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跳源计划范文

心跳源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跳源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跳源计划

第1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应用

我国森林资源从分布区域、类型及树种构成方面来看千差万别,同一树种的生长条件、密度及年龄结构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利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对森林的类型、树种的其他各种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根据规模及性质不同分为一类、二类、三类调查。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为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是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的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一般5年一次,旨在较短的时期内调查全国(省、区)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及消长变化趋势,从而为制定全国性的林业方针政策及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类调查一般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调查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分析林业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效果,从而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并为开展各种类型的区划、规划等提供依据;三类调查又称为施工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造林作业、间伐、林分改造设计等而进行的调查,其调查的内容会根据生产需要而异,调查时间也不固定。本文所要讨论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属于二类调查,其主要的任务清查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进一步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与保护的有效意见。森林资源规划的调查成果是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限额并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及资源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不断地满足这些新的发展趋势,森林调查的相关技术也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从上个世纪50年代效仿前苏联编制森林畜施业案,进而是抽样调查技术、分层抽样技术,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数据手工统计被计算机所取代,再到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通过把航空像片、卫星像片与地形图紧密结合从而直接编制出林业用图,最后是近年来3S技术及PDA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推向了定性、定量、快速、准确定位的新阶段[1]。

1.3S技术的应用

1.1遥感技术

遥感是一种以应用数学方法、物理手段及地理学规律等作为基础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具有动态、快速、宏观及多源等特点,在我国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遥感技术依据标准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依据工作的平台不同分为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依据其电磁波工作的波段不同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及微波遥感。遥感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地面抽样调查技术、目标解译标志、建立卫片区判读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等五大环节。杨燕琼等利用RST和GIS技术对白云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将广东省的主要树种有效地分离出来,总精度达到94.4%。在我国“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利用遥感技术在两年内清查了占全国总面积达60%的三北地区森林及草原等可再生资源的面积,为国家提供了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1.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同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分布在过地心的六个极地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所提供的实时地理信息,达到精确定位和导航的目的。目前GPS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被逐步地推广使用,赖家明对GP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面积测量及定位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不同外界环境条件对定位精度及面积测量精度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定位和面积测量精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策略。斯钦毕力格利用GPS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测距及定位导航等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应用范围。崔立军等对GPS技术在一类和二类调查及森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的效益做了对比分析,为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制图、遥感和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系统,能够设计和建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外业调查的工作量,节约调查成本,并可以随时更新图像信息和数据,便于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牟秋蔷主要对GIS空间技术的原理和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C语言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王福生探讨了湖南省基于GIS的森林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大多数是单独的GIS、RS或GPS的应用,有少数做到了两两之间的结合,如RS与GPS的结合,可建立三维高次的模型,从而提高RS的几何校正精度,同时可以将处理后的图转存入计算机中,方便在野外选样地和测控制点。RS和GIS的结合主要应用在GIS中的图形,对遥感图像中的地理位置物像进行识别并提取相应信息,对林龄、树种和土壤厚度等因素的信息获取具有很大的帮助。3S一体化技术并不是三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内部有机、系统的结合。因此,该技术还有较大的优势和较多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今后各界研究学者应对其进行拓展的方向。

2.PDA技术

PDA是相对于传统电脑来说比较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的掌上电脑,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方面实现了内业、外业及成果产出的全微机化作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精度。任方喜[3]等利用PDA技术对山东省森林资源进行连续清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使PDA技术能更好地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发挥优势。该技术同时也有一些暂时难以克服的弊端,如PDA技术通常需要和GPS、电脑配套使用,对操作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一时还难以快速掌握这项新技术;PDA中相关的配套软件还不够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内存较小,在野外连续工作时蓄电池能力不足,数据量大时反应速度慢,容易死机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DA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使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更加地精准、省时和省力,但这些技术大部分情况下还只是初步的应用,没有进一步地深入开发利用,且没有相配套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有效地收集和处理这些庞大的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现如今林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从多方面来配合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基本满足对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完善有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辅以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同时强化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的档案管理,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图面材料及统计表等,建立一定的更新和预测机制。最后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团队。 [科]

【参考文献】

[1]陈溪兴.新技术新装备在上海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2):49-51.

第2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涵义 会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5-02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起技术与会计工作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来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完成会计信息化操作,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系统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其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中运用的提升,是观念上、理论上的创新。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而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是会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1.树立全新的会计信息化理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理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理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理念。企业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企业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企业领导制定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会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就其核算职能而言,会计工作的繁简会随着单位经营规模和业务量大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无论单位大小,业务繁简,其会计工作的基础都必须要扎实过硬。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会计人员,要明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会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账户设置,正确运用复式记账和会计分录,准确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掌握账簿设置和账簿登记的基本方法,熟悉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方法,熟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熟知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等,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会计工作。

3.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新的要求。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金字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分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的其他知识。具体来讲,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常规知识(高等数学、外语、现代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网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及专业知识和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4.会计人员需具备综合能力。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生产的知识化、资产的无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会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控制和抉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每个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想象能力、交流能力、智力与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善于运用经济管理及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处理各种具体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向多能型方向发展。

三、提升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化素质的途径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会计人员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不断完善自我。

1.树立创新意识及更新知识的理念。面对网络技术带来的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必须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可以说,在网络时代,能否熟练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需的新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新经济形势下还应该对其他国家的财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中外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借鉴,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为我国会计事业服务。

2.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是很必要的。由于对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方面及内控制度比较熟悉,将会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不仅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会计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实现网络化。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再好,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提升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性和敬业精神。网络时代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因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保证数据的合法安全,并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保证自身不会危害企业经济信息的安全。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应具有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可调节、隐瞒、遗漏,避免提供偏颇的信息,损害他人的利益。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所谓继续教育是指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以提升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进行职业教育。对会计人员的学习效果和工作绩效要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量新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手段,使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成为其发展方向。总之,会计人员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紧跟时展的步伐,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第3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3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疗体系建设开始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开始采用电子病历,进行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监管。但是这一过程中,各大医院多采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些信息化系统主要针对现代西医系统。而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面对一系列挑战。中医医院需要更具有特色的,符合中医科学的信息系统。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中医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并提出了中医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四大任务。①中医药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的信息网站和医院官方网站;②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的网络图书馆、中医药监督管理信息、中医药的数据库体系等;③中医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就诊辅助系统,电子病历、中医门诊和病房记录系统等;④中医药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在线教育、继续教育的网络化资源共享,以及中医药科学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这些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构建中医药体系的信息高速公路,即让病患便捷地享受中医药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让中医药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以及实现业内分享交流。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聚焦在医院层面,重点是包括就诊辅助系统、人员的管理方面。

1 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只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与整体医疗、社保体系对接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进入中国,医疗系统就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挂号、履历电子检索、与社保进行智能链接的技术开始出现。到新世纪以来,整体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比如:北京市的医疗手册与病患社会保险卡进行链接和数据同步,可以在北京辖区内的各个医院使用。可以说条形码技术的出现,给整体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基础条件。此时,病患的门诊服务、就诊服务、缴费记录、转院服务等已经因为信息化建设而实现了网络操作。而这些基本的信息化系统,在中医院同样得到了推广和适用。江苏地区的中医院,在以上几个方面也都对接上了整体的医疗信息体系,也就是中医院的所有数据与社保数据和其他医院的数据实现了平台链接。

1.2 只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科学管理

计算机软件技术近十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条件。各大医院纷纷采用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病患服务管理与医疗人员管理。这些软件已经被其他医院证明是可以使用的。而为了与其他医院和整体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中医院也采用了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比如:员工内部沟通系统,病患数据库系统,员工出勤、绩效和评估系统等。现在员工的职称变更,以及职称对应的福利也都可以实现数据库智能管理。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信息化建设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在病患服务中可以实现追踪和问责,可以通过数据再现整个就诊和治疗过程。保留这些数据,并且用智能的方式进行呈现,一方面可以避免医患纠纷,对于医疗事故可以进行必要的问题排查和责任追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信息储备。而这些信息储备将有助于医院更好地进行员工培训和科研进步。

2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2.1 外部医疗信息系统与中医院的对接保持个性化挑战

虽然我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走了30多年的道路,并且积累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经验,但是中医药的信息建设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才开始进行重点建设。中医医院的信息建设才刚开展7年左右,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个体的中医医院与外部整体医疗信息对接的同时,保持个性化和特色化信息系统的挑战。

中医医院需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化,这是由中医医院就诊患者和中医药科学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在其他医院,按照现代医学,有严格的门诊科室划分,例如内科、外科、消化科、神经科等。但是这些科室划分在中医药科学领域就很难进行对应的科室划分。所以患者来中医院进行挂号看病都与西医现代医院不同。从挂号开始,患者先要了解中医院的科室分类。而在医疗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的病历。中医医院的病历能否与其他的医院的病历实现共享,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挑战。但是目前的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患者在其他地方看病,之后转到中医院继续就诊,那么中医医院的医生几乎要根据病患的描述重新进行一遍病历书写。而一位病患在中医院看病之后再到其他医院就诊时,其他医院的医生也需要重新书写病历,并且不同医院的医生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出诊断。

另外一个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挑战是中医的诊疗名词和药方相对复杂。中医更多地依靠望闻问切,通过切脉后的情况进行记录,会出现一人一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诊疗绩效、诊疗结果都难以准变成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储备、转移和分享。

2.2 利用多种信息化软件提高就诊效率

虽然现在中医医院,也基本实现了自助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电脑系统叫号、储存电子病历等便捷的信息化建设,节省了病患和医护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劳动,但是要实现整个便捷人性化治疗服务,仍然有许多不足。

例如:中医医院相比西医医院,拿药的时间更长,是其显著特点。一位病患的药,可能需要工作人员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药品配置和包装。因此,如果能够进行智能排号,同时根据时间进行短信提醒,将大大方便病患取药的时间。

另外,中医医院药方划价工作也比较麻烦。一副药方,可能包含几十种不同的药品。这个时候,如果人工划价和电脑划价相结合,配套上足够的自助缴费系统,就能节省病患的排队交钱时间,也节省了工作人员人工输入药品计算价格的时间。

3 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3.1 IT科技与IT外包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近年来,IT科技的发展,促进了IT外包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这个行业的成熟。首先,IT外包行业更加规范,客户与外包公司之间的权责分配、外包公司的工作流程、售后服务逐渐规范起来。这就降低了外包IT工作的风险和执行成本。医院如果需要外包IT软件开发,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寻找和比较,更不用在合同、财务、售后服务方面进行艰难的探索。成熟的行业为寻找IT外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寻找IT外包服务,并不是说医院自己不投入信息技术管理的开发工作,而是通过外包服务节省医院相关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技术成本。毕竟中医医院不是IT技术公司,在中医医院信息管理部门提出整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需求和框架后,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将医院难以自己承担的部分外包出去。

3.2 中医医药科技自身的进步与发扬,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承载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和现代医学的关注。中医西医结合的案例也层不不穷。这给中医药领域自身提供了提升进步的机遇。在中西医结合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医的诊断、中医的服务更加标准化,结果可以被更好地考量,核心概念更加清晰。这就给开发出适应中医药科学的软件提供的新的机遇。比如一些经典药方通过信息系统公开,成为各个中医医院都可以方便操作的门诊处方。那么这些经典药方的划价、配药工作都会更加便捷,都可以更好地通过电脑技术实现。

4 结 语

多年来的医疗体系信息化建设,让中医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外界IT技术的进步、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社保和医疗系统的基础信息化体系,也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本条件。但是,中医医院因为学科特殊性,更需要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定制服务,而不是将普通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直接拿过来使用。本文认为,医院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医院特色进行自主研发和设计,然后进行适度的IT外包,这是节省成本又可行的做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崔蒙,尹仁芳,谢琪.关于中医药信息学内涵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9(10).

[2]滕姗.加强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9).

第4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在信息化条件下,初级指挥院校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坚持质量优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信息化;院校;教学管理

一、坚持人本管理

教学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教学的现实满足教员和学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使教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教员从事教学和教改的氛围。“以学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一切学员,为了学员一切”,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员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员的天性和优势,使每个学员都能成为具有特色和特长的创新人才。为此,当前初级指挥院校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目标,增加信息化课程资源,增加信息化教学内容,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要根据军队建设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信息化军事人才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夺取战场主动权。这种创造所要求的是“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结构:“塔底”是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塔身”是扎实的军事专业知识,而“塔尖”则是高新技术知识,主要是指最新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要以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设置好专业和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需要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态势,把未来战争需要直正地反映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三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员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是:指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初级指挥院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基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要尽快使信息化人才的知识能力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和作战能力。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战法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种子和酵母作用,不断提高人机结合的本领,为整体提升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院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目标转型,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教育转型后的教育质量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确实面临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什么样质量观的问题;二是建立什么样质量标准问题;三是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关于质量观问题,任何一所院校,教学管理都要强调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初级指挥院校而言,正确教学质量观的形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目标,培养以能指挥、善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初级指挥人才。关于质量标准问题,笔者认为,质量标准应该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建立起科学的、全面的、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标准。这项工作是各初级指挥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关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把学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方向和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管理。也就是说,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全面的。它既要重视学员的智育,也要重视学员德育;既要加强军事基础知识和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员岗位任职的能力,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既抓教员的教学质量,又抓学员的学习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从系统整体上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完成教学质量管理任务。二是要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过程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单纯管理、检验教学质量的结果,转向管理好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应是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既要抓教学成果的质量,又要抓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而且要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三是要实施全员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是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院校全体工作人员都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而不仅仅看作是教员或教学管理人员个人的事情。院校要把教学质量视为院校生命线,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部门都要以优质的工作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第5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关键词: 教育教学信息化 优化对策 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运作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面对刚刚起步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还有许多不足导致无法接受这么大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渴求的各类型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社会注重的人才越来越偏向实践型人才。而对发展迅速的社会经济来说,各个院校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教育教学信息化没有得到彻底改革,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偏重于理论学习。因此,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职业院校也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力推进改革受到各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

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有很大不同,本科院校侧重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专注哪方面技能的培训,但是作为侧重培养学生技能的职业院校来说,目前的职业院校的规模都普遍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的落后水平。

二、应对信息化挑战的优化对策

(一)发展与创新相结合

创新性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动力,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样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在面临挑战而改革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创新。

职业院校具有很清晰的总体方向,即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从职业院校的总体建设看,要长期稳定地发展,只有明确的规划是不行的,最直接的学习就是吸取成功院校近二十年的建校和发展经验教训。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各个院校在初期的建校投资阶段、设备管理、体制管理及诸多方面存在各种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经验,必须结合自己院校的特点,在其成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与自己院校相适应的发展步骤,积极推进本院校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方面,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需求,在共享资源数据、网络化教学平台、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发展创新。

(二)明确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发展新定位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在培养的专业建设方面,职业院校不仅包括专业的定位、专业的教师团队、丰富的理论实践课程、明确的培养目标等,而且包括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这样不仅能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能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很好的链接,毕业后尽快定位工作方向,并尽快适应工作的岗位。

对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专业特色来说,建设校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信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认知,培养学生优秀的技能和价值。

对职业院校的对外服务定位方面来说,经过若干年的创新发展,如果拥有自己院校的特点,示范性就会被凸显出来,那么其建设的过程经验和建设的成果将会直接为其他同类院校、同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或专业特色等资源服务。

(三)构建特色的专业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职业院校在建立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包括专业的建设性文件和相关资料。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同时也围绕专业设定具体的培养方向、计划和资源配备等。

2.共享性。在构建特色的专业共享平台时,不仅可以供校内自己使用,而且可以提供给同行业的院校或企业使用,以及可以作为提供培训或继续教育的资源共享。

3.教育教学信息库。教学信息库不仅应该包括有关教学的文件、讲稿、课件等资源,还应该建立面向企业的实践性或应用性的信息库。

4.教学活动支持。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还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很多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虽然都是基于日常建立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但要求在日常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职业院校的特色,以支持本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

(四)提高职业院校人员的整体质量

无论是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教师团队还是学生,都应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效果。领导者首先要做好带头模范的作用,做好教学信息化的储备,提高教学信息化的质量。教师作为传播教学信息化的主体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绩效。教师应该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下,结合教学特色,以创新的方法传达给学生,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方法。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完成作业,及时解除疑问,主动参与教学信息化的实践。

三、结语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其教学资源方面,而且要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上。构建包含有特色的各类资源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各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支持和专业的材料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并且应该注重与周边同领域的企业或院校的交流,避免使自己陷入没有信息流入的夹缝中。着重完善与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制,并加强对院校内部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在信息化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宏岳.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2]韩锡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

[3]蒋笃运,张豪锋,王萍,蒋晓龙.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第6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德 067500)

(Pingquan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Chengde 067500,China)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渐地进步。随着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先进的管理观念的掌握,使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创新得到了新的发展。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应该突破以前传统的观念,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加快自身综合信息化的建设。这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 human society has an gradual advan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mastering of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s, the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rchives management gets new development.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in the past and adequately use the modern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tself. It is the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of human resource archives, 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关键词 : 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必要性;保障条件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human resource;archives management;necessity;supporting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50-02

0 引言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每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挑战。所以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该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新形式。所以应该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信息化的应用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够极大程度地规范业务流程,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更好的管理模式。

1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然而,人才作为竞争的核心,要求每个企业应该具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体系。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人才的档案管理需要拥有健全的体制。所以每个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部门。因为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目前的状况下,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它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以前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模式是手工管理的方式,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十分的不足,所以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模式应该完全摆脱传统的方式,应该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输入和传出。这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整体提高。

1.2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现代化离不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过去长期以来,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都维持着全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这样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看上去有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所以对于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想法,就只是想想而已,如果真正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挑战而且还很有难度。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制约着档案信息共享的步伐。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样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社会的各种需求。所以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企业越来越凸显出需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

1.3 提升人力资源档案服务水平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服务。以前传统的人力资源手工的管理模式是手工输入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上都不容乐观,而且缺乏相应的准确性。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于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中,真正提高了人力资源档案的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提高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重要方式,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更好的使用信息数据库能够查阅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并且能够直接形成所查阅的相关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准确性以及利用率,还实现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有效的统一。

2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载体就是信息化的设备。所以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应该添置先进的计算机,因为计算机的特质是能够高速有效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够帮助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其次要购买计算机网络的设备。购置的计算机应该具有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这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所以拥有全套完备的信息设备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

2.2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做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意识的提高。这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首先,档案法律是应该成为档案管理意识的重要守则。要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以法律为准则的前提下。这样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能真正地做到具有档案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并且能够自发地重视档案管理活动。而且所有的人员能够自发地投入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其次,档案思想和意识的成立是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之下进行的,所以领导能够自发充分地意识到这个过程的重要性,能够很自然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引领者。通过电话会议或者视频会议,或者单独的约见,亦或者是经过现场的指导等各种方式,使自己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导手下的员工形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意识,并能够影响他们自发地了解信息技术时代的科学技术。

2.3 加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始终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那么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业培养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者应该不断的自我提升,无论是在网络技术上或者是信息技术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管理者应该具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所以应该定期地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应该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良好的工作态度的重要表现,应该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能够保证不向外部泄露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守秘密的素质。最后,应该建立良好的奖励体制,对于表现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予以表扬,希望有榜样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4 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所以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维护十分重要。它是保障信息化正常进行的措施。这要求网络技术的管理人员能够保证网络正常的进行和运行。因此,平时应该加强网络的检修,随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保证网络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除了平时的网络检修之外,网络技术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完善的操作体系,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同时网络技术的管理者不能忽视平时出现的小问题。对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都能严肃对待。所以要想利用网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工作,就要注意网络安全,注意防范各种可能的侵害。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能够很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是重要的举措,是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靖敏杰.浅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2(35).

[2]卢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J].现代商业,2011(29).

第7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招生人数:2

招生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领域-管道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课题组接收调剂生

调剂要求:

1. 总分及单科达到2018年A类地区国家线;

2. 本科为机械相关、材料相关专业;

3. 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英语至少通过四级,通过六级者优先。

如感兴趣,发送个人简历、本科成绩单和考研成绩到邮箱:QQ:41691181

学校网站 bipt.edu.cn,

奖助政策及复试等信息请参考 bipt.edu.cn/pub/graduate/

顾艳红,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9月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学,2012年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选派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语教学培训;主要从事管道的腐蚀与防护、水下焊接接头的腐蚀评价、镁铝钛合金的降解与表面耐磨耐蚀防护研究.近5年以第一/通讯30余篇,其中17篇被SCI/EI收录;一部分发表在Elsevier期刊JCR1区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CR2区Applied Surface Science、Materials & Design及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上。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15级硕士研究生2人和16级硕士研究生1人分别选派到美国Villanova University和美国纽约Columbia University 进行短期访学。研究生毕业1人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1人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他就业。

代表性论文:

[1]Yang, Y.H., Gu, Y.H.*, A Proposal for Modified Galvanic Corrosion Model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Micro-Arc Oxidation on Al alloy Surface reviews and letters, 2018 online. (SCI/EI)

[2] Ma, H.J., Gu, Y.H.*, Micro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Lo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Friction Stud Welding Joint.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8 online. (SCI/EI)

[3] Yang, Y.H., Gu, Y.H.*, Zhang, L., Jiao, X., Che, J., Influence of MAO Treatment on the Galvanic Corrosion Between Aluminum Alloy and 316L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7 SCI. 26(12): p. 6099-6106. (SCI/EI)

[4] Ma, H.J., Gu, Y.H.*, Liu, S., Che, J., Yang, D., Local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odel of micro-arc oxidation HA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7 SCI. 331: p. 179-188. (SCI/EI)

[5] Gu, Y.H., Ma, H.J., Yue, W.,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model of MAO coating on nano grained AA2024 pretreated by ultrasonic cold forg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81:120-7. (SCI/EI)

[6] Gu, Y.H., Chen, L.L., Yue, W., et. al.,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MAO coated Ti6Al4V with a grain-fined surface layer.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64:770-6. (SCI/EI)

[7] Chen, L.L., Gu, Y.H.*, Influence of HA in the electrolyte on the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MAO Ca/P coating.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2016; 67(7): 702-709. (SCI/EI)

[8] Chen, L.L., Gu, Y.H.*, Liu, L., Liu, S.J.. Effect of ultrasonic cold forging technology as the pretreatmen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O Ca/P coating on AZ31B Mg alloy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35: 278-288.(SCI/EI)

[9] Gu, Y.H., Ning, C.Y., Yu, Z.X. Effect of Pulse Frequency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 on Mg Alloys in SBF [J]. Rare Metal Mat Eng, 2014, 43(10): 2463-2468. (SCI/EI)

[10] Gu, Y.H., Cai, X.J., Guo, Y.J., Ning, C.Y. Effect of chloride ion level on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MAO modified AZ31 alloy in NaCl solution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3: 542-548. (SCI/EI)

[11] Gu, Y.H., Bandopadhyay, S., Chen. Long-term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microarc oxidation coated AZ31 Mg alloy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6(0): 66-75. (SCI/EI)

[12] Gu, Y.H., Bandopadhyay, S., Chen, C.-F. Effect of oxidation tim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icro-arc oxidation produced AZ31 magnesium alloys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2, 543(0): 109-117. (SCI/EI)

[13] Gu, Y.H., Chen, C.-F., Bandopadhyay, S., Ning, C.Y., Zhang, Y.J., Guo, Y.J. Corrosion mechanism and model of pulsed DC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ed AZ31 alloy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16): 6116-6126. (SCI/EI)

[14] Gu, Y.H., Xiong, W.M., Ning, C.Y., Zhang, J. Residual Stresses in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Coatings on Biocompatible AZ31 Magnesium Alloy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2, 21(6): 1085-1090. (SCI/EI)

[15] Gu, Y.H., Chen, C.F., Bandopadhyay, S. Residual stress in pulsed dc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ed AZ31 alloy [J]. Surface Engineering, 2012, 28(7): 498-502. (SCI/EI)

第8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一、工程概况

本桥横断面布置为:0.5m(栏杆)+6.5m(机动车道)+0.5m(栏杆)=7.5m。

上部:本桥采用3×8m现浇钢筋砼连续空心板,顶板宽度为7.5m,底板宽度为6.6m,梁高为0.45m,两侧各悬0.45m。在0、2#桥台处设置沥青麻絮伸缩缝;桥面铺装采用8.0~14.5cm厚C40防水砼。

下部:0#、3#桥台均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墩采用重力式桥墩扩大基础。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业主提供现场电源资料

(4)、现场临时用电设备负荷和配置资料

三、临时施工用电的计算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实际需要,本工程各回路机械设备计划如下表

四、线路敷设情况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功率

1

振动器

3台

1.1KW

2

电伏焊

1台

6.5KW

3

搅拌机

1台

5.5KW

4

圆盘锯

1台

1.0KW

5

照明

2台

2KW

6

打夯机

2台

2.2KW*2=4.4KW

7

水泵

2台

4KW*2=8KW

合计

28.5KW

1、计算用电负荷

P动=KΣP/cosφ=0.5×42.75/0.75=28.5KW

再加10%的照明用电,总用电负荷为:

P=1.1×28.5=31.35KW

2、确定配电导线及保护电器脱扣额定电流

A、振动器

I线=KΣP1/( √3U线cosφ)=2.2×1000/(1.732×380×0.75)=4.45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6

B、钢筋弯曲机

I线=KΣP1/( √3U线cosφ)=3×1000/(1.732×380×0.75)=6.07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6

C、钢筋切断机

I线=KΣP1/( √3U线cosφ)=7.5×1000/(1.732×380×0.75)=11.14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10

D、钢筋调直机

I线=KΣP1/( √3U线cosφ)=2.8×1000/(1.732×380×0.75)=5.67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6

E、搅拌机

I线=KΣP1/( √3U线cosφ)=5.5×1000/(1.732×380×0.75)=11.14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10

F、圆盘锯

I线=KΣP1/( √3U线cosφ)=1×1000/(1.732×380×0.75)=2.03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6

G、振动器

I线=KΣP1/( √3U线cosφ)=2.2×1000/(1.732×380×0.75)=4.45A

选用导线截面为:BV5*6

1、现场用电:我单位用电利用汉城小区三期商铺用电,由总配电箱接出,设置二级配电箱,再由此设置三级配电箱,在引出电源配电箱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2、库房、办公室用电:利用租赁临时办公场所作为办公室,已对办公场所用电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危险因素。

五、临时用电管理制度要求和措施

配备临电专业技术人员1人,对安装维修和拆除临时用电线路由电工完成。建立电工详细的维修工作记录(要求要记载时间、地点、设备维修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等);对事故维修纪录还应作出因果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六、配电箱的设置和装配

1、本工程临时用电系统中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形式,即三级配电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控。制、实行分级配电;两级保护是指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至少两级保护。

2、配电箱用1.5mm厚的钢板制作,分配电箱尺寸为650×550mm,开关箱尺寸为300×250mm;箱体应严密、端正并必须防雨、防尘,箱门开、关松紧适当,便于开关;并要设置门锁;端子板放在箱内配电板下部或箱内底侧边,并应分别标明“N”“PE”

3、总配电箱应装设在靠近电源处;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负荷相对集中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应装设在所控制的用设备周围便于操作的地方,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便于发生故障及时处理与防止用电设备的振动全开关箱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4、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箱前不得有灌木与杂草妨碍工作。

5、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大于0.6m,小于1.5m。

6、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尽量能防雨和防尘的场所;尽量装设在无外力撞击和落物砸坏及强烈振动处,如无法避免应在配电箱、开关箱上方搭设简易防护棚。

7、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应安装在金属或排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箱内电器安装应左大右小,大容量的控制开关熔断器在左面,右面安装小容量的开关电器;所有开关电器应安装端正、牢固,不得有任何的松动、歪斜;内部设置电器元件之间的距离和箱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电气规范。

8、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导线进出为下进下出,不能设在上面、后面、侧面,更不应当从箱门缝隙中引进和引出导线;在导线的进出口处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牢。

9、配电箱、开关箱内应采用的铜线其性能要良好,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导电部分。

10、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制,箱内的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相适应。

11、配电箱、开关箱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得再挂接其它临时的用电设备,不得放置任何杂物,特别是易燃物。

针对现场用电情况,对以下机械用电作出如下要求:

(一)夯土机械

1、夯土机械必须装设防溅型漏电保护器,其额定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夯土机械的负荷线应采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3、使用夯土机械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应有专人调整电缆。电缆线长度不大于50m。严禁电缆缠绕、扭结和被夯土机械跨越。

多台夯土机械的操作扶手必须采取绝缘措施。

(二)手持式电动工具

1、一般场所应选用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并应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的漏电保护器。

若采用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还必须作保护接零。

2、露天、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操作时,必须选用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并装设防溅的漏电保护器。严禁使用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

3、狭窄场所(锅炉、金属容器、地沟、管道内等),宜选用带隔离变压器的I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若选用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装设防溅的漏电保护器,把隔离变压器或漏电保护器装设在狭窄场所外面,工作时并应有人监护。

4、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施工前必须做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

(三)水泵

1、水泵的漏电保护应符合手持式电动工具漏电保护的要求。

2、.水泵的符合必须采用YHS型橡皮护套电缆,不得承受任何压力。

3、水泵全部设置双重漏电保护装置。

照明用电额定电压为220V,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单项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七、现场临时用电工操作安全技术要求

1、必须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证上岗;

2、从事电气作业的难易程度,需符合电工要求。对难度较大、较复杂的电气工程,不得由低等级电工完成;

3、电工必须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4、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它用,并要定期检查、校验;

5、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严禁带电操作;

6、带危险性作业,必须有人在安全距离外监护;

7、电力传动装置的调试和维修时,除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外,在开关箱处悬挂“有人操作 禁止合闸”标志牌,并有专人监护;

8、施工现场针对性安全交底;

八、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1、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配电箱;

4、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同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每月一次作临时用电工程的定期检查,检查工作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并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6、配置漏电保护器

(1)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

(2)漏电保护器选用电流动作型,其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定额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7、配电系统

(1)各用电设备的电气指标需符合设计要求。

(2)各用电设备的安装需符合设计要求。

(3)配电箱、开关箱应配锁并有专人负责。

(4)带电导线必须绝缘良好。

(5)电气装置应定期检修,检修必须由专业电工检修。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上岗或随意串岗。

9、施工现场若出现安全事故,应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出插销来断开电源,若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斧头切断电线来断开电源,或用干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的电压等级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10、若施工现场电器发生火灾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助;必要时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九、接地与接零及防雷措施

(1)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2)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重接地,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3)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他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4)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5)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柜架、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保护接零。

(6)直径为16mm的圆钢作成避雷针,并利用电杆架体作为引下线,参照保护接地做接地体。

(7)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及避雷做好后应进行测试,并达到以下要求:

a、保护接地不大于4Ω。

b、重复接地不大于10Ω。

c、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Ω

十、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1)加强用电安全知识教育,非专业操作人员不得违规操作,如有触电事故发生应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并拨打电话120,对触电人员进行抢救。

(2)遇到触电事故,必须迅速急救,关键是“快”。施工现场照明采用36V电源,施工作业发现有人触电,发现人或附近的其他人员触电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电源的方法:

1如开关箱在附近,可立即拉下闸刀或拔掉插头,断开电源。

2如电扎箱离触电现场较远,应迅速用干燥的木方、木板、竹竿、硬塑料管等不导电的材料将电线(电器)拨离触电者,或用带干燥木柄的刀、斧等砍断电源。

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就地进行人工急救,并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报告后应立即拨打“120”求救。

4触电者呈现昏迷不醒,甚至停止呼吸和心跳,通常者都是假死,万万不可当作“死人”草率从事。在医务人员未到场之前,必须进行不间断的人工呼吸,通常现场急救有两种方法: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1触电者有心跳无呼吸,应立即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2解开触电者衣服,取出口中粘液及其它东西,使其平卧,头向后仰,鼻孔朝天,头不要枕枕头;

3救护人跪卧在触电者的一边,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扒开嘴巴(如张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吹气);

4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嘴大口吹气,使其胸部微微膨胀,吹气时间约2秒;

5吹气完毕,立即离开病人的嘴,并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气体从病员肺部排出,时间约3秒。

6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到出现病人有规律性的呼吸方可停止。

(4)胸外心脏挤压法

1触电者有呼吸无心跳,应立即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2将触电者衣服解开,仰卧在硬地上;

3救护人跨跪在触电者的腰部两侧,两手相迭,中指指尖对准触电者颈部凹膛的下边缘,即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

4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对成人压陷3-4cm,每秒钟挤压一次;

5挤压后掌根很快放松,让触电者胸中自动复原(每次放松时掌根不必离开胸膛)

6上述步骤反复操作,直到触电者有规律性的心跳方可停止。

第9篇:心跳源计划范文

1 流行病学和病理学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70~90%的猝死为冠心病所致。而冠心病猝死占冠心总死亡数的50~60%。这包括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AMI)、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及心脏破裂。多数猝死发生在家中或正从事日常活动,男性常见,约为女性的5 倍,其中60%死于发病第1 小时内。KIdler收集资料表明:冠心病猝死的病例中,仅9%的患者无明显的冠脉狭窄(管狭窄

2 发病机理

冠心病高度猝死危险的病人不外乎具有:严重弥散的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先兆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由于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坏死,癌痕形成等.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有氧代谢障碍、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心肌生物电不稳定、兴奋传导不均匀、或同时伴有心理应激状态下、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血中儿荼酣腊的浓度增高,使室颤阈值下降。猝死的最终形式:①大部分是室颤、较少为室速,②心动过缓或心脏停顿,③电机械分离。

3 猝死的促发因素

多数病例是由诱因促发引起甚础疾病发作或恶化,常见的诱因有: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大量饮酒,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不当,电解质紊乱、寒冷腹泻及各种感染,睡眼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4 高危预测指征

①高危先兆预测及临床:据事后家人回忆,病人有疲劳、胸闷、情绪改变,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部分病人有求医史,但无特异表现。原因不明的昏厥、睡眼中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惊叫,伴皮肤苍白、紫钳,入院前有心跳骤停病史。

②首泛发作心绞痛:首次发作心绞痛一个月内发生心梗的可能性达59%,此期被认为脆弱期,表示该阶段心肌侧枝循环尚未建立心肌代谢障碍存在,容易发生猝死。

③猝死抢救存活者: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性猝死经抢救存活的病例在一年内的复发率达30~40%,必须作为重点监测检查对象。

④急性心梗后出现频发心绞痛者、梗塞面积广泛、前壁梗塞伴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提示猝死可能性很大。 转贴于

⑤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发室壁瘤、再次或多次梗塞、左室功能差、射血分数低

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是逐次心跳间的微小变异,心源性猝死的病人HRV较正常人显著降低、HRV测定可作为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定量指标。

⑦心室晚电位:是心肌内或外膜体表信号叠加的心电图、于QRS波终末部至ST段起始部的40 毫秒中记录到的一种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位。代表缺血区心肌电兴奋传导延缓,去极化速度延迟,是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作为一种独立的预测指标。

⑧动态心电监测(Holter),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如窦房结功能、阵发性预激、短阵或持续室速,短阵心肌缺血,无症状并经常出现ST压低,可促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⑨介入性电生理检测: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标志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的高危险性。此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不作常规进行。

5 猝死的预防

①首先必须识别已知有心脏停顿危险的冠心病患者,有计划地训练相关非医务人员的复苏术,加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和宣传,增加保健知识,发现情况及时就诊,对冠心病有猝死危险个体,加强防护并教会家人应激措施。

②防止肥胖、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不宜过量饮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生气、饱餐,消除诱因,控制危险因素。

③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随访观察。

④对患过AMI者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小剂量阿斯匹林、潘生丁),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及时治疗心律失常、及时纠正心衰、体克,电解质紊乱,作好复苏准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