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字: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3-01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习越轻松,学习成效越好,反之亦然。小学生年纪较小,控制能力不强,对周围有意义的事物缺乏持久、稳定的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创新教学手段;强化成功体验;拓展学习空间;运用趣味语言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出了几点思考。

1.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通过导入深深地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关注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这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重要途径。如:直观导入法。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对具有直观性的形象可感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将一些比较直观的同语文教学相关的元素融合到教学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地将一些插图、图片、模型或者通过多媒体放映图文音色并茂的短片来展现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形成性和直观性,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语文文化知识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习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锻炼每组小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协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及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后有成就感,从而喜欢上学习。第二,探究式学习。基于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小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问题,使小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教师同时要给予小学生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

3.强化成功体验,发展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学会、弄懂,从成功的学习开始,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成功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的表扬、鼓励等措施,对学生取得的小小的进步,表现出极大热情与及时回应。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戴红花等手段,多用"拇指"启迪学生,少用"食指"教训学生,多给学生些表扬、鼓励,无条件地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聪明的"称赞声中,逐渐变得较聪明起来。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

4.拓展学习空间,保持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了解、去感知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既开阔视野,又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恐龙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但了解了恐龙,同时也对恐龙的灭绝原因充满了好奇。课前的学习拓展为课堂教学作了绝佳的铺垫。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文本,让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去体验感受,这样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兴趣得到保持。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可恶的蚜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让你感到"可恶"?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对"可恶"一词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

5.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声音柔和亲切,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语言要多样化,注重鼓励性,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优点,忽略缺点,不能总是平淡无味,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不是简单乏味的"好,真棒"等词语。例如,可以从学生的声音方面,表扬学生的声音动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或者表扬学生的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经常和学生开点适当的小玩笑。 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使用一些趣味语言来调节气氛,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鼓励中集中精力、开心地学知识,这样,便于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学。

参考文献:

[1]刘洋.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2)

[2]叶爱洋.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才智. 2016(06)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朗读;兴趣

作家徐迟在谈到诗朗诵时说:“朗诵者应该进入到诗人创作时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中去,把诗人创作时燃烧着的思想感情再次在朗读中燃烧起来。”

当学生的情感被作品所激荡,当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思想产生碰撞,学生的朗读不再是单纯的见字出声,而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真情实感的倾吐。爱则声柔气徐,恨则声疾气足,喜则声高气扬,忧则声低气馁。当学生的情感被作品所吸引,他就会主动走入作品所创设的广阔艺术天地,体验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俗话说:“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做为一名当代青年老师,不能指望一群充满想象、活泼开朗的孩子愿意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别妄想他们会去验证“科学家”算出的天文数字。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才是他们的美梦,只有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看来,孩子们朗读最先的选择是“趣”。

本文就从“趣”入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巧借课文激趣

例如:在教过《丑小鸭》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吗?想不想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呢?那就请大家在课外再找一些童话故事读一读,记一记,然后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故事最多,谁讲得最动听。这样联系课内外,学生就更喜欢读童话故事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会巧借对话朗读加深体会。《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知识,还进一步体会到朗读的快乐。更喜读、乐读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趣

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文章。其方法有很多:

(1)演读,激趣。就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边读边表演。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活泼,深受学生欢迎。如课文《酸的和甜的》,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排出课本剧,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学生的兴趣很浓,朗读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2)赛读,引发竞争。它是一种有趣的朗读训练活动。如“接龙赛”,就是按顺序从头开始读,谁读得稍有毛病就立刻请他停下,换人接下去读,谁读得最长就表示谁读得最好,就奖一朵小红花。

(3)赏读,提高品位。俗话说:“佳作百读不厌。”赏读课文时,读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教师的准确范读,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欣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加强了。当然,教师在范读前,必须得先探究教材,吃透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掌握课文中情感变化。

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读,可以是默读,可以是轻声读,可以是放声读,可以是同桌对读,也可以是离开座位找朋友读。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学生们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朗读。在随后的自由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但表达了对翠鸟灵活、敏捷的身手的惊叹,还对翠鸟那美丽的外貌进行了赞美。有对翠鸟如何捕鱼产生的浓厚兴趣,更有发自内心保护翠鸟的深切呼唤……

只有当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愿意把朗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之后;当学生们端正地手拿书本大声朗读时,他们才会兴奋地说,“这个故事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一旦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观分析

小学生是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色彩单一的群体,在他们看来,一本有趣的书一定要带有鲜艳亮丽的插画,要有具体的形象,还要有通俗易懂的故事穿插其中,这样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想去读这本书。书本中多种多样的故事也是吸引小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叙事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抒情类的小散文则是发散小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题材。对于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阅读是开展阅读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小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观。对于语文课本来说,他们认为朗诵几遍有家长的签字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课文问答题部分要求背诵或者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而不是加以理解,让背诵的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外阅读读物来说,小学生往往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有的喜欢记叙型的小故事,有的喜欢描写型的小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小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千字文》《三字经》,这种简单的凭文字就能基本理解大意的古文,如果不是新课标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植入,应该就没有那么多小学生能将《三字经》倒背如流,并能解说得头头是道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形象化

阅读并不单纯地拿着书本照念,应该是边看、边读、边思考。看的是读物上的文字、插画,读的是读本上的故事,思考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什么内容而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最多也只能到读的阶段,太深奥的情感无法直接感知,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辅助培养。讲授课文时,可以将故事形象化。画面感比较强的课文,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教学工具中。

2.增加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的课本其实只是带领他们走进阅读殿堂的初级读物,可以作为初级读本来欣赏。在其中,小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到基础的阅读技巧、语句分析,然后将课外阅读读本作为阅读能力的课外延伸。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基本题材主要是叙事、描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写作题材的书籍,让他们的兴趣不再停留在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插画上,而是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培养。比如,在班级或校园内,可以举办“你的书我来读”的周活动,每周推荐两本书是最合适的,时间规定在周三、周日,这样学生在周末也有事可做,认真阅读自己选择的读物,老师也可以将这作为一项任务,在周末大休时间里,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是改写,可以是丰富内容,可以是重新写一个新故事。那么每次推荐的书籍学生都不需要购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学生自己提供。当然,也可以班委带头,将自己收藏的认为好的图书带到班里跟同学分享,任何形式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都是可以的,然后放在教室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作为消遣。在玩中学到东西,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阅读后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后加以讨论也是提升阅读兴趣不错的一种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了组织贡献读物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同一本书,可能好多学生都读过,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太一样,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不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后不同的收获。比如,周读书活动中的读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开阅读。其实小学生有着一种热衷于分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分享,找机会让他们在人前表现。这样的阅读方式,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阅读兴趣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只是停留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喜欢的读物是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的,增加自身修养之类的教导更是很难理解。因此,对增强自身修养这个观念性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生常认为今天读了一本书,很有成就感,但是让他们讲一下这个故事,讲一下情节就很难讲出了,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深入体会。课本有时候不像一些寓言故事那样,且在结尾处会给出这则故事的启发意义。所以,这样引导性阅读的部分会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做好引导作用。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语言能力,及时把握机会进行激发和引导,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对语言产生兴趣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例如:《曹冲称象》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曹冲今年才七岁”,我为了让学生理解“才”字的用意,我问学生把这句话中的才字去掉行不行,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这时学生就兴趣盎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我又及时的引导梳理,让学生明白了才字的用意,也体会了语文汉字的魅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在课文结尾处,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就戛然而止。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时候桑娜的丈夫看到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习作。这时候同学们快速拿出笔展开了想象,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声。有的说桑娜做的很对 。还有的说,你怎么没经过我的同意,就把孩子抱回来了。同学们纵说纷纭,看法不一,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的时候,也是课文结尾,狼向羊扑去,这时我问学生,羊会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同学们滋长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增强了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巧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体会和理解,更不容易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强烈的情感,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共鸣,紧紧抓住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然后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就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

四、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导入新课的词语新颖,激起学生之情。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人马,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一败涂地呢?”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就油然而生。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72-01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低,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化明显,导致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师就要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1 针对心理特征,创设有趣情境

在学生的对语文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天天和文字打交道的无聊学习时,往往不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好奇心与求知欲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自然会被课堂吸引,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的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书本中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等,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感官进行课堂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乐趣,在学生的所有精力都用在课堂上时,自然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常常能够有出人意料的想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这一特征,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十年后的自己这一综合探究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科学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既定的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够很好促进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的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

2 利用游戏教学,打造趣味课堂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刻板的学习,只能够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顺应孩子的天性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在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画杨桃》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情节,由老师备好杨桃,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绘画,只画自己看得到的那一面,由这样的小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的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把书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用孩子喜欢的形式进行课堂安排,比如孩子的表现欲较强,在课堂中要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比如进行角色扮演,在学习《景阳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自由分配,运用自己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进行表演,并分小组进行比拼,看看哪一小组演的更好。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对文章的探索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他们会努力争取做到理解全文,并且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做到惟妙惟肖,他们对于人物的诠释也代表了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并且孩子们在表演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对文章内容有更为丰富的认识,整个过程是生动活跃、充满乐趣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在这种学习体验中收获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由于是小组竞争的形式,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保持一种不能落后与人的信念,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课堂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打造一个丰富有趣的课堂,学生就会愿意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做到乐于学习。

3 营造民主氛围,合理进行奖励

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解放,当学生处在一个压抑的课堂之中,他们的天性被压抑,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自然不能够对学习充满热情,也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是一门较为开放式的学科,每个人在不偏离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都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为不同,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让学生只遵循答案唯一的标准,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创新,所以要尊重他们的个人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见解拿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从而得出更为完善的观点,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足的发展,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期待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进行奖励,口头表扬或者物质奖励,强化学生们正确的行为,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合理的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运用丰富有趣的小游戏和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遭一个民主和谐,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其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提高问题,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就必须变为淙淙溪流,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面也在扩大,而且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强,随时会向教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拥有新的知识才有足够勇气和资本接受几十双求知眼睛的注视。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

导入是对上一节课的延续,也是对下一节课的开启,导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的关键。在导入是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切忌为了激发兴趣而采用的方式花哨导致知识的连贯性不强;二是不能为了知识的衔接而放弃情境的作用。二者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常用的方法有课件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导入方法都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随时跟新,例如我们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采用视频就很好,比如网上中有很多的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结合的认识象形字的视频,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在来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进行强化,使之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小故事、活泼的语言,甚至是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开来的一些相关介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巧妙设疑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但开展质疑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在质疑方法上要加以引导启发。开始时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设置一些新悬念,使学生有所疑惑,再通过讲解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学完《捞月亮》一文后,我提出:如果当时有一只小猴子动一下脑筋,往天上看一看,他们还会办这样的傻事吗?件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遇到了应该怎么办?有时我还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完爸爸,你知道吗?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保护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这一类的文章,让学生细细的品读,去思考,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境界。通过教师的设疑,激疑,诱发学生释疑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办法。

五、适时适度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保持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

1、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人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竞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语文起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会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其实就在他们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这里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在上课中的知识点滴,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与生活联系紧凑,学生乐于融人课堂,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教学目的。教师使用生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应用中体验,去感受教学与生活,方法与策略,合作与交流,成功与失败,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开发智能,丰富认识,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自我学习和发展。

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不仅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丽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八字诀[J],湖南教育,2008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一、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兼优的作品,只要教师教得得当,定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殊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课文,接受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地阅读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书香墨趣,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是很难使他们感兴趣的。也就是说凡是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完全为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知识内容,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说,凡是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寻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相对难一些的问题,寻找那些比较聪明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而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地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教学方法必须适当变化,但又不能变得过于频繁。愉悦的情绪,可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和谐、愉快、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一首古诗《鹅》。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整首诗写出了白鹅戏水的动态美,富有生活情趣。教学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诗歌的情境,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教学的内容。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白鹅戏水的动画,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小孩,在他七岁那年,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池塘边,看到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在碧绿的池水上有一群大白鹅不时地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唱歌。它们开心地游来游去,那红红的脚掌不时划动着,水面上出现了一圈一圈绿色的波纹。看到这样的情境,骆宾王情不自禁地念出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再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刚才观看的白鹅戏水的画面,然后模仿动画中大白鹅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古诗,最后让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这样,老师不需要再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全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情趣盎然。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配制了精美的图画,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恰当地利用这些图画,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还要经常自己绘制与学习材料有关的图画,引领儿童进入学习情境。我在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8》时,先通过一个自制的大转盘,复习学过的6个偏旁,接着分别用这6个偏旁与“青”字组成字,再引导学生认识这6个字,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选字组词、说句子,巩固识字的效果。情境图是这样的: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清澈的池塘里盛开着粉红色的荷花,一群小鱼在清澈的池水里欢快地游动,几只小蜻蜓在荷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可爱的小青蛙正在碧绿的大荷叶上仰头高歌。我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依次出现五个填空的句子,让学生选字填空。

(1)今天天气十分()朗。

(2)小青蛙长着一对大眼()。

(3)小()蜓在荷花间飞来飞去。

(4)池塘里的水真()啊!

(5)小青蛙的心()真好啊!

通过这样一幅优美图画的展示和这一组精巧设计的语句呈现,把学习材料与具体语言环境融为一体,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感很强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益。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位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的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些情况,有的老师大声怒喝,批评责骂;有的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听课。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没有一点好处,反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效果更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激情,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使学生从心里到行为上切实重视语文学习。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一、提高自身形象,加强修养,开发兴趣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平时上课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有的满脸通红,醉眼朦胧的步上讲台,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还不如大睡一觉痛快。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的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

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即崇拜就会努力地去学,去模仿,兴趣便产生了。因此,语文老师应注意师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收到预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其次,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记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咒骂,甚至横眉怒对,冷言相加,冷嘲热讽。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对学习困难生,尤其要倍加关怀,真诚帮助。再次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的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限制,可能还会招来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找麻烦而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比如,摸摸头,拉拉手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等一系列动作都会拉近你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放大胆去问。其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有了这样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启迪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倘若就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应该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手段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进入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尤其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无不令人“心向往之”,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兴趣;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学质量,而学习兴趣是达到教学质量目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兴趣比压力和纪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能使学生产生真正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智力潜能也会被无限发掘激发。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基础教育、教学担负的任务是打造学生坚实的文化基础,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相对重要,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简单阐述和探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此处的“好之”“乐之”说的正是学习兴趣。兴趣源自于每一个学习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学习情境的平台。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大量实践证明,师生在课堂情境之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心灵沟通、情感互换。语文教学是一个对教学情境要求很强的教学领域,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打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好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捕捉文学作品的精彩之处,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深入渲染,让课堂情境更加富有感染力,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

二、重视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这样的,老师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讲台为主要空间载体,学生在下面以听为主,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学氛围往往不够活泼,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大胆突破,学会在教学中营造有趣的亮点和新奇的情节,学生的注意力会因此受到吸引。而要做到这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图片、模型、PPT、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以《荷塘月色》为例可以利用PPT和视频配合展现荷塘的“宁静幽美”,月色的“淡雅朦胧”,荷叶袅娜着,荷花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样的效果会更加的逼真形象,打造的美妙意境可以感染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才能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让他们放开手脚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大胆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从一个兴趣发展到另一个兴趣。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按课本的内容编排剧本,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思维判断和表演等能力,又可以以演促学,以演促悟。下面以《晏子使楚》的学习为例,阐述表演形式的学习方法。

1.第一环节,从深情朗读课文入手,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不同的人物和他们的各自性格特征。

2.第二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表演的整体结构,这里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人物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拘泥。

3.第三环节,进入练习环节,请学生自由组合,进一步设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先分成进行排练。

4.第四环节是表演环节,表演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评委由学生组成。

5.第五环节是表演后的点评环节,点评应辩证地进行,最后评选出最佳演出、最佳设计、最佳台词等奖项。

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活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甚至不再盼望下课,课上课下融为一体,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快乐,而兴趣的提高也一定是水到渠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兴趣永远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才会更强烈,接受、汲取、消化知识也才会更容易些。作为语文老师除了高素质文化素养和有广博综合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