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2012年12月16日,湖南长沙图书城,人潮涌动。

黑压压的人群不止一次将路堵死,一位老奶奶也兴奋地挤在了队伍之中,在得知不是排队免费领鸡蛋之后,悻悻而归。

对的,这里没有鸡蛋,只有即将签售新书的独木舟。

面对人生的第一次签售,独木舟有些许紧张,但进场看到蜂拥的读者后,她淡定了许多。

她以为没几个人会来的。

当然更令人惊异的是,人群中有不少男性同胞,而且气质卓越……这让现场的女编辑一度不肯走,有些不打算来的女同事听闻有稚嫩小伙围观,也立马打车赶过来。

很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男读者都宣称自己是替女朋友来买书的。

可是,谁信呢?

喜欢看书又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当天寒风呼啸,气温极低,用生命来爱独木舟的读者们,谢谢你们。

型男自“贱”【配小汪子的图】

幕后推手:朵爷

当我接到奇幻项目任务时,一个个名字、作品哼哼唧唧地划过我的小脑壳儿……最后定格到“骷髅精灵《圣堂》”上面。经过漫长而又痛苦的生产期,这本书的第一册终于在去年11月份上市了,我的第一次(你够了!)就这样献出去了!

拿到样书的那一刻,我头发倒立!眼睛闪烁着热血贲张的光芒!四肢以每秒××次的频率颤抖……终于明白,人们在面对第一次时,为什么那样紧张了……(哎哟!好害羞!)

看完这套书,就算你是个细妹子!也会变成热血澎湃的糙汉子的!相信我!这是一个热血糙汉子YY教科书……你!不是一个细妹子!你!是一个糙汉子!everybody跟我一起念!老娘是个糙汉子,壮哉我大《圣堂》!

淘宝月度热卖榜【配各自图书封面】

数据来源:魅丽文化淘宝店

TOP 1

已售284本

《小情书》

TOP 2

已售224本

《我亦飘零久》

随书附赠:独木舟写真大片《致葛婉仪》

TOP 3

已售67本

《春光镇还在》

这是一段人生,一本写给女孩们的图书

TOP 4

已售36本

《等不到天亮等时光》

年度黑马项目,花火小狮首度亲笔批注全文

TOP 5

第2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论文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抒情式短篇小说,瘫痪

20世纪60年代时,关于短篇小说的文类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之前零散的研究大都采用了新批评方式,因为这样有助于教学开展。然而,那种机械式地将短篇小说划分为有情节和无情节的方式掩盖了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

1964年,约瑟林(M. Joselyn)提出应针对短篇小说进行真正的文类划分,主要分为拟态的(mimetic)和抒情的(lyrical)两种。拟态的短篇小说一般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结构,有完满的结局;而抒情的短篇小说则在拟态的短篇小说基础之上,加入了诗歌的成分特点。(Joselyn) 艾琳·巴德施威乐(Eileen Baldeshweiler)也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式,她将短篇小说分为史诗式(epical)和抒情式(lyrical)两种。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当于约瑟林所说的拟态的短篇小说,由推理演绎的方式,利用人物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最终以明确的结果结束全文。艾琳认为“抒情”二字与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比,更强调主题和行文语气。(Baldeshweiler)这些短篇小说类型的分类方式大体上都基于重视情节的传统写作手法与重视抒情式风格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之间的区别。

抒情式短篇小说产生于19世纪后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登上舞台之际。抒情式短篇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与现代主义文艺创作风潮契合,它颠覆了传统的史诗式的风格,注重人物内心的发展,摆脱了依靠情节发展的旧式框架。M. 约瑟林对抒情式短篇小说的诗性元素的分析十分精辟,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摆脱传统的按时间顺序的方式安排故事;2)利用纯粹的言语修辞手法,如语气、意象3)关注意识的增强,而非完整的情节4)仅用最简洁的方式达到高度暗示性,强烈的情感。(Joselyn) 总的来说,抒情式短篇小说轻情节,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波动起伏,故事结构以情绪气氛的跌宕起伏为主线;突出抒情的特点,采用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运用简洁而具有高度启发性的语言营造丰富的意象;使用开放式结局,摆脱传统具有决定意义的结尾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

本文旨在通过细读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阿拉比》,分析其抒情式短篇小说风格,探究詹姆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创新性写作风格以及他精湛的文字技艺。本文将通过对该短篇小说的诗化分析,展现乔伊斯在创作短篇小说时达到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协和。他利用诗化短篇小说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内心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男孩形象,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的都柏林城。

一.淡化情节,关注人物内心发展

现代主义小说对人物精神情感的关注与淡化情节的写作方式源起于人们对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因此这些作品通常从内心的角度映射出世间百态,以荒诞的、富于寓意的抽象表现方式,意图展现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乔伊斯这样说道,“都柏林那即乏味又闪光的氛围,它的幻影般的雾气、碎片般的混乱、酒吧里的气氛,停滞的社会——这一切只能通过我使用的词语的肌质(texture)传递出来。思想和情节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重要。”(戴从容 2005:11)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体现了这种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的关注情节故事发展的短篇小说形式,淡化情节的完整性和逻辑发展顺序,将错综复杂的现代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李维屏教授所言,“《都柏林人》的构思与布局超越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模式。它是20世纪初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思潮彼此交融的产物,也是作者告别传统、向现代主义道路迈出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李维屏 2011:117)

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这些故事按照人一生的成长顺序排列。《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个故事,也是其中最受评论者关注的一部短篇小说。《阿拉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用诗意的语言断断续续地回忆孩童时的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经历,读者成为倾听者,直接参与到主人公的回忆片段里,与男孩一起体验爱情的美好神圣与现实残酷腐化。《阿拉比》看似一个男孩寻找爱情的成长冒险故事,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强调外部矛盾的历险故事文学艺术论文,而是利用男孩的内心情感波动和思维方式来发展故事。整个故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也没有总结性结尾,体现了乔伊斯开创性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写作手法,也同时展现了抒情式短篇小说的文学魅力。

《阿拉比》中的男孩生活在瘫痪(paralysis)的都柏林城,年幼的他还未经世事历练,对一切事物都抱有美好幻想,拥有一颗追求美与艺术的心。男孩表面上敷衍的完成每天小孩的任务:念书学习、追逐玩耍,却时常在内心默默观察生活中一切美好浪漫的细节。他的艺术家气质与这座死气沉沉的城市以及城市里麻木不仁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男孩对周遭事物十分敏感,在他的眼中一些破败腐烂的场景变得诗意化,“我最喜欢最后一本,因为那些数页是黄的。屋子后面有个荒芜的花园,中间一株苹果树,四周零零落落的几株灌木;在一棵灌木下面,我发现死去的房客留下的一个生锈的自行车打气筒。”(乔伊斯2002:21)叙述者善于描述事物细节,如颜色,状态,声音等,如同在创作一首散文诗。从《阿拉比》抒情的文风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叙述者就像一位心思细腻的青年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位诗人,用心遣词造句,把埋藏心底的往事用诗化的语言一一诉说。

叙述者记叙男孩去阿拉比市集前焦急等待的过程时,没有情节结构,仅以人物内心波动来展现故事,明显体现了散文化的行文结构。男孩向曼根的姐姐许诺将会在阿拉比市集带些礼物回来后,脑海里面充满了“数不清的愚蠢的怪念头”,“但愿出发前那段乏味的日子一下子过去。”(ibid:23)接着,叙述者加快语速,连用五个“I”:“我要求……我问问题……我看着……我不能……我没有。”(Joyce 1974:540)随着节奏加快,人物内心的百感交集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等待的时间长度是相对的,也许平时男孩与伙伴们玩耍一会儿时间就悄然过去了,但是当男孩在相同的时间内等待去阿拉比市集时,“我坐着望了一会钟,滴答滴答的钟声叫我心烦意乱。”(乔伊斯 2002:24)在与时间抗衡时,眼前的一切事物都令人烦躁。这种典型意识流的心理时间与传统的时间比起来,摆脱了直观式抒情,“梦幻、映像、心理错觉交叉出现,给小说披上一层知性和幻化的色彩”,(李丽琴 2007:101)更增添了故事的节奏感,如同诗人直面听众表述内心。

在表现爱情这一复杂的内心活动时,《阿拉比》采用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男孩的角度将爱情歌颂,用写意的手法描绘梦中情人——曼根的姐姐。“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影。[……]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乔伊斯 2002:22)然而,涉世未深的男孩不敢直面爱情,连女孩的名字都不敢轻易提及,害怕惊扰了爱神丘比特,只能将胸中澎湃的爱情波涛化作崇高的信仰,“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仇敌中间安然穿过论文的格式。”(ibid:22)男孩犹如一名高尚的骑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爱情的圣杯。这种对爱情的信仰使得男孩莫名流泪,甚至濒临崩溃,只能将感官关闭起来,直至失去知觉,不自觉地将内心那句歌颂爱的诗诵读而出:“啊,爱!啊,爱!”(ibid:23)男孩感官的相互交织激发了读者无限想象力,他将视觉变触觉感受:“这时,我的身子好似一架竖琴,她的音容笑貌宛如拨弄琴弦的纤指。”(ibid:23)男孩对爱情的幻想在感官的刺激下不断得到升华,读者也随着叙述者语气的强化产生共鸣。

《阿拉比》采用了散文诗式的结构,没有传统意义上情节的开始、和结尾,全篇由叙述者零散的回忆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描写拼接而成。故事给出了模糊的时间和地点,将主要笔墨放在人物内心对外部事件的反映上,读者作为故事直接的倾听者,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些信息,从而顺利进入乔伊斯笔下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意象,诗化的语言

抒情式短篇小说注重用暗示、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并通过意象的拼接来传达个人体验。(李丽琴 101)这些言语修辞手法渗入叙述过程后增强了短篇小说的语言意境:“使传统的抒情从追求叙述节奏的音乐化、画面的色彩化、情绪的弥漫化转移到现代主义的‘陌生化’和哲理色彩的浓重化。”(ibid:101)

诗歌中的意象将外在物象与主观情意相融合,摆脱了现实中普通的形象,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几个简单的意象,经诗人几笔勾勒顿时可以成为一幅宏大景象。《阿拉比》篇幅短小,语句精炼,仅依靠文中丰富的意象的运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瘫痪的都柏林的画面。北里奇蒙德街象征了整个都柏林城,为了描绘这个瘫痪的城市,“blind”这个词多次出现。“North Richmond Street,being blind,” “An uninhabited house of two storeys stood at the blindend, detached from its neighbours in a square ground. The otherhouses of the street, conscious of decent lives within them, gazed atone another with 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Joyce 1974:539)故事一开始的这两个blind分别表示“死胡同”和“尽头”,均表示没有希望。短短的三句话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死气沉沉的街景,房子建筑毫无生气,邻里关系十分冷漠。正是在这种瘫痪的场景下,男孩艺术家的气质与周遭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语气也是抒情式短篇小说创造诗意意象的一个重要言语手法。叙述者面对这个麻木无情的社会环境时伤感低沉的语气与小心翼翼手捧爱情时的浪漫的语气相互交织,营造了丰富的意象。

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阿拉比》意象,赋予叙事语言高度启发性。“blind”一词出现了3次,首先作形容词,修饰北里奇蒙德街死气沉沉的气氛,又作名词表示百叶窗。男孩不敢直面女孩,只能通过百叶窗的眯缝看到女孩的身影。男孩的动作象征了都柏林人麻木的心使得他们无法看清世界,男孩眼中的爱情也如死胡同一般,毫无希望。男孩乘坐的通往阿拉比市集的列车经过了一个名为“Westland Row Station”的车站,顿时一群人涌向车门,想要挤进车厢,却被列车员拦下,因为这是一班直达市集的专列。这个车站寓意深刻,与T. S. 艾略特的诗歌“Wasteland”《荒原》相呼应,象征了整个爱尔兰民族面对民族危机毫无斗志,长此以往变得空洞麻木,如同一群没有理想的空心人,一副思想瘫痪的状态,因此他们无法登上列车,只能徘徊于荒原中。题目“Araby”是“Arab”的古代名字,在文中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东方色彩的市集。男孩将这个市集看作实现美好梦想的地点,然而实际上,阿拉比就是一个充满欲望的黯淡无光的地方,进门要付钱,里面弥漫着钱的响声,没有想象中阿拉伯式的集市,却只有毫无生气的爱尔兰人和正在调情的英国人。阿拉比象征着当时被英国统治之下暗无天日的爱尔兰民族文学艺术论文,英国女人冷冰冰地声音与仿佛出于“责任感”似的询问,使得懵懂的爱尔兰男孩毫无防备,不知作何反应。

因此,《阿拉比》表面上看似是一首爱情颂歌,充满诗意的意象;但是,将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与当时爱尔兰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族运动结合起来看,《阿拉比》其实是一首激励瘫痪的民族积极斗争的抒情式短篇小说。

三.启发性的语言,开放式的结尾

抒情式短篇小说如同诗歌,通常语句简短但却句句精辟,寥寥几行字就能表现出宏大的场景。叙述者在文中回忆了许多场景,没有像传统叙事那样给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却将回忆生动展现在读者脑海里。男孩将爱埋藏在心底,终有一天压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绪,躲到已故教士家的后客厅内,在漆黑的雨夜里肆意歌颂爱情。“我听到雨密密麻麻泻在土地上,针尖似的细雨在湿透了的花坛上不断跳跃。”(乔伊斯 2002:23)雨滴仿佛变成了锋利的针尖在男孩和读者的心里到处乱撞。此时,男孩蜕变成一位诗人,把感官隐蔽起来,双手颤抖地合在一起,默读出爱的诗歌。叙述者用几句描绘内心挣扎的抒情诗句,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压抑爱情的社会。保守的社会传统如同针尖般刺向每一个爱情萌芽的角落,抑制人们的思想发展。《阿拉比》借鉴了散文诗简洁的写作手法,如此精辟的行文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赞颂的主观抒情,更进一步探索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富有高度启发性。

艾琳指出抒情叙事关注人物内心情感波动变化,拥有开放式结局,旨在引发读者自己去领悟文本内在的含义。(Baldeshweiler)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创作注重叙事留白,把某些重要问题悬置,为读者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参与叙事构建的过程。《阿拉比》中男孩怀抱着对爱情无限美好幻想来到阿拉比,却处处碰壁,最终失望地走出漆黑一片的市集,“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播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乔伊斯 2002:27)到底男孩的愤怒源于何事,乔伊斯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正如同诗歌中充满寓意的语言一样,情绪迸发,却不道出原因,留给读者空间去思考。通过运用开放式的结局,读者可以从《阿拉比》中获得更多共鸣。这篇短篇小说以警钟式的姿态呈现在当时瘫痪麻木的都柏林人面前,让人们进行自我反思:面对民族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爱尔兰人仍然生活在麻木不仁中。每一个爱国的爱尔兰人都应该从男孩的顿悟中感受到压抑的“痛苦和愤怒”。

四.结论

《阿拉比》表现了乔伊斯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直观的抒情和叙事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由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叙述者向读者娓娓道来那一段关乎祖国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往事。《阿拉比》作为典型的抒情式短篇小说与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不同,它不遵循时间顺序来发展故事,采用散文化行文结构,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它无需使用写实风格的语言来传达世间真理,仅仅简洁的几句充满意象的话语就可为读者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它没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结果,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阿拉比》中诗歌般的语言精炼而寓意深刻,通过对男孩内心浪漫气质的刻画,反衬出都柏林人在面对民族失去独立的权利时如同置身于荒原般瘫痪麻木。乔伊斯笔下这位在荒原中歌唱的诗人,用他抒情的诗歌警醒爱尔兰民族,积极参与当时爱尔兰民族运动。

参考文献:

[1]Joselyn, M. “The Grave as Lyric ShortStory.”[J]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1.1

第3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职院校 软件技术专业 差异化培养模式

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信息技术越来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温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1]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软件人才市场应该是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与分析师并存的金字塔形状,人才基数由大到小形成梯次,其比例结构应为7∶4∶1[2]。高职院校作为软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特别是“软件蓝领”主要培养基地,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需要认真思考、探索高职院校在经济发展与转型中软件人才培养的角色定位,创新、改革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确保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手段、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一个有别于本科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适应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特点和技术潮流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现状

各高职院校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做了许多探索与改革,不断适应软件行业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具体实施来看,依旧存在不适合经济发展形势和技术发展要求、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具体如下。

1.1培养目标不明确,形成两个极端。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当前出现两个极端。现有大部分高职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雷同,但又受制于培养时间,所培养人才只是本科学生的“浅薄版”。另一种培养目标则与培训机构的短训班类似。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出现软件外包、WEB方向、JAVA方向、.NET方向等,但培养方向频繁变动,对政策倾向、产业发展、技术升级不了解,使得人才培养缺乏科学分析、特色体现,所培养人才像“培训班学员”。

1.2专业方向开设陈旧,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和新技术的发展。

现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然而经过调研分析,发现许多学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一致,专业方向多年无根本变化与差异,开设诸如java方向、dot net方向等,专业方向的设置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毫无体现,导致各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就业中IT基础技术岗位人才供大于求,IT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1.3专业课程体系混乱,课程开设与安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现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只是简单地照搬本科学校,甚至课程的深度、学时与本科院校一样。课程体系长期无变化,依旧按照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程安排教学。部分学校为了校企合作,片面听从企业人员建议,未经过科学论证少开、增开、乱开课程,对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标准随意变更、调整,使得课程体系混乱。同时为了强调工学结合,未经过系统设计便实施,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效果差[3]。然而,生源质量及仅仅两年半的学习时间都要求高职院校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职类IT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4校企合作内容空乏,效果差。

很多学校盲目实施校企合作,想方设法联系软件企业开展所谓的人才培养合作,实际就是企业帮学校培训、推销学生,向学校推销产品,真正与企业深度合作不多。这使得一部分软件企业利用学校急需校企合作的心理,使学校变相地成为企业赢利的市场,致使校企合作变味[4]。同时部分专业课程为了实现工学结合,满足兼职教师指标,盲目聘用教学基本功较差的企业人员上课,教学效果不好,引起学生反感。

1.5就业质量差,缺乏可持续性。

现在大型软件企业引进的人员很少,一般都是几个,最多十几个,因此学生进入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居多。这些中小软件企业发展不稳定,导致学生就业也不稳定,致社会效应不好。学校的软件人才培养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只靠中介培训公司转包就业,忽略长期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效应不好。

2.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职差异化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软件技术开发人才,特别是与名牌大学的本科学生相比,如何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IT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进行如下探索。

2.1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明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目标。

现在大部分高职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雷同,又受制于培养时间,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差异化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可较好地解决高职学生难以在三年之内掌握现有各种IT技术的问题,使高职学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某些领域的竞争力超过本科同类学生,可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人才在就业市场成功突围。

2.2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

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喜好猎奇、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强过逻辑思维的特点。软件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方向应该是门槛较低,对技能深度掌握的要求弹性大、社会需求量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又可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方向差异化设置,使之始终紧跟技术潮流,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以便满足就业市场的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

2.3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高职类软件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本科学校,因为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仅仅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都要求我们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和分析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后,设计与之适应的层次化课程体系。

2.4适当降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将先进复杂的软件技术,让学习基础差的高职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这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实施方案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职软件人才差异化培养探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技术人才需求到专业方向设置,再到差异化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效果考核,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

3.1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人才需求调研,归纳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

可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软件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目标主要可集中在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广州(深圳)软件园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软件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可访问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在人才需求调研之后,根据需求信息归纳出软件技术专业差异于一般本科的培养目标,该目标应保证高职学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某些领域的竞争力超过本科同类学生,较好地解决高职学生难以学懂软件技术及毕业即面临失业的尴尬问题。

3.2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技术差异化专业方向设置。

在通过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人才需求调研得到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后,可针对市场需求紧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难度高职可以接受、普通高校尚未重视的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开设软件技术方向。在开设新方向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师资力量,在原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地对软件技术专业方向采取渐进式改革,增加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开设了软件测试方向、移动互联网方向、互联网方向。

3.3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中低级软件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软件人才一般分为3类:一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二是进行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三是从事编程、测试、维护和支持的一线技术人员,即“软件蓝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是培养“软件蓝领”的主力军,因此课题主要关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蓝领”所需的职业能力。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中低级软件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编程能力、云计算编程能力、web 3.0技术等上。

3.4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差异化课程体系设置。

课题组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融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结构中,一方面在保留软件技术学科核心课程的同时,剔除难度大、内容抽象,与专业技能掌握关联度不大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将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能知识课程体系。为了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方向开设了web3.0课程和云编程课程。

3.5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差异化多维培养手段确定。

课题组一方面在课程授课上减少抽象不直观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训、比赛、商用项目的承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软件技能。具体手段主要有3个:(1)以赛促学。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一系列的软件比赛,激发学生斗志。(2)以研促学。大胆使用学生参与老师所承担的科技项目,激发学生动手热情,实现毕业后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3)互助促学。按爱好建立互助化学生学习型小组,优秀学生出任组长,小组内通力协作,小组相互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谦虚好学态度。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近三年有人才模式的培养手段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的成绩,近三年共获得了师生共同完成近100万元的科研经费项目,学生共获得国家级比赛二等奖4次,省级比赛一等奖5次,省级二等奖比赛14次。

3.6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效果评价。

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评价不能只局限于课程考试,而应该引入动手能力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手段和培养手段实现对接。以赛促学培养的学生中,凡获得市级以上比赛二等奖及以上的学生,比赛中用到的核心课程(教师委员会评定)知识,凭获奖证书可以申请免考获评课程成绩优秀,同时获奖证书可代替学校毕业要求的技能证书。再以研促学培养的学生中在科研中有较大贡献的学生,也可申请特定课程免修、免考,由教师委员会裁定是否可免修及成绩。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近3年来共有23人次由获奖或参研项目获得免修课程资格或免考课程而获得课程成绩。

4.结语

在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条件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后,我院针对问题进行了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高职软件人才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差异化的专业方向、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差异化的培养手段。这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社会影响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软件技术差异化人才模式的探索还在继续进行中,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和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江天仿.基于岗位分工的高职软件人才职业能力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VOL33,(2):36-40.

[3]林良全.论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24,(2):6-7.

第4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 人工色素 技术研究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为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备的,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作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制得。目前食品中合成色素滥用现象严重,食品合成色素检测已经成为食品检查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1]。本次研究中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人工色素进行了检测,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剂

实验中所需仪器为我实验室现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旋涡混合仪、超声波清洗机、恒温水浴锅、高速离心机、纯水器。

实验试剂包括: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乙酸铵、乙酸铅为分析纯,日落黄(0.500mg/mL)、柠檬黄(0.500mg/mL)、苋菜红 (0.500mg/mL)、亮蓝(0.500mg/mL)、胭脂红(0.500mg/mL)、赤藓红(100mg/L)以及诱惑红(100mg/L)标准品。

(2)样品来源:本次实验中样品来源于周边超时、零售摊点以及菜市场食品。

(3)方法:(a)标准品配制:将上述7种标准品经浓度为20%的甲醇进行溶解制成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混合标准储备液,在4℃条件下保存。将制备好的混合标准储备液经浓度为20%的甲醇稀释成不同浓度(0.5、1.0、2.0、5.0、10.0、20.0mg/l)的标准系列溶液,先用现配。(b)色谱条件:实验中所需色谱柱为Venusil MP C18柱,柱温设定为30℃,流动相A相为甲醇乙腈,B相为浓度为0.02mol/l的乙酸铵溶液,流速为1.0ml/min,梯度洗脱:0-12.0 min时A相5%,12-30min时A相自5%-35%,30-35min时A相自35%-98%,35-35.1min是A相在98%-4%,35.1-55min时A相维持5%。进样量为10ul,检测波长分别为: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为254nm,诱惑红、赤藓红为500nm,亮蓝为600nm。分别展开线性关系考察、加样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c)样品处理:所取样品进行处理后取上清液,在10ml的离心管中在10000r/min条件下离心操作5min,经0.45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2 结果

2.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本次试验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0.5、1.0、2.0、5.0、10.0、20.0mg/l不同浓度溶液经1.3.2色谱条件进样检测,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色素浓度为横坐标,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发现,色素浓度在0.5-20.0mg/l时存在良好线性关系,r>0.9991,详见表1。

2.2 加样回收实验结果和精密度

本次实验中在样品中分别添加各色素含量为3、15、40mg/kg的标准品,以1.3.2所示色谱条件进样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计算回收率和RSD值,结果发现,7中色素加样回收率在78.6%-100.7%之间,RSD值在0.2%-4.3%之间,详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的实验研究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学、食品等诸多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本次实验中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7种食品人工合成色素检测中,色素浓度在0.5-20.0mg/l之间时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在78.6%-100.7%之间,相对较高, RSD值在理想范围内,精密度良好,检测效果理想,在大批量样品中多种色素检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对其给予重视并推广,为今后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第5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自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文化建设就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起,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和重要部分。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对艺术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艺术活动是当一个国家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实力之后所进行的活动,而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期望进一步加强。在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一定高度。而要想做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就需要对文化建设需求、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满足我国文化建设需求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道路。

一、艺术管理人才现状分析

由于艺术活动的文化艺术性和管理科学性,就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可以分为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日趋繁荣,整个社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对高层次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大。

但我国高层次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整个人才结构情况是人才数量少,我国极其缺乏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同时,大多数艺术管理人才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具体需要。当前我国大多数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人才,工作知识和经验都是在长期实践中的来的,其艺术管理工作经验基本来自于艺术管理活动的实践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学习,对整个艺术管理工作认识程度较低,而且随着发展,其素质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高层次艺术管理需求。

但艺术管理工作也离不开专门的艺术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对专门从事艺术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而艺术管理这门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属于新型学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素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艺术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缺乏专业教师的教育,一方面使得整个人才培养工作速度明显滞缓,而另一方面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明显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这一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又缺乏发展借鉴经验,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经过对我国艺术管理人才现状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人才培养举步维艰。而要想有效开展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从现阶段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入手,同时要结合发展要求,选择能够适合整个艺术管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培养方案与思路。而认识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进行。无论是办学方面、还是教学方面以及教学理念等,都能够对整个艺术管理人才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在认识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教学思路丰富和拓展的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和质量。而要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理论,认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正确、有效的实践指导结果。人类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活动。但艺术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在艺术管理活动中,既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撑,同时又需要复杂的实践操作要求。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检验过程,我们可以构建出符合实际、贴近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模式: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感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过程基本表现为表面刺激、直觉感知、具体活动和及时反馈等。在这一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从艺术管理工作的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入手,从而得出最直观、最简单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当前艺术管理教育活动中,这种模式是通过形象再现和贴近形象模仿来表达具体艺术内涵的培养模式。通过人的直觉来充分体验和感受艺术的特征和内涵,从而来达到艺术管理教育培养的目标。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创造教育模式

在对艺术活动有充分的认识和感知基础之后,要依据具体的艺术创造实践和艺术管理实践来提出具体的创造教育模式。而这一创造教育模式是经过寻找问题和发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有效思维,最后综合多种因素,从而寻找到适合最具体活动中的综合教育模式。艺术管理教育的创造教育模式是重要的通过创造来实现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三)以实践推动教育培训的人才塑造模式

艺术活动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直观表现,更是对理论的升华与具体展现,任何脱离了具体情况的艺术活动都只能是空谈理论。而通过实践的方式,能够助推整个教育内涵质的飞越,而这也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培养模式。所有的艺术理念,最终都要以艺术形象的具体方式来体现。而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助推教育发展的模式也是在艺术管理教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教学的实施者和驾驭对象都有较高的理论要求。只有通过有效的理论理解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三、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今天,文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而文化力也成为了助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就我国而言,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所关注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期。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占据了主要发展地位。而不断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整个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更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需求。而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们重视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做好教育工作。

四、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第6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人是万物之灵,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但是,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介绍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把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写出来,这样,文章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什么叫人物的“特点”?就是指这个人身上特别突出的地方。总的来说:一是外貌特征,二是性格特征(性格、爱好、习惯等),三是思想品质特征。如果你们下笔前能仔细斟酌,我准备描写的这个人哪一方面的特征最明显,该精选哪一件事例来表现,习作就成功一半了。

找到特征,选好事例后,怎样写才能达到“写具体、生动,表达出真情实感”的习作要求?下面,我结合三篇“写同学”的例文,赠送大家三个锦囊:

锦囊一:为习作取一个高度概括、画龙点睛的新颖题目。接下来,讲述都须围绕“文眼”展开,否则就可能文不对题啦!

瞧,《绝对先生》 《六(1)班的“坏小子”》 《“三高”苏哲》,这些一看就是写人的文章吧!一看就够引人入胜吧!假如题目写人记事两不分,首先就逊色了。

锦囊二:运用细节描写把事例写具体。有同学曾问我,写熟悉的人一定要在第二自然段写外貌吗?不一定,除非那个人的外貌特征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除非你没信心把作文写够字数。哈哈!所谓细节描写,主要指人物在一件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述。作为旁观者,假若你把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精彩地记录下来,习作能不具体,不生动吗?

《绝对先生》一文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岑成同学“粗心”的特点,小作者重点举了一个他错把“216”看成“261”的事例,精准的神态、语言描写让他行文时如虎添翼;《六(1)班的“坏小子”》写的是群体,难度大些。虽然小作者惜墨如金, 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描写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高”苏哲》就有点遗憾了,哪里稍憾?看后面的点评吧!

第7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1、常温柔和善良,他们在陌生人面前或者不熟悉的人面前很少说话,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则可侃侃而谈,既幽默又风趣。

2、做事认真,讲原则,不会无缘无故的喜欢,讨厌一件事或一个人,考察研究会很长,但是一旦确定,往往很难改变他的想法。

3、不太容易热情起来,做事思虑过多,犹豫不决。 一般这种人说话声调平缓起伏不大,做事比较有原则。

4、慢热型的人都比较善良,他们因为时常不忍心看到别人难过,所以常常是把快乐留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只会在无人的角落里,亦或者是漆黑的夜里抱抱自己,独自伤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题记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走进时间流动的深处,却没有料到,时间也是永恒的杀手。

最深处的记忆,总在突醒的午夜被唤起,想起以前那些风轻云淡的日子,想起日子里那些张扬的笑声。

有时候,抬头看着飞鸟掠过天空,想着那些与你们一起牵手奔跑的日子,像是在传说中的天堂。温暖,安适。

那段快乐的梦幻时光,像是手心里流逝的水,无论我怎样努力的握紧手,它还是点点滴滴的从手中渗出,然后蒸发在潮湿的空气里,散发着那一丝丝熟悉的味道。

我们出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在繁忙的人群中穿梭。

我们看着树叶片片飘落,闭上眼,听见了时光断裂的声音,那一些让人心痛的声音。然后,我们无奈的长大了

很长一段时间,会忽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静静地哭,像一个丢失了最心爱的玩具的小孩,独自一人承受着自己的悲伤。

觉得心有被掏空一样,总想找一些什么来填充,一闭眼,那些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话语,熟悉的人便一拥而来。张开眼,便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透亮的肥皂泡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罩着一圈光晕。

有时候,真想回到过去。

总是怀念那些一起坐着唱歌,然后在一起张扬的狂笑的日子。想着一起大声地读课文,一起专注的关心同一件事,一起在其他人眼中生活的我们。

那些上课时偶尔传送的纸片,还在吗?

那些上下学的问候,还在吗?

那些生病时的声声关怀,还在吗?

转眼间,过了三年。

那些开在生命中的花,谢了又开;那些留在记忆中的人,走了又来。

那些日子中的你、我、他,我还记得……

第9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

然而,张阿姨却看不上女婿。第一,女婿性格内向,不爱讲话,下班回来叫一声“妈”,就躲到自己房间去了;第二,女婿因为身体不太好加之工作强度大,双休日总爱睡个懒觉。这样买菜、做饭、送孩子上补习 班的重担就都落在了张阿姨的女儿青青身上。张阿姨多次在女儿面前发牢骚。

张阿姨的女儿青青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她说:“您是不是想让我离婚呀?我老公身体不太好,我多分担一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俩感情好比什么都重要。”张阿姨每到此时才语塞。

点评:俗话说“丈母娘疼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张阿姨您疼了女婿就等于疼了您的女儿,就会使您的女婿更加疼爱您的女儿。现在中年人的离婚率非常高,您女儿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啊!当然,您心疼女儿可以理解,但您应该更多地了解您的女婿,给予他更多的包容与爱护。

事例2 林阿姨老伴儿去世多年,一直跟着大女儿过。白天大女儿一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林阿姨在家料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也许是一个人在家太寂寞,每当周末的时候,林阿姨就会问女儿:“这个周末有什么安排呀?”孝顺的大女儿知道老妈的用意,于是,双休日总是陪着老妈逛商店、下馆子。有的时候,女儿会朋友、会客户,林阿姨也跟着。时间长了,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都会半开玩笑地称林阿姨是“党代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