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消费幸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幸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幸福论文

第1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闻采访;语言符号;有效性;非语言符号;重要性

长久以来,记者采访水平的高低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采访中技巧的运用成为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1]文章拟就这些信息符号在采访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采访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传播学认为,人类使用的信息传播符号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符号;另一类是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包括了声音语言(有声符号),文字语言(写作符号)两部分。语言符号传播的特征是概念清晰,陈述按照时间顺序,推理合乎逻辑规范,富有抽象概括性。非语言符号是指在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以外的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类表象符号,例如人的神态、姿势、服饰、色彩、人际距离、环境景别、音响、画面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符号自身。WwW.133229.coM表象是具体的,但含义往往模糊容易产生多义性。因此,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往往无秩序,且多通道,不如语言符号便于控制。[2]

2.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认为,任何一种话语交往,分析它的语言成分,有如下几类: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语言,二是陈述事实的语言,三是表达主观意向的语言。分析一个采访过程,从语言角度入手,同样可以发现三种语言成分。第一,建立人际关系的语言,就是用来确定双方身份定位、形成对话双方心理认同的语言,它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制约。采访对象属于各行各业,地位有高有低,面对不同的对象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比如采访弱势群体不应高高在上,对待领导干部则要做到不亢不卑,在记者主体与采访对象间用语言首先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语境。第二,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和生命,在采访活动中时刻都得遵守这一准则,包括采访时记者对基本事实的语言陈述。即使是问"有什么看法"等,也得先交代有关情况,指出问题的范围,引导对象进入问题的关键。第三,要实现语言的有效性,取决于提出这些愿望和疑问,发问者是否出自"真诚"的态度,要让对象觉得你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记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3]

然而,要使采访语言有效,以上三种类别的语言必须首先建立在可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是成功交往必不可少的前提。可理解性体现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就是记者在措词用句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文化修养、思维特点来设计内容和次序,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方式要因人而异、平易近人。此外,在可理解性的前提下还要满足"适当性、真实性、真诚性"的要求,才能使三种类型的言语行为有效。

3.重视非语言符号在采访中的作用

3.1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美国 现代 心 理学 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 规律 ,即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与记者往往都是初次接触,被采访对象会根据记者的非语言符号来判断是否接受采访或在多大程度上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3.2采访中的非语言符号。在采访中,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体态语言。人类学家霍尔教授说:"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这种无声的信号就是体态语言,它是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从电视记者通常运用的人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情况来看,体态语可具体区分为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四类。

表情语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即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语中使用最广泛、表现力最丰富的是目光和微笑。在新闻采访中,目光和微笑是电视记者常用的非语言符号,无论是现场观察还是与访问对象交流,或是面对镜头述评播报,记者的目光和微笑都传达着最丰富、最有效的信息。目光能表达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和对采访内容的关注,微笑往往是对被采访对象的鼓励和肯定。

首语是指人体头部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手势语是指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交际信息。体姿语是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所传递的信息。这三种体态语的使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统称为身体动作。[4]

3.3体态语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一是表达态度,进行情感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某种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某种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或采访者的态度,通过运用体态语巧妙地向观众,向全社会传达某种信息,表达情感,拉近心理距离,与采访对象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使采访工作可以和谐地完成。如《焦点访谈》在199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播出的《走进麻风村》中,记者采访时主动与麻风病人握手。这位记者说,"我和麻风病人握手,就是想利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最有效地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记者的态度和情感在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感受到这一切的不仅是麻风病人,还有观众,记者的采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动作强调语言信息。体态语还可以被用作强调记者希望引起采访对象注意的问题和细节。比如,在提问中,记者可以利用手势动作加强提问的语气,从而使采访对象注意到记者提问的要点;在现场播报评述中,记者也可以利用动作加强播报评述的力度,从而使观众注意到记者播报内容的重点。[5]

在日常采访时,记者对人的观察,除了语言行为的观察之外,最主要的观察就是:身体外的和身体的标记、身体的运动、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这三个方面都属于非语言符号的范畴,通过观察这些内容,可以得到大量关于人的深层心理动机等情况。[6]记者在观察中,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和服饰等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及形体语言,均传达着被采访对象的思想、个性、文化修养、 艺术 品位,记者观察得是否仔细,直接影响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日常观察中,一定要尽可能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通过观察对象的身体语言,准确捕捉到对方最真实的情感和深层心理,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而实现与采访对象 自然 、和谐的交流。

参考 文献

[1]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林如鹏.《新闻采访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3]任之春,高国立.《采访语言的有效性》[j].《青年记者》,2002,9.

[4]张冠文,邹立森.《非语言符号对新闻采访的影响》[j].《青年记者》,2002,10.

第2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关键词:异化,美国梦的幻灭,消费主义

 

美国著名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称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爵士乐时代的优秀编年史家”,《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无论在思想意义还是在艺术水平方面,《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堪称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首绝唱。小说以盖茨比和美国上流社会的时髦女郎黛茜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和崭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爵士时代”的一部巨作。而本文认为,作品最动人心弦的力量还在于,小说中揭示了三种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反映出菲兹杰拉德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

一、异化

关于“异化(alienation)”概念的起源,各位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基督教的《旧约》,也有认为其是源于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还有认为其源于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等等[1]。本文探讨的异化是在近论框架下所产生的概念。法文“aliener”和“alienation”,现在通译成“异化”(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它的本意是“转让”或者“出卖”。

近代,在社会政治学意义上使用异化一词的是卢梭。,卢梭将异化概念加以普泛化,他认为,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而德文的“异化”被黑格尔运用于其哲学之中才获得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黑格尔是经典异化理论的真正创始人。黑格尔认为,异化指的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出他的对立面的客体,而客体后来反成为支配主体的力量[2]。

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迥然相异的诠释。卢梭以“社会契约学说”视之,叔本华以“唯意志论”视之,尼采以“超人哲学”视之,黑格尔以“自我意识论”视之。异化观独得其要,马克思是这样定义异化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3] 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其异化理论阐述为四个方面: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4] 在哲学视野下,这一理论亦可归化为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异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并逐步成为贯穿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一些现当代严肃作家的著作中,描绘了一幅幅“社会荒原”的凄凉画面。本文正是采用马克思的异化观,对《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从三个方面,既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异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从人的异化到美国梦的幻灭

“美国梦”源起于殖民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为本杰明·弗兰克林,他的一句 “自助者,天助也”概括了美国梦的本质特征。“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换句话说,人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即获取财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时代,经济繁荣,许多投机者一夜暴富,成了众人的榜样,因而也赋予了美国梦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然而,这一时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精神堕落和道德沦丧。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生活,享乐主义盛行,财富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志。《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了荒凉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斥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最终导致了盖茨比梦想的幻灭。

人与自我的异化主要体现为:盖茨比梦想的异化。年轻时的盖茨比怀着最为传统的美国梦,以富兰克林为榜样,试图通过自身的勤勉和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他受到了大富翁丹·科迪的影响,开始不择手段的赚钱。上流社会富有而美丽的女子黛西的出现使盖茨比的美国梦有了具体的化身。为了赢回初恋情人黛西的爱,盖茨比通过非法贩卖私酒,一夜暴富,并期望通过财富使自己重拾过去的好时光,运用物质手段去实现精神梦想正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腐败。而“声音中充满着金钱”[5]的黛西,作为盖茨比美国梦的化身,同时也是上流社会虚荣、世故的代表,将车祸嫁祸于盖茨比。硕士论文,消费主义。当他揭开了“梦”的面纱后,才发现它是如此的空洞和虚幻,生命和爱情的失去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彻底破灭。

人与社会的异化体现为:盖茨比借助“炫耀性浪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并向上流社会渗透,但是上流社会文化决定了盖茨比最终的失败。硕士论文,消费主义。硕士论文,消费主义。《伟大的盖茨》涉及了“美国梦”主题,美国梦,简而言之就是对成功的追求。硕士论文,消费主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财富和名声,而“到达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便可同时抓住这两者”,因此成功也往往意味着跳脱原有的阶层、跻身于上流社会。硕士论文,消费主义。盖茨比显示了他对上流社会文化的模仿和对自身修养的自卑,而以汤姆为代表的贵族们利用其在教育、教养、审美方面的优势,对欠缺文化修养的暴发户们进行排挤和打击。在当时那个充斥着物质享乐,肤浅和私欲的黑暗世界里,曾经壮志凌云追逐梦想的盖茨比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只有金钱关系,毫无道德准则可言。盖茨比以各种手段炫耀财富,因为他相信金钱可以买到爱情,买回黛西。由于她是只重金钱而本身没有实际价值的人,她是“金色的姑娘”,她不可能是幸福和爱情的化身,也不可能给盖茨比的生活带来意义和满足。他建议用金钱来酬谢尼克为他和黛西安排了约会,却对默特尔的惨死无动于衷。而他身边的人更为残酷:黛西,如此“纯洁”、“美丽”的女子,居然在肇事逃跑后毫不愧疚,无视盖茨比的命运,而去与丈夫度假;汤姆在谈笑间就借威尔逊之手除掉情敌盖茨比,毫无道德准则可言。

三、异化原因分析

通过对这些扭曲灵魂的描写,菲茨杰拉德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处于异化状态的担忧。人是不能生活在真空状态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影响。在上世纪20年代,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其基本特征是炫耀性、时尚性和挥霍性。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伦理后果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的消费不公和人成为物的奴隶。消费主义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丧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能力。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 人不仅应当追求物质的富足,而且应当追求精神的富有。虽然没有物质的满足,人则无以生存,但没有精神的追求,人的生存则无疑是异化的存在。

消费主义者只关注自己眼前的消费和物欲的满足,而没有对未来的长远筹划,更没有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它割断了自身同未来的肯定性关系,“只留下以关心当前的满足来掩盖的自恋人格”,而“当人们随着丧失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也丧失从前对任何传统形式的宗教性信仰时,就会陷人及时行乐的境地”。[6]一旦人们过分地沉溺于物质财富的占有和消费之中,则必然是精神的贫乏和心灵的空虚。在物欲主义的洪流中,人们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能力,虽然“我是谁”的呼声不绝于耳,但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的孤独、冷漠和人类灵魂的失落,却无法使人找回真正的自我。对于财富的占有和消费,似乎成了人们自我价值确证的惟一形式。硕士论文,消费主义。

总结

综上所述,异化问题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痛苦经历,人的价值观、传统的道德观和信仰等缺失。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的直接原因在于他树立了虚妄的爱情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但是在当时那个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充物欲横流的黑暗世界里,人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并且产生了三种异化: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使天真浪漫的梦想家盖茨比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铸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陆梅林,程代熙编选.异化问题.上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8.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3.

[4]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2.

[5]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09.

[6]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0.

第3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体验;幸福观教育

课题名称: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幸福体验状况与幸福观教育研究,编号:(2009B017)

一、概述

21世纪以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幸福观教育也应该从内容及形式上发生改变。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对幸福有不同的体验,从而对追求幸福的途径也有不同的设想。近几年,我国有多位学者开展了大学生幸福观研究,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幸福感状况并不乐观,存在很多危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体验状况与幸福观教育研究就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体验状况的因素

1、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金钱和物质财富是实现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个人正确幸福观的前提。对于物质匮乏的人来说,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因此就无法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总有痛苦的感觉。大量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年的人均消费水平要比全国国民的平均消费水平高出许多。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但是有很多学生仍感受不到这种幸福。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不惜出卖自己的和青春。

2、情感困惑对幸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将“体验爱情幸福”及“充实大学生活”作为恋爱动机,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只重视恋爱过程,却不在意结果。一般情况下,恋爱结果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大学生一旦出现感情问题就会感到失落、自卑、迷茫,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大学生情感问题就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3、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形势的日益激烈,使大学生们感到很多无可奈何。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的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偏差,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者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了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幸福观正确,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则是有所偏颇的。所以,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时,应以幸福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确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大学生高尚道德观的形成。幸福观与道德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很多大学生对幸福的感知与追求存在着误区,便将幸福与以“不道德”所获取的收益之间的关系相混淆了,导致大学生出现道德问题。总之,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3、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形成健康人格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幸福观,只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够消除忧虑、孤独、烦躁、苦闷等心理障碍,才能够愉快的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所以,幸福观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

四、大学生幸福体验状况与幸福观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1、确立指导原则,构建理论依据。以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的指导原则,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以及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理论成果,论述幸福的内涵和本质,理清阐释幸福、主观幸福感和幸福观教育等基本概念。

2、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效数据。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运用多种调查方法,科学设计调查方案,做到点面结合,横向比较,最后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总结。

3、对状况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剖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资料及数据显示,对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幸福观状况、发展变化的物质条件和影响因素。

4、多运用理论成果,解决好现实存在的相关问题。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提升,不仅是国家、社会、高校的责任,大学生自身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高校来说,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重视幸福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体现和强调幸福观教育。(2)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和设施条件,多为学生营造幸福环境,提升其对大学生活的幸福体验感。(3)引导大学生改变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多体验身边的幸福,消除消极情绪,发现幸福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佳英《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第4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台湾知名品牌书店12月26日公布年度畅销书榜,勇夺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是强调预防医学和养生之道的《真原医》,而阐述风暴与辛辣刺激情节的推理小说《格雷的五十道阴影》位居第二名,医师作家侯文咏的《我就是忍不住笑了》,位居第三名。

该书店分析,2012年度整体榜单显示,经济萧条、景气低迷,民众无法改变外在的大环境,进而反求诸己,追求由内而外的有感阅读,借以探索生活本质与价值真义,达到身心平衡。

该书店表示,从畅销书榜也发现,大环境不佳,读者喜欢哲学思考的书籍,民众都很羡慕上一代的生活,向往单纯的互动、温暖的人际关系,以及面对困顿未来的生存之道,因此一些上一代人的智慧透过文字传达的作品,也获得不少读者共鸣,包括《有些事, 这些年我才懂: 小野的人生思考》《文茜的百年驿站》等。

还有,因为油电双涨,但是薪水冻涨,一些吃的健康节省、自己带便当的书籍也很受读者喜欢,如《深夜食堂》《在厨房玩:MASA的幸福点心时间》等书,读者在吃东西时享受小小的幸福时光,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也是2012年书籍销售的另外一种趋势。

台湾流行经典书系

台湾出版界曾推出不少大型经典出版计划,如时报文化出版社在上世纪八十代便策划出版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共推六十多册书种,涵盖经史子集,2012年起又陆续整理重出。

三民书局推出的以蓝绿色外皮包装的“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系列,是学生们最熟知的版本,至今已出版两百多册,含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地志等类别,以原著加上译注及赏析为主要体例。

近年,较具规模的经典出版,则是2010年网络与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3.0”套书,每册图书除了原著摘要、导读,还包含大量全彩图片、相关年表、景点等延伸信息,搭配插画。撰稿者除学者,也延揽不少文学名家如王安忆、蒋勋、张大春等,意在用创新包装吸引年轻族群,共出版25册。

“人与经典”由城邦出版集团执行长何飞鹏发起,预计在十年内推出30部经典著述,邀请到王德威、柯庆明两大学者担任总策划。学者陈芳明肯定这个计划的意义,他说:“文学是继承史,不是兴亡史。文学是累积出来的,汉文经过不断的变革,最后还是要回到传统中的诗情和创作技巧。”

台湾推出“好书卡”鼓励阅读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东县成功镇的成功商业水产职业学校,最近推出“好书卡”活动,学生藉由书香乐透摸彩,或投稿参赛,就有机会得到“好书卡”一张,可换取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以鼓励学生阅读。

成功商水图书馆主任蔡安泰表示,学校偶尔会收到来自外界的赠书,如九把刀的作品等,这些赠书除了纳入馆藏之外,有重复的书本就会堆在角落。学生只要投稿参加中学生网站的读书心得写作以及小论文比赛,或是借书彩券的书香乐透摸彩,都可以得到“好书卡”一张,来好书专柜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回家。

2013台北书展聚焦比利时

比利时人文风气盛行,平均图书消费额名列欧洲第二。2013年第21届台北书展将以比利时为主题区,规划比利时经典漫画、建筑大师奥塔(Viotor Horta)、萨克斯风发明家萨克斯(Adophe Sax),与国宝级诗人雷姆(Maurice Careme)为主题的四大展览。

第21届台北书展将于2013年1月30日至2月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分主题馆、动漫馆及童书馆。不过,由于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在2012年中宣布,旗下的尖端、东立、台湾角川等八家以日系漫画为主的出版社,将退出2013年书展动漫馆,另于2月14日至18日举办首届“台北动漫节”,因此,此届书展动漫馆新动向备受瞩目。

台湾银行与书店合作优惠促销

圣诞节及新年是每年年终两大节庆,银行无不瞄准这一消费商机,大推优惠活动,包括满额好礼赠送活动、海外旅游行程独家优惠价、海外刷卡2%反馈及分期0利率等优惠。

台湾中信银行表示,他们也与诚品生活商场及书店推出满额好礼三重送优惠活动,持中信卡(含签账金融卡)在诚品信义、敦南单日刷卡消费满5000元新台币送天然手工酱油一瓶,圣诞节当天至新年跨年当周到诚品生活指定商场消费累积满5000元新台币送俄罗斯经典茶一盒;同时2012年11月15日起至2013年2月15日止累积商场消费满1.2万元新台币,加赠诚品酒窖精选意大利红酒一瓶。

全球最大图书船“望道号”首次抵港

第5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关键词】媒体消费;全球观;城市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识码】B

本课题旨在探索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模式,以及在我国相对封闭的媒介环境中,青少年如何通过这种消费模式形成他们的全球观。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在媒介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在其“文化指标”项目基础上提出“涵化理论”,探讨了电视如何影响受众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长期接触媒介内容会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接触电视越多就越倾向认为电视信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图像(Morgan and Shanahan,1996)。

近20年来,关于涵化理论的研究多达300项以上,这些研究包括:性别角色、政治倾向、青少年媒介使用与消费等。詹姆斯・波特(1990)通过对308个美国中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与现实生活相比,青少年的生活经验更倾向从电视中获得。 但这些观点并未在后续研究中得到支持。艾隆.艾伦.戴维奇(2001)以香港青年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其国际化倾向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假设并未得到验证,这就对“国际化媒介的使用必然会促进全球文化融合”(Delwiche,2001)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我国学者在媒介角色和功能、媒介使用以及媒介社会影响等问题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李良荣在其《新闻学概论》(2001)一书中探讨了媒介功能和效果;姚君喜(2006)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9省的调查,分析了大众媒介使用与公众幸福感的关系;吴瑶(2001)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探讨了媒介文化功能和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但尚缺乏深入详细的分析;黄耀红(2005)在分析传媒社会责任之后,从四方面概括了传媒的四种社会影响:控制性、选择性、编辑化和市场化。黄进(2005)列举了五种我国大学生观念建构的路径,但其研究缺乏数据支撑,也未说明具体分类标准。陈生洛(2006)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与日本观中的反美情绪与反日情绪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与日本观共同存在的三个问题:态度上的情绪化、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思维方式上的单向性。最近的研究开始关注我国传媒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和对我国受众政治意识的影响上,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从而推进了对我国传媒研究的多样化( Lull, 1991; Shao, 1998; Moran and Keane, 2004; Weber and Lu, 2006)。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

本课题选取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中15-25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计发放问卷941份,其中北京329份(占35%),上海309份(占32.8%),广州303份(占32.2%)。

本调查[1]由专业调查公司以及三个城市的相关研究机构共同执行,调查时间为2007年8月至1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展开调查。样本按照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社会人员[2]五大类人在当地的实际人口比例进行配额。

调查在三个城市共组织了6场焦点组访谈[3],每个地区各2场,每组由6-8人组成,访谈时间为2008年1月。

本论文围绕五个研究问题展开研究:

1、我国城市青少年如何消费媒介?

2、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媒介消费模式?

3、媒介消费模式对他们产生了何种影响?

4、在我国相对封闭的媒介环境中他们如何获取国际信息?

5、媒介消费模式如何影响他们的全球观?

三、研究发现

媒介偏好

如表1-1所示,网络和电视是我国城市青少年最常使用的媒介,40.9%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网络,33%的青少年把电视作为日常信息获取最重要的渠道,仅有19.5%的人几乎不看电视,几乎不用网络的人最少,仅占8.7%。其次是报纸,有近20%的青少年偏好使用报纸,使用广播和杂志的青少年比例分别是14.6%和9.3%。另外,有50.6%的青少年几乎不听收音机,不看杂志的为24.9%,不看报的为20.5%。总体来说,网络和电视已成为我国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的首选,报纸和杂志其次,广播排在最后。

媒介使用的差异也体现在地区分布上。广州和北京的青少年更倾向使用网络,而上海青少年青睐报纸。在表 1-1-1中, “每天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在广州和北京的比例分别是48%和41.6%,这比上海的33%都要高。相反在“几乎不接触网络”一项中 ,上海是11.3%,北京是9.7%,而广州仅为5%。在电视接触上同样存在着上述的地区差异。但是上海青少年阅读报纸更频繁,每天接触报纸的上海青少年占22.7%,而广州为18.7% ,北京 18% 。

问卷对青少年最常用的网络功能进行了分类统计。如表1-1-2所示,搜索引擎和电子信箱成为青少年喜欢用的网络功能,看电影名列第三。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搜索引擎受喜爱的比例在减少,而电子信箱的比例在增加,教育程度差异导致的网络功能偏好差异也体现在玩游戏、休闲娱乐及听音乐等项上。这表明,我国城市青少年在年龄较小时,对网络的消费偏向于娱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偏向信息。

电视使用在青少年中也存在着区域差异。北京青少年对中央电视台的偏好远超北京地区电视台和港台地区电视台,他们几乎不看广州地区的电视台。上海青少年则偏好上海本地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列第三位为26.4%。广州青少年最喜欢港台电视台,接着是北京地区的电视台,其他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虽然中央电视台在南方地区的收视人群正在减少,其中在上海为26.4%,广州为15.4%,但它在全国仍占有32.2%的收视率,如图1-1-3所示。

调查要求受访者列出20份他们最喜欢看的报纸,结果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1)除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三份报纸在全国都受到普遍欢迎之外,各地区的当地报纸都更受青少年欢迎,这与电视受欢迎的模式不同;(2)性别差异明显。女性更倾向于时尚、生活休闲和语言学习类内容(如《21世纪报》),而男性则倾向于体育报道。

内容偏好

论文还调查了青少年的媒介内容偏好。如表1-2所示,影视音乐是三地青少年最偏好的内容,比例高达67%,比第二位的新闻(22%)3倍还要多。名列第三位的是服务信息占4%,之后广告占3%,体育只有2%,游戏为1%。

表1-3显示,性别因素对内容偏好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影视音乐和新闻两类中。对于影视音乐,女孩最喜欢的比例是74.2%,男孩是58.5%;而对新闻,男性以29%超过了女性的17.1%,差距为近12个百分点。这种现象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偏向获取新闻信息,女孩则喜欢软性的内容。

年龄和教育程度也有其影响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程度的提高,青少年喜爱影视音乐的比例逐步减小,而喜欢新闻的人数在增多。他们对于服务信息和广告的获取也存在同样的变化模式。

使用目的

表2-1列举了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六种目的,按照选择人数的多少分别为放松和娱乐、浏览新闻,已经成了生活习惯、学习知识、搜索信息及交友和沟通。

与性别因素相比,年龄和教育程度对青少年接触媒介目的的影响更为显著。如图 2-2所示,前三位的媒介使用目的中所呈现的趋势很明显:年龄越小、教育越低的青少年越倾向于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而年龄越大、教育程度高的青少年则青睐以获取新闻为目的。

媒介效果

表2-3表明多数青少年对从正面评价媒介的效果。37.9%受访者认为媒体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3.9%认为媒体对其工作和学习有益。这两项的比例之和已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8%。当然媒体还有其他功能:使他们消息灵通、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使他们能跟上时代潮流、使他们不再孤独。

本调查还使用十个陈述来测试媒介对城市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要求受访者对“完全同意”的答案赋值4分,“比较同意”赋3分,“不太同意”赋2分,“完全不同意”赋1分。结果显示十个陈述的均值都在2和3.6之间。

如表2-4所示,多数青少年同意第一个选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幸福的),仅有5.3%的人不同意,标准差很低(0.6)。这表明,尽管全球化时代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趋向多元,家庭生活在我国城市青少年心目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对于“赚钱多是成功的标志”一项,共有64.5%的人赞同,均值为2.8,为所有选项第二高,标准差为0.8,这意味着对这一选项的态度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大分歧。

从青少年对第十条陈述(我常会买广告的东西)的反馈看,媒介广告对多数我国城市青少年而言没有影响力。有近四分之一(24.5%)的受访者完全不同意,一半以上(52.8%)表示不太同意,只有近五分之一(18.8%)比较同意,另有4%的人选择同意。这是为什么该陈述的均值最低(为2)。

论文还发现多数城市青少年接触媒介是为了紧跟时尚,喜欢电视里的国外生活,渴望电视中浪漫爱情。他们认为网络是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四个陈述中选择完全同意的比例在15.1%到19.5%之间,而选择比较同意的则在29.8%到37.8%之间,选完全不同意的在10%或以下,与其2.7的均值和0.8到0.9之间比较相近的标准差呼应。此外,多数青少年对电视上的亲热镜头并不反感,但电视剧里的成功人物也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偶像,也不认为明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意思。这表明他们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境外媒体

本论文选择了六个境外媒体,调查了城市青少年的境外媒体消费情况。表3-1显示,青少年境外媒体的接触率总体是低的,40%的受访者经常接触或偶尔接触,60%基本不接触甚至不知道。

青少年很少接触BBC,其中经常接触者仅为7.8%,32.8%偶尔接触,42%基本不接触,还有17.3%不知道BBC。与相对严肃的BBC相比,娱乐化的MTV比较受欢迎。青少年中有较多的人接触凤凰卫视:近70%受访者接触凤凰卫视(经常接触或偶尔接触)。《纽约时报》是一份在我国很有影响的美国报纸,但只有3.3%的青少年经常阅读《纽约时报》,15.3%偶尔阅读,而64.3%基本不接触,还有1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体育频道ESPN也没有较大影响力。

本课题还对青少年接触境外网站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丰富全球化和地区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如表3-2所示,51%的受访者希望登录境外网站,32.6%没有登录境外网站的要求,16.4%选择了“说不清”。从地区上看,北京和广州的受访者比较想登录境外网站,而上海的人数则相对较少。

另外,年龄大的青少年很想登录境外网站,年龄越小的受访者就不那么热衷。在青少年境外网站的接触经历中,26%的受访者“基本都能上”他们想上的网站,57%“有时上不去”,但有17%选择“基本上不去”。对这种现状的态度,38.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24.5%“表示理解”,仅有14%“很不满意”,还有18.9%“无所谓”。

这表明,城市青少年对能否接入境外网站并不是很在意,更难以分辨网站被屏蔽和技术问题的区别。这就说明,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媒介环境以及语言障碍是影响青少年接收境外信息的重要原因。

全球观 [4]

本调查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出国的机会,你最愿意去哪个国家”来测试青少年对不同国家的态度。如表3-5所示,美国是受访青少年最向往的国家,接着是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则排在第10位。这里有一个明显趋势,他们倾向于选择发达的西方国家,或者发达的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

本论文还设置了一个关于国家形象问题的个案研究,要求受访者对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四个国家的12个表述中选出最适合四个国家的三种表述。对于美国,排名列前三位的选择是“生活富裕”(76.7%),“什么话都能讲”(8.9%)和“技术先进”(6.3%)。在大部分我国青少年心目中,俄罗斯选项中排名前三的是“社会稳定” (21.6%)、生活富裕(19.2%)、环境优美(16.5%),俄罗斯“人的素质高” (11.8%)。对于德国,选项较为集中的是“生活富裕”(51.1%),“社会稳定”(17.7%),“人的素质高” (11.6%),另外还有“环境优美” (7.2%),“什么话都能讲” (5.0%),技术先进(3.3%)。对于日本,青少年选择较多的选项有“生活富裕” (51.7%),“社会稳定”(10.6%),“人的素质高”(9.3%)。与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相比,日本在我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国家形象总体上要差一些。德国在我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相对比较好,在四个国家中排在最领先的位置。

本论文上述陈述旨在解释青少年全球观的形成。由于多数受访者没有去过以上国家,因此他们对这四个国家的印象基本来自媒介提供的信息。表3-7显示了青少年全球观的形成与媒介的关系,对“你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主要是从哪里来的”一题,有38%的青少年回答来自“广播电视”,其次是通过“书籍杂志”获得,接着是“网络”提供的信息,如图3-7所示。

当然,数据还显示,14%的受访者依靠“家人、朋友、师长”等人际渠道获得这四个国家的信息,这个数字比从“报纸”(5%)中获得多出近两倍。有2%的青少年对这四个国家的认识来自于自已的亲身经历。

总体来说,本论文发现,我国青少年关于外国的全球观与媒介消费模式相关性不大,也就是说,本论文无法验证我国青少年媒介消费对其全球观形成有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媒介偏好

网络之所以受到三地青少年的普遍欢迎,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具有交互式传播和无限容量的特性,使得使用者具有充分的自由和隐私,同时满足人际交流的需求。网络媒体这种特性对于我国15-25岁间的独生子女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焦点组访谈中,针对本调查提出的“如果没有网络你会怎么样?”这一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的青少年都用非常强烈的措辞表达了他们的想法:“生活就会变得没有意思,好像回到了原始社会”、“网络就像食物、水和牙膏,不可缺少”。受访青少年对MSN和QQ的依赖不仅表现在他们将其视为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有一种寻求安全感的心理依赖。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青少年中占据重要地位,电视以其声像合一特性成为青少年获取重大国内国际事件和政治新闻的最重要渠道。此外,传媒政策在广州相对宽松,国外媒体和港台媒体可以在广州落地。这深刻地影响了广州青少年的媒介消费模式。调查还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青少年的媒介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广州青少年对港台以及国外媒体的接触要超过北京和上海。

地区差异在青少年报纸消费模式中也表现明显。除广州的几份报纸具有全国影响外,其他各地的报纸仅对本地区的青少年产生影响,而对该地区以外的青少年影响很小。这说明各地报纸为当地读者度身定置的特点符合青少年的习惯。

除了网络、电视和报纸三个主渠道之外,青少年还通过杂志、广播、书籍、手机以及人际等渠道接收信息。这表明我国的媒介环境正在日益多元化,城市青少年在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求不同的媒介渠道和信息。即使目前我国传媒环境尚未完全放开,但30年来的改革开放已深刻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媒介消费。

虽然境外媒体(BBC、《纽约时报》、VOA、ESPN、MTV)拥有丰富的内容,但我国青少年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条件或时间接触到这些境外媒体,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因素,即使有些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境外媒体的内容,但语言隔阂使得他们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失去了许多乐趣。

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并不是以信息为导向的,多数青少年接触媒介是为了休闲和娱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对国外媒体没有太多的兴趣和需求。即使在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媒体环境中,青少年们也不会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外信息而去寻求海外媒体。

媒介内容偏好

本文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内容偏好和媒介偏好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

多数青少年把网络列为其人际互动的首选。网上影视音乐具有低成本、容易接入和个人收看具有隐密性等特点。在焦点组访谈中,多数青少年喜欢在学习或工作时听音乐。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音乐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很好的选择。新闻在青少年接触的信息中排第二,他们喜欢的新闻各有不同: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国际新闻、娱乐新闻等不一而足。这一代青少年不仅对信息内容有不同的偏好,而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内容有非常坚定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因此,他们除了对影视音乐信息的消费是以娱乐为导向的,对其他信息的消费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年龄和教育背景对青少年接收媒介内容有明显影响。在上海焦点组访谈中,本调查把不同年龄段、性别和教育背景的受访者安排在一个焦点组中访谈。事实证明,他们很难有共同话题,因此在北京和广州的访谈中本调查把访谈对象进行了分组。

总体上说,高中及以下的学生由于较大的学习压力和以学习生活为导向的活动模式,使得他们对信息的接收也是围绕着学习和学校展开的,老师和学校对他们有重大的影响。在访谈中,有同学提到他们也常常在学校里听经典音乐,但这是引文老师的要求,或者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少年中,他们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则更趋自由和多元,但由于他们日益感受到社会压力,他们接触媒介的时间在减少。

媒介使用目的

受访青少年媒介接触的首要的目的是放松和娱乐,其次是浏览新闻。还有青少年把接触大众媒介作为一种习惯或者是用于学习,或者搜索信息和交友沟通。

报告发现,青少年在内容使用上,与其接触不同的媒介渠道有相似模式,受到“娱乐因素”的驱动。这种娱乐需求体现在青少年接触媒介的形式及内容两方面。而青少年的这种娱乐需求肯定会影响当前以及未来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有化的传媒体制以及传媒产品会形成一定的冲击。

青少年获取新闻的动机是既与他们自身兴趣相关的,也与他们家庭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焦点组访谈本文了解到,青少年常常与父母、家人一起收看新闻或接触国外的信息,因此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全球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有趣的是,我国青少年也将媒介视为学习知识的渠道,这其中有90%是学生。这表明青少年在信息时代,媒介教育已日益成为塑造青少年人格、培养其独立判断能力的重要渠道。此外,还有许多受访者也提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接触媒介的动机,显示出当前青少年多元化的媒介消费需求。

媒介功能和效果

三地受访者普遍认为媒介及媒介提供的信息是相对有用的,尽管也有人认为媒介非常有用或根本没用。本文同时发现,教育程度高的青少年在接受调查时,偏向于理性地把媒介与其工作、学习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把媒介视为丰富他们生活的渠道。

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对媒介的功能持肯定态度。这表明我国城市青少年对媒介的信任度是很高的。他们对媒介也持有负面态度,但还是主要从自身角度反省自己过多的接触媒介。此外,虽然青少年对媒介功能的看法呈现出多元化,但他们还是受到了媒介消费模式的影响。总体而言,他们对媒介的认识还相对简单,对真实世界与媒介世界的区别还缺乏思考。对于媒介效果,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相比,媒介在影响我国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上还有一定的局限。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世界观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青少年对家庭关系的重视是我国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的延伸。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使得当前我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过去30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因素也影响青少年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我国青少年对赚钱表现出更为实用的态度也属自然。时尚元素也是社会环境影响的方面,青少年对时尚的追赶正是适应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

全球观

尽管目前我国的传媒环境还相对封闭,我国媒介也与国外媒介存在很大差异,但我国城市青少年对境外信息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甚至对境内外语媒介和港台媒介(北京和上海)也不是很热衷。这与语言障碍和地区性差异有关,我国青少年还不太习惯接触以外语为主的国外信息,并喜欢当地的国内信息。

由于仅有一小部分城市青少年有过出国经历,调查发现青少年全球观的形成主要与他们在国内的媒介消费有关,即我国媒介提供给他们的中文信息,也就是说,即使我国媒介不能完全塑造,也可以帮助他们塑造有关国外的印象以及他们的全球观。

然而,在对青少年喜爱的国家调查中,本文发现所得结果的排名与我国传媒对外国的报道倾向之间并不吻合。在《中国传媒的国际形象》[6]项目中,研究发现,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欧洲国家(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和美国分别为我国传媒中报道最多的国家。与我国媒体对这些国家的报道量相比,青少年并没有将亚洲国家列为最喜爱的国家,相反美国还是青少年最向往的国家,其次才是欧洲国家如法国和英国,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排在前两者之后。这说明我国传媒对于其他国家的报道并没有直接影响他们全球观的形成。

如上文所述,网络已成为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媒体,但网络也并没有影响他们全球观的形成,而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以及书籍杂志则是影响青少年形成全球观和对某一个国家印象的主要渠道。

论文还发现,虽然城市青少年全球观的形成与其媒介消费模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由于他们在获取不同的内容时会寻求不同的媒介渠道,因此他们的媒介消费往往会因事件和媒介内容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模式。

五、研究结论

以上论证表明,个人需要和社会环境是形成我国城市青少年媒介消费模式及全球观的两个重要因素。青少年的个人需要是他们偏向获取休闲娱乐信息的原因,也是他们选择媒体内容和形成媒介消费模式的内在动力。当城市青少年将寻求娱乐作为媒介消费的主要动因时,事实上也就开始培育我国全新的媒介景观,这一过程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传媒生产、内容审查、内容分级等过程。因此本文认为,与青少年有关的传媒政策法规应致力于引导他们健康信息消费,以此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人需求的满足。

在信息时代,城市青少年个人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彰显,而满足青少年信息需求的进程还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家庭、学校、工作单位、政府组织等机构会对青少年的媒介消费媒介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相关政策除了与青少年个人需求相适应外,还要将整体国家的传媒政策考虑进去,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还未对国外媒体表现出太大兴趣的现状之下。

目前在我国媒体对外国形象的塑造和城市青少年青睐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逆向的趋势。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对国外信息接触的增加,他们的全球观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希望后续研究针对个人需求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对城市青少年全球观的影响展开进一步的检验。

注释:

[1]问卷设计完成后,项目组选取30个上海青少年进行了预测试。同时还在复旦大学召开了小型专家咨询会,咨询专家包括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上海大学戴元光教授和Texas A&M大学的Weber教授,并根据专家咨询意见修改了问卷。

[2]以教育背景为区分标准便于对青少年进行年龄分组。

[3]焦点组访谈分别在三地展开,地点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系。访谈将问卷调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问题覆盖研究目标的五个方面。

[4]如文中所述,本文探讨的全球观是与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相联系研究的,指的是青少年对国内和国际的态度、价值、看法的总和。

[5]“其它”包括五大洲的40个国家,这些国家主要是一些旅游目的国,青少年对其的选择非常分散,总量仅占所有选择的2%。

[6]作者曾在2004年对我国传媒中的世界形象进行了内容分析,分析的时间为1993-2002年,研究的我国媒体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的六家媒体,它们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解放日报和羊城晚报等。

参考文献:

[1]陈生洛.《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与日本观比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Delwiche.A. A. (2001). Frog under the well: the relationship of global media, use and cosmopolitan orientation among Hong Kong youth, Ph.D. dissertation,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3]黄耀红.《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出版科学》,2005年第1期。

[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9-116页。

[5]Lull. J. (1991). China Turned On: Television, Reform, and Resistance. London: Routledge.

[6]Morgan, M. & Shanahan, J. (1996). Two decades of cultivation research: An appraisal and meta-analysis, CommunicationYearbook, 20, 1-45.

[7]姚君喜.《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幸福感》,《当代传播》,2006年第4期。

[8]黄进.《观察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观念行为的重构》,《传媒观察》,2005年第1期。

[9]Moran. A. & Keane, M. (2004). Television Across Asia: Television Industries, programme Formats and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Curzon.

[10]Potter. W. (1990).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the primary values of television programming, Journalism Quarterly, 76(4), 843-851.

[11]Weber. I. & Lu, J. SARS, Youth and Online Civic Participation. In T.J.M. Holden & T.J. Scrase. medi@sia: Global Media/tion in and out of Context (pp. 82-104). London: Routledge.

[12]Wu. Y. (2001). On the Cultural Functions of Media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NovemberIssue, pp. 31-33.

第6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元素 现代包装设计 再现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属性跟其文化本身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无论是在其图像、色彩、文字等要素方面都要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些都会在民族文化当中体现出来,所以说现代包装设计中无可避免的会烙上民族文化的印痕。

一、包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包装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虽然包装在什么时候作为商品包装出现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其最初使用的树叶、贝类、石器等天然材料来包装商品还是可以考证的。当然商品包装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例如,在古代的传统包装大部分商品包装都是采用像树木、贝类、植物等天然的大自然材料进行包装,或者是采用更高一级的像金属器、陶瓷之类的需要工艺技术的人造包装;而现代的包装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代包装非常讲究文化元素,将许多文字、图形等雕刻上去,看上去更加美观。而且随着我国造纸术的出现,包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商品包装打开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现代商品包装更多的是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考虑进去,而且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商品的包装设计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的服务对象已经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了大众的产物,它所需要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多元化的文化加入等等,现代的商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时尚,是社会流行的产物,就像快餐一样更需要速度,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导致的。现代的商品包装设计存在着非常大的文化价值,这是由于现代的商品包装设计必须结合艺术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品包装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社会的文明促进了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同时商品包装设计给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推动者社会文明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商品包装不能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必须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赏心悦目的包装来,才能得到大众消费者的认可。

二、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虽然商品的包装设计作为独立的文化形式是在现代社会得到认可的,但是其要想能够走得更远、更长久就必须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1.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图形的设计。传统的图形是在总结人们生活、习惯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非常重要功能意义的图形,能够使人们在第一眼看到他时,就会联想到他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生活气息。例如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具有保护家庭平安、健康的意义;在很多图像中会有祥云、吉祥等等祝福类的汉字,这些都是象征着祝福的意思等等,在间接的表达象征性和其艺术特征的时候,也反应了商品的一种销售手段,使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另一方面传统图形还讲究对称、丰满的艺术效果,例如会用蝙蝠象征幸福长寿,婚俗剪纸中的金玉满堂、莲花、喜鹊、龙凤等象征生活幸福、多生子孙等,因此设计者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可以将这些传统的元素跟现代的商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肯定会起到非常好效果,一方面使商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另一方面还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只要设计者能够很好的将传统元素跟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结合起来,就会使人们更容易接受传统元素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和其艺术风格。

2.2.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对商品包装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书法艺术用在包装设计上,会给人的视觉效果带来强烈的震撼。所以说将书法艺术运用到商品包装设计上,是一种最直接的销售手段,难怪有人说,商品包装设计可以没有图像、图形,但是却不能没有书法文字,这是因为书法文字不仅仅只是装饰美,他们还寓意着该商品的产地、质量、原材料、功能等,所以书法一方面可以作为文字形式出现,代表着该商品的品牌;另一方面还将作为一种图形的美感出现,具有非常高雅的艺术气息。古人、名人就曾这样评价过书法艺术:书法能够将各种奇迹展现在人们面前,他虽然是无色的,但是却具有图画的灿烂;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却具有音乐的旋律,常常引人入胜、心情舒畅,因此书法无可争议的被称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高的艺术。我国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曾经在《中国人》这本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他说:“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所以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的,他正是在我国毛笔的一笔一划的基础上,表达出了其艺术所具有的各种韵律,中国学者大多是通过书法来训练自己对各种食物美的欣赏力。

我们纵观世间万物,要想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也只有通过中国书法上才能看到,才能深刻体会到。在我国现代还是有很多著名的设计人士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理想的美,例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包装设计时,就必须将我国传统的水墨作为他设计的基本元素,久而久之这也就慢慢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评价,他曾经在设计奥运海报时,就是将水墨作为该海报的基本元素,画面的构图虽然十分简单,但是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十分准确到位,还非常具有现代意义。鉴于书法艺术带来的超高价值,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商品在包装设计时都将书法艺术设计进去,其中我国的白酒在包装上的运用是非常多的。所以设计者们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时,要更多的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跟现代的设计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商品在保持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还跟现代社会相适应,这样使商品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三、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展望

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人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都是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人们对美的感受也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而且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我国文化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着。因此设计者们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潮流,在现代设计中不断吸收我国传统元素的菁华,将传统元素非常巧妙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品包装更具有竞争力,使商品既保持了传统元素,又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样的商品包装也能得到大众的审美消费心理的认可。适应时展的潮流,结合更多的传统元素,这是设计者们在商品包装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品的竞争力始终保持着,将现代设计跟传统元素相结合,就能使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跟现代设计观念之间始终保持着一致性。

四、结论

现代的包装设计要想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竞争力,就必须多结合我国的传统元素,我国传统元素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是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使商品更具有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本伟 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期刊论文]-文史艺术2010(7)

第7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如果果断是一种美德,我们可否学着更好地做出决策?

应该是可以的,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格(Jonah Berger)和佛罗里达州大学营销学教授埃纳塞拉(Aner Sela)在他们最近的论文中说。两位研究人员指出,其中的挑战在于避免“决策流沙”,这种思想状态会让人们陷入相信琐事决策是重要的,并且值得投入时间和关注度,比如在药房应该购买哪个牌子的牙线,或粉刷厨房应该用哪种白色涂料。人们越是觉得这个决策重要,就越有可能陷入细节、权衡、属性和比价的“泥淖”,希望找到“正确”的答案。

“虽然我们期望在重要决策上面花很多时间,例如报读哪所大学或去哪座城市生活,我们发现,人们实际上在不重要的决策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纠结于细节。”伯格说。他和塞拉在题为《“决策流沙”:我们如何陷入琐事选择》(Decision Quicksand: How Trivial Choices Suck Us In)的论文里讨论了上述结论,而这个结论是经过系列试验获得的。

“过度分析”这个术语指的是决策过程中的停顿状态,和“过度分析”不同,“决策流沙”指的是通过一连串的费力思考及推理,使得原本简单的过程变得过分复杂。“我们经常将决策看作数学难题,比如会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伯格说,“多数情况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差异是虚构出来的,它们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伯格认为,最糟糕的情况是,人们冥思苦想并做出决定,但是这些决定让他们很不高兴,因为他们花了太多时间才得出结论。

论文的基本假设是在决策过程中主观体会到的难度,这种难度将决定人们认为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是获得答案所必需的。换言之,如果琐事决策被大量选择、意外复杂度、权衡冲突或过度投入时间所遮蔽,这个决策可能就被认为是困难的,因而是重要的,即便这个决策本身实际并不对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们认识到的重要性是否成为投入时间的“通行绿灯”?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请264名在线调研对象在两个航班中做出选择。该项实验要求每个人挑选最佳航班,但是告诉其中一组实验对象,这个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一个重要会议,而且这段旅程时间较长,比较辛苦),同时告诉其他小组,这个选择不重要(旅程很短,而且会议也不是特别重要)。

有些调研对象得到的选择说明文字是方便阅读的大号字体,其他人得到的说明文字是不便阅读的小号字体。人们花了同样的时间来做出这个“重要”决定,无论打印出来的说明文字是否清楚,以及指示是否明确。但是,由于获知是“不重要的决定”以及因为打印的说明文字不太清楚而造成的意外复杂性,使得这个小组做决定的时间比其他小组要长。

在另一项实验中,两组总共261名学员对象接受指示,要求选择下一个学期的大学课程。一组学生被告知,这个选择非常重要,因为直接和他们的专业相关。另一组学员被告知的信息正好相反。研究人员还通过将计时器加速的办法对时间进行控制,让调研对象知道花了多少时间。那些被告知任务是不重要的,但是认为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的调研对象,花了最多的时间才确定最后的选择。

伯格指出,实验结果对营销人员及想要改进他们的时间管理的普通人都有价值。“市场人员不想让消费者失望,或者对产品、商店不满意。”他说,“有些人提供更少的选择,搜集和消费者偏好相关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偏好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优化。”

伯格介绍说,例如亚马逊要求他们的新顾客填写个人资料,告知他们爱好和厌恶的东西。亚马逊对后续购物历史进行跟踪。通过使用所谓的“选择架构”,亚马逊将促销活动瞄准这些偏向,而不是在网店为消费者提供所有的特价商品。

这项研究对于那些想要培养出色的时间管理技能以及行动果断的人员也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果断通常被认为是领导者的重要素质。“从文化角度看,我们认为行动果断是一种权力,特别是对于政客而言,即便较为慎重的方法是更好的。”伯格说。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存在两种人:“最大化者”总是寻求最佳选择,而“满足者”则倾向于选择“足够好的”。“在某些程度上,成为“最大化者”是比较好的。”他说,“但是面对无止境的琐事决策,可能满足于足够好的那些人是更加健康的。”

时间、性感和抑制冲动

炫亮跑车配上性感的比基尼车模,可能比广告商单纯地吸引男性购车者的眼球更加有效。这可能是进入大脑认知中心的一种方法,敦促消费者此刻购车是最佳时机,即便等待一年是更加经济的决定。

至少,这是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盖尔扎伯曼(Gal Zauberman)和沃顿商学院2010届博士B.Kyu Kim(如今是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合著的最新论文背后的理论。这篇题为《“维多利亚的秘密”能否改变未来?性暗示的主观时间感知效应对不耐烦心态的影响》(Can Victoria's Secret Change the Future? A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Account of Sexual-cue Effects on Impatience)的论文对性暗示可以改变大脑对时间的感知问题,从而敦促人们快速行动进行了研究,即便客观上,这个选择不一定是最迫切的。

“这就是时间选择的习惯性,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时候选择小而快的结果。”扎伯曼说,比如人们选择今天收到100美元,而不是在等待一年后得到两倍的钱。“之前的调查强调的是性暗示的力量,以吸引强烈的心理需求来获得所有可以得到的回报。”作者在论文中说,“以金钱为例,这种受激励的欲望可以加强及时金钱回报的感知价值。”

但是,扎伯曼和金的研究表明,唤醒和控制冲动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人们不太相信未来事件,或多或少是因为他们对持续时间的感知。”扎伯曼说。作者指出,性暗示“能够拉长感知的时间至延迟的回报。也就是说,性暗示会让人们觉得等待更加漫长,导致人们对回报失去耐心”。

在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对性暗示对未来时间感知的作用进行了测试,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向自认为是异性恋的男学生展示具有性暗示和没有性暗示的图片。有些是内衣模特图片,选自《维多利亚的秘密》在线图册;其他图片则是一些大自然的“中性”图片。接着,实验要求参与者对他们的时间感知进行判断。同时判断已给的回报价值,例如亚马逊网站提供的65美元礼品券,他们可以选择立即收到礼品券,也可以选择在3个月或12个月后收到礼品券。具体而言,如果他们必须等待这么久,他们要求的金额会是多少。

之前对该主题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被唤醒的个人将直接选择视为更好的回报。扎伯曼和金发现,在被唤醒的状态下,直接选择不但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而且个人认为延迟选择要小得多,这是由于时间感知被改变的缘故。“虽然从主观上讲,等待时间是固定的,比如说一年,但实际上是波动的。”金说,“你可能觉得一年时间没什么,但是对于一个缺乏耐心的人而言,一年是很长的时间。”

新的研究还揭示了意外的可能性。有一个实验向实验对象展示图片的目的是引出类似于被唤醒的身体症状,比如心跳和呼吸加快等,这实际上并非性暗示。在该实验中,调研对象对时间的感知类似于看到性感图片的那些人的表现,这表明性暗示未必是时间响应的唯一动力。

“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情境因素来改变时间感知。”金说。事实上,扎伯曼和金的下一个研究主题将是音乐暗示和时间感知,对某种假设进行测试,即快节奏音乐可以产生和他们当前的研究结论相似的结果。

从营销学和广告学的角度,扎伯曼和金的研究支持或提出了新的方法,以影响消费者做出冲动购买决定,或微妙地消耗他们的冲动控制机制,让他们花上比原本更多的钱。但是,专家们在工作中有不同的思路。他们指出,对人们加以限制,让他们改变对时间的感知,可以帮助减少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购物或用餐。如果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持续时间,就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时间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在受到性暗示及面对百元钞票的时候,6个月的时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比如一个棒球赛季,你可能就不会急于现在就拿到钱,而是等待半年之后到手200美元。

第8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诚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准则。只有种下诚信的苗,才能结出诚信的果。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人类礼貌的阶梯;诚信,是填补人类间隔的碎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诚信的议论文800字高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诚信的议论文高三1“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呀,我们应该讲诚信,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要养成一个诚实守信的乖孩子。

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定有不信守诺言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吧:一天下午放学,东东的好朋友明明来找东东玩,说:“明天下午在操场上打篮球,”东东说:“我一定会去的。”但是洋洋也去找东东玩,让东东明天下午和他一起去看电影,东东也答应了。到了下午,冬冬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去看电影还是去打篮球。东东虽然是一口答应了,但是他不管是去哪一个,都会对一个人而不遵守诺言。

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在信守诺言时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这样才能遵守自己的承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才不会让自己在同学的心目中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会发生许多这样的小事,但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这些小事会使我们悲伤,使我们兴奋,是我们高兴,使我们愤怒,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也会给我们的人生上一场重要的课。

我来给大家介绍另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平时是的朋友,但是因为一件事让她们的关系破裂了。星期六早晨,她们商量好一块去北区玩,但是我们班的那位同学从九点一下等到了中午的三点,在太阳下整整晒了六个小时,她非常生气,在星期一,那位同学连忙向她解释,但是那位同学不再理她了,从此她们就没再说过一句话。就这样的一件事情,让两个同学关系特别好的同学而变成了陌生人,说明了信守承诺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忐忑,也会有许多劫难,只要我们抬起头,勇敢的往前面冲,也会让我们领悟到许多的道理,许多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还小,但是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做一个在大家心目中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这样我们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言必行,行必果。”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所以就要说到做到,不能表里不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信守承诺的人,诚实和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诚实和守信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不懈的努力,会伴随着我们一直走向成功的道路,加油!让我们从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奔跑吧,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吧!

诚信的议论文高三2谈起”诚信“一词,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内在的谊意义。然而,诚信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只是无知地认为诚信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罢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诚信想得那么地幼稚。那么,诚信究竟是什么呢?我始终感到迷惘。当我在读了,《诚信是什么》这篇文章后,受到了启发,对当初诚信的理解有了质的变化。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李明与他爸爸去菜场买葱准备回家做红烧鱼,由于李明爸爸刚好身上没带零钱,全是100元的人民币,一时找不开。好心的卖葱大妈先让李明与他爸爸先拿葱回家做红烧鱼,然后再送葱钱也不迟。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葱钱。李明死活不同意,讲道理给爸爸听:”诚信很重要,人要讲诚信,大妈种点葱不容易。“最后,李明还是说动了爸爸去还钱。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就是我找到的什么是诚信的正确答案。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语到出了诚信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不禁为自己过去的幼稚无知而感到羞愧。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诚信真正其内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诚信的一面罢了。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诚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生意场上要讲信用,要公平竞争,不能使用旁门左道;买卖场上要讲城信,要货真价实,不能以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考场上要讲诚信,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用炸骗手段作弊。

我觉得诚信好比是一面忠诚的镜子,它会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心灵上有没有污斑。我还觉得,在思想里,人们也不能没有诚信这面忠诚的镜子。一旦没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内心的美与丑就没有了可以衡量的标准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诚信对社会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假如这个社会一旦失去了诚信,人们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会将会怎么样。

感谢你《诚信是什么》,你使我变得更加成熟。你不仅使我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诚信,而且使我懂得了今后我的一生该怎么过,怎样做人!

诚信的议论文高三3一天,诚信和虚伪碰到了一起,于是,他们便高兴的聊了起来,当聊到谁的本领大时,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正在这时,字典公公走了过来,于是,诚信和虚伪便让字典公公给评评,到底谁的本领大。字典公公皱了皱眉头,然后笑呵呵地说:“这样吧,你们一起去找工作,谁先找到工作,就算谁的本领大。”诚信和虚伪都表示赞同,接着,他们便出发了。

当他们走到一家饭店的时候,发现这饭店的老板是利用假饮料,假酒给顾客喝,牟取暴利的。“你怎么能这样,即使你得了一定的钱财,你的心里会好受吗况且,这也是违法的呀!”诚信对老板说。而这老板却不理睬他,还大喊让他少管闲事,这时,虚伪便迎上来,说:“老板,别理他,这有什么。”老板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当知道诚信与虚伪是来找工作的时候,老板指着虚伪说:“你留下吧,他就走吧。”虚伪高兴自己取得了胜利,便向诚信使了个骄傲的眼色。

诚信看到虚伪得意的样子,心里有些生气,头也不回地走了。

诚信走到了一片空旷的地方,坐在地上,越想越委屈,便哭了起来。这时,字典公公走了过来。诚信把刚才找工作发生的事,都一一告诉了字典公公。字典公公听后,抚摩着诚信的头说:“别哭了,你是正确的,只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罢了。钱财,美貌,智慧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笔财富,他们哪里知道,丢失了诚实与信用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诚信,你不要灰心,好好努力,总有人会醒悟的。”听了字典公公的话,诚信擦干眼泪,决定再去试一次。

于是,诚信来到一家很大的公司,他介绍了自己,这公司的经理听后,笑着握着诚信的手说:“原来,你就是诚信呀,我找了你好久,今天却在我的公司遇到了你,这样,你就做我的助手吧,你现在就可以上班了,怎么样?”诚信高兴的点了点头。诚信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也得到顾客的好评,因此,公司发展的很快。

几年以后,诚信所在的公司可谓是蒸蒸日上,而虚伪所在的饭店却倒闭了。当诚信再次与虚伪见面时,虚伪低着头,说:“还是你老兄厉害呀!”

是啊,如果说,诚信是建筑者,那么虚伪便是摧毁建筑的破坏者。我们时刻都要切记:要珍惜诚信,诚信才是的!

诚信的议论文高三4当人们在世俗浅薄的喧嚣中慢慢沦陷时,城信二字也就贬值了。

还记得读古文时,向教师询问“尾生之约”的故事,教师讲解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没笑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有了停顿,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也许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在关于“诚信”的问题上,都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诚信真就变得如此卑微了吗!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诚信。其实,不是所有的诚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诚信依然在那些纯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的一笑。

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失去诚信,便失去创业根本,失去做人资格。1999年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曾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起诉。事件发生后,东芝对美国用户实行经济陪偿,对东南亚用户却一拖再拖,妄图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这种“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结果是东芝销售额暴跌,从此无法在东南亚市场上立足。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么?话说回来,人生苦短,更当以诚为本。再聪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几十年。然后,所有的伪装、心机都将在时间面前萎缩一个不堪回首的笑话。终将如雪泥鸿爪,慢慢无痕。要想从平凡中闪出辉煌,只能坚持诚信的原则。别忘了,我们为人一场也不过几十年光阴,与其庸庸碌碌虚度人生,哪如坦荡荡,气昂昂,捧一颗诚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纵然是短短的一瞬,也会因它真实的美丽而灿烂一生了吗?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应有一片诚心。”“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古老的诗句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理。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让我们紧握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诚信的议论文高三5“做人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这是爸爸老说的话。我从小到大,爸爸经常教育我做人最重要的讲一个“信”字。

当我第一次踏进校园时,“诚信做人”四个醒目的字再一次进入我的脑海里。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生活在“诚信”里。

记得曾经我在一本书里看过关于“诚信”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意外获得了五个包袱。其中这五个包袱装有金钱、地位、幸福、权利和诚信。当这个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背着五个包袱来到河边,看到有一个渡船的老人,便高兴地喊。当这个老人快要把这个年轻人送到对岸时,便问“小伙子,你有这么多的包袱怎么走?听我的话,扔去一个包袱,有可能会救你一命。”年轻人一听,心里想:金钱、地位、权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丢掉它们,这个“诚信”对我没什么用,就丢掉它吧。于是,他把“诚信”丢进河里。老人一看,便把年轻人推下了河。“救命啊”年轻人大喊救命。这时,老人说“你没有了诚信,我不能带你”“为什么?”年轻人问。“我怕你上了河岸会不付钱。”说完,老人就走了。结果,年轻人被淹死了。

我看完这个故事后,觉得那个年轻人太傻了。如果他丢了其他四个中的一样,那么年轻人还有其它三个,也不会丢了性命。这也说明人很贪婪。

我自己曾经也差点不诚信。一次语文测验,我对一道默写题绞尽脑汁还没写出来。当时,我为了考出好成绩时,忘记了平日里爸爸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头脑里竟萌生出一种不诚信的念头:作弊。我逞老师没注意,偷偷地从抽屉里拿出语文书放在书包上。我刚想去翻,突然有一种被钢针刺到的感觉,这时,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说“你忘了诚信做人吗?”我听了,想把书放回去。可是,另外一种声音再喊:这年头还讲什么诚信?你看看你周围的同学哪一个不是在看书。我犹豫不觉,抬头看了看老师,又看到黑板上面的“诚信”,我下定了决心:我要做一个有诚信的的人,不能像那个年轻人一样,为达到目的不讲诚信。我毅然决然的把书收回去了。

第9篇:消费幸福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流 关系质量 攸关程度 感知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零售业的迅速扩张电子商务开始了迅速的崛起,物流快递业作为电子商务崛起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服务产业。物流快递业与相关产业一方面向其关联的产业提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相关产业的发展会给物流快递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物流快递业在商品流通,对外贸易,促进内需,提升第三产业,解决人口就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在物流快递业的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在近年来,不少学者也将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为不同的行业以及产业链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性建议,在关系质量对感知风险影响的问题上,从提出到实证也有少数学者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证实,但就物流快递这个行业来说,直至目前能提供的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并不多,因此本文在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后决定对中国物流快递业中目前运营较好的企业顺丰快运进行消费者调查,为关系质量和感知风险在物流快递业中的影响关系作出解释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物流快递业以顺丰速运为研究对象,探索顾客在物流快递服务购买过程中存在的感知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并寻求从改善顾客与公司的关系质量从而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的途径。

二、文献综述

(一)关系质量

关系质量是关系主体根据满足各自需求的认知从而多维度的对双方关系的强度的综合评价。而在关系质量的维度划分中,综合众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视角以及相对应的研究成果来看,关系质量更多的应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活动的角度,结合不同的行业来进行研究,相对不同的行业具体划分的维度也会有相应的改变,但毋庸置疑无论在何种行业中承诺、信任与满意这三个维度均适用,并且作为重要的关系质量维度。综合众多文献资料中的观点,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将满意、信任、承诺三个维度作为关系质量的衡量标准。

(二)感知风险

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因无法预测购买决策导致的后果以及错误决策后果的严重性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觉。而在关于感知风险的维度划分方面也因为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行业而不同,综合众多文献资料中的观点,结合本论文的实际情况现将感知风险的维度划分为:财产风险、时间风险、健康风险、社会风险五个维度。

(三)关系质量、感知风险的关系及影响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直接关于关系质量与感知风险的研究目前并不多,但是在一些学者对感知风险以及关系质量两者单独的研究中间接的提出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Crosby、Evans和Cowles(1990)在研究中发现,企业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质量是具有有效降低顾客的不确定性的,并且能够对顾客未来与企业互动的预期产生影响。而在Smith(1998)的研究中发现,良好的关系质量在当顾客需要多种服务中作出购买决策时伴随着的不安和不确定能够有效降低。这里所指出的“不确定性”,其实质与顾客感知风险的涵义不谋而合。汪纯孝和胡在新(1996年)阐述了关系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关系,即,顾客在接受多种服务时需长期接受无形、复杂、持续性的服务,但因为消费者没有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渠道因而无法预见服务质量同时做出正确地评估,因此顾客的感知风险会显著增大,但是如果顾客感知的关系质量提高,购买是感知到的风险就会减少,但依然缺乏对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秦鹏(2011)以餐饮行业作为背景进行了关系质量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质量和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当顾客与商家的关系质量升高时,顾客感知的风险相对减少。

(四)攸关程度的界定

目前关于攸关程度的相关研究较少,Engel和Blackwell(1982)攸关程度是从个人基本目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角度出发,反映决策对个人的关系。Zaichkowsky(1985)攸关程度包含个人认知该产品与其内在需要、兴趣和价值观。不管是Engel和Blackwell(1982)还是Zaichkowsky(1985)的研究中攸关程度均是用于表达用户与产品的关联关系的强度。虽然攸关程度目前只作为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涉入理论中得到运用,但是其所表示的含义却并不清晰。在综合现有的相关的涉入理论文献中发现,攸关程度大多数被用于评价用户与商品的关联关系强度,包含用户个人认知产品对自身的内在需要、兴趣、价值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将攸关程度定义为:攸关程度是基于用户对产品的认知评价自身与产品的关联关系的强度,这种关联关系表现为用户与产品的内在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产品对用户的重要性。

三、研究假设

本文以关系质量为自变量,攸关程度为中介变量,感知风险为因变量。其中,关系质量有三个子变量,即满意、信任、承诺,攸关程度有三个子变量,即产权定性、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感知风险有四个子变量,为财产风险、时间风险、健康风险、社会风险。根据这些变量提出以下假设表:

四、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并运用数据建模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主要针对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顺丰快运的客户群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的大范围的发放,共发放问卷502份,其中有效问卷458份。占总量的91.23%。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共涉及三个变量,即关系质量、攸关程度和感知风险。在物流快递的相关研究中,关系质量以及感知风险的量表开发较为成熟,但攸关程度只有极少数的学者进行过赘述但并未进行过量表的开发以及检验。因此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设计适合物流快递业攸关程度的量表。经过多次小样本的分析,最后形成如下量表:

(二)结构模型路径检验

经过前面的分析之后,我们提出:攸关程度是关系质量影响感知风险的中介变量。因此结构路径方程模型就是关系质量、攸关程度与感知风险三个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模型构建,通过模型的检验结果,对假设所对应的路径关系进行讨论与分析。

此图关系质量X与感知风险Y路径系数-0.75为负向影响,关系质量X与攸关程度M路径系数0.12为正向影响,攸关程度M与感知风险Y路径系数0.26正向影响。

(三)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的间接影响产生的影响,此时我们称为中介变量,而自变量通过中介对因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也就叫为中介效应。在本文中中介关系可以用如下三个回归方程表示:

Y=cx+e1 M=ax+e2 Y=c’x+bM+e3

根据以上理论,用回归分析依次检验如上3个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均在P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目前物流快递业中的关系质量与感知风险呈现负相关趋势,同时关系质量的各个维度与感知风险各维度之间也呈现出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对的感知风险与攸关程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当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系质量较好时,受消费者在以往对企业的业务能力的满意度,以及消费者对该企业产生的信任感和消费者对企业的承诺的影响,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所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会因为这三个因素的对冲而下降。而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关系质量对健康风险两者之间不显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物流快递这个特定的背景下,物流快递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顾客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没有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导致消费者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或忽略了该方面的信息,因而顾客在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其实部分忽略或完全忽略了该因素的不确定性,此时就发生了所谓的幸福无知效应,即当消费者没有信息渠道去认知物流快递中可能蕴含的导致不健康的因素,而更能说服自己相信选择该服务的正确性。2.通过对攸关程度与感知风险二者的分析了解到,目前物流快递业中消费者的攸关程度以及感知风险方面呈现正相关趋势。即: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因素会随着攸关程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的攸关程度对其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感知到的风险具有预测作用。3.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可知,关系质量、攸关程度与感知风险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此种关系:当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系质量改变的时候,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也会相应的改变,而如何改变则是通过消费者的攸关程度决定的。通过AMOS脚本路径和中介效应检验,清楚地表明了攸关程度在关系质量和感知风险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因此,攸关程度的中介效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以上的分析证实了关系质量与顾客感知风险之间的存在负向影响的理论关系,即当关系质量增强的时候感知风险会随之减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质量能有降低感知的风险的作用被证实,本研究为物流快递业提出了降低顾客在购买决策中感知到的风险为促进顾客购买提供了新的途径,即增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高关系质量从而降低感知风险,对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进行积极影响。物流快递作为不同产品与消费者进行对接的中介和载体,消费者在网购或者传递物品的过程中,感知风险的相对较大的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对消费者的外界影响,而非服务或被载体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关系质量对健康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综合现目前物流快递业的现状可以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物流快递中可能产生的不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因素没有认知的信息源,因此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项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无知效应,即消费者在没有信息渠道去认知物流快递中可能蕴含的导致不健康的因素时,更能说服自己相信选择该服务的正确性,从而作出购买决策。另一个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的不足造成的,即可能是由于攸关程度的中介效应造成的该现象,当消费者的攸关程度较高时,关系质量相对稳定的时候,样本中体现的健康风险与关系质量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此推测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进行分析研究。

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对公司的信任感以及顾客对公司的承诺,在公司主动提升与消费者的关系质量的同时,顾客对公司的满意度、信任感均会提升,也更容易作出购买承诺,而这些因素的提升或降低也影响消费者与服务/产品的攸关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感的提升导致的消费者感受到的产品/服务对自身的重要程度的提升,因此提升顾客的关系质量有利于提高用户与产品/服务的攸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