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叙文教案范文

记叙文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记叙文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叙文教案

第1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尚德教育;遵循本心;深度研课;顺乎自然;尊重质疑

尚德教育是“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追求,意味着教师应该遵循本心追求教育,开展顺乎自然的教育规律教学。这种理念追求,还意味着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天性、思维的能力等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天性、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从而让学生在顺乎自然的状态下学有所得。

一、教师遵循本心教学必须深度研课

遵循本心的教学,应该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方向性,契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尊重,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每个孩子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人欣赏,那么怎样让文章吸引人,变得生动,是学生希望实现的,也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的。我在教授“细节描出精彩”这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时,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充分认识记叙文中描写的基本方法,增强描写意识,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提升记叙文的档次,变空泛为具体,把细节写详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老师指导的写作方法,我思考什么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运用哪些合理的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写作生动的方法。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用一些生活中看似平常却感人的画面吸引学生,并提问“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画面变成生动的文字”,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以“背影”这幅图片为例,从朱自清的文字描述中体会运用动作、外貌、神态等多方面描写,感受文字记叙的生动精彩和透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内涵。

再次,针对学生平时写作时记叙的内容出示例文《爷爷老了》:

麦子晒干了。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他一个人收拾。爷爷装满了一袋麦子,竟没有提起来。他生气了。第二次,他把它举到了齐腰高度,滑了下去。他骂骂咧咧。

我下楼,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我说:“爷爷,你还行啊!”

爷爷甩开膀子,颤悠悠地走向屋子……

面对例文,我首先让学生总结例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层层追问的环节,提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文段写得更生动?”“我们可以在哪些关键词处层层追问?”这样的环节设计必然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在理清学生提问后又让学生补写追问,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部分设计有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补写练笔,教师既遵循本心的教学又顺乎自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材料的合理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案的深度研摩会让课堂构建更鲜明地体现“尚德”的教育理念,也提升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遵循学生本心,尊重学生质疑

“尚德”课堂的理念,还意味着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在语文课堂中就是要让学生尽情学生享受语文带来的情趣和理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主动成长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质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细节描出精彩”这堂作文指导课,在第二个环节“层层追问”中,例文《爷爷老了》激起了学生强烈、活跃的思考,纷纷提出在哪些关键词处可以提问补充、扩展文字使文段写得更生动细腻。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学生提出了在我预设课程时根本未考虑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质疑。

生1:我是怎么和爷爷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肩上的?

生2:老师,我觉得张××同学的这个追问不恰当。例文题目叫《爷爷老了》,根据题目文章记叙时要突出“爷爷老的形象,但内心不服老的心态”,而“我怎么提的”就成了写我而不是爷爷,而且感觉爷爷确实老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老师也赞同你的观点!给你点个赞!老师也觉得这个追问就不必要了,追问时我们要注意突出一个“老”字。

生3:爷爷为什么要让我回屋写作业?

生4:老师,我觉得这个追问和张××刚才的追问有一样的毛病,好像与“爷爷老了”没关系,也就不需要追问了。

生3:我为什么会想到,因为爷爷让我去做作业,我必定看不到爷爷扛不起麦子,所以应该是听到麦子掉地上所发出的重重的声音,我才会下楼。

师:你发现了一个问题,“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从细处考虑的话,我后面的内容都看不见。并且你的追问也没有从“老”的角度去思考。老师的建议是把“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这句话删了更好。你觉得呢?

生3:可以删了。

生5:老师,我们的追问要体现中心、为中心服务。

师:非常精彩!这是我们追问时特别要关注的。

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质疑中学生又很自然而主动地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尚德课堂”最重要的学习力提升元素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力发展元素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力价值元素是“顺乎”。“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尚德课堂”追求在教学设计时本着深度研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语文课堂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文德与人德相通。

参考文献:

第2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岗前教育;继续教育

档案岗前教育(又称档案岗前培训,或档案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同属档案职业教育的范畴,在档案职业教育中常常被混用。有必要对档案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澄清与界定。

1概念

1.1档案岗前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岗前教育?目前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相似但不相同的说法。企业界认为:“岗前教育是指被企业招聘的人员入职企业后,由企业对入职员工如何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而进行的企业文化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训练。”[1]会计行业认为:“岗前教育是指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前的学习和考试中所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各等级会计职称前的会计教育和考试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2]司法行业认为:“律师岗前教育是指,经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在申请做执业律师时,必须经过的律师职业培训。”[3]归纳起来,可以将岗前教育定义为特定职业或职业岗位履行职位职能必备的技能培训。解决的既包括这个职业或岗位是什么的问题,也包括在这个职业或岗位怎么做的问题。据此,将档案岗前教育简要地定义为:档案岗前教育是指档案行业从业者从事档案工作或从事特定档案岗位所必备的技能教育。

1.2档案继续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继续教育?目前国内同样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着许多相似但不相同的说法。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的定义:“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4]还有:“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是指面向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5]“继续教育是指终身学习或职业培训,是对已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是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6]继续教育界的人们则将继续教育划分为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部分,“其中学历继续教育功能是指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分部、地方学院的教学资源,对特定学习者实施和开展开放性学历继续教育,使之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职业本领的功能;非学历继续教育功能是指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分部、地方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有关资源,对特定学员实施和开展理论培训、专业培训、职业培训等,使之提高理论水平、更新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本领的功能”。[7]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将档案继续教育简单地定义为:档案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档案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2特征

2.1档案岗前教育的特征

2.1.1整体适应性与个体对应性。整体适应性是指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工作要适应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适应所在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任职履职质量。个体对应性是指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要对应基层档案工作者个体需求。对非档案专业背景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通识教育,再对档案专业背景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进行由共性档案理论向个性化的实际档案工作规范与技能教育,还有对应不同具体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1.2需求的确定性与实施的不确定性。需求的确定性是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需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需求是确定的,或者说是基层档案工作岗位的长期刚性需求。实施的不确定性是指每年需要培训的人数、涉及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工作年限等却是不固定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的培训组织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特别是需要各个单位,特别是政府各部门的重视、配合,也需要所有基层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

2.1.3应急性与重置性。关于应急性,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教育所需要考虑的工作内容是全方位的,其涉及因素是多方面的,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和管理方法是多形式、多途径的。而且基层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的过程是按照职业发展的过程要求逐步展开的。因此,无论是规划的总体目标、具体要求、方法步骤,还是实施规划的计划方案、政策导向、运行措施都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但受基层档案工作年度周期的要求,基层档案工作者流动性大、更替频繁和岗前教育实施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难以达到上述整体性要求,更多的是满足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上岗前的应急低限要求。关于重置性,一是受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专业背景的影响,非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需要从原专业思维与语境切换到档案专业思维与语境,需要对既有的思维和语境进行重置。二是来自档案专业的新入职人员虽然较非档案专业新入职人员具备一些档案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共性知识,与具体档案工作实际千差万别。这也要求来自档案专业的新入职人员思维和语境进行重置,从共性的理论模式,切换到具体的实践模式。

2.2档案继续教育的特征。

翁克山认为:“继续教育的特征是:学习内容具有实用性、学习者具有自主性、学习模式具有多样性、学习时空具有灵活性、学习周期具有长期性甚至终身性。”[8]继续教育的上述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适用于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3内涵

3.1档案岗前教育的内涵。

在档案岗前教育定义“档案岗前教育是指档案行业从业者从事档案工作或从事特定档案岗位所必备的技能教育”中,其内涵有三点:一是职业或职业岗位需要,二是履行职位职能的必备技能,三是培训。

3.2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继续教育的内涵是指为拓展知识和能力而继续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9]广义继续教育的内涵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10]我们将广义的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理解为档案从业人员正规学历教育后所接受的所有的教育,即第一学历毕业后所接受过的全部教育。而将狭义的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理解为档案从业人员入职档案岗位后为提高档案专业技能与能力所进行的档案专业教育。

4任务

4.1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

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岗位需要,完成对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档案职位或职能的必备专业技能的培训。

4.2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

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与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有所不同。前面提到,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岗位需要,完成对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档案职位或职能的必备专业技能的培训。而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变动的需要,完成对既有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更高层次档案职位或中高级职能的更高专业技能的培训。

5目标

5.1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

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是解决的既包括这个职业或岗位是什么的问题,也包括在这个职业或岗位怎么做的问题。

5.2档案继续教育的目标。

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是完成新手的“低配”,档案继续教育的目标则是完成熟手的“标配”,再升级到老手的“高配”。

6适用范围

6.1档案岗前教育的适用范围。

档案岗前教育的适用范围是一切新入职(包括从其他岗位调入)的基层档案工作者。

第3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系统工程;完善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既清楚学校的语文教学安排,又了解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安排。绝大多数学校一般不会安排语文教师跨级教学,特殊的有,但绝不会出现跨三个年级教学的情况。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也只检查篇数和批改情况,作文教没教,怎么教是不管的,也是管不到的。每个年级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大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协调安排,缺少沟通交流。而对语文老师来说,又常在换年级和换学生的状况中教学。如这个学年他刚在一个班中进行了他作文教学系统的最初几个步骤,下学年却换了班级,他的系统又如何进行下去呢?当他接到一个新班,这些学生又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他又何从知道他们是进行了怎样的作文训练,有无系统呢?当这样的状况多次地在语文老师面前呈现,还有多少语文老师会有兴趣去研究作文教学过程的系统化。于是,不少语文教师就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教学状况。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没有详细的作文教学教案,没有明确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一个粗略的打算:每个学期只完成规定数量的作文,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只能凭一时的冲动或手头的一个好作文题。没有作文训练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一个富有梯度的训练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样的情况是形成不了作文教学系统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繁复的系统工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每次综合性考试都缺少不了作文,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平时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写作打下基础,准备材料。它占学生语文能力输出的半壁江山。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少教师加大了作文教学的投入,可由于种种因素这些工作不可避免地跌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就说明了它的繁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做了指导性的规定,总目标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从第二学段(小学三年级)开始习作,循序渐进,到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可见是个繁复的系统工程。

三、从教师环节完善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先要从教师这个环节入手。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做好系统知识传授的准备工作。不然,一切都是空谈。结合我校实际,我提出自己的八字设想: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就是在教导处或科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全校语文教师分工合作,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创建这个系统,再用一年时间实践和检验这个系统,之后的时间边拓展边完善这个系统。期间要形成书面资料,并一定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得以保存和修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语文教师分工合作,制订好作文教学提纲

虽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上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虽然我们使用的语文版教科书上每单元有作文教学范例,但是我觉得前者显笼统,后者不够系统具体,实际操作起来会不方便。所以语文老师有必要做到“三结合”,即结合标准、结合教材、结合实际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好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提纲。提纲分两方面:一是所有年级都需执行的。要写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并付诸表达。培养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二是各年级分阶段执行的。主要就是写作技法的学习,谋篇布局、立意选材、开头结尾、过渡衔接等。

2. 教师分工合作,完善好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集体制定好提纲后,再分年级、分知识点安排好每位教师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教学资料,并编成课时教案。既要详细具体,又要有的放矢。最后,形成各年级的电子文档教案。

3. 教师分工合作,布置好阶段性作文教学的工作

有了各年级的作文教学教案,下面关键就是执行了。在教导处或语文科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各年级各科任人手一份年级作文教案,每学年完成制定好的课时教学任务,并做好教学后记。教导处和科组长也需安排每位教师一定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既做到了监督又促进了交流探讨和检验。最后还得安排全体语文教师的总结。用一两年的时间检验完善这个系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作为课前的主导者,课中的引导者,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成系统的状况,那么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从自身环节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完善我们的作文教学系统,全面提高学生初中阶段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美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作文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广

西师范学院,2011.

[2]李晓燕.真情、巧构、文采――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4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改革意味着进取,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笔者不揣浅陋,亦在单元教学问题上进行过探讨。本人称之为“单元流水教学法”,其具体内容是:按照教学常规,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及教育对象的实际,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计划,实行板块式的整体性知识网络教学;其具体做法是:让任课老师各自承担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依次给同年级所有班上课。比如我们学校,一个年级共有八个班,四位语文老师,新学期伊始,让A承担第一单元,B承担第二单元,C承担第三单元,D承担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每单元拟用两周的时间教完,A在一、二班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到三、四班上课,B在三、四班教完第二单元之后再到一、二班上课……依次实行流水式教学。当第一轮全部教完之后,任课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单元知识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然后,教师再分别承担另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这样,每学期一位教师只承担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实行这种单元流水教学法的优点是:

一、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一个教案由原来使用两次变成使用八次)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将语文教师从备课批作业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采用单元流水式教学,第一、二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编写教案,此后,便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地为其他班上课,除上课、批作业之外,节省出的备课时间或用在同各年级或同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上,或用于业务自修(以往只是忙于备课、批作业,在语文教学及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太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学水平)。

二、能深入挖掘群体智慧,切实走集体备课的道路。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每位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课,一包到底,三年一贯制。教师只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负责,备课时各人备各人的,尽管教研活动时常提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但集体备课也只往往流于形式。实行这种流水教学法之后,各人的责任就不只限于自己教的两个班,而是对同年级所有的学生负责。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大家互相热情地提供备课资料,对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立和解析方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将在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或教学心得也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同道,以资切蹉,集体备课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学水平,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位语文教师或擅长教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教研组长可根据各人所长,分配教学任务,让各位教师分担各自擅长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能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并将经验有效地用于以后几个班的教学实践。而传统的教法,如果在A班的教学中得到点反馈信息或有些教学反思,最多只能用于B班,但在B班得到的信息或启示就无用武之地了。尽管教育主管部门经常强调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教案纸上“教学反思”栏目中出现的只言片语的“反思”,也只是一种敷衍的文字而已。这或许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五、采用“单元流水教学法”,每隔两周换一位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老师的教态、语势等有一种新鲜感,从而获得新刺激,激发愉悦的学习情绪,产生情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三年一贯制、一包到底的教法,往往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心理,即使老师有意识地变换一下教法,学生还会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不以为新或不以为然,便不会产生新刺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经常换一下老师,学生是否会适应教师的教学”这一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听一位陌生教师的讲课,比老是听一个教师讲,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教材内容的跳跃,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独具特点,即此科不同于其他科具有章节上的逻辑连贯性。其他科如果采用这种内容上具有跳跃性的教学,学生听起来肯定吃力,无法接受。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议论文、记叙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言文等,都有相对的单元独立性和完整性,让学生先学哪个单元的内容,区别不大。正如我们平常吃饭,先吃馒头后喝稀饭,与先喝稀饭后吃馒头,效果是一样的。

六、实行单元流水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业务熟练的老手精益求精,新手则可借此机会教学相长,百炼成钢。这种流水教学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机制。各任课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水平,在全年级同学面前曝光亮相,孰优孰劣,在学生心目中如明镜一般。从教师本身角度看,人人都想让学生觉得自己这一课讲得最好,哪位教师在教学上不使出浑身解数,尽心力而为之?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七、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知识面的宽窄,阅读水平的高低,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都能从作文中体现出来。采用流水教学法,教师根据单元文章体裁、内容、特点,确立写作训练的体裁和内容。教师可对以前一两个班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从中找出一至两篇好文章加以润色,作为范文刻印出来,讲评时分发给学生,教师以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为重点,认真搞好讲评。并指导学生结合范文,自批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手中就有各种文体的大小作文的范文十几篇,三年之后,就有七八十篇乃至更多篇的优秀作文在手,学生时常翻阅这些优秀作文,对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第5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阅读,就是通过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量、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章的情感、品出语言的韵味。新课标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记叙文,本课题所指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解读,本课题所指的解读,就是记叙文的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1.如何正确地解读记叙文文本?

2.如何有创意地解读记叙文文本?

3.如何正确地驾驭记叙文教学课堂?

4.如何有创意地驾驭记叙文教学课堂?

这四个问题贯穿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每个环节,是每节课都必须回答和反思的。当然,前两个问题侧重于备课时解决,后两个问题侧重于上课时解决。

(二)基于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

1.探索实现记叙文文本解读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2.探索解决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记叙文文本解读与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4.探索建构务实、有效、健康、灵动的记叙文文本解读机制和记叙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5.探索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注重文本的个性解读

解读文本,挖掘内涵,巧妙运用文本,是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着力点、突破口。

1.做一个对文本的独立解读者。

2.突破教参藩篱,发现文本价值,力求新颖的教学设计。

(二)优化处理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的优化就是选择所授课文中的片断作“例子”,精要地讲解,使学生通过“例子”的学习举一反三,达成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第一,选择能体现有效知识的“例子”。

第二,选择能体现和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例子”。

(三)探寻教学最佳切入点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佳切入点,就可以使文章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和谐统一高效,师生一起在阅读文本中享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好的切入点一般应具备这样几个特点:1、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迅速集中思维,让学生直奔学习重点;3、准确抓住整篇文章的要害,“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将记叙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合而为一。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是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优劣泾渭分明,效果也大相径庭。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文本解读有三种形态,一是文学欣赏,二是文学欣赏之中偶有对教学有用的点上的知识,三是为搞好教学设计而研读文本。三种形态之中,我们不欢迎第一种,不拒绝第二种,尤其欢迎第三种教研形态。推崇不同执教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设计(以三种为宜),从而通过“同课异构”,寻找记叙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更好途径。

(二)将课例研究与主题教研相结合。

第6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聋生;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利用文字语言表达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体现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由于学生自身状况的特殊性,聋生作文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师生之间交流不畅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学生作文表达的知识应用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聋生的作文水平,教师需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水平。

一、聋生作文教学面临难点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关系着特殊人才培养战略实施。由于聋生自身条件的特殊性,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学生缺少对外界的听觉能力,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沟通难度大,无法及时掌握教师的授课思想;其次,聋生无法从多个层次感触到作文学习的乐趣,以及对书本教材知识学习的引导力。此外,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学习所接触到的教学方式不够先进,这些也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优势

“情境教学法”是聋生作文教学的新方法,融合了当代先进的教学观念,构建了符合聋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模式。由于对外在世界感官的缺陷,聋生大脑思维中缺少环境感知能力,一些特殊情境难以充分表达出来,阻碍了学生作文学习进度,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情境教学法用于作文教学中,可发挥出多方面优势:

1.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作文主题引入相对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得到启示,大脑思维可根据环境变化而受到感知引导。例如,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向学生展现不同的作文想象空间,对文字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作文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文字语言能力,也是对学生客观思维的综合培养,教师需应用多种类型教案锻炼学生思维。情境教学是根据主题设定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这种方法开辟了聋生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三、情境教学支持聋生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文是聋生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若能采用合理方法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进一步锻炼学生个人思维,对文字形成客观的认识。随着聋校教学体制深化改革,教师需实时调整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发挥出个人的写作能力。情境教学法用于作文教学是必然趋势,教师要结合现实教学情况提出可行性方案,及时解决作文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情境教学支持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

1.多样教学。语文是我国文化教育体系的主要课程之一,学习语文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具有很大帮助。情境教学是多样化的,并非固定不变的过程,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模式。从题材看,大多是围绕学生家庭、学校的生活命题。聋生以写记叙文为主是正确的,但若其它体裁形式过少,就有些单调,同时也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体裁要多样化。

2.兴趣教学。当聋生还不会作文时,多让聋生写他熟悉的生活内容,如到五、六年级,就可以指导他们写一些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写出的内容和形式;让聋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新课标要求下,教育部门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严格要求,调整聋生语文教学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声世界里带来学习快乐,让聋生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3.能力教学。要提高聋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训练聋生的作文能力入手。聋生作文能力是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平时积蓄材料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作文是语文课程体系内容之一,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用文字语言表达出主客观世界的相关认知。因而,教师需根据作文主题及素材要求,设计符合情境教学要求的方式,综合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

4.认识教学。聋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才能把事情、人物、景物认识清楚,这是情境教学法需应用的有利条件。从现实情况看,聋生作文教学面临不同困境,尤其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一般来说,训练认识能力,要有序地进行;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由现象到本质。

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利用新方法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了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分析聋生作文教学难点,掌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提出符合聋生作文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对作文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需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引导,鼓励其熟悉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宁生,黄丽娇.双语教学及其对中国聋校语言教学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0,(01).

[2]郭英敏.试析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0,(04).

第7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一、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但笔者发现,小学语文预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育中只有15%的学生能够达到预习要求。也就是说,有85%以上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要说发挥预习的功能了,预习质量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师生对预习功能的认识不足,没有落到实处;二是预习作业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三是预习作业与课堂教学实际脱节,没有真正发挥预习的功能。

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实施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力图对小学生语文预习进行细化指导,重视个体差异,落实有效预习,从而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预习的几种方法

1、问题预设法

桑代克的心向和态度原则认为,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预习就是要设计好怎样使学生开始接触新知识,而问题是预习的重要载体,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是深入学习课文的切入口。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点设计问题,让新知识“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既避免了预习作业的“清一色”和“流于形式”,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预习答题的过程中,熟悉了教材内容,提前感知教材中的重点,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批注评点法

初次涉猎课文,学生有阅读兴奋点和阅读期待。此时,他们的方法能够体现出个性,疑问也会有不少;他们的思维最原始,也最精彩。让学生自由批注,即将赏析文章落实到预习环节,让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章。

一般常用的批注有符号式、文字式、纲要式等。符号式批注即用各种符号圈划标记出重点;文字式批注有感想、质疑、联想、评价、补充等;而纲要式批注就是把学习内容结果分析、归纳与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了一个阅读纲要。

3、超前感知法

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喜欢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完成老师的作业,他们尝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滋味。所以,教师可让有能力的同学超前预习。

(二)不同教学内容有效预习的具体路径

不同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征、基本要素和学习重点,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细化预习步骤,为学生设计好预习的路径,引领他们自主探究,保证了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1、现代文的预习路径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预习时要掌握记叙的六要素,逐之课文教学的深入,预习延伸至事情发展的过程、事件的内容、记叙的详略、主要人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明显关键词句的含义,文章写作手法及作品主旨等。预习议论文可立足于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文章不同特点,运用不同路径。比如,观点鲜明而论证丰富的文章,可采用“自上而下”的预习路径,即整体把物文章,找出中心论点,再逐层梳理出分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预习说明文,则要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初步弄清说明的顺序;点明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

2、古诗的预习路径

古诗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所以预习时除了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释义外,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对理解课文的内涵很有帮助。预习内容的有效设计,避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也避免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高耗,使师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文学解读,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的水准。

3、写作训练的预习

作文课的预习可侧重于习作材料的搜集、活动的体验,、情感的酝酿等,教师应根据习作要求做出精心地安排与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写人、事、物时,很多学生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所以,应引导学生亲近所写之物,细心观察,指导学生会搜集信息,积淀体验到的切身感受,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写作预习的意义不仅仅为教学形式上的改变,它反映了一种以学生(人)为本,以生活(物)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结论

首先,有效预习的实施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实践证明,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了目标,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新知识的深处,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和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为学生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的交流进度加快,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保证。

最后,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演教案剧”,而是随着学生的问题和挑战使教学深化,使课堂生机盎然。

第8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为了更好的维护街道环境,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创建和谐文明集镇,树立好普洱市北大门的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云南省××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乡党委政府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做出以下决定,请认真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一、 在南景大桥至柳树田岔路口道路内禁止停放机动车,对

违反规定的将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此决定符合下列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一项 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五项路边停车应当紧靠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对违反规定的将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在南景大桥至常发食宿店公路内不得擅自摆摊设点,(不得修摩托、洗摩托、买卖商品等行为)。擅自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地的,责令清除,并处200元以上20__元以下的罚款。确实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并按规定交纳占道费和公共设施保证金。使用期满前应自行清除。拒不拆除也不办理延期手续的依法,并处本文来源:文秘站 拆除费用2至3倍的罚款。

此决定符合下列相关法律法规:

1、《云南省××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地。

2、《云南省××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因建设确实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交纳占道费和公共设施保证金。经批准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在使用期满前自行清除。确需延期的,应当在使用期满前30日内到原批准机关办理手续。

3、《云南省××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违反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地的,责令清除,并处200元以上20__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拒不拆除也不办理延期手续的依法,并处拆除费用2至3倍的罚款。

三、禁止向街道、公路排放生产生活污水。

此决定符合下列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章、第三十六条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

(一)设置电杆、变压器、地下管线及其他类似设施。

(二)设置棚屋、摊点、维修场及其他类似临时设施。

(三)堆放垃圾、建筑材料及其他类似堆积物。

(四)挖掘、采矿、取土、引水灌溉、排放污水、种植作物、烧窑、制坯、沤肥及其他类似作业。

(五)任何违章利用、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五十四条对违反本《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分别情况给予处罚:

(一)对尚未造成路产损失的,责令限期移出,同时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

(二)对造成路产损失的,应当责令限期拆除、修复路产、赔偿损失并处以罚款。

四、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车厢不得载客。对违反规定的将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此决定符合下列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五十条 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当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九十二条对违反规定载客的将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经乡人民政府与运输公司协商,鼠街村所属车辆,可到农客站(原供销社仓库)停放。逢街天乡属所有机动车及各地赶集车辆也可到农客站停放。到农客站完全建成后,适当收取管理费。

第9篇:记叙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 网络 初中语文 新鲜活力

当新课改的浪潮呼啸而来,我们意识到课程改革呼唤着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方式。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课改的步伐,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人们和网络有着不解之缘。熟悉网络、运用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最爱。电脑网络教育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可靠平台。同时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把计算机用于语文教学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使语文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性: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拥有多方面知识信息的创造性;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将多方面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合。

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现有资源情况,自制多种教学课件和教学教案,让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文字,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开拓更大的空间。

一、获得信息,拓宽视野

语文教学中,网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图画、文字、音乐、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从而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1.丰富的文字素材

课堂上,向学生提供相关影视资料、文学背景介绍、关于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介绍、相关作品,以及说明文、记叙文中涉及的大量动植物、科技、建筑图片资料等。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如教学《仙人掌》时输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字资料:“仙人掌的刺有什么用?”“各国的国花”、墨西哥国旗的图片……这些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消除疑问的同时更开阔视野,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2.直观的图片素材

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原因就是语言文字抽象,不易理解。课件中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图片素材将会缩短学生与文字间的距离,真切感悟语言文字的意思。在《仙人掌》和《林中小溪》教学中,大量图片让孩子们眼前一亮:鲜艳的仙人掌花,楚楚动人,让人欣赏不够。广袤森林的一条小溪,潺潺流水,孕育着万千生命。看过之后由衷地赞美道:“太美了!”“满身带刺的她竟能开出这样鲜艳的花,真想不到!”“森林中雾气轻饶的风光”……于是,学生带着赞美之情读对花的描写、森林的茂密,深深的情感发自肺腑。图片素材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会处理信息

网上大量资料信息让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平日训练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删减,确定重点,找到有用的素材辅导自己的学习。利用网络突破课文重难点。例如:《林中小溪》的第一自然段,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力。在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之后,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可以参考网页上的素材。交流时,有的学生通过参考“渲染效果图”体会原文中“森林的心灵”,就像国画一样,让人感到舒畅;有的学生不仅利用图片还根据网页上提供的小知识,了解森林“心灵”的原因,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由衷赞美,而这种情感的流露是有感而发的;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能从网页上提供的整篇文章中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语句――“潺潺鸣响……”体会林中小溪的美。每个学生的学习角度是不同的,但筛选后有目标地参考学习和感悟的步骤是相同的。只有这样通过浏览―挑选―精读―感悟等练习,才可能不断提高学生处理网上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提高思维的发展

传统教育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思维常常被凝固。发散思维指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事物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观点、见解及标新立异的设想、挑战性的探索给予支持赞许。因此,网络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