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好段落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甘居人后、随机应变、与世无争、自有专长、省吃俭用、无中生有
好句摘抄: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好段摘抄:
最初,他似乎记得兵们是往妙峰山一带退却。及至到了后山,他只顾得爬山了,而时时想到不定哪时他会一交跌到山涧里,把骨肉被野鹰们啄尽,不顾得别的。在山中绕了许多天,忽然有一天山路越来越少,当太阳在他背后的时候,他远远的看见了平地。晚饭的号声把出营的兵丁唤回,有几个扛着枪的牵来几匹骆驼。
赏析:
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是第一,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J“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在语文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奶酪吗?”很多孩子都说知道。“想吃吗?”“想!”我从讲台下拎出一大包事先准备好的奶酪分给他们。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调皮的范志文最先吃完:“老师,还有吗?”“有啊,但你得告诉我奶酪是什么味道。”“有点咸,还有点酸。”他回答。“奶酪虽然味道不好,但很有营养,每天坚持吃一块奶酪,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强化骨骼,使身体变得更强壮。身体的生长要吃食物吸收营养,而智慧的生长要多读书吸收知识。”
一、选好“奶源”
我宣布语文家庭作业由学生自己从“补充习题”中任选4题完成,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不做,然后把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书,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每天语文课前在全班交流。听完我的话,孩子们一片欢腾。
第二天语文课,我刚进教室,只见他们每个人手中都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大喊:“老师,我抄了3首古诗!”“老师,我昨晚看了《歇后语大全》,我抄了好多!”“老师,我写了20个成语!”……这样的情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更让我惊喜的是,我本打算找两三个孩子上台汇报,可是,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决定这节课不上新课了,而是让孩子们一一上台展示。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还不标准,时常读错字音,会把句子读破,摘抄的内容也比较浅,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一定会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知识。
我告诉他们,从下节课起我们按座位顺序进行展示,每天两个人,每人两三分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展示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内容精彩,首先你自己必须觉得你摘抄的内容会让别人感兴趣。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在读书时用心读,哪些内容让你兴奋,这就说明你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了,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还要认真读、反复读,争取不看笔记本就能很流利地表达出来。
果然,陆晓雯和魏浩天让我和全班的孩子为之一振。陆晓雯流利地为大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后来还向大家介绍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而魏浩天更让我惊叹,他居然完整地背诵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我问他:“你以前就会背吗?”他说:“我家有一把扇子,背面就是这首词,因为有很多繁体字,我不认识也不会背。但是,我想我们班同学一定没听过这首词,于是我就上网查了,并抄下来背。”“这么长的一大段话,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追问。他说:“我昨天晚上背到11点,今天早上6点多我就起来背了,早读课我又背了几遍。”听完他的回答,我带头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的开端,会带来好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两个孩子精彩表现的感染下,每天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成了孩子们展示、分享、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时刻。
二、“奶酪计划”得坚持
一天,因为学校临时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我上课迟到了几分钟,一路小跑冲向教室。我本以为教室会乱成一团,没想到“奶酪计划”正常进行,原来班长杨茜主持了“奶酪计划”。于是,从那天以后,“奶酪计划”被我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孩子们。主持人和发言人,在班干部讨论的基础上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不仅如此,他们还制作了一个表格,每天谁主持、谁主讲一目了然,而且时间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发言的质量。
2013年4月22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主持人肖雅轩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今天上台发言的同学是李长青,他发言的主题是‘歇后语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李长青的父母离婚了,他爸爸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晚上经常加班,由于害怕,他经常在睡觉前打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让人怜悯。但这个孩子乐观、机灵,喜欢看漫画书和趣味性很强的书籍,“歇后语故事”的发言主题正好切合他的阅读兴趣。平日里一向嬉皮笑脸的小家伙今天居然满脸严肃地走上讲台:“各位同学,今天我想换一个主题,我想向大家一则新闻。就在今天,也就是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发言结束,我提议全班同学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周后,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集会向灾区捐款,在主席台上宣读《倡议书》的孩子就是李长青。
从那以后,我们的“奶酪计划”不再局限于好句好段、古诗、故事了,有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我和孩子们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新闻会”(介绍国内外新闻)、国学讲堂(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开心乐园”(笑话、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诗词鉴赏(唐诗宋词名篇、名句)。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分享“奶酪”
【关键词】爱心 育人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82-01
这学期开学初,学校照例给每位老师推荐阅读一本好书,这次是《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再次细读,通过对照、参悟,我把自己对《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并结合多年来的做法归纳了三点体会。
一 传承经典,书写规范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话题1指出: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等。
“字如其人”。在读师范时,由于没有学练书法,笔者总觉得矮人一等。有时,竟不敢主动和别人聊字的话题,于是我狠下心来:做个好榜样!和孩子们一起练书法!一横一竖地悉心练习。我和孩子们的字有了大长进。现在,班上有许多孩子写的字有模有样,很令人欣慰。
这学期,两个单元的测试卷改下来,情况特别不容乐观。不要说阅读题了,就连最基础的字词都不过关。我很着急,突然,脑海里浮现出:前段日子,中央电视台现场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情景。我眼前一亮:为什么不在班上搞搞“班级听写比赛”?说干就干,我把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生字等隔几天听写一次。头几次听写,效果不好。我想:应发动家长的作用。于是,隔几天家庭作业中多了一项:请报听写30个词语。错误的,请监督再抄写五遍。再后来,孩子们有了兴趣,我把一音多字、读读记记,课文中的成语也试着听写。然后,把满分的贴在墙上。数一数,班级听写比赛已经有十多次了。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直能坚持下去。虽说,又加重了一项任务。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既然创造出了这么灿烂的汉字文化,作为中华儿女就有义务继承和传承!尤其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更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 实践为先,练改互助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话题2指出:“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和实践。”“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也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很重视孩子们的作文训练。首先,特别注重作文习作前的指导。后来,我发现孩子的积累和作文修改也很重要。于是,我加上自己理念的整合,有了自己一套的作文指导方法。经常不定期地为孩子们积累和摘抄好词、好句、美文诵读等,并把积累作为一种家庭作业,让小组长检查。在今天,尤其是孩子们没有过多的童年生活。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话可说。我就想,要让孩子们有话可写,就必须让孩子们多动手、多实践。于是,我在作文课前往往就会增加一个“实践活动”。只要用心,你可以布置孩子们做很多有趣、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制作书签、班级选举班干部、手抄报比赛、动手为老师(妈妈)做一份礼物、体操比赛、品尝大会等。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久而久之,有些孩子的作文进步很大。但是,也有些学生的作文像记流水账,连句子都写不通顺。我想:自己这么认真教作文没理由这个状态啊?于是,我和办公室同事也常常聊到这个话题。她们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有些同学基础差,加上有些家长的放手不管,这就要发挥同学的互助作用。于是我先建立一个“语文攻关组”,每个成员不仅成绩、品行要优于一般学生,更重要的是每人必须认真带个差生“徒弟”,手把手帮助他们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修改。
三 海量阅读,引扶到位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话题3中指出:“大力提倡诵读”;“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近几年,我尝试在所带的班上推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后面的课外推荐阅读书目的指引下,我会要求班上的孩子们每个人每个学期至少要读上三、四本完整的课外书籍。在检验中发现,仅仅只推荐阅读书目不行,还要有检验和考核。因为小学生的目标性和自觉性较差,能去读课外书,并读有所用的孩子不多。于是,我规定了每周三的下午是我班的“班级读书课”时间。在读书的同时,我不仅要求孩子们进行古诗背诵比赛,还要孩子们对好句好段进行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不仅要规定阅读好的书目。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老师要有耐心地把读书内容、读书任务当做家庭作业去布置,更要有检查、检验的时间和手段,最好是能做到“师生共读一本书”。
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书面表达已成为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而且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学生要想在中考中做好书面表达,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点滴渗透。
书面表达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写的技能。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能力。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就是说它是建立在听、说和读这三项技能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的积累,并在熟记教材词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大量可用的词汇,即使有很多美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也无从表达。其次,鼓励学生背诵书本Reading部分和Main task部分的一些句型、段落甚至整篇文章。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要素和框架构成有初步的认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语感,为后面做好书面表达奠定基础。
二、扩大阅读量,加强基本功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多加关注课外的一些文章。例如,平时练习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等阅读类题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并理解文意的同时去欣赏这些短文。鼓励学生在本子上记下一些好词好句,比如,in my opinion, as we know, in this way,或者摘抄一些常见的词组和谚语,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Giving is much better than receiving.” 以便借鉴到我们的书面表达中。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英语杂志或报纸上较为容易的文章,以增加阅读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阅读量大了,久而久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掌握写作技巧,养成良好且规范的写作习惯
要提高书面表达的水平,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对于学习英语时间不长的初中生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中考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题一般是提示作文,提示的方式有文字、图画或表格等。通常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写作。
1.仔细审题,把握题目要求
认真审题,审好题,是做好书面表达题的关键。观察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题的考查模式可以发现,书面表达题设题的形式都是要求学生根据命题要求和所给情景进行写作,其中包括写作题材、文章体裁、格式和词数要求,而且一般情况下都会给出首句和尾句。平时练习中,在学生提笔写作之前, 教师要提醒学生花几分钟时间弄清题目或首句提示的内容、格式、环境等。这样学生在做书面表达时,才能运用正确的体裁、格式和时态进行写作,避免文不对题。
2.列提纲,打草稿,防止遗漏
有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看一句提示写一个句子。殊不知这是中考书面表达的大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语无伦次,结构混乱,要么遗漏要点。因此,教师应经常告诫学生先要仔细审题并认真组织命题材料,之后要在草稿纸上列好提纲,把题目中的要点逐一过滤,做到不少“点”,不漏“点”。
3.扬长避短,词句要富有变化,避免单一
在要点齐全的前提下,就可以指导学生把点连成句,再由句串成段。当然,这种“串”“连”必须要符合英语语法的表达习惯,不能只是逐字逐句地简要翻译。要让学生知道扬长避短,在不改变原句内容和文意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汇和句式。当然也要避免使用单一的句式,要在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允许的条件下,灵活运用各种句式,这样文章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调了。
4.恰当合理地安排段落层次
在写作时,根据题目和撰写要求,考虑文章是用一段写或是分为两段甚至三段写。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有些简单的记叙文、日记或通知等通常可以一气呵成,安排一个段落便可。但也有些稍复杂的记叙文,需要先总体概括,而后再详细描述,也有些说明文先要对比着陈述事实,再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先说明图片或图表内容,再进行自我表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教会学生需要分段写作。而且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英语中考的书面表达题都提到了分段意识,因此,安排好段落层次也是做好书面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使用适当的过渡和衔接词汇
做书面表达题时,先要把各个要点写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而后把这些句子组成段落篇章,同时还要注意行文的流畅通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具有并列、递进、条件、因果等意义的连接词或词组把有关要点和句子串联成文,从而避免句子结构的单调重复。让文章做到层次清晰,衔接自然,使句子表述生动,而且能增强篇章整体效果。教师应该把一些常用词汇放到日常教学中逐渐渗透给学生。例如,表示并列and;表示转折but、 however、 otherwise;表示对比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as…as;表示递进not only…but also、what’s more;表示强调really、certainly;表示总结finally、at last、in a word,等等。
四、及时点评,有效反馈信息,多加指导
抓好写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要及时批阅,总结一些较为典型的错误,集中讲评。对于写得好的作文要予以表扬,并多加鼓励,对于特别出彩的文章可以当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和交流,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当然,若是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各类层次的学生都查看一些,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或者也可采取面批的形式,特别是对中下水平的学生,面批更容易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便于他们汲取别人的长处,从而加深印象。在点评的同时,多加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写作训练中都能有所获益。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人文素养
歌德曾说:“读一千本书,也许还不如读十本好书那样可以得到更多正确的知识。”名著是千本好书中的那十本,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开拓精神空间,最终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
《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初三中考也加入了名著的考查,比重逐年增加。但名著阅读现状如何?从2011年珠海市中考名著阅读题2.6分(满分8分)的均分可知,现状并不容乐观。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名著阅读瓶颈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少阅读时间。
课业负担重,从早读到晚自习,有很多课和成堆的作业;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考压力更大,想考上好高中的难度远远高于考上大学;学段越往后应试学习比重越大,学生没有心力、时间顾及课外阅读。
2.缺少选择空间。
许多学生表示喜欢看名著,但不一定是老师或课本上要求必读的名著。很多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读名著的目的就是考试。正是老师和家长口口声声“考试会考到”的指导,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了抵触心理。
3.缺乏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是为了放松消遣,只愿意读点通俗读物。休闲轻松类读物贴近初中生生活,能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同时为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提供了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慰藉。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读起来费劲,所以渐渐疏离名著。
4.缺乏必要指导。
许多学生不喜欢名著是因为名著内容高深,读不懂。有一位女同学坦言,听人家谈论《水浒》头头是道,自己也挺羡慕,无奈读不进去,不知道这部经典小说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面对如此种种,我们难以“四两拨千斤”,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供一些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为改变名著阅读现状尽微薄之力。
二、指导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策略
在众多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学养深厚的长篇文学名著进行有效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尤其重要。
1.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增强名著阅读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朝花夕拾》(教材中选取《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水浒传》(教材中选取《智取生辰纲》)、《鲁滨孙漂流记》(教材中选取《荒岛余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材选取《再塑生命》)、《威尼斯商人》(教材选取《威尼斯商人》选段)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设计一次有关《水浒》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水浒》的板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水浒》,体验《水浒》,在《水浒》的氛围里,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影视周”(影评)等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3.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 书面表达 常见错误 解决策略
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也是要求较高的一项,是学生语言输出最难掌握的一项。对学生而言,它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也是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学生难以动笔,就算成文,也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学生在书面表达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解决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类型
1、审题不清
准确理解题意是写好书面表达的第一步,但有的学生不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所给的条件,没有严格按照提示内容去开拓思路,要么丢三落四,要点不全;要么画蛇添足,无中生有。我们知道,根据评分原则,若果文章离题,不切题意,则不管语言如何规范,用词如何准确,都会判零分。
2、文体不对
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文体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其中应用文包括通知、请假条、书信和电子邮件等。由于一些学生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请假条不署名等。
3、单词拼写错误
单词的拼写本应是学生学英语要具备的基本功,但在书面表达中,由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准确,对形似词和音似词区分不清楚及不熟悉单词的发音规律等原因,经常出现拼写上的错误,如常把“whose”写成“wose”,把“little ”写成“litter”,把“quiet”写成“quite”,把“whether”写成“weather”等。如果文章里出现大量的拼写错误,一来体现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二来影响文章的表达,降低文章的档次。
4、语法错误
(1)单复数混用。在汉语中没有单复数之分,但在英语中名词的单复数却要求十分严格,在学生写作中常漏掉名词后面加s或es等。例如:Mark和Jane是我的好朋友。很多学生在表达这一句的意思时会写成:Mark and Jane is my good friend.正确的表达应该是:Mark and Jane are my good friends.
(2)缺少动词。英语不同汉语,汉语中一个句子没有动词是允许的,但英语中每个完整的句子都必须有动词来构成。许多学生忽视这点,如把I am tired写成I tired. I’m happy 写成I happy.
(3)代词的误用。代词的误用是学生常见的错误。在英语中,代词的形式很多,有主格、宾格、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等。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经常出现:My father 写成 I father,This book is yours写成This book is your等情况。
(4)中式英语。有一些学生习惯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例如I spent 80 yuan buy the shoes. He by bike go to school.
二、解决策略
1、强化基本功训练 循序渐进
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打好语言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的合理组合能力。例如熟悉英语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不及物动词 如:They cried.
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如:I do my homework.
3)主语+系动词+表语 如:The book looks good.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如:She kept me a dictionary.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如:We made him our monitor.
总之,在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就要重视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字母的规范书写,单词间距适当,标点符号正确,排版整齐等。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不要抓笔忘词,精通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词法、句法知识。名词的单复数、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形,非谓语动词的正确使用等,这些基础知识在写作过程中要强化落实。有的学生一直到九年级,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和物主代词仍然混用。
2、多读多记多积累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多读好文章,多背好段落。还要把好词好句记在笔记本上,积累总结语言材料。比如教材里面有大量描写爱好、运动、健康、环境、家庭等的对话或短文,可以让学生背诵或摘抄,积累好材料。有的表达方式结构固定,便于学生整体记忆,使用时不需进行再加工。
3、用好教材,精心指导
现行教材,每个topic后都有一个练习书面表达的活动,在每次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构思文章要点,写出关键词。让每个学生都能动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文章大体成形,句子结构基本正确,但存在词性错误,搭配不当等,有的学生无从下笔,只字不写。因此教师要区别对待,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写原创句子,使用高级词汇合句子结构,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动笔写,教会他们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句子结构表达。
当学生完成初稿后,指导学生从几方面进行修改、查错:
(1)是否符合体裁,有无离题。
(2)要点是否齐全,有无遗漏。
(3)语法是否正确,包括人称,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代词,冠词等有无错误。
(4)用词是否得当,词语搭配是否有错。
(5)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过渡是否自然,逻辑有无紊乱等。
学生成文后,教师可以推选一到两篇优秀作文作为范文,一起学习,身边的范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激发学习热情,也可以把错的句子摘抄,一起改正。我想,经过有效的训练,学生犯的错误会逐渐减少,书面表达能力定能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书面表达虽然有其固有的难点,但它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训练,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督促和培养写作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书面表达才能成为压轴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兴趣 情感 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与其语文综合素养有关,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接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念,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将以此为话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管见。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念
1.先把作文当成练笔,而不是文学创作
按照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写作任务,主要是写句子、写对话,中高年级才是写习作。其实,不管是句子、对话,还是普通的习作,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一拿起笔就想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传世之作来。
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才是学习、生活的常态,只有不断练笔,才能有成熟的思维和文学架构,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练笔应该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0方面面,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一切都可以练笔。
2.从真实的故事出发,从真实的情感出发,作文才能有灵魂
冰心先生曾经说过:“凡是为了非倾吐不可而写的作品,都是充满了真情实感的。”因此,只有当你心中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只有当你真正有感触了、被感动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饱满真实的感情,才能真正打动读者。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作的文章,必定是肤浅的、经不起咀嚼的。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文也一样,说到底,作文就是做人。教师要始终抱着强烈的,为学生未来锻造良好人格的信念,将作文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结合在一起。
3.下笔之前,必须胸有成竹,而这种信心首先来源于阅读
真情实感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阅读体验,一个是亲身体验。作为小学生,鉴于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局限,他们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就必须大量地阅读,阅读别人的经验,阅读外面的世界,触类旁通,汲取写作的技巧和素材。
说到阅读,语文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学生的阅读出谋划策,为他们指定一些必读书目,引导他们正确阅读。有了足够的阅读量,有了足够的写作愿望,作文质量何愁提不上来?
这就是朴素的作文观念。把握好大方向,提高阅读量,从日常出发,从真实情感出发,这是学生爱上作文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好作文的提前。
二、重视过程,稳扎稳打,才能厚积薄发
1.作文前,要先培养语感,因为只有有了语感,才能有“文感”
作文是什么?不就是把自己大脑思考过的,嘴巴想说出来的话,通过笔墨,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吗?那么,很显然,通俗点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先学会说话。
语感从何而来?这就得依靠日常有计划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训练。有些语文老师经常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学生把平时说话时常犯的语法错误带到作文中来。这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作文能力的例子。
语感训练方式很多,比如课前三分钟故事、班会课演讲、自我介绍、点评时事热点,等等。语文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生互评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口头表达能力,他们才有“诉诸笔端”的欲望和信心。
2.作文中,要认识到模仿不是抄袭,会模仿才有创新的可能
人类的一切聪明才智,最初都来源于模仿,模仿大自然,也模仿其他的物种。因此,只有先学会模仿,才能有创新、创造的可能。语文教学过程中,历来重视学生的模仿能力,如仿写句子、段落,等等。语文作文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模仿,在深刻领会原文原意之后,进行仿写。仿写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点,老师再加以纠正和引导,写作能力便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当然,仿写又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得有自己的东西,得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大的收获。在这点上,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会摘抄,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并不断温习。
3.作文后,应培养学生养成作文自改和互改的好习惯
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习作结束后,由教师收上来批改,然后再分发给学生。可是,很少有老师认真思考过,真正看过你的批改意见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从你的批改意见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又有多少。暂且不说这个,你的批改意见学生是否认同,学生是否有他自己的想法,你又知道多少?
因此,日常练笔或习作,最好采用学生自改以及互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批改自己的或者同学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过程。另外,通过自改或互改,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学风。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开拓思维空间,打开作文视野。
三、教师应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爱上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1.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作文才是“源头活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老师说:“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体育、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人类对造物主的回报之一,就是向创造了他们的造物主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优美姿态。但有一天造物主对人类说:你们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阅读。”
小学生最基础的阅读,来源于课内。老师应在语文文本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篇目、重点片断,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交流心得体会。把课本文本知识吃透,再通过适量的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才能不断为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写自己熟悉的一切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平凡的人物身上,挖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从普通的小事入手,解读事件背后的原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深度的,有灵魂的作品。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方位地观察生活。比如,用眼睛看美丽的大自然,用耳朵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用心感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等等。
3.学生要敢于动笔,勤于动笔
作文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日常的练笔。练笔的方式有很多,如日记、周记、摘抄…… 日常练笔,可以不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老师应尽量少给学生造成压力,让学生自由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能写多少写多少。
练笔的目的,不是闭门造车、敝帚自珍,而是交流和学习。所以,老师应设定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习作交流。比如,在教室开设“作文角”,张贴学生习作,供大家自由交流。
4.情感抒发是作文的灵魂,老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适当抒发个人情感
作文的灵魂,作文的精髓,在于情感的抒发。小学生作文通病之一,就是单纯写事或者写人,显得太客观,没有个人情感的体现,作文便显得没有血肉,不够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