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针灸科医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乡镇卫生院;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枢纽,是保证卫生服务诸多功能在农村基层落实的关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与其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稳定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仅是保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更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科型乡镇卫生院科技综合示范及相应产品开发”中“全科型乡镇卫生院适宜人才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子项目的成果。该项目以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为载体,研究建立全科型乡镇卫生院。本研究在对该卫生院卫生人员基本情况与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全科型乡镇卫生院对适宜人才队伍的要求,开展培训实践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口东卫生院31名卫生技术人员与隶属于该院的14名乡村医生为培训对象。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团体深度访谈、试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培训对象教育培训现状、需求及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1.3 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1.3.1 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与培训实施,全面提升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技术水平,进而提升该卫生院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型乡镇卫生院要求。
1.3.2 培训内设计 在项目建设期内,对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内容整体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五大模块:全科医学基础理论模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模块、公共卫生基础模块、临床医疗模块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模块: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和技术骨干参加的培训。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包括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和西医适宜技术,其中公共生适宜技术根据内容穿插在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和公共卫生基础两个模块中培训(见图1)。
1.3.3 培训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完成全部培训任务:采用模块化的培训方式,大模块下包含小模块,每一次培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这种培训方式主要考虑到接受培训人员均为在职职工,工学矛盾问题突出,在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之后将培训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其优势在于时间安排更为灵活,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基础与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培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样本卫生院提供了大量参考教材与相关书籍。其中面授名训时间为40 d,总计320学时,根据该院时间安排从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下派相关专家、教师到卫生院授课。
2、结果
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参由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加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的转变情况;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情况;样本卫生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情况。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以卫生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实施培训前的测验与实施培训后的测验对比。
2.1 问卷调查结果共42人参加效果评价问卷调查与测试,包括31名卫生技术人员和11名乡村医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满意度为95.2%(40/42),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2.9%(39/42),教材满意度为90.5%(38/42),课程安排、培训管理满意度为97.6%(41/42)。见表2。
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上来说,78.6%(33/42)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88.1%(37/42)掌握或基本掌握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理论与技术、适宜技术。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论与技术三项培训内容有1~2人完全不能掌握,均为医技人员,见表3。
培训对学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5.7%(36/42)对全科医学有了全面的认识,71.4%(30/42)认为自己的知识有所更新,59.5%(25/42)认为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47.6%(20/42)认为服务观念有所转变,38.1%(16/42)认为学习动机有所增强,33.3%(14/42)认为培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然而,57.1%(24/42)的学员认为培训不能满足需要,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19.1%(8/42)的学员认为虽然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但是为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持。
培训对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76.2%(32/42)为患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的时间明显增多,61.9%(26/42)能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50.0%(21/42)诊疗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全科思维,42.9%(18/42)工作中能够应用培训所学的新技术。从回收问卷中所提到的建议和意见中可以发现,多数学员希望今后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培训,培训对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效。
2.2 团体访谈结果 共有8名学员参加小组访谈,包括医生6名,护士2名。访谈主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哪些课程印象最深刻?”、“哪些适宜技术对工作最有帮助?”、“工作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是否有了明显改观?”、“是否能够将课堂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从培训课程角度来说,学员认为所有老师授课水平都很高,特别是对全科诊疗思维、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课程印象最深刻,主要是因为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灵活,内容比较新鲜。此外学员认为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更多地将临床案例和临床新进展带入课堂,这对学员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惟一遗憾的是学时太少。适宜技术对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心电图、糖尿病、急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大家认为这些知识既常用但自己掌握的又不是太好,通过培训可以为患者和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接受培训后,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方式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患者做健康宣教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了。一位全科医生谈到:“从前因为知识缺乏,想和患者讲也讲不出来,现在通过培训,这些知识都有所增加,知道该怎么指导患者了。而且我们现在还主动到村子里,给他们上课,做健康教育。通过这种形式,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积累,对个人很有好处。”此外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在诊疗过程中更倾向于运用全科思维了。一名在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谈到:“以前来个高血压的患者,我就给他们开点药就完事了,现在我会问他一些和生活方式、个人脾气秉性还有家庭关系等有关的一些事情,有时还会调解家庭矛盾,会给他一些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总之,好像工作范畴不再局限于打针、开药了。”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一致
访谈对象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对工作非常有帮助,个人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休息时间少,本人自学的时间显得不足,更倾向于教师的面授,尽管授课老师提供了相关自学材料,但是几乎没有人在课后深入、广泛的阅读和学习。自学能力不足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共性。另外,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但是还不够深入,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开展类似培训,特别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更受他们欢迎,因为可以知道更多的学科新进展和临床用药新进展。对于适宜技术的培训,访谈对象希望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最好可以有机会出去进修。通过本项目培训,在职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所产生的明显效果,本次培训结束后,医院开始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更为适用且多样的培训项目。
2.3 试卷测试结果 采用培训前调研使用的同一套试题对学员进行培训后测试,两次测试间隔一年半时间,培训前的测试并未做成绩反馈与分析,具有较高的同测信度。培训前护士平均得分为(61.5±8.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7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404,P0.05);培训前西医师平均分为(57.0±10.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57.0±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n=15,t=0.000,P>0.05)。因测试题与培训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大部分内容需要培训者自学掌握与巩固,因此测试结果反映出,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参考书籍与资料利用不充分。
2.4 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培训对象为不同专业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方案设计应为多层次、多类别的。但培训对象的总量较小,每一专业类别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人,分层培训很难实施。因此,培训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内容更适合医生群体,对护理人员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针对性不足,他们仍须参加个性化的培训。另外,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每次课程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均能参加。原计划为提高整体培训效益,希望周边其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愿参加培训的设想难以实现,使得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本较高。
3、讨论
有研究提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应注重个性化,即根据农村卫生人员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尊重农村卫生人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卫生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项目的培训实践作为个案,在个性化、精细化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以下症结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3.1 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的提升问题 培训前后试卷测试的结果比较出乎意料:医生培训前后的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护理人员测试成绩提高显著。在教育培训方面,护理人员比医生的受重视程度差很多,所有护理人员基本未参加过培训。虽然此次培训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并不强,但她们可能更珍惜学习机会,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医生虽然对培训主观感觉收获很大,但他们工作之余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不强,这也与处于项目建设期工作量增加相关,卫生院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的相关制度与学习氛围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单靠短期培训很难有较大幅度提升,提高他们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个好的针灸医生需要掌握骨科、神经科检查法以及中西医常见诊查方法及辅助检查法,做到疾病自主诊断,不要总是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诊断,我们一定要亲自检查身体,不要只看片子就下结论,这样使我们越来越懒惰,有的甚至完全依赖于辅助检查,对我们业务提高是个严重的障碍,将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例如:有的关节结核、多发性骨髓瘤、脊柱转移瘤的病人还接受针灸治疗呢。不仅延误了病情,还给病人白白浪费金钱,增加痛苦。无论我们是在哪一级医院,在什么位置,只要是医生就一定要亲自查体,对患者负责,不懂的请示上级专科医生,不要盲目诊疗。
2 培养针灸医生要多方位
西医临床医生实习时一定会去急诊科学习一段时间,而中医的毕业生这方面的培养就欠缺,在美国心肺复苏术已做为常识在各行各业的人群中所掌握了,这样可以增加了多少条生命被挽救的机会。中医针灸都来开设学习心肺复查的实习课,这方面就显得不足。如针灸科医生在实习期间能多到骨科门诊、神经科门诊、CT放射科、MRI室,尤其是手术和麻醉科,能学习到许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手术医生断层解剖、重要脏器的位置,神经节段分布、麻药的剂量、毒副作用、手术中监护抢救等,对我们针灸科来说太有好处了,我建议以后针灸科医生实习时都到手术室麻醉科学习3个月,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3 论文资料应详细更具体
如肩周炎这种病实际上包括了冈上肌腱及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综合征、肩胛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如论文写作肩周炎统计出的结果就会更准确,这些病的预后不同,有的病需要关节镜等手术,方能解决,我们应对病例细致的了解,分类如病痛点的位置,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情况,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多大,有无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史等,这样分类记录给于我们对疾病的疗效有一明确的判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4 关于苇管灸的改进
《千金翼方》就有记载此法,是用苇管灸用于耳孔部灸疗的一种,用于面瘫、颈性眩晕、颈性耳鸣的治疗,它有以下缺点:苇管灸器制作麻烦且不耐用、又固定困难,患者保持一个姿势,不慎移动则易烫伤皮肤及衣物,艾绒又要随时更换,我们想能多用现代方法制一种耳灸器治疗上述疾病。如图:
针灸科可治的耳鸣
问哪些原因造成了听力损害?
答概括而言,耳鸣、耳聋的原因可以由内耳供血障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创伤、噪声、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特别是耳毒性药物)、情绪激动、睡眠不足、衰老等因素造成,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因存在内耳膜迷路的积水,也可表现为听力减退。
在上述这些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害中,有些病情较轻(可能表现为一过性的耳鸣),可以自愈,有些表现为慢性病变,会逐渐加重,而有些会成为不可逆的永久病变,难以逆转(例如由耳毒性药物和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害就很难逆转)。
近十年来,我们着重对颈椎病变所造成的听力损害进行了研究,发现高达84.26%的耳鸣患者存在有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异常。从解剖学上来看,内耳动脉就是从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分出后走向内耳的,因此,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的异常必将引起内耳的供血障碍,会造成耳鸣、耳聋等听力损害。动物实验也证实,一旦将椎动脉结扎,动物的听觉功能就会丧失,说明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和听觉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问什么类型的耳鸣可在针灸科治疗?
答我们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刀疗法、针灸疗法(我们对此设计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的异常具有明确的改善作用,经过治疗后耳鸣症状可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治愈。
所以,我们能够提供帮助的耳鸣类型是由于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异常所导致者。而对于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并无异常的患者,我们目前还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问如果去就诊,需要准备什么?
答由于耳鸣是一种原因十分复杂的疾病,个人病情又不完全相同,所以预后也不一样。因此,一旦出现耳鸣,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前做些检查,有选择地前去医院就诊。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您需要在当地医院先进行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流速的检查,这个检查项目叫做TCD。检查后,需要留意医生的报告中有无“椎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字样,如果有这样的结果,您再考虑前去医院;如果没有问题,则不是针灸科能够解决的问题。
问搏动性耳鸣患者怎么办?
答大约有5%的患者,其耳鸣表现为有节奏的鸣响,这种节奏和自身脉搏的节律一致,这种耳鸣叫做搏动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病因比较特殊,可能是颅内的血管异常所致(比如血管中出现了由于某种原因所导致的狭窄区域,当血液流经这个区域时就会出现流速增快从而产生杂音,这种杂音传导到耳朵里就会形成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不是针灸科的适应证。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也曾尝试在针灸科治疗过搏动性耳鸣的患者,结果毫无疗效。经过同相关学科的专家会诊,确定是颅内静脉的局部狭窄,最后经过实施导管治疗而治愈。因此,搏动性耳鸣的患者可以向相关科室的专家求治。
有关跟痛症的问题
问跟痛症是怎么回事?
答跟痛症又称足跟痛、跟骨痛,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常见原因如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腱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由于机体的老化,跟骨结节退变、钙化,也可以导致脂肪垫炎、滑囊炎形成足跟痛。足跟脂肪垫炎是由于足跟长期受到压迫或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跟垫出现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足跟底肿胀,有潜在压痛;炎症波及跟骨骨膜或滑囊时,还会有深压痛。
跟痛症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在文献报道中8~80岁的人都可发生,女性及肥胖者更为多见。
问跟痛症有什么表现?
答跟痛症大多一侧发病,也有两侧同时发病者。患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症状以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是跟痛症的特征性症状。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夜间不痛,如有夜间疼痛就应当与肿瘤、结核或其他病变相鉴别。跟痛症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跟骨侧位X线摄片可见“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侧。跟部表面无红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可有局限性压痛。X线摄片的重要性不在于确定“骨刺”的有无,而是鉴别其他病变。跟痛症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临床症状做出诊断的。
问得了跟痛症怎么治疗?
答针刀闭合性手术是跟痛症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虽称为“手术”,但实际上和传统的针灸治疗很类似,也是扎“针”,但此“针”非彼“针”,针刀所使用的“针”是一种尖端带有刀刃的微创手术用具,虽然这个带刃的“针”直径只有1个毫米,但却可以在病变部位起到适当的松解病变软组织的作用。经过针刀的松解治疗,多数跟痛症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问患有跟痛症要注意什么?
答跟痛症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因为病在脚上,而人每天走路又离不开脚,所以跟痛症对患者的生活还是会造成很大影响。得了跟痛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少走路,以避免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这样非但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引起相反的后果。
【关键词】疼痛;针灸;有效性;安全性
疼痛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与情感体验,与实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或者以此类损伤来描述[1]。但在疼痛的治疗上,困扰医生的问题依然不少,诸如药物的安全性、疗效不够理想等,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起传统疗法,针灸就是其中一种颇受人们关注的治疗手段。
1针灸治疗疼痛的有效性
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它以经络理论依据,利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调整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推荐的43种针灸适应症中,与疼痛相关的疾病就占了很大比重[2]。针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显然与其良好的疗效有关,当然,针刺的基础研究中的进展(尤其是针刺镇痛的机理的新发现)也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1975年,人们首先发现具有镇痛作用的脑啡肽,随后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内源性镇痛物质也被依次发现,令人兴奋的是,人们发现电针能促使这些内源性的镇痛物质的产生,例如,2Hz的输出波能刺激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的释放,而100Hz的输出波能刺激强啡肽的释放,如果2Hz和100Hz两种频率交替产生(间隔3秒),则能促进以上三种镇痛物质的共同释放,从而起到较强的镇痛效果[3],这些研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针灸治疗疼痛的安全性
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对付疼痛的手段日益丰富,而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疼痛疗效确切,已成为目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和药物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已经出现,疼痛治疗似乎变得并不困难。不过,药物毕竟有其副作用,即使目前认为较为安全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后,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令人欣慰的是,针灸疗法弥补了药物治疗的不足,对于有胃溃疡、消化不良的疼痛患者,或是有其它药物禁忌的病人,由于针灸产生的是内源性的镇痛成分,不会对胃部产生刺激,在疼痛出现时,可以替代镇痛药物治疗疼痛,因此是上述患者上佳的选择。
3针灸治疗疼痛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愈加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消除疼痛或减轻疼痛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人性的关怀。2007年7月,中国卫生部发文决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号为27,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可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主要针对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目前,在国内的医院中,疼痛门诊往往有麻醉科医生主持,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也参与其中,疼痛治疗似乎与针灸并不相干,其实不然,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针灸科医生面对的往往是一些急慢性疼痛患者,基层医院尤其如此。积极利用传统的针灸技术,努力提高镇痛疗效,有利于提高针灸医生自身和科室的声誉,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从而提升针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耿文秀.疼痛与痛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2]金观源,相嘉嘉,金雷.临床针灸反射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1.
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针灸,有什么神奇之处?包主任平时会不会用它来养生?这些问题,在包主任的亲自演示下,都有了答案。
因为近视爱上针灸
包烨华第一次接触针灸,还在上小学。“班里好多同学近视了,我也不例外。”包烨华说,当时,杭州正流行针灸治近视,爸爸带着她去了湖滨卫生院,那里专门开了一个专科,身边很多同学也都去了。
“当时,一位女医生给我施针,扎在我头上、手上的穴位。好像当时并不觉得痛,唯一的感觉就是特别神奇。扎针没多久,我就感觉眼睛变得特别明亮。”
古装片里,经常有这样的片段:英雄中毒病入膏肓,神医从口袋里掏出一排银针,对准重要穴位一扎,就能逼出体内毒血,救人性命。
虽然没有那么玄乎,但当年的亲身体验,让包烨华对针灸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经过一个暑假的治疗,近视并未完全治好,但让她对中医有了感性的认识。在之后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填报了浙江中医学院的针灸专业。
“懂针灸,首先要辨穴位。对遍布人体的几百个穴位了如指掌,医生才能以针祛病。说到底,针灸是一种经络疗法。为什么在肉眼看不到的穴位上扎针会有效果?就是因为这一针下去,足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防病也治病。”经过系统学习后,包烨华彻底弄清楚了针灸的许多奥妙。
自己扎针按摩
在针灸科当医生,需要经常低头给病人扎针、写病历,包烨华和科里的许多同事一样,都有颈椎病。
“我颈椎有些侧弯,工作累了,会颈项酸痛,就经常给自己扎针。”包烨华嫌吃药太麻烦,白天上班没时间,就趁中午和晚上空下来时,自己在脖子和手上扎几针。还别说,一扎针,颈项部的酸痛感就缓解了。
在中医的治疗体系里,推拿和针灸很难彻底分家。因为由颈椎、腰椎引发的毛病,都离不开这些治疗手段。由于颈椎病是白领群体的高发病,所以,包烨华碰到的,都是长期坐在电脑前,不运动也懒得动的年轻人,尤其是做 IT、会计、老师等行业的群体。
有颈椎病的人很容易落枕,包烨华自己遇到,会怎么办呢?这时,她会找到手背第 2、3 掌骨间,掌指关节后 0.5 寸处的落枕穴,自己给自己按压,一边按一边活动头颈部。
“如果是身边的亲戚朋友落枕,我会教他们一些很简单的办法。比如左侧颈部落枕,就用手指大力按压左侧颈部的最痛点。或者用热水袋热敷、用吹风机对着颈部痉挛处吹热风。”
颈椎病还可以用火罐治疗。 “现在淘宝上可以买到真空罐,自己在家就可以拔罐。另外,在感冒初期拔罐最有效果,这时在大椎、肺俞两穴拔罐,可以缓解症状。”
常按十个穴位补气调脾胃
平时聚餐,免不了吃多了胃不舒服,这时包烨华会用艾灸,熏足三里和中脘两穴。
“中脘穴的位置在胸剑联合处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如果吃坏了肚子,又怕打针灸,这个办法最好。”平时,包烨华会经常按摩身上十处穴位,分别是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各一个穴位,天枢、足三里、内关各两个穴位。
“下脘在肚脐眼和中脘穴连线的中点,气海在肚脐眼下方 1.5 寸的位置,关元在肚脐眼下方 3 寸的位置。天枢穴在肚脐眼旁开 2 寸的位置,左右各一个穴位。”
沈卫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骨伤名家石印玉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针刺麻醉研究室主任、康复科主任、针灸学教研室主任、针灸临床实验室主任、传统中医诊疗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刺络原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委员、世中联康复保健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以中风病、截瘫、颈腰痛、针刺麻醉、内分泌调整为主攻方向,获得多项科研成果。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一位患者正被锯开胸骨做开胸手术,但患者并没有完全昏迷,仅凭几根银针,患者竟不觉得痛――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曙光医院手术室中真实的一幕。这样单纯用针刺来麻醉的手术并不多,更多的是少量加针刺麻醉,也称为针药复合麻醉,在曙光医院,一个月至少有二三十台手术运用到针刺麻醉。
国内鳌头,重现神奇
“曙光医院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开展针刺麻醉最广泛的基地,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国家科技部973计划等多个项目计划!”沈卫东教授不无兴奋地说。
尽管我国古代文献就有对针刺镇痛的个例记载,但正式开展对针刺麻醉的探索,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的,距今不过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是全国各地开展针刺麻醉最红火的时期,在国际上也造成过相当轰动的影响,如美国基辛格、尼克松都为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倾倒。各国也纷纷效仿。
但由于种种原因,针刺麻醉的开展和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停滞下来。沈教授认为,主要是当时现代麻醉学、物的发展速度快,而针刺麻醉效果因人而异,且那时强调要保持患者清醒,这点不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个别失败的案例引起了许多人对针刺麻醉的质疑,针刺麻醉渐行式微。
“而今进行针刺麻醉的医院很少。这几年我们医院相关科室精诚合作,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不少结合针刺麻醉的手术经验。由于针刺麻醉的种种优点,这种具有原创性的中医诊疗手段必将传承下去。”沈教授充满信心。
价廉物美,镇痛安全
针刺麻醉到底有何优势呢?
沈教授归结为9个字“苏醒快、费用低、保护好”。
比如,一个腹腔镜下的胆囊手术,一般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于患者全身麻醉,呼吸肌松弛,无法自主呼吸,所以必须在术前给患者行气管插管。对患者来说,不仅用药量大,术后要密切监护观察,而且气管插管可能造成患者呼吸道损伤,甚至并发肺部感染,导致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量明显增加。如果实行针刺麻醉或针药复合麻醉,情形就不同了:患者最多只使用少量的,能够自主呼吸,不仅手术后苏醒得快,而且能避免气道损伤,节省下来的费用包括品费、抗生素药费、重症监护费等也是很可观的。
许多患者就是抱着针刺麻醉能省钱的初衷而来。有的患者惊喜地发现,手术过程运用针刺麻醉居然能减少1/3的住院费。
要是以为“便宜无好货”,针刺麻醉还是要忍着点痛――这想法可就错了。
“针刺镇痛的效果非常好。”沈教授笑着说。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觉,往往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针刺镇痛除了被用在手术麻醉中,还常被用于其他镇痛。沈教授记得,有次会诊,一个高考生考前骨折,已采取了支架固定的保守治疗方法,但入夜后发生剧烈疼痛,彻夜不眠,为免用影响其次日考试发挥,请沈教授施行针刺镇痛。几针扎下去,那女孩很快就安然入眠了。
另外,对于过敏的人群,针刺麻醉术就是手术过程中“护航”的惟一安全有效的方法了!
因人而异,取穴精准
针刺麻醉可以被运用在各种手术中,从部位来看,如头颅、口腔、甲状腺、心脏、肺、乳腺、胆囊、输尿管、皮肤等。根据观察,越接近头部的手术用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越好。
但由于每个人对针刺的感觉程度不同,耐痛性也不同,所以在选择针刺麻醉术之前还有一定的过程:
首先,要求患者主观上能接受针刺麻醉理念,而且经过试针,有针感(即对针灸有一定敏感度);
其次,要通过痛阈测定仪的测试,检测痛阈和耐痛阈。痛阈反映的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痛阈越低的人就越怕痛,耐痛阈则反应一个人能承受的最大的痛感程度。如果患者的痛阈、耐痛阈非常低也不适合做针刺麻醉。
最后是选择方案,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相应选择不同穴位,并决定是否配合品。有些手术比如皮脂瘤手术、甲状腺手术等,可以只用单纯的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一般取穴很少,曙光医院已经积累了多组穴位,配以不同的手术。比如一台心脏瓣膜手术,针刺麻醉会取哪些穴位呢?说来确实神奇,一般只取6个穴位:肩内侧、胸部上方的中府穴2个、前臂部的郄门穴2个和尺泽穴2个,辅以特殊的针刺方向与手法操作。以往针灸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捻,操作强度大,且对个人捻针要求高,现在有电针仪替代手捻针,即在进针后,通过细细的电线接通到电针仪上,选取特殊的波段调节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达到给患者不断“麻醉”的效果。
当笔者赞叹针刺麻醉取穴精妙之时,沈教授告知,尽管古人对针刺麻醉的记载不多,但如今取穴大多从中医经络理论继承而来,比如哪个穴位对应某脏腑,哪个穴位对镇痛很好……也结合了现代神经学研究的成果。
“针刺麻醉是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们现在的研究就是总结更多的经验,并将针刺麻醉规范化,使其更有生命力!”沈教授最后掷地有声地用这句话结束了本次采访。笔者也由衷地相信,如此造福百姓的技术必将流芳百世。
(沈卫东教授每周一上午在曙光医院西院疼痛科,周二上午在曙光医院西院骨伤科,周三上午、周六下午在曙光医院西院针灸科,周五下午在曙光医院东院针灸科有专家门诊)
采访札记
“能者多劳”这个词用来形容沈教授实不为过,其身兼数职,在多个科室都有专家门诊。门诊时,沈教授给患者施针、做康复理疗、开药方,哪得片刻休息,其医德医术不时被患者称颂;同时,沈教授还担任一定的教学、科研与行政职务,就算不出差,在沪时,繁忙的工作还常需其一天内在浦西、浦东来回奔波……
沈教授的精力过人实在令人赞叹。
出去溜达了一趟,又返回到了贵科室。只见两位针灸大师——汤光强医生和洪峰医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病人腰椎脱出,要进行牵引治疗。有的痛风病人,则行拔火罐手术,用特制的仪器抽出瘀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汤和小洪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小平头,个子不高。他俩从专业医校毕业后,又是专业对口地分配到针灸推拿科,医生有了用武之地。加上两位小伙子勤奋好学,谦虚谨慎,服务态度又好,深受病人的欢迎。
针灸是一门古老的中华医术,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外来华学习针灸的人很多。如上次我就从电视上看到一位来自非州国家马里的青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针灸技术,高高兴兴回到自己行医的纪实故事。足见针灸的魅力。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有着内涵丰富的中华医术,不断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
终于等到了给我治疗的机会。上一次接诊的是洪医师。这一次换成汤医师。他叫我脱掉袜子,躺在病床上。只见他麻利地为我消毒疼痛部位,有点凉爽,接着用一根小小的、细细的银针,找准穴位,蹦紧皮肤,快速进针,配合抽、插、捻等专业动作,顿时感到灸处酸、麻、胀、痛。再接上国产电疗仪,打开开关,一股股电流刺激穴位,一停一按,节奏明快,恰似按摩动作,舒服异常。过一会儿,小汤医生来亲切地问你要不要添加电流量。我回应说,效果不错。
我是相信中医针灸神奇功效的。记得有一次,牙齿痛。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听人家说,针灸治牙痛,立刻止。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入针灸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会儿,真的,牙不痛啦。好得快呀。以后就连重在感冒也去打针灸,风池穴一扎,一针见效。
我在那里还看到一位腰间盘突出的病人,用特制的牵引仪配合推拿。慢性病,疗程要长一点。几个疗程下来就见效。还有耳针疗法。耳朵像倒置胎儿,一点不假。小小耳朵浓缩全身穴位。针灸某一组穴位,可治某病。配合耳朵帖药,还可以减肥。无副作用。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专家王振琴医生,是安徽省中医针灸界老前辈周德宜先生的关门弟子,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治疗30年,在中医针灸界享有盛名。她用近10年的时间学完了中西医基础理论,闯出了一条将中西医、针灸、刮痧、刺血等疗法综合应用于临床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路子。下面,是她从医30年的部分手记。
小应涛的“爪形手”
家住合肥玻璃厂的小应涛,在上学的路上不幸摔折了左前臂,经私人诊所“小夹板固定”后出现了左手活动障碍,左右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左手臂萎缩1.5厘米,左手比右手短1厘米,成“爪形”,整个左前臂冰冷无感觉。肌电图检查:左上肢尺神经正中心完全损伤。省内几家大医院骨科专家宣判无法可治,终身残疾,惟一的希望就是再次手术试试,尚不能保证疗效。
面对这飞来横祸,全家人都被击倒了。应涛的母亲捧着儿子的残手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起早贪黑卖水果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贫困,但孩子很懂事,成绩也很好,这让母亲很是欣慰。可是,儿子突然变成了残疾,母亲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几经周折,经熟人指点,他们找到了我。看着母子二人满含求助的目光,医生的天职要求我必须给他们一线希望。我仔细检查了他的残手后发现,尺神经尽管已经完全损伤,但不是完全坏死,还是可以通过调动肌体内的第四平衡系统――经络网状系统,来替代或激发其损伤的神经,并使其得以恢复。
于是,我立即从这方面入手治疗,首先我打通了他的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肠经),再疏顺他的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这六条经络依次得到疏通后,奇迹出现了,小应涛左臂的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冰凉的手臂发热了,有感觉了,萎缩的肌肉有了正常的气血濡养,一天天以抽丝样的进度在渐渐恢复。
这孩子很懂事,小小年纪的他为了节省路费,不让父母陪同,独自一人每天坐公交车从东门到西门,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不论是刺血、刮痧还是针灸、拔罐,再难忍受的痛苦他都坚持着。我常常被这个孩子感动得不能自已,想尽一切办法治好他的残手。我还为他精心配制了熏洗患肢的中药洗剂,辅以治疗……9个月过去了,小应涛的手已经能够自如活动了,中国传统的针灸术攻克了这个疑难杂症,让这个孩子以后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看着母子俩含泪的笑容,我很欣慰。
艾熏加刺血术治疗蔡先生的“烂手腕”
啤酒厂的蔡先生患了横结肠腺癌,手术切除后进行化疗,谁知道,化疗药液渗漏,致使他的左手腕部皮肤溃烂,经过西医的几次切除治疗仍然不见好转,而且皮肤溃烂面越来越大,肌肉逐渐坏死变黑,医生告诉他,不能植皮了,绝望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看中医。
“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工作总结
为纪念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1周年,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月2日,市文明办、长城爱心大本营联合市中医院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文登市侯家镇的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
专家门诊开到农村大集上
2日上午9时许,下乡送医送药送温暖的志愿者们来到文登市侯家镇。他们兵分两路开展活动,一路志愿者在侯家镇大集上支起了义诊摊位,现场为村民义诊;另一路志愿者则深入侯家村、山前村、南渠格村、小洛村,为身体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送医送药。
早已得到义诊消息的村民们,大清早就从各村赶来了,在提前搭好的桌子前,来自市中医院眼科、心脑科、针灸科等科室的专家还没落座,很多村民们便围上来咨询。
“大夫,我这眼睛里长了个痘,您给看看是怎么回事。”来自河杨家村的杨女士在志愿者引导下,来到眼科医生的摊位。她说,“最担心这个病会遗传,得知医生来这里,就趁这个机会咨询一下眼科专家。”现场,市中医院眼科主任赛自金仔细为她进行了检查,告诉她不会遗传,并为她开具了药单,杨女士满意而去。
在义诊摊上,有的村民拿来了在乡镇医院就诊时的病例和化验单,来找市中医院的医生“确诊”一下,有的村民专门请教按摩推拿技术,现场人头攒动。“头一次一下子见了这么多专家,都不知道先看哪儿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能越来越多。”许多村民表示。
爱心温暖坚强母亲的心
2日上午,志愿者们带着大米、蔬菜等日用品和药品来到侯家镇小洛村王炳凤的家中,探望王炳凤母女。
王炳凤的女儿因2001年的一场车祸成了植物人。王炳凤不离不弃守在女儿身边,四处求医、悉心照顾,用母爱唤醒了“沉睡”的女儿,如今女儿已经能够扶着母亲的肩膀站起来了。2012年3月,王炳凤的丈夫突患心肌梗塞去世,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王炳凤身上。面对种种困难,她用一颗坚强的心来支撑着自己,继续为女儿的康复努力着。
王炳凤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许多人。昨天,随行的医生们为王炳凤的女儿进行了身体检查,现场交给王炳凤如何为女儿进行分阶段康复训练的方法,并给这个不幸的家庭送来1000元慰问金、药物以及大米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