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第1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卧床;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外伤导致的高位截瘫等,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我院在对该类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皮肤护理措施,预防了褥疮的发生,并使患者已有的褥疮得以愈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了21例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病人,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7―81岁,平均住院天数28天,其中1例为脑外伤所致意识障碍伴瘫痪,该患者转入我院时骶尾部已出现褥疮,处于炎症侵润期;18例为脑血管意外,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中7例同时伴大小便失禁。

1.2 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勤翻身、多按摩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控制感染等,预防褥疮发生;对已出现褥疮的患者,根据其不同分期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结果 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21例患者中无新的褥疮发生,其中,处于炎症侵润期的患者,创面逐步干燥结痂,14天后愈合。

2 护理措施

2.1 褥疮的预防 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2.1.1病人入院后,定时更换,使骨骼隆突部位轮流承受身体重量,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骨骼隆突处可垫气圈、棉垫等。

2.1.2局部涂抹凡士林,避免刺激:患者入院后首先用温清水擦洗患者的臀部、内外踝的褥疮好发部位,然后取凡士林涂抹在脊背、骶尾部、内外踝等骨骼隆突处。当患者更换或大小便后,先将皮肤擦洗干净,再将凡士林均匀涂抹在皮肤上,以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轻皮肤擦伤,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同时,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

2.1.3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晨晚间护理时,检查受压部位并给予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手掌涂滑石粉,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环形按摩,以促进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2.2 褥疮的护理

2.2.1淤血红润期及护理:表现为受压部位红、肿、热、触痛。此时,及时去除致病因素,防止继续受压,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

2.2.2 炎症侵润期及护理 表现为红肿部分向外侵润扩大、变硬,表皮有水泡形成。1例脑外伤患者转入我院时,骶尾部褥疮处于此期,我们让患者轮流左右侧卧位,避免仰卧位,每日2次按摩褥疮周围皮肤,同时,用无菌操作法抽出泡中液体,外敷溃疡粉加泡沫敷料,保持创面干燥。

2.2.3 浅度溃疡期及护理 表现为水泡破溃,局部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护理时,我们彻底清除创面,剪除坏死组织,先用3%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外敷溃疡粉,泡沫敷料,2―3天换药一次。

2.2.4 坏死溃疡期及护理 表现为i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向周围深部组织扩展,可达骨骼,严重者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处理创面时彻底剪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刮勺刮拭创面,见到创面红润有血运为止,再取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反复冲洗创面,然后干纱布加压片刻,再用高湿度的多次生理盐水纱布包扎,连续2―3天清创换药,注意创面局部勿受压。

以上各期褥疮均用60瓦灯泡距离创面40厘米,每日照2次,每次25分钟,以促进创面干燥和血运循环。

第2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等,应定时变换,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大部分脑血管疾病、截瘫、脊椎骨折等患者经及时治疗能存活下来,但随后的康复和恢复过程不可能全部在医院完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把为长期卧床的病人提供家庭护理,特别是翻身的指导和随访作为重点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作者对50例居家照料的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家庭护理翻身的指导和随访情况报导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长期卧床的病人全部经医疗机构确诊、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居家照看、护理,均需在外力协助下方能翻身或变换。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瘫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状态2例,占4%;其他3例,占6%。体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卧床时间最长5年,最短4个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准备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属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侧。第一步,翻上半身;将仰卧的病人双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从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侧肩胛部,右手同时从病人左肩部伸入,双手向上托,用力将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离床铺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铺近侧。第二步,翻双下肢;操作者双手分别从病人右侧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伸入,向上托起双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边,并使双膝关节微弯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协助右手伸入病人左侧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侧臀部下,双手尽可能相对,双臂同时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离开床铺并移动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缘;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双手分别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轻轻地将病人翻向对侧,使病人保持侧卧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两膝关节间放置软枕。

3效果观察

50例病人的家属经1-3次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均熟练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最长随访时间3年6个月,最短为3个月。结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疗,50例病人无一例合并压疮等并发症。

4讨论

长期卧床病人的照料给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居家照料面临着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为预防病人长期卧床而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要结合实际向家属传授和指导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时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和实施为病人翻身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对肥胖或体重较重的病人,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二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2]为病人翻身,病人家属在人力上不能保证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场;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间、床铺也不一定能同时站立2人。二是对体重较轻、适合“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为病人翻身的,家属在不能熟练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点为病人实施翻身的情况下,既存在牵拉导管,引起导管脱落的问题;还存在不能掌握合适力度的问题,力度过小,不能使病人的身体完全离开床铺,从而拖拉病人易擦伤病人的皮肤;力度过大,暴力翻身,会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作者传授和指导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卧位时人体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双大腿部,翻身时分步搬动病人身体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实际上是考虑到不论病人身体长短、体重高低,也不论病人家属的力气大小,均能随时实施,易懂好学,既适宜在病人准备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又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开设的家庭病房和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第3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水袋;褥疮;实验研究;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5-02

褥疮是皮肤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压迫状态形成的。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是因神经营养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一种软组织坏死现象,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不注意翻身和护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发生褥疮,由此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护理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易发生褥疮的骨折病人成为我们护理中的重点。临床中预防褥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但气垫床舒适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开始使用水袋预防褥疮,舒适度高,灵活度大,取得了护理计划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需卧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卧床时间14天;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龄43岁,平均卧床时间13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将100例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气垫床组)50例,实验组(水袋组)50例,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时间都为两周。

2.2 对照组病人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给以常规护理措施。

2.3 实验组病人给予水袋预防褥疮。

方法一:将一次性乳胶手套装水大约至2/3满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压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在手套颈部打上死结,一定要系紧避免水外渗。方法二:市面上也能买到水袋,将准备好的水袋分别由两个或者三个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单包裹严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垫子,将其放在骨突两侧。同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将准备好的水袋加热到成人体舒适的水温,放在骨突部位两侧,同时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等来调整水袋的温度,如果水袋的温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烫伤,而太凉则起不到促进局部组织的血运循环的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将病人的褥疮加重的后果。

2.4 效果评价:按照褥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两种方法的舒适感体验,以0~10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

2.5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

3 结果

4 讨论

4.1 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理: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气血亏虚,又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气血运行失畅,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骨折卧床病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原发疾病未经良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加重病情,延缓病程,严重者可一起败血症。褥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同时与卧位有着密切关系。褥疮发生的原因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湿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者水肿、感觉与运动障碍或者受限制病情、医疗护理措施的使用不当和护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和翻身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破溃等等有关。都是造成卧床的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原因。

4.2 基础护理:随时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伤口渗液、渗血者应该及时跟换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气垫床气体的饱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应尽量使患者全身放松,减小心里压力,除患侧肢体制动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动水平移动更换,增加肌力恢复,指导家属每隔1h~2h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 水袋及气垫床对预防褥疮的作用及护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作用效果中与使用气垫床的效果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水袋预防褥疮仍应注意加强观察护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种骨骼牵引、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的病人只能处于平卧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处,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褥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外,还应注意水袋的质量,随时注意水袋有无渗漏现象或者其他的问题,防止水袋内的水流出影响病人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而气垫床对有些部位不能够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间,加上气垫床的材质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时特别是体虚或者肥胖患者长时间卧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气垫床的透气性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也间接性的增加了护理时间和难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伤口、小关节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护理。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的作用中与使用水袋组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作用相似。但对照组病人对使用气垫床的舒适感体验与实验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小结

综合来讲褥疮的好发部位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营养不良、感觉与运动障碍、医源性有关。水袋灵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来灵活性大,随着而变化,适用于各种骨折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组织皮肤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局部组织持续长期受压造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改善了骨科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长时间的受压,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引起软组织皮肤坏死溃烂,大大改善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质量,适合于各种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适,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优点,适合各层次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明贤, 刘从凤, 尚星敏, 等. 汶川地震伤员并发症的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J ]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1) : 77 78

[2] 张长惠. 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 J ]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5) : 202

第4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我们通过2005年l~12月对我科收治的卧床鼻饲病人40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通过护理干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2004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发生率为10%。

吸入性肺炎:实验组40例,发生1例(25%),对照组发生59例,发生6例(10%)。

护 理

(1)评估:①采集资料对病人进行评估,详细询问病人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生命体征,神经科查体,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②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态度及期望值,以及经济状况,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2)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进行评估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 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吸入性肺炎有关的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有关。③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④营养低于机体代谢需要:与长期鼻饲有关。

(3)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前要吸尽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防止吸痰呛咳,憋气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在鼻饲中和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以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每日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及吸出。②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③卧位:患者的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采取半坐卧位,借重力可防止反流及误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60分钟。鼻饲后30分钟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如出现误吸应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④掌握鼻饲物的量、速度、温度: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以上,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易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在15~30分钟喂究为宜。鼻饲过快可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导致发生误吸[2]。温度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发生胃痉挛,造成呕吐。⑤主动、被动活动: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病人要鼓励和协助病人及家属做主动、被动活动,如上下肢活动,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⑥供给营养及液体:食物的调配应考虑到病人的现有疾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C的补充,增加液体的补充,每天摄入量应达到300~4000 m1,应采取少食多餐制,所选的食物应易于进食及容易消化。⑦鼻饲管的护理:每次更换鼻饲管时,应用止血钳夹住其尾端向外迅速拔出,以免管内残留液体流入气道内引起误吸。鼻饲管需固定好防止外脱,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是否正确。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特点,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自洁作用,使呼吸道对细菌等异物的抵抗力和清除能力降低,长期留置鼻饲管咽部受到鼻饲管的刺激,环状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可能[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会:支气管敏感部位的神经支配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反应性及敏感性降低,咳嗽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拔除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平卧位床头角度低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通过我们加强护理干预,针对各种易发因素进行具体指导,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参考文献

1 陶国枢,等.现代老年医学答疑.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50~51

第5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第6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为提高骨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提高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腰椎或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286例,男205例,女81例,年龄范围为66-92岁,其中伴心血管疾病53例,糖尿病患者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脑卒中患者16例,仅1例死于院内肺部感染,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2.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结合病人病情、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作出相关护理评估,了解有无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提出护理问题,并通知医生查体,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积极治疗,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成功率。

3.骨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3.1内源性因素

3.1.1患者本身因素

①老年患者;②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1秒率<60%;③糖尿病;④意识障碍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或肥胖患者;⑥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

3.1.2误吸

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健康人睡眠时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老年患者由于呼吸道功能衰退,手术后卧床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则更容易发生误吸。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粘液纤毛排泌系统能有效清除吸入气道内的细菌,但若吸入细菌量大、毒力高容易逾越局部或全身防御机制,肺炎随着发生。

3.2外源性因素

3.2.1环境因素

病房是各种病人集中诊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医疗设备多、口咽部细菌移植多,操作多,人员走动多,病人并发症多,若无空气净化设备或通气不足,造成了人多菌株杂的环境。而有些病人需要气管内吸痰,吸痰中往往发生飞沫四处撒播,导致空气中细菌量增加,从而促进肺部感染的发生。

3.2.2交叉污染

有人提出定植于医务人员手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是口咽部定植菌和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医务人员护理感染病人或接触带菌污物后,手上定植菌可骤增,如不洗手直接接触其他病人,则极有可能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也常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者,细菌或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咳嗽或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给其他人。使用的呼吸器面罩、氧气湿化瓶、吸氧管、雾化器等呼吸设备及监护仪、病人的床头桌、柜也可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3.2.3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机械地越过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外部屏障,使咳嗽或喷嚏反应缺失,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通气装置合并使用喷雾器时。则病菌能越过纤毛黏膜毡的防御屏障,有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造成肺部感染[4]。

4.护理措施

4.1一般性护理

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每日大便1次。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协助1-2h翻身1次,并配合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咳嗽,定期协助翻身拍背,要注意听诊肺部,如有痰鸣音时,应鼓励患者有效排痰,如排痰无力者,应予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4.2口腔护理

鼓励并协助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次进食前后,咳痰均要漱口,必要时可给予口腔护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1%碳酸氢钠和双氧水交替漱口,避免口腔内细菌下行继发感染。

4.3超声雾化吸入

对于有咳嗽而痰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要进行超声雾化吸入,通过雾化吸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粘稠度增加,促使痰液排出,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止咳化痰,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а-糜蛋白酶及等,吸入时嘱病人深呼吸,这样药液随深而慢的吸气而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消炎及止咳化痰的作用。

4.4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每天Q6h使用一次,每次20min,呼吸训练器可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的深吸气,根据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可以方便控制吸气速度和容量,其深慢吸气模式可使胸膜腔扩张,胸腔负压增大,有利于肺的膨胀,从而提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4.5药物治疗

目前常选用沫舒坦,沫舒坦具有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排痰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每日2~3次,每次15mg,慢速静脉注射,严重病例可以增至30mg。亦可进行超声雾化。

4.6加强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预防外源性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毒灭菌方法。氧气湿化瓶是常见的细菌孳生地,一旦污染,细菌会在24h内大量繁殖。因此,临床上吸氧的患者要固定专人使用吸氧装置。超声雾化器应根据疗程固定患者使用。呼吸管道、金属接头和配件高压消毒灭菌;湿化瓶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20min后,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呼吸机外表用消毒湿纱布轻擦或紫外线照射[5]。

4.7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在留置与护理各种管道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注意局部保护;定期更换管道,置管时间最好不超过7天;留置期间定时消毒穿刺点,定时更换敷料,一般在冬天每周更换1~2次,夏天由于患者出汗多,每日更换1次或隔日更换1次,有渗血、渗液时则应及时更换,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置管期间遵医嘱定期取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协助其多饮水,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有创管道在拔管后要常规进行导管尖端培养。

5.心理指导

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病人体质弱,而睡眠、饮食、活动受到影响,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或烦躁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因此,护士应向病人说明情绪波动对疾病的负性影响,关怀、尊重病人,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总之,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需引起重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避免诱发肺部感染,以降低病人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04-106.

[2]王瑞芬.骨科老年卧床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207.

[3]曾玲,虞献敏.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07:156-158.

第7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1): 43.

第8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保持床褥的清洁干燥 房间减少人员的流动,地面、桌面每日可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有污迹,及时更换。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特别要加强会的护理,每次便后均要清洗会阴,可采用带槽式便盆来清洗会阴,保持会清洁,无异味。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注意至少每2小时更换一次,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气垫床等新型器具,通过气垫床充气放气的方法,利用其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对于受压部位如背部,如果表面皮肤未变红,家人每日可用手掌的大小鱼际处环形按摩病人背部,以改善其血液循环。但如果病人背部皮肤已变红,观察30分钟仍不能褪色,则表明该处软组织已受损,不可再对其进行按摩。

褥疮好发部位涂抹凡士林 可以在褥疮的好发部位比如肩背部、骶尾部、髋部、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以及枕部等处表面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以缓解局部垂直压力的作用,来减少皮肤的擦伤。

在骨隆突处可以使用茶叶垫 茶叶垫膨松,茶叶的叶与叶间空隙较大,透气性强,可使身体局部与外界环境气体得到充分交换,并具有散热功能,病员感觉也较舒适。茶叶垫制作也较方便,用低等的绿茶,将之做成条索状,500克原料中茶叶250克,150克,金银花50克,薄荷50克。打碎薄荷中的硬茎叶,剔除原料中的硬梗,根据病人的需要缝制成不同形状的茶叶垫。

使用凉液垫 各种形状的凉液垫形状同缩小的气垫床,内装凉液,病人使用可以减轻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组织耗氧量。其体积小、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夏季或恢复期的卧床病人。

积极治疗原发病 褥疮常常是在许多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如糖尿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并发了皮肤水肿、缺氧、感觉异常而易形成褥疮,因此在诊断清楚的情况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的的全身营养情况,制定结构比例合理的膳食计划,少食多餐,保持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给。

第9篇: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650例术后病人,其中合并截瘫42例,术后卧床3~12个月,平均6个月;此650例入院前合并褥疮12例,术后3例,并发尿路感染52例;肺内感染28例;肺不张4例,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者98例,平均住院1个月左右。

护 理

做好术后一般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脱、移位等。因手术多在硬膜外下施行,故术后应去枕平卧6~8小时,且禁食水,直到排气为止。加强晨晚间护理,手术后由于脊柱暴露、椎体和部分椎弓受到破坏,椎体可出现不稳定现象,故术后翻身需平稳,避免脊柱扭曲,以防影响脊髓功能恢复。注意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趾(指)屈伸活动的出现,是截瘫的一种征象,故应指导病人术后自主锻炼。

心理护理:因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身体虚弱,加之对疾病不甚了解,思想顾虑重,情绪低落,对治疗也缺乏信心。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针对病人的特点,做细致耐心的护理,要尊重和关心病人,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向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使病人放下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褥疮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压的骨突出部分受压时间过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坏死、溃疡。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加之患者害怕脊柱手术翻身影响脊柱稳定性,尤其是截瘫病人,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如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向患者讲清术后皮肤护理及翻身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皮肤护理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床铺。翻身要在家属的协助下,每隔1小时翻身或按摩1次,并交替进行,这样即减少了翻身次数,又减轻了患者的害怕心理,同时,在翻身时采取三点成一线式翻身法(即头、肩、骨盆),在同样受力下翻动病人,以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对手术前已发生褥疮的病人,尤其伴有截瘫的病人,外科手术治疗后,伴随截瘫的康复,褥疮往往很快即可愈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局部皮肤发红者,可垫软垫或气圈并局部按摩,按摩用50%酒精,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局部水泡形成者采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外涂龙胆紫,出现糜烂可用红外线灯照射,褥疮严重、创面深、有炎症时,可用庆大霉素湿敷,或利福平涂于创面,也有利于褥痤的早期愈合。

尿路感染:脊柱结核术后多数病人不习惯卧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而采取留置导尿,尤其以截瘫病人更需要留置导尿。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尿路感染。为此,术前1~2周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鼓励病人排尿,对应用热敷、条件反射引导排尿尚不能缓解者,给予导尿。对留置导尿的病人,导尿管应关闭,每2~4小时1次,目的是训练自主膀胱挛缩,隔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1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更换时要轻轻按摩病人下腹部,将膀胱内尿液排尽,隔4小时之后重新在无菌条件下插入,目的是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教会病人及家属经常做膀胱按摩,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定期进行尿液检验或尿培养,如出现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肺内感染: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肺活量减少,排痰不畅易引起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为了防止肺内感染,在应用抗菌素治疗的同时,护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协助病人排痰的方法,鼓励病人咳嗽,多饮水,翻身时轻扣背部,让病人做深大呼吸、吹气球等以增加肺活量,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用超声波雾化疗法,并随时用吸引器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降低肺内感染等的发生率。

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病人伴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除了应用相应的一些消化系统药物之外,护理方面积极鼓励病人多做一些腹式呼吸、腹部热敷、按摩。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软质食物,增加肠蠕动的蔬菜、水果等。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指导病人多做一些床上运动,如翻身、四肢的屈伸运动等;如便秘严重可用肥皂水灌肠,必要时用手指挖出粪便。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已被列为整体护理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对象是病人、家属。内容:①入院教育内容教育:本科室医务人员概况、医院环境、住院规则、作息指导。②疾病的健康教育: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心理指导。③特殊教育:凡是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如手术病人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指导。④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不当易引发的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内容越具体,越易于病人理解执行,效果就超好。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应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

因人:病人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同。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扩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预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全面了解。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病人,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