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助理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助理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一、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的最高境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一种学习,应该是自愿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能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学习起来也会是高效的。因此,从接手班级的第一天开始,我始终坚持师生平等这一原则,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找学生谈话,了解其性格、爱好、家庭情况及学习目标,平等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谈话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走廊,也可利用自习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或长椅旁,地点变了,气氛变了,学生就会有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这样,亲和力培养出来了,他们才会对你说出他的悄悄话,才会更自觉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仅有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定会学无所获,兴趣骤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挫。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所带班级绝大部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参差不齐。于是,我经常性地利用班会和读报的时间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不断向学生渗透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加深拓宽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尤其是要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经常告诫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要系统化、条理化,攻弱补缺,回归课本;要加强答卷的规范性,做好基本题,拿足基本分;生活中要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保证白天的学习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我也及时予以点拨。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探究科学的态度

第2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1 巧用信息技术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科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信息技术是集图文信息、声像资料、网络资源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这些硬件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信息充足、资源齐备、形象多彩、丰富直观等特点,积极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新途径,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全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例如,在进行“相遇”的教学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上课时在白板上出示生活中的汽车或者行人“相向”或者是“相遇”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的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相向”和“相遇”的真正含义,有效解决了概念教学中的难点,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活跃了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在演示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实际表演“相遇”或者“相向”的场景,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应用中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平台,大大丰富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落实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2 巧用信息技术进行游戏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动、好奇心还很强。因此,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式教学方式,对动态的信息较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上课伊始,笔者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系列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动画片,有象棋的动画视频,有图形、木块等平移,还有风车、涡轮等物体的旋转。通过系列的动画展示,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和特点,通过视频的刺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整的结论。在本节课的训练中,笔者采用了游戏式教学,通过“闯关我能行”的方式,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学生每过一关,课件就能自动弹出不同的奖励,有的是掌声,有的是小笑脸,还有的是美丽的图片等。学生在这些较为感兴趣的奖品的刺激下,集中精力进行题组训练,科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效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效果。

3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那些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图形的转换等,学生接受起来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科学解决这些教学难点,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展示。向学生出示这些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新知产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直观地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结合教材特点,笔者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课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示Flash课件,出示某家医院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方向和位置的含义。如针对示意图中的餐饮部、外科楼、内科楼、门口、行政楼等位置,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谁在谁的什么方位上。比如:外科楼在内科楼的哪个方向?距离有多远?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准确地回答出外科楼在内科楼东偏北50°,离内科楼60米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这样补充:内科楼在外科楼的西偏南50°,离内科楼60米的地方。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方向和位置的说法,有效激发学习的动机,灵活思维,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4 巧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综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存储的素材形式多样。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综合运用”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一系列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如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如何进行银行利率的结算,等等。通过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5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小学数学教材中生活化的素材很多。教材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很熟悉,学习数学很有价值,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生活化,让每个学生学有兴趣,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进行“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时,可以突破教材的结构安排,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从网络上查询资料,了解钟表表盘的制作方法,从而能够利用竹签和纸板等材料制作数字表盘。上课时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浓,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这种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乐于接受,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教材情境,让学会在观察、体验、想象、探究的过程中启迪潜在的智慧,实现教学中景与情的完美结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率先研发的创新剂型,同时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热点,有助于实现中医药理念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对推动中药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具有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且有待经循证医学证实等特点,不良反应事件屡有报道,严重的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向前发展[1]。据统计,2011年全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达65572例次,占总报告例数7.69%,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为4034例次,占总报告例数0.47%[2]。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针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活血化瘀注射剂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龄为12~75岁,平均年龄为(47.3±0.6)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均进行全面检查,具体项目包括常规检查、B超检查、听力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神经功能检查等。详细记录和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等,并依据WHO所推荐的ADRS分类方法加以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ADRS分布规律 对我院76例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所致ADRS的分布规律加以分析,导致ADRS的主要活血化瘀注射剂品种包括脉络宁注射液21例(27.63%),丹红注射液10例(13.16%),盐酸川芎嗪注射液7例(9.21%),苦碟子注射液13例(17.1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9例(11.84%),银杏达莫注射液16例(21.05%),其中脉络宁注射液ADRS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苦碟子注射液。对患者性别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7例(48.68%),女性39例(51.32%),男女比例为1:1.05。对患者年龄加以分析,60岁者31例(40.79%),其中>60岁者ADRS发生率最高。

对出现ADRS患者的用药原因进行分析,其中老年性睡眠障碍9例(11.84%),高血压和冠心病27例(35.53%),脑梗死、脑血栓和脑供血不足22例(28.95%),颈动脉型颈椎病8例(10.53%),头晕、眩晕和神经性耳鸣10例(13.15%)。经统计分析,因高血压和冠心病而用药者比例最高(35.53%)。其次为脑梗死、脑血栓和脑供血不足,发生率为28.95%。有9例(11.84%)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其中有青霉素过敏史者6例(7.89%),其他药物过敏史者3例(3.95%)。

2.2 ADRS发生时间 对76例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患者的ADRS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其中用药后

2.3 ADRS类型及临床表现 对76例患者的ADRS类型及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如表1所示。ADRS类型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不良反应、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等,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发生率为28.95%,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疹、丘疹、荨麻疹、红斑和瘙痒等。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25.00%),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胸闷和心悸等。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依照功效划分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和补益正气类等3类。

我院通过对76例活血化瘀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ADRS多发于>60岁的老年人,这与老年患者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采用活血化瘀注射剂进行治疗有关。对ADRS发生时间进行分析,发现除脉络宁注射液出现ADRS时间相对较短外(约

参考文献:

[1]杨彦春.中药国际化品牌营销宏观战略简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10.

第4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公共英语;立体化;网络

当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学科面临着学时削减的压力,这与人才市场上对毕业生外语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形成了对比。如何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突破口。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实践,基于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建构起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设计思路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集中讲授+小班训练”的班级教学组织基础上,将课堂集中讲授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施立体化的教学。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实验变量的设计。本研究所实施的自变量有3个:“集中授课+小班训练”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讲授+网络自主学习”的授课形式、“教师评价+网络系统自动评价”的学习评价机制;用于验证实验结果的因变量有2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影响研究结果的干扰变量主要来自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外语基础可能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两个方面。研究者根据学生开课前的英语高考成绩,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分别组成三组实验班和对照班,借以消除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而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从学生评价和教学督导评价分数相近的教师中,选择4位教师分别承担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设计。①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依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组成三个实验班和三个对照班。对三个实验班采取“集中授课+小班训练”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师讲授+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型进行授课,并采用“教师评价+网络自主学习系统自动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对实验对象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对三个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②通过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志进行叙事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情况。通过前测与后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对所收集到的质、量两方面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

1.创新班级组织形式。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听说训练的人均机会非常少。为避免大班教学的弊端,立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了“集中讲授+小班训练”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即将人数在60左右的大班,平均分为30人左右的两个小班(小班1、小班2)。每班每周四学时,其中每周的第1、2节英语课为合班精读课,每周的第3、4节英语课为分成小班上课。逢单周安排“小班1”在普通教室由任课教师上听说课,安排“小班2” 到网络教室开展自主学习(课内自主学习课),逢双周则对调。通过创新班级组织形式,采用“大班讲授+小班训练”的班级组织形式,在不增加师资投入、不改变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现小班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互补。

2.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采用“三合一”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即“纸质教材+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三种教学内容同步使用。精读课和听说课分别使用《高级职业英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课内自主学习采用《体验英语》学习系统和任课教师开发的《高级职业英语》同步网络课程。学生完成规定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在系统测试中达到规定级别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任课教师开设与现用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提供大量学习资料、课件和有声资源,供学生们下载使用,并开设网络辅导专区,及时为学生提供网络辅导。

3.网络自主学习活动管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分为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两种形式。课内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按照授课计划,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在网络自主学习室集中开展自主学习;课外自主学习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课程和其它网络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地开展外语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体系设置。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成绩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其中自主学习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

5.教学管理规范建设。为了形成操作性强、便于推广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规范文件,我们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型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评价机制、网络自主学习管理、网络室及资源的维护管理、分班策略和网络教学辅导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数据的收集及分析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数据,采用学生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前测数据,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试题为测试工具进行后测,并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前测数据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英语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原有英语基础总体上处于相同水平。在对实验班开展立体化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后测平均分高于对照班学生后测平均分11.2分。以上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教学行政管理实际出发,通过创新班级组织形式,整合课堂集中讲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可以显著改善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Harmer, 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杨劲松、罗永胜.语料驱动的微观修辞操作和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6)

[3]杨劲松等.大学英语传统分级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对比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第5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钳工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早已深入教育行业,在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从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先行来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仍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另一种是网络课程教学。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其本质都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拓宽教学空间,延伸教学时间,打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钳工技能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因如此,探讨信息技术在钳工技能教学中的助力也成为了我们新时代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钳工技能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环境不够理想。钳工技能教学是一门基于实操的学科,大部分课程内容会涉及实际操作环节,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应该进行实际操作,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可真正学好这门学科。虽然传统教学也不缺乏实操环境,但环境并不好,比如钳工室充斥着锉削、锯削、钻削、錾削等各种杂音,有的学生难免会“浑水摸鱼”,也很难静下心思考,更别提应用理论知识了,这种学习环境限制了钳工技能教学效率的提升。二是学习强度大。钳工实训课一般都是半天连堂上课,授课时间过长,学生体力消耗大,且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不高。三是学生求知欲较低。钳工技能实操工具一般包括锯、錾子、锉刀、钻头等,在学生眼里,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操作工具,缺乏挑战性,自然也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过于基础的实训教学也无法满足高级技术的发展要求,不适合现代制造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钳工教学实训中的助力作用

正是因为钳工技能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钳工技能教学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以及笔者教学实际而言,信息技术对钳工技能教学主要有如下助力作用。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为钳工技能教学带来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下载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展开线上交流,分享教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寻求帮助,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第二,信息技术用以支撑网上课程。比如微课、慕课等线上课堂教学形式,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大有裨益。例如针对钳工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直接将操作过程录制成一段微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后退和快进,还可以倍数播放。这种网课的形式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需要,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现象,同时还弱化了传统教师示范教学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三,信息技术支撑多媒体教学。在钳工理论课上,我们可以播放钳工技术在高新科技中的应用新闻、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钳工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实训课上,可以多媒体展示钳工实操步骤、模拟操作过程,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效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四,信息技术推动智能车间发展。传统的机械操作主要依靠人,但智能车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减少对人的依赖作用,减少操作环节,弱化操作难度。这既有利于教师管理实训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综上而言,信息技术引入钳工技能教学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主动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钳工实训教学焕然一新。

三、信息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钳工技能教学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但这都是建立在我们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在钳工技能教学中的助力作用。首先,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我们首先就要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比如合理应用微课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用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微课则用于课后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又比如合理应用互联网拓展学习资源,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教材内容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改进教学方案,丰富课程内容,牢牢结合市场需求去制定钳工教学实训内容。其次,开发模拟实训软件平台。钳工技能这门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训两大板块,针对实训内容,我们可以开发实训教学软件,利用学习软件实训在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钳工操作。利用软件也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生产线模拟仿真纳入在线教学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对先进的知识进行接触,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信息化技术的高效利用。通过对钳工教学实训中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进行改进,就能培养出具备高技能水平的现代钳工。

第6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虚拟项目化;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70-02

从心理学角度,社会认知学派的齐默尔曼提出了综合性自主学习研究理论框架,提出了一套方法论和建议,其中,能推动人的发展、激励人的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外因素,逐步受到了重视和推广。通过以某高校为例,调查4方面内容:调查对象的自主学习情况,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现状,对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激励效应,总结、反思和展望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趋势与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有7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有必要,另外还有2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自主学习非常必要。结果显示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对自主学习的态度上,想要自学却无从下手和觉得自主学习轻松的均占较多数,说明大部分本科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有存在着“态度端正,方法不对”的问题,这表明学校对自主学习的引导有待加强。本科生对自身自学能力有信心。超过80%的同学认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

2.自主学习的准备情况。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呈现多样化状态,其中,“知识带来的内心充实感”、“继续深造或找到好工作”两项占大多数,反映了新生代学生的个性特征。

自主学习内容方面,主要以自学专业课知识为主(40.37%),其次是语言类(12.42%)和电脑技术类(7.76%),表明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自学科研类、自主创业类均有一定比例,反映了本科生自学内容丰富多样。本科生基本上对自主学习有规划,但随意性强,如59.07%的本科生认为“有计划但是计划随意性强,灵活性较大”,28.89%认为“计划模糊,跟着兴趣走”。

3.自主学习的过程监控。自我学习过程监控出现2个现象,一是绝大部分本科生花在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二是绝大部分学生上课出勤率高,这表明大学生自主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有待开发。自主学习的场所主要是自习室,途径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的利用率反而不是最高,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4.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本科生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兴趣(73.29%),其次是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面、学习基础等。影响自主学习的外因素方面比例最大的是“专业和课程安排(内容、时间等)”,其次是“学习的设施和环境”以及“班级学习氛围”。

二、学校自主学习激励现状

1.学校自主学习激励制度效果和作用。学生对学校激励政策认同度均较高。实施效果方面,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制度和学分制度得到的分数较高。在激励政策对自身自主学习的激励评价上,学生对相应列举的政策给分均较高,与实施效果的评价存在正相关,其中综合测评制度和成绩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最高。在对学校关于学风建设激励政策知晓程度中,过半调查对象认为“了解少部分”(51%),大部分了解的占43%,这表明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还有较大的空间。

2.模范引领对自主学习的效果。榜样模范作用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中“比较明显”和“十分明显”约占半数(48%),这表明模范引领是一种精神激励机制,意义不容置疑,但如何引领,事关激励效果,值得研究。

3.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满意度。从“您认为学校的学习设施、设备的总体质量如何?”“您觉得学校提供的自习场所充裕吗?”“您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及学习环境是否满意?”和“您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实践器材的配备充足吗?”四个方面研究学生对学习硬件设施的满意度。总体来说,本科生对学校硬件设施基本比较满意。

4.对激励制度公平度的评价。制度的公平与否,最能体现出激励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在实施各项奖励制度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的满意度较低,认为“一般”的学生占47%,认为“比较不满意”的学生占10%。与前面的对比看出,学生对奖励制度的作用和效果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但对于制度的落实反而评价度不高,这表明政策的落实出现了问题,对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5.对激励内容的诉求范畴与程度。在各项荣誉奖励中,学生最向往得到国家奖学金(76.4%),渴望得到优秀毕业生的有54%,优秀寝室的有37%,三好学生的有32%,29%的人选择综合奖学金。本科生最向往国家奖学金,意味着学习优秀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而此类与学习有关的又能不限于贫困生或学生干部的奖励,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学生认为物质激励更重要(41%),其次认为环境激励更重要(32%),另外有23%的人选择“精神激励”,而选择“文化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同学不足1%。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继续运用物质激励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开发精神激励机制以解决薄弱环节。

6.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程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86%)认为职业能力提升类和文化素质发展类社团或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激励作用,但对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一般(41%)。

三、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效应

1.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的认可程度。大学生对实践教学普遍较为欢迎(97%),认为实践教学具有的优点是:(1)能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67.4%);(2)教学形式丰富生动,提高学习吸引力和主动性(75.8%);(3)与社会、企业等接轨,提高对专业职业的认知程度(53.2%)。而对于利用网络平台,将实践教学进行虚拟化项目化运作,个性突出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98%的学生乐意接受这一新鲜学习方式,而在已经接触过这一形式教学的受访学生中,几乎全部(99%)认为虚拟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网络的互动性和教师的引导性等多方位的功能。而学生喜欢的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分别有:课程作业在虚拟化空间完成、进行网上主题调研、在网上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

2.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激励程度。调查发现,接受过实践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要高于只单纯接收理论教育的学生群体。其中,89%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中,网络资源和实践教学是两大手段,而虚拟项目化实践教学综合了两者的优势,确保自主学习有目标、有载体。76%的学生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种激励,因此,实践教学虚拟项目化的形式决定了其对自主学习是有激励功能的。

四、结论与对策

1.重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引和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看似是学生本身的行为,但实际上仍然是教与学的双向行为,与第一课堂学习相比,教师只是少承担了组织者的功能,因此,须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帮扶和激励功能。首先是内容上的引导,提供最新的理论和学术课题,让学生进行选择与自主深化。其次是形式上的引导,对于学生遇到的方法和思路问题,要给予个性化的帮扶。最后是成果上的激励。要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优秀作品可以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给予加分,对于好的成果要作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培育。

2.学校从环境激励的角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校风建设很大程度上是软校园文化和硬学习场所的建设。因此,根据“挂怒于自主学习机制的激励建议”,要不断完善学习的各类场所,同时也要规范学习场所管理。要发挥网络的优势,让慕课成为一种学习新手段,通过加强校园网和平台建设,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学风软文化,通过模范引领、创先争优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3.学校应围绕制度激励的中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学风建设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是自主学习的方向标,也是制度激励的具体体现。诉求就是改进的方向,这些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完善和修改,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第7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养高质素高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使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内涵发展时期,如何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层次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国家示范中职校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来的教师技能水平不强,本土教师专业技能成长成效不明显、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教学水平有待整体提高。这一切已成为当前制约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技能竞赛+教育信息化”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目标定位

完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机制建设,以技能竞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引领,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双师型”专业技能教学团队。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竞争与激励机制,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是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成长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建立起学校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技能业务评比、竞赛,对竞赛、科研成绩显著者予以重奖。加强校内本土教师与企业引进教师在教学与技能两方面的比拼、竞争、借鉴与学习,分享技能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弥补相互间的不足,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专业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以团队力量促个人发展,形成从“普通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名师影响力大、专业带头人业务水平高、骨干教师业务熟练、普通教师具备“双师”能力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深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职业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技能团队的建设与成长。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1]的新局面。笔者所在学校自2011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技能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技能竞赛项目涵盖5大专业类别、28个竞赛项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台竞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参赛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的机会,拓宽了专业教师技能成长的通道,为学校深化专业技能教师团队建设夯实了基础。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骨干教师。截至2013年底,学校共有6名教师获省级以上金牌教练称号,7名教师获得省级技能大赛金牌。

(三)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观甚至专业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为今日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

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牵头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作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组长单位,共建共享计划构建了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课题资源以网络课程与积件两种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与此同时,学校采用基于Moodle平台的应用资源进行试点教学,Moodle平台为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开设了账户,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应用课题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学校全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被教育部列为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教师实名注册个人教学空间、学生实名注册个人学习空间、督教督学实名注册个人空间为基础,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分批建设”的步骤进行,逐步实现全校师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新局面。学校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了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4]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化资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Moodle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与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了学校课程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实现了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成效与成果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团队以技能竞赛为契机、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深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专业团队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近3年来,学校共新增教授两名,副教授30余名,讲师40余名,培养出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市级专业带 头人共6名,专业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

以学校的电子电工类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共11人,通过“技能竞赛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达到“双师”标准。其中,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司老师于2013年被评为教授;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的青年教师成老师2012年获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示范课第一名,2013年又获得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软件项目三等奖,并于同年取得高级技师证书;骨干教师魏老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7篇,编写专业教材2部,指导学生多次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在“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亚龙杯”全国高职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并在两项比赛中均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五、体会与思考

(一)注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推动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细化措施,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建设过程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师团队建设中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教师们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以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为平台,推动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学校通过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明确了重点建设专业及课程,并以此为辐射源,发挥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专业或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通过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提升了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技术职称,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六、结束语

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它是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在教育信息化和技能竞赛的引领下,专业技能团队建设正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昕.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1-01-03].http://nvsc.com.cn/rwfc/2011-01-03/1294043583d5504.shtml.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6].http://baike.baidu.com/view/8265766.htm?fr=aladdin.

第8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

1.建大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新校区的建设中保留了一块稻田地, 将稻田做成景观。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 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 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 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这一做法既延续了当地文脉,同时稻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 是一种动态的景观, 具有趣味性,景观效果也很好。春夏秋冬, 稻田不断变换景观, 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 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 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稻田校园景观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为材料, 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 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

结合以上因素,最初的方案诞生:结合中国自古院落围和设计的特点,主体建筑是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方院极为普通,功能容易安排。同时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独具特色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个庭院中都有一个用于标识所在教室专业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这些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器材、机械及其他相关特征,也是本土文化的深刻发掘。在建立起80m×80m的方形网格建立起基本的庭院结构之后 ,45º的旋转使方形院落四边房间的日照机会增加了一倍,同时也为场地带来了变化的生动和张力。更为重要的是为方院和堪称巨构的长廊建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

一座756.31m 长的亚洲第一长廊“建艺长廊”将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廊设置的初衷是功能性的,为了使在校园东侧的学生能够快速到达教学区,在生活区的最西侧和教学区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步行长廊,宽8m,两层高,底层架空,屋面上人,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流线。长廊宽畅明亮, 南向通透,一览校院四季风景,沐浴阳光。北向封闭, 抵御严冬的寒风。在设计时将长廊内定位成为学生服务的开敞空间,从学生的展览到休息茶座可随意调整改变和增加功能, 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单一交通功能的容器。

此外,通过老校区的局部再利用,建立起新老校园之间的联系,将老校门、红砖、石磙、磨盘结合到新校园的设计中,更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3.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

选址偏僻,使学生们很难有机会使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稻田位置过远,同时功能性较弱,很难吸引同学,尤其是大家对其失去新鲜感以后;封闭的庭院占教学区近一半的面积,虽然是基于冬季保温考虑,却使其成为无法进入的景观,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大面积的开窗导致能源的浪费等等。

4.结语:

2000年8月,全国第一所大学城―东方大学城投入使用,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时间中,迅速地发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各地大学城项目纷纷上马。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纵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其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成功之处,确是令人欣慰的,同时也必将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5.参考文献:

[1] 陈伯超,张福昌,王严力。现代校园中的历史情结――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文脉传承的实践[J]。建筑学报。2005.5。

[2] 汤桦。十一个半院落和建筑里的城市[J]。时代建筑。2007.6。

第9篇: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医用基咸化乎教学实践中,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背景知识体脸、实践型寻向等方面设计课件,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大学一年级新生感受大学理论课的矢识量是高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若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教归单向控制教学活动,学生即使上课时听催了,但下课后却因所学内容太多,主题不铂明确,导致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达不到期垒要求,学生对这样的讲课方式感到很难适应,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容易失去信心。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笔者根据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从课件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利用创设问题引入外在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实验模型进行实践型体验,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主动的推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教学形式新颖,对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很有好处。

1依据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提供建构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们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知识和意义的生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学内容与许多自然现象相关,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有多年的化学知识背景及经验,对医用基础化学所传授的概念和内容很容易依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理解,这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原有知识将因为新经验的引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这过程实现了知识意义的生成,是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而成的,教师应在这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促进者的任务,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笔者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在《医用基础化学》教学进行实践,课件设计上改变以往用大量文字进行概念叙述和内容阐述的版面,通过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主题引人,创设现实情景,提供想象空间,注重逻辑推理过程,最后引出推导目标。这样设计使课件变得简洁,有层次感,讲课中容易调动学生的思路参与探索和讨论,鼓励同学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判断和推论,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开始引导,这是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的基础,问题的设计,需注重层次,逐渐深人,最终实现探索目标的形成,通过问题解决认知活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认知过程的中心,也使知识结构的形成更加深刻。

2创设实践模型,体验认知过程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环境皆准的教条,其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创设实践模型,可使学习者处于一定的情景中,去感知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深刻体验到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理论课上有的知识现象可用演示方祛进行讲解,也可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有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在课件上设计非动感实践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去体验、推导实验结论。设计非动感实践模型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课件设计模式,只需在课件上提供实验平面装置图,用语言文字描述各种实验条件,还可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特殊条件,对同一实验装置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实验条件可用室温或者分别控温等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判断他人答案的合理性,同学之间可以展开讨论,综合起来再发言。由于同学的背景经验不同,推论的结果往往不相同,这样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能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同一实验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可帮助学习者从多视角想象,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结果的理解也迥异,教师一定要在设问中提供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情景,以便增加实践的真实感受。例如让学生去感知U型管实验中是否有风在流动?会停止吗?什么时候停止?通过这些问题增加学生对蒸气流向的实感,帮助其获取正确的感知。这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习者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而且突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习的主体。从多个方面设计实践条件,可以形成复杂的“十字交叉式信息图”,使学习者从不同方面了解信息,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概念,同时形成对真理性知识的趋同性。

3引入外在信息,诱发探索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