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创想范文

艺术创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创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创想

第1篇:艺术创想范文

关键词:打破;前概念;中学美术;艺术创想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64-01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学生思维被禁锢

临摹课所出现的问题是,班级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临摹时用橡皮反复擦自己铅笔留在画纸上的线条,他们认为画“错”了认为只有画的和书本上一样才是正确的,但要画得和临本一样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出反复擦拭画面的窘境。长此以往学生就认为他根本不可能超越临本,自己画得一定比书上差。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这就是在助长中学生不良“前概念”地生成,这样的画显得很拘谨,渐渐地学生的想象力被禁锢,这是美术学习中的大忌。

2、绘画工具运用不当

绘画工具,是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工具也是学生描绘体验抒感的介质,它能使具体的物象赋予感情。当下物质条件变得充裕,学生的绘画工具也五花八门,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一应俱全。

在绘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合理地运用这些材料,取而代之得居然是尺子、铅笔、橡皮。绘画中经常出现用尺子画线的情况,画的歪了还用橡皮去擦。绘画是内心情感的流露,从来就没有错对之分,质朴的线条妙趣横生,但在尺子和橡皮的介入下这种乐趣就变成了痛苦的负担。

3、图像概念化

入学前有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向学生教授“简笔画”,他们使用光滑标准的形态进行临摹教学,更有甚者居然让学生在黑白勾画的形状里填充颜色。久而久之学生记住了苹果就是一个圆上加一竖,花儿就是许多半圆加一竖。如果画一棵苹果树,那树上的苹果都是一个样。这就是不良“前概念”的生成阶段,上中学之后如果不及时纠正,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极其不利的。

二、打破前概念 成就学生的艺术创想

1、打破前概念

在目前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前概念”地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来自于小学阶段,不当的美术教学。第二方面:最初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第三方面: “前概念”主要来自于不科学的临摹。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埋怨现状,唯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方法积极寻找突破点,帮助引导我们的教学主体――中学生通过“线条接力”、“联想练习”、 “艺术创想与评价”等情境教学课程的训练打破“前概念”的束缚,重塑他们的创造力。

2、打破前概念――成就学生的艺术创想的有效运用

(1)线条接力

线条接力是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做画线接龙游戏去除他们慵懒思维的训练,是激发他们想象潜能的过程,是一种思维衔接与想象开展并存的训练手段,他既要求学生对同学所画图像进行联想体会,也要求能够根据前者进行幻化。首先A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组无意识的曲线,接着B同学根据A同学的曲线进行联想直到画出他认为合理的图像,紧接着C同学根据B同学的形态再进行绘画,直到画出他认为合理的图像......。依次类推使学生做到在合适的点上续接线条并画出自己想象的图像,这种训练实质上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次“联想――衔接――联想”的过程。训练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建构起对事物的全新理解,也能让大脑活起来,让教学主体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活”起来。

(2)联想练习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李立加老师曾说过“美术是一门没有对错的学科,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确我也这样认为。所以选择情境教学训练的素材是训练正能否成功的关键点。绘画中最难画地是具体物象也就是常见之物,最易画地是浮于脑海的想象未见之物。所以我选择了画“鬼”这个方法来打破学生们的“前概念”。

一来学生们先前的一些概念图形都会变得用不上,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鬼”,他们无法再用“前概念”中相同的外形去描绘自己心中的恐惧。最后动手描绘自己想到的“鬼”,在动手画之前老师应当鼓励并要求学生直接用油画棒画,绝对不要用铅笔和橡皮,只有这样学生的胆子才会渐渐地大起来,线条和颜色也能越来越朴实且充满童趣,久而久之原本僵硬的手也得到了解放。

(3)艺术创想与教学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玩是学生的天性,创想是学生乐意为之且兴趣盎然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艺术创作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手段,作为教师我们要按照其天性实施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放下铅笔橡皮,拿起水笔、油画棒、水粉笔、毛笔,给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他就给你一个他的世界,例如:《奇怪的梦》、《我长大后》、《太空旅行》等等。以这些联想性的情境主题作为画纸,让学生们尽情地在画纸上涂抹,不管他画的是什么,合理与否,只要有新奇的想法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三、打破前概念――成就学生的艺术创想的重要性

1、树立自信,提高审美能力

打破前概念也就是转变学生对“画像”地追求,结构、明暗、体积、块面这些东西不应该是他们所掌握的,那只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如返璞归真,引导并重塑他们的审美观,成就他们的艺术创想。情境课程训练素材都是没有具体物象可以参照的,那么学生手中的笔就没有界限,他们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天真的想象,宣泄内心的情感,重构对世界的理解。这样一来我们也就达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教学目的。

2、提升中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能较为有效地矫正学生审美观,打破“前概念”对他们的束缚。但这种训练仅仅进行一两次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在进行训练的同时更要将创想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与学生共同参与,使得美术教学更为趣味化多元化,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创想”的状态。

第2篇:艺术创想范文

传承与出新

书法创作,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传承与出新。只有深入学习传统,才可能窥见源头之博大,明白创新之法则。通过学习,检索历史,锻炼功力,脱化出新。真正的优秀艺术必然产生在对传统的深入继承上,脱离了传统的创新也只能是无根之木。当然一个时代的书法亦靠这个时代的创造力去激活,去发扬光大,古雅、古厚、古趣固然重要,而形式上的新变和审美上的新颖感也不能忽略。

个性差异导致书法风格的不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要立定脚跟,举一反三,找出自己的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情作出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坡的《黄州寒食诗》、林散之的《论画诗》都是书法艺术的杰作,都有其鲜明的独特个性色彩。如此这般生生不息的承传与出新,才使中国书法这一古老艺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万古常青,不断焕发艺术魅力。

激情与平静

书法创作需要激情更需平静。心理动静的结合,必然和偶然、理性和感性的互用,就会产生灵感的因素,刺激成功的创造。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心境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就是“绝虑” “澄神”“不治他技”的审美心胸。元李衍说“握笔时,澄心静虑,意在笔先,神思专一,不杂不乱。”只有静虑,方可神思;只有专注,方可专攻,方可不杂不乱。书法创作需要激情,更需平静,没有平静,作品难以成上品,书法创作时应该是“默坐静思,端己正容”,止观止听,杜绝杂念,才能使其构思达到微妙的境界,使书法家思如泉涌。

人格、灵感与气韵

历史上卓有成效的书法家,都有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人格力量,王羲之精画善文,欧阳询 “敏悟绝人、博惯经史”,颜真卿开辟了继“二王”之后的书史革命,坡书法则以“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派的先河……当代书法家们应该以他们为典范,有法近于无法而真正地洞悉书道。

书法创作的灵感是一种前所未有、转瞬即逝的东西。灵感状态是“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的“天人合一”状态,灵感爆发的结果是创造出完全合于“自然造化”的艺术作品。灵感可以来自偶然性的刺激却不等同于人偶然刺激本身,是这种刺激把反反复复的构思苦想和过去反复追求而不得的东西融合为一,所谓“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偶然的灵感是必然的结果。

“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所孜孜以求的,它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神”“妙”的境界,也是为了追求一种作为主体人的精神面貌个性风采与精神气质。大气与宽博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它使我们个人情感得以升华,超越时空,实现永恒;我们的艺术情感在时代浪潮中会更成熟、更大气、更丰满。“文以气为主”,创作时还应该努力追求文雅与大气的结合,让大气的书风,更多透出时代昂扬奋进的气息,泼洒书家豪情。

几种现象

一是偏重形式。作品的色彩丰富、装裱考究、形式多样,能吸引观赏者。但如果过分强调形式,忽视书法艺术的提高,也会进入歧途。比如脱离汉字,以点线笔墨技巧进行创作,以做旧、描摹局部书写和拼贴制作等手段进行创作,就实属本末倒置。因为它脱离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规定性――书写,陷入偏重形式的困境。

二是创作队伍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别的差别很大,回顾近年的书法展览可见一斑。以九届国展为例,入展作品:江苏102人、北京28人、河南111人、河北47人、浙江53人、广东83人、山东84人、上海7人、宁夏10人、新疆30人、海南1人、内蒙古4人,女性书家入展屈指可数,而获奖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现象期待书法界关注。

第3篇:艺术创想范文

遂宁安居育才学校艺术选修课

专门的书画陈列室、教学楼走廊、教室,到处挂满了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以及手工艺品,从艺术楼的大教室内还不断飘出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琴声。

从2006年起,学校总共开设了26门艺术类选修课,如美术、音乐、舞蹈等,供同学们凭兴趣自主报名参加。每周,所有学生至少会上2~4节选修课。

学校两周放一次假,中间不放假的周末,学校的“才艺展”便有滋有味地进行着,多是学生们的现场表演,POP(一种广告形式)班的同学们还提前做好大海报宣传,感兴趣的同学在吃饭、休息时间可以观看;每学期学校还会举行学生优秀作品展览,人人都有机会在广大师生面前秀一秀自己作品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书画组的同学们到乡镇、市区免费送新春对联。同学们事先准备的一千副还不够,小小书法家们便现场创作,一个场镇可以送出几千副对联。领到对联的村民们很高兴,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连现在的大学生都写不出这么好的作品。

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们

康靖波:擅长书法

他六年级时开始学习书法。父亲毛笔字写得好,有时会教教他,最初他就在家里自己练练。到了中学,凭着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经常参加一些活动锻炼,他快速提高了自己的水平,现在隶书、行书都是他比较在行的。他凭一幅隶书书法作品刚得了“天池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金奖。初二时,还和其他五个才艺出挑的学生一起,在学校举办了个人展览。现在上选修课时,还常有同学向他求墨宝。

因为一手漂亮的书法,他自然是过年送春联队伍中的一员,他一天可以现场创作几十副,收到的人必定对他赞赏有加。有人夸过他:比一些书法经验丰富的老人都写得好。

他说,一个人长时间静静地练习书法,可以锻炼心态和意志力,他也确实培养成了谦和的性格。初二某个平常的课间,他走过课桌间隙时,不小心把同学的作业本蹭到了地上,没想到那位不讲理的同学完全不顾他的赔礼道歉,不留颜面地大声骂他,康靖波的心里颇不平静,但他按捺住了自己的冲动,及时把进一步争吵的嫩芽扼杀在摇篮中,最后小事化了。

张阳霄:擅长书法

抹平宣纸,折叠出写字所需的大小方框痕迹,仔细挑选毛笔,在砚台里倒上墨汁,张阳霄开始现场给大家创作书法作品。虽然他平时个性调皮,上课时常开小差,但一写起字来,认真的神情立马跃于脸上。“追求”两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写好,在向老师的鼓励下,他一连写了好几张,楷书、隶书全用上了。写好后问他感觉怎样,他老实回答,有些紧张,呈现效果不是很好,有些笔法不到位。但在周围同学看来,他已经写得很好啦。

说起学书法的过程,跟康靖波一样,开始他的字也是由父亲教的,但贪玩的他刚写了两个字,就扔下笔跑出去玩,父亲只好捉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地教。写得好一些后,他开始临摹名家字帖。五年级转到这所学校后,就在选修课上练习。

写字的时候,张阳霄还有比较曲折的心路历程:最开始下笔前,他有些激动,想起又要写一幅作品时,他感到紧张,等大笔几挥完成后,看着散发淡淡墨汁香的字,他又十分有成就感。

当他说出自己练书法的目的,在场同学全都忍俊不禁:“练习书法可以延年益寿,你们看,那些大书法家都活得久!”

最后,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练书法时,要大气一点,莫太注意细节,否则写出的字会生硬。

周川:擅长书法

第一次上书法选修课的时候,小周川有些不以为然,和同学在课上说话,没想到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开始练字的时候,老师走到他的面前安慰他。感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安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书法水平,周川从此上书法课都变得很认真。

学校艺术队在遂宁市内的犀牛广场举行宣传活动,很多路人凑过去观看。心灵手巧才气横溢的少年们现场写书法、作画、制手工艺品等送给观众们。周川写了两三幅字,台下很多人立刻举高双手,抢着说“我要我要”。

周川说到赠送作品时,在一旁耐不住性子的张阳霄抢过了话头:“你们都不担心自己的作品不被别人好好珍藏,被拿去烧掉或成了桌垫吗?”众人又是一阵笑。虽然有此“担忧”,但每次外出免费送作品时,大家仍然兴致高昂。

杜露:擅长国画

学了两年国画后,杜露凭借一幅《蝴蝶花》得到了“天池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奖。

小时候,姐姐喜欢画画,杜露就跟在姐姐后面屁颠屁颠地拿着铅笔乱画,最开始的图案是“四不像”,后来用铅笔照着书上的图画和卡通动漫人物描摹。“非专业”的基础就这么打下了,现在看一遍、画过一遍的白描图案肯定能记住。有了选修课后,她开始学习国画。

每个班每学期要打造“教室文化”,杜露是他们班的首席执行官。教室顶梁前后四面都挂满了她的长幅梅花图,紫藤、竹、喇叭花小图,还有一些手工作品。

她是一个“混搭达人”。结合铅笔画和国画的技法,画了一幅图。先用铅笔描线,再用彩铅上色,“混”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写意和写实兼备。画这幅图不容易,接连五个小时,一直到凌晨两点她还在画。结合手工和国画的技法,画一朵荷花,用铁丝制成手工残荷,看上去比一般的手工作品多了些美感和立体感。此外,她还用细铁丝编过凤凰、手链、百合、玫瑰等其他作品。

第4篇:艺术创想范文

    苏轼论技道如何两进

    苏轼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中提出“技道两进”的说法,并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此理论。

    1.“不留于一物”、“观物审者”:艺术创作之前须观物理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艺术创作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观物,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也是建立在认识和观察生活基础之上的活动。观物之理具有重要作用,苏轼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有具体而细致的观物心得。“居上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其知与百工通。”(《书李伯时<山庄图>》)苏轼提出观物不能“留于一物”,“留于一物”眼界便不能开阔,所以要“神与万物交”,这也符合中国古人仰观俯察的全面性观物方式。“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除了要在观物时眼界开阔,苏轼强调观物时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也很重要。存在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是最好的学习对象,来源于生活,比如画马,那么马厩里的真马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婉转,盖诗之裔。”(《祭张子夜文》)“搜研物情”说的也是对生活的体察,观物的细致深刻。苏轼还有一个生动的对观物看法的例子:“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书黄筌雀》)黄筌是唐五代一个画家,因“观物不审”而闹出一些不合常理的笑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审物”在观物过程中是关键的。“审物”就是更认真的观察和学习,这些环节都必须做到位,才是真正的观物也才能产生好的艺术作品。这些都说明技道两进的思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首先体现在观物方式的重要性上。

    2.“意思所在”、“必然之理”:创作过程中要熟悉文体特点与规律

    苏轼在《传神记》中有语:“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这个“意思所在”就是他在传神记前文论述的各种具体的符合绘画原则的观点,符合绘画创作规律才能传神。他在《滟滪堆赋》中认为:“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里提出一个“必然之理”,因为艺术创作过程在经过细致全面的观物后,要懂得文体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进行很好的创作。各门艺术有各门艺术的特点,有相通的规律更有不同的地方,遵循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意思所在”和“必然之理”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把握的本质。“苏轼所说的事物‘意思所在’和它的‘必然之理’,不妨说都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于对象必须把握到的‘质’”[4]。这是中肯的。对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规律性,苏轼有语:“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5]“未能正书而能行草……无是道也”,这个道自然有规律层面之意。苏轼在这段话里讲了书法之道,实际上也是所有艺术之道。书法造诣完备于楷书,精通楷书而熟练的基础上会渐渐走向行书。楷书还没有写好就写行书,就好比还没有学会说规矩的话就讲狂妄之言,这样是没有道可言的。可见苏轼追求的艺术创作也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这是切合实际而可行的。苏轼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实际上都是在一定法度基础上,通过熟能生巧而“技近乎道”,最终“技道两进”。“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与谢民师推官书》)这里苏轼就比较明确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无论书画还是诗赋杂文必须在熟的前提下,这其实和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是一致的。“熟”是“技”和“艺”之间的过渡阶段,“艺”的某些方面“技”达不到,总有一些成分就在于“熟”的过程没有做好。艺术家的自由创作在大多时候也是“熟”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就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后一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地抒发,必然的过程。

    3.“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创作经验层面不失法度并注重灵感

    不论是人生态度还是艺术创作,苏轼都是比较尊崇自然法则的。然而苏轼强调的自然而然是在一定法度基础之上的自然。苏轼能够潇洒自如地艺术创作,并不是没有任何法度,相反他很重视法度与其中的妙理。“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书吴道子画后》,《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他在观吴道子的画后说那种出神入化的“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技法,实际上是已得了“自然之数”,已经在“法度之中”,已经“寄妙理”了。由此,苏轼并不是不顾理法的天才创作,他固然很有天分,但是也是在遵循艺术创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而精妙的创作。除了不失法度,在艺术的创作中灵感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都有论述。灵感的重要性与不可求性就在于它是瞬间和不可重复的。在西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一度被抬升到很高地位上,柏拉图说“所有出色的史诗作者们作出美妙诗歌,凭的并非技艺,而是他们从神那里得到的灵感,被神凭附,好的抒情诗人也同样。”[6]灵感往往使得艺术创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汉语对灵感的解释主要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和长期实践,不断积累了知识经验后突然出现的一种精神亢奋高度集中而富有创造力的思路。艺术之道不能没有灵感的参与。苏轼在艺术创作中就很是注意到灵感的重要性,灵感也是他“技道两进”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故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九)在这段话里,苏轼实际上强调了两层意思。第一,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文与可画竹子,“必先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没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内心必定没有清晰的艺术对象,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大量观察和思考基础上,艺术创作的冲动才会越来越强烈。关于在艺术灵感到来时乘兴而作,“东坡云:吾酒后乘兴作数千字,觉酒气沸沸从十指出也,大是妙语。”(赵德麟《侯鲭录》卷四)黑格尔在《美学》中对这种灵感到来之前的必要练习也进行过相关论述:“艺术家对于他的这种天生本领当然还要经过充分的练习,才能达到高度的熟练……否则只靠学来的熟练不能产生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按照艺术的概念,这两方面———心里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或传达)是携手并进的。”[7]要善于抓住灵感。在准备阶段完成后,艺术的灵感才会不期而至,“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苏轼也说了灵感到来的重要性和快速性“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个时候就应该集中精力善于抓住灵感,自然会使得艺术作品达到神妙的效果。关于灵感的瞬间性和重要性,苏轼专门有诗论述过:“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这里很生动鲜明地表明苏轼对艺术灵感的重视。另有“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耳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写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如好画,书墙浣壁长遭骂。”(《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苏轼诗集》卷十四),在这首诗里,苏轼描写了在友人家喝酒后,肚子里感觉冒出形态各异的竹子石头,创作的欲望难以遏制,就直接画在了友人家雪白的墙壁上,这里面描写了灵感到来时不可阻挡而胸有成竹的创作冲动。苏轼意识到灵感的可遇而不可求的重要性,以及善于抓住灵感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这和我们今天艺术家创作中灵感参与的重要性也是吻合的。

第5篇:艺术创想范文

你们好!今天提笔给你们写信,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全班50名同学都是《创想号》的忠实小读者,我是代表大家的。

每当《创想号》如期而至,都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光,大家争相传阅着杂志的同时,议论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收获。不仅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表达,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阅读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谢谢叔叔、阿姨们的辛勤付出,祝愿《创想号》越办越好!

谭炳??

第6篇:艺术创想范文

关键词: 输血 注意事项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正常人的血量相对恒定,约占体重的7~8%,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等。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分(或称“血品”)进行输入,包括了全血(whole blood)、红血球浓厚液(packed RBC)、洗涤红血球(washed RBC)、白血球浓缩液(WBC concentrate)与血小板浓缩液(platelet concentrate)等,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要选择正确的输血方式。 

        1 悬浮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L,应考虑输注。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2 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3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第7篇:艺术创想范文

一、观音的历史文化

观音是佛教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现名观世者,是佛教中最广受民间崇拜的菩萨。据《千光眼经》记载,观音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而且是所有诸佛的老师,并且在功德和能力上已是成就很高的佛了。其自我奉献的精神最有人性味,且使民间大众倍感亲切。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观音这种慈悲精神特别符合中国广大民间大众的心理和祈盼,加上观音的一些传奇故事相继传开,因此对观音的崇拜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民间流传最广,信仰最普遍。

二、观音造像的种类

观音是大众信仰的神,而且传奇故事也特别多,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怀念他的事迹,各种类的造像特别多。在查阅许多的佛教文献典籍,并经过实地考察以后,笔者对观音的初创及演化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随着佛教东传的进程,观音菩萨的造像也渐由“梵”式转为“汉”式,由“男相”变为“女相”。特别是唐代到盛唐,比例渐趋正确,造型更为丰满,体型指归为女。其形象多为袒胸露臂,眉目清秀,唇小而且嘴角微微上翘,笑意微妙,尤以双目细长而灵动,神采灿然。简言之,观音之美形象有外观形象美、内在气质美、工艺技巧美。佛经中说:观音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众生,能示种种形象,可以化出32种化身及观者本像33种身。后来,随着历史的变化,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的传说绘画出不同版本的观音形象,如踞坐岩上,脚踩莲花,左手按在岩石上、右手扶着膝盖的自在观音;手持净水般杨柳观音、脚踏鳌鱼背上的鳌鱼观音;手提竹篮的竹篮观音;身后圆形背光的火焰观音;观水中月影的水月观音;手抱婴孩的送子观音等。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塑像可以说是最多的,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供奉的观音菩萨造像常有以下三种:

1.圣观音像。也称正体观音。一首二臂,信伽跌坐,手中或持莲花或持信法界印的尊严像,头冠中有阿弥陀佛像。

2.自在观音,即一足盘膝,一足下垂,显自在像。

3.千手千眼观音像,即佛教密宗之中的大观音之一,也是观音33种化身之一,但并非密宗寺院才有供奉,是显、密两宗都有供奉的,所以许多寺院都能见到。佛教圣地普陀山可以说是观音的诞生地,也是观音菩萨的升天地方,各种类型的观音菩萨的造像都有。当代艺术家们费尽心思把各种传说的观音的造像从人们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出发,凡是能想到的美丽,都以艺术化的形式全部呈现给观音菩萨,所以,她的容貌、体态、服饰等都达到中国女性美的极致。

三、观音菩萨的造像艺术

第8篇:艺术创想范文

一、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重要性

1.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基于当前社会就业情况,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未能及时找到合适工作,而找到工作的学生,会因多种因素影响,频繁换工作,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而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借助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等,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在校期间的各种资源和创业平台,把所学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也能在校内产生影响力,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更多创业项目,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以缓解就业压力。2.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顺应了国家鼓励、支持创业的战略需求,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搭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等,能够促成生产力转化,有利于成果孵化。另外,高等艺术院校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性,有利于树立本土文化品牌。

二、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面临的困境

1.指导力量薄弱。大学生创业成果孵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多方力量辅助完成,其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方面的老师扮演了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存在指导力量薄弱现象。如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局限于课程培训、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层面,而后期实践性较强的跟踪指导、项目推介、招投引资等环节,老师给予的指导力度不够。2.平台建设力度不够。高等艺术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孵化成果,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当前一些学校在相关平台建设方面力度仍需加大。3.学生积极性不足。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性较强,但是也有着显著的依赖和从众心理等共性问题。如有些学生在角色转换后,从紧张的高中过渡到大学,开始放飞自我,对学习降低要求,只要拿到学分即可,而对于学校开展的一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认为这些与自己关系不大,不积极不主动。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对自己未来的择业依靠父母或老师,自主性不够,创业勇气不够,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品牌形象不突出。品牌形象对企业来说,会影响到它的生存和发展,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品牌形象也极其重要。可以说,品牌形象能够发挥巨大的凝聚效能,能将学生牢牢凝聚起来,让学生立足团队转变思维方式,为了最终的项目孵化克服困难共同努力。然而,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易受市场化、功利化影响,品牌意识淡薄,眼光不够长远。没能充分依托艺术院校独有的文化氛围,孵化的项目成果缺少特色,缺少本土性,缺少一定的文化承载力,艺术性和服务性不足,造成综合竞争力较弱。

三、促进高等艺术院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有效措施

1.完善孵化基地功能,提升指导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需要多方力量助力,除了学校还需政府、企业等发挥合力,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科研等方面的支持。一方面,高等艺术院校继续发挥教育者作用,立足不同院系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市场最新动态,及时掌握前沿信息,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政策、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指导水平,完善基地各项功能。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除前期课程培训等,更需关注后期的跟踪指导、项目推介、招投引资环节。因此,高等艺术院校除了要重视对校内老师综合能力提升外,还需不断加强指导力量,加强校内外合作。学校可以聘请有企业经营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资人、校友等担任创业指导师,对学生的项目孵化、项目推广环节给予更为专业、科学的指导。2.加强沟通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需重视平台建设,相关主体也需要借助专门的平台来对大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导,实现信息共享。鉴于此,艺术院校需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来加强专门的服务和指导平台建设。同时,不断丰富平台模式,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线上线下结合。如吉林艺术学院在2015年牵头创建的“i未来原创艺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原创艺术展示、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易,吸引了大量艺术人的关注和用户注册。平台建成之后,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重视宣传和后期维护。如可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等进行推广,设置信息反馈平台,便于平台及时改进,还可邀请领域内优秀人员来校进行现场指导等。总之,平台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将有利于带动新项目发展,助力新项目孵化。3.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激情。高等艺术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可以根据地方政府推出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奖学金等,如设立创新奖学金、创业奖学金,一是对创新人才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以奖学金或“优秀成果奖”的形式进行奖励和鼓励。二是奖励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业、创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创业奖学金或者“创业先锋奖”。对于完成项目组建,获得较好成果的项目组成员,可依据创新创业学分的赋分标准认定学分。同时将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情况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在校内绩效分配、教师考核奖励、职称职务评聘以及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教学科研项目遴选立项等工作中予以适当倾斜,稳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权重,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4.借助艺术院校文化优势,打造本土文化品牌。高等艺术院校以其自身的优势,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将这些优秀的物质、精神等文化融入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将有利于拓展创新创业新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实施项目孵化中,相关主体要注重发挥艺术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功能,借助各种文化资源,秉持原创精神,让项目更具艺术性和服务性,体现出艺术院校独有的特色。同时,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过程中,赋予新鲜血液,使其与时代接轨。所以艺术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时,要鼓励学生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从本土文化中找寻灵感,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四、结语

第9篇:艺术创想范文

关键词:影响;舒曼艺术歌曲;创作因素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71-02

一、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

艺术歌曲是一种在德国取得辉煌成就的音乐会独唱曲,根据德国名翻译为歌曲的意思,一些名人在浪漫主义时期创作的名作作为当时艺术歌曲歌词的主要来源,其曲调比声乐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形式自由,更加细腻地表现人的情感变化。钢琴伴奏在19世纪的艺术歌曲中是一种最常用的伴奏形式,其地位也被提高到一个不可或缺的高度。艺术歌曲按照形式分为单曲和套曲两种,套曲是由多种单曲组合共同讲述一个主题或故事,作为一部相对较大的套曲其中的单曲多数采用一位诗人的诗歌,音乐中的贯穿手法采用较多的是由一个主题贯穿,这样就保证了套曲中的音乐形象的一致性。这些因素的组合构成了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

二、影响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的因素

1.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影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形式,其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以方言为歌词的世俗爱情歌曲。早在11世纪,随着游吟诗人的崛起,情歌和叙事歌得到了发展,随之在12~13世纪产生了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15~16世纪的名歌手(Meistersinger)替代了恋诗歌手的歌曲,16~17世纪出现的牧歌,这些都对后来艺术歌曲的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德国的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是哈斯勒和阿贝特,经过莫扎特、贝多芬,到了歌曲创作极为繁盛的舒伯特,他的艺术歌曲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艺术歌曲历时上千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艺术歌曲不断地发展、完善,到了舒曼生活的时代,他将长期积聚下来的一切积极因素都运用到艺术歌曲创作中,将艺术歌曲的创作凝练成一个前人无法可及的地步。

2.时代背景的影响。舒曼所处时代的音乐是由古典主义风格转变为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其中音乐创作题材多选择以歌德、拜伦、海涅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歌,追求个性的解放,用以歌颂自然之美、反对崇尚理性和体现民族情愫为主要基调,这些都对舒曼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音乐方面,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创作预示了艺术歌曲后来的发展方向,到了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舒伯特最终确立了这一声乐体裁式,舒曼在前辈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音乐体裁。

3.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舒曼生于一个殷实的书商家庭,其父奥古斯特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书商和出版商,他还曾翻译过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拜伦和斯格特的著作,这对舒曼文学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828年舒曼到莱比锡学习法学,在当时莱比锡是全德国的文化中心,舒曼来到这里仿佛进入知识的海洋,他认真的翻阅各种文化名著,积极地研究各种哲学思想,研究外语历史,这些经历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和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向莱比锡有名的钢琴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维克学生钢琴。在他学习的各门功课中,音乐的重要性仍然占了首位。这种对文学和音乐的嗜好和因此而积淀起来的精神修养,深刻地影响了他以后的音乐创作生活。

4.舒曼爱情经历的影响。舒曼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对克拉拉情感的激发之下产生灵感而创作出来的。克拉拉是注明钢琴家和教师弗里德里奇·维克的女儿,第一次见到舒曼时克拉拉才9岁,两人的相熟是在舒曼向维克学习钢琴之后,两人经过长期的交往,相互对彼此有了了解,默契成为恋人,到克拉拉成人后,舒曼将他和克拉拉的恋情告诉了维克,但维克坚决反对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并带着女儿出了国,出国的日子里,舒曼眷恋着克拉拉,克拉拉也不时想着舒曼,在二人实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这对年轻人最终以诉诸法律解决。1840年,舒曼与克拉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一年舒曼共创作了138首艺术歌曲,占其全部作品的半数,其中《诗人之恋》与《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其中两部声乐套曲代表作。《诗人之恋》是通过音乐将一个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失恋后的痛苦形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及简单的笔法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描述了女情生涯的历程,显然是诗歌的内容使热恋中的舒曼产生了共鸣。克拉拉也因为被舒曼视作终生的妻子而成为歌中的少女,这一部为女性而作的作品中,充满了舒曼精细敏感的浪漫气质。

5.浪漫主义文学与诗歌的影响。舒曼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家庭文化的熏陶,幼年时期就对文学和诗歌表现出极浓的兴趣。在幼年时期就曾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及希腊悲剧有所研究与翻译,其作品往往与德国文学家的诗篇相通。德国著名诗人的诗歌是他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源泉。在舒曼的艺术歌曲里,经常会有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舒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浪漫情怀的作曲家与音乐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位拥有敏锐洞察力的文学鉴赏家,舒曼在选择诗词时是非常认真的,必须要挑选出自己满意的诗歌作为题材,在创作时运用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将诗的底蕴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方之文.舒曼——诗的音乐,音乐的诗[J].星海音乐学院,2004,(4).

[2]沈静.论声乐套曲中得情节性——以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例[J].学术论坛,2009,(9).

[3]刘进军.浅谈德奥艺术歌曲的历史演变和对我们的启示[J].人民音乐,2003,(9).

[4]夏小燕.舒曼的声乐逃去《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兼谈舒曼对艺术歌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