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主题研讨,一种是对话式研讨。主题研讨就是给大家一个题目,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让班里的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准备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选出发言人,代表全组陈述自己的观点。在一个小组代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向他提问,本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让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竞赛,在这个主题下看哪个小组挖掘的更深、思维更开阔,讲得更深刻。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搞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行政学院、党校各主体班次我们都搞过。对话式研讨突出的是求异性、碰撞性,要求活跃学员的思维,最好是形成一种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争得不可开交,对话式研讨也就达到了目的。这种研讨的特点不是求同而是求异,看不同的学员是否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初是在法学、公共管理教研部展开,现在已经逐步推广到了经济学教研部、党史党建教研部、政治学教研部,我们在公共管理教研部做的第一个案例就是“和林格尔”模式研究,题目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崛起——和林格尔县构建服务型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案例研究》。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提交到第一届中欧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上,西方一些专家学者非常重视,对和林格尔这个地上无草,地下无宝,资源贫乏,非常特殊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能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帽子,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现象从反贫困的角度上给予了关注。在这次研讨会上,这个案例得到了欧盟专家的广泛重视,给这个案例安排了一个大会发言,当时的和林格尔县县委书记吕慧生代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后来,我们又把案例教学拓展到其他学科。许多人认为,只有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可以讲案例,其他学科不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各个学科都可以搞。
(三)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先由老师就行政管理学的沟通问题、协调问题、决策问题或其他学科的某些问题进行讲授,讲一个半天,把背景知识、相关的规则交代给大家,然后在这个主题下由各个小组组成编写小组,首先编写剧本,剧本写出后,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排练,排练比较成熟后,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各小组在班内进行现场演示,演示后进行评论、辩论,最后由主讲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点,评点过程中对演得对的地方、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对程序出了问题、演得不对的地方加以指正。通过情景模拟,大家进入角色,增加自己的一种实际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现在在我们行政学院的每一期班都在搞。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中大家智慧,对复杂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和途径;二是体验了行政过程,特别是处理问题的沟通协调艺术;三是训练了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四是锻炼了学员的心理素质。很多人来党校行政学院学习时,羞于出口、羞于出手,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经过我们情景模拟训练之后,心理上得到了提升,不仅要讲,而且在很多互动式教学中抢着发言,敢于表现自己,这就是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大家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游戏。这种方式是从西方引进的,特别是美国的成人教学活动中,这种管理游戏应用得比较多,在这种管理游戏中,首先要了解游戏过程中的一些背景知识,所以,主讲教师首先进行布置,然后给学员一些要素,这些要素以个人为主,要求学员分别列出各要素的重要程度,然后分成小组,小组进行民主讨论,形成一个处理意见,最后由教师公布专家给出正确答案,并讲清原因,进行总结,主要讲通过管理游戏的收获和启示是什么。例如,我们现在进行的一个海上遇险的游戏,先假设船在海上出现了问题,对船上的淡水、食物、通讯器材等物资进行设计、安排,然后假定学员是船长,看他如何带领大家脱离险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会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学习具有灵活性、丰富性、主动性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是所有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职位,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主要任务。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将网络教学与会计教学有机的结合,能够有效的规避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丰富会计教学的内容,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
一、会计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中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代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会计教学手段不足
由于高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备、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误区。使会计教学的手段匮乏,教师无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受传统教学的观念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被动。教师忽视了现代手段在教学中的利用,多数时间还是采用教师划重点,学生课下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过于枯燥,而且很容易遗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学校的教学硬件配套陈旧
会计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所以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的学习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训基地硬件配套不完备,使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不容易实现。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内容空洞[1]。(三)教师自身水平不高教师的知识多数是来自书本,而书本的知识更新缓慢,与当代的实际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教师的自身水平存在局限性。教师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如果学生自身的水平不足,将无法真正的指导学生掌握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2]。在高校教师中,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这导致教师的理论基础强,但是实践经验欠缺,在实践教学指导中过于纸上谈兵,实践性不强,使学生难以在实践教学中受益。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教学的方法
21世纪,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已经起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成为企事业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时,就要将这些能力和职业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保驾护航。
(一)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学习趋势。网络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比如,原始凭证粘贴教学,传统课程中,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中的示例图来进行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不够具体,学生不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操作的具体方式和要求的具体效果。通过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将原始凭证粘贴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效果通过视频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边观看视频边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粘贴的要点,使原始凭证的粘贴既准确又美观。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播放次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也可以将教师的课件转存到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上,方便学习。
(二)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辅导教学
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学习网络平台,平台中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作业、教学答疑以及教学创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网络平台上查找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教学作业,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答疑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资源中除了展示会计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展示学生搜集到的会计单据、会计凭证、个人印章等实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创新中,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会计程序,计划自己的日常开销,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三)构建虚拟的网络实训基地
会计实训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目的,以工作任务为动力,以工作流程为设计依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会计教学的现实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网络上建立虚拟的实训基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会计流程为学生建立虚拟实训基地,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会计应用准则,有效的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结语综上所述,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学校的教学手段有限,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自身能力水平存在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将网络教学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会计知识,使教、学、做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马燕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基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诵读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改革;古代文学
专业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被确定为:文字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章阅读鉴赏能力、职业能力等。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累的文学文化遗产。虽然在课时安排上占用时间最长,需历时四个学期。但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往往一部作品所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就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讲授法也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识记。其次,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差,听课比较被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及作业很难认真完成。再次,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知识理解力稍差。传统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以“任务驱动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对教学的评价不以老师讲的是否精彩为主,而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成效为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科学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以元曲部分的“王实甫与《西厢记》”一章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作家生平思想、作品的题材来源、基本情节思想、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思想特点、艺术特色。这种机械的记忆很难对文本艺术性有切身的体会,文章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也难以提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部分设计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比如,我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演变”这一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示学生再次阅读学过的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阅读《西厢记》原著,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课上各小组分别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补充,教师适当指点、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西厢记的题材来源”这一教学内容,而且还引发了学生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崔张’爱情故事会由原来的悲剧转变成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这一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又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阅读了原著,对艺术特色也有了自己的总结和把握,教学重点也由学生自主完成了。一个合理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致较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扎实。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小组合作任务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独立型任务。如,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需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比如,“找出孔子《论语》中论述‘仁’的语句,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布置的这个任务就迫使学生要仔细阅读《论语》,并且要查阅大量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还要认真梳理出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材料。课上采取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起到学生间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互相监督。学生互评后教师选取完成较好的进行宣读交流,讲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课下找时间进行辅导。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且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二、以“角色互换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角色互换法是互动式教学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部分能够自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让他们充当教师,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角色互换法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并不适用,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极为关键,明清部分的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的教学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第二步,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3周布置讲课内容,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写出讲稿。同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列出“百家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等相关网络资源上的经典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在学生正式讲课前2-3天,教师还要对讲课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帮助为主。第三步,学生课堂讲授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听讲并记录。同时,掌控课堂秩序,观察其他学生的听课反应和状态。学生讲解过程如有知识性错误,不应打断学生进行纠正,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步,教师点评阶段。教师在学生讲授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正面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要指出不足,激发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另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要进行补充和强调,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利用角色互换法,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口才表达能力、课件制作等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集中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构建了互教、互学、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
三、以“诵读法”强化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诵读教学法自古便有,“诵”包含两种意思,一是用抑扬顿挫的音调朗读文章,二是凭借记忆背诵。中国古代文学的讲授主要以文学作品为核心,让学生大量诵读甚至背诵作品,这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可行的方法。诵读一方面可以是教师进行诵读示范,或者播放名家诵读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诵读基本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可以是学生诵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体诵读、集体诵读和分角色诵读三种形式。对于短小的、相对简单的诗词可以采用集体诵读的方式,对于感情比较强烈复杂的可以采用个体诵读的方式,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学生如果能够读出李白强烈的感情,对作品的理解也就完成了大半。而对于有一定叙事性故事的篇章,比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片段,可以找学生分饰张生和崔莺莺进行分角色诵读。学生只有通过熟读作品,沉浸于审美的享受之中,才能陶冶性情,开拓视野,提高文章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同时,因为学生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等原因,也许对于某些作品中的精神、感情无法理解和把握,而当他们默诵下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慢慢体会,并于其中时时受到陶冶。因此,适当布置诵读甚至是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并且及时地检查、督促,或者在期末考试中增加背诵知识的考核,强化学生的经典阅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以“多媒体辅助法”增加古代文学教学的活力,拓展课堂容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大多数课程都纷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如何使用多媒体是文科专业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和压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追求什么,怎样把传统用语言表现的古代文学具象化,增强原本只有靠语言和纸质教材共同构成的教学立体感,让板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接受知识更为广泛。同时作为以情感为主题的文学,如何用多媒体的手段再现、表现人的情感,这是教学中的最大难点。因为,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只是单纯地把纸质的教案变成了电子教案,学生由原来的记笔记变成了打印、复制笔记等,这就完全背离了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链接丰富的图片、古代名曲、配乐朗诵、相关评论以及音像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进入某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板书来完成的。比如,在先秦文学的讲授中,学生对那种久远的历史感无法把握,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考古资料,帮助学生能够站在那个时代的角度来理解那一时期的文学。在讲解《西厢记》时,选择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演唱的电视剧版《西厢记》,让学生欣赏惊艳、闹斋、长亭送别等折的表演,课堂效果非常好,平时对戏曲比较反感的学生,也开始对戏曲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在课上插播超星学术视频、网易公开课、爱课程、中国公开课、百家讲坛等名家讲座的精彩片段,丰富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在多媒体使用上,既不能盲从也不能排斥,教师要扬长避短,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地引入课堂。
总之,“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中国古代文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章阅读鉴赏能力等专业应用能力。
作者:吴凤玲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大兴.古代文学教学的五个目的与五种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黄桂蝉.古代文学教学方法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它往往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那么现代语文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其发展特点和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联系生活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学生的社会“生活”包括哪些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所开列的“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学知识综合化的明显加强,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课程要简化头绪,加强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改变现行语文教育中过于追求科学化、多线索的倾向,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往的语文课程,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等若干个子系统,好处是线索分明,便于教学,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片面追求科学化,罗列大量的训练点,肢解语文;强调听说读写的独立自足,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照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果头绪繁多,则多百害而无一益。
2.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是指加强语文的实践性,而语文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是针对过去语文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为语文一个重要的属性是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这个工具,单凭口耳相授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去自悟、自得,并培养自己运用语言去吸收、交流和储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性与生活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的重视。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其他文章以至课外,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活动则是语文材料开放性的最集中表现。
2.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教材决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其中许多地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当然最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发挥。新型教材的由有限伸向无限、由现在通向未来的开放性特点,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五)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
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提出“跨学科”这一概念的背景在于,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隔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湮灭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生活”,其他课程当然也包含在内,只要有听说读写的地方,就会有语文。新教材编写中尽力体现跨学科这一思想。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注意体现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文学、艺术等尽在其中;练习设计注意跨学科照应;综合性学习尤其强调跨学科,专题设计常常是从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联系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请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反映,教学内容与课程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现代语文课程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也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那么建立在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上,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交织使用,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正如巴班斯基所说:“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这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语文教学方法的双法性
教学方法,按其本义理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只讲教的方法,忽视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学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这个问题,只要考察一下过去的语文课程设置,就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就足够了,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也能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进展缓慢的时代要求。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课程应该综合化、趋优化。要适应课程的这种发展趋势,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优学习方式与最优课堂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了。
5.语文教学方法的最优性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教研员提出新的挑战
目前许多语文教学实验,都要从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分别改善、强化某些要素的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教材这两个要素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充分使用课本去自学,使学生和教材这两个要素的功能呈最佳状态,这样培养自学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又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愉快教学,就必须优化教学手段这个要素,通过录音、幻灯、录像或实验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充满乐趣。领广大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旧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成为主流。同时教研员又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参与者、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员。因此,教研员必须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开发课程资源,共同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校中典型教学事件,组织教师分析思考,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丰富的素材资料,及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闪光点,帮助教师充满信心地实践新课程。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研活动不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教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组织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展教研,在新课程实验中,教研员可采用听“推门课”的办法,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发现教研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比如:一课多上,同一教学内容,多人走上讲台尝试教学;环节研讨,课堂只设计一个环节,教研员与教师在现场进行研究;模似课堂,一人尝试讲课,大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席调查,现场调查学生,通过学生反映,研讨课堂教学的成败之处。这样,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当他们综合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时,就获得了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在师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了,他们观察深入、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他们的知识是在自己的反复观察、研讨活动中获得的,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内化了的知识。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改善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基本要素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对系统的功能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语文教学实验,都要从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分别改善、强化某些要素的功能。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最优的教学
目前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是过于单一化。要么是过多的讲解,要么是繁琐的提问。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不同的改革思路,从中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的教法,例如:可以从低年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开始,带动中、高年级的教学,可以从“自能识字”、“自能读书”到“自能作文”.形成整个学科培养自学能力的系列;可以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做起,逐步扩展至语文作文结构优化,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整体结合等。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的问题,只有抓住“以整体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语文教学改革才有根基。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从整体上要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内容的联系渗透,教学结构的协调一致,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已有的基础,整体设计、局部突破,逐步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可以实行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等常规教学方法的组合,使各项教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实行情景教学方法和自学辅导的组合,既重视激发兴趣、引人情景,又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学机会,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更好地体现整体原理和最优化的原理,努力从整体上作最优设计,寻求最优的效果。
1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4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
5 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6 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7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创新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已成为中心问题。
1 何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新的方法、新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教育革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不仅仅需要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更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更好的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他们进步。
2 创新教育的内容
创新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土壤”,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是埋种在土壤中的“树种”,只有找到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茁壮成长的树苗。其次是教育内容的改革,在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除了教授基础课程外,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素质:自主学习素质、动手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修养素质等。再次,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方式的改革,这需要我们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具体的策略方法。
3 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教育是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工作,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思想,以改善教育中压抑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教学方式为路线,以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解放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校园文化进行改革,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教育表达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此,开展创新教育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创新教育并不是只针对学生开展的创新,是对学校整体的改革,从学校、教师到学生都需要做出改变,从而创造符合创新教育的体系。
3.2 个性原则:创新,意在发展学生自身的个性,解放学生想象力,营造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
3.3 协调性原则: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教与学创新的协调,思维与实践创新的协调,环境与制度创新的协调。
3.4 鼓励性原则:教师可谓创新教育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5 实践性原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开展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使得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
开展创新教育,需要改革与教育相关的一系列元素,改革学校教学制度,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育模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工作,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首要任务,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推陈出新,应用富有特色的、新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1 讨论模式:归还学生的自主发言权,课堂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互动,对于课堂学习中的问题用小组讨论或者大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开拓思维,学会总结与反馈,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课堂内容复制过程。
4.2 讲授模式:现在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的应用在创新教育中极为有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堂即将讲授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由教师引导,提出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思考时间,以便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印象,课后由同学发言说明所学内容可以如何应用于实践中。
4.3 协作模式:经常为学生提供动手能力,最初提供小思路、小想法,由学生分组完成,不反对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渐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小创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4 举一反三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对问题稍作修改,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逐渐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自己更改题目,拓宽思维,作出一系列相关的思考,养成习惯后,可以由同学们自己出题相互考验,也加强同学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不断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技师学院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技师学院英语教学现状
技师学院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一直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技师学院英语教学方法陈旧,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身特征,常常照搬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目前技师学院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语音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很少,教师喂多少,学生吃多少,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曲解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
二、技师学院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1.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先贤孔子一贯倡导的教学方法,其主要观点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实际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技师学院院校学生入学起点的不同(有高中生、三校生和初中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分配学生不同的参与任务,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并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课后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特点、优势、劣势、哪些能力还能继续提高。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找到自信,学习潜能及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走进了英语课堂。新形势下技师学院的英语教学应引入多媒体。它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约板书时间,替代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直观教学,还可以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的英语画面,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单纯的单词、句子和文章的授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疲倦感,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然而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师不能盲目地完全依赖多媒体,而忽视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兴趣激励”法则
兴趣和愉快是人类最主要的两种正向的情绪。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创造快乐而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出于兴趣而努力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师生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更有兴趣。教师授课时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单词时,可以插入图片或视频进行教学。练习对话时,尽量让学生表演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例如,业余时间播放英文电影,在娱乐的同时让学生从中学习日常用语和语言习惯。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所以,教师要努力推广兴趣教学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愉快地学习。
4.交互式英语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1982)提出,它最初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的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交互式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互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通过观察模仿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提问和总结。教师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让学生在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贯彻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交互式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参与和表演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技师学院英语教学水平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关键。每位技师学院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地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是重视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的表现。技师学院英语教学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技师学院英语教学才能日趋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黄远振著.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高职化学 教学方法 改革
高职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工、食品加工等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化学教师一直使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差,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对后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也使得对这些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高职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使本该主动要做的事成为一种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学习的教学观贯穿于高职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1.克服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形象逼真地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加之层次分明,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同时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师生互动,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广泛地接受课堂信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力等综合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2.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运用与学生学习动机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创设多种情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多种资料和信息,架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作有意义的选择,使每个学生能有机会表达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见解。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假说,或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提出假说,以知识为载体,构建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这样,师生才能在交流中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新知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为主体,学为主导”。
3.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改革实验教学。
要改变过去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物的状况,实验课要独立开设,要从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确定上,注意淘汰一些在现代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已过时的实验内容,同时补充一些代表当代学科发展的实验,或增加一些从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增设一些内容、方法、手段较先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可以把实验分为四个级别:一级实验包括分离提纯、合成制备等基本操作及一些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现象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科学训练;二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三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四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参加某些研究项目的部分工作,让学生从多方面得以学习和锻炼。
二、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完整、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方法多元化。
考核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用单一的笔试方式作为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教学评价应该走向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理论与实验分开考核。
1.理论教学考核应加重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占20%,主要包括作业、课程小论文、课堂提问及参与情况等;期中考试开卷,占30%,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期末考试占50%,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样更能体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灵活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忙起来,而使学期末的考试压力减轻。
2.实验教学考核应将重心转移到平时学习过程中,重点放在技能考核。平时考核从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六个方面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打分统计,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占50%,包括卷面理论考核20%、操作技能考核20%及综合实验考核10%,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采用随机抽题并现场操作的方式,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教师当场评分;综合性考核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开放性实验,将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查阅有关科技实验资料,设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提交设计方案,教师审查合格后,学生自己动手,并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小论文。这种考核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有利于激励学生重视实验,培养严谨、勤奋的科研素质。
对高职化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能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晓君.化工类高职基础化学课教学的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05,(4).
[2]曾仁权.高职高专化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
[3]谭锡军.对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