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来遍是桃花水范文

春来遍是桃花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春来遍是桃花水范文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众所周知的名作,几千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崔护真是多情,不过是向桃花园中一妙龄少女讨了一杯茶喝,就情有独钟,翌年桃花开时便寻旧地,不见佳人,乃将聚集了一年的相思题于紧闭的门上。未料此少女亦多情,见诗后即生相思病,卧床不起。幸亏崔护数日后再度寻来,听到屋内女子哭泣,叩门问津,终与之结为连理,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的桃花成了佳人的化身,成了情深意重的代名词,可歌可叹。

唐朝诗人刘禹锡离京十载,历尽艰辛后重回玄都观,忽见千树桃花,便生万般感触,即题诗一首:“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观都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十年沧桑浑如梦,年华去矣;归来桃花满园,万木生春。焉不伤感!此处,娇美艳丽的桃花已凝聚了诗人如山般的感伤。

明代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饱含伤痛地写出了妙龄少女的红颜薄命。表面上,这些女子如桃花开时般烂漫动人,正如晏几道词云:“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而她们的命运却是“桃花随流水,洒泪滴香容”。她们为人歌舞为人乐,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欢乐,一生凄苦,其身世也催人泪下。书里写桃花的诗词歌赋中,饱含伤情咏桃花的句子还有不少,而且多与女子的不幸有关。曹雪芹就多次以桃花的凄凉诗句来比喻林黛玉的凄惨命运。陆游有词云:“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以此来寄托对前妻唐琬的相思。元代唐毅夫有散曲云:“寂寞了金谷园,冷落了桃花洞……娇容,马嵬坡尘中。”以此,感叹杨贵妃之死。看来,书里的桃花多与儿女伤情不相分离。

第2篇:春来遍是桃花水范文

美不胜收的园博园

作者:鹿聍心

世外桃源、美若仙境,用这些词来形容园博园,与济南大地拔根而起连绵不断的青青山峦都不为过,气势雄伟的青青山峦配上一湖清澈见底的的湖水更是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往返,今日一见果名不虚传,轻轻踏入这一方宝地……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南宁园、哈尔滨园、厦门园了。坐在观光车中悠闲地喝着饮料吃着零食欣赏着随着时间的飞逝而过时不时从自己身旁溜走的美景,郁郁葱葱的树林,迎风而舞的牡丹、紫薇、玫瑰…向游人招手的小草,‘吱’的一声,观光车停了下来,一幢富有童话色彩的高大古堡一刹那间立在了我的面前,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正方形的古铜色石板上面为游人们介绍着来自哈尔滨的古堡,墨绿色的山字形古堡上用大小不一的米黄色小方块代表窗户,三个堡身上面拖着三个鼓鼓的红色葫芦形屋顶,屋顶上方还顶着一根纤细的金黄色避雷针,黑红色的堡门四周镶嵌着金光闪闪的宝石,古堡的四面八方围绕着由薰衣草、牡丹、玫瑰构成的花的海洋。接着进入了古色古香的南宁园,南宁园的房屋极其古典化,房屋主色大多为深棕色,屋顶为灰色屋外还有一处小凉亭可在凉亭内乘凉避暑,凉亭内简直比空调屋还要凉爽,凉亭外有些许杨树、柳树,中间还有一片清澈见底的泉水,水中时不时冒出几条小鱼吐几个晶莹剔透的泡泡,接着便又一跃而起来个鲤鱼跳龙门,没入水中与游人捉迷藏,哗啦啦有爸爸那么高的水中淡棕色摩天轮,在水中急速旋转着,形成了一道极为特别的亮丽风景线,欣赏过后心怀不舍的走出了南宁园。搭上观光车行驶一阵来到一片绿树成群红花成片的高塔下,这高塔直冲云霄,有一种独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令人瞻仰、佩服。时间过得好快呀!光阴似箭!眨眼间到了中午,太阳早已高高在上,炙烤着大地,坐上观光车行驶到随着音乐起舞的音乐喷泉湖畔,一边聆听‘月光水岸’一边自顾自的观赏这美妙的一幕。不知不觉中这样快乐美好的一天便在我的欢声笑语下跟我挥手告别了。

绿树红花,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形容园博园的风景再合适不过了,‘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大概就是为园博园的水而写吧!

第3篇:春来遍是桃花水范文

厚积薄发成大师

第一次见到画家陈无忌的泼彩画作,一下子就被那种大气磅礴、流光溢彩的万千气象所吸引。随着与艺术家本人的熟悉,渐渐对其人其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见无忌其人,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倒真有几分魏晋之风。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多见魏晋高士。陈无忌的画中亦如此,多有高士点缀其中,与山水相得益彰。于是多姿的画面更加灵动了,多彩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悠远的意境也愈见深刻了。但在我眼中远非仅仅如此,中国文人多有高士情怀,从竹林七贤到陶渊明,从李白到东坡,哪一个不是寄情山水,以不与世俗同流为最高的精神追求?高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个深深扎根于中国文人心中的情结所在。世迁,这份情怀更因难能而可贵。想来,画中的高士,一定有种不同的味道吧。

每次去他的画室,亦常见其面对画纸,或凝神、或沉思、或蹙额、或轻颦,忽而豁然开朗,蘸墨挥毫,一气呵成。无忌画画,绝不用底稿,绝不重复,可谓千丘万壑尽在胸中了。他亦喜侃侃而谈,远到唐宋明清,近及张大千、谢稚柳,体悟深透,见解独到。

无忌还常告诫学生们不可投机取巧,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并讲述自己求学经历:少年时已见绘画天赋,相继拜孙仲威、李伯南为师,大量临摹写生,打下厚实基础。后拜入谢稚柳、陈佩秋门下,于唐宋经典及画论皆有涉猎研究。取法乎上,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取得长足提高,技艺大进。一直到现在,几十年如一日,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艺无止境。于此,我真切明白了“厚积薄发”这个词的含义。

泼彩山水诗意浓

自古以来,诗画同源,而无论诗画,最高境界都莫过于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便是“意境”。画家画山水,通常都会在画作的一隅题几句诗文,但这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有意境。真正的意境,是画作传达给观者的一种感受,营造的一种氛围,是一种能引人遐想的诗意。我格外喜欢其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画中弥漫着一种浓浓的诗意。无论花鸟,还是山水,尽皆如此。

很喜欢无忌的一类代表性作品——禅意荷花。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莲,花之君子者也。”荷花被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象征义,自古以来多入画,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我看过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不少,或着色,或单以墨胜,或用工笔,或重写意,而如无忌这样将泼彩与工笔合而为一的却不多见,在氤氲墨意中,既不失荷花的神韵,又格外见风致。每观画,不自觉就会想起“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之诗、“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词,荷随风动,仿佛阵阵荷香浮过,若有若无。“暗香浮动月黄昏”本是林逋描写梅花的一句诗文,用到这里却也再恰当不过。

画家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他创作的作品意趣,在其的画中,可见“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恬淡闲逸,可见“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幽明净,可见“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迷蒙幽远… …看其的画,总会让人觉得景外有景,画外有画,无限的想象空间任你的思绪飞翔。以上种种,非一般人能为,只有具备深厚的学养,才会达到如此境界。其画中多有文人的才情雅致,这源于他的文人气质和深厚的文学修为。凭其着对古诗词特有的敏感和深厚的积淀,再加上绘画的天赋和勤奋,手中的画笔自然就有如神助了。于是,他的画就呈现出或开阔浩渺、或空灵清新、或深邃悠远、或绮丽多姿的各种情态,值得玩味,禁得住咀嚼。

无忌的画题材丰富,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禽、走兽皆精,而我尤喜他的山水,山水画中,我又尤喜泼彩山水。

无忌的泼彩山水,泼处用墨毫不吝惜,朝晖夕阴、层峦叠嶂、雾霭迷蒙、云蒸霞蔚,远观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洒脱而不粗率。而近玩则由细微之处见其精神,楼台亭阁、山石树木、浅渚轻舟、长桥行人,皆上法唐宋,精细入微,线条流畅活泼,工而不板,细而不拘。即使是小品,亦能小中见大,虚实相生。工与泼巧妙结合,真是尽得其宜,此等妙处,与大千的偏重写意又有所不同了。

色彩光影多变幻

无忌作画,在色彩的应用和光感效果的把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这应该归于多方面原因。十年的新加坡旅居生活,斑斓绚丽的热带风光,自然在他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他又对摄影尤为喜爱,也颇有研究。案上一直摆放着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的摄影作品集,不仅时时拿出翻看,而且在一些图片旁勾勾画画,圈点评析,这对他作品的构图和光感的处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观看其泼彩作品,不难领略到有如摄影画面般的独特光感效果。

旅居狮城之后,无忌接触到赵无极的作品,深为喜爱,多做研究,对西方印象派形成初步认识。后随恩师陈佩秋先生去法国考察,卢浮宫、莫奈的家乡都曾留下他探寻的足迹,对印象派的体悟更加深刻。兴盛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认为自然的光与色不可分割,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光照色彩不同,讲究捕捉光与影的瞬间变化。他从印象派对光的表现上受到很大启发,并将其巧妙融入自己的泼彩山水中,于是呈现在观者眼前的就是那种流光溢彩与中国古典水墨水融的境界了。特为本次艺博会准备的“云蒸霞蔚”系列作品就是典型。夕阳西下,高处霞光万道,镀紫鎏金,群山连绵,深邃悠远;低处薄暮冥冥,闲人野渡,渔舟唱晚,一派幽谧山村景色。不觉想起“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的田园意趣。而将几幅作品放在一处品评,似乎可以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带来的颜色渐变,由明到暗,这种感受如此微妙,如此神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