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岳飞的满江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古筝协奏曲 中阮协奏曲 临安遗恨 满江红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A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Guzheng Concerto "Lin'an grudge" with Nguyen Concerto "Azolla"
Abstract The guzheng concerto "Linan grudge", since the launch so far has been acclaimed, this song full played to the forceful momentum of big temperament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zither,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of anti-Jin hero Yue Fei "Field of the hunger meal Hulu meat, joke about drinking the Hunsblood" ambitions, willful allies and enemies, and also showed a traitor in power, to serve the country nowhere reality of grief, sorrow and helplessness. The author Nguyen Concerto "Azolla" and guzheng concerto "Linan grudge" tracks conceived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depth of musical learning in constant contact with the new excellent tracks, some of gradually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guzheng concerto;nguyen concerto; Linan grudge; Azolla
1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与中阮协奏曲《满江红》异曲同旨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于1992年根据中阮曲《临安遗恨》而改编,全曲采用传统乐曲《满江红》的音乐基调,进行反复加工,快、慢板结合而成。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原本由林吉良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是为中阮所作,后由作曲家何占豪编配为中阮协奏曲。两部作品表现的是同一历史背景和基本相同的情感。南宋年间,金人屡次侵犯中原。抗金英雄岳飞秉承“精忠报国”的母训,多次率领岳家军击退金兵,使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岳飞励精图治,励志恢复中原,迎接二圣还朝的雄图大略正待更好地实施,却遭到秦桧等奸臣的陷害。秦桧等人用阴谋诡计先将岳云、张宪等诬陷入狱,待到岳飞刚到都城临安(今杭州),亦即被逮捕投入监牢,罪名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莫须有”。岳飞毕生的报国志向在他激昂慷慨的《满江红》词中形象地得到表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靖康耻,犹未雪”自己却因污蔑深陷于囹圄,气冲九天也只能仰天长啸,遗恨千古。两曲都表现了民族英雄遗恨千古的悲愤之情。
2 两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无论从整体布局、写作主旨,还是经典旋律骨干音,都与原曲并无大异,传统乐曲《满江红》可以说是古筝名曲《临安遗恨》的筋骨,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相比中阮协奏曲《满江红》无论从曲调结构还是音色来讲都少了些儿女情长式的哀怨,多了些古典的淡雅与从容。《满江红》中少了古筝的大开大合的气势,旋律相对平稳,段落中间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对比。尤其在抒情的慢板与表现战争场面的快板之间没有明显的从哀婉的惆怅之情到金戈铁马的豪情之间巨大的跳跃,而只是以怀旧的淡淡的忧伤娓娓道来。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全曲的主题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以钢琴的敲击性节奏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运用大幅度的刮奏和具有爆发力的和弦,接下来用长线条的长音奏出哀伤的旋律,主题渐渐展现。第二十五小节起,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逐次渐快,由弱逐渐加强,使我们仿佛看到牢狱之中的岳飞虽处于囹圄之中,却依然忧国忧民的忧愁焦虑之态。乐曲主题段是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旋律素材发展、变化而成,并在全曲中贯穿。以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推动音乐发展、暗示情节与情感的变化,在四个乐句之后又加入三个补充乐句,增强这一乐段的抒情的旋律,既展现了民族英雄豪放的性格,又表现了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那是由无奈引发出的感慨。
第二部分进入全曲的快板,演奏技法由长音转向急切的节奏好像把我们带回到了古代疆场。渐快、渐强的音乐节奏使音乐进入一个小的,展现了岳飞当年驰骋疆场的畅快淋漓,但这仅仅是回忆,音乐在处戛然而止。
第三部分以钢琴极弱的音响引出古筝的一段柔板,音乐情绪迅速转变,把我们从英雄们热血沸腾的战场拉回。如泣如诉的旋律配合古筝大幅度的颤音表现了岳飞对家人的思念。音乐由舒缓逐渐变为轻快,主要描写岳飞对家乡欢乐时光的回忆,然而终究要回到现实,刑场上雷鼔声传来,将主人公对以往的思绪引到现实中来。
第四部分,再现部进入主题旋律的再现,通过转调的手法再现开头一段舒缓哀婉的慢板旋律和部颤音幅度的加大和更加缓慢的旋律,以加深旋律印象并与开头对比,从开头回忆性的淡淡忧伤到无边的哀愁,更加催人泪下。
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相比,中阮协奏曲《满江红》在表现主题性形象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多采用充满张力、激昂愤慨的扫拂,并且在扫拂中运用扫轮、虚奏、吟、揉等手法,奏出了乐曲的主题乐思。作品运用古曲中某些结构特点,采取了中国民族乐器传统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出岳飞《满江红》词的豪迈情志,塑造出了民族英雄的形象。全曲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相同,也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乐曲开端用爆发力极强的扫弦营造气吞山河的英雄气势。主题旋律的表达,古筝运用其如泣如诉的长音,而中阮则用了带装饰音的扫拂,显得更加刚劲,符合岳飞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的性格,在补充乐句中,采用了中阮与箫的旋律的交织,利用中阮温和中庸的音色与箫忧怨缠绵的音色,表现出一个悲愤交加的人物的内心。
第二部分快板表现英雄昔日战场生涯。中阮以几个旋律长音,以吟弦的技巧营造紧张的气氛。运用扫弦引出主旋律,以带重音的长线条旋律加之伴奏中的木鱼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展现出一个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音乐由明亮转为阴霾,预示着情景的转变。运用几个如同北风呼啸般的滑音,预示着与敌人的厮杀,战斗的激烈。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不同,这里采用了一个主旋律的变奏,演奏技巧由气势磅礴的扫轮转变为带单音的长音,整个旋律风格也由排山倒海之势转变为清秀而明亮,将音乐带入一个欢快的境地,表现战斗胜利的欢欣鼓舞。
第三部分是激烈且深情的中板。可分为两小部分,一小部分是以绵长起伏的旋律来渲染英雄与世间真挚情感的告别,尤其是母子之间的亲情更为动人;另外一小部分忽然以中板的速度和稍显乐观的旋律来表现岳飞与百姓之间的亲密感情,好像是对以往胜利凯旋的追思,更像是表现岳家军和百姓之间的鱼水感情的动人场面。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入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着,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代皇帝无能,听信秦桧禅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我在语文诗词课常规教学环节中探索运用“六要素教学方式”,初步改变了以往诗词教学课沉闷、低效的局面,逐渐焕发出诗词课的生命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诗歌鉴赏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本文以岳飞《满江红》教学为例,探究“六要素教学方式”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导入、诵读:创设情景,以情促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审美体验
导入即引入,是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课文导入的一般特点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方式,说明学习内容和目标,为进入学习渲染气氛,做好铺垫,引人入胜。在诗词教学中,结合诗歌形象思维和抒情性强的特点,我尝试运用“情景教学、以情促动”的引入方法,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情景中去。
《满江红》的作者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充满爱国激情,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如何让学生了解内容、感受到岳飞收复河山的爱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呢?我用赞美岳飞的《精忠报国》这首豪迈动听的歌曲视频作为导入。课前我播放了这首歌曲,伴随着豪迈的歌声,风卷云涌的战争场面、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如在眼前。一些会唱这首歌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对作者民族英雄岳飞充满了兴趣,对学习他这首作品充满了期待。在诵读环节,我又选取了铿锵激昂的琵琶曲《八面埋伏》作为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在琵琶声和我激昂朗读的感染下,学生也摇头晃脑地开始朗读,沉浸到作品的大气、激昂、悲愤的风格里,为深入理解诗词,进一步体会岳飞收复河山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做了充分铺垫。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以情感人,是诗词教学的有效手段。当然,课文导入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往往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愿望和热情,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以问促动,引而不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也是诗词教学的常见环节。但教师也不必完全包办代替。《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复习了旧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感和成功感,又为下一步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介绍《满江红》作者和写作背景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谈谈你所认识的岳飞?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充满耻辱的“靖康之耻”是怎么一回事?”学生们都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所知道的岳飞,充满了自信感、成功感。学生们谈到“靖康之耻”时,又个个都义愤填膺、悲愤不已。通过互动交流,大家对岳飞面对即将取胜的大好形势却班师回朝、错失收复河山良机、壮志难酬的的悲愤心情产生强烈共鸣。接着学习课文内容,同学们对“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就不难理解了。
变传授为启发,变讲解为讨论,变唱独角戏为互动交流,课堂就有生气和活力了,教学效率也必然大为提高。
三、内容赏析、主题理解:质疑讨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思维个性和创新能力
诗歌鉴赏是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审美活动。见仁见智十分正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但传统的诗词教学,在诗歌鉴赏环节,往往囿于成见,不敢越雷池一步。特别是对名作的赏析,更容易停留在已有的权威定论上,即使引导学生思考,也大多是暗设玄机,引人入毂。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学生艺术鉴赏思维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轻轻叩开时光的大门,隐约看见一中年男子在烛光下挥动着毛笔写着什么。轻轻走去,之望见“怒发冲冠”几个大字赫然跃于纸上。
“将军还在为中原失地而烦恼吗?”我看着岳飞,他满脸忧愁,明明正值中年,却显得十分衰老。
刹那间,岳飞停止了书写,将毛笔挂好,回过头来,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只是满脸惊疑地望着我:“你是何人?”
“嘿嘿,先生莫慌,在下不辞千里前来拜访,只是想和先生小叙一会”看着都把疑问写在了脸上的岳飞,我不得不佩服岳飞的机警。
“请坐。”岳飞松了一口气,但望着我的眼神还是十分锐利,“不知阁下想要谈些什么?”
我坐在一把古朴的木椅上,问:“不知将军写的可是《满江红》?”
他抿了一口茶:“不错。”
听了他的回答,我有一本正经地问道:“不知将军如何看待如今之势?”
他站了起来,片刻,像是释放了情感的闸门,感慨道:“我从小便立志保卫大宋,忠于大宋,可大宋竟如此待我!眼看大宋大势已去,但反击却无不可能,皇上却听那奸臣谗言,自弃战败!我待大宋不薄,他大宋为何如此!难道当今世道,做一个忠臣就这样难吗?”言罢,岳飞像浑身力气被人抽干一样,瘫倒在椅上,两眼留下两行清泪。
“先生您说过,‘勇不足势也,用兵先在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对汪波彦等人,也得用谋呀!”
“将军您本就文武双全,乃卓越超群之者,本就把那些文武百官比了下去。而像你这样的人,又乱了大宋‘文即文,武即武’的道理。在这乱世之际,你若在一意孤行,再立下什么大功勋,功高盖主,让那宋高宗立意动摇,有朝一日,您必备那奸臣用计处之呀!”对岳飞的现状,我十分担忧,忙劝道。
“小哥你说的我都知道,但如今奸臣当道,又怎能容我所为?罢了,大宋已名存实亡,再说那么多也无用。那狄青之死就没有令大宋认识到什么吗?那大宋律法中的巨大漏洞,那数百文官、数代君王就认识不到吗?莫非文武兼通着就要牺牲于此律法下?”
“不过,我岳飞即使死,也要死个光彩!”岳飞紧握着拳头,怒视着远方,“我岳飞已无力挽那狂澜,但我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头可破,血可流,岳飞绝不向敌人低头!”
……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岳飞阿岳飞,再见了。有着那样一颗不计一己得失,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你,难怪诗人无法将你看透。
作者:常慧君刘轶玲黄玉真杨柳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部爱国主义精神充实起来的,不同的人士对自己的豪情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诗人的表达方式颇为高雅、豪迈,喜、忧、爱、恨层层包裹着食诗词中的每一个字……
忧,忧得让人无奈。
诗仙李白游览越中时, 想起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有感而发,写下《越中览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喜,喜得让人发狂。
在广德元年(763),杜甫喜闻蓟北光复,留下千古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爱,爱的让人激情澎湃。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曾记得,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率兵马仓皇逃入西南,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遭到毁灭,白居易亲历这一历史变故,感叹不已,便写下了名篇《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让人入骨。
众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桧便是代表。岳飞抗金班师,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去,并向金国求和。岳飞满腔悲愤,却无人理会,留下《满江红》之豪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近千年来,岳飞是一位收复河山的伟岸身躯,是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伟大传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英雄符号,他用忠义书写了义肝赤胆,他用浩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豪杰。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军事家,是一位集忠、义、英、勇于一身的抗金名将,他的故事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据传,岳飞出生时有大鸟飞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他自幼喜欢研读兵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性格刚直仗义,炼就了一身超强武艺,尤善射击,“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岳飞少年丧父,由母亲姚氏养育成人。岳母经常用传统文化教育孩子,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成了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抗金杀敌的战场上。“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是一位将领的不朽荣誉和千古传奇。
金军入侵,北宋灭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让年轻的岳飞立下收复失地、杀敌雪耻的凌云之志。19岁那年,岳飞入伍,开始了他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把“精忠报国”、“还我山河”当做自己的使命,转战各地,屡建奇功。岳飞精通谋略,治军严明,“岳家军”战斗力极强,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战无不胜,金兵闻风丧胆。
绍兴四年,赵构任命岳飞为“湖北路、荆、襄、潭州节度使”,正式统军出征。由于运筹周密,士气高昂,岳家军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阳六州,牢牢地守住了长江上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的交通道路。襄阳大捷,轰动京城,在宋金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了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偏安的朝廷得以喘息休整。因抗金有功,高宗曾为他造一住宅,岳飞却推辞道:“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在大捷的大好局面前,岳飞上书,主张乘胜追击,“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但赵构没有采纳,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班师,仅仅守住长江防线即可。岳飞按照朝廷的要求,率部回到鄂州休整,一天,他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以抒情感怀:“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洋溢着一腔忠愤,抒发了满怀壮志。见到“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满腔悲愤,强烈希望“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最后以获胜后“骑黄鹤”结尾,表现了他对恢复河山的信心和志向。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无人能够理解的路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是一声壮志难酬的哀婉叹息。
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大获全胜,并乘胜进驻朱仙镇,距汴梁仅剩45里。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救出徽、钦二帝。岳飞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这时高宗却担心接回徽、钦二帝后,自己的皇位不保,一心求和,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地。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当各种势力开始平衡,议和则会成为双方可以接受的砝码。打了胜仗,更可以增加议和中的谈判筹码。为了维护住自己对天下的统治,偏安一方的宋高宗赵构就得与金国议和。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勒令收兵。这时间,秦桧登场,一天催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见此,愤惋泣下,向东再拜,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被皇帝理解,不被同僚尊重,不被其他将领信任,岳飞只有发出壮志难酬、知音难求之叹。正如他的《小重山》所写:“昨夜寒虫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首词写出了岳飞孤立无援的寂寞心境,他的满腔热血,此刻已完全化为乌有,他的凌云壮志,此刻只有一声叹息。
尽管平生126战无一败绩,回到临安后,岳飞先是被解除兵权,然后被秦桧、张俊诬告“谋反”,投入大理寺狱,最终被高宗赵钩等人以“莫须有”罪名,在农历除夕的前一夜赐死于风波亭,年仅39岁。被害前,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字样。从被害的那一刻起,岳飞就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赢得了历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和爱戴。
此后,直到宋孝宗即位,才为岳飞,将遗骸迁葬在西湖栖霞岭下。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宋理宗时,又改谥“忠武”。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蒙受冤屈但流芳百代的路上,他用文才武略让历史铭记,他用一腔忠愤为我们演绎着永恒的精神史诗。
尽管身为武将,但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岳飞通过不断地学习,也可以和文人一样,自己书写奏议、公牍、书檄、律诗、歌词与题记。在中国古代的杰出将领中,身为武将而又以文才传世,能征善战又能名列文学史的,仅岳飞一人。
岳飞的书法极具艺术价值,像图像画像音乐,变化无穷。现在,在南阳武侯祠还可以看到岳飞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手迹。那是公元1138年,岳飞在行军途中,路过南阳武侯祠,适逢天降大雨,兵马遇阻不能前进,岳飞便借宿于武侯祠内。夜间,岳飞辗转难眠,便起身在祠前徘徊,看到墙上诸葛亮的《出师表》,遥想诸葛亮在天下三分的情况下,仍立志北定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种精神让他产生了震撼和共鸣。目睹中原沦陷,民不聊生,联想国家和自己,风雨飘摇,他禁不住热泪盈眶。此时武侯祠内的道长前来求字,岳飞不假思索,挥泪走笔,一气呵成了这部传世佳作。
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是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其中凡多次出现的字,他写出来绝无重复。例如“帝”字,全文共有22个,他用多种书写形式,写出不同形状的帝字。再如“先”字,共有19个也不重复。特别是“之”,全文共出现50多次,他能写出50多种形态。《出师表》中,有行书,草书,有时甚至是狂草,有的地方则是楷书。所以有人把《出师表》比成音乐和图画,就是说它虽不是图画,却龙飞凤舞像图画一样灿烂,不是音乐却像音乐一样行云流水和谐。
“精忠报国,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岳飞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尤其是他的三首词作,更是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特别是他的《满江红》更是至今传诵不绝,清人陈廷焯高度赞扬此词,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硷铭!”那不仅仅是一首抵御强敌、激励军心的战歌,还是一位英雄精忠报国抱负的抒怀,那种力量感持久永恒,那种视野宽阔舒展,读来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宝贵资源。构建主题式的诗词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古诗词文化营养。教学时,可采取这样的策略:研读文本,锁定主题;再现情境,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带领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意境。这样,让古诗词教学鲜活而灵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18
古诗以深远的意境、优美的笔调、音乐般的韵律,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宝贵资源。语文新课标在附录中推荐了75首古诗词背诵篇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小亲近中国的古典文化,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古诗词文化的精神营养呢?下面以《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建构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
一、研读文本,锁定教学的情感主题
《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写诗就是要表露心志,吟咏性情。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它所反映的主题往往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42岁遭受排挤、打击、罢免后隐退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从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的词人对安定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追求。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发现这首看似描绘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词隐藏着词人居安思危的忧思。而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是一首与《清平乐 村居》风格迥异的壮词。将两首词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带给学生的是反思的而不是盲从的,理性的而不是因循的,内省的而不是流俗的阅读体验。
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都是在南宋这个历史背景下一组爱国诗歌。如果将这几首爱国诗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思考,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有着一条共同的情感线索,那就是“悲”。《破阵子》表达的是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满江红》中的岳飞一腔爱国热血换来的竟是遭受奸人毒害的悲壮,陆游的《示儿》表达的是一位80岁的老翁弥留之际仍未见到国家统一的悲伤,而林升的《题临安邸》则是在悲伤之余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无情的剖析和愤怒的质问。细细品味这一组诗词,便能深深地体悟到诗人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从而上下延展,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立体丰满的主题——“爱国情感”。
二、再现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一)联系背景,感受情怀
诗歌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形式,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或者映照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学习诗歌决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背景,凭空去解读作品本身。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辛弃疾在《清平乐 村居》中隐藏着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教师选择一首南宋时期的淮民谣,进行作对比阅读。在忧伤而又低沉的排箫声中,教师对南宋的社会生活进行适当的介绍。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复杂心境,理解了原来这首清新明丽的田园词竟隐藏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满江红》时,我通过展示南宋的版图,告诉学生自己的家乡曾经是抗金的最前线,一下缩短了时空,让学生对作者、作品产生亲近感。当我告诉学生自己家乡的“麾村”“嘶马”是因为岳飞抗金而得名时,更拉近了学生与岳飞的距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民族的自豪感。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学生就很容易与诗人心同此情,情同此理了。
(二)音乐渲染,释放情感
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古诗意境,有时的确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是,如果用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并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使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对《破阵子》和《满江红》进行教学时都可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破阵子》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壮阔奇伟的边塞风光,雄风万里的金戈铁马。朗诵时,以时而沉雄浑厚,时而轻灵激越的古琴伴奏,让学生感受到那份荡气回肠的旷世豪情。教学《满江红》时,播放著名配音艺术家童自荣的朗诵。他的朗诵壮志激越,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气吞山河。当画面最后在岳飞的“还我河山”上定格时,学生们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样的光和影的交互,把学生带到了距今千年以前的古战场,与豪情满怀却又壮志未酬的词人一起述报国之志,叹悲愤之情。
三、赏读文本,领略作者的情感意境
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因此,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精讲多读,以读代品。教师在教学时特别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协调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深入感受。
在教学《破阵子》和《满江红》时,都采用声音、文字和视频剪辑的方式营造一个又一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使学生更充分地亲近文本。教学《破阵子》时,在学生理解了词的思想内涵之后,教师将其与《清平乐》作比较,体会《破阵子》的情感基调不是喜,而是壮志未酬的悲愤。在此基础上,播放朗诵。听罢,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爱国主义的情感是具体的,它既可以表现为对竹林茅舍的挚爱,也可以表现为跃马沙场的豪情,甚至是壮志未酬的悲愤。”这样,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有更清楚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练读《破阵子》。此时,学生完全是用心在读、在体会了。教学《满江红》时,先以童自荣的激情朗诵开路;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自由朗读,他们读得非常投入;接着,让学生挑出自己认为特别使人热血沸腾的句子再次练习朗读;然后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相机介绍背景和进行适时的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个个激愤昂扬,已经完全融入词的意境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样边读边赏,边赏边读,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旷达的情怀、豪放的风格就在学生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四、交流沟通,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没有真诚的对话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原动力,而没有心智参与的对话就课堂没有生命的活力。古诗主题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活泼、平等的对话场,不断追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多纬度、多角度的多元对话,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接近诗人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诗人展开深度的对话。
学生初读过《破阵子》并了解了词的大意后,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酒醒后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他最想做的是什么?”这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把学生带到了南宋,带到了诗人身边。随着与诗人对话的深入,学生逐步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对词人的崇敬之情也随之产生。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用沉重的音调介绍道:“但是,他的理想永远不能实现了。辛弃疾征战沙场数年,却遭到排挤、打击,长期未得重用,希望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最后只落得白发生。”然后,教师又抓住“可怜”追问学生:“他‘可怜’的仅仅是自己生了白发吗?”此时的学生已读懂了词、读懂了词人,他们成了词人的知音,感受到了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当然,教师在建构主题教学的同时,也在建构一条对话的绿色通道,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深度的碰撞。走向深度对话,就是让学生用双手接过并承担起人类弥足珍贵的真、善、美,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守望者、建设者。对古诗教学而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认同并热爱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母语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寻祖认宗,做有根的中国人。
古诗文大赛
张辰睿
一年一度的古诗文大赛到了,我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下午,我们全校一至五年级的所有同学都聚集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比赛。现在场上是三年级的同学的比赛了,你别看他们个小,表演的还很精彩呢!
到四年级表演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哈哈!终于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班全体表演岳飞的《满江红》。主角是宋大元,他穿着一身王子的衣服,还披着披风,非常英俊潇洒。上场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非常紧张皱起眉头,一定要取得成功。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放松了,我们一起背出了岳飞那豪迈的诗句,表演出了他那英雄的气势。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比赛结束了,我们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自豪。这场古诗文大赛我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
指导教师
你那载负着南宋沃土的宽肩上,岳母刺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这成为你一生的誓言,然,报国之路,却又在哪里……
皇帝昏庸,大臣奸佞,那十二道军令,如十二个夜叉,迫使你收兵,“十年之际,毁于一旦”你不甘的仰天长啸,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在皇权高于一切的时代,这只是一句戏言。那皇帝,受权臣的挑拨,让一代忠良,血染了风波亭内外,狰狞的快刀落下,连黄河也忍不住的抽一口凉气……
呵!“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何等的壮志,何等的豪情,却只因皇帝的一句话,被无情的打入深渊。然,南宋的半壁江山也断送在了那庸帝手上。皇,在被俘之时,恨过,悔过。恨己庸,误用奸臣,悔斩岳飞。然,当初为何不望,为何不想!呵,呵!“自作孽,不可活”这是后人对皇帝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