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二写景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雪,我久违的朋友。自从我在电视上看到全球升温的消息时,就隐隐有一种预感:雪,不会再轻易的来了。果然,到了冬天,过完春节,一直没有下雪。我一直在等这个久违的朋友,终于,在2009年的2月26日我见到了这个久违的朋友。
早晨,我缓缓的走在上学的路上,房顶上树枝上有昨夜下的雪,马路上的雪大多化了。一片片轻柔的雪花向我扑来,陪雪这个朋友走在路上,脚下很滑,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雪在向我打招呼,它好像在说:“哎,看见我了吗?我要让你摔上一跤。”哎,它还真调皮,没办法只有小心的走了。到了学校,操场上一片雪白,一群小伙伴正在哪儿招手让我过去呢。于是,我跑回教室,书包一放,撒腿就往操场跑。我跑到操场,我的好伙伴雪落在我的脸上,手上钻在领子里,舔着我的皮肤凉凉的,爽爽的,雪真是一个爱恶作剧的顽皮孩子。这时,一个雪球砸到我的头上,立刻在我的头上开了花,雪块纷纷钻进我的脖子,顺着我的脖子向下滑,我立刻冷得缩到一起。原来是调皮蛋虫虫砸的,我经常拿他没办法,这次也只好算啦。我的好伙伴雪也落在他的嘴里,脖子里,他的反应也和我一样。算是雪这个朋友在替我报仇。雪仿佛在说:“你这个软弱的家伙,坚强起来。”
啊,雪停了,我们的交谈也结束了。啊,雪,爱你!
相关阅读:
关于雪的作文53篇 关于雪的作文:雪(1) 关于雪的作文:雪情(1) 雪域幻冥 关于雪的作文:雪(2) 关于雪的作文:雪情(2) 冬雪 关于雪的作文:雪(3) 关于雪的作文:雪情(3) 06中考满分:课本中的风花雪月 关于雪的作文:雪(4) 关于雪的作文:雪情(4) 优秀作文:香雪·红梅 孤烟独归远寂寞照雪天 雪的童谣 懈后的一场雪 飞雪 记事作文:打雪仗 风花雪月 05年黑龙江高考作文:如梅在雪 写景作文:2008年第一场雪 风花雪夜眠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雪,依旧在飘 哇!下雪啦 雪中玩鞭炮 游浮戏山雪花洞 大雪 冬天的使者——雪花 雪中乐趣 下雪了 本站点评原创投稿:雪线 关于雪的作文:下雪 雪与回忆 我的雪人老师 [自然--初二]雪 黑夜里的雪花 本站点评原创投稿:飘雪*绝尘 [自然--初一]雪花 雪茄 雪地猎狍 [自然--初一]雪趣 雪落青沿泪如光 杜甫《对雪》 梦里雪落 雪停了 雪中大战 我爱家乡的雪 雪花 [自然]雪 雪花是凋零的花朵 忧伤的雪,思念的疼 [自然]雪 暴风雪与阳光 滑雪 小雪人 梦中的雪 童年看雪 [自然-初一]2006年的那一场雪 关于雪景的作文26篇 小城雪景 终于迎来第一场雪 令人陶醉的雪景 冬天的雪景 2009年的第一场雪 美丽的雪景 山中雪景 2009年里迟来的瑞雪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 冬日雪景 第一场雪 关于雪景的作文 关于雪景的作文:雪景 雪,第一场雪 那一场雪 难忘的雪景 2009年第一场雪作文 冬天的大雪 我爱这美丽的雪景 今年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春天里的第一场雪 美丽的雪景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我爱你洁白的雪 雪中一景 家乡的一场雪
我期盼这场雪已经好久,等待着它来滋润万物。说实话,我对雪也是挑剔的,《咏雪联句》中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想这可能是江南的雪,显得细腻。南国的雪爱跟雨水凑热闹,落地即化,不能在人间长驻。“燕山雪花大如席”或许描写的有些夸张,却是北方那大学飞纷的真实写照。
这场雪来的干净利落,毫无保留的把它积攒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场雪是地地道道的北方雪。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有一种豪放粗旷。雪来之时,天地如同一张白纸,不知怎地,也许太阳不想参与这白色的盛宴,直到上午10点多,太阳都没有出现,被封杀在白茫茫里。
曾听一些长辈说过,冬至后,一九开始,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虽然此时已不是一九二九,却同样寒冷。可是在大雪飞纷中,我并没有感觉到无法出手的冷意,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在雪中,我们奔跑与欢笑,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雪渐渐大了,雪花直直地快速坠落,铺在地上,越来越密,越来越厚,像织成了一张大网。回到教室,平时最爱听的生物课也无心眷恋,只是一直久久地注视窗外,希望不要停,越来越大,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想让洁白的雪来丰富我的生活。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微弱的灯光下,雪层反射出刺眼的白光,一闪一闪,接连不停,这时,我才能真正了解雪的晶莹剔透,看着透明的雪,我甚至不忍去踩它们。
不管如何如何,我总觉得这次雪与其它时候不一样,我也无法将全部都注入到这张纸上。
一、赏农景,领略家乡之美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自然景观、农家新居、现代乡村生活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采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小麦、玉米、菜地、鱼池、大棚、奶牛场……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秋收图、运输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二、干农活,丰富生活体验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师除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热闹非凡的劳动场景,从中了解不同的劳动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了解他们是如何团结协作完成每项劳动任务的,弄清楚每项劳动的程序、特点,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及四季变化等。如,拖拉机的轰鸣,农民除草施肥,播种浇水,开机收获,装仓入囤,剪枝授粉,喷药除虫,采摘交易,庄稼拔节抽穗,开花结实,野花野草的自生自灭过程等等,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都会给学生写作的灵感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好比春风细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火热的劳动场景中长见识、增才干,获取第一手详实的写作资料。
三、做调查,探究农村文化
中国地域广阔,文化博大精深,农村文化异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让学生透彻地、广泛地了解农村文化,使其沐浴在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之中,汲取精华,增加内存。
1.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比如:春节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守夜、拜年;阴历二月初二炒豆子;清明节扫墓、插柳;端午节吃粽子、煮鸡蛋、划龙舟;阴历六月初一过“小年”吃菜包、喝面叶;阴历七月初七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诉说衷情;中秋之夜出门在外的人千里迢迢回家团圆、吃月饼、赏月;腊月二十三吃年糕等等,这些节日习俗和风俗习惯都有来由,分别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作为节日活动的主人,以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参与、了解、感受,弄清风俗习惯,节日习俗的来由,活动过程,代表人们怎样的愿望,寄托人们怎样的感情等等。于那种浓郁的节日气氛和风俗习惯的熏染中享受亲情和欢乐,体验生活的甜美,品味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2.了解村史。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沿革过程,具有深厚的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寻查碑刻等形式,弄清楚村庄的起源,发展,辉煌,涌现出哪些名人,祖辈留下哪些弥足珍贵的有行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等等;弄清楚当地的地名、山名、典型建筑物名等方面的来历,以及寄予的内涵等情况。这既能增强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农村的热爱。
四、察农变,感悟时代脉搏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然而小学生对这些没有太多关注。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变无心为有心,通过课外阅读、向长辈询问等途径,去发现农村的新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在作文中的描述明显具体生动起来了,如:有位学生在《我家门前的路》一文中,通过写家门前的一条小路由爷爷小时候的烂泥路、爸爸小时的沙土路到自己现在的柏油路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一、以旧带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给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学段衔接
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王筠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教育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的《教童子法》是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当时的小学教育。
王筠的主要观点包括:学生是人,不是猪狗;教者要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摒弃“日以夏楚”的体罚教育;教者要因材施教、启发善诱。同时,王筠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时分段学习。他呼唤“良师”的出现,批判“无知之师”,“愿天下之为师者,各为其‘心丧三年’计”。此外,《教童子法》还提出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直观法进行识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则提倡愉快教学法,且讲究“圈抹批划”“讲解诘问”的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他主张“以放为主”“以圈为主”,这些大都还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所用。虽然,《教童子法》带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价其中的语文教育思想,并挖掘出现代价值,从而为当今的语文教育发展所用。
一、《教童子法》中蕴含的阅读教学
法思想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阅读教学法思想和方法
王筠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原则主要为循序渐进原则、读思结合原则、愉快阅读原则。他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乐趣教学的重要原则,是过去实际教学中所少有的,在今天也难能可贵。这些为我们寻找阅读教学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筠总结的阅读教学方法包括札录法、循环记忆法、圈抹法、教学相长法等。其中很多都是契合人类“遗忘规律”的科学指导方法,能使师本文由收集整理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提高和满足。
2.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加强语言积累,注意读思结合。王筠指导学生要加强语言材料的累积,这样用时就不怕心中没有东西。他还指出:在阅读的同时要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要能够阅读。因为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内容提出问题,把矛盾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会充分、积极地思考。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思想注入学生的心灵,这是不当的。
书中得有乐趣。王筠的“书中得有乐趣,学生才乐以相从”的观点,告诉教学界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制约当今语文教育界发展的一大痼疾,即为语文学习兴趣匮乏、课堂讲授枯燥无聊。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之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验和收获的快乐中去,好像“游泳在趣味之海里”。如教学《鸿门宴》,若教师仅限于对文言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疏通理解,则不能满足学生向深处挖掘的欲望。教师不妨让学生来做历史还原,再现鸿门宴时主要人物的座次方位,明白汉代的座位礼仪。学生就能由此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梁启超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中如是说。
二、《教童子法》中蕴含的作文教学
法思想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作文教学法思想和方法
王筠的作文教学原则以自由为主、以表扬为主、以短篇为主,但也注意到规则约束的必要性。王筠鼓励儿童要大胆地写,不要太拘泥于写作规则、技法之类,因为“规矩者,巧之所以出也。得规矩而失其巧,于义何居焉”。他觉得写多了,自然可以进行剪裁和取舍,这大概是学做文章的自然历程。在批改作文时,王筠提倡不要从严要求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信心。
王筠的作文教学方法大致包括提倡学生练习口头作文、背诵范文,并多用生活化的题目练习写文章等。王筠反对写作中只讲究形式,不求实用。“吾乡非无高才,然作诗必律,律又多七言,七言又多咏物,通人见之,一开卷便是春草秋花等题目,知其外道也,掩卷不观矣。”他提出了作文的“救急良方”,即积累素材。说有一个秀才,“家贫,须躬亲田事”,闲暇时喜好掷骰子,但作文时“似手不释卷”,挥洒自如。问其原因,曰“我有二十篇熟文,每日必从心里过一两遍”。熟文的好处在于,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王筠很重视“活典故”,他认为“活典故”在开发学生智力、使其心思长进的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写作文的好素材。
2.对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
重视口头作文训练。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书面语言的发展必须以口语能力的发展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口头叙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或者概括文章大意等,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讲解《故都的秋》时,对于文中出现的五幅秋景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描述,让学生学会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又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之后,班里可以来一个“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学生不仅能锻炼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受到极大的精神感染。
作文命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叶圣陶先生曾对作文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文题取材应广博,不特学校中之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切莫让学生写那些无谓之翻案,空泛之论断,即学生有作,尚宜亟为矫正,若以之命题,自当切戒。若用事例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即如小学三四年级作文命题应该以生活为主,像《我的老师》《我的妈妈》等;初二、初三则可以开始关注人的道德、思想,可命题《令人懊悔的事》《这就是幸福》等。
作文批改注重鼓励。《教童子法》一书中提出“少改易之,以圈为主”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正是促使其努力和渴望提
高成绩的动力和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评语,多给予学生鼓励的语言。如批改学生的习作《后花园的四季》时,一教师给出这样评语:选取一个范围较小的地方来写,很省笔墨,且写景状物逼真生动,观察很仔细,若能给每个季节的后花园用一个统摄性的词概括一下会更好。这样就留给了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三、《教童子法》中蕴含的教育思
想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教育思想
德智兼重。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了培养理想人才的标准──“功名、学问、德行”三者并重。他非常注重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善学,告诫学生“不可痴思功名”,要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这是贯穿于整个《教童子法》中的教育思想。王筠从尊重学生和解放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首先是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求知的欲望,有求乐的天性。在此基础上,王筠严厉地批判了那些贻误学生的“无知之师”,认为他们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积极主动性,“奄奄如死人”;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如“嚼木札”;而且“曲木为几”,实行主观强迫,结果产生了大量的“弃才”和“废才”。因此,他强调教育要解放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王筠已经观察到了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和联系。“小儿无长精神,必须使有空闲。”王筠认为学习如果超越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为了更高的学习效率,需要给学生时间休息,以转换思维。“空闲,即告以典故”,让学生从典故中不仅能学到东西,而且还能放松心情。王筠认为,教师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得其机之所在”,使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批评庸师,呼唤良师。王筠呼唤“良师”的出现。他认为“观其弟子欢欣鼓舞,侈谈学问者,即知是良师也”。他说教师的职责是“涵养诱掖,待其自化”,这大概是他为了引起教育者的自我反思而提出的殷切期望。
此外,王筠提出学以致用的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王筠对当时的考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当时刻板的“会考指南”比作浸灌人心的粪。他主张不要迂腐地读书,而应该以启发学生智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为重。
2.对于语文教育的启示
教师是传道授业之人,对于学生的发展,无论知识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懂得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注意自己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从而影响学生。教师的学识、阅历,尤其是道德修养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强烈的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