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出纳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任务驱动;出纳岗位;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69-02
教师是引导员
在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引导员。以《出纳员岗位实训》上班式课程为例,出纳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设一个学生初入某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要把他引领到出纳员的岗位上来,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涵
课程伊始,学生对出纳工作只有一个笼统的认知。教师要通过课程定位,规划课程内容,让其对课程的认知“由点到面”,并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即出纳员应该完成财务工作中的哪些业务,要具备哪些基本操作技能。上班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与实际岗位工作紧密联系,尽量做到“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企业调研,了解和掌握企业出纳工作的现状和相应政策法规的新信息,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发放职工薪酬业务,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现金发放,还要掌握怎样通过企业网上银行用银行存款发放;再如,新版发票与旧版发票相比,防伪识别点有哪些不同等等。要学生学到的都是真实的实际知识。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引领学生从感官上自觉进入角色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环境尽量接近企业实际,尤其是实训类课程,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上,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做到仿真。
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布置,要打破传统“填鸭式”课堂的布置习惯,即便做不到与实际财务部门一模一样,也要尽量做到方便教学。比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围坐,一人一桌一台电脑;每一小组配备若干实训工具,如点钞机、支票打印机、计算器、印章盒等,指定专人负责;设立实训成果档案柜,定期整理、评价和统计小组实训成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样布置实训场景,既方便学生学习讨论和查阅资料,也便于实训过程中的角色模拟、分工协作和互动。
在软件环境建设上,教师应根据出纳岗位的经济业务、工作流程和应掌握的操作技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调研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做好案例开发,把知识点融于实训软环境中。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按程序办事,用凭证说话”,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和体会知识技能点,自觉进入出纳工作状态。在完成实训任务之前,教师还要交给学生“三把尺子”,即实训技能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行为规范,以方便学生度量和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明确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纳员。
教师是辅导员
采用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在前台;教师是后盾,在后台。教师要脱离“满堂灌的教书匠”角色,从繁重的主动讲解中解脱出来,放手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其不但从感官上进入角色,还要从理性上自觉接受并融入这个角色。作为“辅导员”的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学组织设计
教师要根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量化教学内容,要搭好教学组织的框架,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情境”三段式设计。首先,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完整的案例,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案例之中,并划分工作项目,如出纳员基本操作技能、现金业务处理、银行存款业务处理、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业务处理、外币业务处理等。其次,在每个工作项目中设计若干工作任务,如现金业务处理项目包括的工作任务有现金结算的管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的保管与清查等。再次,在每个工作任务中设计若干工作情境,如在现金收入的工作任务中,根据现金收入的范围,可设计的工作情境有用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收回剩余差旅费和小额零星销售收入现金等。
教学组织的框架搭好之后,要让学生在这个框架里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交给每名学生一枚出纳个人印章。印章代表着权力和责任,要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际工作,去体会作为一名出纳员,如何才能立足本职,使用好手中的这枚印章。要让他们有使命感,有角色意识,在工作中体会这枚印章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上班式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是“上班式学习、研究性工作、竞赛式考核”。所谓上班式学习,指学生的身份是工作者,在实训环境里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工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上班的过程,要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研究性工作,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相互讨论协商解决。学生遇到难点和关键环节解决不了时,教师要做学生的后盾,以“师傅”的身份出现,答疑解惑。竞赛式考核,指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完成工作任务,考核和评价工作成果。
为了突出上班式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应将整个教学过程按以下几个严谨的工作步骤设计:(1)教师分配工作小组,下达工作任务通知单,公布工作任务内容、流程、知识和技能标准。(2)学生分小组进入工作情境,分析、讨论工作任务,明确完成工作任务的难点和关键环节。(3)教师进行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知识技能的拓展。(4)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和展示工作成果。(5)教师根据任务内容、流程、知识和技能标准评价学生工作成果。(6)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总结和报告,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点,以调整以后的教学。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师资来源看,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背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任教师还具备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会计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得造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双师资格”比例达标,而会计专任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较弱的现状普遍存在。虽然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老师下企业,由于会计岗位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会提供非企业员工的锻炼机会。而另一方面,目前会计类专业的在校生数量占了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很大比重,会计专任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一般专任教师平均每周不少于10-12课时),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依然重科研,轻实践,使得会计专任教师放弃会计工作实践,应付超负荷的科研任务。以“校中厂”为载体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变目前“双师资格”数量达标质量不达标的现状。宁波市鄞州诚缘财务咨询公司是2010年11月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对外开展财务咨询、会计培训以及会计等业务,服务于宁波地方经济和校内外学生的会计培训。每年委派三名会计专任教师在业余兼职公司出纳和主办会计、财务经理等会计岗位工作。被委派的专任教师在兼职的一年中,每月末须及时在税务网站上提交诚缘财务咨询公司的财务报表,申报纳税。专任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实际的报税软件的操作,如工资发放系统的操作,还需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等,年末要配合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配合工商部门开展网上年检资料的填报。经过三年岗位的轮换,会计专任教师的“双师资格”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利用“校中厂”的会计资料,设计全真的分岗位实训项目
会计专业“校中厂”实训基地指的是指利用“校中厂”的会计资料,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真实会计工作的企业环境,专任教师不仅是理论课的指导老师,还是“校中厂”的企业指导老师。解决了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的弊端。在“校中厂”,“企业指导老师”可以分岗位设计实训项目,包括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等。这些项目可以分别设置出纳、主办会计、财务主管等岗位,被委派为出纳岗位的“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去税务机关领购发票、开具发票,保管现金、编制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被委派为主办会计的“企业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每月末及时提交公司财务报表,每年末如何在网上申请年报。第二年初配合工商部门填写网上年检资料。纳税申报岗位的企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网上填写纳税申报表、工资系统的操作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轮换岗位,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通过实践,让学生全面感知职场岗位氛围,履行职场工作流程,使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就业。
3.以“校中厂”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全真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引入ERP企业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带领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ERP沙盘竞赛。ERP企业沙盘可帮助学生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去理解会计,摆脱会计就是核算技术的思维约束,使学生从单一作出会计判断,扩大到从研发、市场、生产、销售等多元化视角来重新审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全局的观念在动态的企业环境中理解会计与企业运作的关系,理解团队协作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4.编写分岗位的综合实训教材
关键词:分岗位教学 职业岗位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进行分岗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内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实现电算化甚至实施ERP系统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工作一个必然的趋势,培养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会计专业安排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应进行改革,把会计分岗实训从手工阶段发展到计算机阶段,以适应如今网络经济时代对网络财务人才的需求。
(二)传统独立的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月)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企业会计核算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无法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内部岗位分工与内部控制是如何开展的,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分岗实训教材有待改进
在现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比较多的学校注重手工会计实训的的分岗位模式,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分岗位教学的探索却较少。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出版的实践性教材,这类教材都是以一个一个操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没有设计好相应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内容,学生学习后只会其中的操作,而很难将其与实际工作很好的衔接。分岗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促进实训教材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相关课题实施,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实施分岗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并经过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会计工作过程的调研,笔者认为良好的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职业岗位分工和任务分解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法规相关规定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要求,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个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软件开发。中小企业一般对上述会计工作岗位实行一人多岗。根据实际调研在分岗位实训中主要设置四个岗位组: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实训开始前,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意愿分组,指定会计机构负责人;合理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负担,尽可能使得每人的工作量均衡。根据企业实际核算情况,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1、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组长)职责:承担小组的领导组织工作;负责会计软件的初始建账工作;负责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审核;负责财务分析工作,并保管一枚财务专用章;负责总账的登记,编制科目汇总表;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
2、出纳岗位职责: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收付手续,填写银行结算凭证;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查询工作。负责保管库存现金、负责空白票据及支票的管理,并保管一枚法人代表专用章;负责企业薪资核算。
3、往来会计岗位职责: 正确确认、计算各项收入,负责往来辅助核算管理;负责各种往来业务的记录工作,填制往来业务记账凭证;负责登记往来账、收入明细账。
4、成本会计岗位职责:负责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计算;负责成本费用计算;负责财产物资清查工作;负责固定资产子系统的操作;负责登记物资、成本、费用明细账簿工作。
(二)实训环境及人员分组
建立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
核算工作。主要实训设备包括:一个试验台、一套办公用品和印章、四台电脑和会计软件、共用装订机和打印机、岗位座牌、模拟企业原始资料和空白凭证、账页、报表等。每组选出组长一名,总体负责小组工作。具体实训过程中,根据实习要求分岗位,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企业会计角色,按照实习教材里面业务的发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业务处理。
(三)主要实训项目
按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分解与整合,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学生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达到基本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会计主管岗位实训项目:系统管理、基础档案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审核、期末账务处理、报表审核、会计档案管理。
出纳岗位实训项目:票据管理、银行结算、银行对账、凭证出纳签字、库存现金日记账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企业薪资管理。
往来会计实训项目: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收入确认与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税务会计核算。
成本会计实训项目:直接人工核算、直接材料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产品成本归集与分配。
(四)实训考核
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就业中各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及学习态度,组内成员互相评价等;结果考核包括提交会计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个人的实训报告以及小组汇报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考核,来综合评价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
三、分岗位实训教改特色与创新
(一)改变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环境仿真和角色模拟设计学习过程,实施分工轮岗制,让每个学生在对经济业务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中都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如会计主管(兼总账)、出纳、往来核算、成本管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且实训内容来源于实际,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也能缓解决学生从员工转变的难题。
(二)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角色意识和分工协作意识
通过分岗位实训过程的协作,学生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要和别人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并从会计岗位的角度认识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了解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及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促进了分岗位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训教材中所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由企业聘请来的能工巧匠与教师合作,取自于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教师的加工,剔除代表性较差及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确保数据前后的勾稽关系正确无误,才能作为实训资料,确保会计实训教材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仿真性。同时,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也尽可能与企业实际以及所选择的经济业务相吻合,便于学生的实训操作。促进了工学结合教材的建设。
通过以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借助分岗位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运用。使本课程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内容趋于完善、学生学习激情更加高涨、教学评价更为科学、教学效果已经突现。当然在实践过程还应特别注重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
[2]张文福.分岗位能力培养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外资2009.9月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转贴于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归类并简化记忆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比分析法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可能是同一章节的某些知识点的对比分析,也可能是不同章节的某些知识点的对比分析。如资产要素和负债要素的内容(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等)、资产要素内部的不同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材料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核算等。
例l:甲公司赊销一批产品给乙公司,货款元,产品成本为800 000元。甲、乙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采用对比分析法时,销售方和购进方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所编制的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收到货款或票据到期承兑时:
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乙公司购进产品时: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到期支付货款或承兑票据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贷:银行存款此例的对比分析法是在销售和购进两个相反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上的运用,一个应收,一个应付,所用的账户分别是资产类和负债类。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便于理解和掌握两方的账务处理。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关键是要站在本企业这个会计主体角度进行账务处理,不要混淆主体,否则账务处理就会出错。
在讲解不同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时,也可采用对比分析法。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当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减值)”科目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减值)”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科目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科目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科目。
此处的对比分析法是用在同一会计要素即资产要素内部。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不同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上的共同点是借方都是“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点是贷方账户的名称不同。另外,有些减值损失能够转回,有些减值损失不能转回。
二、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首先让学生理解本次课的任务,然后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并分组记录和陈述任务完成结果,最后教师点评任务完成情况。整个课堂主要体现教师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法的出发点是让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切人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财务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及财务报告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会计要素内容或报表编制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例1:对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任何一个具体的会计要素都要求掌握核算的内容、设置的账户、主要的账务处理、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等内容,这里以“应收账款”为例具体介绍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布置任务。(1)应收账款包括哪些内容。(2)应收账款核算设置的账户及性质、结构、明细科目的设置。(3)应收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举例说明)。(4)应收账款减值的确认,重点注意备抵法的核算(设置账户的性质、结构及计算)。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举例说明)。(6)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
.分小组自主学习、讨论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并记录完成结果。
.分小组陈述任务完成结果,其他小组可以点评。
.教师点评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对“坏账准备”账户要强调与“应收账款”账户的关系,性质相同,但结构相反,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是根据“应收账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坏账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另外连续几年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是一个难点,在总结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例2:对会计报表编制采用任务驱动法。下面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布置任务。(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内容。(2)给出某企业部分经济业务。要求根据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T型账户。(3)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4)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和登记的T型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
.分小组自主学习、讨论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并记录完成结果。
翌CA YU囝@ {留当’J畜一厶’’一.分小组陈述任务完成结果,其他小组可以点评。
.教师点评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强调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编制必须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末余额的填列主要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计算填列或分析填列等。
从以上例子可知,任务驱动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要求教师要能合理设计每次课的任务以及具有对课堂讨论情况的把控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讨论。这就要求小组内部必须分工明确,而且要将每个学生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贡献作为平时成绩详细记载。
三、实训操作法《财务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分岗位的实训项目有:出纳岗位、存货岗位、固定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销售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实训,以训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货币资金一章讲完后安排出纳岗位实训。货币资金一章主要介绍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内容,学生应明确实际会计工作中这些知识主要用在出纳岗位上。出纳岗位实训给出了某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期初余额资料,也给出了本期发生的有关现金、银行存款的经济业务(具体的原始凭证)。要求填写有关空白的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El清月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出纳岗位实训,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胜任实际出纳岗位的技能要求。
又如,六大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介绍完后安排综合实训。学生掌握了经济业务中涉及的六大会计要素的账务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分岗位的实训操作后,再通过综合实训操作,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操作,将企业发生的各种实际经济业务原始凭证),通过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并对账、结账,最后根据账簿及相关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效果;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会计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学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会计教学中不仅应保证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看,学生到企业进行真正实习是有一定困难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仍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培养会计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同样也是检验会计核算知识是否掌握的最佳方式。因此,各高校会计专业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操作技能,然而,由于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分工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亟待有效措施改进。
一、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实训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将其安排在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来开设,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面临毕业,用人单位的招聘高峰通常出现在3月份左右,学生忙于应聘,忙于找工作,不能充分保证综合实训课程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到《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门前置课程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前面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强化记忆,又要对这些课程实训内容融会贯通,然而,在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导致实训课变成了抄课,老师在上面讲业务,学生在下面抄分录,抄数字,实训课演变成了理论课的授课模式,违背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设置初衷。
2、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对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都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模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主要针对学生期末上交的会计资料,看账簿记录和报表结果的准确性。这种考核方式貌似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又达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然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却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对于学生而言,所用实训资料相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同,包括每一个环节的核算方法也相同,自然,会计报表的结果也是相同的,这就造成了不动脑筋相互抄袭数据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教师而言,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班级容量相对增大,老师很难清楚的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详细学习情况,考核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实训能力。
3、岗位职责不明确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通常涉及制单、复核、出纳、记账、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教学中有些老师还是侧重于采用让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实训方式,尽管也要求学生每6人分一个小组的分岗位实训,但缺乏严格的监督,致使学生完成的实训任务还是单一的混岗实训模式,学生自己填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自己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及总账,最后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而事实上学生并未搞不清楚每个岗位的职责,比如:很多小组的出纳提起笔来就签名,甚至在根本没有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上也签名。
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效果改进措施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手段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1)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易懂。如:将典型业务处理拍成操作演示教学片或制作成动画片,在学习新业务时进行播放,强化会计工作的规范性。(2)交互式体验。充分利用软件、网络模拟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等进行多企业、多角色体验,强化实际操作能力。(3)网络化学习。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实训资料多样化。会计实训资料既要涵盖会计的理论知识点,又要满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要求;各部分内容及业务数据,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会计综合实训知识体系。(1)实训教材选择时要体现新会计准则。当然,各高校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的状况自己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特点,方便本校学生就业的实训教材。实训教材中要有意识的穿插入一些内容填写不完整或大小写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2)实训教材内容多样化。不仅要完整体现工业企业的核算资料,还应加入商业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资料,实现实训教材内容多样化,适应学生就业导向,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3)核算方法多样化。即便是同一套实训资料,在核算过程中尽可能让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计提折旧环节可以分别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等。
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化。综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的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员的参与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养成了通过文字叙述的经济业务来编制会计分录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接触到的经济业务是大量的原始凭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识别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比如:对于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先提出问题“工作过程中遇到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应该怎么处理呢?”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给出以大写或以小写为准的答案,这时再归结出“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应该退回去重开”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掌握会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利用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会计专业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社会责任重大,实际的社会案例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会计实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不能随意选取,所选案例应符合一定要求,首先,案例要贴切、恰当,全面反映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其次,案例要难易适度,易于被学生理解;第三,案例要生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凭证的装订等会计操作技能,适合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案例演示中学会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会计凭证的整理与装订的方法与技巧。(3)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并且小组之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这样实训结果自然不是唯一的,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间的相互抄袭现象。同时,安排学生在组与组之间针对不同的实训结果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实训心得,交流工作方法。通过讨论式教学方式让大家在实训课上有更多的收获。
2、完善考核办法
实训课程不仅要注重结果的考核,更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过程考核50%,其中学生自评10%,小组成员互评20%,教师评价20%,凭证10%,账簿20%,报表10%,实训报告10%,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总评成绩可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合格,不合格。
优秀: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阶段任务,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正确,并且表现出色,成绩为优秀。
良好: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认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阶段任务,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正确,成绩为良好。
中等: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较好,但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不准确,成绩为中等。
及格:学生按时出勤,但在实训过程中不积极参与实训活动,学习态度不认真,掌握了基本会计综合实训知识,但没有正确运用,成绩为及格。
不及格:学生不按时出勤,旷课达到30%以上为不及格,在实训过程中不遵守实训要求,不参与实训活动,没有掌握会计综合实训的基本知识,成绩为不及格。
3、明确岗位责任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企业,为学生“建立”一个会计部门,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实训时可分组进行,建议每6人一个小组,并定期轮岗,使每个学生都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责任与任务。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更深层次体会各会计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今后胜任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比如:出纳岗位的职责一般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转账凭证上面是不需要“出纳”签字的。另外,轮岗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未办理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
总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培养职业会计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以会计人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不断规范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系统性,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少容.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消费导刊,2009.7.
[2]王丽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郑秀芳,郑敏.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10.
关键词:能力;任务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课程教与学的颠覆性改革,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追求卓越,刻意训练是成功之母。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为灵魂,以培养实用操作技能为根本;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及时跟踪财务软件发展的脉搏,建立动态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会计电算化课程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互动式、训练式的方法体系;在教学基本建设上,构建学校与用人公司共建、教师与行业专家合讲、一体化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系统。经过不断进的教学改革实践,课程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一、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设计突出职业性:以就业(职业能力)为导向,将毕业生看做是从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职业人,以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出发点,明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涵盖会计从业资格标准。
2、课程开发路径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紧密地与会计软件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通过工学结合,解决好“如何学”的问题。并与佛山用友公司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与用友公司培训部经理简永珍(兼职教师)老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
3、教学内容选取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为标准。
4、教学活动组织:按照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行动以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为主线,采取任务驱动式或者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以真实业务的案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中学,教中学,学中悟。
二、课程改革实施情况
1、在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再设计了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根据整体设计的思路,将项目设计为可“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课堂实施的方案。学生依据该方案可以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而且可以实现课堂、课外的无缝对接,脱离老师的指导也可自行摸索完成任务
2、实训报告内容的改革:原来传统的做法是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撰写实训报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并没有自己的内容和思想。从本学期开始要求学生用微视频的方式录制实训报告,变“写”为“说”,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收获,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
3、实训作品的改革:以往实训类课程上完了就结束了,但现在开学初就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将本学期完成的实训刻录成光碟以备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比之前要认真、努力很多。
4、分组教学:将学生4-6人一组,在每一个任务结束按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进行打分,计入平时考核。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学会了团队合作,互相提高。
5、将教学与学院的素质拓展活动结合:开学初申请了学院的素质拓展活动,要求学生把任务完成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并期末进行评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学视频软件的剪辑、插入等,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
6、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过去对学生的评价都是3-7式(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但现在改为5-5式(平时表现50%,期末提交实训作品50%),加大了对平时的过程考核,并取消了期末的考试,取而代之是学生一学期所完成的实训任务。并且在微视频考核部分引入学生交叉互评与老师评分的混合式评价体系。这样真正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教学实施过程的革新
在工作性的子任务中通过设置不同工作角色(账套主管、出纳、会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设计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任务来完成一个任务,再通过完成7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式项目进而完成一个项目。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纠错,并最终实现自我提高。
所谓“链条式”任务设计,就是基于工作过程考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将项目设计成环环相扣、依次链接的模式。本次任务完成的质量取决于上一任务的完成情况,又直接影响到下一个任务的完成。通过这样一种“穿珍珠式”的链条形的任务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和谨慎性,从而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
1、与佛山用友公司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纳入到实践教学中。与用友公司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内容,学生以参加广东省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替代传统的期末考试。
3、将岗位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将企业会计的各个工作岗位实现有效贯穿,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会计主管、记账会计、出纳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4、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完成第一、第二个项目时,学生扮演的是实习生角色,老师扮演的是企业师傅。采取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通过先任务演示,再学生操作,操作时老师从旁指导。但到了第三个项目时,学生需要扮演的就是实习生转正的角色,老师扮演的是领导。这时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任务,完成从徒弟到师傅的角色转变。
5、过程考核体系的建立:课程取消了期末的考试,更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学生期末提交的作业靠的是平时的不断积累。提交的作业包括:
(1)每一次任务完成后,每个同学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取代传统的实训报告。
(2)每一次任务完成后,每组通过录屏软件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录制,可以剪辑、插入声音、动画等加以美化。
(3)所有的任务完成后,每个同学期末将所有完成的任务刻录成光碟作为自己的实训作品。
6、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过程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由原来的3-7式改为现在的5-5式,并加以细化。
参考文献
[1] 顾慧芳.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 内将通讯,2009.
[2] 姜金鑫.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 职教通讯,2008.
[3] 胡莹.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交际,2011年03期.
[4] 马淑娥.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 山东大学,2011年.
关键词:轮岗 电算化综合实训 优化设计
2011年8月21日,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李霞博士在我院做报告《狠抓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强调: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产品”,是学院内涵建设和长久发展的基础,课程建设要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强调优势、突出特色。抓好课程建设一直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现状
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1]。而实训类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多。目前电算化实训课程开设得比较多,但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很少。前者大多是侧重于财务业务实训和部分购销存业务实训,没有把财务业务一体化与其他软件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实训。学生在实训后仅仅是掌握了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不会使用其他相关软件。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走访和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得知企业目前很需要网上报税和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实用型人才。鉴于此,我们把用友ERP-
U872、航天信息A6、审计大师V11三种软件结合,共同开发、建设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我院是开设该课程较早的院校之一。作为一门校内仿真实训课程,它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同时为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当前就业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相对来讲,实用型人才更易就业。而电算化综合实训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技能课程,培养的正是实用型人才。它开设于第五学期,借助用友ERP-U872,完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财务和业务的处理,包括各类账表和报表;利用导出的增值税相关报表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输入航天信息A6软件的网上报税模块,完成每月的网上报税;通过取数工具完成账套取数,导入审计大师V11,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该课程将ERP知识与技能、网上报税技能和计算机审计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ERP软件操作能力、网上纳税申报能力和计算机审计能力。正因为使用三种软件操作,所以有必要从思路、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与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相吻合,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3 优化设计的思路
3.1 总体设计思路
以培养多种软件综合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情境项目为主体进行总体设计。突出表现在:
第一,以校企共建为根基,实现课堂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我院合作企业之一,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进入该家企业顶岗实习并被录用。参考神龟的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与神龟共同确定课程内容,注重与岗位任务对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高职生的特点,按“一般业务与典型业务相结合”原则设计实训内容,强调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会计电算化类岗位任务,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了岗位认知及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网上报税及计算机审计共六个教学情境。
第二,课程内容与网上报税相衔接。
课程内容结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内容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在掌握航天信息A6软件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网上报税流程。
第三,课程内容与计算机审计对接。
在学生完成三个月账表的基础上,利用审计大师V11软件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培养学生审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四,实训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训地点设在电算化综合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任务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3.2 具体设计思路
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处理为主线,按照会计电算化类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顺序开展实训。整个实训内容的设计侧重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完全适用于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依次完成企业业务实训、网上报税实训和计算机审计实训共三大模块。
首先,带领学生建立模拟公司“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设置六个工作岗位,让学生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任务。其次,学生三人一组,进行仿真综合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培养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根据模拟公司业务,让学生扮演各岗位人员,包括主管会计+税务会计、制单员、业务主管+出纳、审计员。主管会计+税务会计、制单员、业务主管+出纳分别由三人轮流担任,一月一轮换。在轮岗中掌握各岗位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提高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审计员工作由每位学生单独完成。在一体化实训室,采用难点内容软件演示教学、教师现场指导与学生在所属财务业务综合部分工协作等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技能。
4 优化设计的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院的教学改革为契机,以会计电算化类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情境资料为载体,通过与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依托校内实训室,给学生创造高度仿真的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各种软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案例选取
在和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商讨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业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我们构建了“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企业。它是一家私营企业,规模中等,主营电脑组装与销售、电脑配件生产、批发与零售。在整个实训中,设计了三轮综合实训,让学生直接在近似真实工作情境中学习,实现了实训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选取此案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4.1.1 实用性
企业业务岗位设置如下:主管会计、制单员、出纳、业务主管和税务会计。另根据外审的要求,设置审计员岗位,属于某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类岗位设计企业业务、网上报税、计算机审计三大实训模块,围绕实训模块演练职业技能。企业业务实训以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流程为参考,结合几个中型工业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了三个月的轮岗实训。网上报税是企业会计的基本业务操作,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而学生在学校接触的比较少甚至没有接触,往往不能适应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现在多数企业已普及会计电算化,与此相适应,计算机审计也越来越普及。毕业后,部分学生会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从事审计工作。为增加学生就业适应性,我们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三个月的账务资料为案例,利用审计大师V11进行简单的财务报表审计。
4.1.2 可操作性
在企业业务实训模块,设计的业务包括购料、领料、购货、销货、采购退货、销售退货、半成品入库、产成品入库、费用结转、费用报销、计提工资、计提折旧、收款、付款、票据结算、报税、审计等,其中购货业务分为普通采购业务和暂估业务,销货业务分为普通销售业务、委托代销业务、直运销售业务、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和零售业务。
在网上报税实训模块,主要有录入税务报表,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录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计算机审计实训模块,主要包括:用取数工具取数、新建审计项目、财务数据导入、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生成底稿、自动试算平衡、生成审定报表、底稿批量签名、生成审计报告及附注。
4.1.3 综合性
根据虚拟企业机构设置、主要经济活动的特点,遵循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业务流程,见表1。
4.2 配套的教材与指导书
2011年初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课程组教师以此为契机,根据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要求,与校外专家一同开发了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必须在实训教学中坚持立足于自编教材为主的原则[2]。根据2006年新会计准则,结合会计系现有软件,本着实用的原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组织专兼职教师编写了与电算化综合实训配套的校本教材与实训指导书,供财经类专业学生使用。该教材以ERP软件操作技能为切入点,与纳税申报软件、计算机审计软件相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为教材基本特色。实训内容是按照中型企业设计的,遵循基本操作流程,涵盖了电算化相关的各工作岗位,旨在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使学生在使用本教材实训后,可以独立从事各岗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训指导书操作步骤详细,是学生实训的好帮手。
4.3 实训组织
在高度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课程实训。学生三人一组,由一人任组长,负责安排三人的轮岗顺序。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若不能解决,指导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但指导教师指导的次数计入教师考评,是参考打分的依据。也就是说,小组成员不问问题或者小组成员经常问问题,指导教师一般不会给高分。目的是让学生多用脑,多讨论,多配合,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若遇到多数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难点,就由指导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实务操作演示,这个不计入考核。
4.4 跟踪反馈
为了确保实训教学水平,一是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行业企业专家或者能手;二是实训之前要有计划,实训之后要有总结。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记录每个小组的操作进度。实训结束,仔细检查各小组的操作成果。为了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我们建立了师生互动答疑平台,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计算机审计操作。同时向学生开放各种联系方式,如手机号、QQ、邮箱、飞信等,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加入授课班级QQ群,每周至少集中答疑一次,如果有必要,学生可以随时咨询求教。
4.5 考核评价
课程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结果考核。其中学生自评占20%,组内互评占20%,组间互评占20%,教师考评占40%。学生考评占的比重较大,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训模式。
4.6 突出特色
4.6.1 高度仿真
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一个案例,真实模拟企业的财务与业务,让学生融入虚拟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中,得到高质量的岗前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6.2 网上报税
网上报税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申报税的方法,也是学生就业需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在学生熟练操作ERP软件的基础上,引入纳税申报软件,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4.6.3 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事务所外审采用的主要形式。引入审计软件,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
总之,优化设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运用与实施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郭树荣,董焕俊.实训课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2]徐艳萍.谈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185.
[3]欧阳电平,张林.电算化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