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污染场地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污染场地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污染场地调查报告

第1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一、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第2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巫溪人家”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一、概述

为深入推进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安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益阳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益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资江流域益阳段锑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自查如下:

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农联〔2020〕24号)和《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益阳市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益农联〔2020〕2号)文件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并按要求完成了治理目标任务。

(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我县暂无污染建设用地地块,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的通知》(环办土壤〔2020〕28号)文件精神核算方法,我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视为100%

三、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要求,我县开展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一是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9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要求,我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已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了统一部署安排,已经形成了乡镇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分布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信息汇总表和耕地土壤环境治理类别划分评价点位信息表等相关成果。

二是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安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0〕77号)文件要求,我县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布置和进度安排,配合信息采集单位将辖区内已采集的基础信息反馈给企业做进一步复核确认,特别是对无主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信息复核确认。对企业信息填报不准确的地块,收集提交相关佐证材料。已完成了重点行业企业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

(二)源头预防

1.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一是开展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查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清单内企业进行核实,最终核实我县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查内企业8家。

二是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的排查整治。

根据涉镉等污染源整治清单,按照“一源一档、边查边治、以治为主”原则,对列入整治清单中污染源逐一制定管控、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我县涉镉污染源整治清单中有11家涉镉企业,已全部制定了污染源整治方案,建立了整治清单及动态更新制度,每季度按时上报进展情况。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三是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大涉重企业治污与清洁生产改造力度,严厉打击超标排放与偷排漏排,规范企业无组织排放与物料、固体废物堆场堆存,稳步推进重金属减排工作。全年未发生涉重金属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2.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全面防控、不留死角,实行动态管理,加大督查频次和力度。开展我县危险废物大调查大排查专项行动,对发现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督促企业立行立改并跟踪检查,指导企业建立管理档案,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对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3.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2020年我县化肥使用实物总量60441.11吨,比2019年减少1358.63吨,亩平减少0.72公斤,减少折纯总量434.9吨,亩平减少0.23公斤,减幅2.21%;全县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4万亩,实际完成178.0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2.3%,主要农作物应用面积达到95%以上;经水稻、玉米试验比对,肥料平均利用率达40%以上;同时,通过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全县推广有机肥施用量52.46万吨,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区有机肥用量较去年提高了21.03%。

2020年我县农药商品折百用量总计138.32吨,较去年144.94吨减少了4.57%。其中国家禁用农药使用量为0,限制型农药使用量5.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的4.04%,较去年下降了14.37%。杀虫杀螨剂39.3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28.44%,较去年下降了3.28%,其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减少了15.22%。杀菌类农药全年使用34.17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24.77%,比去年减少了0.29%。各类除草剂今年总用量64.06吨,占全年农药使用量的46.32%,较去年下降了7.52%。

4.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今年,我县农膜总使用量为417.26吨,总回收量为340.43吨,回收率81.59%。其中,地膜使用量134.04吨,回收量110.48吨,回收率为82.42%;棚膜使用量283.22吨,回收量229.95吨,回收率81.19%,主要回收方式为网点回收和农民自行回收。经调查,目前全县农膜回收企业0个,回收网点34个。全县主要农膜销售主体81个,2019年共销售67.22吨,2020年全县销售主体共销售79.84吨,同比增加18.77%;主要农膜使用主体131个,2019年购买使用197.87吨,2020年购买使用345.46吨(其中外地购买265.62吨),同比增加74.59%。

5.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

我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在全县大力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努力解决城镇垃圾“上山下乡”问题。2018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聘请第三方技术公司制定了安化县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方案,组织对清塘铺镇(袁桃社区、清塘铺社区)、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龙塘乡、羊角塘镇、滔溪镇、小淹镇、柘溪镇、古楼乡、长塘镇等11个乡镇1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逐一进行实地勘察,按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位置、主要成分、规模以及垃圾治理成本分类制定了整治计划,明确了责任人员、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域的垃圾堆放点采取了挖转运、原地封场、覆土绿化三种技术整治,同时做好排水沟、挡土墙修建和防渗处理,恢复地表生态。2019年1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按照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并组织环保等部门完成了联合验收。2020年无整治任务。

(三)农用地分类管理

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知》和《评估考核规定》要求,对照说明是否完成全省类别划分,并按照《省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报送规范》(农办科〔2020〕11号),成果报送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

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

一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我县洞庭湖流域化肥农药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EPC项目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其他工程五个部分。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涉及柳坪村、岩坡新村和杨林社区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63.2平方千米,居民人口12122人,生猪养殖规模4900头,鸡、鸭养殖规模47000羽,耕地11500亩。截至2020年12月3日,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部分已完成柳坪村和岩坡新村单户四格净化池系统基坑开挖200套,成品化粪池88套和玻璃钢水池200套已进场,生态塘改造完成6个,株溪河道改造已完成530米透水砖铺贴及绿化带土壤回填;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部分已完成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32座、田间堆沤池15座,有机肥加工车间施工地完成土地平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部分已完成储粪棚16个,格栅池10个,厌氧池16个。二是认真开展受污染耕地入户调查,土壤详查严格管控区调查,安全利用区调查;三是稳步推进安全利用区治理,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治理任务。

(四)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1.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建立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要求,建立了安化县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并与上级部门联网,及时上传至全国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并动态更新。完成对辖区内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部门“全国污染地块信息管理系统”账号的分配,并已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经核查,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

2.污染地块名录建立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要求,按时填报和更新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同时在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公布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经核查,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

3.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

根据《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有关要求,我县暂无受污染建设用地地块,无相关风险管控任务。

(五)试点示范

1.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是安化县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期)项目,该地块为林业用地,项目2017年获得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00万元,2018年年底完工,治理成效明显。

安化县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期)项目是益阳市争取的第一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益阳市将其作为一个标杆型工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施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三项,一是对清塘铺廖家坪废弃尾矿内的36800m3废弃废渣及渣土混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运至新建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并对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二是对项目范围内6840 m3污染土壤清运至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并对该区域约3969m2进行生态恢复;三是建设库容约44661m3Ⅰ类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用于填埋稳定化处理后的废渣、渣土混合物及污染土壤,最后再进行生态修复。

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改善;二是重金属消减量显著;三是示范作用重大。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县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各项指标,大幅提高全县环境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消除或减轻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能及时化解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和保障群众权益。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将有力推进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2.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安化不涉及。

3.鼓励地方创新和先行先试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7〕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1月7日颁布实施。该方案明确了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各县直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各个领域分工负责。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监测土壤中镉、锑、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三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遗留石煤矿环境污染问题治理,2017年12月15日由安化县人民政府下达关闭6家矿山的决定,根据《益阳市石煤矿山关闭治理工作方案》(益办〔2019〕4号)要求,2019年4月12日,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其采矿许可证依法予以公告注销。2018年6家石煤矿关闭企业开始场地调查报告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了场地调查报告评审、实施方案评审、环评批复、发改立项批复、挂网招标、中标公示、施工图设计、图审、工程概预算、财评。施工单位进场后按治理工作方案按步推进,按时按质量均完成整治工作,于10月22日通过了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工程验收,11月2日均通过了市级相关单位和专家的项目管控验收。

(六)落实各方责任及公众参与

1.部门协调配合《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和工作职责,压实了责任。建立了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2.环境信息公开

根据《土十条》等有关要求,区域内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行政区域内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并向社会公开,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在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公布了企业基本信息和监测方案。

3.宣传教育

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宣传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知识,特邀湖南省环保厅宣讲团来对各乡镇进行了土壤污染防治宣贯培训,同时订购了土壤污染防治宣贯资料,通知各乡镇来领取并发送到村上组织村民学习。我分局组织编制宣传手册,印发至各相关部门、乡镇、重点监管企业,并在高速路口、重要交通要到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牌,宣传土壤污染防治的治理意义。此外,区环保分局制定了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4.土壤污染事件

安化县全年无因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或人居环境安全事件等情况。

四、地方开展的特色工作、经验和主要成效

一是出台了《安化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压实了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二是加强监管,严格准入,预防土壤环境污染。对经开区和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严格项目准入,严管环境污染。确定重点排污企业名单,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根据益阳市2020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里,我县要求15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土壤与地下水自行监测,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取缔一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加工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和集散地。

三是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开展土壤修复治理工作。今年扎实有序的推进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最快有效地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治理。其中金华锑矿历史遗留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并组织了验收评审会;大福镇木溪村场地污染综合治理应急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工作;安化县奎溪镇木榴村原松溪锑矿废矿坑环境污染风险管控项目和安化县马路镇金正锑冶炼厂遗留场地风险管控项目均已完成了发改立项、技术方案编制、招投标,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污染源,切断其继续污染周边环境的途径,阻止污染地块扩大。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土壤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给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2、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宣传少,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晰。

3、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专项资金来源,市场化投资渠道不够畅通。

4、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缺失使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进展缓慢,已经开展的一些治理项目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和较小范围进行实验。

5、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工作面不断扩宽,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专业性强,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不相适,未能适应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求。

6、治理难度大,治理经费短缺。

(二)下一阶段打算: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确保土壤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1.严格土壤环境监管。以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和排放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业企业为重点,强化工矿企业环境监管;以肥料、农药、地膜和养殖饲料的生产使用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以危险废物收集、贮运和处理处置为重点,严管废物处理处置活动,严厉打击随意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行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分工,严格目标考核;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落实企业治理土壤污染的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对于因违规审批、违规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依法追究责任。

3.加大土壤治理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担责、社会参与” 的原则,拓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渠道,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

4.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安全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为出发点,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第3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 园林景观 设计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误区

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首先是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较低,目前很多居住小区中景观的实用价值没有充分实现,很多设计虽然具有美丽的表现形式,但其实用价值经常被牺牲掉。尤其是居住小区中的广场,很多没有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使用人群,并且只注重观赏效果,供人们休憩的室外家具比较少,致使人们不能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的完善功能。无法停留、休憩以及交流。

其次是植物和水景设计片面注重观赏效果植物设计忽视其遮荫、防护等功能效应,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许多活动场地、交通游览步道没有遮荫树,在炎热的夏天让人只能望日兴叹。

再次,“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没有被很好采用居住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时尚的设计风格,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理解和尊重人的思想和行为需求。要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人性关怀的服务理念。

2、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性不能很好体现

首先是不重视多方向观赏效果,多数园林景观与建筑外立面相谐调,注重其室外观赏效果。对于住户来讲,在室内欣赏室外的风景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调研的很多小区内室内观赏效果非常不让人满意,主要是鸟瞰效果、色彩搭配、植物组合布局等方面。许多是草草处理景观和道路、停车位的关系,导致混乱一片,视效果较差的景观,规划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合理解决好停车功能、活动集散功能,同时同林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合理解决景观观赏角度、观赏层次,使作出的景观设计才能达到园林上良好的俯视效果和立体效果。

其次是有些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滥用园林雕塑小品,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小区园林景观中很普遍,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有一些居住小区内泛滥园林小品,或者设置过于密集,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相融合,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

3、“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对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开发商在一期时,会把园林做得很好,但随着销售的好转,二期,三期会减少投资,园林景观越做越差,形成了“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其实这种设计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楼盘的景观没有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至使一二期之间的设计断层,导致楼盘整体景观质量下降,或呈现出一种“狗尾续貂”的效果。

这种对后期园林景观的不重视,是得不偿失的。园林景观不仅仅是小区的形象,更是对住户的一种承诺,因为住户会这么认为,后期的房价高了,而园林景观下降了,这是一种对住户不够负责的表现。开发商应有大局观念,不能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其实,在二、三期工程建设中,继续继承一期的设计风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对开发商来说,不仅可以得到住户的信任,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与公司品牌的打造。例如广州推出的“时代廊桥”楼盘,该楼盘在园林设计上就从整体把握了设计的风格及连贯性,强调东南亚风情,除了首层全部架空4-6米,令楼盘更为通风外,还选用了可降温的大面积水景,在水中修建了11座形状各异的带顶廊桥,为业主营造了一种放松舒适,又别有风情的“家”的感觉,使得该楼盘从开始销售就呈现出火爆的卖场,全面房屋很快就销售一空。这不仅仅是销售,是信任,更是品牌。

二、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与方案

通过上面所分析设计误区或不足之处,以下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特点,在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1、实现功能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情况,一个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功能的需求,应该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符合现代居住形式,适合不同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居住小区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首先,要在设计前制定空间使用调查报告,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作出详细的居民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社会和行为心理需求而产生使用要求;还有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气候等因素。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再结合设计的小区的人口密度、居民数、面积、容积率等,安排设计空间的内容和这些内容应当把握的数据。

其次,小区园林景观的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虽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像规划设计那样有许多控制参数,但容量的控制依然至关重要。比如,根据每个小区个体的特点,整体上把握开敞与私密空间的比例,每个空间中软硬质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成功能的合理。此外,需实现不同规模的景观空间的合理分布,避免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大无法形成有精神的场所,并且在艺术和功能上无法控制,造成浪费;过小无法驻留,缺乏意义。保证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避免相互干扰以及避免空间的滞涩。另外,还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比如对外界噪音、污染等不利环境的隔离,设计合理的健身运动场地。

2、提升观赏价值

在满足居住小区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就需要在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的层面上进行创造,这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并且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园林景观最终是为人的使用和欣赏而服务的,如果居住小区的景观缺乏观赏价值,得不到认同感,那么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无法吸引人们向往。对于如何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全方面着手去考虑。

首先,要创造多层次的美感体验;美是人类居住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在景观中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在多层次美感体验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视觉体验。居住小区中的不同位置,比如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除了要考虑室外处于环境中的审美角度外,还要考虑在楼上外望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景观单体的艺术化处理;景观单体是实现景观效果的基本元素,因此细节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单体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如何达到与整体环境风格统一又不失个性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景观单体在设计上首先应当贯穿着环境所具有的品性,与环境协调统一,如天津万科水晶城中的入口雕塑,通过以传统材质为主表达空间归属感和空间意义,又结合现代的样式暗示高品味的住区生活。

3、要保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作为人们生活主要场所的居住小区,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保证居住小区生态效益的均好,内部物质流动的良性是至关重要的。居住小区中的生态设计要考虑不同地域特点的通风、采光、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应场所的自然条件,将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生态,并尽可能地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而消耗的能源,保留当地的地域性特点。通过这些手段维护居住者身体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美,实现居住小区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不断需求,以及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前所未有的在功能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设计。因此,要构建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和实际需求的现代的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就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琚利民,居住小区环境设 [J] -山西建筑2003(13)

第4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地下工程具有以下特性:施工场地有限,作业环境恶劣,其穿越的地下土层经过其他市政工程施工的多次破坏,其现有的力学性能与理论上的土力学基本原则相差较大,其状态是变化的。另外,地铁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周围地表沉降、噪声污染、灰尘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对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大。城市轨道交通更具有几大显著特点:沿线建(构)筑物密集、地下管线设施复杂繁多,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变,施工工法种类多,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较短等。这些特点都集中体现了地铁施工的高风险性。地铁通过位置地理环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下管线设施复杂繁多,涉及到的产权单位比较多。主要有市政污水、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国防光缆、通信电缆、高压电缆等,容易造成管线破损断裂、电缆设施损坏等事故,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业的生产、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地铁施工沿线建(构)筑物密集,包括各种市政道路、居民小区、商业场所、文物古迹、市政立交桥梁等设施,容易造成各建(构)筑物开裂。

3)暗挖属于浅埋结构,暗挖大部分城市内杂填土层较厚,土层自稳能力差,易造成塌方。

4)地铁施工开挖较深,很多时候都会遇见地下水,但是其周围建(构)筑物密集,降水井的布置比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布置降水井,施工中一般需要带水作业,带水作业的危险系数比较大。

5)明挖车站基坑深,离既有建筑物太近,施工难度大;暗挖车站、人防、联络线段跨度大,净距小,施工过程中存在硐室效应,要合理安排施工先后顺序;二衬施工时,需要进行体系转换,如何保证拆除过程中结构安全是施工控制的难点,施工技术复杂。

6)地铁属于市政工程,接口多,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做到不渗不漏,既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风险控制的难点。为了控制复杂的技术性的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工期、经济和质量方面的影响,必须掌握地铁工程的特难点,提高地铁工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地铁工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1)做好设计前期的地勘与周围环境的调查,风险辨识,做到应对风险有针对性措施。地勘与周围环境调查是工程建设前期重要的阶段,不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调查。调查的范围由设计单位给定,一般为影响线路或站位设置以及环境安全等级较高的建(构)筑物和管线。环境调查的方法以资料调阅和实地量测为主。环境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房屋建筑应调查结构的老化情况,结构的裂缝情况,对于有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房屋建筑宜调查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井的施工属性,搜集调查对象相关设计、施工资料等。b.管线一般应在初查的基础上调查管线的权属单位、管理单位、控制闸位置、修建时间、其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c.桥涵应调查桥涵的养护情况、外观(新旧)、桥面破损、结构裂缝、沉降变形情况等,应调查桥涵限载、限速等使用属性,还应调查其工作状态,收集竣工资料及相关维修、维护资料。d.地表水体应调查水底淤泥厚度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等;对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还应调查堤岸的防洪水位、标高、通航要求、历史最高水位、建成年代、工作状态等,通过现场观测和试验确定其与地下水的联系,搜集水工建筑的设计、竣工资料。e.地下结构物应调查结构形式、基础埋深、使用现状、出入口的准确位置、充水情况等。f.文物古迹应收集相关图纸和沉降观测资料,必要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对线路周边环境的详细调查,充分了解其地质、结构特点后,根据以往类似施工经验,并逐个进行方案的研讨、论证。对于超高风险的,应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规避;对于较高风险的,如果由于线路需要无法规避的,应在设计阶段采取专项设计,专项设计审查的方式论证,从设计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预控。

2)进一步做好施工调查,严格审查,层层把关,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a.工程实施前,做好详细的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调查的内容包括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工程概况、水文气象资料、地质情况、砂石等地材情况、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交通通讯、用地与拆迁情况、环保要求等。通过期间的现场勘查、走访等多种途径,完成施工调查,在分析整理调查资料后,结合施工任务计划、工期要求、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形成此份施工调查报告。然后根据各种风险特点对工法、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根据专项设计,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明确具体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b.在专项设计的基础上,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坚持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条件审查,严格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是从源头进行安全控制的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包括了安全风险措施以及制订措施的内容是否符合各专业工种、各施工部位的安全要求,尤其是应检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完善,从第一责任人到其他责任人再到各班组的安全责任制是否分解落实,有没有一个安全管理监督网络。检查建筑施工的安全器材劳动保护是否完善齐备,对悬崖陡坡、深基坑的可能塌方或滑坡进行检查,并经常性的开展防火安全、季节性的雨季防洪、冬施防冻、炎热防暑等检查。c.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施工人员的风险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培训等措施,加强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施工生产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加强风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地铁工程地下管线密布,周边建筑物复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加强风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化施工。例如在施工区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人工监控信息网,在地铁施工期间对地铁结构工程及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地面道路的变形实施监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来判定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地铁结构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基坑变形、应力应变、地表沉降及位移,管线变形、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钢筋内力变化、土压力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桥基础位移、盖梁不均匀沉降等。

4)实行风险分级管理、预警预报制度。地铁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有故障树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地铁施工大多采用风险综合评估,即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将危险源的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风险等级较高,危险较大的工程,根据监控量测的数值,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当监控量测结果在允许值的70%范围内,可以进行正常施工;当监控量测结果在允许极限值的70%~80%之间时,就应该加强监控量测的频率,每日上报监理、业主,现场可自行采取措施处理;当监测值超过85%时,现场必须停止作业,上报监理、业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完成后根据专家意见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

5)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安全措施费用合理规范。安全措施费用,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国家和业主方的规定,用于改善企业安全与施工环境的资金。主要体现在购买安全防护用具及设备、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安全风险管控科研的投入。施工单位必须确保专款专用,在成本中单独列支。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施工安全投入到位。

6)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科技管理成果。昆明地铁是首次在滇池流域地层中修建地铁,地铁下穿地裂缝、淤泥质粘土、盾构穿越泥炭质软土等,施工包含许多国内外领先技术、施工中的众多难点都是新的课题,如何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正确指导施工是摆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施工单位要加大科研技术投入,与专业型院校、设计研究机构以及各参建施工单位共同科研立项,开发推广新工法、新技术。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有效管理,最终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

3目前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的几点体会

随着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数量的增加,事故发生影响面不断增大,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大设计专家与学者开始密切关注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应该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由于国内地铁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存在很大的缺口,亟待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方面的标准。当前应结合国内外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的研究现状,有步骤的、合理、科学地推进我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标准化工作。

2)加强设计与施工方的沟通。地铁工程的风险因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施工的进展,每个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大不相同。提倡工程设计与管理者对施工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期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目前设计工作繁重,现场变化情况较多,不可避免会出现前期设计与施工不相符,或设计疏漏现象等。做好设计和施工的结合,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方案既能节约投资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已完工程表明,施工中加强与设计的沟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其结果不仅是保证现场的安全,而且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合理设定中标价位,避免低价中标。在工程预算中,充分考虑该项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全部费用,以不低于成本价为底限进行投标,避免由于行业恶性竞争,一些单位投标由公司经营人员负责,施工由各项目部负责,投标时个别单位为了中标,对现场的复杂因素没有充分考虑以接近成本价中标。由于中标价接近施工成本,一些施工单位就会尽可能减少投入,压缩安全管控经费。安全管控经费的减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第5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江苏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

能力认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管理,促进社会辐射环境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自愿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认定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是指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在本省境内注册并拥有固定办公、实验场所,从事辐射环境检测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通过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认定的检测项目、业务范围和有效期内,开展相应的辐射环境检测业务。

第四条 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检测机构分为甲级和乙级。

甲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电离辐射类和电磁辐射类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验收监测和调查报告的现场监测等工作,并可承担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辐射监测任务。

乙级检测机构可承担社会委托的除Ⅰ类放射源和移动探伤等高风险源以外的电离辐射项目或电磁辐射项目环评监测、年度监测工作。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五条 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备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检测项目和能力;

(三)所有检测技术人员应通过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

(四)具备与开展检测业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分析实验室和工作场所。

第六条 申请甲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25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至少5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配备至少1名核安全工程师;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30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8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辐射类检测能力不得少于20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七条 申请乙级检测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少于7名在岗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与环境检测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至少3人具有辐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从事辐射环境检测工作的经历;

(二)具有用于辐射环境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评估价值不少于50万元,在本省境内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

(三)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电离类或电磁类检测能力单一类别不得少于2项,每项至少配备2名检测人员。

第三章 申请与认定

第八条 申请辐射环境检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须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江苏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

(二)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组织代码证);

(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书》;

(四)办公场所、场地证明;

(五)检测技术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或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考核合格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

(六)相关辐射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及价值评估证明;

(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九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在40个工作日内对所申请的内容进行审核认定:

(一)核实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符合性;

(二)组织现场评审,对申请单位的辐射检测能力与所申请认定的辐射检测类别的符合性进行现场核实,出具评审意见;

(三)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初步认定或不认定意见,并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四)公示期间没有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符合条件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最终认定意见,并在省环保厅网站上公开。

第十条 通过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有效期为四年。在有效期内,通过能力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场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

第十一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其业务能力认定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应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审核。

第四章 检测机构的管理

第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认定考核等工作。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开展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业务比武,评估检测机构业务水平,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第十四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未通过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业务能力认定、业务能力认定过期的、暂停认定的或者被取消能力认定资格的,其出具的数据和监测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认可。

第十五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对所提供的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应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复查评审、扩项评审以及监督评审后,及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质认定评审结果,以验证其资质的可持续性。

第十六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环境检测业务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独立承担工作,不得分包、转包。

第十八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建立辐射检测报告档案,并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辐射监测报告档案内容应当包括监测报告、监测分析原始记录、合同等材料。档案内容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15年,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当及时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收费标准执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管理办法》和《江苏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

第二十二条 通过认定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每年1月31日前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监测业绩报告。

第二十三条 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上半年组织专家、检测机构所在地环保部门对检测机构上一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价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考核结果及年度信用状况在江苏省环保厅网站公示。

检测机构年度信用状况分为守信和失信两类。

第二十四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信用状况为失信:

(一)拒绝接受检查或在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编造数据或不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致报告失实的;

(三)出租、出借能力认定资质或者超越等级、类别接受委托进行监测的;

(四)未通过业务能力认定复查的;

(五)抽查或年度检查(考核)不合格的;

(六)有其它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五章 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抽查、年度检查以及在环评报告、验收监测报告、验收调查报告或年度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的审核过程中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审查。

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抽查。设区的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的年度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需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该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

(二)未建立辐射监测报告完整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向省和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业绩报告的;

(四)发现数据异常,未向环保部门报告的。

第二十七条 辐射环境检测机构逾期未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办理变更的,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业务能力认定资格。限期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八条 被取消的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检测业务能力认定。

第二十九条 社会辐射环境检测机构因违反本办法规定被责令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期间,暂时停止对该机构业务能力认定。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认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向不符合本办法申请条件的单位予以认定的,或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予查处、处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6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一、学校重视是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保证

1. 健全机构,确保科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制订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计划、工作规范、活动制度和考核表彰制度,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计划安排落实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保证每年数万元的经费投入,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场地、设备和器材等物质基础,确保课内外教学、辅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多管齐下,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路子

学校努力营造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氛围,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创设了科技画廊,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张挂介绍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科学名人和科技成果等内容的画板,在校园科技活动月中通过校园网向各班学生播放科幻片等,这些都对学生的科学启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学校选聘了方淑婉等20多名专业素养高、有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前往省内外各地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科学小当家培训等相关活动,以便开阔视野,借鉴先进地区、学校的辅导方法、经验和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导活动方案。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重视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的整理建档,重视社会资源力量的整合,多方位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路子。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科普类文章十多篇,并整理编辑了一组供校园广播使用的科普稿。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并重

1. 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管理之中

科学教育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和献身事业等科学精神的教育。例如,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各学科(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2. 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之外,教师还注意适时地介绍生活中的最新科学动态及前沿科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周末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科技小创作和小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课外活动是搞活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1. 编写教材,组建科技社团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了一册(共五章)切合学生实际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供课外辅导活动之用,并组建了科技学社、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科幻画创作小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科技社团或科技活动小组参加活动,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科技知识学习、开展科技创作等,既培养了特长,又张扬了个性;既培养了刻苦研究、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明白科技要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道理。

2. 专题探究,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月

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重视通过专题研究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学习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科学教育特色文化的形成。例如,我们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知识培训和挑选有价值的课题(例如,“酸雨的形成”“家居污染”和“城市光污染”等),让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学校在每年11月的校园科技活动月中,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按照科学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幻绘画和科技创新成果四种类型进行集中展示、问辩、评奖和表彰,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体验到活动的紧张与快乐,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喜悦,并在体验中锻炼成长。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绘画等参加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有斩获,在潮州市更是首屈一指。2011年,城南实验中学率先成为潮州市首所被省科协、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命名表彰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第7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一、加拿大环境会计研究领先发展的成因及举措

(一)政府及社会各界合作,提高企业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二战以后,加拿大在制造业、采矿业及服务业等行业的迅速增长已经使加拿大从一个农业经济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迫使政府开始重视环境整治。加拿大人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与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民众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关注,环保意识和环境识别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绿色化、绿色消费运动悄然兴起,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加拿大政府、会计师协会、学术界和企业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在宣传和奖励、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不少具体措施,大大促进了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提升了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实施和推广,也使企业环境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施绿色计划,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拿大作为最早对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作出反应的国家之一,早在1986年就建立了全国环境与经济特别行动组,召集加拿大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商讨环境与发展问题。在特别行动组1987年的报告中,推荐了一系列使加拿大更接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绿色计划”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经过全国范围的广泛咨询和讨论后于1990年12月由联邦政府实施的。该计划全面反映了加政府对解决国内和全球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和采取的战略对策、行动措施,是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共分为8大领域:1.空气、水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有毒物及烟雾排放量等);2.发展可持续的再生资源(包括可持续农业、林业、渔业等);3.保护自然生态和物种(包括建立占加拿大面积12%的生态保护区等);4.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开发北冰洋区域的环境战略);5.全球环境安全(包括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臭氧层,控制酸雨排放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6.可持续发展决策(包括建立环境信息库,加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等);7.评估联邦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情况(包括评估、修改联邦政府现有的环境方面的法令、条例;改革政府现有的环境评估过程;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等);8.环境事故预报与预防(包括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等)。

(三)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会计组织的贡献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CICA)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的一个全国性组织。该组织承担着制定适用于全国的会计、财务报告与审计准则的任务。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使得企业、政府、会计职业界的传统业务、技术、方法和发展道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环境问题带来的新挑战,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协会关于环境会计方面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环境研究、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相关的出版物上。例如:《企业与职业界环境事务指南》、《特许会计师》、《对话》等。

二、加拿大环境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加拿大的环境会计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和加拿大各行各业对环境问题普遍重视分不开。其中,主要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会计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努力。该协会的许多举措已经被应用到该国的会计实践之中。该协会关于环境会计方面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会计领域已经完成并正式出版了以下几份研究报告,它们分别是:

1.《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该报告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包括:在现有的财务报告框架内环境影响的效果应该如何被记录和报告,在当期确认环境成本时应该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未来的环境支出应该在何时确认为负债。

2.《环境绩效报告》。该报告确定了关心企业环境报告的主要几类关系人,分析了他们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讨论了环境报告中必要的信息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可供考虑的选择模式。

3.《加拿大的环境报告:对1993年度的调查》。该报告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加拿大公司如何报告它们的环境业绩,在环境成本、负债、风险的会计与报告中目前的实际操作如何。该调查报告所选取的样本包括863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和18家公司的专门报告,对该年度各公司关于环境成本、负债、风险和环境绩效的会计与报告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这份报告对于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二)关于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有关环境会计的准则制定方面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1991年出版的会计手册提出了关于为污染场地建立储备的建议;目前,该协会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制定有关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环境成本与负债的会计准则。

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会计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在环境成本核算中,大部分企业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排污费和绿化费,分别记录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和对厂区进行绿化的费用,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金额较大就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做法虽操作简便,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税负,模糊了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直接影响了环境会计的实施。

(二)环境保护意识淡漠

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我国的执法环境中,也存在着执法力度和经济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形成的外部不经济性没有内在化,致使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环境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使环境破坏者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可图。环境会计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对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学者大都集中对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不是很多。

四、以环境会计促进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合理核算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抑制企业短期行为,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而且有利于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一)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比较滞后,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乏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无法进行客观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处罚不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成本很小,直接影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行。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司一旦违反了某项法规,就要缴纳巨额罚款或赔偿费。所以实行环境会计是企业避免风险损失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

(二)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素质

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这对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更好地参与会计管理工作。

(三)建立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政府或相关部门要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成立环境会计专项课题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使环境会计理论有效的指导环境会计实践。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魏素艳,肖淑芳,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1-72.

[2]甄国红.日本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实践及启示[J].财会通讯,2006,(12):13-16.

[3]张惠中.日本企业环境会计的主要做法及启示[N].中国建材报,2007-10-15(B03).

第8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本预案。

1.2特种设备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机动车辆。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1.4适应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事故应对工作,适用本预案:

(1)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露,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

(3)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

(4)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

(5)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或12小时以下的;

(6)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1.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反应迅速,运转高效。

2.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区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区长为总指挥长,质监分局局长、区安监局局长为副总指挥长,区建设局、交通局、卫生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统一指导协调全区特种设备较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区指挥部职责如下:

(1)及时向区政府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汇报全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使用情况。

(2)组织起草有关具体的应急预案,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事故预防及救援措施。

(3)负责在全区范围内特种设备事故预警,在出现本预案范围事故时启动预案。

(4)负责特种设备严重事故的应急抢险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事故发生地的现场指挥,组织使用单位、专业抢险机构和有关人员对事故处理现场进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5)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及时向区政府应急处理领导机构汇报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6)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负责该项工作的总结、表彰和处罚的建议工作。

(7)发生特种设备较大以上事故时,配合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2成员单位的职责

(1)区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

(2)公安分局负责维护事故区域内的社会治安、保卫、消防、交通管制等工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该区域内的社会秩序。

(3)区建设局负责制定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的应急工作制度和办法,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应急组织和救援预案。

(4)区交通局负责协调交通系统特种设备(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车用气瓶)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5)区卫生局负责调度医疗卫生技术力量,组织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救护和抢救伤病员工作。

(6)环保分局负责协调环境监测工作,并对危险化学品的泄露提出处理建议。

2.3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监分局,其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质监分局主管副局长

副主任:质监分局安监科科长

成员:质监分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及安监科全体同志。

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隐患信息的日常收集、分析处理工作。

(2)按区指挥部命令全区特种设备事故安全预警、预报工作,向公众和媒体事故信息。

(3)向区指挥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或事故发生情况,与各有关部门进行联络、协调。

(4)负责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预警范围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以下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实行重

点安全监控:

(1)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

(2)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

(3)学校、商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

(4)关系重大经济安全的特种设备;

(5)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

质监分局要分级建立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并监督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监控措施。

3.2预防措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实施:

(2)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3)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保证设备登记率达到100%;

(5)按期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保证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7)特种设备隐患整治率达到100%。

3.3预警信息采集

质监分局要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及早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逐步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为主体,积极发挥专职执法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及时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2)逐步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化网络。建立相关技术平台,包括重大危险源辩识系统,事故隐患预警系统,安全状况评价系统,举报系统等,保证预警支持系统的信息传递准确、快捷、高效。

3.4预警行动

当以下事故发生时,应当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准备;

(1)化工企业爆炸、停电、火灾事故;

(2)地震;

(3)游乐设施停电、火灾事故;

(4)暴雨(雪)、大风(沙尘暴)、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气象灾害;

(5)其它可能引起特种设备事故的灾害性事故。

质监分局接到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信息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及时报告区指挥部。

4.应急响应

4.1事故报告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应当立即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并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应尽快核实有关情况,立即向区指挥部报告,同时向区应急办报告。

(3)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及事故概况。

4.2分级响应程序

(1)特种设备较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开展自救。

(2)质监分局报告区指挥部启动本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4.3现场指导协调的主要内容

(1)根据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区指挥部办公室协调有关应急救援机构,开展救援工作。

(2)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的方案。

(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范措施和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建议。

(4)区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事故发生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援工作。

4.4现场紧急处置工作程序及要求

(1)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2)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3)探测危险物资及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4)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5)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6)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的撤离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

(7)清理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抢险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

4.6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事故发生的特性和应急救援的需要,提出事故周围居民和群众疏散的建议由当地人民政府下达人员疏散指令。

4.7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质监分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事故调查组,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和现场取证,进行事故分析,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

4.8应急救援结束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由区指挥部宣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结束:

(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

(2)事故危害得以控制;

(3)次生事故因素已经消除;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人员恢复正常生活。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工作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所发生的费用,按有关规定由有关单位负责。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必须由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的有资格的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使用单位应当予以报废。

特种设备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质泄露或者邻近建筑物倒塌损坏的,应经环保分局和区建设局检查并提出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修复工作。

5.2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工作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事故调查,并提出调查报告,由所在地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3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质监分局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6.保障措施

6.1技术储备与保障

(1)质监分局应当根据我区特种设备的分布特点,建立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当地的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事故安全进行研究、分析。专家组应当积极开展与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有关的科学研究,参与起草或修订完善本地区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方案。

(2)质监分局应针对多发事故特点,制定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制度。

6.2宣传、培训和演习

(1)质监分局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质监分局要组织或者督促有关部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开展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综合素质。

(3)质监分局应当组织或者督促有关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6.3监督检查

质监分局应当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关部门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及演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运

质监分局应当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报区政府审批,并报市质监局备案。

预案应当每两年或者在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

7.2奖励与责任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质监分局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奖惩;

第9篇:污染场地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程勘察;勘察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阶段工程勘察的基础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仍然滞留于传统的阶段,有很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与实际施工往往格格不入,造成管理的淡化和无序现象。因此,在进行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必须针对实际工作的问题对组织与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尤其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势必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适时勘察的组织和管理水平高低将严重影响到项目施工的质量,甚至企业的存亡利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施工的现实问题制定上文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指导工程勘察每道工序的科学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在施工勘察中常常发现,由于建筑物的平面、立面设计变更,原来的勘查工作量不能满足变更后设计要求时,需进行补充工作也就是施工勘察。如建筑物平面位置移动,层数或荷载的增加等。有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借用原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或采用保守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和变化,导致产生设计冒险或造成浪费这样两种后果,因此施工勘察时应针对建筑物层数和荷载特点确定适宜的勘查工作量,提供经济合理的设计参数来满足设计要求。

1 勘察前准备工作

1.1 施工人员安排

勘察之前,要拟成立工程勘察项目部,由高级工程师负责项目技术和施工,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安排测量人员、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水文工程技术人员、物探技术人员、钻探技术人员、安全员、后勤人员、协调人员和各类技术工人。另外,工程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以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勘察基础施工任务,组织管理机构情况大概如下:(1)总项目负责组分为生产和技术两个部门;(2)生产施工的主要职责是施工和协调管理,为属下两个分支机构,其中施工方面内容包括钻探、静探、安检、后勤,每项工作内容设置小组负责;(3)技术部门主要职责是质检和技术,其中质检内容包括质检和安检,而技术内容包括地质编录、资料整编、物探、水文勘测和报告编写,质检和技术每项工作内容设置小组负责。

1.2 施工仪器设备的投入

根据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的实际要求,拟定合同要求的技术装备,一般为测量仪器、钻机、旁压仪、静探触探车、相机和电脑等,数量方面根据施工需求而定。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对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功率、数量和新旧程度进行统一登记,并制定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1.3 工期的组织措施

工程的工期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把握,也就是要建立在每道工序100%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全程掌控,保证施工质量与工期不会产生冲突,笔者建议按照以下措施保证工期:(1)为避免停工情况发生,应该提前进行各项工序的顺序的安排,分工进行,保证整体进度;(2)各个部门设置上报施工情况的专人,一旦发现施工中出现不正常的问题,技术部马上通过部门专人反映给项目部,及时解决问题;(3)制定勘察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质检人员验收每道完成的工序,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4)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实际进度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时掌握每道工序的进展情况;(5)根据工程的规模大小,定期在施工会议上对进度进行分析,以将进度较快和较慢的工序进行区分,找出影响进度的不利因素,从而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保证进度的正常进行;(6)为避免收集进度计划脱离实际情况,应该将其与实际进度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差异化之处,从而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和落实;(7)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施工资料的整理和汇总,保证第一天的资料不堆积到第二天,资料相关问题要及时反馈和解决;(8)由于自然气候会影响勘察施工的正常进行,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期内的气候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并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工期因为气候原因而延后。

2 勘察施工过程的管理

2.1 地质的调查和测绘

首先是地质调查和测绘采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调查和测绘要根据施工要求,利用现有的相关数据资料编写工程纲要,然后采用物探法进行探测,以提供地质的测试资料。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地段,建议采用填图或者编图的方法,并设置专题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的地质问题。其次是确定调查和测绘的范围,其范围是按照规划的内容开展的,为了避免不良和特殊地质的影响,譬如断裂结构地质、污染土地质、地下水地质等,笔者建议扩展调查和测绘的范围。最后是工作的要求,大部分的勘察项目调查和测绘,通常按照1:500的比例做地图的,遇到复杂的地段可以适当放大比例;不同类型的地质界线上布置不同的观察点,尤其是不良和特殊地质范围内,应该根据技术和施工的需求进行适量布置;提交的调查和勘察资料要准备可靠,提交内容包括实际材料图、地质分布图、地质分类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测试结果表、勘察现场照片、调查报告和测绘报告。

2.2 勘察的方法

勘察详细方案的制定,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经济合理为勘察原则,将放线、钻探、取样、测试、物探、实验等综合进行,大致程序如下:一是放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现场规划平面图,放线员采用GPS定位进行放线丈量,并做好丈量的记录。二是钻探,钻探的目的是利用钻探工具对勘察地带的土层结构进行了解,并完成原位测试和取样的工作,水位以下的钻探适宜用岩芯管泥浆钻进法,水位以上的可采用洛阳铲冲击钻进。三是取原状土样,目的是为了测定地质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质的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负责专人要对取样土质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粉土、粉质粘土适用厚壁取土器取样,而钙质结合土质这些无法用取样器取样的,可采用岩心管取样。四是采用静力触探车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实验之前严格标定探头。五是原位测试,布置标准占试验孔的30%,间距为1米左右,试验预计次数90点次。六是工程的物探,通过利用布置波速测试孔,测定场区基土的剪切波速,以判定场地的类别和场地土的类型。最后是在室内进行取样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同时测定土的抗压强度。

2.3 勘察施工的安全保障措施

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组织与管理其实是建筑单位年度与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贯彻和落实的一个过程。第一是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勘察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通告奖罚并行的方式纠正违反规定的行为,会议过程中要做好会议记录;第二是定期对现场施工的安全技术、防护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突击检查,责令相关负责人整改事故隐患部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罚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力者;第三是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等的齐备性和可靠性,修理和更换零件缺损或者性能不良的设备,并同时检查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第四是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特种作业的务必持证上岗;第五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要进行及时抢救,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在规定时间年内上报事故情况。事故责任也要落实到人,对相关负责人和操作者进行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分,重则追求刑事责任。

3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工程组织与管理为核心的工程勘察基础施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理论研究日臻完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由于工程勘察的基础施工是个长期有效的过程,笔者认为,组织与管理工作者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应该根据施工实际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指导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进行。

参考文献:

[1] 方院庭.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J].广州建筑,2006.

[2] 程宝成.项目管理在勘察施工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8.

[3] 曾添华.浅谈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07(24).

[4] 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18(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