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垂直绿化的概念
墙面“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或者其他的植物材料装饰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外墙、围墙、挡土墙,河道护坡墙以及一切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墙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墙面垂直绿化布置,达到增加绿地覆盖率,美化城市的目的。[1]
2、垂直绿化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1)垂直绿化的生态效应[2]
垂直绿化具有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环境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应、对建筑物表面的保护等生态功能和效用。
(2)垂直绿化的景观效应
垂直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着较强的表现力和观赏性,能够增加城市中的景观效果;垂直绿化可以覆盖建筑立面形成简单或是较复杂图案化的绿化面,也可以在墙面形成高低错落的构图效果。从而体现出丰富建筑形象、装饰城市空间环境的景观效应。
(3)垂直绿化带来的生理、心理效应
垂直绿化满足了人们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绿色植物可有效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室内工作者的视觉疲劳,带来安全感 [3]。
3、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的表现手法[2]
(1)运用形状构图手法的表现力
在建筑垂直绿化设计中,往往可以针对不同建筑的立面特点及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立面构图手法,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垂直绿化效果。建筑立面垂直绿化的构图手法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三种。
①点的构图手法
点的构图手法可分为重点强调和点的线化与面化两种。利用点的重点强调的构图手法可以营造视线的焦点,消除了建筑立面的单调乏味感;点的线化可形成方向感,活泼感和节奏感,使建筑显得生机勃勃;点的面化可表现出特别的质感,通过对点的合理组织,还可以形成特别的图案。
②线的构图手法
线式构图方法可分为线性加强和对面的分割两种。线性加强主要利用不同方向的线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引起视觉联想和感情波动,并使人们对建筑产生延伸感和体量均衡感;对面的分割,可以消除建筑立面的沉重感和巨大的体量感,减缓人们心理的压抑,同时使得该建筑立面变的丰富,更加具有层次感。
③面的构图手法
面的构图手法可分为虚实对比、统一建筑立面和营造视线的模糊感三种。垂直绿化在建筑立面的实施,不仅使得建筑大面积的虚实对比更加富有个性和可识别性,还可以起到保护建筑立面的作用;运用垂直绿化可以将建筑立面统一起来,形成较为整体的立面效果,还可使建筑形体与周边环境的差异性得到隐藏,避免建筑和环境的格格不入;适当的垂直绿化手法的运用,还可以使得植物覆盖在建筑表面上对建筑内部产生视线的模糊感,形成一种朦胧美。
(2)运用色彩的表现力
垂直绿化的色彩设计中,应遵循色彩的对比原则和色彩的协调原则。
①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主要从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两方面起到丰富建筑环境的作用,在建筑环境中增加活跃、变化的元素,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色相对比关系的强弱取决于色彩在色环位置上的相对距离,距离越大对比越明显,当植物色彩与建筑表面材料的色彩形成的不同色相的对比关系符合人眼对视觉平衡的要求时,则可产生出强烈的美感 [4];建筑立面垂直绿化中,采用的植物的色彩明度越高,则色彩会显得越膨胀,植物体积显得越大,容易使得观察者产生心理距离小于实际距离的错觉,产生空间缩小的感觉,从而通过垂直绿化植被的选择调节建筑在环境中的体积感。
②色彩协调
色彩协调使得每一种色彩元素都有一个相同或相类似的共同原素,它可是是色相、明度或彩度。过于强烈的对比关系破坏建筑环境中的色彩平衡,使人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垂直绿化作为建筑色彩和环境色彩的过度关系,应将建筑色彩和环境色彩统一起来。
(3)运用材质的表现力
自然式垂直绿化效果呈现出原生态的美感,使得建筑显现出自然情趣,易于和周围的绿化环境融为一体。经过人工干预的规则式绿化,则使得垂直绿化的肌理呈现出整齐精致的效果,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在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中,应注意不同植物材质的组合或植物和其它材质的组合的混合式材质的应用。
混合式垂直绿化克服了自然式难以控制绿化效果和规则式生硬呆板缺乏活力等垂直绿化效果方面的缺点,在较规整的植物材质中融入自然生长的植物,两者形成对比关系,使得绿化效果整齐而富有变化;而绿色植物的材质带来的轻软柔弱的感觉和其它材质想结合,则能够形成材质上的对比衬托,表达出更丰富的肌理感,为建筑立面带来富有力感的整体绿化效果。
(4)运用垂直绿化的光影表现力
光影是由于光线被遮挡而形成的投影,但在建筑立面和建筑内部空间形成的光影表现力却相差很大。合适的光影表现能营造出活泼生动的建筑形象以及灵动的内部空间环境,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能更好的反映出建筑的性质。
因为植物表面肌理的不同、植物色彩的差异,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深浅不一的光影效果,会比一般的建筑材料构成的建筑立面更富有变化和生动的律动感[5]。设计手法和所选植物种类的不同会使垂直绿化的光影表现存在差异,枝叶较大的植物,表面肌理越粗糙,光影的表现就较强。此外,垂直绿化植物的阴影与透射进建筑内部空间的光线形成规律的明暗对比,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充满了阴凉律动的光影效果。
(5) 垂直绿化的动态变化
由于绿色植物的生长会随着季节时令的更替以及自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处于动态变化中,绿色植物将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面貌。
建筑上的垂直绿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光影都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建筑形象也随之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印象和丰富的主观感受,垂直绿化将会给建筑带来生命和生长的暗示,能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情感。[6]
参考文献:
[1]张宝鑫主编.城市立体绿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0
[2]张小康.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策略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11.05
[3]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6
[4]郭会丁.园林景观色彩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关键词:循证设计;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空间
1国内外循证设计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1.1循证设计的历史溯源
循证设计是一种基于环境心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设计思想,通过严谨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证实环境和建筑对患者产生的影响[1-2]。循证设计由循证医学发展而来,最早是以美国建筑学者Roger在80年表的《窗外景观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论文为典型代表[3],而此后Roger本人也被视为循证设计的鼻祖和奠基人,由此,相关的循证设计论文相继出现,发展迅速。90年代,美国健康设计中心成立,随后与多家卫生机构发起名为“卵石工程”的研究项目,为在此领域有丰富实践与理论经验的专家推出了循证设计认证。2009年,《循证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建筑》一书的出版将循证设计由医疗卫生建筑设计理论扩大到教育领域。
1.2循证设计的核心观点
循证设计定义:“为达到最优结果的设计结果而制订的遵循证据的建筑环境的有根据的决策过程。”其最初的核心内容是经循证设计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在高校护理教育中进行循证设计研究
依据循证设计理论,循证设计过程:(1)明确循证目标与目的;(2)查找有关证据的来源,有选择地解读研究证据;(3)提出概念及假设;(4)收集基线数据;(5)督导循证设计过程;(6)在高校护理教育中进行循证设计后开展效果评价。要求高校教师对其他高校相关循证设计案例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选择后,提出准确的循证设计概念和有关假设。护理教学空间的设计旨在突破基于传统经验和感觉以及传统主观臆断设计。其目的是为护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管理者和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最优的工作环境,组成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应用仿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实物模型来了解高校护理教学的真实情况。研究分为简单模型、仿真模型及功能性模型3个阶段。
2.1简单模型阶段
在建立简单模型之前,护理教师就已经花费了一定时间做前期准备与研究,简单模型是用简单材料组成,以方便随时调整。这一阶段由护理教师、教学办人员、高校管理者和专案经理共同参与研究,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征求其对于模型护理教学空间内相关活动的有关意见,如:护生对病房功能区的使用、病房空间、相关护理记录、患者转诊、病房病床的可达性、药物配给、护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设备的使用和配置等。征求被调查者对于护理教学空间的效率、安全性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被调查者对护理教学空间进行亲临体会,对护理教学病房模型进行深入体验与思考[4-5]。
2.2仿真模型阶段
在第一阶段简单模型建立以后,护理教师根据被调查者的意见和建议负责督导第二阶段仿真模型的建造,进行护理教学实验室场景测试。行动小组对前一阶段得出的成果进行归纳,用于指导仿真模型在护理病房各种常见场景的测试。这些病房场景包括:对患者进行抢救、患者移动、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与药物配制等。经过模拟这些不同的病房情景以评测护生在真实病房环境的反应,这样可以评价护理设备的使用以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3功能性模型阶段
这一阶段在医院病房中完成,由护理带教教师和护生共同参与完成。带教教师将随机抽取的护生安排在相邻的真实病房中,同时让同一组护理人员护理同一组护生,以方便进行对比研究。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定期调查,包括护生对护理教学空间的环境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6-7]。
3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证研究及其证据分级
本研究采取规范实证研究,步骤如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形成计划、计划的实施、评价结果。
3.1行动小组及研究现场
本次行动研究是护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一起参与的合作式研究。因此,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行动小组。本次研究中,行动小组中的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分析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以此共同规划、监测方案。在此期间,他们学习参观高校护理实验室,成立行动小组,通过问卷反馈信息,资料收集方法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资料收集方法有:(1)访谈法:使用目的抽样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前期文献循证研究,准备好访谈提纲,通过追问访谈者的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2)观察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对护理带教教师、校领导以及教学办人员等进行观察,收集资料。(3)专家论证:德尔菲法专家意见咨询,针对系统建模及流程设计等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咨询,为真实了解各领域专家对基于循证设计理论护理教学空间的建议与意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计算机专家2名、心理学专家1名、护理学专家3名、人居建筑学专家2名、社会学专家2名共10人,设计专家咨询表,对循证设计理论护理教学空间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分4轮进行,第一轮:向专家提供研究内容的背景资料;第二轮:专家将对咨询表中所列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提出意见;第三轮:根据第二轮专家对咨询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判断;第四轮:基于第三轮,各专家反复论证,或仍保留第三轮意见或提出意见。
3.2实证研究
随着心理学、社会学等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介入,开启了护理领域的实证研究。护理教学空间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影响护理教学效果的因素,先假设结果后探寻原因;(2)研究自然体验产生的护理教育效果,先假设原因后探寻结果;(3)研究护理教育与自然体验之间的因果机制。
3.3研究证据的分级
陈耀龙等[8]提出,将信息预先分类,再根据标准将同类信息进行分级,这是遴选大量信息的技巧。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证证据来源于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因为研究的质量存在差异,应该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证据分级[9],再结合护理教学空间特点,将其研究证据分为4级。
3.4护理教学空间的循证设计过程
护理教学空间的循证设计过程为“寻找教学证据—使用教学证据—总结教学成果”。在分析护理教学空间循证设计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制作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证据分级流程图
3.5教学证据的探寻
首先,行动小组对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重点进行研讨,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例如,有关大学生教育需求的假设等。其次,通过系统文献回顾的方法,收集针对研究假设的资料,若收集的文献不能解决问题,行动小组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展开相关研究对研究假设进行证明。文献查找的步骤一是计算机的初步检索,应使用较多的有关词汇和词汇的组合在几个权威的数据库检索,保证检索到全面的数据;步骤二是对预检结果通过查看文章题目、关键词、摘要等进行人工手动筛选,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最后一步是通读文献和根据证据分级的标准归类文献。
4结语
综上所述,循证设计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学建筑和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一大趋势,其以最佳证据为中心的理性设计思路的优势,给我国护理教学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使我国高校护理教学空间和建筑向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我国对基于循证设计的高校护理教学空间投资较少,因此在高校教学空间建设设计最初阶段,采用循证科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针对大学生特殊的教学环境需求和个体行为特点,较好地发挥其教育方面的作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护理教学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值得高校相关院、系参考。
参考文献:
[1]格伦,罗璇.基于循证设计理念的护理单元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22):25-27.
[2]孙振宁,杨传贵,贾梅.美国痴呆症康复花园设计综述[J].中国园林,2015,31(9):75-79.
[3]吕志鹏,朱雪梅.循证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13(10):24-29.
[4]史蒂芬,魏德勃,葛一,等.当今美国医疗建筑发展的十大趋势[J].城市建筑,2012(5):66-73.
[5]舒平,张晓頔,汪丽君.基于循证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解析[J].城市建筑,2014(18):45-46.
[6]龙灏,况毅.基于循证设计理论的住院病房设计新趋势———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疗中心为例[J].城市建筑,2014(22):28-31.
[7]鲁本•M.雷尼,罗曼.花园重归美国高科技医疗场所[J].中国园林,2015,31(1):6-11.
[8]陈耀龙,李幼平,杜亮,等.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2):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