级就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吗?您告诉过学生教师的解题失败吗?教学中您做到了重结果更重过程吗?您经常让学生评价你吗?(教师心里不仅要装着知识,更要装着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心态。)

第9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理论;适度教学;价值所在

一、小学数学的价值所在

可以说,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门也逐渐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而小学数学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和魅力,一是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二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三是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大脑;四是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技能;五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从适度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和

必要。

二、基于适度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

由上述对小学数学价值的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学科,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贡献力量。而适度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将其落实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而从基于适度教学的视角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理论。

1.拒绝全盘灌输的教学理论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了这种“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理论,更多的教师认为面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全盘灌输、仔细讲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过度教学的现状,即将更多的知识和内容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懂不懂,只要教师做到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就好。而这种过度教学就犹如揠苗助长,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但是实质上,学生并没有充分地掌握,不利于其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的度,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做到点到为止而不是全部灌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和分析。例如,在讲解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相关知识时,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需要做的就是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形成自己的学习理论和解题理论,来解答更多的题目。

2.有效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理论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与适度教学相违背的一个教学现象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帮助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努力了、付出了,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遵循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理论,为学生量身订制教学计划。也就是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落实分层教学方法。即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将一些基础内容作为重点来讲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多多进行学习技巧的训练,对于那些天资聪明的学生来说就多多进行拓展知识的训练,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帮助和指导,在使得更多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使得整个班级的教学成绩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求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将五边形、六边形等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法来教授基础一般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天资聪明的学生就可以让其M行自己探究和分析,看看能不能用分割、填补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一些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3.把握好“教”和“学”两者之间关系的教学理论

“教”和“学”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基于适度教学的视角,教师需要遵守一个基本教学理论。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教有所思,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机会,也能够做到“掌握全局”,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并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不断优化既有的教学方案,以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启蒙性、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恰到好处,掌握好教学的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实现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