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星星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 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 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 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 一弯朦胧的月亮正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 月牙儿弯弯的,像姑娘们笑得甜甜的嘴。
★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 弯弯的月牙儿犹如一只银亮的小船。
★ 窗外弯弯的月牙儿,像开放在幽蓝的夜空中的瓣。
★ 那弯弯的月牙儿在薄云里穿梭,像梭鱼似的,活泼可爱。
★ 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空中。
★ 月亮升起来了,红晕晕的,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
★ 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 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 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 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 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 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 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
★ 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关键词】 景物描写 感性认识 二次作文 方法掌握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64-01
初中生在写作时一般能够把握住中心,也能讲得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语句表达大都通顺流畅。但是,学生们在感情表达方面缺少有效的手段,文章往往直白、平淡。这种缺乏文学艺术美的文章,很难得到好评。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了“利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写作专题训练。
一、感受景物描写的意境美,培养感性认识
景物描写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大多只能做到意会,不能言传,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写景,不会写景的情况比比皆是。
于是在开始习作前我就把握教学时机,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把景物描写的艺术美突显出来,加以分析说明、总结探究,使学生有一定“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感知积累,为下一阶段树立明确的练笔意识奠定好基础。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的教学中,我就把该课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引导学生们来分析:为什么第一段里写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而在第二段作者却又再次写道“敌人监视着苇塘”,这样看来,第一段是语义重复完全可以删除!我的观点一抛出来,就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景色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抗争的姿态形象地烘托了出来。
二、学练同步掌握景物描写技法,享受写作的内涵美
到练笔的时候了,为了孩子们能更直观的进行景物描写,我就刻意设置一些游记类的作文题。可是孩子们写的内容开始的时候总是围绕着写事或抒情,当眼前那无限精彩优美的风景尽收眼底时,他们却无从下笔:“在一个清新的早晨,我们精神抖擞的向山顶出发了。大概二十分钟后,我终于来到了最后登顶的一段阶梯处。回头看了看山下,虽然还是有点眩晕,但也没有多大感觉。攀登上阶梯,坐在小亭的石墩上,看山脚下的湖面,再看看远方的山峰,风景真美呀,稍事休息后,我就下了山。”
文章叙事清楚,但只有“一个清新的早晨”一句景物描写,还有一处“远方的湖面”很适合展开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却被忽略了。问了学生以后才知道,他也想写景,可下笔不仅不能传情达意,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我就从他们熟悉的《挖荠菜》入手分析,使他们懂得了景物描写就像绘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天上景有地上景,有植物景有动物景,有视觉景有听觉景,有动景有静景。我们要按照观察的角度、类别、层次的不同,遵循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才不会让读者眼花缭乱,才会有美的享受。明白了这一点,学生们在进行二次作文的时候就有了不凡的表现:“在一个清新的早晨,天上飘动着淡淡的云,阳光也不那么热烈,我们精神抖擞的向小山顶出发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就站在了山顶上:静听山溪叮咚,鸟雀鸣叫……向山下望去,顿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近处,星湖岸边垂柳拂水,花儿吐艳,三三两两的游船像片片柳叶在宽阔的湖面上飘荡,灿烂的阳光照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相映衬,把整座山峰打扮得分外娇娆,山顶上翘檐的寺院楼阁掩映在浓荫之中,透过树梢,隐约可见。风景真美呀!在伙伴们的催促下,我只好恋恋不舍得向山下走去。”
这样一来,掌握了写景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层次安排,孩子们不再把写景当作负担了。我就又逐步引导他们尝试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情交融”,进行了深一步的习作练习。在进行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练笔时,我更是提醒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景物描写。有个同学写的是战胜怕黑的胆怯心理,开头是这样写的:“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一点声音。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样开头的景物描写中很难表现出惧怕心理,不能为下文的感情表达营造和谐的氛围。经过我的提示,学生修改后,最终成文:“深夜,四周一片漆黑,星星和月亮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鸟儿的‘啁啾’声没了,它睡了吧!狗儿的‘汪汪’声没了,它睡了吧!猫儿的‘喵喵’声没了,它睡了吧……似乎一切都已沉睡,四周是一片死一般的静寂!”
一、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不但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句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又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的繁荣场景。万物被赋予了人的表情、动作、感情,更为生机盎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更加具体生动。
又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就写得非常好,好在运用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该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写作中可运用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如对偶、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二、准确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准确地使用动词和形容词能使文章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鲁迅在《社戏》中描写“我”和小伙伴们一同去赵庄看戏的过程:“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段描写运用了动词“点、磕、退、出、架”,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小伙伴们划船动作的娴熟,以及我们去赵庄看戏时愉快、高兴的心情。
再如布封的《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布封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运用了“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四个形容词来分别描写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准确地描写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注意使用叠词
使用叠词不仅能使描绘、说明准确,而且能使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如丰子恺的《竹影》中的“渐渐、参参差差、明明暗暗、一跳一跳、萧萧、一缕一缕”,刘成章《安塞腰鼓》中的“茂腾腾、咝溜溜、风萧萧、隆隆、呆呆的”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同义词、反义词等,使我们的语言富有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感彩。
一、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学生觉得有兴趣呢?一方面可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如讲故事,也可以猜人物,让学生注意观察班里一个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描写出来,叫另一个同学猜说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个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清晨有趣的晨练、庄严的升旗仪式、运动会等,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指导学生从看、听、想、玩中获得真切感受,挖掘写作的素材,把写作与有趣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些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注意观察训练
多观察,善于观察,以提高作文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写作文不具体,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言之无物”,而“言之无物”又主要是“无物可言”。要解决“物”的问题,解决描写的对象,解决素材的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认识水平有限,必须靠老师去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读写结合点
阅读是作文之父,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写不好作文的。要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生活积累、语言积累,而且注意发挥作文和阅读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在阅读中理解语言,在写作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在写作中运用写作方法,使阅读与写作连为一体,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老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从而形成储备。教师在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如何用词准确,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加强课外阅读
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及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听觉)。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视觉)。”
仿写:风儿拂过树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了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空中传来一声鸟的鸣叫声,抬头望时,鸟已飞过,没留下一丝痕迹。
五、画面法,真实地还原场景
写作时可以凭借图画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鲜活起来,然后根据内容与意境将图画分解开来,最后再写下来。生活中的一些引人入胜的小瞬间让人怦然心动,如果能像拍照一样真实地还原场景,就一定是能感染读者的好文章。
写景应注意:1.仔细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2.注意描写方式,使景物活灵活现;3.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刘涛同学是个理科尖子生,一次在考试中,作文竟破天荒地拿到了全班的最高分。当我问他有何秘诀时,他说:“好像是突然开窍似的,写作文时脑海中浮现出爸爸拎着拖鞋,赤着脚在客厅行走的画面。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一呵而成,很容易了。”
看来他是掌握了用画面法写作文的技巧了!那次作文题目是《无声的爱》,而刘涛同学描写的这一面画正好扣题,这样的文章能拿到高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娄底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5小题如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标准答案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本题既考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又考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解答时,学生应抓住诗句中的各个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并抓住题目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几个关键词进行构图,并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营造出雄奇、苍凉的意境。
描写景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观察;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描写方法。
老师播放一段《高山流水》的曲子或《二泉映月》,然后让学生分组写,限时五分钟。
评点要点:1.描写了哪些景物?2.怎样描写的?3.用词恰当吗?如何修改?
同学们分组推选一名同学示范朗读,大家听后点评。
下面是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的描写景物的片段。
范文一: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听着耳旁流淌的音乐,仿佛回到了那个有着葱郁高山,流水在山涧空谷回音不绝的年代;回到了有着“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人听,也有人懂得关于知音的千古传说的时代……
在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欣赏中,我想象着知音相遇、相知的所有可能。在第一段的引子部分,旋律响起来了,宛若悠荡山谷中不知从哪飘来的一阵绝奏,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不定。不知当年的樵夫钟子期是不是就是在这高山深谷樵作时,被这段音乐所吸引,循着乐声,来觅这操琴之人。
范文二:
锡惠公园位于锡山与惠山山麓,映山湖连接其中,这里树木茂密,风景明媚。山上的一泓清泉经唐朝“茶神”陆羽品尝,被评为“天下第二泉”,泉水至今不曾干涸。泉边茶亭可供游人品茗,但水质想必已与唐时相去甚远了。不远处,有一低小茅亭和竹炉山房独坐其中,十分清静。
据说阿炳失明前后常常在这里独坐,想来,在那些月白风清的深夜,阿炳便是坐在这里,将幽幽的琴声和着淡淡的月色,回荡在第二泉上。侧耳聆听,果有琴声从茶亭那边袅袅传来,如泣如诉,如怨如诉,为第二泉平添了一道凄美的风景。
面对那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现实,他心中倍感凄凉。也许眼盲的人于声响格外敏感,看不见光怪陆离的人间幻象,唯有用心灵的声音来哭诉生命的悲凉。于是,阿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倾诉辛酸,遂将此曲取名为《二泉映月》。
景物描写能勾勒出典型的环境,创造出人物活动的氛围,有助于表现中心。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与中心有关的典型景物,然后运用多种方法,适当加入修辞描写,最后连串成段。
在作文中,景物描写的运用范围很广泛。如开头段写景,烘托文章某种特定氛围,交代时间、季节等;中间穿插写景,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写景,增添文章优美的韵味,烘托人物心情等。总之,学会写景是写好作文的秘诀之一。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山水的海洋,与风景神交,思想会丰富深邃;描写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无不让我们沉醉,流连。
关键词:遣词造句 写法手法 修辞手法 作文想象力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83
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繁复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研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关键的词语句子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从修辞书法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从作文的结构出发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从作文的写作方法训练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还可以从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等等。这些途径是培养学生作文想象力的最佳途径,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教学成果。
一、从赏析课文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作文教学在于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此理。在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上,我们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训练。如古诗词的教学,这方面的语句就特别的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是什么样的一个的潭,能引起大诗人李白如此的雅兴呢?桃花潭的美景又是如何的呢?是不是桃花开的非常的多,满山遍野都是桃花呢?教学中,我们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想象。然后,再让学生想,水是什么样的水,真的就那么深吗?也许真的就那么深,也许是作者的夸张,为的是下文的抒情。潭水是永远流不尽的,那么汪伦和李白的感情也是和流水一样,源远流长的。这样既分析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想象力,可以说是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还有李白的诗句,“手可摘星辰”。人的手有那么长吗?不可能啊!天上的星星有那么低吗?也不是啊!那么李白是怎么摘到星星的呢?学生自然可以想到“危楼高百尺”。是楼高啊!这个楼有多高呢?作者没有直接写楼怎么怎么高,而是通过人站在楼上一伸手可以摸见星星来写的,这是侧面描写。教师分析到这里,学生就会在脑子里构建一个高楼的形象,可以顶到天上的高楼。这种大胆夸张的艺术手法,正是李白作文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所以,我们随手拈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就能水到渠成,毫不费力。
二、从文章结构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现在教材中六年级作文《穷人》这一课,内容结构比较繁复,对小学生而言要把它完全理解掌握尚需一定的时日。但是,我们就其中的某个方面,不妨探讨一下,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课文的结尾就很独特,丈夫最终决定收留下两个孤儿,桑娜拉开帐篷,当丈夫看到并排的四个孩子时,他会说什么呢?他是赞美妻子还是埋怨妻子事先不跟他商量呢?文章没有写。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课文,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呢?那么写出来好呢还是不写出来好呢?教师这么一问,肯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这是写作手法的探讨,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探讨。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作者不发一言,让读者自己去评断,这比作者写出来的艺术效果要好得多。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来。这种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正是我们学习掌握的技巧。
三、从写作手法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他们的作文教学就停留在抄袭作文的层面上,压制学生背一些例文。这种背例文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最后把学生的作文想象力给毁了,学生除了抄在就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了。这点我在刚接手新生的时候体验的非常多。一听说写作文,学生马上翻课桌抽屉,看看作文选带来了没有,如果带了就欢呼雀跃,如果没带就灰心丧气。离开作文选就真的死路一条吗?后来,我通过调查才知道是填鸭式教学的恶果。怎么办呢?慢慢来吧。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知道了作文离开作文选也能写出好文章来。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培养学生作文的作文想象力。每当分析课文内容或者是写作方法时,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一点一滴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要素。具体怎么操作,每课有每课的重点,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慢慢实施吧。
四、从修辞手法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几乎所有的课文都有修辞手法的,比喻、拟人等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人往往犯的错误就是熟视无睹。很多教师觉得这个有什么好讲的,所以就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发育阶段,说他们想象丰富可真丰富,说不丰富也真的不丰富。简单的一个比喻,他们在用的时候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细一想,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培养好他们的作文想象力。比喻需要事物和事物之间进行联想比较,找他们的相似点,如果作文想象力不好你就找不出他们的相似点,也写不出通顺的语句来。比如现在的节令是秋季,身在农村的我们,每天看见地上成熟的高粱、稻谷、玉米、葵花等,树上成熟的大红枣、苹果、葡萄、梨等,天空中的云卷云舒、大雁南飞、天高云淡等,难道你的脑海中就只剩下一个“美”字?别人在看到成熟的稻谷时想到“笑弯了腰”,看到成熟的玉米时想到“金灿灿的牙齿”,你的脑海想到什么呢?真的无动于衷吗?不是的,是我们没有开动我们想象的武器,把这大千世界描绘一番。直接描写可能有点困难,也不能写出好的语句来,这时就调动想象了,运用修辞来描绘神奇的大自然。这样,我想一定能写精彩的文章来的,关键是我们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作文想象力有没有。
那是一个单元考,我对这次考试可是有十足的把握,当试卷发下来时,我先浏览了一遍卷子,真好!这些题目我都会做。我立马拿起了笔,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当我看见作文的题目是写节日时,我更开心了。因为之前的单元作文就是写节日的,而我的作文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一边写,一边回忆我上次的作文,还加上了一些好词佳句。
我拿着我的考卷和作文信心满满地走向老师的讲台。这天晚上我兴奋不已,猜想着我的作文一定能得高分。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就把成绩公布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得了第一名。当我把试卷领下来时我又高兴又有些遗憾。我高兴是因为我得了第一名,我遗憾是因为我太粗心了,如果我再细心一点,我就可以考满分了,原来那两分是因为我写了错别字才会丢了那两分。
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夸我写的具体、生动。尤其是细节描写很到位,其中那个“擦”字用得特别恰当。我希望自己多得几次第一。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鲜活具体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鲜活具体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而要将人、事、物的状态或过程鲜活具体地描绘出来,则需要综合运用记叙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与描写的结合运用,可使记叙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鲜活具体。
在记叙文教学时,落实“鲜活具体”这一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写人,让人物生动活泼。
人只要活着,总要动的,看在我们眼里的外貌也不会像照片上那样静止。我们在写外貌时,把人的眉眼、神态和动态写出来,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如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可爱的妹妹的:“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对朝天小辫上,拴着粉红色的发带,一动起来就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蝴蝶;一张小嘴红嘟嘟的,一笑两边还会出现两个小酒窝呢。倩倩好可爱呀。”这段描写中的小倩倩,像在我们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了。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仅要突出在静止状态下人物的样子,也要努力表现人物在做动作时的变化,这样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叙事,让事件起伏曲折。
叙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节,使情节有变化,生动而吸引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能让情节顺顺当当、平平静静,而是要让情节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戏”看。如我曾指导的学生刘斌以“赶走馋虫”为题作文的片段:
“‘今天买什么吃呢?’我一睁开眼睛,馋虫就从喉咙里钻了上来。牛肉干的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光从早饭钱中省些下来,还不够……我便借口给灾区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钱。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丁零零!’这节是班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零花钱花在哪儿?’要求同学们谈谈零花钱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给我2元零花钱,我把它们存下来订书报!’班长一说完,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零花钱都放进储蓄罐里,到时候捐给灾区。’……老师听得满脸笑容:‘都是好孩子!你们做得很好!刘斌,你上来说说。’我只好编:‘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军属王奶奶,用零花钱给她买豆腐、包子、蛋糕……’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老师满意地望着我,又对大家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吗?’”
这篇习作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可是小作者却非常善于安排情节,制造出“曲折”。先是“我”为贪吃零食,撒谎骗了爸爸10元钱,谁知班会课讨论的正好就是“零花钱花在哪儿”,读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下面有好戏看了。果然,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老师居然点将点到了“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谎。可老师又顺水推舟,号召全班同学去看望“我”虚构的“军属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戏就要达到了。至于事情的结尾,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造成情节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戏”。什么是“戏”呢?就是“冲突”,一方这样想,而另一方却那样想;一方不希望这样,而另一方却偏要这样。具体地说,就是双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辕北辙。就好比壶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要提起来使用,显然不符合“壶”和“水”的意愿。同学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让事情中有好看的“戏”,这样会让作文生动并有吸引力。
三、写场景,让场景动静结合。
【习作要求】自画像
开篇抓住外貌特点进行介绍,比喻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体描写自己的爱好,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将对书的喜爱之情展现出来。
将文字图书比喻成动物小说,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略写缺点,并表达改正的决心。
创创姐姐“点赞”:
结构上,开篇概括介绍姓名、年龄和外貌;中间部分介绍特长、爱好,有详有略,生动有趣;最后,以简洁的笔墨收尾。语言上,文笔风趣幽默,字里行间透出可爱,不难看出小作者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
大家好!我叫韦奕洲,今年八岁。我长着一双圆圆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小小的嘴巴,最有特色的还数我的头发,它们一根根地竖起来,整个头看起来就像一个太阳。
我最擅长弹钢琴,弹《爸爸去哪儿》尤其拿手。我的节奏感很好,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老师常常表扬我。我也是一个乐理小博士,知道很多的乐理知识。此外,我还会画画。有一次,我还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呢!
我有很多爱好,比如写作文、看书、帮妈妈做家务等。其中,我最爱看书,甚至连上厕所时,我都要带着一本书,所以大家送我一个外号“小书迷”。我家的书可多啦,简直跟天上的星星和沙漠里的沙子一样多,有《十万个为什么》《昆虫历险记》《三国演义》《笑猫日记》……有的书是看到别人有,我感兴趣了,就吵着让妈妈买;有的书是我自己从书店淘来的;还有的书是妈妈在网上给我买的。每当妈妈开车路过书店时,我常会大喊停车,然后冲进去看书、买书。我最喜欢《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儿童百问百答》和我自己买的《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寻宝记系列》。可是老妈常把我的宝贝漫画书收起来,还教训我说:“不许看那么多画多字少的漫画书,要多看文字多的故事书!”唉,真没劲,老妈就喜欢我看上面全是小蝌蚪、小蚂蚁的书!这时,我就会跟妈妈抗议:“妈妈,我又看完一本‘动物小说’了!”
因为我喜欢看书,所以脑袋瓜里装着许多知识,自然而然就能把作文写好了。因此,我经常得到唐老师的“真棒”和小笑脸作为奖励哦!我有好几篇作文还在《创新作文》上发表了呢!
我的性子非常急,做什么都很快,像去赶集一样,唯独写作业的时候特别拖拉,这是我的缺点。有时候,我看书太入迷,忘了做作业,爸爸妈妈三催四请,我才去做。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先完成作业再看书。
这就是我,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