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著名建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阶段在建筑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做好将人的发展需求及环境保护问题融入进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话题,并且成为建筑设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任务。
1.1建筑设计融入到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由于我国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及生态环境的开发,使地球的生态系统已经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就要在人类的生产及生活理念上下功夫,保证各类建筑设计能够融入生态文明中去,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平衡程度,以保证人类居住的家园更加美丽。
1.2符合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能及节地的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设计类型主要是在满足人们居住及工作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资源、运转能源及土地资源的节约,并且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可再生利用。可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利用生活及生产的废弃物,以及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来实现建筑材料的更新及完善,并且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大胆尝试新型设计,在保证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居住面积的提升,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生土建筑设计。生土建筑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工程的保温功能,从而节省的供热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建筑物能够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设计能够增强防震及防风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烦恼,最关键的是生土建筑设计在保暖性能上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大气排污量,进而促进了生态平衡的维护。第三,生物建筑设计。这种建筑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指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人与建筑之间关系的衡量及设计,从而使建筑设计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生物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人们的居住及工作规律,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保证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协调,从而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设计更加方便人们的居住及应用。第四,新陈代谢的建筑设计。新陈代谢建筑强调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一些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提倡过去、现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建筑的共生等。新陈代谢建筑积极地接受、吸收和保留过去建筑中有价值的成就,并在试图表现时代文化和识别性的同时也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第五,少费多用建筑。少费多用建筑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术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2生态文明视阈下建筑设计的应用选择
在考虑生态文明的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下,如何协调好建筑与人及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是现阶段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2.1符合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要实现人性化
现代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多半从原有观念中转换出来,不断形成了多种风格的艺术效果,但统一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发展及需求。随着现代建筑设计个性的突出,可以体现出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所以在原有的建筑设计理念的情况下,要不断丰富新的建筑艺术效果,确保实现人的居住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在保证使用功能、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美观等其他附加效益。
2.2符合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要实现生态化
由于国家及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升级,促使了人类各项活动及社会发展不断融入了生态文明的环保元素,能够逐渐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资源及环境的平衡。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及国土资源保护的前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方针,间接提升了人们生产及生活水平,及社会的发展水平。
2.3符合生态文明要实现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首先,从横向上看,建筑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即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地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其次,从纵向上看,建筑设计要实现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间满足人类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身心健康需要。
3结论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能源;低碳
1. 生态文明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思路,创造新一领域的美学作品,更能够实现建筑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中,与自然协调的建筑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实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生态化、一体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符合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2.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建筑设计的类型
2.1 节能节地建筑
节能节地建筑主体思路的出发点是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质材料的循环使用,或者实现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可以用做生产沼气的原材料,所以在最初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将这一思路添加到方案设计中,不仅可以减少居民处理垃圾的劳动量,还可以节省处理垃圾的费用,并且实现了废物的循环使用,节能环保。
节地建设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将建筑物建得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分配规律,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优化空间配比,在节省占地面积的同时,方便人们的生活。
2.2 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是利用覆土的方式来改善建筑的热学性能,使得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生土建筑有很多的优点,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和土地,还具有防震防尘、防噪声等独特性能,还可以减轻放射性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的侵害。生土建筑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所以设计较为自由, 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风景。
2.3 生物建筑
生物建筑是从人与建筑的关系去考虑建筑设计的问题,将建筑看作是一个活的有机体,采用非常接近自然的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例如,在建筑中考虑自然能,比如利用太阳能供电供暖,风力水空调制冷通风等用于居住着的日后生活中,可以减少如今存在的电力消耗以及使用空调暖气等对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再如,建筑师为纽约设想昂达信息生物建筑―“蜻蜓”农场塔[1],采用独特的硬件方法,采取自然的设备进行供暖和通风,提倡温和的建筑艺术,另外选用科学的建筑材料并考虑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提高生活的质量。
3.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建筑设计的技术
3.1 绿色化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是基于物质循环规律和能量转换规律,并结合气候的变化对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而发展的技术。这种建筑技术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建筑中考虑墙体、门窗、屋顶的保温、隔热等性能,在节能设计中优先考虑新型材料的使用[2],比如在墙体的设计中,采用轻便的空心砖、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合金钢、高强度玻璃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还可以增大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节省材料,还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新型材料的独特性能,或许根据一定的结构要求去选择满足条件的建筑材料,二者互相结合,并且优先考虑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2 利用原生态自然能源的建筑技术
顾名思义,该项技术是利用原生的自然能源来完成建筑的。太阳是人类生存的能量来源,利用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是消耗太阳能的很多倍,因此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干燥等来满足建筑的要求则可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比如,在建筑顶部铺设太阳能发电板可以为建筑供电,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热能实现供暖等。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养生等项目,地热资源清洁无污染,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种可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建筑位置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地热资源,将其融入建筑中很有意义。
4.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建筑设计的路径选择
4.1 实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并不只是为了居住,更要满足一定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效果,使人们的生活在作息行为和心理方面都能够有满意的体会,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气息,惬意的氛围,这也是建筑设计的目的所在。然而,目前建筑多得不计其数,要想在现有的基础上设计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构思出既有个性又漂亮的设计图,并能够实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就必须在设计中考虑人性化要素,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等要求,并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2 推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建筑设计者们也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生态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不断成熟与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向往亲近自然,在生活环境中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能源和资源的流动特征,尽可能的减少能量的浪费和消耗,使资源最大限度的为人类服务。将建筑的设计、施工中的能量使用纳入到整个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实现能源的多向循环使用,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化不仅仅要考虑减少能源的消耗,更要去考虑清洁能源的发现和使用,并尝试去发现具有独特性能的对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从三个方向,即来源、途径、消耗三个方向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4.3 实现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是指人与自然的一体化、现在与未来的一体化,这不仅仅是生态环境对人类提出的要求,更是人们在不断进步中的迫切需要。正确的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还要保证自然环境不会受到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是自然界中高度发展的物种,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感,人类不仅仅要为自身的生存考虑,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实现建筑设计的现在与未来的一体化,不仅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未来人们也能够欣然接受,发挥建筑长时间的使用价值。从长远考虑,实现建筑的一体化也是为生态化建设服务的。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目前人类居住环境的考量,并结合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艺术审美较高的要求,对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建筑设计进行研究,生态化的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李睿扬.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 生态环境. 2013(3).53-55
低碳建筑发展方面建筑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碳排放速度,而且建筑业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碳排放建筑。从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模式来看,想达到低碳的难度非常大。不能科学的测度低碳建筑的水平,这将使得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效果无法得到量化,最终将制约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开展,将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等,然后带动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在发展中降低能耗,既加快行业优化又推进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低碳建筑测度存在的问题目前对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测度,主要是通过将低碳建筑和传统建筑进行对比得到的。中国建筑业发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较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于高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低碳建筑的碳排放在一段时间内会高于传统建筑,这段时间叫建筑节能建设期。当低碳建筑的建筑节能收益体现出来,碳排放量就开始低于传统建筑,这段时间叫做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计算,低碳建筑的碳排量要小于传统建筑。当前,学者推算出的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是21年,在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筑的使用期能达到70年的非常少,大多数建筑的使用寿命只有30~40年。现有的方式计算出的低碳建筑21年的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过于漫长,而且低碳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体现的不够充分。当前全生命周期测度模式主要考虑了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期的能源消耗的碳排量。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低碳测度方式,来计算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量。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公式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能耗应包含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建筑建造、建筑使用、拆除回收这五个阶段。构建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TCE=CO2sc+CO2ys+CO2jz+CO2sy+CO2ccR(1)公式(1)中的TCE为总的碳排放量。CO2sc为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量,CO2ys为建筑建运输段的碳排量,CO2jz为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量,CO2sy为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量,CO2cc为拆毁回收阶段的碳排量。由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多种能源的使用。为避免能源的差异性,公式为:TCE=∑CkM(2)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E为不同类型能源使用量,可按标准统一折算为标准煤。系数Ck为相应的碳排放系数。主要的碳排放系数。说明:
1.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1kgce)。
2.上表前两列来源于《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3.上表后两列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
4.“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计算方法:以“原煤”为例建筑低碳测度模型公式为:TCE=TotalArea(MarketUalue/TotalArea)×(E/MarketUalue)×(CO2/E)(3)根据式(2)进行迭代,可得:TCE=∑TotalArea(MarketUalue/TotalArea)×(E/MarketUalue)×Ck(4)MarketUalue/TotalAre建筑的每平方米均价、M/MarketUalue每平方米能耗,Ck为碳排放系数。TotalArea表示建筑物的总面积,MarketUalue表示的建筑市场价,E表示不同能源的使用量。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低碳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资金来源不足我国对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在补贴方面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依靠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建议:ECE=∑[(En/E)×Ck×(E/MarketUalue)×(MarketUalue/TotalArea)]其中,En/E第n种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份额;Ck为能源k的碳排放系数;E/MarketUalue为能源效率MarketUalue/TotalAre建筑的每平方米均价。ECE为每平方米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ECE作为低碳建筑碳排放指标。允许企业之间对碳排放指标的购买,交易产生的税金可用作低碳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经费。由于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涉及国家资金,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明确规定低碳测度方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监督、审查职能及权力和义务。欠缺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设计能力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低碳、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无论是设计体制还是设计人员资质,与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设计要求都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很难推进低碳建筑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建议:很多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致力于低碳建筑的设计并已设计出世界一流的低碳排放建筑。例如威尔士的加的夫港口的未来屋和上世纪30年代白金汉郡的白宫翻新等。国际上有很多好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低碳测度设计方应由具备建筑全生命周期业务知识的骨干组成,应当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标准、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现在,因为中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政策鼓励和监督机制,导致了低碳建筑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进行。建议:某商办楼单位建筑面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权重由外到内是: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建筑造可见材料生产的能耗和排放是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首要环节。国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碳排放及能耗的量化监测系统。这将有助于建立低碳排放和低能耗的建材数据库,以便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建材生产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完善广电报刊等公众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缺乏完善的低碳建筑产业标准由于中国低碳建筑业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系统侧重低碳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忽视了低碳建筑本身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严重影响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推进。建议:在低碳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起步阶段,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推进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测度的典范。
【关键词】文明施工;建筑旒工管理;重要性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iu Jie,Jiang Feng
(Zhejiang Southeas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HuzhouZhejiang313000)
【Abstract】Today, the construction site has a lot of known or unknown problems, threaten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 health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work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ause workers to work difficul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ivilized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do systematic management, so as to ensure that workers get a better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good health status in view of the uncivilized status of construction site.
【Key words】Civilized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management;Importance
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现场的施工过程管理是施工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组织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地管理现场,使施工现场按现代化施工的要求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
1. 文明施工的基本概念
1.1文明施工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文明施工主要指确保施工场地的干净,实施合理的施工程序,并且科学地组织施工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基本要求:保证施工方案的完整性,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成品的保护措施必须到位;在施工现场的相关材料和设施的摆放要求是井然有序;施工现场平整,且道路通畅,排水设施齐全;水电线路的布局合理,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状况并且合理使用,施工作业达到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
1.2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其危险系数高、涉及的范围大,且操作非常困难、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施工中也时常发生安全事故,而文明施工刚好能够弥补这一缺点,它能够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达到高标准。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的追求,同时也是建筑业和社会的需要,其管理的水准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2. 文明施工的作用
文明施工对建筑工程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文明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而且文明施工也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企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的竞争中更占据主动性,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都紧绷着文明施工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2.1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目前在建筑施工工程第一线的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从事的都是重体力劳动,本身危险系数就很高,再加上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又都不高,生产安全意识和文明施工意识淡薄,这样在施工作业中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他们进行文明施工意识的培就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降低风险;并且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也会有很大的进步,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也就跟着明显提高。文明施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一方面降低了施工风险,另一方面也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接轨,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
2.2文明施工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自已的根本牲保障;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提升员工素质,对内形成约束力、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同样,卓有成效的现场管理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所以,文明施工管理不仅能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还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2.3文明施工管理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控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企业要确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至关重要。在项目施工组织、文明施工管理和环境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通过合理的现场布局规划,按照合理分工有序地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好坏不仅反映建筑业的生产水平,也反映一个建筑企业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2.4增强集体凝聚力。
建筑施工工程要靠大家集体的努力才能进行,因此集体的凝聚力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核心,而文明施工恰恰可以培养集体的凝聚力。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文明施工是以人为主导的,企业中的个人,无论职务高低,都代表的是整个企业,所以企业巾的每个人都会有很强的集体观念。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标准化管理,如统一着装、岗前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会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集体意识。文明施工把企业中的每个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使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反之,如果没有文明施工,企业中的员工就像一盘散沙,就连最基本的工作也不会完成。
2.5文明施工有利于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水平。因此只有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文明施工,才能更好的解决好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矛盾,营造一种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进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如何使建筑施工管理进行文明施工
3.1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
施工企业在选用施工人员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必须达标,且在他们入职前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培训,向其宣传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授予其具体落实措施,集体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相关规范学习。更好的增加他们的安全文明意识。一定要严格的执行施工人员不能在施工现场随意摆放材料、设备,严禁乱扔垃圾,杜绝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场地。同时,要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其施工文明施工顺利开展。
3.2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公司的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对施工管理人员及进场工人进行安全及文明施工教育、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学习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纪律,并讲解已发生的各类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工人进场后,工程项目部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文明施工基本知识及相关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工人安全、场容、防护、临时用电、机械、材料、环保、环境卫生、消防保卫等安全文明知识,使工人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很多项目新入职的管理人员由于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ο钅康陌踩文明施工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他们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知识的培训。有计划性地组织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企业标准化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知识进行学习,经常性组织新员工到本企业或其他兄弟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能力强的项目进行参观学习。
3.3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安全文明施工的落实和执行。
要想进行文明施工就必须要保证施工中的各种制度完善,主要是指确保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工程开工前制定的各类制度和规范,需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文明管理的职责,才能给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现场管理中要通过细化管理,落实管理人员职责,建立检查考评办法,督促相关人员将目标细化,将安全文明落实到个人、各个项目。
3.4施工现场张贴各类提示牌,施工现场张贴醒目的提示牌,清晰标明施工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经理、施工现场总代表、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作。应组建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文明施工督查班子,对施工现场实行标准的动态化管理,确保整个施工工程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努力营造一个场容场貌整洁、规范的施工现场。
3.5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图合理布置各类临时设施,施工材料的存储、堆放、成品与半成品、机械设备的布置与摆放不得侵占施工现场内的通道、安全防护等设施。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必须符合安装规范,操作流程必须规范禁止随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设置符合施工安全标准的夜间照明系统,危险潮湿区域内的照明设施或手持照明设备的电压应符合安全要求。
4. 结束语
文明施工对建筑施工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文明施工建设,从而更好的凝聚职工的斗志,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形象,保持企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竹芳。文明施工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意义[J].门窗,2014,O1:294.
[2]曾淼清.建筑施工管理中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探讨[J]江西建材,2015 (3).(总第156期).
本届大会上,在大会主席Friedrich Weninger先生、奥地利人造纤维研究院院长Robert van de Kerkhof先生致开幕词以及Karlheinz Rüdisser先生代表奥地利Vorarlberg省政府致欢迎词之后,大会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主题讲座,包括:来自欧洲人造纤维协会(CIRFS)的Meiercord在其演讲《欧洲人造纤维工业 ―― 全球产能过剩和其他挑战》中,回顾了全球人造纤维行业的发展形势,欧洲地区的实力以及全球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来自德国Form TL公司的Schmid先生通过《新型支撑架构和建筑外壳》的演讲,展现了未来建筑设计的蓝图,涉及建筑物理、建筑静力学和可持续性以及形状、色彩和光的作用等话题;来自Wood Kplus木材能力中心的Stern Hesser以《从可持续性和交流的角度看森林、木材和纤维》为题,对木材的生命周期分析进行了全面探讨;来自柏林洪堡大学的Macho呈现了一场令人振奋的讲座――《非破坏性创新?解放的罪过、债务和乌托邦思路》,对经济学和经济活动提出了全新观点。
另外,德国亚琛纺织技术研究所Wilhelm Steinmann博士的论文《来自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纤维》获得了2015年度PAUL SCHLACK/WILHELM ALBRECHT大奖,而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Klaus Opwis博士的研究论文――《用于贵金属恢复的新型纺织品》获得了荣誉奖。
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成为今年大会的关键词。围绕这几个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激烈讨论。
国际学术研究领域和业内著名专家提交的100多篇高水准论文为本届大会增添了独特性。在分论坛中,“纤维和长丝创新――(生物)聚合物”论坛介绍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创新成果。除了大会讲座和特邀论文外,本届大会还增设了与国际著名品牌代表的小组谈论。
“创新共同体”的推广成为本届大会的亮点,也为大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该项目旨在促进参会者和演讲嘉宾之间的互动,同时充分利用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智囊”作用。今后,这一项目将在参与形式和通讯工具的使用上进行持续改进。
参与企业方面,奥地利Lenzing(兰精)公司将大会作为绝佳的交流平台和“创新引擎”,通过与下游纺织加工领域的合作伙伴近距离接触,展示了其在纤维素纤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
【关键词】聊城居住色彩 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1、3、4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建筑学本科2程兴国(1980- ),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及理论研究。(山东 聊城 252000).本论文利用《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基金编号:SF2012232
一、前言
聊城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域广阔,河道众多,美丽的东昌湖环抱着方方正正的东昌古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和发展,这些要素都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城市居民住宅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风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居的建筑形态和色彩运用,因此,最能体现聊城建筑特色的也是聊城的住宅建筑。
二、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现状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聊城作为江北水城应该有它的城市色彩。城市的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占建筑绝大比例的居住建筑,为此,对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进行调研分析尤为必要。我们选取了聊城市较为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为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金购物中心附近、古城区。我们将对色彩的调研重点放在了建筑本身的色调、店面广告色彩、绿化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
1. 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小区
东昌湖是聊城市著名景点之一,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小区建筑色彩以暖灰为主,给人以安全舒适感觉。加上有层次的绿化不显得烦闷感,大的玻璃幕墙也为其增加了都市感。 白色常以条状出现,把立面分割成网状或分层, 这样处理有利于体现建筑结构,立面也丰富起来。
阿尔卡迪亚小区住宅建筑用色简单,褐色使住区整体格调定为沉稳大气,符合高档小区的建筑色彩。白色和蓝色点缀其中,整体不沉闷,丰富了立面。小品、道路、绿化为小区的环境丰富了色彩,小品颜色以朱红为主,体现传统园林特色,绿化给小区增加了活力,给人轻松愉快的享受,铺地是辅助部分用灰色来弱化。
2. 金购物中心附近居住建筑
金鼎购物中心附近建筑主要为商业建筑,虽然商业建筑不属于居住范畴,但其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建筑色彩、广告牌色彩、小品色彩相配合来烘托商业气氛。可以看到与居住小区色彩不同,这个地区的色彩较为丰富,大多色彩较为纯,灰色调减少。居住建筑主体还是以白或浅灰、米黄色为主,这样有利于突出广告牌的色彩,铺地: 多为赭石,褐色,米灰,铺地作为交通辅助,常被忽视,这样的颜色是很适合的。
3.古城区的居住建筑
古城区是聊城市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能体现其文化底蕴的地方。古城区居住建筑屋面采用两坡形式,将民居特色与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相融合,结合古城区现存古建筑风格,形成统一的古城区建筑群。建筑立面结合平面功能分区进行处理,注重屋面轮廓线的起伏有序、自然流畅。
建筑色彩总体基调以基砖墙、灰瓦坡顶为主,门、窗以暗红色为主,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采用一定程度的对比色。建筑表层主要以清漆处理和青砖为主,局部重要部位根据建筑等级、使用功能及位置不同采用不同彩画,整体风格与老城风貌相吻合,古色古香、丰富有序。可以看出,古城区的建筑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 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下仍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主要以灰色调和白色为主,这样的颜色有利于给人舒适和轻松的感受,局部加以深颜色点缀,形成一定的风格。防古建筑虽然没有原搬当时建筑的结构和材质,但古建色彩还是可以看出的。但我们也能发现,和一些城市色彩较为成熟的城市相比聊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色彩主色调不明显、地域特色没能体现、城市色彩与当地文化结合不好等问题。
三、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初探
通过对聊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关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知识。通过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城市色彩设计方法。大量的灰色可以有利于人们控制在压力下对敏感情绪的控制,但会对建筑活力的张显不利,我们保留灰色的基色调,但应该把冷灰和暖灰结合起来,以增加居住区的层次感,加饱和度相对高的颜色点缀,使建筑不跳又不乏活力。聊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赋予该城市的建筑其历史的特色,通过对古城区的调研,提取出了几个代表性的颜色――褐色、青色、赭石等中国古代建筑代表色,可以在设计中加入。
同时应该注意到,夏季日照充足气温偏高,为了避免产生浮躁的心理感受,建筑色彩的选取应避免鲜艳、夺目色彩,以免对环境造成过于强烈的色彩刺激;冬季气温偏低,不宜使用偏深冷色调。因此在聊城市的色彩应该采用活泼、轻快的浅暖色调为主。综合聊城的现状分析,初步确定了暖色调、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城市色彩主基调,点缀以深色,合理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色彩视觉效果。
我们对聊城市某地块小区规划的模拟设计中加入了城市色彩的元素分析。建筑主体颜色为褐色、冷灰色和青色,其中褐色为老年人公寓,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安静、平和感觉,也是木的颜色,冷灰色是过度色,青色则是青瓦的颜色,与褐色共同烘托出古城的底蕴,青色也代表水的颜色,当然是想体现出水城的意思。熟褐是比较深的颜色,点缀在建筑基座或上部,不显建筑色彩单一。建筑之间冷暖有别,可以给人层次感。
参考文献:
[1]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为城、沐小虎、沈福熙. 建筑色彩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高履泰. 建筑的色彩.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论文摘要】河北是宋辽对峙的前沿地区,在宋辽金考古中的区域位置十分重要。河北的宋辽金时代考古有许多重要的发现,是研究中原宋代文化与北方辽金文化之间互相交流与碰撞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宋辽金考古领域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一、宋辽金时期的河北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此后,宋为统一北方与辽之间在河北地区频发战争,对当地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公元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约定以白沟河(今大清河一线)为界,双方罢兵求和,从此进入和平相持时期。这种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河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安定生活。但另一方面,河北也进入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中南部地区属宋,北部地区属辽。这种情况直到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河北全境统一属金。
宋代的地方行政建制主要设路、府、州、县等,河北主要分为两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所辖地区主要有: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以及沧州、冀州、霸州、德州等11州。河北西路所辖地区主要有:真定府、中山府、信德府、庆源府,以及相州、卫州、州、深州等9州。上述两路基本包括了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南的全部地区。
辽代行政建制设五京道,道以下设府、州、县。其中南京道的全部及部分中京道、西京道所辖地域,相当于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北的全部地区。
金代的行政建制基本因循宋,今河北省地域大致相当于金代的河北东路、西路以及中都路、大名府路所辖范围。
宋辽对峙与金统一河北,对河北这一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与面貌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河北此一阶段的古文化遗存,呈现出宋的中原文化传统与辽、金的北方文化因素互相融合的独特特点。
河北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宋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丰富的各类文物。已发现的宋代遗址约260多处,其中城址13处;辽金时期遗址约1600处,其中城址61处;另外还有大量墓葬。
二、宋代考古
北宋遗址以城址和瓷窑址最为重要,考古发掘工作亦主要针对此两项内容开展。比较重要的城址有大名故城、巨鹿故城等。始建于五代,宋代立为北京的宋代著名城市大名府故城址,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500米,东西宽约6000米。城垣夯土筑成,残高1~8米。城内发现宋代灰陶和白瓷、黑瓷残器片,另外还发现有石雕佛像残件。 位于今巨鹿县境内的宋代巨鹿故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12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垣遗迹已湮没于地下,文化层距今地表约3米深。1915年和1920年间,城址出土了大量宋代文物,其中有碗、盘、盆、罐、瓶等瓷器和绢画等。北宋普通中小型聚落遗址发掘的很少,遗迹主要是简单的房址、水井、灰坑等,出土遗物以泥质陶器和白釉、黑釉粗瓷器为主,器型主要是碗、盘、罐、瓮等。
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遗址是河北北宋至金时期三大重要瓷窑址。定窑乃宋代著名瓷窑,其创烧于唐代,至元代渐衰落。核心窑址位于曲阳县涧磁村附近,发掘出的遗迹有窑炉和瓷器作坊遗址。出土的瓷器尤以白瓷器最为著名,即闻名于世的定窑白瓷,种类主要有碗、盘、碟、瓶、壶、盒和枕等,胎质细腻,釉色润泽,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和印花等,图案以花卉和动物形象为主,有的瓷器上题款有“官”、“尚食局”、“尚药局”等,多与宫廷和官府有关[1]。
磁州窑兴盛于北宋和金代,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包括磁县观台镇和邯郸彭城镇两个窑址群,遗迹发现有窑炉、石碾槽、作坊及原料堆等。瓷器产品以白釉器为主,次为黑釉、绿釉、黄釉器等,器型种类有碗、盘、罐、瓶、壶、枕和建筑构件等。装饰技法极为丰富,有划花、印花、剔花等,其中尤以白地黑花的装饰最具风格[2]。
1989年调查新发现的井陉瓷窑遗址群,是隋代至元代烧制白瓷器为主的瓷窑群,产品表现出一些独特的地方特色,以白瓷为主,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和黄釉器[3]。
北宋墓葬的发掘以井陉柿庄墓群较为著名。共发掘墓葬14座,形制以带墓道单室仿木构砖室墓为主,其中尤以6号墓的“捣练图”壁画最为完整精美。该墓地的年代,发掘报告认为是北宋末至金初,近年有人认为应晚至元代[4]。
北宋与辽对峙存在,位于两国交界地带的河北中部地区留下了不少军事性遗迹,如永清、雄县境内的北宋地道遗址,属抗辽的军事防御设施遗迹。地道距地表约4米,洞高约1.5米,宽约1米,一般系用灰砖垒砌而成,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7厘米。洞内发现有灯龛、通气孔等设施。出土遗物有黑釉的瓷碗、罐等瓷器或瓷器残片。这些地道遗存为研究宋与辽金的战争及军事防御设施提供了资料[5]。
从北宋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宋时期建筑遗存在河北有着较好的保存。正定隆兴寺是现存规模较大、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宋代布局规划的寺院,为国内罕有的宋代建筑群,现存有4座宋代原构木结构建筑,其中摩尼殿的平面布局与殿顶形式常见于宋画,而实物罕见,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北宋塔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于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的定州开元寺塔,高84米,为全国古塔之最。另一处著名的宋塔是高达63.9米的景县开福寺塔,也为国内少见的高塔。金代重修的正定广惠寺华塔,一层塔身四隅附建四座单层小塔,主塔上部满饰各类壁塑,为国内佛塔罕见形式。临城普利寺塔为宋代少见的方形砖塔,塔身一级满嵌砖雕坐佛,各层斗拱形制各异,极具装饰性。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的赵州大观圣作之碑,在国内同类遗存中形体最高大,保存最好。建于北宋景5年(1038年)的赵州陀罗尼经幢,幢高16余米,为国内现存形体最高大的经幢,造型华丽,雕刻精美,为宋代典型代表作品。另外,北宋佛寺遗址的重要发现有定州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和净众院舍利塔的塔基,其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6]。
三、辽金考古
辽金时期的遗址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张家口、承德一带,多为内涵简单、文化层较薄的一般性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和瓷器残片。发现的城址依大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小型城堡址,一般平面近方形,边长50~100米,城垣夯土筑成;二是较大型城址,城垣边长一般在500米以上,如沽源小宏城、九连城等,其年代下限均延续到元代。九连城城址平面长方形,南北长920米,东西宽760米,城垣外侧建有独特的半圆形马面,直径20米,间距80~100米。
河北北部地区辽代墓葬发现很多,其中以宣化下八里张氏家族墓群的发掘收获最为卓著,是辽代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该墓群属汉人家族墓地,时代集中在辽代末年大安和天庆年间。墓葬形制多为带墓道的仿木构穹隆顶单室或双室砖室墓,墓室平面有圆形、六角形和方形等。墓内均有色彩艳丽的壁画,内容以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形为主,如出行、散乐、侍吏等,特别是还发现了“茶道”和“备经”等壁画新题材。随葬品除陶瓷器、铜器外,引人瞩目的还有许多保存较为完整的木制家具桌椅、衣架等。葬式为特殊的骨灰葬,并“以草为骨”或“以木为骨”制成人体偶像。张文藻等人的木棺上还有用梵文和汉文墨书的佛经,反映了佛教的葬制[7]。
金代墓葬重要的有高碑店金皇统三年(1143年)时立爱墓、兴隆金天德二年(1150年)契丹人墓等[8]。兴隆金墓出土的契丹文墓志是重要的契丹文资料,对研究契丹文字的起源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金代佛寺遗址的重要发现有固安于沿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金银器[9]。契丹人的墓葬重要的有平泉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耶律加乙里妃墓、重熙十五年(1046年)秦晋国大长公主墓等,出土的墓志铭补正了文献记载的不足[10]。
长城在金代有着奇特的发展。金长城又称金界壕、壕堑,与前代长城不同,它掘土为壕堑,掘出的土在壕内侧夯筑为墙,重要地段双壕双墙并列。墙体外侧筑望台(马面),内侧建戍堡、关城,防御体系比前代长城更为严密。金长城有主线和多条支线,河北境内的金长城属南线,位于康保、丰宁、围场境内,总长约216公里。长城由外壕、墙体、望台(马面)构成,墙体夯筑迹象不明显,坍塌严重,残高不足1米,望台间距200~300米。许多地段已被夷平,有些成为乡间大车道。
来自东北地区的辽金两族在汲取汉文化基础上,也创造了具有民族融合风格的各种建筑作品。河北境内保存有不少质量上乘的辽金时期建筑遗存。高碑店开善寺大殿,为国内现存不足十座的辽代木构建筑中经后代修缮改造最少、保存原貌最好的一座。建于辽应历十六年(956年)的涞源阁院寺文殊殿,保留的辽代壁画及部分彩画弥足珍贵。河北北部辽塔的代表作品有涿州云居寺塔和智度寺塔、涞水庆化寺华塔、易县圣塔院塔、涞水镇江塔等。金代塔的代表作品有正定临济寺澄灵塔、昌黎源影寺塔、易县双塔庵双塔等。金代重要经幢有卢龙陀罗尼经幢,高11米,雕刻精细华美,为金代石刻精品。
四、河北宋辽金考古的重要性
河北地区宋辽金考古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有多种多样的突出发现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发现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特别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研究中原宋代文化与北方辽金文化之间互相交流与碰撞的最佳区域。两种不同系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两种文化对峙的前沿地域则是研究这种关系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河北在宋代与辽金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河北是研究宋代考古的重要地域。宋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今河南(下转39页)(上接25页)地区,而与之毗邻的河北则是宋代抗击北辽的前沿重要区域,因此将大名府升为“北门锁钥”之北京,成为陪都。这种特殊的政治因素为河北地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条件,因此也成为宋代考古的特殊地域。
第三,河北是研究辽金考古的重要地域。辽代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为辽之陪都,成为辽代的重要区域。金代迁都燕京,称中都,河北地区成为京畿重地。因此,河北地区自然成为辽金考古的重要地域。
总之,河北特殊的地理区域以及丰富的考古发现,使其在中国宋辽金考古领域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65年8期。
[2]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观台窑址发掘报告》,《文物》1959年6期;b.李辉柄:《磁州窑遗址调查》,《文物》1964年8期;c.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观台磁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3]孟繁峰:《井陉窑金代印花模子的相关问题》,《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
[4]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井陉县柿庄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2年2期;b.徐苹芳:《看〈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札记》,《文物》1996年9期。
[5]a.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宋代地道清理报告》,《考古》1990年8期;b.夏清海:《河北省雄县祁岗村发现古代地道》,《文物》1984年6期;c.廊坊市文物管理处:《永清县古地道调查与试掘简报》,《文物春秋》2000年3期。
[6]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8期。
[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辽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8]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新城县北场村金时立爱和时丰墓发掘记》,《考古》1962年12期;b.郑绍宗:《兴隆县梓木林子发现的契丹文墓志铭》,《考古》1973年5期。
[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4期。
论文关键词:建筑理论 动态过程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回顾建筑发展史,建筑理论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中,往往显示出滞后性,是其他哲学艺术文化等杂交”的产物。这可能是由于建筑要综合解决功能技术艺术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等,因而建筑理论必然充满着矛盾,I’II~D复杂性。从历史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每个时期作品风格,如何反映当时人们的观念例如,文艺复兴时期.先后有阿尔伯特
为什么建筑的现代主义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中心在德国呢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物资匮乏,通货膨胀.房屋紧缺,为大家盖房子是紧迫任务,勒·柯布西耶高呼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建筑现代主义就是带上这具体的时代烙印。他强调实用、经济,希望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快建造速度,降低造价。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分五个渐进的层次,首先是生理的需求,吃住是第一位的。当然,这里也注重艺术,但艺术必须同实用、经济、新技术统一起来.装饰有罪的说法容易被采纳。理性知识不断积累,人们进而抛弃了所有其他思维方式。这样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了,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把古典文艺看得很高,工业社会把现代技术看得很高,引起一些人的崇拜心理。在思想中,一种重要思潮叫做技术主义或者技术至上主义,这样现代主义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流。
现代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N·佩夫斯在一本著作的前言中写到建筑并不是材料和功能的产物,而是变革时代的精神的产物。正是这种时代精神渗透了它的社会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学术和它的艺术之中……现代建筑运动也不是因为钢筋骨架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而发生,它们都产生于一种它所要求的精神“佩夫斯在这段话中割断了建筑与材料及功能的关系不妥.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渗透于它的社会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学术和它的艺术中去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为现代主义建筑作了相当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当人们开始接受理性建筑世界观,深信它将创造更高的生活的标准,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实际面临的却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社会,一个不知去向的社会拥挤不堪的城市和进一步扩大的贫富差异,使人们开始反思理性主义正如马斯洛原理提出人在满足基本生理安全要求之后,有更高的精神要求,建筑远非仅仅为人类提供庇护,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类社会和精神境界。换句话说,理性思维已经束缚了我们很久,我们应该探索更多的途径去理解人类的存在。理性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市场经济资本变成惟一的普遍标准社会价值被忽视,或仅仅被视为增加市场资本价值的手段。 回顾历史,战后时期存在主义在世界许多地区广为流传,它对此后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从世界是荒谬的这基本观点出发,存在主义的文艺作品着重表现荒诞混乱、不连贯性,无意义性、虚无、中突无序等,这些也是存在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存在主义美学的特征。这些思想或多或少地冲击着建筑理论。1966年文丘里发表了
【关键词】文化 文化链 建筑文化链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28-02
1 引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文化含义极广,仅文化一词而言,世界上就有多种解释的方法。《辞海》上解释文化为“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文化的解释则是引用美国著名文化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该书中收集了166条文化的定义,这些定义分别由世界上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分析学家、哲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学家所界定。“文化”一词,英文、法文都写作Culture,它是从拉丁文中演化来的,拉丁文cultura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等意项。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E・B・Tylor),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他阐述道:“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从宏观层面来讲,有宇宙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从微观层面上讲,主要有文学、艺术、绘画、音乐、诗歌、电影、建筑等。可见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是一个大而宽泛的概念。
2 文化链浅析
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一种有机的整合。探求人类文化进步的丰富形态和基本途径、挖掘人类生存的基本规律一直是研究学者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有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链的概念。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王宁宇教授指出,“文化链概念是基于世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个系统观念,主张放开视界,将散在各点上的问题联系起来寻求其在整体中的位置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项共同的规范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晓丽研究员在多年民族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如果将一种文化看成是一个头尾相接的文化链条,那么这个文化链条是由若干个文化环组成。每个文化环都隶属于一个文化链条,因此每一个文化环必定与所属的文化链条直接连接;而文化环与文化环之间,有的是直接连接,有的则是间接连接,有的是依次相接,有的可能是几个文化环与一个文化环同时相接,还有的是几个文化环交叉连接在一起。在一种文化里,不论有多少个文化环,不论文化环以什么形式连接在一起,它们总有相扣之处,形成一个内容交叉而丰富、连接形式多样而紧密的文化链条,而其中每个文化环都有自身存在的特殊意义”。因此,她认为“文化链是指文化与文化之间(包括不同文化之间和同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形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现象”。这些学术思想从现象人类学的角度非常精准地挖掘出文化现象的本质,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状态,对世界范围内各种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的特点、模式也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同时,也有学者从企业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链的相关概念和思考。认为文化链是指企业文化是由价值、行为、制度、物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全面联系的整体,其目标是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服务。在《文化链》一书中,作者林竹盛认为:“在一个系统中,通过事物的内在规律,把多种要素连接起来,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前后依存,环环相扣,彼此互动,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连锁关系,称为链”。这里所说的“文化链”是指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与组织发展变革同步的文化创新系统。它是基于组织学习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协同和文化创新对发展能力的提升为理论支柱,以构建学习型文化为基础,以学习型文化创建基模为操作思路,完成了一个严谨的架构体系,文化链就是文化创新系统。魏中俊、包训文从产业开发角度提出了“文化产业链”,提出经济开发区应该在整体优化设计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由于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文化链的理论被人们不断拓展,研究学者对于文化链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文化的本质探求方面,在其它领域也有所延伸。李华兴、张元隆在《维新志士的心态与变革的文化链》一书中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戊戌维新的心态,对驱动和制约变革的文化链进行了深层思索。张捷在《书法文化链与“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起到链接、枢纽、节点功能,可以形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围绕书法文化的一个文化体系和集群,这就是所谓书法文化链。另外,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现象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链条的载体,诸如“兰花文化链”、“圣诞文化链”等等。
3 建筑文化链浅析
建筑是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象征。就广义而言,建筑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文化包含着人类的建筑。从狭义而言,建筑是文化的一个载体,建筑文化现象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性、同质性、多元性逐渐被研究学者所重视。随着建筑文化研究价值的逐渐彰显,建筑与文化的关系逐渐为人认知,遂兴起研究热潮。从文化角度对建筑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和判断已经成为当代研究建筑的主要方向之一。这方面的论文、著作逐渐丰富。同时,相关的会议不断召开。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会议主题之一就是“建筑与文化”。此次大会提出的《北京》中写道:“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一方面,文化的全球化推动着地区的迅速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建筑文化和当地的生活方式结合得最为密切。随着全球各文化之间同质性的增加,发掘地域文化精华也愈显迫切”。“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1998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建筑创作的未来”。由此可见,建筑文化的跨学科研究是一个非常深厚、也非常迫切的课题。
我们知道,从文化层面而言,有“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等多种不同的研究,这种地区文化观念势必对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建筑文化在地区上的差异性的根源之一。建筑文化现象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观念的差异以及社会层次素质带来的审美标准的高低。建筑文化链与文化链一样,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用文化链的学术观点探求建筑文化的相关特性。王晓丽研究员曾经指出,“如果将一种文化看出是一个头尾相连的文化链条,那么这个文化链条是由若干个文化环组成,其中的每个文化环都隶属于这个文化链条”。同时,“文化的自生,是文化本身具有的特征,不论单一文化与多元文化形成什么状态的多链现象,其所有的文化环和文化链均是在自生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环和文化链共同生长的,这就是文化共生的现象解释”。在相关论文中,王晓丽研究员对于文化环、文化链的阐释生动形象、层次合理、评析精准,根据文化现象的经典阐释去解读建筑文化,可以非常清晰明了地阐释建筑文化的独特内涵。笔者2005年《建筑文化多元性的本质特征》一文中就引自了《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中“文化现象的解释”的相关观点来阐述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共生性。在此,我们引申开去,将这种文化链的相关学术思想进一步解释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建筑文化。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民居在我国面广量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类型及其特点,除了受到人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尽管受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活习俗要求等的限制,但民间匠师在充分利用地形和室内空间、就地取材以及创造朴实的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如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代表,四合院多半按南北向中轴线作纵向排列,一般分前后两部:前有大门,常偏于中轴线东侧,面向院门设有影壁。由前院经过设在中轴线上的二门――垂花门或屏门到达内院,内院面积较大,正房朝南,有良好的采光。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多雨,因此苏、浙、皖一带民居的屋面与支撑结构较北方住宅轻巧,且出檐较深,房屋朝向多为正南或偏东南,房屋高大且门窗较多,南北敞开,以利通风。河南西部地处黄土高原,有良好的土质,也有丰富的石材,故常采用土坯或砖石建造封闭式的窑洞。福建客家土楼是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土楼既是客家人的躲避风雨的居所,更是他们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广东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有平原,也有山区,气候炎热,湿度大,建筑材料十分丰富,民居在平面布置上一般为三合院,正屋中间为厅,左右两侧为卧室,厅前为院子,左右建厢房,厅内靠后墙处设有木阁楼,这种三合院式的住宅,可以发展组成多进的一个大建筑群。至于少数民族的住宅建筑,更是形态各异。
由此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种建筑文化链是由居民居住方式、建筑样式、建筑制度等组成的有机、系统的整体。正如文化研究学者指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相互链接表现为两层含义:首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链接,其次表现为同一民族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差异并且相互连接,这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完整内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正是中华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的体现,它代表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内涵。
4 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以及城市建筑学从工程技术性走向社会综合性,则成为必然趋势,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和目的。本文力求充分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利用跨学科优势对建筑文化研究进行完善与补充。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其文化链的特性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不是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多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鉴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建筑文化的种种现象,探求建筑文化的本源,为建筑文化学的定位寻求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将建筑文化置于更加广大的时空当中,必然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价值所在,这对于探讨建筑文化链与地区差异性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域性建筑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竹盛,文化链.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