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第1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1、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信誉品牌效应是企业常采用的一种营销方式,通过树立良好形象,创建独特的品牌,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形象和品牌信誉都是在社会中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后,逐渐形成的,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否则极易失去信誉。2008年,三鹿集团被查出生产的三鹿奶粉中含有三氯氰胺,信誉大跌,消费者迅速减少;2013年,多美滋奶粉被曝光,称含有肉毒杆菌,最终销量骤减。

2、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社会责任是当前企业竞争的重要考虑因素,若只顾自身利益,而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必将使其竞争力降低;反之,则对提高竞争力大有帮助。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加多宝集团捐款一亿元,为社会公益做出巨大贡献,在社会上树立了极好的名声,产品销售量因此一路飙升。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加大成本投资,短时间内的收益效果并不理想,可一旦形象树立起来,消费者忠诚度提高,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3、影响企业是否能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遵守国际准则。而国际市场的门槛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占领海外市场,促进企业实现国际化。这就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必须重视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营销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当前企业竞争中极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在形势下,企业经营逐步进入社会责任竞争时代,消费者为维护自身权利,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竞争者为了不被淘汰,也采取对社会负责的经营方式。面对消费者和竞争者这两个影响最大的因素的转变,企业不得不向战略营销转型。

1、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自上世纪80年代起,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使得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比重迅速攀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对企业社会责任更为重视。美国在2002年做了一场调查,面对着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有近90%的消费者愿放弃原企业的品牌。近些年来,此趋势已扩及全球,因为人们天生有保护公共利益的倾向,一旦社会责任不被尊重,公共利益被个人利益侵犯,极易遭到人们的反对。二战以后,在很长一段和平时间里,人们的私利心得到满足,并开始觉醒,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说,社会责任消费是消费者潜在消费需求的重要部分。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其世界第一的排名来之不易,除了精细化管理、营销、战略等方面,与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特点不无关系。2009年8月,因为生产中出现零部件的问题,丰田在我国的两家合资企业为了维护品牌信誉、减少消费者损失,先后召回雅力士、凯美瑞等车辆共68万多辆。2012年10月,因为车窗开关的缺陷,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召回VITZ等车共743万辆。这两次召回,对丰田公司本身带来了重大损失,但因为敢于承认不足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全世界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当前,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消费极为重视,若当初丰田没有召回,消费者发现其中的质量问题后,可能会放弃这一品牌。所以,丰田公司此举,可能会暂时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对其长远发展颇为有利,不但能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还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竞争者的社会责任竞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加剧,影响竞争的因素不断增加,社会责任尤为明显,并逐渐成为主流竞争方式。为提高竞争力,许多企业在经营中加大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培养了大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不负责任的企业则蒙受了重大损失,甚至破产淘汰。随着战略营销的提出,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实力,而扩展到社会责任领域。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为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大效益,许多企业都展开了社会责任竞争。①戴尔公司以“教育改变未来”为口号,积极对“互联课堂”进行改进,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完美地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对“青少年互联创未来”项目的运作,更好地将教师群体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反馈至设计研发端,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习惯的产品。同时,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获得了极好的口碑;②在汽车领域,宝马公司则建立了“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促使更多孩子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强化其安全意识,并能够主动承担交通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同时赢得了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开拓了一条企业与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卡特彼勒作为全球500强的企业之一,在矿用设备、燃气轮机、天然气发动机等方面极具优势,为节约原料、减少消耗,该公司研发出“再制造”技术,可实现零件的“重生”,进而实现了企业、消费者和环境的三赢。

3、战略营销的落脚点从上面分析中可看出,企业社会责任促使社会责任消费成为潜在的消费需求,促使社会责任竞争逐步成为主流竞争方式,这对实现现代企业的战略营销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强战略营销管理,须做好决策工作,而战略营销决策的关键在于:①目标市场决策,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优质品牌进行战略营销;②市场定位决策,通过对竞争者的竞争行为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分析,采取差异化手段吸引消费者。

三、结语

第2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一)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归属于企业内部的自身职能,没有有效地与社会环境相融合,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食品安全方面不惜以公众利益为代价,威胁公众的健康、生命安全。政府制度、规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缺位和管理盲点等缺陷。因此,作为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要从制度、法规等法制的角度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其能按照社会利益和公众食品安全需求,自觉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政府与企业联动,形成共同的责任,形成联动效应(耦合效应)增进合力是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必然性。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关系理论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推进政府绩效,政府制度、法规的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与必要的保障,在政府规制下的企业自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政府的激励、支持与企业耦合联动共同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的治理需要企业相对自治与政府制度、法规的耦合效应。以政府促导型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食品的安全治理,正是基于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关系,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的法制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发挥政府在制度、法规的实施以及政府主体推进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模式与经验分析

(一)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模式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依靠内部调节,还要靠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规则。政府通过规章制度对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进行强制规定,不断调节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了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标,政府与企业社会责任间存在耦合关系。为了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内耗以及劳动权益等方面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经过调研分析和经验借鉴中国的食品安全方面在政府与企业耦合效应的行为上,将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藕合模式归纳为三种类型:授权型自我规制、共同规制及回应型规制藕合模式。授权型自我规制模式的优点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可不断地调整规则以适应企业。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内生性。克服了政府制度的缺位亦或规制成本过高的缺点,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一种可选择模式;共同规制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企业及社会都参与其中发挥共同的合力,在保障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保障了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回应型规制模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与企业合作。

(二)政府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的经验分析

食品产业承担着为我国逾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近20年来,作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的食品产业,始终保持着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2万亿元,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大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的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已将保障“食品安全”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09年2月份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的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完善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运行机制,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制度的出台还依靠政府与企业耦合联动效应,逐步理顺政府食品监管体系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经营的社会价值取向,通过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将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放在首要位置,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政府与企业要深刻反思三聚氰胺、毒胶囊等假冒伪劣食品的深刻教训,通过政府制度与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企业公益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及慈善责任等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引领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三、结语

第3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管理者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企业家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奈特[1](1921)指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彼德·德鲁克[2](1985)认为企业家是为获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他们是能开拓新市场、引导新需求、创造新顾客的人。熊彼特[3](1991)认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张维迎[4](1999)认为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收入的人格代表。厉以宁[2](2000)认为:企业家是那种不仅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决策方法、有利益导向的经营思想,并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人。根据以上学者对企业家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家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善于驾驭企业、能够使企业长期生存并能为此而承担风险的人。基于此,本文所界定的企业家不仅包括企业家,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

改革开放30年,企业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家最受尊敬的第一指标(何志毅,2008)。在洞察、开发和利用商业机会过程中,企业家最先能够感知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采取竞争策略、创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能够将社会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较多关注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企业文化论文,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起到什么作用?企业家应当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构建适合中国背景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概念模型、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比较零散,其中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余还有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

随着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学者们开始关注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田丰,2004;朱贵平,2005;黎友焕,2007;赵曙明,2009)。学者们认为企业家如果能够将社会责任因素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内容,黄泽民[5][6][7] (2004,2005)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由其社会角色、现代社会生产形式、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论文提纲怎么写。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他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部分:(1)直接社会责任,由企业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发生的责任,包括社会积累、保障就业、管理生产要素、产品创新等;(2)间接社会责任,与社会环境相关的责任,包括诚信、道德、可持续发展等。张铭业[8](2005)认为的企业家应有“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李洪彦[9](2006)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就是指作为特殊群体的一群社会个体所应承担的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义务。黎友焕[10](2007)认为企业家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起关键作用,企业家作为改革受益者理应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李君如[3](2007)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办好企业,多提供就业机会,多交税收,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贡献。

许多学者如陈孝兵(2008)、孙浩进(2008)等都认为有不少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含义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社会责任就是更多的捐款或赞助公益活动的行为,而忽略了产品、环境、员工等方面的责任。陈孝兵[11](2008)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新的“企业办社会”,也不能等同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捐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孙浩进[12](2008)分析了中国社会环境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责任存在的危机及应对对策,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模糊,更多的时候采取了漠然或逃避的心态,使得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而政府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缺乏监督、指导和制约也是造成企业家社会责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研究

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理论上称为CSR导向(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CSRO)企业文化论文,即个体对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行为的态度导向。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国管理者的CSR导向(研究结论见表1),研究表明,企业CSR的履行程度,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CSRO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3](2007)通过对企业法人代表的调查,反映了现阶段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晁罡等[14](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领导者的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杨帆等[15](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陆雄文等[16](2009)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虽然目前受到资源限制,不少民营企业家都存在注重盈利的短期导向,但从长远看来,民营企业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会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重视并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表1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导向的研究

 

学者

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和样本数

主要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

企业家对CSR的认识与评价

企业法人代表,有效问卷4586份

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度认同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意义;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现象较为突出;经营困难、素质不高、缺乏诚信环境、社会相关部门未很好履行职责是导致社会责任欠缺的主要原因。

晁罡等

(2008)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

MBA和EMBA在职学员中的企业中高层领导者,有效问卷458份

法律、伦理、慈善3个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经济责任取向负向影响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CSR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三者关系中,企业社会表现起中介作用。

杨帆等

(2009)

中国管理者CSR导向

籍贯长三角洲地区,在上海浙江工作地MBA学员中的企业管理者,有效问卷118份

中国管理者个体的CSR导向具有经济责任和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

陆雄文等(2009)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

第4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而《中国企业管理年鉴》作的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表述为,企业为所处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强制的法律责任,也有自觉的道义责任。”有关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是否应当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以“哈佛论战”最为有名。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贝尔与多德两位教授引发了著名的论战,后人称之为“哈佛论战”。贝尔认为企业管理者是只受股东委托、唯股东利益是从的股东权益受托人。多德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在他看来,“企业是既有盈利功能,又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经济机构”,企业管理者不仅受托于股东,而且受托于更广泛的社会,包括对雇员、消费者和广大公众均负有社会责任。最后结果是贝尔宣布认输,并成为一个忠实的、坚定的承认“企业社会责任”者。

(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学术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德曼早先的定义说,一个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可能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这是范围最广的定义之一。克拉克森和其他人则在不同的语境下既提出过狭义的定义,也提出过广义的定义。1995年他提出一个广义的总括性定义,说“利益相关者就是一个公司以及他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活动中拥有或宣称拥有所有权、权力或利益的人或群体”。

学者们提倡企业采取利益相关者策略是基于以下原因:即照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使企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辩护的否定说法强调,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是在冒险,而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立则可能危及企业自身生存。第二观点认为,不论公司后果如何都有一种伦理责任,应当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回应。第一种观点带有明显的自利性,我们称之为工具性的;第二种观点则具有一定的道德义务性,我们称之为规范性的。

弗里德曼认为,企业肩负一种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遵守职业规则,在不采取诡计和欺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资源从事公开的、自由的竞争而增加其利润。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往往被忽略。

对于弗里德曼的论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创始人科斯给予了最为完美的回答。他认为,任何经济行为都有外部性,并对这种外部性提供了一种“内部化”的解决办法,即所谓交易成本最节省的理论,那就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承担经济行为产生的外部性责任,是必要的“社会成本”。

二、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一)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也称交易费用,它包括搜寻和信息费用、讨价还价和决策费用以及监管和执行费用。交易费用的典型情形是使用市场的费用和企业内部发号施令的费用。一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地产企业肯定也是一个讲究诚信,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企业。这类企业开发的社区一般都是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社区。仅凭这种良好的社会声誉,消费者就会增加信任,在购买这类企业产品时就会果断得多,从而减少了搜寻比较的成本,同时企业就无形中节省了一大笔招徕顾客的广告费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因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增加资信分数,从而获得融资上的优惠和方便,节省部分融资成本。企业员工同样也会因此而对企业具有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也会大有提高,公司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也会更加顺畅。所以,一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付出的是一小部分社会成本,收获的将是更大成本的节省和一份更大的无形资产。

(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凝聚力、影响力。在当今的商业社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品牌竞争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社会公众的焦点也开始集中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受到公众的认可,得到公众信任,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长此以往,将有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成其他企业无法模拟的无形资产。

(三)有利于社会和谐。地产企业开发的住宅并不仅仅具有经济性,还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性质,是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房价上涨给开发商带来了“牟取暴利”、“黑心开发商”的恶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无疑会安抚社会公众的情绪,缓解地产资本同社会公众的矛盾。

三、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对于企业投资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员工的同时,要肩负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培养和提高员工政治、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素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和适当的工作保障,重视工作的安全性。对股东而言,要及时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要创造更多的利润,使股息优厚,保障股东投资安全。

(二)对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价不断上涨,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上涨水平。一方面是开发商赚的钵满盆盛,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关于其产品的投诉也是名列各类消费品投诉之首,开发商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类媒体口诛笔伐的靶子。一个有责任的开发商应当提供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房子,而不是给消费者带来大量“后顾之忧”的房子。

(三)对于承建商、营销商、咨询机构等上下游企业的社会责任。房地产开发活动具有资金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的特点,开发过程中涉及范围广,相关利益者多,相关合约也比较多,在我国目前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双方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每年春节的农民工讨薪就是一个最为有力的证据。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房产开发企业应当信守承诺,按照合同办事,从而为整个行业的诚信和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四)对于社区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其所处的社区有维护社区正常环境,适当参与社区文化教育发展、环境卫生、治安事务、支持社区公益事业等责任,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其所进行的开发或重建工作,应该能对社区的发展和更新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五)对于政府的社会责任。当前,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投资过快、房价上涨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行为欠规范等问题实施宏观调控。房地产企业有责任在照章纳税,接受相关部门审计的同时,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政府作用

(一)健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但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在我国推行的法律缺位有极大的关系,政府应当及时就规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做好《公司法》、《工会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正工作,为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铺平道路。

第5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一般而言,西方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大多接受过MBA/EMBA的教育,在西方的商学院中更是十分重视商业伦理教育,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在市场中,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们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逐步形成了具有商业道德、社会责任的竞争氛围。在我国,MBA/EMBA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导致一些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更谈不上创办一家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尽管一些培养院校已经意识到了MBA/EMBA教育项目开设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MBA/EMBA培养院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仍不高。 

多数MBA/EMBA培养院校已有意识地开展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但是,由于三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使得不少培养院校仍将培养学生的管理理论,提高学生管理技能作为MBA/EMBA培养的重点。不少培养院校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不是MBA/EMBA教育的主要任务。从MBA教育的数据来看,在中国具有MBA培养资格的238所高校,只有85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被设为必修课程,仅有58门为公共必修课,27门为专业必修课。而EMBA培养环节中,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开课比率则更低。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课程授课内容系统性不强。 

开设该门课程的MBA/EMBA培养院校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门课程的课程讲授内容系统性不强。培养院校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授课内容,讲授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学校从法律的角度解读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有些学校将领导力与商业伦理联系在一起讲解,有些学校仅从商业伦理的角度解读一些基本概念等。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没有形成符合当前情况的权威教材,市面上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书籍大多参照国外教材内容,对当今中国商业社会新形势、新特征涉及较少。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的讲授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授课教师的个人理解层面。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在MBA/EMBA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各培养院校并没有在该门课程的授课形式上下功夫。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应该将教育渗透到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授课形式,营造良好氛围。然而,在MBA/EMBA培养院校中,没有采用新颖的授课形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 

针对MBA/EMBA教育中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教育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改进对策: 

第一,MBA/EMBA培养院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商业道德的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已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纳入 MBA 培养评估体系,促使MBA/EMBA培养院校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从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培养院校应积极相应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号召,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商业道德的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贯穿整个 MBA/EMBA课程体系。培养院校可以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具体内容,根据培养院校不同的学科特点及优势,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内容。 

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授课内容应包含: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基础理论、分析方法、管理对策等。基础理论部分应该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主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的分析工具,管理者进行伦理选择的依据。管理对策指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所采用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的行为。教材方面,中国MBA/EMBA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材应由中国教师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结合MBA/EMBA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编写。建立我国在独特市场经济和商业环境下的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统一的规范。对于案例的撰写,应能够体现中国商业现状,抓住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第三,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第6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Abstract】The modern enterprise is no longer having an eye on the profit only,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 new topic for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whole process about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ing into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marketing, finds out the cause-related marketing and share value two marking new concep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rand value,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营销;共享价值;善因营销

【Key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rketing; shared value; cause-related marketing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28-02

1 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金融危机和奶制品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社会开始关注企业责任问题,此后又经历三星、苹果等品牌手机爆炸伤人、饿了么网站黑作坊食品安全隐患、毒疫苗等事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责任”理解的偏差或主观忽视。在过去,利润最大化是主流经济学强调的重点,米尔顿・弗里德曼就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逐利润,这个过程会自然带来产品和服务、消费和税收”。但长期的实践和争论之后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一种常B,而不是高不可攀或者可攀可不攀的。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必须对企业存在的经济性、合法性和合义性进行思考[1]。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社会责任的理念逐渐得到完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塑造表面形象,到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长期战略;从认为造福社会就要牺牲企业利益,到以共享价值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转变过程分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社会责任营销理念、善因营销理念、战略型社会责任模式和共享价值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又可归纳为战术性和战略性两种层面。

2 早期战术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2.1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早已存在,比如春秋时期有关“义与利”的争论。1924年Oliver Sheldon首次对CSR下了定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实际上,仅仅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是一种狭隘的理解,1997年Carroll提出的层次责任理论更好地诠释了CSR,即CSR是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行裁量(如慈善)组成的金字塔形(后来的学者将其完善为交互圆模式和同心轴模式)。[2]

2.2 社会责任营销理念

这一阶段把社会责任的概念融入企业使命中,是前一阶段的进步,在实施方式和动因上也有很大不同。实践表明,仅仅以义务和高尚来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合理的,并且效果甚微,要让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社会责任营销不是新的营销手段,而是新的营销观念。它不是短期的营销工具,也不仅是单纯的慈善捐款,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长期品牌战略[3]。菲利普・科特勒(2010)指出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从产品为中心、顾客为中心,转变为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文精神导向[4]。中国学者李炳毅更是早在1998年就完整探讨了企业该如何有效地把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中。

2.3 善因营销理念

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与艾丽斯岛基金合作开创善因营销(Cause Related Marketing),通过将信用卡的使用与公司捐赠结合起来筹集款项用于修复自由女神像。善因营销也称社会营销、慈善营销、公益事业相关联营销,包括了社会责任中伦理和慈善两个层次[5]。狭义的善因营销是指企业承诺将产品销售额与某项特定公益事业捐款相联系;广义的善因营销包括一切与公益事业相关的促销、公共关系和赞助活动,是营利与非营利领域的合作,达到企业、慈善团体和消费者三赢的局面。研究表明,大部分消费者受“移情”影响对善的企业有高度认同感,因此通常来说,善因营销能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联想度、形成品牌忠诚、提高销售量。但是,善因营销常常会失效,总结起原因如下:

①善因只是掩盖企业真实动机的工具;

②善因行为与消费者道德偏好错位;

③合作伙伴选择错误或与品牌匹配度较低;

④慈善并不能替代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如保证质量。

3 现代战略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实践表明,早期战术性、一次性的慈善活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于是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应运而生。

3.1 战略型社会责任模式

战略型CSR是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从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该模式由“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2000)提出,波特认为泛泛的谈论社会问题意义不大,没有一个企业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它们必须解决与主营业务有关系的社会问题,选取的标准也不是看某项事业是否崇高,而是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企业。

3.2 共享价值的概念

在战略型CSR提出之后,波特给出了共享价值(Shared Value)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波特在2006年和2011年两次探讨这一概念,并给出明确定义和实现方式。波特认为,共享价值并不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甚至也不是可持续发展,它是一条创造经济辉煌的全新之路。它并不是分享企业已有的价值,而是从价值链出发,做大整个经济的蛋糕。而企业解决社会问题,未必就会增加成本,因为它还是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来提高生产率[6]。科特勒也指出,未来的营销概念应该包括产品管理上的协同创新、顾客管理上的社区化和品牌管理上的特性塑造。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营销、善因营销、战略性社会责任模式和共享价值五个阶段是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在定义和内涵上各有不同,却又互相渗透、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是商业伦理和市场营销观念可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毅,李东红.企业社会责任论[J].经济问题,1998(8):34-36.

【2】王伟芳.论企业领导的基本道德品性[J].兰州学刊,2007(4):71-73.

【3】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1):2-8+49.

【4】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温・卡塔加雅,伊万・塞蒂亚万.毕崇毅(译).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7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1)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演进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早就出现,但是通常认为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奥利费?谢尔登(Oliver Sheldon)(谢佩洪、周祖城,2009),1924年他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①1953年,波文的《商人的社会责任》提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被认为开启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兴起与思辨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思辨阶段,主要围绕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展开,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有关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因此又被称为狭义企业社会责任。

②拓展与发散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提出了社会响应、社会绩效和公共责任,因此被称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

③工具化与操作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模型,该模型的提出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④细化与推广阶段。21世纪,企业接管了部分公民权,使企业公民概念引起学者的注意。除此之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如阿吉莱拉(2007)建立了多水平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对员工、其他内外相关者、政府合作等多层次影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⑤引入与本土化阶段。从国内研究看,2000年-2005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入期,除了对西方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整理外,主要是将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本土化并进行创新。

(2)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波文(1953)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追求商业利益时,同时遵守做那些根据社会目标和价值观期望的政策、决策和活动方针的义务。麦圭尔(1963)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延伸到经济和法律之外,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②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中去,该定义开始聚焦于企业活动所能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群体上,即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巴拉巴尼斯等(1998)进一步指出企业应该对其任一行为所能影响的人群、社区和环境,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人群或社区生活负责。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迫于社会的压力采取的被动反应,而应该是企业应该具备的额内在品质。

(3)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与道德、社会和环境价值的标准等因素融合。它包括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和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和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能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2.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优势

大多数中国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负担”,是从企业的盈利中分离出一部分回馈给社会。这种观点使企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看成对立的两面。事实上,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企业的“负担”,反而可以作为帮助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成为我国的企业在经济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究竟可以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呢?

(1)加强品牌建设,赢得顾客信任

一项针对全球26个国家25000人的调查发现,人们对企业的好感度不仅仅来自企业的品牌和信誉,更多的来自于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在注重生态平衡、生态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除了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上,还注重企业是否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以英国的化妆品品牌美体小铺来说,该企业一直坚决反对用动物进行试验,产品的原料都是纯天然提取,品牌强调简单环保。正是企业的环保理念,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好感度,最终征服了消费者。

(2)提高企业利润

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已成为一种趋势。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投资论坛在2012年底的一份报告指出,至2012年,社会责任投资已经从1995年的6390亿美金增长至3744万亿美金的规模,增长率高达376%。全球领先的消费产品生产和经销商高乐氏公司,他们投入两千多万美元研发非合成清洁产品系列,虽然该产品的研发费用较高,产品定价比传统的清洁产品高15%,但是相比之下,该公司研发的绿工坊产品在美国天然清洁剂的市场中占有40%的份额,为公司赢得了可观的利润。③

(3)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011年,索尼公司荣获“2011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社会责任”的称号,正是因为索尼公司把创新与社会责任相融合,才推动了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其中,使企业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创新,这种角度的转换和不断更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3.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投资的影响分析

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今天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最终该企业将会发展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1)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指明了方向

管理学注重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管理。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关注公众利益等相关理念融入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让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行为的内在约束,以获得持久竞争力。

(2)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为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已经不是纯粹的价值投资,而是价值提升,它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仅仅关注利益,还要关注环境、生态效益,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和相对健康的经济环境,进而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两者结合点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投资体现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企业以自身利益为中心,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利益而制定的战略规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进行社会责任投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注解:

①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第8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关键词: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购买意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企业利润和对企业的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环境和社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由于消费者是利益相关者中能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群体,消费者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消费者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此起彼伏。处于风口浪尖的食品生产企业更应该重视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感知与响应,制定适当的战略,这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研究重心已经从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转移到了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的研究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建议。本文所进行的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还能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的,但真正开始关于CSR问题讨论的时间是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 Bowen)发表了他的《商人的社会责任》后。卡罗尔(Carror,Aichie,B,2000)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里被社会要求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世界银行定义的CSR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认为,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的行为符合道德,经营上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只是对股东负责。

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张彦宁(199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既包括强制的法律责任,也包括自觉的道义责任。李炳毅、李东红(1998)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企业在经营理念以及战略管理过程中应提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卢代富(2002)亦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独立于企业经济责任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企业责任,是除尽力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外应履行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在 1963 年在一份内部备忘录里的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被界定为“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环境等。我国学者郭红玲(2006)在关于企业 26 项社会责任活动重要性排序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果为,有 65.7%的回答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应该是与消费者相关的。她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排序,先后依次为消费者、员工、股东、社会整体。

2.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常亚平、阎俊等人(2011)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品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消费者愿意购买企业为了弥补承担社会责任多支出的成本而提高价格的产品。王昶、周登(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国外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未来发展的好坏与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密不可分。消费者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最为重要的群体,企业更应注重其行为态度。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社会各界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国国内针对国内该社会现实状况进行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虽有一些关于国内的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但是,直接针对食品企业、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研究的依然不足。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相对欠缺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消费者群体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的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极度重视,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很有必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

(三)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向的研究缺乏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是,具体到消费者在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后的后续行为意向如何,这样的研究却很鲜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这直接影响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因此此项研究十分必要。

四、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影响

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响应的正向影响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其行为的实际感知。在此感知之前,消费者会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有特定期望。当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大于这种期望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正向加强。

(二)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消费者感知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时,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归因。当消费者将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归因于虚伪而利己的宣传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但不会有正面影响,还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有所不同

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不同内容,依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而消费者购买意愿受企业对利益相关者中不同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是不同的。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般有食品生产企业对环境、社区、消费者、国家、员工、竞争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食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关注的社会责任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

(四)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的影响

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可能会花费更多成本。消费者会关注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转移方向以及转移程度。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至消费者时,消费者购买意愿不会降低,甚至还会提高。但是,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过多地转移至消费者或者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借口大幅提升产品价格时,不但不能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而且可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时下备受关注的行业为切入点,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因素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建议。

1.企业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期望。在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时,参考消费者的期望决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频率等。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进行广告宣传时,弱化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使消费者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归因于利他而非利己。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充分了解消费者更为关注企业履行哪方面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应领域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得到消费者的支持。

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应当适当地进行转移。事先要做好调研,了解消费者所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参考文献:

[1]沈弋.企业经营管理与社会责任之战略耦合[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晓峰.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9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30-03

在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研究就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在企业经营目标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受到了各界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加,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衡量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

纵观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对于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学者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对于通过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分析,进而探究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钢铁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1899)在《财富福音》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认为企业和富人应该在社会认为合法的任何用途上,通过谨慎投资使自身的财产增加,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之后美国学者约翰·戴维斯(1905)提出:公司是由社会创造的,因此应该对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回报社会。20世纪30年代,美国法学界爆发了“伯利—多德论战”,就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争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Rajan和Zingales(1998)也指出社会责任如不完善,会影响投资人的长期投资意愿。

Carroll(1979)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社会对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其他方面酌情而定的要求”。McGuire& Sundgren(1988)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承担经济性及法律性责任之外对社会应尽的一些其他责任。Epstein(1987)将企业社会责任分成企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社会反应三种类型。之后,Carrol(l999)又将企业社会责任区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发责任四种类型。

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一定的研究。张衔、谭克诚(201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除了企业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之外,反映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责任,可以划分为强制性社会责任和选择性社会责任。曲宗续(2012)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架构可归纳为紧密相关的四个方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沈洪涛(2004)以企业财富创造为取向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出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以财务绩效作为因变量,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修正模型,并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分别对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进行了逐步回归,进而对社会责任进行衡量。

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是根据社会对企业的各方面要求,反映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责任,主要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强制性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自发责任等选择性社会责任两种。

(二)企业绩效的衡量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沈洪涛(2004)等多位学者进行过相应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企业绩效是衡量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标准,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主要分为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部分。企业经济绩效则主要有市场收益指标、会计收益指标两大类。认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市场收益指标和会计指标两大类。如任缙(2010)认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程树(2010)对企业绩效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企业绩效分为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部分,并指出要衡量企业的绩效就要建立合理的衡量标准,如企业经济增加值评价体系、包含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体系和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等等,通过这些指标来对企业绩效进行合理准确的衡量。黄世英、秦学志(2010)明确了企业绩效的内容及评价方法,并且介绍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即在各项重要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出主要分析社会贡献、员工贡献、资金贡献和公司贡献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这为以后结合社会责任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不同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Griffin and Mahon(1997)统计了 1972—1997 年的 51 篇论文的研究结论,其中正相关 33 篇,负相关19 篇,无相关 9 篇。纵观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仍有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三种结论,而且正相关的结论占了压倒性多数,仅有少数研究得出了不相关或负相关的结论。后两种结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他们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处于竞争劣势,因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公司利益的流出,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绩效。如S.Pasaribu Hadi(2003)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无关;Wright & Ferris(1997)的研究结论就是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财务绩效负相关。而李正(2006)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价值不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下面本文将主要对近年来得出正相关结论的相关研究,从不同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