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选题] 在网络安全中,中断指攻击者破坏网络系统的资源,使之变成无效的或无用的这是对
A、可用性的攻击;
B、保密性的攻击;
C、完整性的攻击;
D、真实性的攻击;
22
[单选题] 以下哪个是免费的IDS产品
webmin
snort
sendmail
wine
23
[单选题] 在IPSec中,IKE提供( )方法供两台计算机建立
解释域
安全关联
安全关系
选择关系
24
[单选题] 防病毒软件代码要定期更新,要求每_____周进行一次病毒代码库的更新工作,_____个月进行一次主控代码的更新工作。
1、1
2、1
1、2
1、3
25
[单选题] 当客户机试图telnet一台IBM AIX服务器时,收到了如下信息:A remote hostrefused an attempted connect operation,但可以PING通该服务器。可能的原因是()
AIX服务器上的路由表配置错误
客户机的IP地址配置错误
AIX服务器上的portmap守护进程未运行
AIX服务器上的inetd守护进程未运行
26
[单选题] 关于SET协议和SSL协议,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SET和SSL都需要CA系统的支持
SET需要CA系统的支持,但SSL不需要
SSL需要CA系统的支持,但SET不需要
SET和SSL都不需要CA系统的支持
27
[单选题] 当进行分析校验的时候,你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一个被木马感染了的文件 ( )
A. 在可执行文件的末尾有扩展名为.TRJ的文件
B. 文件的尺寸变大或者变小,或者时间戳错误
C. 文件被删除
D. 文件已经具备了一个.SRC扩展名
28
[单选题] How can an administrator determine(确定) if a router has been configured when it is first powered up?
A configured router prompts for a password.
A configured router goes to the privileged mode(特权模式)prompt(提示符)
An unconfigured router goes into the setup(设置dialog(对话)
An unconfigured route r goes to the enable mode prompt
29
[单选题] RAID 5表示()
磁盘条带化
增加校验位
先条带化,再镜像
磁盘镜像
30
[单选题] 蜜罐技术的主要优点不包括
蜜罐技术属于被动响应,使用者没有成为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对象的危险
收集数据的真实性,蜜罐不提供任何实际的业务服务,所以搜集到的信息很大可能性都是由于黑客攻击造成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都比较低
可以收集新的攻击工具和攻击方法,不像目前的大部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只能根据特征匹配方法来检测已知的攻击
不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可以用一些低成本的设备
31
[单选题]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32
[单选题] 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 )防火墙的特点。
包过滤型
应用级网关型
复合型防火墙
服务型
33
[单选题] 许多黑客攻击都是利用软件实现中的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安装防火墙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给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
安装防病毒软件
34
[单选题] 下列安全协议中使用包过滤技术,适合用于可信的LAN到LAN之间的VPN(内部网VPN)的是
PPTP
L2TP
SOCKS v5
Ipsec
35
[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包含在证书中?
密钥采用的算法
公钥及其参数
私钥及其参数
签发证书的CA名称
36
[单选题] 以下哪个安全特征和机制是SQL数据库所特有的?
标识和鉴别
交易管理
审计
故障承受机制
37
[单选题] 要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下列哪项条件错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是中国公民
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不需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38
[单选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立什么职位,使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负总责?
站长
总编辑
记者
台长
39
[单选题]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
站长
超管
总编辑
监督
40
[单选题] 国家提倡()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自由开放、无拘无束
诚实守信、健康文明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各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也在研究适合本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
1.“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介绍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符合网络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根据网络管理员岗位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原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和安全防护能力,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现行“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不能适应就业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培养定位模糊,岗位需求不明确
传统教学模式更多考虑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完整性,较少考虑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未来有哪些用途,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需要这些知识,难以形成职业带入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与教师形成共鸣,学生和教师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知识学习了很多,但分散、刻板,空有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实践运用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2.2 理论多实践少,知识分散,缺乏针对性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不同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要求更多的实践课时比例、更多的针对实际工作的实践教学情境。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重知识、轻实践,且实践内容多为知识验证性实验,难以满足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2.3 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网络发展需要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规范层出不穷,网络安全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及时更新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快速适应网络安全新状态,也是“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教科书为知识传授蓝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过两年的教学经验积累,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校启动“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经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明确了研究方向,确立了“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的课程改革与研究思路。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3.1 明确课程定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新的研究思路改变了课程分析的方向,由过去面向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转变为面向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认真分析,明确了新的课程定位:“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发现、研究和解决具有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职业岗位需求。
3.2 课程内容编排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能力的递进不是根据流程的先后关系确定的,而是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的,例如先安排网络硬件设备还是传输媒体与流程关系不大,主要是要考虑哪个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相对简单一些,就把哪个项目安排在前面。如本课程就将网络传输媒体任务安排在最前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必须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每个学习任务都应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进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和学校网络对外服务中心,让学生亲临真实工作环境,参与或者分组独立完成对外服务的实际网络项目,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课程学习考核方法
打破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取三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此阶段的考核安排在课程学习完后,以笔试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二是项目技能的考核,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第三是综合技能的考核,在课程学习完后,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包括岗位素质、团队协作、专业技能、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考核点,此阶段占总成绩的40%;三项成绩之和为学生本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学生每个阶段都必须达到该阶段的及格分,如理论考核,必须达到相应分数,否则必须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以致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学生本门课程才算合格。课程的第一部分的考核采取教考分离,项目技能考核由课任老师考核,综合技能的考核由教师团队集体考核,最终达到考试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综合实习项目完成后,教师完成实习报告的批改后,举行至少一天的学生实习体会交流、教师评论和答疑,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最终使学生的组网和用网的能力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4.结语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促进了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以课程建设为主线,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对专业教师队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2]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相关表述及其历史渊源[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3]孙宁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
[4]及风云,张培成.对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2(6).
1.1概述
构建积极主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目的是实现更主动、能力更强的网络威胁感知。在安全态势感知的三个层次上,态势理解和态势预测除了因威胁数据种类和数量更多所带来的集成、融合与关联分析压力以及评估内容的增多,在关键方法与技术上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区别来自于态势察觉层次即传感器网络的不同。由于要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数据获取,需要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全程感知,因而建立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传感器网络非常关键。
1.2体系结构
积极主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由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数据采集、面向网络攻防对抗的安全态势评估、基于网络威胁的安全态势预测三部分构成。
1)数据采集
传感器网络通过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态势要素采集数据,针对以下五种类型的数据:一是来自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数据,例如防火墙、IDS、漏洞扫描与流量审计等设备的日志或告警数据;二是来自重要服务器与主机的数据,例如服务器安全日志、进程调用和文件访问等信息,基于网络与基于主机的协同能够大大提升网络威胁感知能力;三是网络骨干节点的数据,例如电信运营商管理的骨干路由器的原始网络数据,网络节点数据采集的越多,追踪、确认网络攻击路径的可能性就越大;四是直接的威胁感知数据,例如Honeynet诱捕的网络攻击数据,对网络攻击源及攻击路径的追踪探测数据;五是协同合作数据,包括权威部门的病毒蠕虫爆发的预警数据,网络安全公司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攻击行为分析报告等。除了第一、第二种类型数据的采集,后面三种类型的数据采集都可以体现积极主动的安全态势感知。如果通过某种方式拥有骨干网络设备的控制权,借助设备的镜像等功能,就能够获取流经网络设备的特定数据。最近斯诺登披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中就有利用思科路由器的“后门”,获取境外骨干网络节点数据的内容;而且,该计划通过要求一些公司提供有关数据,来完善其监控信息。
2)安全态势评估
评估分为数据预处理、数据集成、脆弱性评估、威胁评估和安全评估五个步骤。对异源异构的传感器数据,需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格式归一化处理,然后在相关知识库与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根据威胁、脆弱性或安全事件等的标识,进行数据去重、集成和关联,再依次进行面向脆弱性、威胁和安全性的专项评估。由于当前数据集成与融合的相关技术尚不完善,这里侧重于以威胁识别为牵引,来评估因为威胁变化而引发的安全状态变化,即面向网络攻防对抗的安全态势评估。为此,需解决三个基础问题:
(1)对网络威胁主动探测数据的利用。这些数据虽然可能不完整、不系统,但指向性很强,能够明确作为威胁存在的证据,可用于确认安全事件、新威胁发现和攻击路径还原。
(2)将宏观的骨干网络节点数据与具体的涉及某个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从具体的数据中提取关键字段,比如IP地址或攻击特征,然后基于这些字段在宏观网络数据中找出相关的数据,解决宏观与微观数据的关联问题。
(3)从海量网络数据中提取可疑的网络攻击行为数据。以特征匹配技术为支撑,深化攻击模式与数据流特征提取,以0Day漏洞的研究与利用为基础,提升对新威胁的监测能力。
3)安全态势预测相对于脆弱性的出现与安全策略的调整,网络威胁的变化频率要高很多。因此,在全面获取网络威胁相关状态数据的情况下,想定不同的场景和条件,根据网络安全的历史和当前状态信息,基于网络威胁来进行态势预测,就能够较好地反映网络安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态势预测的目标不是产生准确的预警信息,而是要将预测结果用于决策分析与支持,特别是要上升到支持网络攻防对抗的层次上。
2传感器网络
2.1概述
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安全要素提取,分别由主动探测型和被动监测型两种传感器来完成。其中前者主要面向网络威胁,后者则全面关注安全态势要素数据。两者在数据采集上都体现了积极主动的策略,例如,通过反制威胁获得其服务器的控制权,进而采集其数据,或利用Honeynet来诱捕分析网络攻击。这种积极的策略体现了网络攻防对抗,需考虑传感器的安全性。
2.2主动探测型传感器
主动探测型传感器以主动探测网络威胁相关信息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获取,在有效降低采集数据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威胁感知的准确性。这是目前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所欠缺的,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1)重大威胁源公开信息收集:除了权威部门的威胁预警信息,对一些有名的黑客组织与非法团体,例如近期著名的“匿名者(Anonymous)”,还可收集其历史行动、使用手段和公开言论等信息,来分析评判其可能采取的攻击行动。
2)蜜网(Honeynet)或蜜罐(Honeypot)传感器:在关键信息系统或基础设施中部署蜜网或蜜罐系统,对网络威胁进行诱捕和分析,可实现更深层次的威胁感知。
3)可疑目标主动探测:对曾经发起网络攻击的威胁源,依托网络反制手段,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追踪(例如攻击路径所涉及的IP地址、域名等)来获得相关数据。如同有目标的高级攻击,这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对潜在的威胁进行感知。
2.3被动监测型传感器
被动监测型传感器以被动采集网络流量或主机资源信息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获取,这是目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主要数据采集方式,常用的技术有如下几种:
1)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传感器:防火墙、IDS、防病毒和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等安全防护设备的日志与告警信息是基础的态势要素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能够获得一个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状态。
2)网络设备传感器:利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流量镜像等功能,获取流经这些设备的网络数据,如果具有网络关键节点或攻击源网络设备的控制权,对网络威胁的感知信息就能够更加完整。
3)服务器主机传感器:在关键服务器与主机上部署主机,实现本机网络流量与主机资源(内存使用、进程、日志、文件访问等)信息的捕获,这对安全事件确认和危害分析非常重要。
4)重点目标传感器:针对APT攻击与0Day漏洞利用等高级威胁,尤其是重点保护对象(如政府、金融、工业与能源等行业的信息系统与外部公共网络的出入口)的安全威胁数据的捕获。
3结束语
需求迫切
“过去,安全厂商会面临着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客户会问,当部署了安全设备之后,怎么知道设备起到了应起的作用?”WatchGuard中国区市场总监万熠带有调侃地告诉记者,“我们只好告诉客户,如果部署了我们的设备之后,网络一切正常,就说明我们的设备起作用了。”
虽是调侃,但是万熠的话还是道出了企业对网络安全状况感知的需求,当然,这同时也是IT部门向企业决策者证明安全设备投入所获得回报的需求。
此外,当云计算和虚拟化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得到应用时,日志分析同样给管理员带来挑战。“虚拟化平台是分布式的,它的计算节点、存储节点都是分布式的。这时,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根据策略动态分布并动态迁移。”万熠认为,在传统的物理设备上做日志分析和可视化是相对容易的,而在虚拟化环境中,要搜集大量的、分布式的日志并进行分析,难度可想而知。
WatchGuard和国外科技资讯网站Slashdot共同发起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搜集到所有日志数据之后,51%的安全专家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出组织内消耗带宽的应用,工作在“能见度”极低的日志管理平台上,更不可能定位那些威胁企业核心机密的源头。这些都使得安全评估、威胁源头追踪,以及法规遵从工作都难以再从日志入手。
所以,在日志数据的海洋中,IT管理员需要借助强有力的工具来“擦亮”眼睛,用较低的成本看清网络安全的运行情况。在更高效和便捷的云操作环境中,WatchGuard Dimension采用了可对不同层级人员提供独立日志报表的数据输出结构,而分层的树型操作方式更可以让各种关键流量一目了然。另外,基于全球威胁地图的展现层设计和超过70种数据集合的报告,都可以让深入网络内部探测的结果更加可视化,这包括动态的仪表盘、专业的指导意见、优秀客户的实践结果。
长于易用性
WatchGuard推出的Dimension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万熠向记者介绍,WatchGuard Dimension其实是一个管理软件,集成在WatchGuard的安全设备中,为用户提供针对网络云安全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解决方案。
“WatchGuard Dimension首先做的工作是日志收集,它会对企业网络方面的日志进行采集,然后进行分析并通过组件及HTML5的方式将分析的结果呈现出来。”万熠介绍,“此外,Dimension还提供日志服务,因为用户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所以我们会将采集并分析的数据建成数据库,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随时使用。”
据了解,用户只要将WatchGuard NGFW等安全设备的操作系统升级到版本11.8,就可以免费获得Dimension功能。如果是云数据中心中的虚拟化网络,Dimension功能要通过WatchGuard SSV(WatchGuard 基于VMware、Hyper-V等虚拟化平台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进行安装来实现。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财产安全
前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世界性问题,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高居不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而预防与保障此事件发生的方法与手段也愈加关键。我国针对此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分为分类、预警、响应三步,全面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一定的便捷,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通用性、分散性等原因,很容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提到:需要建立一定的应急处理方法来应对由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和社会安全引起的安全事故。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也有了明确的分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归纳为:由网络和信息系统直接产生对国家、社会、经济、公众等方面产生的利益损害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我国而言,我国网民数量多达4亿多,通过互联网产生的消费额已经超过6000亿元。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公众的利益,从过去发生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引起信息安全事件的因素多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另一部分是以非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由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无征兆且扩散十分迅速、传播范围广、对周边网络或计算机信息的危害大等特征,建立起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十分必要。
二、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
最初的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为狭隘,仅限于国家的军事、管理或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目前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中各层面、各行业的领域中,因此,出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便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我国对此提出的建议是:由国家宏观调控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能够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对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利益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对于建立的应急处置体系,还需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预防为主,不能单纯的事后补救;以处置为主,不能放纵危险事件的发生。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配备相应的法律法规,成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一项保障。信息安全是一种新兴的安全问题,不同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事件,而是一种虚拟信息的泄露,这需要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重新定位,建立统一的定位标准。我国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方法为:按照信息安全事件的引发因素、事件表现、影响等将信息安全分类为程序损害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和信息灾害事件等6大类,其中细节划分为40余种。再按照事件危害等级、预警等级将其划分为四个事件等级:A级:特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B级: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C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D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国已经将其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建立的应急预案分为国家、地区、单位的三级应急处置体系,并在此体系中建立具有高度统一、十分便捷、方便协调的组织机构,如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通过综合分析,判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形势,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经协调指挥相关技术人员落实预案。
在此系统中,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本辖区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直接负责,负责的内容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我国需要建立起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咨询机构,为此提供预防和处置技术的咨询。另外,需要向社会公众建立起信息通报机制,如报警电话等。由群众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作为紧急事件预警的基础,根据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规章制度,全面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体系内容
(一)预警
预警包括对安全事件监测的预警、预警判定、预警审定、预警、预警响应和最终的预警解除。
预警机制的健全,能够全面避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扩展和对人类财产的损失扩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可根据上文所提到的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分级处理,按照不同级别进行不同预警。
(二)响应
响应的理论基础是在预警过后产生的事件起因预测、事件结果评估。响应工作是确定响应等级后开启响应指挥,迅速了解事件动态并进行部署,然后实施处置工作,最后对本次应急事件进行评估。响应也包括四个等级,根据预警等级不同,实施不同的响应等级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十分迅速、不可预估,并且危害大、扩展性强,我国对此已经作出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但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还需作应急处理,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以预防为主,需要培养发现和控制事件的能力,减轻和消除由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社会危害事件,并且需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总结,以防同样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09(10):117-119.
1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特点与风险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无论在装备上、技术水平上、功能与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测量和控制装置不断更新升级,DCS、PLC和IPC已成为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主要控制手段[3]。而由DCS、PLC和FCS等控制系统构成的控制网络在石化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特点过程控制系统的网络与传统的IT网络不同,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过程控制系统网络主要需要保证所有传输数据的实时性以及网络的可靠性,在传输过程中不允许有中断出现,需要整个传输过程始终在系统的可控范围内,不能出现失控的状态。2)专有通信协议。早先每一个过程控制系统供应商都有自己独自研发的专有通信协议,但随着过程控制系统的网络面逐渐扩大,而在彼此的通信传输中需要进行转换,不同通讯协议导致的不便捷性逐渐显露出来。近几年随着系统开放性呼声越来越高,在行业内部出现了一些开放的公用的专有通信协议,例如OPC,ModbusTCP,现场总线(Foundation/Hart/Profibus)等。3)相对的独立性。过程控制系统通常都是根据工艺设备的要求而进行独立设计,所以无论从前期网络设计到实际物理安装,整个控制系统网络都是相当独立的,不会与其他任何应用存在交联部分。在与外界交互的通道上仅仅开放OPCServer一个接口,通过OPC工业通信协议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4)较长的产品更新周期。过程控制系统产品不以追求设备的先进性为目标,更多地是强调安全性与稳定性。所以结合实际工艺生产以及设备投资来进行综合考虑,过程控制系统通常具有较长的更新周期,这样就导致系统操作平台的安全漏洞得不到及时的维护。5)与杀毒软件兼容性差。目前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厂商基本都是针对常用的应用软件进行兼容性测试,针对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进行病毒防治策略的研究。而在网络中基于Windows平台上安装的所有过程控制软件,几乎没有杀毒软件厂商对其进行过完整的兼容性测试。这种情况同样也适应于过程控制系统制造商,各家控制系统制造商一般只认可少数几种防病毒软件,所以在工控领域的操作层级进行统一部署防护策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1.2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风险点根据对过程控制系统结构的分析,通常易受病毒侵袭的主要风险点主要有“数据采集网络的连接”,“先进过程控制站的连接”,“操作站”之间的三处连接。1)与数据采集网络的通信安全隐患例如采用双网卡配置的OPC数据采集机,但无其他任何防护措施。虽然OPC数据采集机采用双网卡配置,并已经将控制网与信息网进行隔离,信息网已经无法对控制网进行操纵攻击,但是双网卡结构的配置,对病毒的传播没有任何阻挡作用,所以来自上层信息网对控制网的病毒感染是目前的最大隐患。2)先进控制过程站的病毒感染隐患例如先进控制过程站通常可以由软件供应商进行自由操作,先进控制过程站本身并无任何防护措施,具有较高的病毒感染风险。首先先进控制过程站的安装、调试、运行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项目工程师进行不断的调试、修改。期间先进控制过程站需要频繁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这给先进控制过程站本身带来很大感染病毒的风险。一旦先进控制过程站受到病毒感染,其对实时运行的控制系统安全会造成极大隐患。另外先进过程控制站是应用OPC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所以采用常规IT策略(例如常规的通用防火墙)无法提供适宜的防护。3)操作站互相感染的隐患目前大多数操作站都运行一个工作网络中,但在网络内部没有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而工业平台基本采用PC+Windows架构,同时也广泛应用以太网进行连接,TCP,STMP,POP3,ICMP,Netbios等大量开放的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但活跃在这些通讯协议上的木马、蠕虫等计算机病毒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普通的防火墙无法实现工业通信协议的过滤,所以当网络中某个操作站或工程师站感染病毒时,可能会马上通过数据交换传播到该工作网络中的其他PC机上,这就容易造成网络上所有操作站同时发生故障,严重时可导致所有操作站同时失控,甚至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2防护措施与建议
通过考虑石油化工过程控制系统中的网络架构和安全设计,同时参考保护层理论,列出了硬件、网络通信预防手段、杀毒软件预防手段、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良好的个人工作习惯等多个“保护层”,下图为石油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安全防护洋葱模型。图1石油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安全防护洋葱模型根据上图列出的各个风险点,可以参考以下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
2.1设置防火墙相关单位或部门应该针对过程控制系统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是一项信息安全的防护系统,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在网络通信中采用防火墙,它能允许系统预设的人员和数据(白名单)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系统未允许的人员和数据拒之门外,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公司内部网络,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一道保护屏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一般的防火墙软件例如ComodoFirewall、ZoneAlarm、瑞星个人防火墙、卡巴斯基等均有完善的白名单以及黑名单设置,管理员可以根据相应的软件说明书和自身状况进行详细设置。
2.2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在已联网的过程控制系统工业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以降低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等感染计算机的概率。杀毒软件通常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和自动升级等功能,有的专业杀毒软件还带有数据恢复等功能,是计算机防御系统(包含杀毒软件,防火墙,特洛伊木马和其他恶意软件的查杀程序,入侵预防系统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杀毒软件会对工业计算机上的一些正常行为误报为病毒或木马。这时候就需要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在安装杀毒软件的同时,将已确认的工业正常行为录入杀毒软件的信任列表,以避免误删重要程序或导致系统停机的情况发生。
2.3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排专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工作。同时设置一定的权限,以阻止管理员之外的人员进行随意操作与变更。
关键词 安全播出;冗余;监测;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59-01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永恒主题,进入数字和网络时代,安全播出更加突出。怎样构建一个安全的、高可用的系统变得日益重要。在传统的制播环境中,一台设备损坏通常是不会影响到其它设备的,而网络系统是一个连通了所有工作节点的大环境,某一点发生问题会影响到全局,导致了故障可能被扩散到全网,这样就会影响网上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也造成了故障共享。如收录设备发生问题就会导致素材或节目丢失,严重影响节目制作;中央存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素材和节目无法读取;服务器、数据库、认证系统出问题,会导致所有的工作无法进行,因此网络制播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设计维护和管理等环节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如何设计和实现是安全运行的技术基础,在网络设计开始就要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安全可靠、可用性、可拓展性的指标。确定系统能够允许的停机时间或者切换时间有多长,故障是在一秒内恢复,还是在一小时内恢复,能否在计划的停机时间内提供不间断服务,能否允许播出或关键网络设施提供不中断服务而进行检修的能力,这样一个系统在设计和实现时就要考虑好。高可用性一般可以通过集群或者网络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保护可以通过阵列,如用RAID来保护,也可以通过镜像、快照或备份机制来保护。具体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采用主+备的双系统结构,资金允许的话还可考虑主备+维护的三系统结构,保障了任何时候都具有一个双机系统。结构好,故障的影响就会少,如采用扁平化的结构更有利于减少故障的影响,设计中尽量采用并行,减少串行,系统间的连接要相对独立、松散一些,这样一个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的基本操作,在其他系统出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连带失效。对于设备故障的排除,无论技术如何高,在数秒或几分钟内排除是很难的,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有适当的允余,当故障出现时可以自动或手动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上来,这样才能保证在足够的时间内恢复业务。可以在部件、设备、网络和系统等不同等级上做允余配置,对于非常短的恢复时间,必须是热备份或是并行工作。
当然安全也是讲成本效益的,通常要评估停机造成的损失与安全防护所需要的成本,决定是否建立安全保护机制,并不能单纯追求安全保护指标,要按照安全防护的等级来确定防护的结构。比如非编上载,上载的设备出现问题,即使素材文件丢失了,但还可以重新上载;而收录一个远程节目信号,如果没有收录下来就不再可能重复收录,两者的安全保护就不能在同一个级别上。播出系统可能接受的切换时间在数秒到数十秒内,但如果是编辑工作站,停机数十分钟或更长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样两者安全设计上的不同,也就会导致允余配置和系统结构大不一样。一般而言,对核心层提出更高的指标,比如中央存储、数据库、播出服务器、网络的核心交换设备等,考虑较高的保护级别,多投入一些,增加允余设备,因为这些设备数量少、影响大。客户层的粗、精编工作站数量多,即使损坏几台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以设计在低一些的保护级别上,也不用设计允余的网络链路,这样的设计既满足安全要求,又可以节省成本。
运行维护包括监测、故障处理、配置、扩展及优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目标是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的、健康的运行状态,其最高目标是先期发现问题或防止问题发生。通常的监测包括基础监测、应用监测、日志分析以及审计等,力图及时发现问题、发现故障。基础监测可以归结为对基础性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如现在的网管和系统管理都是针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基本的性能监测的,通过发现异常流量,可以判定在网络中发生了病毒,如能及时隔离染毒机器可以先期防止整个网络系统瘫痪。CPU和内存也是监测的主要指标,如CPU使用率接近90%而且持续,显然是有问题了,还有发现异常数据包、有网络地址欺骗等都会导致系统性能快速下降,甚至整个网络被堵塞的现象,这就要做好监测,提前防范。应用监测是针对应用系统的性能进行监测,其作用相当于用户的实际体验,通过发出一个请求,经过应用程序得到结果,比较与正常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就能够得到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一些人认为系统设计好了,运行起来可靠了就不用维护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一个系统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其基本状况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数据库越用越大,反复存储的删除、写入,可能导致碎片的增加,系统的整体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定期清除一些临时文件,定期清理磁盘,防止空间的溢出,必要时还需将一些系统关机重启。还要对数据分区,一些不用的数据和冗余信息移出系统,工作站位置或场地进行了调整,也会改变系统的状态,都需要必要的检查,一些线缆也会出现问题,注意防潮、防尘、防蛀。定期检查、维护,针对系统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系统性能保持最佳状态。
管理包括应急处置、日常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应急处置应该明确描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上是不够的,通常需要实际演练,主备系统定时做交替,交叉运行,值班人员通过切换,熟悉操作流程和设备运行状态。类似UPS、发电机等设备也要定期启动,定期加载,否则真正需要的时候可能无法接替。针对不同的系统,制定应急备份和恢复方案,建立完善的日常备份和维护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充分保障节目数据的安全。在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故障处理流程,如故障出现时的处理步骤,登记的项目,保留那些现场数据,谁来负责与厂商反映,处理的结果等等。对于正在使用的软件其开发与维护需要有开发规范、安全规范,变动和文档等,一个软件要加载到系统中,必须要有严格的上线管理,除了要做测试和试运行外,需要有完整的评估和认证体系,防止因软件缺陷导致系统出现重大问题,运行和使用人员还需要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故障处理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视网络制播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安全的系统设计,监控运行参数,优化运行环境,保证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管理上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确保制播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信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校园网作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担当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许多角色。随着校园网应用的深入,校园网上各种数据急剧增加,结构性不断提高,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也逐步成为网络技术发展中一个极为关键的任务。从分析校园网信息安全需求入手,就校园网络系统控制安全措施提出笔者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需求 措施
1 校园网的概念
简单地说,校园网络是“校校通”项目的基础,是为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等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根据上述要求,校园网必须是一个宽带,互动功能和高度专业化的局域网络。
2 校园网的特点
校园网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提供高速网络连接;2)满足复杂的信息结构;3)强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4)操作方便,易于管理;5)提供可运营的特性;6)经济实用。
3 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安全需求
3.1 用户安全
用户安全分成两个层次即管理员用户安全和业务用户安全。
1)管理员用户拥有校园网的最高执行权限,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负有最大的执行责任。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对管理员的政治素质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业务素质,对于涉及到某大学的网络安全策略配置、调整、审计信息调阅等重要操作,应实行多人参与措施等等。
2)业务用户必须在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内使用校园网资源和进行操作,严禁超越权限使用资源和泄露、转让合法权限,需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
3.2 网络硬环境安全
通过调研分析,初步定为有以下需求:
1)校园网与教育网的网络连接安全二需要在连接处,对进/出的数据包进行访问控制与隔离,重点对源地址为教育网,而目的地址为某大学的数据包进行严格的控制。2)校园网中,教师/学生宿舍网络与其他网络连接的网络安全。3)校园网中,教学单位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网络连接安全。4)校园网中,行政办公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网络连接安全。5)校园网中,网络管理中心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网络连接安全。6)校园网中,公众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网络连接安全。7)各个专用的业务子网的安全,即按信息的敏感程度,将各教学单位的网络和行政办公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例如:专用业务子网(财务处、教务处、人事部等)和普通子网,对这些专用业务子网提供网络连接控制。
3.3 网络软环境安全
网络软环境安全即校园网的应用环境安全。对于一些涉及到有敏感信息的业务专用网,如:财务处、教务处、人事处等等,必须确保这些子网的信息安全,包括:防病毒、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规范网络通信秩序、对保存有敏感信息的重要服务器软/硬件资源进行层次化监控,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
3.4 传输安全
数据的传输安全,主要是指校园网内部的传输安全、校园网与教育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以及校园网与老校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4 校园网络系统控制安全措施
4.1 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及内外网的隔离
访问控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要制订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可制定的相应:《用户授权实施细则》、《口令字及账户管理规范》、《权限管埋制度》。例如在内网办公系统中使用的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就是基于这些制度创建。
作为新兴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一经使用便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其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网络安全技术存在的弊端,切实对网络环境中的安全状况动态监控情况进行优化,而随着基于融合网络安全态势量化感知概念的提出,该项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将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介绍为切入点,对基于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量化方式产生全面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态势感知 量化 融合 网络安全 网络环境
由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机率的不断上升,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网络安全环境的营造力度,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作为网络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不仅加大了对网络安全B势感知量化的研究,同时为了解决网络安全事件不确定性因素较为复杂的问题,开始加大对融合感知的研究力度,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所谓态势感知就是以规模性系统环境为基础,对引发系统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取与预估的过程。由于其能够通过对态势感知工具的运用,科学对复杂的动态化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明确,从而准确做出判断,以保证环境安全性。网络态势不仅包含网络运行设备综合情况,同时用户行为因素以及网络行为因素等内容也涵盖在其中。而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可以对网络系统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并会将监控结果制成全局安全视图以及局部安全视图,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出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 融合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量化方式
由于目前融合方式种类较多,本文在此将以DS证据理论为例,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以下简称为态势感知)融合进行全面论述。
2.1 态势要素提取
所谓态势要素,就是安全态势属性的简称,能够对态度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并会按照要素,形成威胁态势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通常情况下,态度要素组成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分,较为综合,像安全事件威胁程度、发生频率以及事件类型等内容都包含在其中,其中威胁程度始终都是研究中的难点部分,专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多年经验来威胁情况进行判断,这就会直接影响到要素判断的准确性,需要运用相关理论来对要素的隶属关系以及要素关系进行反复推演。笔者将以目标决策理论为基础,对正态分布实施离散化处理,且会通过对威胁因子进行收集的方式,将其和威胁因子收集目标要求进行拟合处理,并在简单层次分析环境中,对网络环境中的威胁因子进行生成,以开展后续环境监督工作。
2.2 层次量化感知处理
在得到相应的要素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要素进行量化,进而将多种类型要素映射到统一的量纲之中,以完成感知量化的过程。而整体过程处理方式主要分为服务安全态度、主机安全态势以及网络安全态势三种。
(1)攻击强弱以及威胁因子等因素会组成服务安全态度,是以组成因素为基础,通过对多种攻击威胁因子量化权重情况,来对服务遭受攻击种类以及数目进行分析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攻击数量进行弱化,以提高相关人员对于威胁程度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2)顾名思义,主机安全态度和主机运行态势以及运行服务数目有着直接关联,如果将主机时间窗口设为B,将主机Hl(1≤l≤u)中的运行服务设为si,而将服务失效之后所生成的不良后果设置为?si则主机安全态势就可以表示为:
(3)网络安全态势主要是由主机数据敏感性、主机安全态势以及主机数目等内容所组成。如果网络系统中的关键数目以及资产值出现较大的变动,则就会证明系统中存在着威胁,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准确判断,以便及时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安全态势量化感知融合仿真实验
本实验将对融合、专家加权DS理论与传统DS理论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权值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其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分析出融合量化感知的优势所在。
3.1 服务安全态势
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实验收集到威胁因子、攻击强弱以及攻击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攻击类型与攻击强度会在DS融合引擎中所获得,并会在时间窗口中对其进行统计与研究,以实现对威胁因子的计算。而仿真网络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相关人员会开始模拟对网络进行攻击,且攻击时间由此自行进行安排,并会对攻击对象实施选择性重放处理。通过对攻击前后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发现,虽然攻击之后系统会出现异常情况,却有着一定规律,可以按照服务安全态度与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合理防护,便能科学对服务问题进行控制。
3.2 主机安全态势
通过对该部分安全态势感知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主机运行服务出现问题,就会生成不良后果,而其能够作为重要依据来对服务权重进行明确,通常权重等级主要分为高级、中级以及低级三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服务相同,则其安全态势也较为类型,且在重大问题出现前,其安全态势会出现异常的情况,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这一特点,提前做好攻击防护准备,并按照威胁程度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即可。
3.3 网络安全态势
在对网络安全态势需通过对主机重要权重进行确定来进行感知,其与机密数据存在性、主机资产价值以及关键服务数目有着直接的关联,通过归一化手段处理之后,相关人员能够对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态势变化情况进行明确,并可以准确分析出可能存在的攻击情况,从而及时对其做出应对,以确保网络威胁因素能够在可控范围之内。
4 结束语
基于融合理念进行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够通过多源融合的方式,来对网络中的异质环境内存在的威胁因素进行融合,进而形成威胁因素分子,进而对量化感知过程进行完善,确保管理者能够通过对层次关联内容进行推理的方式,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确定,以便及时对其进行剖析与解决,进而切实强化环境适应能力,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文志诚,陈志刚,唐军.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量化评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08):1593-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