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学校师德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特殊学校;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活动的主阵地,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塑造,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关键的是还要育人。作为一名聋哑学校教师,了解现行特殊教育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就尤为重要了。
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有一定的难度,这即存在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制约。
1、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很多时候受到自身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三残学生的犯罪率、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评职晋级等多多少少都有形或无形地把指挥棒指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得到有效的扼制。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们的青睐,不听话的学生则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结果好学生溺爱到无法接受挫折,而差的学生则被过早的流入到社会,如果再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违法犯罪也就指日可待了。
2、特殊学校的学生的家庭普遍存在着父母文化程度低,而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孩子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很多农村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对孩子不管不问,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是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这就导致了暴力教育下的“三残”儿童也容易出现暴力。
3、不良社会风气也是导致三残学生贪慕虚荣,产生拜金主义的重要因素。很多辍学的学生外出打工回来,他们没有带回好的东西,反而把外面哪些不良打扮和习气带回来,而我们的这些残疾孩子,他们往往受不住这些诱惑,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偏颇。
虽然特殊学校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一些制约因素,如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住校生多等,但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 更新办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不是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德无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吗?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学学生学会求知,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况且,学生的“好”与“差”都只是一些方面,一定时段的“好”与“差”,他们只是代表过去的“好”与“坏”,不代表现状,更不能代表将来。
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的学校从实际出发,通过政教处与各班班主任、各年级品德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长期德育规划和短期德育目标,并建立运行长效机制检查、督促目标的实施。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模范表率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有的甚至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对班主任和品德科教师,除了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更要进行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法律法规的培训。
四、利用校园资源,细化各种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把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对会、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形式多样的宣传、预防和警示,并结合班级、年级和学校的“德育只星”评选,使学生学有楷模,行有榜样。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91-02
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学校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优良的学校文化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在校园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诸多因素中,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课堂教学相比,学校文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它涵盖了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特色、优良传统、教育观念、价值标准,以及集中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精神风貌等,是一所学校内涵外现的综合体。为有效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我校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优质环境
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校舍, 根据不同功能有重点地进行布置、装修、改造。新建的教学大楼在整体上进行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功能教室等的合理划分。操场上学校用红黑二色方砖划分出跑道、排球场、羽毛球场和各种小游戏场,并将对抗激烈的篮球场单独剥离,保证了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游戏场所,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有同时,又使操场的利用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备。结合省装备项目的实施,教育局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设备投入,购置了260万元康复训练器材,完善了聋儿语训设备,补充、更新了一批适合听障儿童观看的图书,校园网络、有线电视、多媒体教室的引入丰富现代教育的手段,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校园环境。针对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布局校园环境。做到"花草含情,角落传神,让每一堵墙说话"。 楼内教学区的班级特色展板和学校历界优秀毕业生、身残志坚名人的展板,无声地传达着我们自信、我能自立、我要自强。精心布置的教学楼走廊楼道,层层、块块有主题,成为孩子们思想启迪的窗口;校园多处的温馨提示语,多角度地培养着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操场的四周的花坛、凉亭,亭下的石凳和各种棋类的石桌,成了师生课后休闲的好去处。西侧教学楼前是“思齐”文化长廊,廊柱上画着“闻鸡起舞”“克勤克俭”“卧薪尝胆”“同甘共苦”等典故插画,在启迪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增添了其文化气息。“思齐”源自《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 昭示着学校全体教职工向吉林省特殊教育示范校的目标看齐,并为之努力奋斗,齐思共想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争创吉林省特殊教育示范校。
2.塑造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四办”“三风”“二目标”“一训”“一精神”彰显了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办学理念:学校的全面发展利益高于一切,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高于一切,学生的素质提升目标高于一切。
办学方针:依法治校 以德立校 科研兴校 质量强校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发展至上 幸福师生
办学追求:让学生快乐起来 让老师幸福起来 让校园和谐起来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豁达乐群 人格健全
学生发展目标:自信自强 品学俱进 善美兼优 身心同健
校风:务实 高效 创新 和谐
教风:爱残 乐教 博学 慎思
学风:自信 励志 合作 探究
校训:崇仁 尚德 敏学 健行
聋哑学校精神:“服务聋生,成就卓越”
在以上“四办”“三风”“二目标”“一训”“一精神”的精神文化目标的引领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先进模范带头,教师为人师表。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诚信有礼、助人乐学,在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和谐向上的氛围。
3.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在管理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与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将制度建设与学校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人健全制度,制度监督人,人人按制度做事的良性管理。
(1)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己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
(2)科学民主,人本管理。开展民主决策,学校遇到重大问题必须通过教师大会讨论决定,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公示制度,健全教代会等,倡导管理民主是实现学校文化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强调依章办事同时,更强调师生的自律和对人的激励和促进,淡化了行政色彩,提升了文化品质。
4.多措并举,形成良好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指人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交流沟通合乎人们期盼的或规定的礼仪规范等,它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可以说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的过程和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
4.1依托“一评三考”,结合“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业务素质考试、书香校园等措施提高教师素质,真正做到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特教教师。
4.2狠抓班集体建设,以“五爱”为核心,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由学生处负责平时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估,期末对文明班级、优秀班干部进行表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动xx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其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评选一批“师德标兵”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xx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选范围
“师德标兵”参评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三、奖项设置
评选2017年度“师德标兵”10名。
四、评选条件
1、政治坚定,为人师表。忠诚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职业道德高尚,模范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模范履行岗位职责。热爱学习,业务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较强,教育教学方法得当,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公认,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3、关爱学生,注重引导。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深受学生爱戴。
4、作风正派,团结协作。严于自律,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从教过程中清正廉洁,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5、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积极,认识深刻,师生口碑良好。
6、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等方面无“一票否决”问题。
四、评选步骤
1、基层学校推荐(5月下旬前)。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业务骨干、班主任、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评选小组,根据评选条件,推荐本校优秀教师报名,填写《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申报表》。乡镇中心学校或局直学校对上报的对象进行初审,将优秀者确定为“师德标兵”申报对象。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向市教育局推荐的“师德标兵”申报对象不超过1名。
2、媒体宣传(6月中旬至7月上旬)。市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有申报对象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提交相关媒体进行展示性宣传。
3、专家评审(7月中旬)。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进行评审,确定“师德标兵”初步人选。
4、评选结果确定公示(7月下旬)。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对专家评审组评审的结果进行审核,确定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拟表彰人选,并对拟表彰人选进行公示。
5、表彰(教师节期间)。经公示无异议者确定为表彰对象,由市教育局在教师节期间予以表彰,或推荐市委市政府表彰。
五、评选要求
1、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人事股,负责评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精心组织。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好这次评选活动,使活动的各个步骤落实到位,确保整个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影响、有实效。
3、坚持群众性。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公认的原则,要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评选活动,尤其要面向农村学校和一线教师。要坚持标准、严格评审,把那些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对象评选出来,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六、上报材料
1、推荐对象2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一份(正反打印)。
2、《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申报表》一份。
3、《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推荐人选名册》一份。
一靠愿景凝心聚力
“愿景”即所向往的前景。共同的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共同希望实现的意象或景象。树立共同愿景打造美好特校,用美好的愿景凝心聚力,催人奋进。
我校1960年建校,学校每天都在进步,特别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我校规划出十年“新愿景”,即“把我校建成教学、活动、教研、康复、职技五项功能融为一体的特色学校。把我校建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家长学校一条龙教育体系。把我校建成环境优雅、健康活泼、轻松和谐、人气兴旺的人文校园。把我校建成山西示范、华北一流、全国先进学校。”
到2012年我校规划的第一个十年愿景提前实现,2002年我校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学校;2009年我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提前实现了“山西示范、华北一流、全国先进学校”的目标。
共同愿景作为学校之魂,为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根据当前学校的发展规划,我校又制定了2013——2022年十年愿景规划。
总体思路是内硬管理,外强我校。发展愿景总目标是要用强大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办精品学校,逐步与世界接轨,2015年建成国内名校,2020年建成国际强校。构建国际化理念系统。以创建幸福校园为核心主题,让教师体会到工作的幸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幸福。体现融合教育、补偿教育的理念。让每一位教师融合在学校愿景中,赛跑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
二靠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要求和号召或领导的个人魅力,更应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校长不在,这个学校依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这就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实现依法治校。
根据工作需要,经过教职工上下反复讨论,建立了一些必要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之后每年都要进行再梳理、再修订、再整合、再补充、再完善,编印《科学管理规则》1-7册,出台制度230个,其中岗位职责75个,管理制度112个,预案10个,考核办法30个。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框架,做到了岗位与职责配套,事情与管理制度配套,工作与考核制度配套,使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职责分明,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运行高效。
管理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制度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展望未来,我校围绕“实现国际化行政管理”总目标。逐步建立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建设、办公信息、时间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文化管理、财物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都要体现国际化理念。逐步建立适应依法治校的新制度,推行“三种类型”的管理制度:体现管理意志的“冷”制度(如惩罚制度)、发挥引领作用的“热”制度(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奖励制度)、包含人文关怀的“暖”制度(针对教师的生活诸方面提供的各种福利。)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多内涵的制度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学校才能科学有序的发展,教师才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三靠改善办学条件
几年来,我校抓住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机遇,多方筹资开展多项目、大手笔的校舍改扩建。新建校门、照壁、律动教室、硬化操场、装修学生宿舍教室,等等,2009年新建职业教育综合楼1栋1700平米,开设小礼堂,接待室、展示室、档案室、行政办公室,新开仪器室、理化实验室3个、职业课专用教室10个。实现了人人一台新电脑、班班一台多媒体、电子教案、无纸化教学和办公现代化。
随着校安工程的推进,市政府决定将我校异地迁建,2012年市规划局第三次下达了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新校占地1.18公顷,建筑面积7054平方米。在新校舍的设计中,规划风雨球场、塑胶操场,并且实现标准化办公室、标准化教室、标准化公寓,同时为与世界接轨,启用先进的医教结合康复设备、职业技术设备、信息技术设备,该项目建成后为盲、聋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能满足更多种类有障碍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还要进一步打造我校物质文化理念,把我校的文化变成可观可感的物质形态。要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耳濡目染每一个人。
三靠强硬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添活力,是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在开展职工素质工程中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目前,我校专科以上学历占96%,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8名。着力打造强硬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转变教师观念。跳出“井底”,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引领教师发展,选派优秀教师赴全国教育先进地区或国外考察学习,还将鼓励教师参与普校的教育教研活动,吸收普教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兼收并蓄,转变教师观念。提出现代教师的四个职能——教学、师德、科研、安全,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要把教师培养成为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每年要求教师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记入工作量考核。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研究最前沿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60%以上教师要能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和研究生高级进修班,开发国际化人力资源。打造强硬的世界专家型管理团队、教师团队、服务团队。开发教师潜能,专业成长教师,让每一位教师跋涉在专业成长路途上。
实施“过五关”考核,即对所有教师进行“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教学研究关、教育科研关”的考核评价。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教师档案,每个人都要制定好近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今后努力方向,进行分类定位,导向培训,逐步达标。每年通过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成果展示,人生规划达成情况,教学态度、工作精神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考评,培养和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梯级上升,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开展“2152”名师工程,即推出市级知名教师20名,省级教师10名,国家级知名教师5名,国际级知名教师2名。
五靠打造四轮教育
我校是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家长学校一条龙的教育服务体系。而这样跨度大的教育,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校依靠“教学、教研、康复、职教”四个方面,就如汽车的四轮一样,缺一不可,我校将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施以康复教育为主、学习教育为主和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康复训练,使其得到系统、专业的训练,一步步回归和融入社会。
1、抓好教育教学是生命之本
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做到“三转变三构筑”,即:从“国编教材”的传授者转变为“校本教材”的生产者,构筑知识创新课堂;从课程内容的传达者转变为知识文化的构建者,构筑知识探究课堂;从课堂的独奏者到团队成员的协奏者,构筑互动合作课堂。在课程的设置上,在遵循残疾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向健全儿童靠近,设置必修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人文课程和校本课程,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文科开设“百家讲坛”、理科开设实验室、政治可以开设“聚焦热点”等等课程,根据学情、师情、校情以及本市特色探索研发菜单式校本课程,让所学教材更符合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课堂,带动教学焕发生机。
2、抓好教育科研是提升之要
回顾我校的教科研历程,从2002年,我校的教科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凝结着一批人的心血和汗水,汇聚着一批人的才能,带动了一批人跨入科研的行列。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共有2项国家级课题、25项校级课题、49项个人课题,我校全面深入展开计76项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涵盖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涉及到各年级各个学科,这些课题现均已结题。其中十五、十一五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都并被评为全国科研一等奖。2012年4月,我校又申报了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的子课题,并与2013年1月荣获课题组间断性成果一等奖。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使一大批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就事业的翅膀,同时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逐步形成“校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国际级课题”四级网络体系。通过课题组的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研究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课题,都参与实验的过程,让教师处于课题研究的主体地位,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3、抓好医教康复是健康成长之道
开发康复教育资源是想让学生成为健康人。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康复教育涉及语障康复教育、视障康复教育、心理康复教育三个方面,2005年创办听力语言康复班,到2013年1月,共有22名幼儿经过语言康复教育后,升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
而“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是今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教育部基教司谢敬仁处长指出:“医教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当医则医、当教则教、医里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教结合、科学发展。结合本指导原则,我校指定康复教育指导思想:实现医教康复结合。引进国际医教康复理念、技术、设备、软件,并且试探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同班教育。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是尊重人权,珍爱生命的最好诠释。成立医教康复指导室,聘请康复专家,真正从病理医学角度矫治、训练、康复,辅之先进医疗矫治康复仪器对残疾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矫治和康复。为残疾孩子的康复教育搭建新的平台。同时,开发多元化教育资源。扩增教育种类,接收智力障碍、学习障碍、注意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孤独症等多类型儿童入学。培养国际化要求人才。
4、抓好职业教育是自食其力之须
近几年,我校职业教育发展很快,2007年对职业高中作出大胆调整,增设专业项目,增加专业课时,推行分流教育,确定专门的文化班和职业班,形成以美术为基础的四个专业层次:一是起步美术,如简笔画、蜡笔画;二是基础美术,如素描、色彩;三是手工美术,如编织、雕刻、剪纸;四是设计美术,如艺术设计。到2011年9月已开设了美术、刺绣、雕刻、编织、剪纸、电脑、艺术设计、舞蹈、音乐、按摩共十个专业。
关键词: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教师发展;实践;分析
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是一项由实践得来的优秀体系方法,其通过对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标准等级的研制,良好地满足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所需,能够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就教师的实践技能做到有效提升,既强化了教师队伍,又通过专业网络培训机制的构建,开辟了适宜教师发展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的基准要求分析
1.等级标准的要求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良好等级标准研制的支持,这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基础,在教师专业的学科素养标准建设中,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时代性特征
在等级标准的研制中,应参考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在教师职能素质结构及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动态。
(2)实践性
在等级标准研制时,要切实就教师方面强调实践学习,以实践意识的强烈体现,促使教师达到真实客观的教育情境,通过合作研讨与独自反思进行实践问题的解决,以此促使教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思维。
(3)研究性
其具体是指通过对校本教学及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行动、实践反思、专题教学与方式等模块的研究,凸显教师的学术性探究。
(4)实效性
此阶段主要是专注于教师方面专业素养实际的提升需要,而进行寻求离其最为接近的发展区域,从而展开教师的发展计划,以此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2.明晰培训约束机制
首先,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培训机制构建中,应当坚持统一的安排部署,进行组织分级实施定向培训考核的原则,最大化达到全员覆盖原则,实现本行动下教师受训队伍的全员覆盖。其次,应坚持实效的原则,以实际成效作为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根本目标。考核机制是确保行动切实推进的基础保证,在考核机制建设方面要尽力保证其科学性,工作组织应明细有序。在各学科考核题目的拟建时,应把握好方向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等基准原则。将考核的具体思路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在此范畴内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同时应把握在不会为教师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构设简便易于实行的考核机制,杜绝形式化,关注实际的效果呈现。
3.注重师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应当注重教师师德修养水平的发展固化,促使教师具备良性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趋于完善的人格。因为当前的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学校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根据科学实践调查可知,教师职能道德原本就是一种无形存在的教育力量,因此针对教师而言,应当促使其认真就教师道德规范做好把握,切实提升职能服务水平。另外在强化教师职能素养的同时,还应就教师教学技能的把握实施能力进行培训深化,以使得教师教学及创新实践与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应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就教师资源进行挖掘,使校本培训找准重点,针对性的就教师实际工作问题进行解决,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4.把握教师评价力度的适宜性
适宜的素质技能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又一助推因素,其能够促使教师自身的职能意识深化,将自己认做学校的根本,通过对评价前教师的合理引导,对评价中的教师辅助及评价后的全程反馈跟踪管理,使教师能够自觉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力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评价标准要能够切实反应教师的创造性及教学改革方向,评价的内容方面要增设: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师方面研究性活动与师生关系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新型内容,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引导教师学会总结反思和内容提炼。使教师明确自身状况,并依据反馈的信息改善自身教学的不足,突出优势教学,以此确定下一阶段的成长方向。
二、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
1.强化构建专题论坛,促使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了解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其关系到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教师明确了解行动的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集体备课、评课的模式,确定每一教研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后,再开展一堂研讨课。在听课完成后,组织教师做出课后的评课工作,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指出课程的优缺点,以此选取对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及建设性的意见,初步引导教师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不断促使教师视野的开阔,使教学工作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2.积极做好教学反思,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
在工作开展中,首先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反思,保证自身思想素质的快速成长,在反思范畴,应当围绕着教学课堂展开课后反思,这对于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其次基于学校集体的备课活动开展,应当对教师提出二次备课的要求,使其根据集体备课得出的经验与不足,统筹自身情况与班级实际,认真做出教学预案的修改,反思教学的成功点、失败点及可优化点,以此做出二次备课的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够使教师增强课堂的重视度,改善教学方法,又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能素养从经验型朝着科研型的方向发展,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做好对提升活动结果与过程的同步重视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最为重要的深层含义:是一个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学习的过程、能够唤醒教师职能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是学校在学习型师资组织队伍构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心学习和工作,不能够对任何人产生依赖感,以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投入提升行动中。只有教师达到自主提升的学习心态,培训工作方可收到具体实际的效果。针对多数教师所存在的培训意识不足及缺乏内在主动性专业发展思想和职业认同感弱与厌倦感强的情况,提升行动要注重从心出发,唤醒教师的教育学习情感,通过专业学习环境的营造及有效评估机制的构建,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
4.建立网络培训常态机制,打造教师专业立体发展通道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非短暂的培训即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构建出一套常态意义上的培训机制。常态培训的机制构建可以通过以网络培训作为主要的途径,以此作为传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重要工具,以网络视频与网络平面的文本培训展开工作。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专题讲座、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感悟等多姿多彩的栏目内容,充分利用教育的博客、论坛及电子邮件、网络交流群等交互平台,积极地创建网络教学领域,赋予教育学习者对话的空间,以此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丁大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反思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0(3):335.
[2]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9-124.
[3]张志民.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评价细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52-53.
[4]王雁,莫春梅.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体系中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6):15-19,40.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主题教育等各种活动形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力争在谋深化、求融合上有突破。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积极组织主题读书活动、主题征文活动,会同县文明办、县关工委,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全面提升新一代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积极参与文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联合县司法局、教育局德育办,组成心理健康咨询、法制教育报告团,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普法宣传” 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打造平安文明校园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动员和组织老教干、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从思想、政治、业务上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早日成为师德高尚,教学技艺精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局关工委讲师团协同局德育办、工会继续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师德报告。
二、持续推进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夯实关工委基础能力。
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是省教育厅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省厅对各市、县(市、区)教育关工委和基层学校关工委考核的重要标准。基层学校常态化创建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各校要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工作运行轨道,领导班子配备到位,制定创建规划,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基层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合格单位创建工作。教育局将对照要求,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通过,成熟一个,认定一个,不赶时间,不追求进度,抓好一批典型,稳步推进,要把常态化(五有五好)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考核之中,提高各学校党政领导对创建工作的重视。
三、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联系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关工委重要的工作平台。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及《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着力打造家长学校品牌,创新家长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继续按照教育部门主管、关工委主抓、学校主办的要求,落实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加强教科研工作,办好网络家长学校,增强家长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按照省市关工委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把家长学校达标作为中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合格的必要条件。
为推动家长学校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下半年召开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同时,做好省、市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的推荐工作。
四、依托校外辅导站,拓展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
校外辅导站是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有条件的学校都要举办校外辅导站,各镇中心校要切实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各学校要有组织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到校外辅导站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主动和所在村、社区的校外辅导站建立联系,互通信息,互派教师,组织动员老教师担任辅导员,携手搭建共育平台。已举办校外辅导站的学校要努力提高办站水平,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增强实效性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做好特殊群体中青少年的关爱工作。
发动广大教育系统的老同志,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扶困助学工作,进一步健全青少年特殊群体关爱体系,扩大关爱救助面,促进青少年特殊群体健康成长。
要继续以“家长制”、校外辅导站等为载体抓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以心理辅导站、“谈心屋”等为载体做好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以社会捐助,争取慈善机构帮助等形式募集扶困资金,做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以结对子、“四帮一”等为载体做好“问题学生”、失足青少年帮教转化工作;以组织学校、企业与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等残疾学生以特殊关爱。
六、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按照“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关工委的要求,以深入推进学校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教育改革要实现两大目标,即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我国基础教育将加大以下七个方面的改革力度:
1.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改革
此项改革思路是,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普惠性,兜住底,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体现倾斜性,保基本,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促进均衡性,缩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当前,城乡差距、校间差距主要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引起。为促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先后和31个省市签署了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各省制订了本省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已经督导了22个省的义务教育均衡情况,将对全国三千多个县逐一进行督导。为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1)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a.包括保障基本办学条件
b.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消除大通铺,宿舍小学生均不少于3平米,中学不低于3.3平米,配备洗浴设施,食堂、伙房、开水房、洗浴设施都要达到相关要求
c.办好必要教学点,暂时冻结村校的盲目撤并,解决好村小办学条件和交通问题,政策、经费、师资力量要向村小倾斜
d.妥善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县城学校大班额尤以高中最为突出,国家将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措施。对于大班额现象尤为突出的学校,应限制其招生规模。
(2)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学生
A.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县城要积极配合,确保随迁子女顺利入学,制订随迁子女在当地开展中高考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安全、法制教育,解决好留守儿童上学交通问题。
B.更加关注贫困学生。制订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建立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加强重点学校食堂建设。
C.更加关注残疾儿童。国家将召开全国特殊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目前残疾儿童受教育率达76%,还有近80000名未入学,为此,国家要求城市人口在30万以上的城市都要有特殊教育学校,争取2万名学生进特殊学校、2万名学生采取送教上门,4万名学生进入普通学校跟读的政策,使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要达到97%以上。
2.基础教育招生考试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总体目标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局面,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出台《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实行阳光招生,减少特长生招生,国家将对19个城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情况进行督导,努力破解择校难问题,坚持学区制办学。
(2)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把学业水平考试定性为国家教育考试、省级实施,考试内容主要考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自主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参加考试,且每一门课程学完就考。
实行高考制度改革,一是改革高考科目内容,不分文理,减少科目,改变科目权重(语文权重适当增加,英语权重适当减少);二是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探索外语考试的一次考试管多次);三是建立综合评价招生机制(将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
3.基础教育治理结构改革
总体方向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包括以下具体改革措施:
(1)推进电子学籍管理。学籍全国联网,一人一号,终生不变,对学生学业进行全程管理和实施监控,同时,做好电子学籍与事业行政学籍统计数字的核对和审核。
(2)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坚持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引导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办学体制。
(3)推行学区化管理。按地理位置及均衡原则,合理配置学校布点,区内学校统一管理,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推动学区内质量考核、教育培训、教学设备设施的统筹考核和配备。
(4)强化安全教育管理。把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把安全演练常态化,落实一岗双责,明确地方政府和监护人的责任,避免一些学校为了安全而不敢深入开展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面,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处理事故矛盾。安全不是一切,安全不大于一切。
(5)制订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管理标准,质量监测标准,教师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等法规条例将陆续出台,逐步形成教育标准体系。
4.基础教育育人模式改革
(1)加强中小学德育。加强学科学段统筹,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入德育内容,搞好活动设计,深化中国梦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实现课程育人。加快文化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建设,促良好校风、学风、班风,有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实现文化育人。加强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实现管理育人;统筹校园、社会、家长等人员,开展红色旅游、公益事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实践育人。
(2)深化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中小学学科相关教材。
5.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改革
(1)提高教学效率。开展优质教学的比、学、赶、帮,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升业务能力,整合专家和优秀教师力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
(2)推进学生减负。即将颁布《小学减负十项规定》,实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实行零起点教学,减少作业量(低年级不留,高年级留点),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小学实行学业等级考试,避免分分计较,提倡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国家将开展“减负万里行.第二季”活动,组织督查巡视,对三乱、加重学生负担等违规行为严加督查,对认真贯彻十项规定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适时召开全国会议,并进行总结推广,十项规定落实不力的,进行曝光。同时,对各省(所有地市)的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对全社会进行公布,把各地减负情况与各地均衡发展指标挂钩。
(3)推进信息化教学。建立“三通”“两平台”(校校通、人人通、班班通、教学资源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平台),2015年所有学校实现宽带接入,对开不起课的学校,特别是短缺学科,采用信息化手段上课,各地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利用水平。
6.基础教育教师管理改革
(1)改革教师资格认定。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五年一审,主要依据为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情况及教师师德情况,保障教师队伍的质量。国家统一制订教师标准,各省统筹教师招考,县级统一管理,学校自主选择使用。
(2)改革教师编制配置。在职称评定上,高级教师指标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县城教师或中心校教师到村小工作。
(3)改革教师生活补助。对农村教师设立专项办公经费和生活补助,建立周转房,提高工资待遇,特别是联片困难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更要提高。
(4)改革教师职业从属。用3-5年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规范化和常态化,通过好的校长,优秀教师的流动,提升薄弱学校的品质,对薄弱学校的政策支撑上给予倾斜。
7.基础教育的督导监测改革
(1)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各类督导机构,加强专兼结合的督导队伍建设,国家成立教育督导组,由刘延东同志任组长,直属国务院,实行四级(国家、省、市、县)督导,对各学段各类别教育进行督导,建立督导评估系统,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方法,提高督导评估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根据《*州市教育局关于评选第五届*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通知》(*市教人[20*]5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评选推荐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
我县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教育直属事业单位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在编在岗教师。要重点推荐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已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和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人员不再参加本次学科带头人的评选。
*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为三年,对于在管理期限内的学科带头人,现仍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参加本次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不得兼报。
二、评选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
(二)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掌握有关的教育法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或教学特色。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获得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和同行专家的认可,在所任学科内能起到示范、带头、模范作用的在职教师。
(四)*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及以上;*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一级职称及以上,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及以上。年龄男五十周岁以下,女四十五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年12月31日)。
(五)学校校级领导推荐人选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具备:
1.担任校级领导职务后坚持上课,其教育教学工作量应*到专任教师三分之一及以上,或每周任教至少不低于4学时。
2.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经验丰富,业绩突出。
三、评选程序
各片区、各学校(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采取教师自荐和组织提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通过全面考核和集体研究,确定拟推荐人选并上报市教育局审批。
四、推荐名额分配
我县拟评选推荐第五届*州市学科带头人42名(其中中学教师21名,小学教师21名);*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00名,(其中中学教师50名,小学教师50名),各片区、直属学校(单位)推荐名额详见附件1、附件4。
五、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评选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片区、直属学校(单位)务必于20*年9月16日前(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将材料报县教育局政工人事股。报送材料如下:
(一)《第五届*州市学科带头人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一式三份和《第五届*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人员名册》(见附件3)一式二份,《第五届*县学科带头人情况登记表》(见附件5)一式二份和《第五届*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人员名册》(见附件6)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档(excel格式)。要求字迹清楚,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格格式和大小,“推荐意见”栏需加盖行政公章)。
(二)推荐人选的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字体,正文用仿宋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要求事迹真实,内容具体。
(三)推荐人选的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职称证、论著、获奖证书等复印件一式一份。
六、评选工作要求
这次全州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分析全州教育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今天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施州民族小学、XX民族中学建设现场、清江外国语学校等学校,XX市、巴东县、利川市、来凤县四个县市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各县市相互借鉴学习。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__年全州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州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两基”目标全面实现。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20__年5月,我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二是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20__年,全州乡镇教育/!/站实质性撤销,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20__年初,我州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州、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的经费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今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三是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20__年以来,州、县市政府连续为教育工作办实事,解决了584所农村中小学如厕难、227所农村中小学饮水难问题,在319所农村中小学实施污水净化处理及沼气池建设工程,消除、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35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舍79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初中100所,全州农村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
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通过对教师全员培训,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__年的96.52%、86.78%和68.15%提高到现在的98.48%、94.23%和91.38%,全州民办教师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五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20__年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达到9364人,比20__年增加6608人。
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等条件制约,教育工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两基”成果巩固难度大。虽然我州在20__年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但在验收以后,抓“普九”的力度有削弱的倾向,措施没有验收以前过硬了,特别是初中学生辍学流失比较严重。
二是城镇教育资源短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区初中、小学“超级大班”现象较为普遍。20__年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全州城镇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945个,占城镇小学教学班总数的86.9%,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294和418个,分别占城镇小学教学班总数的27%和38.4%。全州城镇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922个,占城镇初中教学班总数的96.6%,其中56—65人的“超级大班”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331和465个,分别占城镇初中教学班总数的34.7%和48.7%。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20__-20__学年,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8.57%,远低于湖北省78%的水平,也低于全国66%的水平。20__年,我州人口391万,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学生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学生3.4万人。20__年,咸宁市人口只有268万,普通高中30所,在校学生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学生6万人;十堰市人口348万,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9万人。
四是学校条件依然较差。我州大多数中小学校条件依然较差,影响了全州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全州初中生均校舍面积8.17平方米,与国家标准相差1.33平方米,城镇中小学教学用房更加紧张。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宿舍十分拥挤,生均宿舍建筑面积小学2.01平方米,初中2.18平方米,与国家标准分别相差0.39平方米、0.52平方米。50%的寄宿制初中无餐厅,90%的学生宿舍无洗漱间和卫生间,95%以上的寄宿制学校无活动场所及设施。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不能满足需要,体育和艺术教学设施设备较差,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
五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配备不均衡,语文、数学两
大学科教师超编,外语、生物、历史、地理、艺体等学科教师缺乏。全州小学教师超编,初别是高中缺编较多,初中缺编268人,高中缺编1727人。小学教师严重老化,全州小学教师35岁以下的只占25.3%,51岁至60岁的占29.4%。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者还占一定比例,还有近5000名“民转公”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们既要看到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看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加快推进州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质性认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州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各级政府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先规划、优先部署、优先投入、优先检查、优先落实。优先就是要超前一点、偏爱一点、更加重视一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新阶段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我州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教育发展,以科学方法抓好教育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化解突出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发展与稳定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提出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和谐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原则。推进教育和谐发展,首先,要夯实公平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从教育资源配置入手,从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做起,逐步实现社会成员均等受教育,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前,最应该关注公平的是政府,如果以前的不均衡是当时的政策问题和认识问题,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后,再不按法律规定大力推进均衡发展,便是违法。其次,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确保每一个孩子不管生在哪里、迁居到何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地接受教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13年,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州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1.6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龄前儿童接受入学前一年教育的人数达到95%以上;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在校生达到10%左右。到建州30周年,初步建成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发展协调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巩固“两基”教育成果。我州“两基”工作虽然通过了国家验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能有松懈思想,还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两基”成果。一是要大力控制学生流失。控制中小学生流失是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成果的关键性的工作。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对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因贫失学现象已是极少数,造成学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升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初中生辍学情况,要把控制学生流失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分析“控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学生流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控流”作为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和长远大计抓实抓好。二是要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落实力度。要增强家长、监护人和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使广大家长认识到,不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价值取向,自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要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救助活动,让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公安、工商、 文化、劳动等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控流”。教育部门要认真搞好调查,把中小学生流失的情况摸清,对症下药,下决心把中小学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切实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生逐步转移到城区读书,城区教育资源短缺、“超级大班”现象突出。“超级大班”不仅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且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城区“超级大班”现象,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要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XX市为缓解城区小学超级大班问题,市委、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施州民族小学,从动工到建成招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此举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XX市委、市政府还决定在六角亭新修一所初中学校,缓解城区初中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各县市要像XX市一样,筹措一定的资金,在城区分别新建或改扩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切实缓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校建设上,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学校建设质量敲响了警钟,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积极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从机制上解决“择校”、“择班”和“超级大班”现象。坚持按照“硬件坚持标准,软件突出特色”的要求,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三是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XX高中要积极探索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农村中学,调动农村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农村学校读书也能看到升入优质高中学习的希望。
(三)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湖北省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0%,我州提出了70%的指标要求,到2013年达到80%。按照当时的人口数测算,届时将有11.6万人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普高和职中在校学生分别达到近6万人,普高将增加1万人,职高将增加2万人以上,相当于要新建3000人规模的普高3所,中职学校7所。我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一是要新建高中阶段学校。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要加快XX民族中学建设,XX民族中学是州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向全州人民作出的承诺,并将其列为20__年向全州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首,州委、州政府将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平民化”的要求,加快XX民族中学建设步伐,尽快建成招生。要抓紧抓好巴东一中搬迁、来凤二中的新建,高中资源短缺的县市也要根据需要新建或改扩建1—2所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今年州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就是各县市要启动改扩建一所高中或职业高中,但部分县市还未启动,希望未启动的县市好好研究一下,确保实事全面完成。二是扩大现有普高、职高招生规模。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普高、职高的内部潜力,不断实现外延扩张,增加招生容量。
(四)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全州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教育比较薄弱,办学条件简陋。只有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才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县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做出具体规划,到2013年把所有的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都建成班额合理、校舍配套、安全卫生的标准化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不仅仅是盖一两栋房子的问题,要统筹解决寄宿学生就餐难、就寝难、洗澡难、行路难、新鲜蔬菜供应难等问题。鹤峰县最近推出了寄宿制学校“十有”、“六配套”的标准值得各县市借鉴。“十有”就是有标准的床铺,有学生用品壁柜或多功能摆放架,有设在室内或楼层内的厕所,有设施完备的洗漱、洗澡间,有开水供应设施,有餐厅、餐桌凳及餐具消毒设备,有洗衣机、晾晒架,有勤工助学发展项目,有常用应急药品,有蔬菜基地等。“六配套”是指食堂和餐厅配套,锅炉和浴室配套,宿舍和厕所配套,洗衣房和晾晒场所配套,学习和娱乐配套,生活和医护配套等,这是一个基本标准,州教育局要制定一个寄宿制学校通用标准,各县市按照这个标准来建设,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抓好。
(五)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一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扶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和招生就业形势较好的机遇,对职教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界限,统筹全州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使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招生就业两旺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使职业教育向市场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各县市新建或改扩建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一所办学条件较好、设施设备条件基本配套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县域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阵地。二是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建设10所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4所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学校。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示范院校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全州重点建设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实训基地,分别进入国家1000个和省100个重点实训基地。四是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按照“产业兴州”的要求,结合州内外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建设重点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学科设置、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六)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要以发展非义务教育和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一批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强、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有特色的民办学校,重点支持民办高中和民办职校发展,提高我州民办教育的整体水平。民办教育,不管是民办高中、初中、小学,还是职业技术学校、民办幼儿园,都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规模问题。现在总量还不够,我们要解决约3万初三毕业生读书的问题,怎么办,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办民办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财政很难在短期内拿出很多钱来扩充高中,财政的钱还只能更多地集中投入到义务教育中去。所以我们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办民办高中,使民办高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质量问题。民办教育要严格加强管理,不能把民办学校办成了一个薄弱的学校,办成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学校,有教室没有宿舍,有教室没有运动场,有教室没有实验室。政府部门不干涉民办学校办学,但要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用行业的门槛、标准把民办学校规范好,使其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公平问题。要不分所有制,尽可能为公办和民办学校提供平等发展、平等竞争的平台。
(七)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责任。各县市都要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可利用小学布局调整的闲置资源,办好一所骨干幼儿园,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要积极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办好特教学校,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20__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__—20__年)》,计划在中西部的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建设特教学校,缓解中西部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求矛盾。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规模,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八)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质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要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继续做好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工作,新进人员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一定要合理。对部分边远、艰苦学校试行定向招录,统一考试考核,单独划线,录取后签定5年以上的基层任教服务协议。对于紧缺学科的教师,在招录时可以不受1:3报名人数的限制。凡师范专业二本(一)及以上的毕业生可以不经过笔试环节,经人事、教育部门考核可直接录用。20__年,重点解决好初中学校教师缺编问题,为初中学校解决200名学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由州人事局、教育局具体落实到县市。二是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制定和全面落实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支持和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各级政府要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头,依法落实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安教工程”建设。要从政治上、感情上、工作上、生活上、待遇上关心爱护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安于从教,乐于从教。四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学生评老师,家长、社会评学校”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重视师德档案建设和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对那些业务不精、工作不勤、品行不端、教风不好的少数人要清理出教师队伍。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加大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
各级政府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经济社会整体布局之中,各级领导要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亲自抓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投入保障、教育政策落实和教育质量提高,努力成为熟悉教育、情系教育、善于指导教育、推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导者。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市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州政府将继续把教育工作作为各县市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年为教育事业办几件实事,解决一批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对公共教育的责任和对公共财政投入的要求,想方设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稳定持久的经费投入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特别是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性收入增长幅度。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落实之后,县市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能上进下退,搞“挤出”效应,要确保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减少。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必须依率计征,全部拨付教育使用。公用经费按国家、省、州标准落实到学校。农村税费改革后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统计监测公告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杜绝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和挪用的现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精打细算,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切实优化教育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