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数字图书馆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图书馆建设

第1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1数字图书馆研究概述

1.1数字图书馆含义研究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几乎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图书馆和网络系统连接,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数字图书馆’强调了它储存的信息是用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存储和管理,是把原先用纸张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存储和处理的信息。”

“数字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存储、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诸如国际互联网络,使人数众多且又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储存处的电子物品的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可见,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数字化、信息传输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服务终端化、信息利用社会化等。

1.2数字图书馆特征研究

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特征研究的成果已经不少,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整体上看,还是有不少共识的。诸如,“数字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它的组织方式是网状化的,是一个互联空间;新的储存技术,它储存的信息是用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方法加以存储和管理,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所以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馆藏’概念不局限于文献,没有地理时空的局限,在检索模式上是以全文检索、多种媒介、多种语言为特征的;它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主,它有一个用户界面和参考咨询系统。”另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和信息实体虚拟化。”

根据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成果,并与传统图书馆比较,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它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而且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1.2.2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图书馆之间的事情,它涉及整个文献信息领域。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1.2.3信息传播网络化。文献信息传播途径的改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文献信息传播的网络化,那么就失去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本来意义。从美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实践看,应先从建立局域网开始,进行局部信息资源传播与共享,然后向广域网推进。很明显就是逐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化。

1.2.4文献信息中心的虚拟化。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原来的读者逐步减少进入文献信息中心的次数,逐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查询、知识获取和信息利用等。由此读者的角色也发生变化,即由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向网络终端用户方面转变。

1.2.5文献信息工作的产业化。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献工作过程,既涉及一般文献信息工作,也涉及信息技术工作;既涉及信息整序工作,也涉及信息产品的创造工作;既涉及信息网络工作,也涉及网络咨询工作等。可见,数字图书馆建设充分体现了产业化的特征。尽管学术界仍对信息产业化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信息产业化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1.2.6文献信息人员专家化。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今后的图书馆员将逐渐成为网络信息导航专家和信息咨询专家。图书馆员的角色将逐步朝这一方向转移。

1.2.7文献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在数字图书馆时期,信息工作者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对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同时,进行数据库的开发研究,建立不同门类的数据库;进行学科前沿信息的整理分析,建立学科前沿数据库;进行地方特色文献信息研究,建立地域特色数据库等。二是进行信息传播和咨询工作。网络信息的提供将不再是文献提供,而是知识提供。要提供知识,文献信息中心如果不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知识创造和建造大量的知识资源库,那将会被淘汰。

2中外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

2.1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

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比较重视。综观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就,美国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数字图书馆倡议”为开端的。“数字图书馆倡议”(DigitalLibraryInitiative)是于1993年9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联合提出的。这些部门在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在数字图书馆倡议提出后的一年时间,仅从资金方面就于1994年9月提供了2400万美元作为有关分项目研究的资金。在数字图书馆倡议的影响下,美国大学和学院图书馆率先进行数字化建设,如以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6所大学为主的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基地和数字图书馆模型建立的基地;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保存及存取委员会、哥伦比亚大学、卡纳尔大学、埃莫里大学、哈佛大学、国家档案记录管理委员会、纽约公共图书馆、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西根大学、南加州大学、田纳西大学、耶鲁大学等为主体而倡导的“全国数字图书馆联合协议”等。由此展开了整体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近年美国国会图书馆(ThelibraryofCongress)开始启动了计划,美国国会为该计划的启动提供了一亿美元的资金[7],这些充分说明政府十分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

在英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以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其中“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存储创新协议”,共涉及20个项目,目前大部分已经完成,并在因特网或馆域网上提供服务。最近有关成果显示,大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的“DigitalLibraryOverviewD”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主要涉及“TheLibrar’sPriorities;CollectionDelevopment;AccessthroughtheWorldWideWeb;TheLibrarySystem;TheProgramTeam,etc。:俄罗斯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正处在研究阶段。政府准备投资2亿卢布(1999—2004年)支持数字图书馆研究。

新加坡政府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从整体的国家信息化的角度来考虑的。众所周知,早在1994年新加坡政府就提出了国家“智能岛”计划。当时准备将新加坡所有公共图书馆和500多个学术机构和软件业等连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网络化信息中心。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2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展

数字图书馆在发达国家的建设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那么,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状况如何?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以1997年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开端。经过几年的运作,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己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2.2.1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组织了国内比较著名的公共图书馆参加,为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实践依据。除了国家图书馆作为组长单位外,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等不仅在国内图书馆界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着一定的区域辐射作用。

2.2.2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按照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技术方案,采取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可扩充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它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联合建设超大规模资源库群,建设知识网络,使其不但为科技、文化、教育服务,而且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知识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上述工作内容,必须联合国内有关单位,研制数字图书馆相关标准、规范;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实用技术的开发;积极使用有自主版权的国家智能设备和技术,并推动其发展;协调、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推动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2.2.3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为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向市场化迈进提供实践准备。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其体制结构在我国图书馆界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它的成立确实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可兹借鉴之处。

2.2.4“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将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其特殊之处,它分属于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研究图书馆系统、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等。因此在过去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和资源共享等工作的开展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中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将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数字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

2.2.5我国开展的特色化数字资源库建设、联盟馆之间的传输网络通路和资源共享,以及数字化“示范图书馆”项目的完成,均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参考。

3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国外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看,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在今后建设中将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3.1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数字图书馆要求之间的矛盾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在图书馆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是各自为政,这样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必然会产生许多不协调的问题,诸如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重组问题,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问题,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网络知识产权问题,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问题等。如果我们不能尽快从体制的角度进行变革,势必影响我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3.2传统投资体制与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在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图书馆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规划,共同实施,不少国家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图书馆的预算与投资体制也进行改革。如美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于国会图书馆,直接由政府提供投资。当然在接受政府投资之前必须接受政府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条件、信息技术人员、文献信息资源的可数字化程度,以及图书馆实现数字化所具备的实际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为了便于协作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对大学和研究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从投资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只有从预算和投资的角度进行改革,才能使图书馆领域进行比较公平的竞争,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而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如果还处于传统的体制之下,将会因为资本的缺乏、资源的不协调、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分散等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3.3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重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二是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一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基础,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我们所说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重组,就是立足于一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通常又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中的文献数字化的范围和类型,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数字化文献信息的网络传输,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与规模,以及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运行与管理等。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重组,就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来说,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3.4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与共事问题

文献信息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而言,数字化的文献如何及时准确的提供给网络用户,关键是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出序列化的数据库。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简言之,上述系列问题,必然会对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产生种种影响。

4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

针对实际情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究竟如何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从而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战略的高度推进我国技术跳跃式的目标的早日实现呢?理论界主要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相关技术、人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内容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理论、支撑技术与相关技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等,正如有文章所说的“当前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形态图书馆并存的时代,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特有力地推动传统形态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侧重点有: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理论的研究;2、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研究:如对象数据描述格式、压缩存储技术、格式转换、元数据、信息传输的技术标准、信息检索系统等;3、数字图书馆的机制研究,如共建共享机制、权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4、数字图书馆建设,如对象资源库建设、元数据检索系统和对象调度系统建设、保证机制建设等;5、数字图书馆信息传播的法律控制和数字图书馆利用中存在的障碍等。”

在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方面,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IT技术与相应的支持技术上,“发展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初文献信息服务的核心战略。……数字图书馆的全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却是众所认同的。人们一般不会忽略数字图书馆的底层技术,但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标准交换技术、信息格式转换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以及互工作技术、互操作技术等方面,以优先、尽快地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资源、信息加工、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异构现象和异质现象。”这就说明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如何引进技术、开发技术和相关技术渗透方面还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对人员的要求上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对传统的文献信息工作者来说,如何尽快进行知识更新、有效的调整知识与技能结构,就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内一些学者也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诸如“21世纪前10年,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发展、采访、分类、编目等技术服务、读者服务以及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和角色的转换等均成为主要的研究问题。”

结合国外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我们认为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战略:

4.1文献信息产业化战略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还是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上,图书馆本身很难全部完成。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尤其在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们需要采取“信息产业化战略”。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表明,我们已经迈开信息产业化难能可贵的关键一步。但是仅靠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是完全不够的。信息产业化主要指信息生产业、信息咨询业、信息传播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产业化。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目前信息产业化的进程看,信息生产业、信息咨询业和信息中介等发展的比较快,但信息服务业则比较缓慢。图书馆作为主要的信息服务业,要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所预期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信息产业化的道路。

4.2全面协作战略

由于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广泛联合。不仅要取得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与宏观调控,而且要取得信息产业领域的鼎力相助(如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高层次的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储存技术和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技术等);既要得到高等教育部门和科学技术部门的指导(如多媒体信息标准,数字化信息分类、检索、标引等有关标准的制定),又要充分与软件商、技术商品供应商合作(如数字资源的加工、应用软件的开发、大型数据库的制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采取协作战略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避免在数据方面的重复建设;可以避免由于规范、标准的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可以避免有限资金的浪费。要真正进行官产学研等方面的广泛协作,政府应该牵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投资模式和投资体系,同时建立全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政府部门面临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而这种协作应当是实质化的。如在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各有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其中日本的通产省、邮政省、文部省和日本国会图书馆作为日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首要管理和牵头的政府部门;德国是以教育与科研部和德国基础科学研究基金会作为牵头部门等。因此,对于各类不同的文献信息中心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数字化风险共同承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4。3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优先数字化战略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近几年国内外的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界,普遍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问题,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传输问题,网络文献信息的知识产权问题,网络文献信息的规范与标准问题。凡此种种,均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回避和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无论如何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去做。到目前学界逐渐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数字文献的生产问题上来。因为无论怎样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问题。网络环境、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文献信息传播的条件和保证。在发达国家,网络环境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非常发达,但数字化的文献信息的数量与网络和信息通道的发展相比较就显得缓慢许多。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在考虑特色文献的数字化问题。诸如法国的文献数字化集中于图象文献数字化;俄罗斯则把侧重点集中于科技领域,以航天技术文献为主脉络的数字化建设。那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应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文献数字化体系。如以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为一体建立我们早期版本数字化资源库;以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建立近现代数字化文献资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等建立中国高等教育沿革数字化文献资源;以河北大学图书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建立我国族谱数字化文献资源等。这样才能发挥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

4.4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梯度发展战略

第2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传统存在形态已不能满足当代人阅读、搜索、整合等功能需要,在经济大发展、科技大进步的社会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根据相应标准,收集包括人文、地理、气象、海洋、经济等的电子格式文献,在数字化和网络环境下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加工并进行保管,提供给特殊规定的用户群体存取利用的机构和服务[1],就是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出现的背景涉及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规划的出台,为数字图书馆的诞生、开发和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互联网被世人称为世界一流的信息超市,因为它是一座巨大的信息宝库,可以提供电子报刊、杂志、快讯以及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形的资料。在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中,无疑互联网起到了中介作用,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各式各样信息。互联网的迅速推广,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现实土壤环境。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印刷图书文献为主,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文化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极大影响,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数字图书馆也就顺势而生。现代文化领域百花齐放,图书馆只有具备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功能,才能适应现展需要。由于互联网连接了丰富的电子资源终端,使得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全面、权威、深入的信息供人们咨询和参考,供人们共享某个区域甚至是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而迅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此外,传统图书馆面临的诸如经费不足、大量印刷文献重藏轻用、图书寿命有限等等困境,也是导致数字图书馆出现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数字化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将充分得到发挥体现,如资源共享性、服务个性化、获取智能化、管理便捷化等。为了促使数字图书馆健康长久发展,需要抓好意识、数据、创新和安全等层面的全面建设。

首先,注重意识层面的提高。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图书馆要及时调整人员配置,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等相关方面培训,使原来从事纸本文献借阅服务的工作人员逐步熟悉电子化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及pdf、caj等编辑器,以建立新型的拥有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收集能力的新型队伍。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图书馆人员要及时了解用户的阅读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印刷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比例,想方设法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快速的阅读服务,实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数据中心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其丰富资源主要来源于纸质文献的收录。为了能更好使用和保存纸质文献,将之数字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日积月累,数字图书馆也就积累了海量的数字资源。利用互联网的连接,将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加工、细分,这样,数据中心就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就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再次,注重个性建设的创新。提供海量信息资源,仅仅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为了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得更为前卫实用便捷,可以考虑为用户设计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个人数字图书馆,通俗点说就是私人藏书阁,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专业、行业等收藏个人认为有价值的网址、图书文献等,然后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后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利用,真正打造用户个人的个性化资源便利店。为了达到快捷操作,在保证注册和登陆步骤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或者繁琐的操作;

第3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摘 要 题】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

【关 键 词】IDC/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从1998年起,IDC这个概念就开始被炒,至今,应该说是灼手可热。有报道:北京某IDC公司(专线与主机托管)2003年收入达数亿元。但令人疑惑的是IDC至今并未引起图书情报界的重视,我以为对此值得重新审视一下。

1 什么是IDC

IDC即是Internet Data Center的缩写,意思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专门提供网络资源外包以及专业网络服务的企业模式。IDC的深一层意思就是服务[1]。以往连线接入这种最简单的服务就代表了全部的Internet外包服务,而现在的IDC其服务范围和内容较之ISP更加丰富广泛。IDC的主要服务包括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广义上的IDC业务,实际上就是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客户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带宽,并利用数据中心的技术力量,来实现自己对软、硬件的要求,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享用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所以,IDC的服务公式:IDC=网络+服务

从网络结构分析,IDC又是互联网业内分工更加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经济学家认为:分工是经济长足增长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IDC的出现,必将引来互联网结构性调整,同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回到图书情报专业看,可以肯定,IDC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也有着许多积极意义。

2 从ERP和ASP谈起

讨论IDC模式,不能仅从一点出发,要从它周围的技术来看,要看到它的发展与由来。笔者从ERP和ASP模式开始关注,且从中体会到互联网运用零时空哲学、重新构架工作组、转变传统信息流范式,对于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并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理念上必然的联系。

2.1 ERP概论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被公认是GartnerGroup 1990年初提出的。Gartner Group信息技术词汇表中关于ERP的定义:一个由Gartner Group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2]。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对于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对于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对于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我们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仅靠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如此,才能迅速整合社会资源,高效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获得竞争优势。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不是某一企业与另一企业间的竞争,而应当看成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价值链管理平台的思想。

ERP的真正意义在于看到了企业单个边界趋向模糊的趋势,注意企业竞争是瞄准供应链的资源竞争。ERP的概念,正是实现了这种竞争,创造了企业信息流新的模式。迈克尔·戴尔说得好:程序创新现在已经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3]。唐·塔斯考特巴在《数字化经济》一书中提出未来经济12大趋势,其中:分子化、聚合化、互联网式、全球化等等都可以说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活动的显著特点。ERP是应时代要求出现的。此外,与ERP紧密关联的一个概念客户管理(CRM)也是值得关注的。为锁定客户,企业纷纷建立呼叫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借用信息技术提供跨平台的增值服务。

2.2 从ISP到ASP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ASP不是Active Service Page,而是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互联网络已走过几个时期。一是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接入服务;二是ICP(Internet Contert Provide)内容服务;三是ASP(ApplicationService Provide)应用提供服务。每走一步都可以说是服务的专业化、深度化。ASP可以理解为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服务模式。转贴于

ASP是向用户提供一切可能的因特网应用服务。有关专家认为,继ISP和ICP之后,ASP将成为Internet时代的第三种商业服务模式。它通过广域网向客户提供应用软件及增值服务并为此收取费用,所有应用软件在ASP的数据中心供客户随时调用。据数据中心的最新消息,全球高端的ASP消费将从1999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0亿美元,4年的平均增长率为91%,如果加上ASP消费带来的其他边缘产品市场,该市场规模将接近45亿美元。在未来5年内,大企业10%的应用程序是向ASP租用的,而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满足其75%的应用程序需求。据上海互易网估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在信息技术上的开支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4]。

ASP与IDC服务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甚至,有人评价说IDC是ASP模式中的一种。ASP模式的兴起,使人们开始注意业务的外包,如此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关资料表明:业务外包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出现,最为典型的是柯达(公司将一部分信息系统外包给IBM和数据设备公司经营一例,当时引起了企业界不小的振动。

3 IDC服务模式的价值

从ERP到ASP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的轨迹:核心单位(如:企业)的信息需求不断扩大化,信息管理走向更加宏观,实施战略管理策略。由于信息量猛增,相应地原来自我处理的信息系统、硬件、技术力量均已不能支撑,因而,迫切要求信息服务分工社会化、专业化,一种为满足企业信息处理能力的市场被挖掘出来,ASP和IDC应当说是这个时候的宠儿。

IDC的价值应当在于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适应网络环境下新型企业发展的特点。网络环境下,传统企业纷纷改造、转型,注意拓展虚拟空间及虚拟的合作与协同,实质上传统的企业边界已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结构必然重组,从过去集权式管理模式转向网络分工模式。IDC的价值在于给企业网络分工式模式在技术上创造了可行性。

4 IDC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IDC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对于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图书馆人应当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也是一种情报。图书情报机构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首先是观念上的影响,主要是对虚拟化认识的程度。我们讲虚拟是相对于现实空间而言,是比特对于原子。虚拟化办公在现实空间办公的模式有根本的不同,虚拟不以看得见为标准,强调超时空的合作。因为按照虚拟的理论,网络管理从来不谈物理位置,只谈完成任务。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共同解决一项任务。所以,我们说,要想真正从一个传统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转变到信息社会的思维模式是不容易的,这个过程中,往往知识观念容易接受,行为转变却十分困难。这方面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普遍。这应当引起注意。

其次是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构架影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已走过了数年的历程,经历了文献数字化、协作采访、联系建设数据库、软件开发、数字联盟的系统建设等。最为突出的是专业数据库的开发与国外数据库的引进,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ELSEVIER、UMI、EBSCO、EI等。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与传送,有些是采用买服务,通过密码、口令登录,还有一些是建立镜像站点,分别通过即时和定期传送两种方式。当我们看到IDC的模式,会感到自己行为模式的落后。现在,我们建设数字图书馆采用的还是传统模式,基本上没有虚拟意义上的社会合作,从设备的采购到数据资源的建设一揽子承包,即便有些合作也应当说行业内部的,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IDC却强调社会化合作,也正因为如此,它找到了虚拟的市场空间,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硬件租赁,提供SLA的24×7小时品质服务,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不久,IDC也将冲击数字图书馆的内部结构。

第三是一点具体意见:即调整现存的集权式建设模式转向任务工作组的模式,让IDC参与协同作战。我们认为,应当从总体规划开始,对于过去数字化建设进行审视,重新进行任务与工作组划分,即分清哪些是要求自己解决的,哪些又是需要扩大合作伙伴、通过社会化协同解决的。具体地说:IDC能否成为今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分工负责信息传输解决的方案。可以设想:图书情报机构按数据性质和特点加强联合,共同租用IDC服务器。一方面,图书馆负责提供数据,另一方面,数据放在租用服务器上,硬件更新、速度的提高、正常访问均由IDC负责。今后,我们可以不在技术上多加考虑,也不需要在硬件更新上多做文章。图书情报机构的着眼点还是应当放在整体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组织上,具体包括:数据采集、专题库组织、数据标引、数据规范、检索技术等等方面。

总之,IDC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可能还是一个空白点,笔者希望能引起重视。我很崇尚Sun公司新提出的一个理念:“将网络效应发挥到极致”。IDC的模式与服务就是可以将网络效应发挥到极致的内在力量。

【参考文献】

1 21vianet.com

2 go2.163.com/~dxjm/qyxxh/qyxxh.htm

第4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及其类型,阐述了数字

>> 加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构想 关于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思考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思考 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如何完善数字图书馆资源环境下的法制建设研究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存储系统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思考 走在前列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探究 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建设 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设 县级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策略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 浅谈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研究分析 浅谈加强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加强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探索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环境.百科名片.http:///view/13655.htm.

[3]信息资源.百科名片http:///view/58439.htm.

[4]谭昭文.图书馆人才资源建设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09(3):108-111.

[5]姚咏梅.浅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J].群文天地,2012(5):114.

[6]蔡宝丽.论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J].图书与档案,2012(5):292.

[7]李蓉梅,张克林.加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6-127.

[8]张淑琴,刘顺利.论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的创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3):60-61.

第5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一、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的现状

数字图书馆比较于传统图书馆,不易损坏,容易保存,信息存储空间小,远程快速传递信息,信息资源便于共享,信息查找搜索便捷,能够更加方便、长久地将国家一些珍贵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现阶段的数字图书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1. 信息资源存储困难

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存储的困难。信息资源在不断地海量增加,但是这些海量资源的管理、备份和存储技术能力却有限,还有待于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图片检索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多语言的检索、不同数据标准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数字图书馆所需软件和工具等,有待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局面。因为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能够进行相互补充的,也不能一对一地数据,所以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大量买进数字资源,以此来扩充信息资源的数量。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其他馆是否已经建设成功或者是建立已经完成,只是一味地建立数字资源,这样的做法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造成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

3. 信息资源需求、共享困境

传统图书馆服务有限,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各种限制,有效地延伸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用户要求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多样性、延续性和实效性等更好的信息服务。由于数字图书馆为了保证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和服务器的有效运行,都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和接入终端数量,但是,这样也造成了服务器访问限制瓶颈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图书馆之间数据建设有很多区别,所以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也得不到很好的相通,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影响了图书馆为信息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

二、云计算时代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优势

云计算拥有着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和网络服务功能,解决了数字图书馆技术上的异质问题,降低了图书馆存储空间成本,完善了人机交互功能。云计算结合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和一站式检索界面,整合、组织、关联和导航数字资源,实现了网络扩展服务,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云计算为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还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服务。“云”可以随时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和付费。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规模大,安全可靠,通用和扩展的特性。它的广泛应用使读者享受到了图书馆资源带来的强大的计算能力、以人为本的服务和更低廉的费用。云计算不但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能及时处理和反馈用户需要的信息,提供用户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需要。用户的数据和计算能力都来自互联网中心,来提供用户定制的计算和存储两个方面的服务。通过“云”的组织和匹配,将最专业的、最有效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反馈于用户界面,使互联网读者体会到方便、快捷、全面的阅读享受。同时,还应该继续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使技术不断发展下去,研究开发云计算技术的标准化、共享性、开放性、保密级别、安全性能和企业的诚信度等方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让图书馆行业形成有效的管理,为图书馆数据安全和合法利益提供合法保障。

三、云计算时代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2009年,云计算技术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可海量存储数据的优势,正式应用于图书馆资源管理,而云计算技术也给图书馆管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带来一种全新的、深刻的变革。统一身份认证、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制定相关标准以及政策法规等,都是现代数字图书馆为保障图书馆合法权益和数据安全可以采用实施的最新的技术手段。

1.保障数据存储安全,实施最新技术手段

为了保障图书馆数据的存储安全,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服务商,都应该采取最先进最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数据的安全。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及时、全面地对各种馆藏数据资源进行备份,或者长期、可靠、有效的保存。而对于服务商来说,管理和存储数据资源则可以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这种技术运用数据副本的方式来容错,数据的可用性与访问性能都是通过对每个虚拟盘创建多个副本来提高的,没有复杂繁琐的设备限制。更因为它是使用镜像和校验技术来容错,所以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需要在两套不同设备中维护相同数据,就算主设备损坏也可以立即切换,通过镜像设备来访问。

2. 保障服务安全,访问权限严格把关

为了保障图书馆的服务安全,访问权限必须进行严格把关。在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可以将用户从低到高分为若干个层级,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不同,同时资源的访问权限也受到严格的控制。数字图书馆可以采用目前效果比较好的PMI权限管理与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以PKI体系作为基础,在用户请求服务的同时对其进行权限验证,并向所有用户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服务,为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安全通信基础提供了保障。数字图书馆授权PMI进行管理,普通用户登录“云”后需要根据事先指派的角色才能进行数据查询,而扮演管理员角色的承担图书馆数据维护工作的用户登录系统后会分派得到相应的操作权限。用户要调用应用服务完成相应的具体的数据维护工作,需要验证成功被发送到具体的应用服务进行检验的相关信息。要做到严格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还可以将PMI权限管理与控制技术和单点登录的统一身份认证相结合。数字图书馆根据不同用户的层级给予不同的资源层级访问权限,两者相互匹配。同时,为了给数据和服务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还可以根据物理、逻辑方面将云计算资源分成多层进行控制与管理。

3.实现可行高效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需要统一

为了保障图书馆的服务安全,需要实施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用户的访问效率,而且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开放特性。因为只有通过认证的授权用户才能访问“云”的所有资源,所以用户的身份认证对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可以使用单点登录的统一身份认证方式。只需要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后被授权的用户便可以进入并访问“云”的资源,而不会因为云计算环境的跨组织性、异构性、动态性等特性,在使用每一个云资源前都被要求进行身份认证。

4.达到数据保密需求,完善信息安全设施

为了达到图书馆数据的保密需求,需要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公开密钥技术、数字认证、证书发放机构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共同组成了公钥基础设施。公钥基础设施作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提供给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系统和平台。为了在云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只有建设和完善PKI技术,才能让放到“云”里的数据的机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数字信息资源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内容不会被非权限者偷看,被否认,或者是被非法篡改。

5. 保障数据安全合法,完善国家法规政策

为了保障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和合法权利,应该尽力完善国家有关的标准以及法规政策。图书馆行业管理者可以组织关于应用云计算所需的标准以及研究相关协议,因为数字图书馆在云计算的应用方面应该拥有自己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由于一部分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涉及了国家的政策方面的问题,云计算企业的管理政策、企业信誉或者是国家政策,都有可能对云计算数据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促进出台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以及法规政策制度,只有不断的谈判、磨合与研究,才能使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个利益相关者继续发展下去并受益,为数字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及追究相关的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图书馆、云计算提供商、用户、第三方审计等各方的利益和关联,各个安全属性合理配置,使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建设出合理、完整的图书馆云计算安全框架。随着对云计算技术研究的深入,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也将会不断地完善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6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资源共享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的运行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如:开放和利用的受限制,资源共享困难,信息传递慢等已经不能胜任信息社会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1998年,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提出申请,由国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并开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筹备工作。文化部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数字图书馆是指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图片等资源数字化,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集中组织、存储、管理与维护等,用户通过互联网在家就能很方便地查询和浏览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实物空间,在丰富了馆藏资源的同时却节约了物理空间;数字图书馆收藏信息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了读者的多种需求;数字图书馆方便了读者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到丰富的馆藏资源,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数字图书馆互补传统图书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提供跨区域和全天候的服务。

2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元素

2.1 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资源。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但数字化资源却不仅仅只是资源的数字化,也应包括资源的书目数据的数字化和索引文摘的数字化。

2.2 资源的共享

社会的进步缺少不了信息共享,图书馆是图书资料信息的集合地。图书馆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公有和给公众的使用,如将资源“养在深闺”达不到资源利用价值,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将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物尽其用,产生更大效益

2.3 网络化存取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互联网的普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高速的互联信息网络是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基础,馆内信息业务的发展依靠局域网络,突破馆内网络的限制,向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依靠的是互联信息网络。

2.4 数字化的技术

要实现资源的数字化,达到资源的网络式存取,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就需要有数字化的技术。只有一套规范的资源数字化模式执行标准才能保证资源制作的规范性和最充分的被利用。

3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需以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为前提,突出特色资源为原则,按规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目前,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1)建立和完善各类书目数据库,形成全国性和地区性联合目录。例如,目前已经建立的上海联合编目书目数据库等。(2)有计划和有重点地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具有馆特色的数据库。(3)利用各种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组织、加工和开发,收集各类电子出版物,形成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结合各地域特色,深入研究确认主题,将民间文化传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记录成文档,按相应规范整理成具体文化意义的数据库。

3.2 标准规范的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如文本、视频、音频等)要实现全面的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就需要制定统一的加工标准;数字信息资源的使用要实现最快捷的检索,就需要建立统一描述机制,统一资源命名规则和唯一标识,建立应用服务标准规范,有了相应的标准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法制环境,必须通过条例及管理办法来确保资源建设的统一。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供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参考使用,以进一步统一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的标准。

3.3 注重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环境

网络是数字图书馆运行的基础环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利用好网络的优势,将数字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唯有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网络环境,注重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保证网络服务的实时有效运行才能将网络的优势服务于广大民众。从改造网络环境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措施:第一,是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第二,是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第三,是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例如,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网络监控技术等。

3.4 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数字图书馆的大量工作是建立在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支持上,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观念,从单纯的图书管理者转变为知识的导航者。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就需要有一支能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优秀图书馆员队伍,他们业务精通、技术过硬、勇于创新,担起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任。笔者肤浅地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人才的培养:(1)制定数字化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建立人才建设队伍,选择和引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2)制定数字图书馆培训项目,对每一位馆员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并从中选择出优秀的馆员,由他们担任起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先锋。(3)构建健康和谐的团体组织,让馆员感觉到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受到组织的关爱与情感,从情感和待遇出发确保专业队伍的稳定和尽量避免人才流失。(4)注重馆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强制性任务与兴趣的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大环境,逐步普及每位馆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如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适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4 结束语

只有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跟时代步伐,以特色服务来推广知识的传播,提高数字化文献信息收集、开发、传递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才能适应数字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 王纪兰.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三要素[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3).

[2] 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第7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关键词:军队院校 数字图书馆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245-02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自2003年全面启动,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在总部的统一规划和支持下,全军四十多所院校的图书馆参与了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在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的管理服务、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研究和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建设成果。目前,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军事综合信息网主要资源建设及服务系统之一,在各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条件基本具备

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建成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1997年5月,总参谋部批准“全军军事训练信息化基础工程”项目立项,该工程建成后,其良好的设备、技术条件和应用环境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建设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主要是军队院校的网络,包括了各院校建设的园区网。目前,由于受各种条件特别是带宽的限制,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的网络还不够畅通,影响了数字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在多方的协调和努力下,目前我军院校数字资源的运行环境正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条件基本具备。

1.2 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共建共享集成服务亟需加强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多年来,全军院校图书馆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从建设军事训练数据库起步,探索经验,进而展开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和学科专业网站。目前,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军队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近十年来,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了一批军事训练信息数据库,建设了公共数字图书馆、军事理论科学数字图书馆等20多个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资源网站。2008年,全面启动了各院校的原生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2009年又新建了一批军兵种(专业)数字图书馆,全军院校重点建设的数字图书馆项目达到了30多个。军队院校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不断向前发展。

(2)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应用技术平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技术平台(MDLS)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打下了基础,现已升级为(MADL)系统功能更为强大,它有效地统一了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标准规范,也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服务平台,必将有力地提升军队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

(3)军事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初步形成。

拥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为全军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近几年军队院校图书馆形成了以文职干部牵头,文职人员为主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它们已经成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

1.3 数字资源服务初步形成,信息服务效益远未得到发挥

据我们了解,国外军队院校图书馆既大量地共享地方建设的数字资源,也广泛地共享军事特色的信息资源。而我军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园区网用户的多,服务全网用户的少,服务院校教学科研的多,服务机关部队的少,信息服务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总部正在抓系统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同时下大力气抓“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服务。我们相信,下一步服务机关、服务部队的业务也将不断拓展。

2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军事数字信息资源的体系化、特色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还不高

军队院校图书馆已经积累了数量比较充足、基本适应学历教育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但总的看来,有关外军的文献及军事前沿的文献数量不足,来源渠道不畅,原生文献数字化建设还不够深入。许多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不系统,军事特色不鲜明,更新维护不及时,内容的分类和标引不规范,难以形成系统性、权威性,不能较好地满足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

2.2 资源管理平台繁杂,数据格式不统一,资源的共享程度低

数据开放利用程度不一,有的数据库开发对数据的使用限制比较多,资源的共享程度低;军事数字信息资源的种类、数量还收集不齐全,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程度低。有些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利用,需要从整体上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大建设的力度。军事综合信息网有时还不够畅通,影响了军事文献信息的共享水平。还要针对低层次的重复建设的现状,积极推广集中建设、联合建设、分散建设等建设规模,避免重复浪费。

3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3.1 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搞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确定总体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技术路线、内容设计、建设步骤、实施计划等一系列内容。2008年全军院校图书馆长集训中提出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体系研究》是目前比较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总体设计,它把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体系划分为七大方面,包括数字文献资源体系、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设备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要素组成。但是,这个仅仅是学术上初步的探索,而不是总体设计或规范,其中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形成总部认可的规划,制定科学、具体的项目方案,用以指导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当然,除了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搞好总体设计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统一部署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各院校训练部门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着力提高各承建单位的建设力、执行力,把总部部署的任务落实好。

3.2 突出军事特色,完善内容体系

由于军事活动的特殊性,军事文献保密性很强,地方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很难将其系统集成和数字化。因此,建设我军院校军事信息资源体系必须由军队系统自己来完成。至于那些非军事数字资源,无论是国外建设的还是国内建设的,都可以通过有偿共享获得所有权。鉴于此,我们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突出军事特色,这是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内容体系建设要把握的首要原则。同时坚持面向院校教学科研工作,面向总部和部队建设,面向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要求军事文献资源体系更加完整、系统、权威,军事图书、军事期刊、军事学位论文、院校教材等主要的教学资源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实现全军院校范围内对上述资源的联合服务保障。要求国内外公共文献资源保障更加丰富、及时,特别是国外权威学科文献资源系统。要求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为总部机关和部队服务,并开展联合建设。要求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立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体系,面向全军提供决策参考咨询服务等。

3.3 注重联合建设,集成共享资源

各馆在总部机关和业务指导机构的组织、协调下,有效地利用文献购置费,分工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建设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趋向科学合理,从而为我军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的系统化、完整化提供保障。主要包括:一是协调资源采购分工。根据各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明确各院校图书馆在不同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上的标准和要求,在采访上分工协调,各有侧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和所需文献的漏购。二是实行资源集团购买。在共建共享体系内,根据各院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对一些有共同需求的文献资源采取集团购买的方式,降低各成员馆购买文献资源的费用,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效益。三是加强数据库联合开发。在数据库建设中遵循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分工合作开发特色资源,目前还没有一家图书馆拥有全部的特色专业资源,只有联合建设才能集资源之大成,才能极大地丰富各馆的数字资源体系,最终满足用户多元的信息资源需求。因此,在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必须强调采用联合建设模式来推动建设工作的进展,提高建设项目内容的系统性、权威性,提高建设效益。2008年,总部机关决定将过去10年全军院校建设的数字资源进行集成,构建“军队院校图书馆”的门户网站,目前,集成工作已基本完成,该网站将会成为我军院校甚至全军最大的军事特色最鲜明的军事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服务效益。

3.4 规范项目管理,完善配套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是一个庞大信息资源体系,它由众多的子项目组成。目前,由总部立项、全军院校图书馆分头承担的重点建设项目有30多个,各院校还分头承担了原生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项目,应该说,全军院校都承担了不同的建设任务。据了解,目前许多建设项目存在着组织管理和业务建设方面的问题,有的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有的人力资源不充足,有的资源采集范围不明确,有的收录资源不系统,亟需加强规范管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机关、院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计划就会落空,总部机关投入的大量建设资金就会浪费,最终影响我军院校信息化训练条件建设水平的提高,影响全军院校军事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至少涉及七个方面的要素,包括数字文献资源体系、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设备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要素组成。据调查了解,目前七个方面的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就总部已经部署的建设项目看,投资的重点放在了资源、技术和设备建设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子系统建设也存在问题,而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予以加强。特别是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亟需加强。

3.5 扩大服务范围,发挥建设效益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建设的军事数字资源已经引起全军信息化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在各院校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但是,我们建设的军事数字资源,服务园区网用户的多,服务全网用户的少,服务院校教学科研的多,服务机关部队的少,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已有军事信息资源服务效益的发挥。我们认为,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成后,要积极开拓为机关、部队服务的业务,实施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工程、服务工程”,使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全军,极大地发挥军事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华.军事文献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论集[M].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 总后司令部军训局.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研究[Z].2009:1-3,18-20.

第8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14-01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在高校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词。数字图书馆掀起了当前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建设的,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首要战略任务,是高校在信息时代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是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校数字图书馆队伍素质整体水平较低,人才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图书馆为了节约投资,没有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达标,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要求,这是制约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并且,高校引进数字图书馆技术本身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技术落后问题明显。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经济迅速腾飞的世纪,也是国际间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双赢的新世纪。建设和发展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离不开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与国际图书馆发展相接轨。根据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结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今后的建设,应当着力加强和解决好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把信息化数字化作为图书馆未来建设的新方向

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提高,信息量增大,信息需求增多,信息化进程随之也要加速加大。这种发展要求和趋势,迫使数字图书馆必须广集各方面的信息,扩大自身的信息量,这样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而海量信息的现代化存储,只有数字图书馆才可以办得到。因而信息化和数字化既是未来图书馆功能拓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唯一方向。

二、完善数字化知识产权的政策与法规

网络时代下,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现实影响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得不到正常的保护和发展。目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完善各自的法律、法规体系,平衡和协调网络环境下国与国之间,及国家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规范种种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行为。高校要想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及时发现并调整版权政策中的漏洞,重新整合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开展信息立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使信息产业发展步入正轨。

三、不断开发利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存储在光盘或硬盘等介质上,形成一个数字信息资源的集合系统。互联网的发展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便利条件,使信息存储和检索更加便捷,与此相对应,数字图书馆必须建设先进的用户界面,虚拟的资源导航站,要有针对性的挖掘网络资源。因此,只有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及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才有可能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

高校数字图书馆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我们有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成败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这是有利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就可以有效避免重走他们过去走过的弯路。不过,建设数字图书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立足依靠国内,比如建设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它们更新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不可能长期依赖国外,应当成立技术研究小组,专门跟踪了解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良性健康的发展。

五、打造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队伍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建设和管理人才,网络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对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对技术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服务的能力。打造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队伍,能够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和技术保障,可以有利于提升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六、开展全方位内外合作

第9篇:数字图书馆建设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图书馆 ;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06年8月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云计算”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它对各个IT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让我们逐渐步入了“云计算”时代。面对“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如何正确认识“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把“云计算”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使数字图书馆建设能顺应时展的要求,已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必须面对的课题,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概念与原理

    “云计算”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中,首提“云计算”概念的google定义“云计算”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1]。其它的说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笔者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成本投入最小化与效益利用最大化的原则,依托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效用计算、海量存储、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IT资源进行整合和虚拟化,形成一个可扩展的资源池,并以网络服务的形式向终端用户提供按需即用、随需应变的服务的IT资源管理、利用与服务模式。

    与传统计算相比,“云计算”的计算和存储等都不是在本地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云计算的计算与存储等资源一般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和管理维护,用户只需要利用简单的终端接入系统,即可获得所需服务,满足自身需求。一般而言,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网络,把IT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用户不需要去了解、管理、控制提供这些服务的“云”,让用户能根据自身需要获取和使用这些服务,这就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一样,随取随用,灵活定制,按需付费。

    1.2 “云计算”的优点

    “云计算”具有如下优点:

    (1)拥有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云计算”能够对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实现更加丰富更加强大的功能。通过一定的协作调度策略,“云计算”能把数万甚至上百万的普通计算机联合起来共同完成计算任务,形成与超级计算机相当乃至比其更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让用户完成单台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的计算任务。

    (2)更加经济实惠。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云计算”的宗旨之一。对于使用“云计算”服务的用户而言,可以用较少的钱去购买和使用相关的服务,而不需花巨资去建立相应服务需要的硬件与软件;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而言,能够让资源利用得更加充分,降低投入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不论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能得到实惠,用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3)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按需即用的服务。“云计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通过终端系统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云”中各种服务,虽然整个“云”中有许多计算机提供服务,但对于用户而言,处理过程是透明的,用户看到的是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通过这个界面,用户输入信息后,经过“云”处理后,结果便会输出出来,就像是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方便。同时,用户还能按需定制和使用服务,更加灵活地满足自身需求,做到按需使用,按需付费。

    (4)更高的安全性。在“云计算”模式下,由于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对相应系统和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并采取专业、高标准的安全技术与措施,所以与以往分散的由用户自己加以管理的模式相比,“云计算”显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 “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云计算”的出现与不断发展,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了非常有利的影响,甚至引领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首先,“云计算”的优势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变得更加经济可行,让投入变得更低,更能承受,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有效;其次,“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让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易于获取和定制,方式更加多样化,实现随需即用;最后,“云计算”对资源的整合理念和手段有助于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联合服务的难题。

    2.1 “云计算”让数字图书馆建设变得更加经济可行

    “云计算”通过其所包含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一方面能够把各种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等集成在一起,利用一定的协作调度策略,能提供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巨大的虚拟存储空间,形成自身的“私有云”;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作为补充。这样不仅能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投入和管理维护的成本,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还可以按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充,从而让数字图书馆建设变得更加经济可行。

    2.2 “云计算”让数字图书馆服务更加易于获取和定制,方式更加多样化,实现随需即用

    “云计算”和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用户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云计算”以用户为中心的显著特征,与数字图书馆不谋而合。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向用户提供透明的、统一方便的、可定制的、接入方式涵盖多网络多终端的服务,用户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接入网络,就能随时随地获取自身需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就像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一样,非常便利。这样通过“云计算”就可以让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易于获取和定制,而且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实现随需即用。

    2.3 “云计算”让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变得更加安全和易于实现

    “云计算”其核心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联合服务,从而发挥其巨大独特的优势。而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云计算”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把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建成一系列的“服务云”,如果需要把一种资源进行共享和联合服务,就以“云”的方式加入到“服务云”中,这样就可以被广大用户使用了,同时“云计算”的 高安全性也为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从而让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服务变得更加安全和易于实现。

    3.“云计算”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在“云计算”被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建设呈现出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分级分布联合统一服务,跨媒体、跨网络、跨终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等发展态势,服务模式、服务手段越来越丰富,服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服务获取越来越便捷,已成为人民群众实现自身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媒介。要顺应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把“云计算”技术和理念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总体架构和服务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总体框架与服务模式图

    图中,首先是数字图书馆要运用“云计算”,按照分层的架构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存储、服务器等硬件基础设施,以“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展现,提供给平台层使用;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程序、应用框架、开发和部署工具等,以“云计算”的平台即服务(PaaS)展现,提供给应用层使用;应用层包含数字图书馆的各个应用系统,以“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展现,最终把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以“云”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数字图书馆可以购买和调用第三方云服务,以降低成本,增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按照达成的协议,与由共建共享成员馆共同组建的共建共享云互相调用各自的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后,数字图书馆把自身的各种服务以单独的“服务云”或以“云”的形式加入由各联合服务成员馆共同组成的联合服务云,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数字电视等多终端向各类型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随需即用的服务,实现数字图书馆随时在您身边的便捷服务和各成员馆间的联合服务。

    4. 结论

    “云计算”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被广泛地应用,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必将极大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当然,目前“云计算”的有些方面,比如软件技术、标准和法律等还不够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但是这些问题是迟早会解决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清“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云计算”运用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云计算”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凌超.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初探.图书馆学研究,2010(21).

[2] 胡开胜,唐国华,基于云计算理念的区域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7).

[3] 柳文霞.浅谈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