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纲是什么范文

提纲是什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纲是什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纲是什么

第1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关键词: 高师钢琴集体课 音乐修养 音乐听觉 练琴习惯实际能力

高师钢琴集体课究竟应该关注些什么?这已成为许多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钢琴教育普及的今天,高等师范类已经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采取个别课和集体课两种不同的授课形式。这两种不同授课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得高师钢琴教学蓬勃、有力地开展起来,更好地满足了时展的需求。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使之具有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并兼备基本的钢琴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力的教育。我认为,高师钢琴集体课教会学生弹琴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弹琴学习音乐,全面提高音乐修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才是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即“弹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音乐”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授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

教师在严格把握住学生钢琴入门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音乐知识与演奏技巧结合起来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例如一开始要在钢琴曲谱上教授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进行节奏训练;然后要让学生认识并记住各种常用表情术语,以及各种演奏记号的意义;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教授更多的音乐知识,如结合和声、曲式结构等课程讲授这些方面的内容。如果曲谱中的creac、dim等记号被忽视,必然会使乐曲缺乏生气;staccato和legato之类术语不清楚,往往会使音乐表现错误。知道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可以更快更好地熟练乐曲及背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琴是在学习音乐,而不是只管手能弹出音符,所以不仅乐谱上的各种记号必须认真学习,其他的音乐术语也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问,反复地讲授,能够使学生逐渐记住这些知识,熟能生巧地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地提高音乐修养。

二、强调坚持视谱弹奏,训练音乐听觉

视奏,教师在学生钢琴入门学习时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坚持视谱演奏来训练。从刚开始学琴起就要强调学生眼睛尽量看着乐谱,不要只看键盘,应让视线集中在乐谱上,通过对乐谱的反复凝视来逐步熟悉乐谱的各种符号、音符、织体、组织形式等,以此提高视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双手在键盘上摸索时,耳朵要时刻注意倾听,辨别音的正确与否,辨别声音的优劣,并逐步找到键与键之间的距离感,培养音程和声音响的概念,从而达到训练音乐听觉的目的。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在练习或弹奏时及时纠正错误。乐曲中音的正确与否,音色是否完美、力度的变化、乐句的呼吸及踏板的使用都要靠敏锐的耳朵仔细辨别。听觉的培养除引导学生在练习或演奏中提高之外,还可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教师弹奏简单的乐句,让学生认真听后在琴上模仿弹出来;或用简短的旋律,让学生在不同的调上弹奏出来;教师弹奏大小调式不同音乐色彩的旋律,让学生比较听辨;教学中有意将正确与错误的音及音色让学生辨别,等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正确的听辨、欣赏美的能力。

三、强调用脑练琴,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练琴不应该只强调苦练、拼命练,重要的是一个“巧”字。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练琴的效率?在开始的学习中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用脑练琴,科学地练琴。

本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回课中,学生在整首曲子基本熟练的情况下,左手弹奏音的时值不均匀,弹奏时指法随便乱用等,这些都是不好的练琴习惯造成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练琴,应该要注重练琴的方法。如果总是一遍一遍地漫无目地傻练,即使练习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每天在练琴时应该先想一想:今天练习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上课时老师提出了什么?练习完后再总结,由此循序渐进。宁可花一个小时去琢磨一句的指法、音色,也不要花同样的时间去从头到尾弹10遍。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有些学生手上在练琴,脑子却不知道在想什么。有时候弹完一遍,竟然不知道哪里弹了,哪里没弹,这样是很不好的习惯。如果精力不能集中,应该马上停下来静一静,把杂念排除掉,再重新投入音乐。毫无目的、心猿意马的练习,只会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后退;仔细钻研,才会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加强实用性技术训练,培养实际能力

即兴伴奏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在工作中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外活动、艺术实践的组成部分。即兴伴奏这门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既不是单纯的理论,也不是机械的练习,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1.在教学生弹各类练习曲和乐曲时,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听辨和声的进行和转换,感受和声的效果,分析乐谱中和声与旋律的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和声的认识及运用。2.选用织体比较典型的歌曲和乐曲,使学生反复分析以达到掌握各种音型特点的目的,学会根据歌曲类型用适宜的织体。要求学生浏览大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谱例,可以把前奏、后奏、间奏以及典型的片段作为练习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归类,从中学习,掌握即兴伴奏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逐步走上再创作。3.用首调概念来熟练弹奏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及其原位转位,特别加强常用吊调的练习,从而使学生在键盘上能迅速地弹奏编配歌曲的调式音阶,熟悉各调的键盘位置。

高等钢琴集体课的学习时间有限,内容却比较广泛多样,既要重视实践培养,更要重视理论的培养;既要重视技艺的培养,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突出师范性,就是要培养出懂理论、有技能的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高素质音乐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弹钢琴学音乐[J].钢琴艺术,2003,(4).

第2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如何上好自学课呢?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自学中的问题。现就自学课的启发因素,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好自学课前的引言

根据“六课型教法”对自学课的要求。在学生自学某单元的内容之前,教师必须作一番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出单元中心内容;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初步扫除自学中的障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比小学生更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并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和事物上。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我在设计自学课的“引言”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自学兴趣,从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恰当引导。例如,在学生自学“平方根”这一单元时,我首先作了如下的引言,大家已经知道:02=0,(±1)2=1,(±2)2=4,……那么,什么数的平方等于5呢?是不是±2.5呢?这样的数有几个?如何表示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求知心理由潜伏状态激发为活动状态,主动地按要求进行了一单元的自学,效果较好。

二、拟订好启发性的自学提纲

数学教材有它特有的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等特征,给学生自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在编写自学提纲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启发。

1.由具体到抽象的启发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比小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抽象思维日益发达,并逐渐占主要地位,但是这种抽象思维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仍有相似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的经验支持。据此,我编写自学提纲时,对于每一个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数、式、图形等直观因素与抽象思维的文字叙述相结合。比如,教材上叙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呲做a的平方根”我强调

用“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来表示平方根这个概念,用图形来表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2.抓住数学结论中的关键词进行启发

数学教材的严谨性对于学生自学是个主要的障碍。为扫除这一障碍,我在编写自学提纲时,狠狠抓住数学结论中某些关键的词进行启发。比如在讲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时、抓住“对边所在直线”、“垂线段”等关键词。在自学提纲中提出:对边与对边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区别?作出钝角ABC的三条高,它们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吗?垂线和垂线段有什么区别?经过这种启发,学生对三角形高的定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了“对边”与“对边所在直线”、“垂线”与“垂线段”的包含关系及不同涵义。 转贴于

3.由旧引新的启发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我在编写自学提纲时,注意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了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如在“平方根”这一单元的自学提纲时,先给学生复习有关“平方”的知识,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1)零的平方是零;(2)互为相反的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正数。再通过本文第一部分所说的“引言”导入新课。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自学,使他们理解求平方根是平方的逆运算。掌握其内在的关系。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我在编写自学提纲时,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基础,注意提出不同要求的启发思考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如对于“分母有理化”,我提出两道思考题:(1)+1的有理化因式是什么?(2)1+的有理化因式又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2)两个无理数:―与―的值当作一个分式,它们的分母各是什么?试利用分母有理化的法则,分别将它们的分子有理化,然后再比较其大小。后一道思考题是启发学生认识一个无理式的有理化时式不是唯一的;后一道题是启发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三、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地启发辅导

第3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关键词:拟纲 师生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永恒的主题。

云南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教材新课改的背景下,屏边高级中学推行了“拟纲、自学、反馈、解惑、巩固”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该校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教学气氛和勃勃生机,教学效果十分明显,2012年高考上线率98.3%,创该校历史记录。本文就“拟纲”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拟纲使教学目标明确

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没有“纲”,“目”就没有依托处。“纲”不举,“目”就不能张,就捕不到鱼。可见“纲”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拟纲,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好学生的自学提纲和教师的教学提纲。这样学生就明确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是什么,老师要传授的知识是什么,达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为学生拟定了以下自学提纲――《遗传因子的发现自学提纲》:

1.相对性状:种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为红花,则显性性状是,隐性性状是。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性状和性状的现象。如:F1红花豌豆自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

4.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5.等位基因:在对染色体的位置上的,控制着性状的基因。如AaBb中的A和a是等位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

①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而分离,就Aa来说,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与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的;

③在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④基因型是AaBb的生物,产生种配子:即;

⑤由A和a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由A、a及B、b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②研究方法正确: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③用学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高茎×矮茎P高茎×矮茎

F1F1

自交自交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F2 ()∶()F2 ():()

8、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由子代表现型及概率倒推亲代基因型:下表是豌豆杂交组合及子代表现型比例。填亲本基因型(黄―Y,绿―y,圆―R,皱―r):

显然,教师通过以上提纲的设计,学生通过以上提纲的练习或对照提纲自学,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凸显出来,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拟纲使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办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中心有个重点,教学过程更是如此,没有重点,没有主次之分的课,只能夸夸其谈,枯燥无味,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课后脑海中一片空白而已。鉴于此,课前教师为学生拟好学习提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前拟好学习提纲,学生按照提纲自学,教学时就能很好地使重点突出。例如,我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组成细胞的分子”时,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纲: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分类

(1)按含量分:大量元素____微量元素_____

(2)按作用分:最基本元素___主要元素_____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无机____有机____

(2)含量:水____无机盐_____蛋白质_____糖类_____

(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_____和____;水的作用:____(4)无机盐的存在形式:____;无机盐的作用____

(5)用于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试剂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现象?

这样的自学提纲简洁明快,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45分钟,学生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重点非常突出,教学效果良好。

3、拟纲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大多数的章节都有难点,当然作为难点,一般也就是重点。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突破难点”这一问题,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感到十分棘手。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呢?通过拟纲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我在教学“DNA复制”时,这一节的难点是“半保留复制实验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

1、概念:DNA复制是以___为模板合成____分子的过程

2、时间:____的间期和____间期

3‘场所 _____(主要)

4、条件:模板:_____

5、原料:游离的4种____

6、能量:____

7、酶:___、DNA聚合酶等

8、原则:_____原则

9、过程:_____合成互补子链形成____

10、特点:①_____②_____复制

11、.结果:1个DNA分子2个___

12.意义:确保了亲子代之间____

这一提纲是针对突破“DNA复制”的难点设计的,学生通过对照提纲自学,很容易掌握DNA复制过程中的复制时间、场所、需要的条件等知识点。无疑对本节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考试时的丢分率。

总之,我校推行的“拟纲、自学、反馈、解惑、巩固”的新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拟纲”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划好课堂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生自学提纲”或“学生学习提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抓住要害,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第4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一、精心编写阅读提纲

要想通过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编写阅读提纲。首先教师要认真阅读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同时,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选择最优的设置问题的方式,使编写的提纲既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方向性和系统性,又具有适当的梯度、深度和难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如,《血管》一节教学阅读提纲为:

1.血管有哪几种?在图中分别找出来。

2.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它们与血液流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和摸一摸颈部搏动的血管,说出它们是什么血管。

4.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功能?

5.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6.列表比较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认真指导阅读

在课堂阅读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所以,在中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编写的阅读提纲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之间应边读边讨论,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阅读内容的情况,并及时强化、更正和总结。

仍以“血管”一节教学为例,在导入新课后出示阅读提纲并指导阅读:

1.血管有哪几种?在图中找出来。

2.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它们与血液流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摸一摸颈部搏动的血管,说出它们是什么血管。

让学生阅读后在笔记本上写出答案,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抽学生回答和说出图中血管的名称,师生共同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强化正确,纠正错误。

然后再出示阅读提纲:

4.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功能?

5.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出答案,教师巡视,小组内学生可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再纠正、补充、板书结论。

再出示:

6.列表比较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结构特点、功能。让学生写出答案,小组内学生相互查阅更正,全班交流,教师再补充、更正,最后归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则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教给学生所有受用终身的知识。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1.教会他们勾划出文中的概念、名词术语、结构特点、功能等;

2.教会他们给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加标题:如,功能、分布、结构等简洁的文字;

3.扣紧学习目标划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落等;

4.找疑点,找出在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内容,并做上记号。

这样,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中国分类号:G633.6

引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必须依靠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主动地经历和体验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阅读中学生需要就所读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激活头脑中的相关信息来理解阅读材料,且可摆脱听讲时与教师思维同步的束缚,增加了个人思维的参与度,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高中数学有效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阅读数学教材的一般方法

数学教科书每一节的内容可以分成四类: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阅读定理,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阅读例题,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自己解题,并和课本解法比较优劣,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比如对奇函数概念的阅读,课本上是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而到奇函数的概念定义:对于函数y=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y=f(x)叫做奇函数。内涵是什么呢?经过分析认识到奇函数的性质:(1)对于奇函数来说,x与-x都应该在定义域中,即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是对称的,函数f(x)=2x,x∈(-1,3)不是奇函数。(2)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具有这样一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即自变量的两个相反的值x与-x,它们对应的函数值f(x)与f(-x)恰好是相反数。(3)这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反映在图像上是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现在再来看定义的表述,其中“任意一个x”实质上是定义域中的每一个x都具有如上的属性,使学生理解了奇函数是函数定义域上的一个整体性质,而不是局部性质。引导学生推敲定义表述的各种形式,进行语句的发散式训练,将f(-x)=-f(x)改为f(x)十f(-x)=0;相减判别法:f(x)-f(-x)=2f(x);相除判别法f(x)/f(-x)=-1,f(-x)≠0。这些阅读方法将对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材的阅读方法不宜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而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来确定阅读时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对于较易理解的、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安排学生先阅读再讲授;对于某些学生不易把握、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进行讲授,之后再让学生阅读体会以加深理解。如函数的单调性一节,单调性的定义为: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⑴若当x1

三、循序渐进指导对数学教材的阅读

在学生掌握了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的阅读方法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中一节内容的阅读了。为了帮助学生抓住一节内容的阅读要点,教师可以编写阅读提纲来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纲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清楚学生哪些内容容易理解,哪些内容难以理解,才能编写出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的阅读提纲,真正起到提纲的导读作用。如果阅读提纲低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学生将感到过于简单而索然无味,如果高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学生将感到难以回答阅读问题,阅读提纲就成了阅读中的摆设。阅读提纲可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如填空、判断、问答、思考题、小结等。例如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节可编写如下的阅读提纲:①如何定量刻画两条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提炼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②定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什么?④如何选择点O作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⑤求角的计算过程中主要用到什么知识?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构造与求值中蕴涵着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这样的阅读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成为学生的阅读向导,引导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指向重要信息,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关键处展开。

参考文献

第6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书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措施。在这方面主要有如下两点做法:

1.设立学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每个初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往往收效不大。这是由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所影响的。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对整个教材陌生,每一章节的重点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作启发性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多半是通过阅读提纲来进行。根据教材内容,先拟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中的问题去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相互印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讲解。如我在教“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一课时,就先理出五条提纲:

(1)什么叫做字母系数?什么叫做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字母系数各是什么?ax=b(a≠0);3a+4x=7x-5b;x/a-b=x/b-a(a≠b)。

(3)下列方程各是关于谁的方程?m2(x-n)=n2(x-m)(m2≠n2);ax-by=0(b≠0,y为未知数);在S=vt中,若v、S已知,求t。

(4)解字母系数方程与解数字系数方程有何异同?

(5)在ax=b(a≠0)中,为什么要限制a≠0?若无这一限制,它的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去思考,课堂上逐一回答订正。结果表明收效甚佳。这就说明,只要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理出恰当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学生是有能力读懂教材的。这种指导采用的是求同思维法,开始学习新概念时,这样的求同思维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它还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2.先阅读,后归纳整理学习提纲。

有的章节适合于让学生先阅读整理,就应鼓励学生先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整理出自学提纲,归纳教材内容,捉摸教材重点。这一节讲什么?重点问题是什么?关键在哪里?如何运用?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自己归纳,自己找答案。教师只是对一些要点或漏点给予强调和补充。如我上“分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课堂上交流提纲,最后归纳出本节学习提纲:①什么叫做分式?②整式与分式的主要区别?③什么叫做有理式?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⑤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逐一回答清楚后,再去看例题,完成练习。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分式有意义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的认识,补充如下几例让学生讨论:

例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例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例3,当x 时,分式 的值为零。

例4,分式 的值能为零吗?为什么?

但凡概念或是浅见易懂的应用一般让学生自己阅读,研究讨论,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几个正、反方面的例子,让他们加深理解,这比满堂灌收效更大。

我想长期坚持上述做法,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就能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重分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初中生学数学,模仿能力强,但应变能力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解题规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索规律,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方面我采取如下几点做法:

1.解剖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或解题规律,大多是从一些具体的实例揭示出来的。引导学生剖析例题,从中发现解题规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我讲“x2+(a+b)x+ab型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为了揭示常数项分解因数的符号规律就通过分解课本中的例题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

符号差异,从中发现常数项分解因数的规律,再辅以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对比课本揭示的规律与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在叙述上的异同,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这一类型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法。

2.多题一解,循序渐进,诱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习题课或复习课中,把可用同一方法求解的不同形式的习题编织在一起让学生练习,通过分析比较,总结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我在中考复习方程的解法时,就编了这样一组解方程的题,这些形式不同的题目,其共同的处理方法是换元。

(1)2x(x+8)2-13(x+8)+6=0

(2)2(x2+x)2-13(x2+x)+6=0

(3)

再如: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应用的习题课上,安排如下一组题:

(1)如图1,OE平分∠AOB,DCOE于E,DC分别交OA、OB于D、C。求证:OD=OC;DE=CE。

(2)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AD、AE分别与∠ABC、∠ACB的外角平分线垂直,垂足为D、E。求证:①DE∥BC;

②DE= BC。

第(1)题的结论很重要,可以说是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性质的补充。在第(1)题的提示下,同学们很快就解决了第(2)题。这种“阶梯”式的教法,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证题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类型题的解法规律。

3.一题多解,变换条件,开拓学生思路。

有些题目往往不止一种解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设计解法,然后分析比较,对开拓学生思路,掌握解题技巧颇有益处。而把一道题的条件变换一下,则不但可以巩固某一问题的解法、思路,提高灵活性,而且可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特别在平几中这样的例子更多。

如图3,已知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

思路1:证BDE≌CDF。

思路2:连结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角平分线性质来证。

思路3:连结AD,由BD=CD得SABD=SACD。利用面积法证。

变换1: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BD=CD。

变换2:已知:ABC中,BD=CD,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AB=AC。

变换3:已知:ABC中,AB=AC,BD=CD,DE=DF。是否能得DEAB,DFAC?试说明之。

长期坚持注重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较强的兴趣,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些学生在解题中还有独到的心得,甚至有时比老师的解法更简捷。这说明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注意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是能够学活学好的。

三、恰当应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感性知识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形成。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学的方式,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更完善,从而奠定他们对事物的抽象思维的基础,促使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例如,我在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时,先演示图4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模型(图中将∠A、∠B与∠ACB拼凑成平角BCD),让学生观察得到命题。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模型,并把注意力放在∠ACD的组成上,继而设问:“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作什么样的辅助线,就能使∠A、∠B分别移动到∠ACE、∠ECD的位置,并和∠ACB组成一个平角?”通过这一观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打开思维之门创造了条件,而发问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两条辅助线的添设水到渠成,定理也一气呵成。

至此,观察思维并没有终止。接着教师又发问:“我们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把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凑成一个平角来证明这个定理呢?”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下,运用模型,又得到了图5、图6的两种证法。

得到上面三种证法后,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图。通过类比,将表象认识引入更深一层,进而激发学生概括出这三种证法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作三角形一边(或两边)的平行线,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组成一个平角。从而指出一条规律:我们常常可以利用添设平行线的办法,将一个图形的有关元素变换位置集中在一起,以便研究图形的性质。

第7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关键词]语言演讲技巧 演讲准备

一、究竟要讲些什么,揣摩过主题了吗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在生活中常常有我们说了一大堆话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说什么,既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显然,如果这样演讲,则是失败的。我们演讲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建立在对主题正确、深入的认识上。比如我们将收集哪方面的素材?如何对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和加工。比如既然确定谈“诚信”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扯上“要助人为乐”或者“宽容”之类的话题。精彩地演讲需要合理地组织语言,在演讲台上极短的时间,只有明确主题才能有效利用每一秒钟,所以演讲的准备首先需要仔细“揣摩”,明白自己主要讲什么。

二、明确你说话的目的

应该说,语言表达都有目的性,当众演讲尤其如此。所谓说话无目的只是自己不明确罢了。很多人演讲前往往都苦思于“演讲稿怎么写?”其实,只需要思考“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目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作:使知演说、使动演说和使悦演说。其余的演讲目的都借助或依附于这三者之一:能通过演讲明白过去不明白的知识;能在听你的演讲后去做过去不肯做的事,或者通过听演讲获得愉悦,如“迎送”、“答谢”、“纪念”、“就职”等演说。因此明确了你的目的,才能把握演讲的主题,让演讲辞更有力量,从而最终达到演讲的目的。

三、你有多了解你的听众

说话的内容取决于自己,说话的方式则需根据听众而定。平时的沟通要分析对方的喜好和习惯,当众演讲,在演讲前最需要明白听众主要是什么阶层,能够接受哪种说话方式。许多失败的演讲往往并不是演讲者讲得不好,也不是内容让听众反感,而是没有把握好听众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四、你要说什么

知道了演讲的主题、目的,知道了了解听众的重要性,下面就该是实际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素材)。

资料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是与演讲的主题相关的,哪怕有些用不上,了解了也会让你说话更加自信、应变能力更强。收集来的资料我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包括对主题的思考、分析和感受。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与自己本无直接联系,但可以借助自己阐明主题。如听来的经历,报刊杂志的新闻,其他书籍或权威著作等。

五、收集更多、更新的素材,吸引住你的听众

上面谈了素材的来源,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素材。选择素材大体有这些原则:

1.在收集的两类资料中,第一类优于第二类,原因是谈自己真实的感情最能激起听众的共鸣。

2.只谈经历,听众会说你在讲故事――不够深刻;只谈感受听众会觉得枯燥――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演讲中最好是要既讲故事(经历或者客观现象)又谈感受,就像台湾作家刘墉出的畅销书一样。

3.不要总是拿权威著作来压听众。请想想,谁喜欢演讲者一张口就从亚里士多德谈到康德,一会谈孔子一会讲康有为?要花边新闻!大家都喜欢听花边新闻。网上一大堆要多少有多少,当然,只谈这些听众会以为你肤浅,所以这最能考验演讲者的水平,是否能从最肤浅的事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4.“新”就会胜人一筹。你谈今天早上的新闻绝对比《二十四史》上面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5.幽默比不幽默更能让听众接受。

6.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不要闲扯!演讲不是谈天。

六、“讲得好吗?”“好”“说来听听”“忘了”

讲得好可惜听众不能记住,有什么用?作为演讲者,听众记不得你的话完全是你的责任。

首先,整个演讲不能充斥过多的内容,要不然听众要承受不了。

其次,整个演讲的主线要单一、脉络要清晰。

再次,每隔一小段时间对你讲的内容做概括、总结。

七、丢掉演讲稿

既然决心让听众记住你的话,演讲者就没有理由不记住自己的话?况且,有了那么多收集来的资料,演讲稿也是演讲者按照上面说的步骤一手完成的,所以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足够自信!

记讲稿的窍门是:根据主线理出提纲――根据提纲温习你的材料――立足提纲复述你的材料――根据你的提纲复述演讲稿――记住提纲――放心的丢掉演讲稿。

可能你还会担心上台演讲时因没有系统背过稿纸会偶尔重复、停顿,或用词不当。但是请相信,你的魅力就在于此:别人是心不在焉的念,你是在讲;别人的话从嘴里飘出来,你的话是从肚子里流出来;别人噼里啪啦,你用心的叙述;别人记住全文两千字才安全,你只用记住二十个字的提纲便无忧,谁更从容?谁的演讲更能让听众接受?

八、道法自然是最大的技巧

对于我们言谈,最需要强调的是 “真”,其实“真”与“自然”就是一以贯之的,就像技巧是准备的前提一样,“自然”是“真”的外在表达形式。不论即将谈到的眼神、手势、语调如何安排,一旦离开了“自然”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九、用眼睛告诉别人,你的话要谁听

和谁说话就注视着谁,在日常交谈中,是最起码的礼貌。在演讲中这是一种能力。你用心的看谁,谁就会觉得你在关照他。你只看天花板,当然就只有天花板受你关照,可惜它不会感恩!你目光飘渺无神,像是在看所有的人,又谁都没有认真看――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说得罪可能严重了,至少在地位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关注不关注自己的人。失掉听众其实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十、别被西方人骗了

有人提到过这样一个公式:

良好的沟通=70%的体势语+25%的语调+5%的内容

这个公式可以代表中国现代一部分研究演讲和沟通的人的观点。我承认西方研究演讲和沟通在语言表达上(不是“语言本身的技巧”)比中国更成体系,但是不难知道,用西方人好的沟通方式来要求中国人如何沟通,难免牵强。

我们对比较一下东西方的电影,语言交流的方式差异很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西方人更注重体式语(摇头、摊手、耸肩几乎充斥整个表达过程),(2)不太习惯运用语言本身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演讲中体势语绝对需要,但也不能太多,观众会觉得眼花缭乱,华而不实。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论语》)……大家更欣赏厚重、端庄的表达方式。

十一、体势语

在演讲中,内容永远比体势语更重要。因为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听众关注,记住演讲的内容,而体势语是为内容服务的。

但是决不能以为:为内容服务就可有可无,没有它,演讲还真就大失颜色。我认为手的动作有以下几项注意,(1)投入,饱含你更多的感情。(2)尽可能优雅。(3)与你讲话的内容相协调,不做作,不过度夸张。身体,除了与手相协调以外,要端正,昂首挺胸。并在恰当的时候微向前倾,表示你的话与听众有更进一步的联系。

体势语的目的在于让你容易表达你的内容、让听众更方便接收你的信息。

十二、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补不足而损有余”(《道德经》)是道家的哲学命题,它从阴阳调和的角度出发阐述儒家的折衷思想。在上面谈到的所有演讲的技巧和规则中都提到过“不要太过”,表达的技巧和语言本身的技巧不能超过听众承受的限度。演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自身的很多因素决定:“折衷”更加利于大众接受。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语言沟通尤其如此,至于演讲中“折衷”的具体做法,就需要演讲者根据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听众等因素,来决定上面谈到或没有谈到的:笑容、眼神、体势语、声音、着装等诸多细节了。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岳麓书社出版,2004,5.

第8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雨花台区相关科技园区、街道及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我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提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时间

2019年5月28日(周二)下午2:30

三、调研地点

区委党校五楼会议室

四、参加人员

1、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投资促进局、谷战略发展局、软件谷科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雨花、赛虹桥、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

2、相关科技型企业代表:请区发改局、谷科技人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分别邀请1-2家企业代表;

3、区委党校相关人员。

五、调研议程

1、请相关企业代表结合调研提纲发言;

2、请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投资促进局、谷战略发展局、软件谷科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雨花、赛虹桥、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结合调研提纲发言;

3、区委党校领导发言。

区委党校     

2019年5月28日

“双创背景下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调研座谈会调研提纲

(仅供参考)

(一)当前国内及南京市部分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案例?

1、兄弟城市(县区)科技园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2、软件谷、高新区及相关街道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做法。(请提供相关发图表和数据)

3、您认为营造双创氛围为对促进我区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二)我区各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您认为我区各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困难或制约瓶颈?(用数据和事例说明)

5、您认为存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目标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6、您认为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目标和任务,分别是什么?(请重点说明)

7、您认为政府、企业在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请分别说明)

(四)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8、您认为政府部门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整合资源,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手段,在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请分类说明)

第9篇:提纲是什么范文

一、激发兴趣,唤起情绪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能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教学中要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引导学生饱尝探索知识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志向兴趣。如学习百分率时,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吃的大米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你知不知道100千克稻谷能加工出多少千克大米?”同学们听到问题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哑口无言,最后把眼睛盯住老师,意思是说:“老师你快点讲给我们听吧!”这样就可使如饥似渴的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开始学习新知识,除此外,还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榨花生油、晒盐等问题。

二、精心备课,准备充分

课堂效率的高低,与课前准备有着密切关系,课前准备做得好,课堂就可少费口舌,少绕弯路,从而充分发挥40分钟的效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数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时,我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圆锥的体积。课前我让学生做了以下几项准备:(1)动手自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各一个;(2)准备黄沙若干;(3)准备好三角板和直尺,学生做好了这些准备,老师在课堂上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切实掌握重要的知识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抓好预习,事半功倍

预习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顺利进行新授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很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每堂课前,我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不知不同的预习提纲,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记录下来。我布置了下面一些预习提纲:(1)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要做什么?(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同样,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

一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用巩固联系来检验,新课后进行巩固练习能起到强化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因而,在选择习题时,要力求形式多样,灵活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小学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我们出示了以下巩固练习:

(1)计算A.4.5+1.43÷1.3 B.5×[(3.2+4.06)÷6.05]

(2)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医生”

A.1.28÷(1.28-0.88)

=1-0.88

=0.12

B.8.06+1.94×3.1―2.1

=10×1

=10

(3)根据算式把下面题目口述成文字试题

A.(4.8+2.7)×4.02

B.35.7÷0.7+12.5×4.8

学生通过形式多变的练习后不但不会厌烦,而且感到新鲜、有趣,从而使整个课堂又掀起一个“小”。

四、面批面改,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