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工地监控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地监控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地监控方案

第1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沪建办综〔2020〕3号)和《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 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沪建办综〔2020〕4号),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督查范围

全市所有在监房屋建筑和市政非交通类工程建筑工地。

二、督查时间

3月10日起至疫情结束,每周三天(周二、周三和周四)。

三、督点

1. 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 人员到岗履职情况

3. 复工条件落实和保持情况

以上内容详见督查表(附表一)

四、督查组织

1、督查共分12个检查组,每组2-3人,由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以下简称“管理总站”)、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审图中心”)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其中管理总站、行政服务中心、审图中心等共计8人,总站不少于16人(巡查科3人、质量、安全各2人、市场科、技信科、执法科各抽1人、监管科不少于6人等)搭配组成。

2、第一到第九组各对口一片区域(见下表),第十到十二组直接对口总站直管工程。

3、总站负责将各组片区内复工工地详细清单分发到各组组长,管理总站、行政服务中心、审图中心联系人每周五向总站提供下周二三四参与督查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服从督查安排。

4、组长科室负责本组督察实施,行政措施单开具,每日情况快报;检查数据汇总和检查情况总结工作。

组别

组长

组员

对口区域

第一组

总站安全科

总站巡查科

闵行、自贸区

第二组

总站安全科

管理总站

浦东、临港

第三组

总站质量科

管理总站

长宁、松江

第四组

总站质量科

管理总站

黄浦、崇明

第五组

总站巡查科

管理总站

杨浦、奉贤

第六组

总站巡查科

行政服务中心

静安、金山

第七组

总站市场科

行政服务中心

虹口、青浦

第八组

总站技信科

行政服务中心

普陀、宝山

第九组

总站执法科

审图中心

徐汇、嘉定

第十组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直管工程

第十一组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直管工程

第十二组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监管科

总站直管工程

五、督查数量

各组每天抽查2-3个工地直至疫情结束,每个行政(功能)区必须覆盖。

六、汇总和归档

1、各组长科室确定一名联系人,每天四点前将当天督察表传至安全科(赵伟豪),安全科汇总完成后每天五点前报站领导。

2、每周四检查结束检查完成后,上报本周拟通报工地,参建单位,责任人名单。

3、各组长科室负责所查工地的证据固定、立案、总结等后续处置,每月报立案工地数和月度小结,安全科每月底汇总完成报站领导。

4、检查完成后,按要求整理检查档案报总师室归档。

七、督查回头看

因疫情防控不力而被通报的建筑工地整改完成,提交整改报告后,列入下一月必查工地,进行督查回头看,如果整改不力,将进一步严肃处理。

八、督查后勤保障

1、检查车辆、防疫保障物资由总站统一安排调配(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总站、审图中心三家单位协助提供4辆公务车辆,每周具体车辆和司机应保持固定不变,报给总站统一安排调配);

2、市区抽查工地回683号就餐,在郊区时则在对应区站就餐。

附表一:《疫情防控督查表》

建设工程疫情防控督查表

所属区域 检查人员检查时间

工地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工地状态

复工准备( ) 已复工()

检查项目

检点

检查结论(明确符合、不符合或无此项意见,不符合简要叙述)

人员到岗履职

疫情防控小组体系清晰、职责明确,定岗定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

工地与社区、疾控部门对接人员明确

有社区、疾控部门等对接部门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机械员、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员等均到岗履职

关键人员各岗位职责清晰

疫情防控情况

工地进口设有健康观察点,对所有进场人员实施体温检测

施工现场只开放一个进、出口,施工现场和生活区24小时单独设岗,建立门卫每岗不得少于2人,门卫对所有进出场人员进行全登记

施工总包单位对所有进场人员,逐一排摸和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健康明。要素包含是否来自、去过、经由重点地区,是否曾与病例人员接触等。

施工现场有环境消毒制度,定期消毒

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显著位置张贴有卫生防疫宣传广告

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疫情防控交底

施工现场配备有足够的口罩、测温计、消毒液等疾病控制用品。

复工条件和保持

《建筑工地复工检查表》施工现场留底,并且检点、签字、盖章等要素齐全,结论清晰

复工前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的落实(重点排查深基坑、起重机械、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隐患)

复工后疫情管控措施有效保持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交底等

行政文书开具

提示:

1. 现场检查应确保自身防护,避免人群聚集,并遵守工地防疫管控要求。

第2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招标;成本控制

1 引言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成本控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本控制从企业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利用企业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房地产开发中引进市场竞争体制,在工程承发包中实行招投标形式是实现整个工程成本控制重点的重点之一。

2 实施项目招标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项目招标,是指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发出公告,制定投标条件和评标办法,让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报名竞争,再按照事先约定的评标办法选出中标人的一种商品交易行为。

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资金量大、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对开发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房地产行业的竞争重心逐渐由产品差异化向提高产品品质和有效降低成本转化,这一转变对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投标环节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承包商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因此,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在承发包上实行招投标,是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

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旨在通过合理合法的市场手段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由于实施时间短,且房地产项目涉及部门多、行业广,干扰因素多,因此招投标管理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政干预较多;(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经济标占比较大,技术标比重不够;(3)招投标流程不合法,暗箱操作较多,“名招暗定”或围标、陪标以及挂靠和转包现象屡禁不止;(4)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房地产项目招标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对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影响招标采购效果的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控制目标产生偏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招标成本控制效果的目的。

3 项目招标成本控制的具体对策

3.1 选择合法、合理的招标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两种方式的要求及适用范围均有严格规定;报价方式则主要有三种:传统定额计价、费率计价、清单计价。对于招投标法中关系重大的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如工程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以及重要的设备供应商等,而对于小型项目或分项工程则可以采用邀请招标,从而减少招标成本和缩短招标周期,提高投标人的中标概率。笔者曾对多家房产公司进行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采用邀请招标,传统定额计价或费率计价模式。

在实践中,宜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时间周期、技术要求等因素,采用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并灵活应用。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房地产企业应根据项目进度,按年度建立招标计划,并在每个年度初始时预测项目的进度及资金保障情况,根据进度计划提前做好各项招标的准备工作,避免赶工情况下的匆忙招标、仓促定标。

3.2 严格资格审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和细致遴选是加强工程招标成本控制的源头环节。招标前,应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应从投标人的资质、业绩及信誉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实际上,仅凭资质和过往业绩是无法达到遴选效果,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调查包括以下内容:建筑施工单位情况(承包单位分布、实力、政府关系等);招标政策要求;建筑材料情况(如钢筋、商品混凝土、砌体、砂石等价格及供应情况);建筑用工情况(劳动力价格水平、素质工作时间等);当地计价规定(费率、利润水平等);类似项目情况(合约主要条款,如当地付款方式,其他特殊要求)等信息。避免建筑领域经常发生的“一级企业投标、二级企业中标、三级企业进场、包工头施工”的层层分包、挂靠现象,这是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在资格预审过程中,参与投标的资格条件应尽可能做到量化,做到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在“使用者不采购,采购者不使用”的原则上,模仿银行的“审贷分离”的模式,成立多部门人员和社会力量参加的招标评审小组,将最终决定权交招标小组(或专业招标机构)集体、民主决定;其次,加强内部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价格评分与技术评分相结合,注重对施工方案和技术保障措施的审查,避免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的现象,防止投标单位以低价恶意竞争中标,再通过索赔和工期拖延、甚至偷工减料来弥补损失的“钓鱼工程”问题;再次,选取合理的评价技术方法,采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中的优序法对多个投标方案进行评价,确保合法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最终确认的投标单位一般在3-4家为宜,过多会使招标的协调管理难度加大,使招投标周期延长;少于3家则不利于充分竞争,且容易发生串标事件。另外,为减少关系客户的干扰,在制定招标文件时,要周全考虑,适当提高入围壁垒,增加有利于招标单位的限制性条件和惩罚性措施。

3.3 编制完善而准确的招标文件

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对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标过程所遵循的法律性文件,是投标和评标的依据,关系到招标的成败以及履约的顺利程度。招标文件必须包含招标的范围和方式、工期及质量要求、投标报价取费标准、付款方式、结算方式评标方法等主要内容。

第3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共享服务平台;空间数据;信息服务;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已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在这些信息资源中,80%以上是与地理空间相关的空间数据。据调查,超过80%的政府部门对空间数据有着共享需求,各政府部门之间要求信息资源相互共享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由于空间数据的多语义性、多时空性和多尺度、获取手段多源性以及存储格式多源性的特点,为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也是国内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空间数据“信息孤岛”的主要产生原因之一,极大地阻碍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系统结构。市县级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个包括数据层、管理层、服务接口层和应用层的多层结构数据平台(见图一)。

1.1数据层。一个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集中管理所辖范围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因此,数据共享平台除了存储一般的政务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如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图片、多媒体、元数据、POI等数据,形成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图片多媒体、元数据、POI等几大数据库之外。有条件的市县还可以建设遥感影像数据库、地址数据库和DEM数据库,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采用ORACLE等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利用MAPGIS空间数据引擎来管理这些空间数据。

图一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1.2管理层。在数据层之上,是在空间数据元数据基础上形成的空间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这是高效管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基础。政务信息资源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展现了政务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务信息资源属性则描述了资源的管理属性,包括来源、去向、版本等,用于控制和管理资源。

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服务,提供目录注册、目录维护、审批、目录、目录查询等服务,为信息资源、用户(组织机构、用户、角色等)、服务的注册、维护、、查询等各类操作提供支持。

针对空间数据库的各类应用都是根据目录服务提供的空间数据相互关系,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检索查询,获取所需的数据共享服务。

1.3服务层。市县级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对外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都是通过在目录服务之上构建符合OGC标准的Web Service数据共享接口实现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可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接口主要有政务电子地图服务、政务信息图层服务、图片多媒体服务、地图分析计算服务等,可根据需要增加遥感影像服务、地址匹配服务、DEM叠加服务等。

1.4应用层。市县级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各政府部门建设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的共享需求。因此,各相关单位在平台提供的服务接口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属于应用层次,这些应用系统,均可根据授权获取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服务。

2系统主要功能,市县级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展示、信息服务、运营维护、数据管理四大基本模块,可根据需要扩展数据、数据审核等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二 系统功能结构

2.1信息展示子系统。空间信息展示子系统是基于数据共享服务接口开发的一个Web应用。用于向各政府部门空间信息。使得各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Web形式对市县的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浏览检索,了解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主要功能是综合查询、动态标注功能。

(1)综合查询。综合查询部分包括基础地图操作、查询、统计、历史对比、地址编码等多项功能。

1)基础地图操作。基础的地图操作功能包括鹰眼导航、缩放、漫游、全图、全屏等多种GIS地图浏览功能以及地图量算、打印、图例等,可实现矢量、栅格数据的叠加显示;可实现异构平台数据的集成显示。

2)查询统计。系统提供了按名搜索、位置搜索、周边查询等几种查询方式,可让用户方便地查询相关的地理要素信息。

① 按名搜索。按名搜索具有模糊查询功能,只要用户在编辑框中输入要素对象名称的关键字符,系统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符合条件的要素对象,并在查询结果显示框中显示查询结果。

② 位置搜索。位置搜索主要是以利用鼠标在地图上绘制查询范围的方式,来搜索选定图层落在搜索范围内的要素对象,包括点击查询、矩形查询、圆形查询、辖区查询等方式。

③ 周边查询。查询地理要素的周边信息。在获得某一个要素对象的情况下,查询某个政务信息图层在该要素对象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其他要素对象。

④ 查询属性与定位。对选定的政务信息图层查询完之后,将查询结果列举在查询结果显示框中,此时可以进一步查询各个要素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对它进行定位显示。

点击选择查询结果显示框中的要素对象,显示该要素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在地图上闪烁显示该要素对象,进行定位。

⑤ 统计

在查询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并提供生动的统计图表。

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分类字段、统计字段等统计条件,统计方式有求和和计数两种。

可以将查询结果和统计结果输出到EXCEL表,对于统计结果可以图形形式输出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

3)历史对比。历史对比功能可以同时显示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政务电子地图和遥感影像,让用户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该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地理环境变化情况。地图窗口中显示的地图,可以是单独显示电子地图或影像地图,也可以两者叠加显示。

(2)动态标注。动态标注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一些简单项目的辅助设计、工作部署的要求而建立的一个工具,动态标注功能考虑了政府日常工作的一些实际需求,可用于现场指挥、会议讨论、工作部署、应急分析、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等应用场景。

1) 事件标注。可以选择合适的图标将应急事件(如地质灾害、火灾、环境污染事件等)标绘在地图上的适当位置,并输入相关的文字、图片信息;可以查询历次事件的详细信息。

2) 事件影响分析。可以叠加多个相关图层,建立以事件为中心的缓冲区,进行事件影响分析,确定事件的影响范围以及所影响的其他事物情况。可以查询所选政务信息图层在标注方案中的各个要素对象缓冲区范围内的要素对象,该功能可以用来分析动态标注方案中标注事件的影响效果。

3) 现场标记。适用于领导会议、现场指挥、预案制作等场合,利用标图工具制作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线路;简要的选址设计或建设项目部署方案。

2.2信息服务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主要是由一系列数据服务接口组成。市县级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将面向SOA,利用XML技术、WebGIS技术、Web Service技术开发一系列标准的数据共享服务接口,使得各政府部门用户可利用这些标准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建设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

信息服务子系统数据共享服务主要有:目录服务、电子地图服务、政务信息图层服务、遥感影像服务、图片多媒体数据服务、MAPGIS数据分析计算功能服务。

系统提供的政务信息图层等空间数据服务,遵循OGC标准,支持WFS、WMS、WCS等接口标准。可以与其他平台的数据服务集成应用。

2.3运营维护子系统。运营维护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对系统用户、各类数据服务的运行、用户对服务和系统的访问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正常运行。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安全管理、服务管理、日志管理、用户访问监控等。

(1)系统安全管理。根据用户的部门职能划分和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稳定的用户权限管理与分配机制,提供用户注册、查询、授权、登陆管理等功能。

安全管理的功能就是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用户主要分为三类:系统管理类用户、信息共享类用户、数据维护类用户。用户权限是采取“用户部门——用户”模式,先建立用户部门,进行集中授权,然后添加用户,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将其归入某一用户部门,用户借此获取相应的权限。

(2)服务管理。市县级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了许多Web Service数据服务接口,可以为其它单位建设信息系统提供政务空间数据共享服务。为了安全合理地管理这些数据服务接口,有效地发挥这些数据服务的作用,系统提供了集成化的服务管理功能,根据用户的授权对服务的开放、关闭、配置进行管理。

(3)日志管理。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便于系统管理人员诊断系统问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需要能够自动监控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访问操作,记录操作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过程。本系统从应用角度出发,对空间信息服务的运行访问,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子系统一些重要的功能项的用户操作进行日志记录,并提供日志的查询与统计功能。

日志查询,可以根据输入的用户名、访问时断。服务访问类型等方式进行查询。

统计功能包括服务流量统计、用户访问量统计、访问成功率统计等,并以统计图表方式输出。

(4)用户访问监控。对用户的在线访问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显示用户的在线情况及其访问活动情况,以图表形式动态显示系统的访问流量变化情况。

2.4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主要针对数据维护人员维护数据而建立的。作为一个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系统管理的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必须保持其权威性、现势性、正确性。

在大数据量数据更新方面,绝大部分工作可以利用MAPGIS平台的强大编辑功能来处理。一般的数据编辑可利用数据维护子系统来完成。

数据维护子系统包括图层管理、数据编辑、元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输出、图片多媒体数据维护、系统数据字典维护等方面的功能。

(1)图层管理。图层管理部分的主要功能包括图层增删、图层属性结构编辑,以及对图层的显示、访问属性设置:

(2)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利用它可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访问,为政务信息的共享与应用提供重要手段。系统提供元数据的录入、查询、输出等功能。

(3)数据编辑。在数据维护子系统中提供相对简单的数据编辑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对现有图层进行一些简单的编辑,如增加或删除一些图形要素,修改图形参数或属性等,当然,编辑时最好引入已经校正好的电子地图或遥感影像作为背景,以方便定位。

1)图形编辑。在选定的图层中增加或删除要素对象(包括添加点、线、区、删除点、线、区等操作)。

2)图形参数编辑。在选定的图层中对一个,多个或全部的图形要素的图形参数进行编辑。

3)图形属性编辑。在选定的图层中选择一个图形要素,对该要素的属性进行编辑。

(4)数据转换与迁移

1)数据转换。为解决不同格式空间数据之间的数据转换方面,数据维护子系统提供数据转换功能,实现MAPGIS格式与ArcGIS、MapInfo等常见格式之间的数据转换,支持E00、Shp、MIF等常见的数据格式。

2)数据迁移。为了与过去的6.x版本的数据兼容,系统提供了数据迁移功能,可以让用户把6.x版本的数据迁移至新的7.x版本的地理数据库中,也可以实现不同地理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用户也可以借这项功能进行数据备份。

(5)多媒体数据管理。为了更为直观、生动地反映地理要素对象的特征面貌,实现政务信息图层中要素对象与多媒体数据之间的关联非常必要,这样,可以在查看政务信息图层信息的同时,观看对应的多媒体信息。

2.5数据子系统。授权用户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之后,可以通过浏览器选择所需数据下载到本地。

2.6数据审核子系统。各单位提供的数据或编辑之后的数据,均须经过数据中心的数据维护人员或指定人员的审核之后方可入库。

参考文献:

1.刘景波.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想.《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01期

第4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 深基坑实例事故分析处理措施

0.前言

开挖深度超过5m( 含5m) 或地下室三层以上( 含三层) , 或深度虽未超过5m( 含5m) , 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称为深基坑工程。在施工中,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 它包括: 土方开挖、降水排水、基坑支护、止水帷幕、临边防护等工作内容, 且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受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制约因素影响较大, 很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1 .工程事故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商务大楼工程地下二层, 该地基基础为静力沉桩, 边坡采用了三重摆喷止水帷幕, 喷锚墙与预应力锚索综合边坡支护。2003年9月, 基坑支护、止水帷幕已施工完成, 但东北角- 9. 3m标高处在前后相隔不到50分钟时间相继出现两处管涌, 管涌直径分别为15cm和30cm, 西东北坑内30m×25m范围内积水约达1. 5m高左右并趋于稳定。此次事故造成西南角周边的民房、厕所、道路和小学球场等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开裂, 严重的影响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实例二: 某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 静压方桩桩基、基坑护壁支护为土钉锚杆支护结构。2004年6月,在锚杆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距坑边5m左右的工地办公室地面沉降开裂, 但经观察记录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7 月28日, 因连续下一个多小时的暴雨, 大量雨水渗透到边坡的土体内, 致使该工程①× 轴的基坑护壁有水流急速涌出, 约几分钟后, 水流突然加大并从该处倾盆而下, 造成①~⑥× 轴段边坡护壁失稳坍塌, 基坑积水达1m多深,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实例三: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下一层静压方桩桩基, 基坑护壁支护为锚杆支护结构, 基坑土方开挖与护壁锚杆支护施工分段分层同步进行。2006年3月, 在①轴第一层基坑护壁锚杆完成后( 约2m高) , 进

入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土方开挖往下施工时, ①× ~ 轴段15m长左右上层土体及锚杆失稳坍塌,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工程事故分析及解决措施

2. 1工程出现管涌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1. 1产生的原因分析

基坑施工期间, 如果正遇8、9 月份进入丰水季节, 地下水位将上升,加上受台风影响,水位高达76.66m, 高出基坑底10m左右。无论是产生基坑突涌的水头压力高度, 还是产生流砂的临界水力梯度及产生饱和土液化的必要条件均已接近临界状态。因此, 坑底暴露的粉土层及浅埋的粉砂层具备产生管涌和突涌的客观条件, 场地内的饱和粉土、粉砂层产生液化,形成了管涌。

2. 1. 2 解决方案

为达到填充水土流失和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对流砂孔眼分别进行埋管、加压双液灌浆, 同时用成包水泥和砂袋及彩条布对孔眼分层围堵, 随后对基坑东北角进行土方回填压实,管涌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对边坡进行加固, 东北角外部进行化学灌浆。

2. 2边坡护壁坍塌产生原因分析及加固处理措施

2. 2. 1 原因分析

该工程基坑紧靠道路边上人行道, 在距坑边3m左右人行道下有一条直径500mm的混凝土市政供水

管, 人行道及管线下的土质为较松软的回填土。当连续下了一个多小时暴雨后, 大量的雨水渗透致使人

行道及管线下回填土层松动下沉,导致供水管接头松动脱节至断裂。强大的供水管水头形成巨大的动水压力, 对基坑护壁不断冲击, 远远超过护壁设计承受的压力值, 从而造成护壁坍塌、基坑积水。

2. 2. 2 加固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 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立即到现场组织抢险并制定加固处理方案: ①当晚配合自来水公司将自来水管抢修好, 恢复正常供水。

②用钩机配合12# 槽钢支撑加固给水管道。

③采用化学灌浆加固塌方区域, 防止继续坍塌。

④塌方边坡外露土体部分喷素混凝土防护。

⑤加强对基坑护壁沉降和位移的观测记录。

⑥抽排基坑积水, 控制在每天降0. 5m深。

2. 3边坡护壁坍塌的原因及措施

2. 3. 1 原因分析

该工程土质条件相对较差, 但锚杆支护结构能满足要求, 出现坍塌主要是在施工方法上。第一层土方开挖及锚杆施工采用压水钻进成孔法施工, 致使边坡土体积水过多无法排出, 破坏了边坡土体结构, 当进入第二层土方开挖时, 正好遇到较软土层, 在这种情况下, 边坡土体失去了稳定导致坍塌。经过现场分析, 后续锚杆施工均采用螺旋钻孔干作业法, 没有再出现坍塌情况。

2. 3. 2 坍塌处理措施

坍塌部位清理后用砂包临时加固边坡, 选用钢管桩支护结构加强该处边坡稳定, 再往下层施工, 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3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对以上3 起安全事故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深基坑工程施工主要受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周围环境、大暴雨天气、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影响。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3. 1 深基坑施工前的控制措施

3. 1. 1对地质分析勘察报告

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研究, 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位情况( 特别是丰水期的水位情况) , 选择相应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及降水方案。基坑支护结构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及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根据所制定的施工方案, 对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3. 1. 2 调查基坑周围的建( 构) 筑物

调查基坑周围建( 构) 筑物在基坑开挖前是否已经存在倾斜、裂缝、使用不正常等情况, 需通过拍片、绘图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 必要时要请有资质的单位事先进行分析鉴定。对于距坑边较近的地下管线应预先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

3. 1. 3 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 选择确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 并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对于地质条件较差, 即软土地基及松杂填土地基, 坑边距周围建( 构) 筑物较近时, 宜选择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不宜选择土钉墙支护结构, 并制定安全措施方案。

3. 1. 4 硬化处理基坑周围场地

基坑周围场地范围内地面应做硬化处理, 布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预防雨季大量雨水涌入基坑,或渗透到基坑周边的土体中, 破坏了边坡土体结构, 降低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3. 1. 5 建立系统的监控方案

基坑施工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控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3. 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3. 2. 1 测量定位与监测控制

测量定位应确保工程的边线、轴线、标高等准确, 同时对周边建( 构) 筑物做好监测记录, 特别是地下水位高、需采取降水方案的基坑施工, 对基坑周边进行沉降观测, 以防过量降水造成基坑周边出现沉降开裂, 还应对边坡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测。

3. 2. 2 施工方案的控制

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 不得随意变更。需修改变更方案时, 应按审批后的方案进行施工。基坑坑顶边缘不得任意堆放土方、材料及设备, 特别是有振动作用的设备, 避免增加坑顶边缘荷载作用。加大边坡及支护结构的承载压力, 同时在坑顶设挡水设施, 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冲刷坡面。

3. 2. 3 施工过程的控制

对于采用锚杆支护结构的基坑施工, 基坑开挖和锚杆施工应按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同步进行, 预防锚杆施工跟不上土方开挖的进度, 形成坑壁暴露进间过长, 遭受风雨、日晒等风化作用易被剥蚀。锚杆施工尽量考虑采用螺旋钻孔干作业法, 在上层锚杆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3. 3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深基坑工程施工因受内部水文地质和外部周围环境及气候的影响较大,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 需对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析, 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和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从公司到项目部及作业班组的应急救援体制, 在人、财、物上全面落实, 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对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反应。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及周围建( 构) 筑的安全、周边沉降开裂、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坍塌以及雨季影响等, 能快速及时起动紧急应急准备方案实施抢险救援, 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有效控制。

第5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 特大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预拱度;监控方法

1引言

目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多采用悬臂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导致成桥结构的实际状态偏离预定目标。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施工监控。控制内容主要为各施工节段的高程、轴线以及控制截面应力。施工过程及成桥状态结构应力处于安全状态是这类桥梁施工监控的重点[1,2]。

2工程概况

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某桥全长1116m。主桥跨径为118+220+220+118m,单幅桥宽11.25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最大墩高147m。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Ⅰ级。主梁混凝土标号为C55。

3预拱度计算

3.1建模计算

计算工作采用桥梁专用有限元程序Midas进行,建立四跨连续刚构桥的整体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模拟施工中梁段浇注、预应力张拉、挂篮移动等因素,进行施工阶段位移、应力、变形的计算。

连续刚构主梁共划分为201个单元,其余单元为双薄壁和承台单元。整个结构在承台底固结,两端约束为沿桥轴向的滚动支座。

3.2立模标高

箱梁各节段的实际立模标高按下式确定:

Hin立模=Hi设计+Hi预拱度+Hin累计位移+Hi调整值+Hi挂篮

式中:Hin立模为i节点在第n阶段的实际立模标高;Hi设计为i节点的设计标高,该值由设计院提供;Hi预拱度为i节点的预拱度,本桥:1/2活载+长期徐变。在确定各跨跨中徐变值后,按正余弦曲线或二次抛物线分布计算其余各点;Hin累计位移为i节点按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方案中箱梁施工阶段计算的从n阶段至运营十年的累计位移;Hi调整值为根据挠度观测结果和悬臂梁下挠的趋势而确定的挠度调整值,由于弹模、自重和理论数值的差异以及温度的影响,造成实测值与理论值不符,要在以后阶段中予以调整;Hi挂篮为挂篮弹性压缩变形。按实测值并根据后续梁段的长度和重量变化进行修正。

上述公式中,Hi设计+Hi预拱度是目标曲线;Hi设计+Hi预拱度+Hin累计位移是预拱度曲线(理论曲线)。

刚构桥主梁在实施监控时,必须作好设计线形标高、目标线形标高和理论线形标高的计算。设计线形标高由设计单位提供;目标线形标高是刚建成桥梁桥面无活载的线形标高,一般活载效应按设计规范,长期收缩徐变作用的确定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国内已建成的同等跨径桥梁设置经验确定。②由规范或实际参数计算确定。由于施工过程中增加了预拱度,因此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刚建成时候的桥面标高比施工图上所设计的标高要高。

3.3影响预拱度因素

(1)结构自重与构件尺寸

结构节段的实际重量与理论设计重量不可能完全一致,这种偏差将导致实际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产生偏差,对该桥采用参数识别方法对混凝土的容重进行分析识别,在后续梁段的施工中对节段的容重进行必要的修正。

(2)挂篮的变形

挂篮的变形量包括非弹性变形量和弹性变形量,为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和获得弹性变形值对该桥挂篮进行了预压,立模板标高应考虑挂篮弹性变形量。 挂篮预压时要持续一段时间,至测量的挠度没有变化再卸载,如果卸载太早,挂篮的沉降还没有稳定,这样不能完全消除非弹性变形将影响浇注质量。

由于各浇注块件重量不一,挂篮在浇注后的弹性变形量也不相同,因此应根据所浇注每个节段混凝土重量调整挂篮弹性变形量。

(3)温度影响

对于大跨桥梁其温度效应十分明显。通常消除温度的影响的方法规定为模板调整定位以及线型测量工作应选择在气温变化缓慢的清晨日出前进行,然而在日出前测量与工程实际不符。因此某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考虑采用两次观测法来减小温度的影响,即首先日出前观测一次桥面悬臂顶端节段的标高,认为此标高为该节段无温度影响的标高。其次在日出后再观测一次桥面顶端节段的标高,认为此标高为受温度影响后的标高。两次测量得到的高差即为此点受温度影响的挠度。通过采用此方法,较好的消除了温度对悬浇节段挠度的影响。

(4)混凝土弹性模量

由于施工现场混凝土试验块件与实际梁体无论是在养护,受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同时实际梁体弹模也会受内部竖向钢筋的影响,所以由工地试验室提供上部悬浇梁体的弹模不太准确。针对文中桥梁开始计算时按规范取值。在施工控制过程中,根据已施工梁段的挠度变化值,由参数识别方法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分析识别,在后续梁段的施工中对弹性模量进行必要的修正。

4连续刚构桥监控方法探讨

(1)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监控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已经开展了上千座桥梁的施工监控,但至今仍然没有全国性的交通行业桥梁施工监控规范。因此对于大跨径桥梁施工监控工作应由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

(2)必须根据施工单位使用挂篮实际重量取值,本桥挂篮重量对最大预拱度的影响为0.8mm/t,可见挂篮取值应精确。

(3)施工的进度模拟尽可能和实际施工一致,否则上构的收缩徐变必然给桥梁的标高,线形造成大的误差,影响监控效果,此项影响应在桥梁建设中避免。

(4)模型必须建墩,即使是连续梁桥的监控也必须建墩,尽管连续刚构桥的监控主要针对主梁。但由于连续刚构桥梁主墩均较高,弹性压缩和收缩徐变后对墩顶墩顶沉降影响较大。

(5)0号块敦顶的水准点标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复核,由于墩柱自身的收缩徐变和承台成降,敦顶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竖向位移。

(6)桥梁施工过程的实测参数准确性受测试环境、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真伪需要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修正与识别,以便为桥梁状态识别与反馈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测数据。例如,在某一大气温度下测得的相关数据需要将其换算到标准温度下的数据等。

(7)由于受应力测试手段限制,目前的应力测试主要是间接测试,即通过传感器测试结构的应变,再反算结构应力。实际测试结果中包含了一部分无应力应变信息,主要为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影响。大量实桥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测试值和理论计算值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应进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修正。

(8)根据大量的桥桥梁施工监控经验,对于大跨径桥梁,其成桥阶段的监控目标线形一般要在设计成桥线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经验值,通常取值为桥梁跨径的0.8/1000~1/1000。

5结语

本文以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某桥的施工监控为背景,介绍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预拱度的影响因素和监控方法,对同类桥梁的监控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质量监控;管理

一、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在具体施工项目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现场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协调、有序进行,使施工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具体实施上,首先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其次,要做好公路施工前期的勘察工作,对需要拆除的农业基础设施应事先与农户进行沟通,确保公路施工的顺畅;再次,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根据图纸制定项目成本、施工方法、人员分配等施工流程;最后,综合分析工期要求、机械设备能力、材料工艺等,优化施工方案。

(二)严格控制招投标管理,杜绝再转分包

充分实施的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为打造阳光工程奠定了基础,严格的“七公开”制度规范了建设行为,预防了腐败发生,保障了建设质量。但是在承包商中标后期管理还需加强,中标的以中小企业为主,施工力量和管理力量有限,对农村公路建设不够重视,管理水平不平衡、管理行为不规范,投入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施工单位劳务队伍技术水平不高,参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临时选派非专业劳务队伍,如房建劳务队修路现象时有发生;转包、再分包的现象仍然时有存在,表面合法,但隐患重重,所以必须杜绝以上现象,严格全程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认识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三)加强公路监理工作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出和应用,监理人员的业务和数量已不能适应公路工程发展需要,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理职责。

1.谨慎选择监理单位

对于不用公开招标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选择具备资质的单位,并要具有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管理的监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程监理业务技能和实施经验,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监理经验。

2.明确监理工作职责

要建立完善的监理组织,配备好总监办、驻地监理办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理员。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监理人员职责和任务,加强对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有效管控。

3.加强监理业务培训

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对公路工程所需原材料如沥青、石灰、粉煤灰、碎石、水泥、钢筋等,在进场时要向厂家索要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材料;进场后,各种原材料都要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和技术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五)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试验检测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监控站中心试验室和施工单位工地临时试验室都要配置相关试验检测设备,配备专职试验检测人员。

1.精心管理试验设备

只有试验设备运转正常才能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日常使用台账,使用前要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校准,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和保养。

2.配备试验人员

目前,县级交通部门试验室普遍存在着试验人员少、业务素质差、流动频繁等特点。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加强试验室人员的配备,需有足够数量的试验检测工程师和检测员,熟悉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具有试验检测经历和水平,爱岗敬业,勤劳踏实,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

3.建立试验室制度

试验室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主要包括:试验检测工程师岗位责任制、试验员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六)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在保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农村公路养护要实施分级管理机制,由市级、县级、乡镇人民政府逐级负责管辖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在养护管理中,要成立公路管理站,设置站长和路段长,并配备统计员、养护员、监控员,专门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公路管理站要认真调查路况,建立起公路数据库,对公路病害进行动态监控,并采取有效的养护技术提高养护质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要提供充足的养护经费保障,将其纳入到财政预算中,确保养护管理到位。

二、农村公路安全监控方式的具体实施

在农村公路安全监控中,要落实三级监控机制,即构建起由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组成的安全监控体系,具体监控方式如下。

(一)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控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交通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监控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检查人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安全监控部门要深入到施工现场,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起安全施工体系,及时排除已发现的安全问题,定期召开安全施工会议,向参建单位传达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施工业务学习。

(二)施工单位的安全监控

施工单位要在农村公路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配备安全员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要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要求各班组签订安全施工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尤其在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标志牌,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安全施工工作总结,及时解决施工遇到的安全问题。

(三)监理单位的安全监控

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监控职责,端正工作态度,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潜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施工工序,监理人员要采取全程旁站监理,一旦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则要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进行检查,直到消除安全隐患为止。若遇到无法解决的施工安全问题,则要形成书面报告,向交通主管部门汇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公路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提高农村公路使用效益。为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从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层面入手,健全和落实公路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公路安全监控管理,从而确保农村公路质量和使用安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宇.浅谈农村公路质量监控管理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1):68-70.

[2]何忠平.浅谈农村通村水泥公路质量监控管理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2):82-84.

第7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预应力悬浇桥梁;修复施工;建设管理

1 质量事故概述

1.1 发现质量事故

腹板底口上的裂缝则是通过在拆除主桥中跨合拢段底部过程中,由施工单位所发现,混凝土崩裂发生在底板波纹管中,那些纵向的水平裂缝也出现在箱式内地板上靠近的腹板倒角处,相关的混凝土崩开的声音也能听到,从 9 号块开始进行裂缝,崩裂已经发生在底部波纹管布置区的混凝土中,而且裂缝正在逐步发展。

1.2 现场临时应急措施和控制事故状态分析

在了解到事故依然还在继续的现状,查明现场的初步情况,紧急会议由施工单位、建立和设计方面所参加,为了是防止质量事故进一步恶化,提出了三条的临时应急措施:

(1)在设计院建议上,提出放张合拢段的底板钢束;

(2)严密观测相关的桥梁的裂缝发展以及变形情况、挠度变化等;

(3)安全保护措施应该及时采取,对于施工现场进行及时封闭施工。

施工单位对于桥梁底板合拢束进行部分的预应力放张作业,在进行放张 12 束以后,能够初步控制质量事故。在进行放张的全过程中,桥面高程下降了 2cm 则在严密的跟踪观测中得到,此时,同类在建桥梁的施工也下令暂停。

2 质量事故的调查以及原因分析

2.1 事故调查分析

在过程中,各方保持高度的沟通与联系,召开了多次各类的协调会议。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主要工作为:一是,全桥的施工资料、监理的相关原始记录资料第一时间进行收集和封存,并且组织进行价差。检查和复核标定的内容包括现场的千斤顶、油表等张拉设备,还有相关的机械设备、张拉前桥梁混凝土强度、各个工序报验资料;复查预应力施工中的控制应力、应变以及张拉顺序;复检现场施工所用的材料,包括砂石、水泥、钢筋、锚具以及钢绞线等;现场实体回弹检测梁混凝土强度;会同设计代表一起复查控制应力、预应力张拉顺序、钢筋施工布置情况、实体桥梁结构截面尺寸等。

对于设计复查工作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桥梁进行设计复核和相关的事故分析则由设计院提供,并提交复查报告;(2)对桥梁进行设计复核与事故分析也有原咨询单位提供,并提交报告;(3)桥梁进行设计复核与验算则是同样委托第三方咨询单位进行,提供咨询报告。专项检测桥梁受损范围, 裂缝的展开图与检测报告则也有专业检测单位绘制并提交;对于桥梁实体通过测钻取芯样来进行强度检测;桥梁裂缝、桥梁挠度变形进行相关的观测机制则是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 更好实施周密观测。

2.2 原因分析

在经过设计复查、实体检测的基础上,各方集体商讨并召开了桥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研讨会,初步定性分析了桥梁破坏原因。(1)由于间距偏小进行布置波纹管,设计比较高的张拉力,这样就产生了偏高的局部应力,20 号钢筋的标注尺寸有误且设计意图不明, 这构成了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了现行设计规范的不完善性;(2)20 号钢筋的功能和作用都没有完全的认识清楚,施工和监理单位就进行确定架立钢筋,并且没有与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没有遵守现场施工规范,在波纹管布设区盲目减少 20 号钢筋。

3 修复设计与施工方案

在相关的专家意见及会议精神指导下,根据原因分析的现场检测、设计复查以及裂缝调查的结果,该桥正式的变更设计图由设计院最终提交。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对于变更设计图进行审查,以及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审查了修复施工方案,并且进行了监控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监控方案。这里分析主要修复方案,拆除及修复受损梁底板,主要包括 10 号、9号、8 号、7 号块,箱梁顶板进行保留,放张应该在拆除前进行,为了更好保持结构受力体系的稳定,临时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则在相关梁段腹板上进行加设。锯开 10 号合龙块,根据相关的规定和顺序,进行分块锯开并拆除底板,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立模、扎钢筋以及浇注、张拉操作。

4 桥梁实体修复施工探讨

(1)现场修复小组由总监亲自领导,各方负责为小组成员,并且制定了相关的各单位的责任人网络。

(2)对于现场修复质量以及质量控制、现场安全管理、变更设计管理以及技术管理进行进一步明确。各方应该认真研究和讨论所有技术方案和处理措施的变更,并且应该由设计方提交书面修改文件,并由监理工程师通知到施工和监理单位来执行;报验程序进一步严格,需要四方负责人全过程进行共同验收关键工序的施工, 只有四方签字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实施工地例会以及汇报制度。 施工单位实行每日下午的协调会议,进行第二天工作的安排和较低;每周六由相关的多方参加,总结一周施工问题,提出下周施工要求;一周施工完成的情况,存在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都是由修复施工周报制度完成。

(4)利用专业的施工队伍完成相关的受损桥梁拆除过程中的植筋、凿槽、锯切等施工,这样能有效确保修复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5)成立专门技术攻关小组。对于其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比如, 混凝土浇捣与孔道压浆施工工艺、 低收缩高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凿除工艺、新老混凝土界面齿槽设计等方面;对于腹板结合面与底板二次浇筑的相关纯剪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更好验证剪切面的相关的康剪能力。在修复过程中,一直能保持比较好的修复工程质量,按照设计的 C50要求满足桥梁混凝土的强度,合拢后的预应力伸长值、张拉力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无异常现场发生在张拉过程中,对于张拉后的桥梁进行测量,后跨中挠度上升 29mm,接近于监控理论值。还验收了修复的梁体外观,新老界面接口混凝土密实无开裂、气泡等缺陷问题,混凝土界面尺寸检查发现平均超厚 1cm,整体结构并无缺陷,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语

现场的常规检查在桥梁修补以后,进行了相关的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及防撞护栏等二期工程,对于桥梁的定期跟踪检查中,发现桥梁挠度、外观中是否存在有无裂缝等异常情况,并进行了对桥梁进行了动、静载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表明该结构的抗裂性能、抗扭性能、结构受力、刚度、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8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有限元法 温度梯度 混凝土保温 骨料冷却

1.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及不均匀沉降等,一般温度应力均是主因。针对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易开裂这一质量通病,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航运开发游埠船闸工程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通过试验方法、抵捣抡婕扑愠绦蚩发和施工动态反馈研究,探析船闸底板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可靠、易行、经济”的施工防裂方法和技术措施,配合现场监测及施工动态反馈,从原材料、优化浇筑工艺、通冷却水循环等方面入手,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以减小裂缝的产生概率。通过底板温控研究成果,形成工法,指导后续闸墙混凝土施工。

2.工程概况

钱塘江中上游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游埠船闸工程,是金华市在建的最大船闸,同时也是衢江上的第四个船闸。船闸采用整体坞式结构。上闸首底板采平面尺寸为38m×42.5m,底板高度3m,混凝土总方量4845m3,单次最大浇筑方量945m3;下闸首尺寸为30×42.5m,底板高度3m,混凝土总方量3825m3,分三次浇筑完成,单次最大浇筑方量950m3;闸室底板平面尺寸为14.6m×15m×2.5m,单次浇筑方量为547.5m3。

根据施工安排,底板浇筑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为了减小施工期出现危害性裂缝的可能性,减少一般性裂缝的出现,项目部联合建设单位以及河海大学水电学院成立了课题研究组,专门研究了2016年1月开始浇筑的闸首、闸室底板在施工期的温度、应力分布特性,提出了上、下闸首底板施工期温控防裂措施。

3.冬季温控方案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往往只注重了高温季节的表面保湿,对于冬季的混凝土表面除了铺盖塑料薄膜或者涂刷养护液外,一般不会采取其他的措施。通过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仿真计算以及混凝土应力场有限元仿真计算,在低温季节,由于浇筑完成初期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很高,表面温度很低,若不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将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以1月份浇筑的闸首底板为例,通过科研单位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特征点位如下:

其中,TI、T2、T3、T4、T5点位闸首底板纵截面主要分析点位,所处位置为底板中心,分别对应了感应探头埋设时对应的5个测温点(见图1),为本次底板温度研究的主要点位,通过上述5个点位在不同浇筑后仅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及采用塑料薄膜加2.5cm草席或棉被保温的方案进行了温度及应力变化情况模拟,得到的结论如下:采用2.5cm草席或棉被保温后,辅以原设计方案的冷却水管通水方案,昼夜温差引起的表面温度日变幅由9℃左右(1月)减小为2℃左右,大大减小了混凝土内表温差,对混凝土防裂较为有利。

3.1感应探头埋设

首先进行浇筑的为上闸首底板,单次浇筑方量540m3,为了获取混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度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论,选择合理可行的温控方案,根据科研单位建议,先选取典型部位作为试验段,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底板内部进行温度传感器的铺设工作,并将屏蔽线连接到多路温度巡检显示记录仪中,根据施工安排,选取上闸首2#底板作为试验段,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规定,共布置9个断面,断面位置按照规范要求间距从外至内排列,上下依次布置5层共45个测温点。

3.2数据采集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开始采集上述45个点位的温度数据,温度传感器为无线收发型,每半个小时采集一次感应探头埋设位置的温度,通过无线传输至电脑中,可以24小时实时获取混凝土内部每个点位的实时温度。经过数据分析,以5#点为例,得出结论如表1:

根据有限元模拟结论,在相同浇筑条件下,如不采取同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内部降温,在冬季,混凝土内部最高可达42℃左右,表面温度基本接近外温,造成的温度梯度较大,易产生裂缝,在采取了同冷却水的降温方案后,根据表1采集到的数据,5号点中的T1点(表面点)和T3点(中间点)的最大温差减小至13.1℃,减小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使温度裂缝的产生概率大大降低。

4.夏季混凝土温控方案

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尺寸较大,其内部水泥水化热难以释放,必然会产生高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其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完善温控措施,确保温度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出现温度裂缝。为了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分别从混凝土原材料以及通水冷却两个方面进行温度控制。

4.1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控制主要体现为骨料以及拌和水的降温,从理论来讲,液氮降温为最理想的降温方案,但该方案成本极大,并非每个工地都适用。针对项目的实际投入情况,本工程采用了冷水机对拌和及喷洒用水的方案将原本15-20度的水降至2-4度,利用降温后的水在混凝土浇筑前几小时提前对骨料及胶凝材料进行喷洒及风冷降温。根据实测,在室外温度超过35度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方案可将骨料温度降低至25度左右,拌和水降低至1-3度左右,辅以夜间浇筑的方案,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降低至28度以内,达到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4.2数据采集

根据数值模拟,在内部不采取冷却水管通水的情况下,内部最高温度达62度,表面温度基本接近外温(约35度),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度,在采用了通冷却水及控制浇筑温度等方案进行降温,通过数据采集,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控制在54度左右,有效的降低了内外温差,减小了温度裂缝出现的概率。

4.3表面养护

夏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表面的保水养护,大多数表面干缩裂缝出现的原因均为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流失导致,所以夏季防裂措施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混凝土表面保湿,针对船闸闸墙高度较高,纵向保水难度较大这一特点,项目部自行设计了全自动喷淋系统,该系统利用水泵的离心力将养护水抽至闸墙顶,依靠重力作用在表面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水流,在闸墙表面形成一层流动的“水膜”,该水膜除了可以保证闸墙的保水效果以外,因其流动性,可以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带走,对降低混凝土温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5.实施效果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自2016年1月份开始浇筑,至2016年10月份主体混凝土浇筑基本完成,横跨了冬季及夏季两个施工期,项目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做好冬季混凝土的保温以及夏季混凝土的保湿工作,通过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控,及时调整冷却水的通水时间及通水流量,确保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温度监测数据,在低温季节(1-3月),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36度以内,内表最大温差不超过15度;在高温季节(6-10)月,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58度以内,内表最大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温控效果。截止2016年底,浇筑完成的49块底板以及80块闸墙均未发现裂缝,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及外观质量得到了相关单位的一直好评。

参考文献:

第9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方开挖原则

对于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其开挖应当掌握一定的技术原则,从而有效地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合理性。基坑土方开挖应针对不同地区土质情况而采取针对性的分析,如对于上海地区软土的流变特性,则基坑开挖时应采用“时空效应”理论,严格实行限时开挖支撑要求。土方开挖、支撑施工为盆式开挖,总原则是应严格实行“分层、分段、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支撑,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将基坑变形带来对周围设施的变形影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挖随撑(或浇筑垫层)。土方开挖严格控制挖土量,严禁超挖。基坑四周留土挡墙,限时开挖、支撑。分块挖土及支撑总时间须在36小时内完成。

二、土方开挖要点

1、制订全面科学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基坑土方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及场地周边地上地下管线、建筑物等情况,制订一个全面科学、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的制订要确保基坑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确保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不受伤害;在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后,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经监理总工程师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如果达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规定,专项施工方案须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土方开挖要遵循“先支护,后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严禁超挖”的原则。在基坑支护工作未完工前,严禁土方开挖,对混泥土灌注桩、水泥土墙等支护完成后应有28d以上龄期,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开挖。要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做好区块划分,明确各区块挖土先后顺序、运输车辆进出方向、分层开挖的次数及每次开挖工作面的宽度。根据土质不同确定每层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2.5m;分段开挖工作面宽一般不超过20m;然后及时浇注混泥土护坡,相邻层段施工技术间隙不得小于3天;在支护完毕后,应先开挖角部区域,后开挖中间区域;禁止不按施工方案随意开挖,以防损伤基坑坡脚;优先采用机械挖土,以加快挖土进度,减少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在机械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还有20~30cm时,采用人工挖土,确保坑底原土不受扰动。

2、做好基坑降水排水方案设计

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面低于地下水位最高点时,地下水就会不断渗入到基坑内;碰到下雨时,地表水也会流入基坑内。如果坑内积水不及时排走,不仅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还会使土被水泡软后,造成边坡塌方和坑底承载力下降。因此,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基坑内施工作业环境,加快施工进度,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降水排水工作。

当开挖细砂或粉砂土时,为防止抽出的地下水流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造成边坡坍塌、坑底隆起、无法排水和难以施工,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即在土方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的方法。具体可根据土质、渗水量的大小来选择降水设备,要使地下水位降落至坑底以下0.5m,以保证坑底土质干燥。当开挖粗粒土或渗水量小的粘性土时,基坑排水无法采用人工降水方法而采用明排水法。即在基坑底设置集水井,并在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将集水井中水抽走的排水方法。集水井每隔20~30m设置一个,排出的水应予以引开,严防倒流重入基坑。

3、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在制订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时,同时要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工作。做到施工方便、占地少、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为加快施工进度,有条件的工地可设置一进一出共二个出入口,并与场内道路环通,这样可加快施工车辆进出的速度;场内道路要做好硬化工作,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运输车辆冲洗设备和污水沉淀池,有专人负责冲洗出场车辆。水电管线的连接应保证施工所需,并要考虑施工机具在施工中随时移动的特点,做好管线的保护工作,穿越道路时要埋地设置,确保管线安全可靠。

4、做好施工机械、人员、材料的安排工作

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土质情况、场地条件,来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型号和数量,保证相互之间的合理匹配,尤其是挖掘机能力与汽车运力之间的协调,加快土方开挖的速度。同时要对劳动力做好周密的计划,在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的基础上,也要保证人与机械设备之间的协调,做到机械不待工,人员不窝工。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工程材料供应,做到施工不待料,满足工程需要。切实把好材料质量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5、做好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

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面的土体都会发生位移和变形,地下水位也在发生变化,这样就会引起周围地面、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位移和变形,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地面开裂、管线断裂等严重后果;有时还出现基坑倒塌,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等事故。在开挖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监测;制订监控方案,明确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以及信息反馈等。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对基坑周边可能波及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监测点要预先埋设,做好监测点初读数的测量,且不得少于二次并做好原始记录。位移观测点按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但不应少于二个,且要设在影响范围以外。基坑变形控制值按基坑类别确定不同的值,具体见下表1:

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根据基坑设计要求执行。一般为每天一次,当变形超过有关规范或设计规定的标准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观测数据及时送达有关各方,便于分析处理。

6、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由于土方开挖时,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区域影响较大,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施工单位应有相应的应急措施;施工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堵漏设备和材料,有专人注意观察支护结构、边坡的开裂渗漏情况;遇雨天要加强巡视,增加排水设施,预防出现险情。

7、协调配合

基坑土方开挖要顺利进行,必须做好与基坑支护工作的有机配合,这是基坑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遵守“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3对支护结构的保护工作;严禁在支护结构单侧深度挖土,以防支护结构受侧压力过大而影响结构安全。

基坑施工是整个工程的一部分,要服从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一旦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要及时联系勘察、设计、监理等部门,对基底土层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验收通过后立即浇注垫层,然后开展后续施工工作,不能使基底长期暴露,以确保基坑安全。

深基坑下面往往是桩基础,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要根据桩位图,在开挖前将桩的位置用石灰等做出标记。以防挖掘机在挖土时碰到而损伤工程桩;严禁在桩的单侧深度挖土,防止桩受侧向力过大偏位或损伤。

要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基坑边的荷载;包括施工荷载、汽车运输、材料堆放等,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

三、结束语

为了确保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坑基的发掘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相关负责部门及人员就应当做好备案,以便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同时,深坑基土方挖掘的全过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控制把关,并对施工过程中地下水问题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可知,要想我国的土木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唯有从事前准备、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多角度全面着手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