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礼仪范文

课堂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礼仪

第1篇: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护理礼仪 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益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是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课程教学性质。护理礼仪是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护士文明道德的标志,是广大护理服务对象疗效至佳的一剂良药,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有:(1)实践性强;(2)规范性强;(3)实用性强。

2、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我校护生《护理礼仪》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礼仪修养,在护理工作中实现让病人满意的优质服务,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下基础。

3、分析教学对象。护理专科生具有的特点: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短,缺乏临床实践,但已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理解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堂设计内容

1、设计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对学习内容给予层次划分。理论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实践内容按“熟练掌握、学会”两个层次进行学习,并使其与教学大纲相一致,又紧扣时代礼仪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2、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育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1)学生自学内容;(2)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筛选与优化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要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阐明新知识,帮助促进理解,及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效果,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新情境中加以运用。

4、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本身无所谓优劣,只有是否适当。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到教学的内容、目标、性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5、设计教学手段。要遵循教学设计的原则,坚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注重不同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黑板、挂图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视频、音频、CAI课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礼仪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综合运用,丰富授课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建议

1、注重个性教学,优化教学形式。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得以发挥,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味模仿。《护理礼仪》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采用课间实习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丰富、详细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2、注重教学表达形式。在优化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要注重表达形式,如板书设计要清晰明确、层次分明,问题设计要难易得当,多媒体的设计要美观、实用、有趣,语言设计要富有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借助语言的艺术美,增强课堂色彩。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讲授就餐服务礼仪时,以“茶七饭八酒满杯”风趣地介绍了餐桌上的服务标准。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等活动,将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美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使《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参考文献

[1]郭良君 张建君 燕宣德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论坛,2008,12。

[2]索桂芳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教育探索,2004.9。

[3]陈维哲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陕西教育,2005,9。

[4]姜珍珍 新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考试周期,2009,21。

第2篇:课堂礼仪范文

美国的心理学家福德列克·琼斯,其基本的观点是:“纪律就是90%有效的肢体语言,课堂常规就是教师90%有效肢体语言运用的结果”。因此,他的纪律管理理论就是协助教师学习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建立与实施教室规律。肢体语言的特点是在没有其他人参与的情况下,解决了用语言不便解决的问题,既尊重了学生,又不浪费课堂时间。

同时,肢体语或说是体态语,也是高职礼仪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礼仪教师的肢体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得体的展示自身的肢体语言,既配合了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需要,也是每时每刻为学生作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示范。

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有:

一、眼神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少有其他肢体行为比眼神更能传达出掌握全局的样子。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例如在正常对大众上课时时,以正视为主,这样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对我们讲的”;教师视域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距离,让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同学都感到“老师正看着我,并且一直注意我的所作所为”;教师视线应为短而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诚意,从而对所授课程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顾看着少数行为良好、反应主动的学生,而忘掉了其他并非十分认真的学生。

(二)眼神的积极作用可涉及课堂的各个环节。如在重点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有个学生不配合,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教师可以立即用眼神盯他一眼。老师的眼神可以是赞许的,可以是鼓励的,可以是真诚的,也可以是威严的。如对于课堂上见面礼的运用环节,掌握得比较好,展示到位的同学,可以给予信赖的眼神,以示漂亮动作的肯定;对于技术不熟练的同学,教师给予热情的笑脸,投以鼓励期待的目光,传递老师相信你能做好的信息;而对于个别偷懒、不认真练习的的同学,则要用严厉的眼神,表情要严肃,但不点出名字,暗示老师对他的行为不予以认同。平时上课过程中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一定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避免不良事态的扩大。

(三)眼神在礼仪课堂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眼睛“读懂”学生。有些教师不能有效使用眼神这个技巧,可以通过练习,经常注视每个学生的脸,不要固定视线,也不要视线易于从学生头顶飞过,或由同学之间扫过,或只是很快地扫描一番而不能注视每一个学生。只有注视每个学生的脸,传达出教师指导并掌握整个教学情境的信息。因次,眼神能进一步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借脸部表情对学生行为的赞同与反对。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状态。能传达热情、认真、快乐和责任,都能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同时,面部表情也能现出厌烦、 烦恼与放弃,这会刺激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面部

表情的运用,更具有幽默感,让学生更喜欢。

三、身体示范

礼仪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示范,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结构和要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规范,提高形象,激发兴趣。教师示范时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示范应与授课任务、步骤、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当然,示范动作要正确,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过硬、动作规范,力求做到准确、熟练、得体、大方。同时,注重示范位置和方向,示范方向应根据动作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方向、线路与学生跟做方向、路线一致。采用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向、镜面等形式。

四、手势

使用许多不同的手部信号来鼓励和制止行为,用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常用的有:伸出手掌表示“停止”,把手指放在唇上表示“安静”,竖起拇指表示“赞同”等等。这些手势能有效沟通而不影响、干扰必要的教学秩序,而且比口语的谴责来的更有效果。

五、肢体语言的运用实例

1、当老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或需要安静时,小王与小张正在说笑,教师就用眼神注视他们,停一会儿,然后继续讲解。当教师注视他们时,小王与小张可能停止说话,如果他们继续讲话的话……

2、教师再度暂停,看着他们摇摇头,也可做一个短暂伸出手掌的手势。他们可能停止说话。但如果继续的话……

3、教师冷静的走过去站在他们旁边,并问全班同学说:“谁能把刚讲的动作要领一一地告诉我?”这是他们应该会停止刚才的动作。

4、教师注视着两位同学并冷静的说:“小王、小张,我要你们现在立即停止讲话”。如果他们藐视教师的命令,应停止上课,把两个同学分开,让他们处在不同的地方,或使出最后手段,通知他们放学后来办公室。你这样做了,需要与两位同学进一步谈话,如果继续不听话,需由班主任、政教主任或校长来处置。

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肢体语言即可,最好不要用到口语责问,尽量不影响上课。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教学时间不被浪费,学生上课不会分心。

总之,在礼仪教学中,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有利于礼仪课的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肢体语言在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课堂礼仪范文

摘要:对外汉语教师扮演着“语言教练”的身份,也是课堂上的“外交官”。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直接或间接得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上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入手,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

关键词:汉语; 职业素质; 教学礼仪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方式,教室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通过举止言谈、一颦一笑展现了个人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语言教练,解释并演示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上的语言操练,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不仅应遵守一般的仪表仪容、举止行为等方面的礼仪规范,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也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对外汉语教师曾做过一项调查,总结出优秀的外语教师所引导的课堂教学具有的32条特征 。可以说,这32条特征也是对语言教师的行为规范,综合且具体地描述了外语教师语言表达、教学组织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有12条涉及了教师在课堂中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列举如下:(1)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课堂语言都是正在学习的语言;(2)教师对所教的语言具有非常好的语言能力;(3)即使在初级的班级,教师也尽量减少使用学生的母语;(4)教师很少用习惯性的口头禅;(5)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说的话,占的比例较少;(6)教师进入课堂后,主动向学生问好;(7)教师尽量用手势或表情启发学生,而少用语言;(8)教师都极富于表情,活泼生动;(9)教师经常在课堂中走来走去; (10)教师经常微笑、赞赏,并有风趣;(11)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都比较久而又多样化,并且常常拌以手势的赞赏;(12)(必要时)教师很轻松地用目光提醒学生不要有不适当的行为。 从这12条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下文将分别从仪表、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教学态度诸方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一、端庄整洁的仪表

整洁是仪表美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身体各部位的洁净,无异味和污垢。女教师适当的美容化妆也是可以的,这能表现出对职业的尊重和热情。服饰方面,若教学机构没有制定统一的职业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较随意地选择得体合身的服装。但是,这种“随意”应以“别致而不奇特,明快而不妖艳,深沉而不老气”的原则为前提,切忌过分追求时髦,这与课堂庄重的教学氛围相冲突,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教师浓妆艳抹或不修边幅,服饰出格出奇或者裸、露、透,不仅仅有损于教师形象,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同样应遵循以上的仪表礼仪规范。另外,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应该在着装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色,让身上的服饰服务于教学呢?笔者认为,在适当的时机,并且在教师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穿着民族化的服装。例如,当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服装”相关内容时,女老师可以穿上旗袍,男老师也可以穿上唐装,但这都应以合身得体为前提。又比如,在学习“京剧”相关内容时,教师则没有必要去弄一身京剧的行头,这就过于喧宾夺主了,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京剧服装。

二、正确得体的语言

任何类型的教师在课堂上均应使用普通话,并且做到吐字清楚、语音适度、语速适中。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汉语的成效。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和中国其他学科的课堂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学语言不仅仅是组织、辅助教学的手段,对学生来说也是重要而直接的语言输入,是他们学习汉语的范本。另外,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的语言,在做到普通话标准的基础上,应做到发音部位到位,展现出字正腔圆的语言美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口头禅也是语言教师应杜绝的现象。一是因为部分口头禅并不礼貌,例如“我告诉你……”“你得了吧……”这样的傲语常常给人自以为是的感觉。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频繁使用类似的口头禅,学生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但外国学生往往并不能自觉出这类话语中的“不礼貌”,这就容易给他们的交际带来障碍。二是因为一些口头禅在语言表达中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让句子更加拖沓繁杂,这就让学生理解课堂语言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纠正讲口头禅的习惯,以免影响到学生。

三、文雅适度的肢体语言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采用合理的语言输入形式实现语言输入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和所用的教学语言是学生所理解的。然而,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常常会造成语言理解的障碍,有时教师若用语言解释某些现象或知识点,学生往往难于理解。这时,有效的肢体语言就成了教师得力的辅助教学手段,能起到良好的解释沟通作用,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方面准确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阐释,其教学效果往往甚于千言万语。另一方面,恰当的肢体语言能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准确得体的手势、身姿和表情,也会留给学生端庄稳重、和蔼可亲的印象,这更是对外汉语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但是,肢体语言毕竟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不能过度地使用,过于频繁多变的肢体语言不但不利于语言教学,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下面,将以表情、手势、站姿三点为例具体谈谈课堂上使用肢体语言应遵循的规范。

1.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关注的核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表达出丰富的感情。教师友善热情的表情,有利于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面带微笑地进行授课,可以迅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投以鼓励的眼光,回答正确后投以赞赏的目光或徐徐点头;学生开小差时老师可投以提醒的目光。

学生从老师表情中不仅仅能读出赞扬、启迪、批评等感情,更能从中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2.手势

手势是教师教学常用的辅助动作,是最频繁使用也最为好用的“教具”。教师使用手势要做到自然适度、准确有力。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和消除无效的手势,过多或无用的手势反而会产生喧宾夺主的后果;并且,教师运用手势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显得过于夸张或做作。

例如,在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用整个手掌,掌心向上,手臂自然弯曲,动作舒展到位。切忌用手指指指点点或勾动手指来示意学生。

3.站姿

一般情况下,站立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姿势。抬头、挺胸、收腹的站姿能展现教师在课堂上良好的精神面貌。男教师双腿可适当分开,但不宜超过肩宽,女教师应将双膝自然合拢,双脚可呈“丁”字或“V”字型站立。为了适度缓解疲劳,教师可以把双手放在讲台上支撑双臂。但不应将整个身体的重心依靠在讲台或黑板上。另外,站立时也切忌来回摆动身体。

除了上诉基本的站姿礼仪外,作为一名语言教师,为了活跃课堂和便于师生互动,对外汉语教师往往也要在教室中来回走动。但是,应注意脚步不宜过快,也不应走动得过于频繁。

四、平等包容的教学态度

对外汉语教师所从事的不仅是语言教育,也是在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也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给予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第一身份是“语言老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是教授语言。在教学过程的讨论环节中,学生与老师的意见不同时,老师应注意合理的处理分歧,避免因不同意见而影响教学进度。例如,当学生提出“台湾是否属于中国”这类敏感的政治问题时,老师切忌因爱国情感而粗脖子红脸地和学生发生争执。这时,可以用“中国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同意……”等句式表明自己的爱国态度和立场,并反问学生“为什么”。以此形成良性的讨论,借助分歧鼓励学生说汉语。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学生时,要做到平等对待。例如,英语是汉语教师最常借助的媒介语,而国内的汉语班级里往往混合着说不同母语的学生。此时,老师既不应该过于频繁地使用英语,也不能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表现出特别的喜爱。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课既是教学场所,也是一个微型的外交场所,教师是各国学生管窥中国的重要一环,教师的言谈举止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外国学生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看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不同国家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遵守必要的课堂教学礼仪规范,做好中国教师形象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第4篇: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 师德规范 拓展 渗透 情景模拟法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和背景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

技巧。

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应注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素养的养成。

在笔者学校,礼仪教育已经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而开展了数年,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礼仪教育方案,规定了二十余条文明礼仪行为细则,且每学年都有具体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200年的“仪容仪表”主题活动,评比出了仪容仪表示范班级;2010学年的“孝亲尊师”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十大孝星;2011学年的“与雅同行”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微笑之星;2012学年的“四心教育”和“四自教育”主题活动评出了校园四自好少年;2013学年的“微笑教育”和“习惯教育”主题活动评比出了职教之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特色礼仪教育,学生在讲文明,学礼仪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逐渐地把外在的礼仪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之花开满了校园。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要点

礼仪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学校统一的行动和规划,有鲜明的主题。但是,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如何在最直接的教育现场――课堂里渗透礼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教师最大量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课堂时间,让礼仪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学生。针对这一点,笔者有如下的探索和总结。

1.教师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身正为范”

在传授知识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如,有些教师爱赶时髦,染黄头发或者烫发,这无疑不利于自己教育学生不要染发和烫发;部分教师有自己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若在课堂里也进行不恰当的宣讲,无疑将影响学生的主流价值判断。此外,中职学校课堂内一般禁用手机,如果课堂上教师的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教师停下讲课接听手机,其后教师将难以说服学生不带手机。

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仪表仪容、礼貌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切,“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举止优雅得体,不仅可以教化学生,也能因此使得课堂纪律更好,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多种方式拓展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

(1)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选择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口语会话背后的文化现象。在Shopping(购物)这一单元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编写商场内的购物会话。在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之后,给予总结和评分。成绩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使用了恰当的礼貌用语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每次口语会话讲评都是一次典型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英语表达的口语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礼仪教育,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了解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区别和联系。其实,每位教师的每堂课程都可以加入典型生动的礼仪案例,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意识去发现和寻找。

(2)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视频图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包括图画、图片、照片、幻灯片等静止的图像形式;动态包括电影、电视等活动的图像形式。如果学生基本上依靠语言记忆形式获得所学知识,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而通过视频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图像记忆。如笔者在讲授Making Friends(交友)这一单元时,搜寻材料,用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图片、照片、视频等不同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之外强化了交友过程中的礼仪知识。笔者还计划在讲授Making a Telephone Call(电话交流)这一单元时,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

(3)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所谓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激情和让学生表演操作。情景模拟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

②设计制作情景模拟所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准备一些实物,适当增强仿真效果。

③让学生选择扮演、担任角色,教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索的任务。

④从情景模拟中再现问题,引出问题,展开解决方案的讨论。

因为仿真,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模拟法有利于学生在实景演练中,自然地习得礼仪,快速地掌握和应用礼仪,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礼仪教育渗透课堂的

方式。

三、小结

最后,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教育礼仪而教育礼仪,应该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的,实践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只有师生一起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在校园形成一个讲礼仪的大环境,才能达到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崇尚礼仪的传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礼仪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在社会上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行礼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在每堂课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礼仪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胡锐.现代礼仪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第5篇: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提高 护士礼仪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55-02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服务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高质量的服务,更何况生病的时候也确需最佳服务。当然良好的护士礼仪服务也能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感情、减少纠纷的功能。因此,在护理系学生中开设礼仪课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对护士礼仪知识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在未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学会尊重病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掌握礼仪服务操作方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为此笔者对如何上好礼仪课进行了尝试,下面谈几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成熟的做法: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材内容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目前,在护理礼仪教学方面我们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做参考,但做为教师要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完全脱离教材,而是与实践相结合,主要看通过我们的礼仪为患者的服务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自开课以来我们一般都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燕主编的《护理礼仪》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主要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基本理论、拓展知识面、强化技能训练。结合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特点,备研组要组织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调整、归纳授课内容,科学编写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做到既符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又突出《护理礼仪》课程特色,紧跟现代护理专业教育的步伐。

二、将护士礼仪内容渗透在实践技能教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礼仪教育无处不在

教师要将护士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应用到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学中。例如,在无菌技术操作的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与护士的仪表规范展示给学生。要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后不搭肩、侧不掩耳;护士服应清洁、平整、合身,裙摆不可长于护士服,穿白色软底护士鞋;不可戴指环、染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职业淡妆;操作时举止端庄、文雅等。让学生接触护理时就学习护士的规范礼仪,在以后的实训课中不断强化护生规范的仪容、服饰、举止礼仪,以满足所从事护理工作的需要。比如在鼻饲操作法的实训课教学中,将护理工作礼仪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因护理操作是护理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礼仪规范进行护理操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康复和医院良好形象的树立.又有利于护士的自身安全。

三、 把握护理礼仪教学内涵,突出教学重点

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的范畴,是护理人员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时,为塑造个人乃至群体的良好形象时,严格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既有一般礼仪的内容,又融入了护理职业的特殊要求。包括护士的发型、化妆礼仪、护士体态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及护理工作礼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学好礼仪既体现白衣天使的风采,又能为所有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达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课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教学。如理论内容简单易懂课时可以相对减少,实训内容如站姿、坐姿、蹲姿、物品传递等要把日常生活行为转化为专业活动中的自觉行为,没有一定训练时不行的,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这样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浓缩了课上理论灌输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训练的课时。使学生充分认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训练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增强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重视课件的制作

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形式多样、画面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示教动作结合使用。也可以使用精心挑选护士精彩表演的礼仪视频等,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模拟面试场景、医院护理工作场景等,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讲授站姿、坐姿、蹲姿时,可以让同学现场训练,并相互指出缺点和不足。讲授护士淡妆课时,可以把美容化妆的工具拿到课堂为同学化妆示教,然后点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等活动,将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美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使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静姝 刘伟 江晓锦 基础护理实训课教学创新初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01期.

第6篇:课堂礼仪范文

1、作好上课准备,作为学生应该在预备铃响之前就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充分做好上课准备,既为自己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基础,也是尊敬学业的表现,同时还要尊重师长、尊重别人、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

2、遵守课堂纪律,既是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珍惜学业与集体的行为。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不私下说话,不随便走动,不能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捣乱,扰乱课堂秩序等。

3、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时,应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当老师提问的问题恰好是自己回答不出而又被点到名时,切不可有抵触情绪和行为,这时应该勇敢地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解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课堂礼仪范文

一、立足课堂,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首先须转变“课本即教材”的陈旧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包括教师手头的指导用书、挂图、生字卡片、图书、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VCD、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因此,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这些资源。试想一下,当学生学到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时,有关安徒生及其童话,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家、作品的声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欣赏与选择,那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憧憬和热爱,满足学生对童话世界的了解、探究的欲望。其次,须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狭隘教育观。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放眼四周,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典雅美丽的校园风貌、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等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挖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实验教材和大修订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问题,等等。如为低年级学生学习之一的识字并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习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北师大版第一册就在教材中设计了在生活中识字的开放性识字活动。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五册的《收集小笑话、小幽默》此类收集整理的活动怎样开展才更有效呢?现在的孩子,家长给孩子买的幽默读物较多,报刊杂志上笑话也随处可见,一方面学生能轻易收集到笑话、幽默,但另一方面学生如何去优化选择,提高鉴赏能力则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搜集活动可以这样进行:让学生在各类书刊中找有价值的笑话、幽默记录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令人发笑,笑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完成收集的任务;在班内展示后,只要用一两句话说明收集它的原因即可。老师梳理学生的评价,使大家都明白优秀的幽默笑话的共性;老师再提供图片,学生进行笑话创编,还可以针对班级的一些问题以幽默化的提示语来提醒、启示同学们。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是初级阶段,为他们今后进行选择、提高鉴别力、与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还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增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体会到语文有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景中生成,解读教材。

虽然我们在课前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但在操作过程中仍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别小看这些“意外”,适时利用它们会使教学别有风味。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对孔隙的概括是:“小”,虽经反复读仍说不出更为精确的“窄”,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画一画孔隙的样子,通过不断的研读,修改,学生们在画中得到感性认识,受到启发:“小”主要指体积而言;而“窄”是指横向的距离。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使我意识到: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各门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四、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第8篇:课堂礼仪范文

摘要: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导游服务”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分析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对其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导游服务;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吕丹萍,女,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导游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58-05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现今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除了“服务礼仪”、“中餐服务”、“客房服务”中有部分实操内容,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其他的“旅游文化”、“导游服务”等专业课一直沿用“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过程刻板,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云、微博、微信等科技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育者应该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克服中职专业教学中原有的弊端,实现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特点

1.基础水平存在差异。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高分中考生一般都上普高,职高的生源大部分是低分和少部分家境较差的分数尚可的中考生。

2.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别。与其他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平时不喜欢看书、学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别:一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比较向往,能深刻意识到专业课程对今后的就业、深造都有一定的作用,学习兴趣较浓厚,学习主动性较强。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得过且过、混日子、拿文凭的消极心态,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版本多。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使用过多种版本的教材,确实感觉教材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和技能操作缺乏,对技能操作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不足。因此,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必须改进和突破。

2.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分离。由于专业课师资力量不足,虽然学校每年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锻炼,旨在掌握专业最新动态和发展,但是专业课教师平时疲于应付授课任务和做班主任,类此规定往往不能达成。导致教师很少有精力走进社会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教材本位,致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岗位技能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所需技能如何相结合的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3.教学方法单一。作为一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由最初的纯理论课程发展到“理实一体化”教学。[1]但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示范、学生操作的模式,而且都是在实训室模拟进行,没有游客,没有真实的情景,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二、“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发展与运用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2]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翻转课堂”在我国的运用

进几年“翻转课堂”引入我国,率先在广东、南京、济南等地区发展,由于效果明显,在全国被教育行业大范围的学习与运用。

三、“翻转课堂”在“导游服务”教学中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变背景下,专业课必须进行系统改革。中职教育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特殊教育,以实践为重,培养应用性人才。在其课堂教学中多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将项目细分,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

(一)“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

笔者在两年中对两个平行班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见表1。

表1显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训课堂的应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流于形式,目标达成率较低。鉴于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翻转课堂”的资料,从中发现很多“翻转课堂”成功的课例,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因而在“导游服务”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笔者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来实现该模式(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将课前知识的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三)“翻转课堂”对“导游服务”课程的新突破

1.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系列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讲解有限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结合模块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课时限制的问题。

“导游服务”是一门系统化课程,“翻转课堂”并不是适用所有内容,笔者根据当地旅游特色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设计为5个模块(见表2)。

2.教学内容的视频化。“翻转课堂”对专业课的教材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突出视频化。根据视频能反复播放的特点,使学生能随时随地的直观、真实的反复学习相关技能。

例如,在“途中服务”教学设计中,将知识点与东钱湖当地的旅游路线相结合。以高速路口到小普陀景区这段路程为例,与旅行社联系,教师、金牌导游共同设计导游词,然后由金牌导游讲解,拍成视频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

实践证明,在“翻转课堂”中,运用视频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潜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在各级的技能大赛中大放异彩。

(四)“翻转课堂“的课业设计

课业设计必须适应教学模式,“导游服务”课业设计也必须与地方特色和专业岗位技能相结合。设计出的课业要突出地方性、技能性、实践性,切实将理论运用到实处,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五)“翻转课堂”在“导游服务”中的运用

“导游服务”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旅行社的相关部门、服务程序,并明确导游人员的职责及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基本的导游服务程序,灵活运用常用的导游服务技能,并能妥善处理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科目。知识点单纯的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掌握和具体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翻转课堂”的视频,完成一份沿途导游讲解词的视频作业。以拍视频完成作业的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意去完成作业。视频拍摄不是一次成功的,需要反复拍摄,这就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导游词自然就能熟记。

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供的视频作业,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解决。优秀的作业则上传到学校FTP上供大家学习,并作为以后“翻转课堂”教学的素材。

(六)“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难题与破解

1.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翻转课堂”要学生在课前花时间阅读学习的资料,课堂上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让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与实践问题,学校要想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就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

2.学科的适用性。目前,“翻转课堂”并非适合所有的课程。如何在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这个问题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例如,欢迎词、欢送词、介绍下榻饭店、介绍景区这些内容是可以制作成“翻转课堂”,但地陪导游程序、各环节的交接工作等内容环节多、内容散,很难制作成“翻转课堂”,所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素制作,关键从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入手。教学录像中不仅要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还要阐述相关理论,生动充分,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同学互相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对于不同的学科,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翻转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

3.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教学视频后,查阅大量资料,总结问题,完成作业,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翻转课堂的成效与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成效

为何这么多美国老师争相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呢?主要有两大原因:(1)传统的教学效果太差,激不起孩子的学习兴趣;(2)在线视频大为流行,2007年时只有15%的网络使用者观看教育视频,2010年时则增加到30%。[3]网络上有了众多的学习资源以及高中生熟稔科技操作,为翻转课堂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两年的实践中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教学效果

1.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学生不认同这种做法,在课余时间不学习,那么课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由于平时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在制作翻转课堂的同时,不能一味的强调知识点,笔者在“翻转课堂”设计中,设置趣味性、互动性、游戏闯关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每个任务结束后通过一些评价体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下去;通过团队的合作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最具创意“欢送词”、“最佳计调”“处理突出事件最佳小导游”的活动,学生讲解导游词的激情、技能得以提升,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

2.从教师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推动者。[4]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笔者在引导过程中,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通过引导学生基本自主把控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学习。

3.竞赛有突破。笔者从2012年最初接触到翻转课堂,两年的时间,处于一个摸索试用阶段,以下就是笔者通过近两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见表3)。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将原本注重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技能,学生乐于学习,才会提高教学效果。

4.会考进步大。笔者尝到“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好处,在旅游文化教学中也试着运用“翻转课堂”,尽管在制作上并不专业,但能将教学中重点、难点通过课前“翻转课堂”形式、课中答疑重难点、课后的拓展来实现。

例如,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等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当网络教学视频流行起来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对执行过程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研究。

1.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还存在很多不足,现阶段学校的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支持还是非常有限。需要学校给予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开展。

2.“翻转课堂”的载体问题。较城市学校而言,农村中职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载体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电脑、IPAD并不普及,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学生观看“翻转课堂”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并不成熟,如何管理机房、怎样实现校园无线WIFI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支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4-45.

[2]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77-78.

[3]金陵.萨尔曼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55-57.

第9篇:课堂礼仪范文

一、雾里看花——课堂理答的现象

遗憾的是,我们发觉,很多教师或缺少理答意识,或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方法,对课堂理答却不大讲究。当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提问出现答非所问等现象时,出现了处理不当的诸多情景:有的导答无术、左冲右突,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让学生当“应声筒”;更有甚者,见学生答不出,或冷眼相待,或冷嘲热讽等。诸如此类,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提问的实际效果。

二、拨云见日——有效理答策略

积极而有效的课堂理答是一种思考、对话和民主的课堂文化,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是最见功力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理答充满智慧而效力于课堂呢?

1.善于倾听——让理答捕捉生成的精彩

倾听,听懂孩子的心是老师的特殊本领。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有可能将稍纵即逝的即时生成因素转变成新的教学资源,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圆柱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8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有几个学生问:“老师,这道题除不尽。”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分数计算。”这时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不用除法。”教师一愣道:“你是怎么算的?”这个学生说:“100×8。”老师微笑地看着他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低声回答道:“用侧面积乘以半径等于圆柱的体积,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有一个底面半径乘高,再乘一个半径就是圆柱的体积了。”得到他的提示,教师马上组织学生重新思考。这时学生兴奋地说:“圆柱的侧面积乘以半径等于圆柱体积的2倍,所以只要用100×8÷2就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了。”此时师生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是动态生成的。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由于老师的认真倾听,及时捕捉了学生的思维亮点,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的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生成了精彩课堂!

2.多样评价——让理答折射人性的光辉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促进师生、生生的心灵沟通。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按自己的想象,剪出一个图案。(学生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师:你认为我们所做的这些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1:沿着一直线对折,直线两边互相重合。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练地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概括出来,非常好!

生2:蝴蝶、蜻蜓、飞机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很热爱生活,非常棒!

生3:我觉得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是轴对称的挑出来,真不简单!

生4: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许多学生当时就表示反对)

师:不管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但他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并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应当表扬他!同时他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激励的渴望更甚。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去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自信,同时更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对于班级中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送出不同鼓励性的话语。比如,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你可以对他说:“你很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棒。”同样的道理,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投去期待的目光,对他说:“别着急,慢慢想。”学生回答问题词不达意,你可以这样评价:“老师知道你心里想对了,可语言方面还需认真组织一下,再重新试一试,好吗?”等等。这样的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一语道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刚才说的都是言语理答,其实在课堂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非言语理答。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佩服的大拇指、一次温柔的摸摸头、一次亲切的拉拉手、一次肯定的点点头,这些都是理答,有时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