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价值评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价值 评估 理论问题
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的脑力和体力,是某一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从微观角度来探讨人力资源定义。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经济活动中并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劳动人员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的职工队伍的总称。这个概念是质与量的统一,质的规定性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这是人力资源不同个体或总体之间的相互区别的关键。质的具体指标可以用相关学位、学位所占比例、相关职称所占比例、工龄所占比例等指标来反映;量的指标是指可以在企业当中服务、为企业创造收益的人力资源的数量。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含义
人力资源具有价值的观点在西方国家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理论界一直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因此,人力资源是否具有价值也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虽然价值在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含义,但在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力资源应该是有价值的。因为无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理还是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原理,人力资源都具有价值。
从经济学的立场,人力资源价值有两种理解,即西方经济学的和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人力可能或已经实现的经济贡献或服务潜力;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是在商品上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人力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是有价值的,但仅仅通过生产、发展维持和不断再生产出劳动力所耗费的物质、劳务的总和来界定人力资源价值是不够的。人力资源具有未来服务的潜能,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产,具有主观意识、创造性和人格尊严,因此,其价值远非一般资产所能相比。人力资源价值的含义更侧重于作为组织主要资源的个人或群体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未来服务的能力。本文所研究的人力资源价值是指内在地蕴涵于人体内的劳动能力,外在地表现为一个人劳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
二、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不仅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评估方法应该是同一的,否则就失去了正确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据价值评估的目的,明确所要求的价值尺度的内涵,而后才能确定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本人认为,人力资源之所以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进行估价,是因为它具有资产的性质,即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收益。所以,在评估中适合采用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应该是指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潜在劳动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因此,应以产出即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为基础来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当然还应该考虑劳动者过去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等因素,因为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不同的人,其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即人力资源价值不同。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的资产,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具有与一般资产相同的评估理论基础上,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
资产评估的对象即评估的客体,本文探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之所以限定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球星、歌唱家、企业家、大学教授、发明家、职业经理人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其价值影响因素、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会有所区别。企业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即盈利性是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能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最终生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也能够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人力资源的价值。而非企业人力资源,比如大学教授,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通常无法根据教授所教学生人数衡量价值大小,也不便用和专著数量估算价值。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为企业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脑力价值的总和。
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目的是为取得被评估人力资源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其特定的评估目的。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投资入股。 投资入股是指人力资源所有者以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使用权作为资本投入企业,并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2005年3月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浦东新区人力资本出资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这一地方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对人力资本出资的评估、缴付、转让等作出了操作性规定,这一办法从出台之初就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质疑。《公司法》(2005)中明确规定了出资方式的五种类型,即为人力资本出资设立了禁止性规定。《试行办法》似乎有违反公司法之嫌,公司法(2005)出台后该文件很有可能会被进行清理。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运行已从对货币、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要素的倚重转向对科技知识、管理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的倚重。对公司法(2005)而言,硬性禁止以人力资本出资也许非长远之策。
另外,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 我国《合伙企业法》已对出资形式进行灵活规定,允许合伙人以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甚至劳务出资。在合伙企业中,只要合伙合同中有约定,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该项出资所对应的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如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等都可以通过合伙合同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这是因为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也就不需要像公司那样以“注册资本”来负担担保功能了。
2.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企业为生产经营所需,从企业外部招聘适宜人员。在对具体人员提出任职要求的同时,也往往明确其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以利于企业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双向选择。其实,任职要求和薪酬待遇不过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使用权的预期效应和为此所付代价的外在表现。至于某一具体人力资本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则需进行评估。即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与企业所付代价是否对等。
3.实施薪酬规划。薪酬规划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设计的一系列工资制度或计划。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是工作中“偷懒”现象的根源所在。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实施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规划。但如何激励及激励程度的确定需要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相联系。薪酬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管理与岗位绩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将直接对企业整体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这就需要对员工所在岗位应创造价值和员工实际创造价值进行评估。
5.其他目的。 除上述四个具体目的以外,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具体目的。如企业兼并等。
五、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假设
由于人们在对事物认识上的阶段性和无限性,常常使人们必须依据已经掌握的事实对某一种事物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这种推断以事实为依据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全部事实毕竟难以全部获取。因此需要根据有限的事实进行合理推断,这就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推断时所进行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除具有公认的一般假设外,还需一些特殊的假设,这是人力资源的物化假设、管理决定假设、可计量假设。
1.物化假设。物化假设即将人力资源进行物化,这是最基本的假设。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其存在于人体之中,以人作为载体而存在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实际上是估算的劳动能力,此时需要将这种能力进行物化。
2.管理决定假设。假定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其管理方式的函数。人的价值除了来自其自身的技能、受教育程度、才智外,还受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增长;反之,人力资源的价值或者难以实现,或者只能维持原状。
3.可计量假设。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成本、使用收益和费用分摊都是可以计量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可以采用货币或者非货币价值两种方法计量。对于人力资源的经济成本以及由他带来的经济受益可以用货币性价值计量,对于人力资源的才干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则用非货币性价值计量。
六、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
1.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由于存在人力资源使用绩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此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就可能无法在其使用之前完全确定下来。其价值的一部分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甚至使用以后才能加以确定。此时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资源所在企业的绩效,如果企业绩效下降,人力资源的价值就相应地会发生贬值。因此为了准确地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需要根据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型,考虑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源价值应该主要从企业的绩效来衡量其价值。而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源价值则应该依据其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率确定应该考虑的企业绩效因素。
2.企业人力资源使用环境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从人力资源的使用环境变化看,由于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使同样的人力资源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估价值,因此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应该将其与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也就是说评估某一类人力资源的价值应该是指其在特定环境中的价值。因此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时,应该考虑人力资源价值的可能发挥背景,应该从人力资源的自身价值和发挥价值两方面进行。
3.人力资源价值的构成变化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 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时,由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是其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的老化自然要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知识老化以及其他价值构成变化对价值的评估影响。
4.人力资源使用期限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人力资源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上,而且还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越长,其价值越大;使用期限越短,其价值越小。而人力资源使用期限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需要考虑劳动合同权益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例如合同的提前终止对企业的价值突然消失的问题的解决。
由于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中需要从人力资源所在的环境和内部发挥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正确进行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在当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M].人民出版社,1963
[2]阎达五:《会计准则全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3]樊相如彭莉:人力资源评估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1999.6
论文关键词:品牌等级,层次分析,德菲尔专家法,模糊数学
一、研究企业品牌评估的意义
品牌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有其自身价值的。企业品牌评估就是将企业品牌进行量化。企业品牌评估有利于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并合理、有效地保护品牌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品牌价值在公司购并、商标使用许可与特许、合资谈判、商标侵权诉讼索赔等众多场合越来越突现出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品牌在厂商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通过创造产品差别赋予厂商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帮助企业保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如何科学评估品牌资产的价值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和品牌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外现有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及比较
表1列示了国内外现有的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特点
主要评估要素
成本法,直接评估法,市场法
品牌资产无形资产的一部分,体现会计学概念
财务要素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法
品牌资产是品牌超值创利能力,发展潜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的综合,同时加入行业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财务要素
市场要素
溢价法
相对于同类无品牌或竞争品牌而言,消
费者愿意为某一品牌付出的额外费用
财务要素
消费者要素
Interbrand评估法
市场结构模型法
品牌资产是品牌未来收益的折现,加入市场要素对传统财务方法进行调节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并购价值评估的原理以及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了钢铁企业并购中的期权分析。介绍了并购的期权性质,研究了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最后引出了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方法。深入剖析了该理论在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建立了钢铁企业价值评估的总体框架。
在过去100多年间,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有迹象表明,第六次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之中。每一次并购浪潮,都迅速而激烈的改变了公司的价值和经济全局。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近年来,由于全球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不利环境,增强竞争力,国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盟合并,成为国际钢铁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它们利用多种形式,加大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们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整合资源以达到更经济的生产规模、更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地理布局,形成强大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甚至组合成跨地区、跨国界的世界钢铁企业巨头,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钢铁企业并购,不仅可以使企业间的资产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还可以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单位的经营成本也因调整后,原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而下降。通过并购,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后,可以使优势企业积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整合后的企业辐射,使企业在更宽的平台上,组织生产线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因此,我国现有钢铁企业只有进行战略性的产业整合,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宏观上来看,大规模的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壮大规模、实现产业更替和升级,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步伐明显加快,并购已成为钢铁企业大势所驱。钢铁企业并购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关键要看是否能够合理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
1期权概述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一个合约,它赋予合约者在某一时期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进或者卖出的权利。而实物期权,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现实选择权,是指公司进行长期资本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是与金融期权相对的概念,属于广义的期权范畴。
期权具有三个特征:①着眼于未来的高收益。投资者购买期权,是为了能在未来对应资产价格发生有利变化时行使期权获利,有利变化的幅度越大,获利越多。②损失有限。期权的购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有利的变化则行使期权,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不利的变化则放弃执行,投资者损失有限。③不确定性。投资者购买期权能否获利,由于环境的变化事先难以确定,但获利的概率可以通过对应资产价格的历史变动中分析得出。
论文关键词:实物期权 钢铁企业并购 价值评估 期权价值 附加价值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并购价值评估的原理以及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了钢铁企业并购中的期权分析。介绍了并购的期权性质,研究了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最后引出了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方法。深入剖析了该理论在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建立了钢铁企业价值评估的总体框架。
在过去100多年间,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有迹象表明,第六次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之中。每一次并购浪潮,都迅速而激烈的改变了公司的价值和经济全局。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近年来,由于全球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不利环境,增强竞争力,国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盟合并,成为国际钢铁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它们利用多种形式,加大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们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整合资源以达到更经济的生产规模、更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地理布局,形成强大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甚至组合成跨地区、跨国界的世界钢铁企业巨头,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钢铁企业并购,不仅可以使企业间的资产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还可以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单位的经营成本也因调整后,原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而下降。通过并购,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后,可以使优势企业积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整合后的企业辐射,使企业在更宽的平台上,组织生产线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因此,我国现有钢铁企业只有进行战略性的产业整合,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宏观上来看,大规模的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壮大规模、实现产业更替和升级,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步伐明显加快,并购已成为钢铁企业大势所驱。钢铁企业并购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关键要看是否能够合理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
1期权概述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一个合约,它赋予合约者在某一时期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进或者卖出的权利。而实物期权,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现实选择权,是指公司进行长期资本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是与金融期权相对的概念,属于广义的期权范畴。
期权具有三个特征:①着眼于未来的高收益。投资者购买期权,是为了能在未来对应资产价格发生有利变化时行使期权获利,有利变化的幅度越大,获利越多。②损失有限。期权的购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有利的变化则行使期权,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不利的变化则放弃执行,投资者损失有限。③不确定性。投资者购买期权能否获利,由于环境的变化事先难以确定,但获利的概率可以通过对应资产价格的历史变动中分析得出。
2并购的期权性质
理论上讲,并购具有以下特征:①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兼并收购产生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协同效应的大小、市场前景的好坏等,都会对并购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用收益的期望值替代收益产生的误差就越大。②并购的可延迟性。并购的机会不一定马上消失,并购方拥有购买被并购方的机会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这一机会并等待观察,根据现有经济状况决定最佳并购时机,灵活选择最为有利的并购决策,以付出较低的并购成本,降低并购风险。③并购过程中的可转变性。在并购中,可以采用债转股、分期购买、分期报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灵活的进行并购,并购方可以在被并购方形式不佳的情况下,中止并购,减少损失。
并购的这些性质说明,并购具有类似期权的性质。并购机会相当于并购方拥有买方期权,并购发生相当于执行期权,并购方一旦执行期权,这一并购机会所具有的价值就消失了,转化为并购成本,这称之为机会成本。传统用于并购价值评估的方法(如NPV发法),忽视了并购方拥有的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从而进一步低估了并购的价值,进而可能错过了有利的并购机会。
3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分析
并购具有期权性质,并购主要着重于企业合并后所能产生的、可使企业获得在未来取得巨大收益的机会,而并不是指当前就可赢利,并且它可以推迟或取消。在开始时刻,并购方要做出是否进行兼并收购投资的决策,这一兼并收购决策,将给并购方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以及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的权利,其持有者可以通过并购投资行使期权。并购方如要对此并购做出决策,此时他就拥有这一并购的买权,使并购方可以得到在将来进行并购行动产生的相应收益;当并购方拥有购买被并购方的权利后,企业还拥有推迟一段时间进行并购的权利,即并购具有延迟期权;如果市场状况非常之差,以至于继续执行并购将会对并购方不利时,他可以放弃该兼并收购,即放弃并购的效果比继续执行更为有利,也就是说,他拥有这一并购的弃置期权。
这些灵活性给并购增添了价值,只用传统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对并购价值进行评估,就不够准确,忽视了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从而低估了并购的价值。这样就有必要通过实物期权方法,对兼并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进行估价。按照期权理论,兼并收购的价值可以由两部分组成:静态净现值和具有灵活性的期权价值。并购中隐含实物期权价值,并购方要开展业务,就必须行使权利。打算取得这一权利的一方,应支付与期权价值相等的费用,于是并购的期权价值是为了取得权利而支付的期权费。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可以确定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然后将实物期权价值加入到传统评估方法计算出来的静态净现值中去,这样才是对并购后的价值的完整评估。
4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方法
实物期权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并购后的企业价值。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如账面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等,都被用到了钢铁企业并购中,但没有认识到:任何的钢铁企业由于其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而拥有一些投资机会,这些投资机会无疑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利用期权思想进行识别,找出其中存在的期权,并且用期权方法进行评估,帮助企业行进行决策。因此,传统的方法忽略了钢铁企业拥有的实物期权价值,低估了企业的价值。从期权的角度看,一个投资机会是一个买方期权,投资额相当于约定价格,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相当于基础资产的当前价格。根据现有业务情况,我们可以估计其波动率(风险),再估计投资距离现在的时间和无风险利率之后,就可以利用期权方法估算投资机会的价值。
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在我国未来的钢铁企业并购中,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评估,应该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把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划分为资产价值(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和期权价值两部分,分别进行价值评估。前者可以运用一般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后者则利用期权思想对目标钢铁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和期权进行识别,再用期权方法进行评估,两者之和即为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其次,把并购附加价值也考虑在内,用实物期权理论方法计算,是该目标钢铁企业的一些选择。让我们在下面一桩实际的钢铁企业并购中,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分析。一般来说,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NPV方法计算的钢铁企业价值,其表示方法为:
式中:表示公司并购现金流贴现值;CF表示计算期内第t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n为并购投资期;i表示反映预期现金流风险的折现率,即资本成本率。
钢铁企业价值的第二部分,为收购所产生的增长期权的价值。我们假设收购成功后,目标钢铁企业将有新的投资,但并不一定发生,而只是收购钢铁企业所持有的一种投资的权利。因此,不能将投资后产生的现金流,折现作为钢铁企业价值,但根据实物期权原理,这种权利是有价值的,体现为一种收购钢铁企业持有的增长期权的价值,即并购附加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欧式看涨期权价格;S为标的资产价值;r为无风险利率;X为执行价格;T为到期日;N()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d、d则分别如下给出,为标的资产价值波动率。
我们在考虑了实物期权的基础上得出的并购钢铁企业的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并购的现状和未来。以往单纯应用账面价值法,或单纯应用折现现金流法,在进行银行或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时,往往忽略或无法计算由并购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从而会低估并购投资的价值,错过一些具有潜在成长机会的并购项目。 5案例分析
例如,某钢铁企业要并购另一钢铁企业,报价为6000万元,预计并购4年后,被并购方原有项目A的效益开始下滑,但被并购方有项目B可以投资。并购成功后,被并购方原有项目的现金流量如表1所示。
为计算方便,考虑原有项目A为5年投资回收期,经风险调整后的资金成本率为20,不考虑项目残值,按照NPV计算的净现值为一5.o8万元,净现值小于0,说明并购不可行。按照传统的并购价值评估方法,公司的并购及多元化战略无法实现。但是项目B在目前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假定资产波动率为5,即年标准差为5。显然,考虑转换项目后的净现值大于0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钢铁企业并购了另一钢铁公司,那么他就获得执行项目B的机会,并购方除了得到项目A的被并购方现金流外,还有一个半年后执行项目B的机会。故整个并购的价值应该是项目A的被并购方现金流量贴现值V加上附加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假设条件:期限为半年,约定价格为1270万元,标的资产当前价格为1200万元,那么现在
【关键词】企业价值;收益法;估值模型
目前,世界知名的投资银行几乎都以企业价值或与价值相关的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及其股票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权市场、资本市场的兴起,企业价值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并在企业改制、企业并购、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经济理论界、资产评估界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多种评估观点。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观点.将直接影响到评估实务中评估途径、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而影响到所评估的企业价值数量的准确与客观。所以,对企业价值的不同评估观点进行评述,认识它的本质是必要的。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产生
(1)企业价值评估产生的理论基础。1930年,费雪对《资本和收入的性质》这本书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补充,更名为《利息理论》,书中所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的估价技术,是现代标准或正统评估的基石。1958年,著名理财学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表了对理财学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期权定价理论给以现金流量折现为基本方法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企业价值评估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企业价值为依据,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2)企业价值的定义。从新经济发展角度,企业价值是由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决定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在未来各个时期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包括两部分: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和潜在的获利机会。本文对企业价值的理解是针对以上观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企业价值是企业这一特定资产综合体的价值。其次,企业价值是由企业未来获能力决定的现实市场的交换价值。最后,企业价值是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之和。(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企业价值评估就是专业资产评估机构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特定的原则,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进行判断、估计、测算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得到一个具体时点企业价值的评估值,为实现企业特定经济行为的目的提供公平公正的价值尺度。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按大类分为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些方法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和适应范围。一是市场法。市场法假设企业的价值是某一估价指标乘以比率系数,估价可以是税后利润﹑现金流量或者主营业务收入等,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系数。市场法优缺点:市场法缺乏明显的理论基础,一些财务指标很难以确定;但是市场法是从统计角度总结出相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特征,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市场法简单易懂,容易使用。二是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评估企业价值时按被评估企业的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优缺点:比较充分地考虑了企业的损耗,评估结果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单项资产和特定用途资产的评估;但成本法工作量巨大,并且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确定目前价值,必须充分分析这种假设的可行性。三是收益法。本文介绍的重点,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二、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模型
(1)收益法的定义。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或收益还原法,它是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剩余寿命期间)的预期收益,按照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2)收益法成立的假设条件。一是持续经营:即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二是盈利性:即企业在整个未来经营过程中预期收益是正的。如果企业的收益是负的,用收益法是无法评估的。三是可测性:即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要求企业有健全的会计体系和完整的财务指标。这样运用收益法时才有客观具体的数据进行计算。(3)收益法应用的形式。收益法是将评估对象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预期收益进行折现转换为当前价值的方法,它是一种有限期持续经营假设下的收益法。计算公式为:
P=■■+■
式中:P为评估值;Ft为未来第t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Pn为终值;r为折现率;t为收益预测年期;n为收益预测期限。
(4)收益法参数的确定。收益法的应用不仅在于掌握其在各种情况下的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参数。收益法的主要参数是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期。第一,收益额的预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额是指由具有独立经营和获利能力的经济实体,在未来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可以获得的货币净收入。从理论上讲,预期收益有三种含义: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其预期值均可作为收益法中的预期收益。下面对这三个指标具体分析比较:一是利润总额。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得税前全部利润之和。即: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利润总额作为企业整体资产收益额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经营的业绩,需要的原始数据也便于获得,计算也比较简单,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归企业所有者所拥有和支配的净收益。二是净利润。它是指企业在未来经营期内所获得的归资产所有者拥有和支配的净收益。即: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用净利润作为收益额来评估企业价值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缺点是由于企业折旧政策的不同会导致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缺乏可比性。三是净现金流量。它是指企业每年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额,包括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三个方面。在资产评估中,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不计入企业收益,因为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不能计入企业经营成果。因此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的收益额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和。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采用净现金流量的优势:一是现金流量作为收付实现制核算得出的结果,不受财务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二是企业的税后利润是一个会计指标,它等于利润总额减所得税,是从会计核算上得出的企业所有者拥有的净收益。三是在价值评估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会计上的盈亏状况(利润指标)更重要。四是净现金流量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综上所述,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分析,对收益的界定应本着投资回报的原则,将其视为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资产经营的一切收入净额,所以应该选择资产经营过程中的净现金流量作为反映资产收益的指标。第二,折现率的估算。我们通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来估算折现率。它是指以各种筹资方式所筹措的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为权重,对各种资本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到的资本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权重+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权重。股权资本成本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利率)×贝塔系数。无风险利率反映的是在资金没有违约风险,期望收益得到保证时资金的基本价值。在此情形下,投资者仅仅牺牲了某一时间段的使用价值或效能。一般选取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贝塔系数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水平对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变化的敏感性。它通常根据历史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一般地评估机构都会定期公布大企业的贝塔系数。对于处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各自占总资本的权重问题,即评估时采用的资本结构问题,应该从评估的价值标准和被评估企业或股权的性质来考虑。如果本次评估是采用公开市场价值标准,资本结构保持完整没有变动,那就应该采用目前的实际资本结构作为权重。如果本次评估的是采用投资价值标准,被评估的标的是控股股权的价值,那么此时的权重可以采用买方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可以采用被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三,收益期的确定。它是指企业资产的收益期间,它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主要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经营者的素质,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竞争对手的变化,国家投资政策的变化等等。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三种:(1)永续法。它是指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且没有对足以影响企业继续经营的某项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规定,则在测算其收益时,收益期可以采用无限年限。(2)企业整体资产经营寿命法。企业产权发生变动后没有规定经营期限的按其正常经济寿命测算。(3)约定年限法。企业整体资产发生产权变动后,合同约定企业的经营期限时,应该以合同年限作为企业资产的收益期。本文主要是根据第三种方法,结合对第二种方法来确定的。
三、结论与评价
我国目前对企业整体资产进行评估通常是在企业进行整体转让,吸引合资或并购时。转让双方,特别是受让方最看重的是企业资金状况、融资能力、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现状等于未来的获利潜能,以此决定投资决策,而该过程刚好符合了收益法对资产的评估思路。收益法应该是最佳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但目前的评估实务操作中却很少应用,这就是收益法在我国的局限性:(1)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限制了收益法的使用。收益法的应用要求评估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技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盲目性和评估风险,缺乏科学依据。(2)国内信息来源的匮乏制约收益法的应用。及时、准确地掌握大量不同行业的经济信息和政策信息是运用收益法的基础,因此大量收集不同的信息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运用收益法的前提。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5)
[3]周海珍.浅论收益法中折现率的确定[J].中国资产评估.2001(4)
[4]许驰.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2004(60)
[5]王志华,王跃.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J].企业导报.22010(3)
论文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形资产少,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建议,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推动创新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是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发展机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誉,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
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知识产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知识产权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知识产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知识产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知识产权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为债权提供知识产权担保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我国《担保法》第75条第3款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以及适合不同种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目前,我国仍然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主要是通过一些资产评估公司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不高,银行对其评估结果采纳的比例较小。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有形资产少,企业内部信息很少披露给商业银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透明等。商业银行无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因此比较谨慎,在没有政府提供相关鼓励政策的情况下,一般不愿意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银行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要承担较高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担保与传统的有形资产抵押担保具有很大的不同。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的特点,是一种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比如一项技术研发出来通过申请取得专利权后,其价值会随着后来更新的技术的研发而贬值,因此商业银行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变现比较困难
知识产权作为商业银行债权的质押物,当贷款无法偿还时,银行只能通过变现该知识产权来获得受偿。但是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制还不完善,交易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当企业无力还款时,商业银行不能像处理有形财产作为抵押物一样,通过拍卖、转让等收回成本。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
一般情况下,各个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结果都不相同,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必须面对的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建立专门的、权威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发挥高校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为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提供高技术性、专业性强的人才。
(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自己的信誉度。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口碑,而且能够为其经营各种业务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其得以长久运作下去的基本要求。努力研究开发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以存活的关键。
(三)完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银行层面,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该企业的调查,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信誉度比较高的企业;在发放贷款后,商业银行要跟踪贷款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其次,政府层面,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还贷风险。
(四)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是解决知识产权变现难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上游企业、机构、团体和个人及下游商品生产商、经销商以及产品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交易和服务等信息。可以减少知识产权变现难的程度,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长远发展。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 商标 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着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着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
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着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随着人类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当今社会活跃的生产要素,实际中会涉及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等活动。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特点后,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关键词: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评估方法
一、引言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一项是使用权利,人类智慧的产物具有是十分可观的价值。只要知识产权被合理利用,就有可能创造比有形资产更多的利润。其实,知识产权的价值就是未来它获利能力的体现。正因为如此,知识产权在“创造改变世界”的时代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即知识产权证券化。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以知识产权所能创造的未来收益现金流为支撑,移转到特色载体,再由此特设载体以该资产作担保,在市场上发行可流通的证券。知识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增强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领域的结合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趋势。知识产权价值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有效融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实力的发展。然而,对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必须需要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只有对其进行评估,其价值才能得到确定和量化。
二、知识产权的定义及特点
知识是人类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而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被称为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有别于传统的财产权。因为,知识产权在大体上有着一些自身特有的特点。第一就是国家授予性。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走法定程序。是需要由主管机关依法授予或确认而产生的,只有得到相关机关授予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才能收到法律保护,其创造者才能有效并充分地享有和行使其权益。第二就是专有性。即除权益人同意或法定规定外,权益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体现了它的排他性。第三就是地域性。知识产权只能受到授予国管辖领域范围内收到保护。除此之外的任何地域,都没有保护该项知识产权的义务。第四就是时间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有一定时间的,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受到保护,权利人才能独占。一旦超过期限,知识产权就会变成公共财产。如专利的保护期限只有十年或二十年。此项举措是为了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三大价值评估传统方法
目前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务界,基本都沿用了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大传统方法。但这三大方法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的有效性有待商榷。下文就将分析这三大方法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适用性。
(一)成本法
成本法的步骤是先对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的估测,再对被评估资产存在的各种贬值进行估测,最后将重置成本减去各种贬值就是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成本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复原重置成本,是指以被评估资产过去实际的开发条件作为依据,以现行市价重新取得资产所需耗费的费用求得评估值;另一种是更新重置成本,是指以目前时间点的开发条件为依据,重新获得该项资产的费用作为评估值。总之,利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就是要取得知识产权获得前所实际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其价值评估值。其实,成本法相对来说更加适合机器设备和不动产的评估,对无形资产的适用性不强。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也具有以下缺陷。利用成本法评估需要对过去知识产权产生的成本进行测量。而知识成果成本的可测量性就是进行价值评估的一大障碍。举例说,对于像专利这样的技术性研发,除了在创造过程中需要的一些设备,资金的投入外,还需要创造人的时间和脑力。前两者可以统计,但是对于活劳动的时间价值和脑力价值的测度是没有标准或者说是无法测量的。专利的研发是个复杂的脑力过程,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试验,即使这样还可能存在得到的不具创新特色的成果。这其中时间的宝贵性和脑力的劳动是无价的,但对于实际的成果来说,它的价值可能是零。这就是成本法的第二大缺陷:投入的成本是否和知识产权未来带来的现金流的大小成正比。如果研发的产品,不适用现实的生产要求的需要,不能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那此项创新的成果没有任何收益,其价值和研发成本完全没有关系。因此,成本法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并不适用。
(二)市场法
市场法就是指利用市场上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市场法相对来说,对资产的评估最直接和最简便。但是它的利用存在几点前提条件。一是必须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可以在活跃的公开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资产。三是在公开市场是有交易活动。只有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市场法的评估结果是相对准确的。根据我国国情,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善。活跃的公开市场的条件难以满足。就像一些商业秘密的交易可能非常保密,难以获得其交易的相关价格和细节。大部分的科技成果的出售或转换都只在交易双方私下进行,而没有相应的平台进行公开。这时的成交价可能包含很多其他利益因素的影响,其价值不能合理估计。除此之外,由于知识成果是人类脑力活动的结果,它并不是传统生产链上产品产物。因此每个知识成果都存在不同的特点。即便存在公开市场,有大量的知识成果在交易,要找到完全相同的对照物是非常困难的。唯一可行的就是寻求功能相似的类似成果,再利用相关系数进行调整,需要考虑的有两者交易的时间因素,地域因素,领域因素及功能因素。因此,在上述条件均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市场法相对成本法来说,更适用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将所估测到的被评估资产在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作为价值的评估值。该评估技术的思路就是,任何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他所预期该资产未来能带来的回报。理论上说,这种方法对知识产权这种能够为拥有者带来收益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比较科学合理。知识产权带来的收益可以利用企业使用知识产权后的超额利润表示。对其进行折现,其中折现率的值是固定不变。收益法也正是最适合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缺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将科研成果产业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产品的预期收益和折现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分阶段得到预期收益和折现率,再进行折现。因此,在利用收益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动态变化,才能使评估值更贴近现实值。以上的三种传统方法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各有利弊,在现实中,常常将三种结合起来进行评估,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实践中,结合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学者还提出了其他更可行的评估方法。
四、三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创新方法
(一)比例法
比例法指以有形资产作为参照物,根据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有比例,估计无形资产的价值。根据现实中存在的交易情况,专利权交易过程中可能还伴随着专利权的载体和相关配套设备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可以先估测总资产的价值,再乘以无形资产占有的比例的得出专利权的价值。在总资产不明确的条件下,也可先对有形资产进行评估,再根据相对比例得出专利资产的价值。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它基于传统方法得出的初评结果,求得纠偏系数,对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可以利用模糊数学工具将许多难以度量的因素量化,找出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此方法的大概步骤如下。先将传统方法得出的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值作为评价对象。并找出影响知识产权价值的各种因素作为因素集。专家们对初始评估值做出评价的若干等级集作为评语集。再根据专家经验构建判断矩阵,与数学模型结合来确定评语集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向专家咨询法来得出对初始评估值相对于某个因素的合理性与否的评价。将每个评价意见进行整理得出单因素评价矩阵。将上述得到的权重集与单因素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形成综合评价矩阵。对结果进行加权评价处理,对评语权重加权,得到纠偏系数。最后将初始评估值乘以纠偏系数得到比较合理的知识产权评估价值。这个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征集专业人员的评价意见,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评价集,最后的评估结果才能贴近实际。
(三)竞争优势法(CAV)
这种方法是根据知识产权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的影响提出的。主要到将获得知识产权的企业利润进行逐项分解,分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专利,商标等对利润影响。计算企业因为得到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样可以将由于知识产权而增加的利润从总利润中分解出,这就可以获得知识产权的价值。利用该方法进行评估在需要建立模型的前提下需要确定大量的参数。包括市场参数,企业管理参数,产品销售额,产品剩余生命,折现率等等。大量参数的确定将会产生很大的工作量,参数越多,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评估值,对每个参数选择的准确性要求就越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评估方法对知识产权的评估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在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应结合其存在的客观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资产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保护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经营者的利益,并为相关经济活动提供依据。随着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实务界更应该完善产权评估方法,并在运用相关评估方法时采取务实与弹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陈松洲.论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J].法制与社会,2010年9月(1):90-91.
[2]李寿德,万威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4月(4):46-49.
[3]颜晓玉.知识产权量化评估的综合方法[J].情报探索,2010年3月(3):33-35.
[5]陈润生,曾勇.军工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思考[J].科研管理,2005年9月(5):146-147.
[6]范晓波.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J].理论探索,2006年(5):74-77.
[7]贺寿天,张传博,曹静.基于战略视角的商标价值评估方法[J].知识产权,2014年(9):67-73.
[8]王文敬.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浅述[J].改革与开放,2013年(12):42-43.
[9]郑倩.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解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11):85-87.
[10]郭敏.智力资产价值评估探析[J].经济纵横,2008年(11):98-100.
[12]刘慧琳,王成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分析———以云南白药企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13):163-165.
[13]牛倩.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关键词]图书馆评估 价值评估 定量评估 绩效评估 成效评估
[分类号]G250
1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背景-
图书馆评估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主要理论热点是:强调以图书馆为中心,关注投入一产出的绩效评估;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关注图书馆服务对用户最终影响的成效评估;强调以全社会为中心,关注图书馆服务对全社会贡献的价值评估。
国外的图书馆评估起步较早。其中,图书馆绩效评估经历了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理论探索和偏重投入评估的施行时期、80~90年代的实用绩效评估研究和偏重产出效益的广泛应用时期到90年代至今的以“4E”为主题的绩效评估研究转型和数字图书馆评估时期。与此同时,国外还逐步开展了基于绩效评估、偏重对终端用户影响的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0世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特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技术进步,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其现实社会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受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及其指导的行政改革的深刻影响,欧美等西方国家最早开始尝试进行定量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即把图书馆置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全面衡量图书馆及其服务对用户、地区乃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和影响,以货币的形式表现评估结果,并向政府和公众报告,希望以事实和数据证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2003年。OCLC的报告指出,“图书馆和同类组织目前还没有以任何有组织的方式,用文件来证明它们提供的经济利益……创造共享的效率并提高纳税人的投资回报率将是未来若干年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性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图书馆界明显意识到了生存与发展危机,对图书馆的经济贡献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和价值评估意愿进一步增强。例如,英国北爱尔兰文化、艺术和休闲部曾委托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研究分析该地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体育机构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决定其资助水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问责制和透明化的复杂操作环境中,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机构,发现社区的需求并作出反应以表明他们对于社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2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主要进展
早期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侧重定量评估理论研究。1973年,美国的Orr提出了一个由资源、能力(质量)、利用和收益效果等构成的图书馆系统成本一收益关系分析框架,开辟了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研究领域。1982年,美国的King等人开展了能源数据库价值评估的研究,提出数据库价值评估可分为支付意愿、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间接价值三个评估层次,这也是国外最早对图书馆进行定量价值评估的案例。
20世90年代以来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侧重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实证研究。1995年,澳大利亚的Brian对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经济价值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列举了图书馆所贡献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指出每向公共图书馆投入1美元,就可产生2美元的收益。1996年,加拿大的Sawyer指出,安大略公共图书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终生教育和求职服务等方面。1998年,美国的Holt、Elliot和Moore提出,图书馆提供的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类,直接收益是指用户使用或享受图书馆服务带来的价值,而间接收益反映了个人使用图书馆服务而促使第三方或整个公众获益。1998年,加拿大的Fitch和Warner认为公共图书馆不论种族、收入、阶层、年龄和性别,无差别地向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民主。2007年,美国城市图书馆理事会发表报告《使城市更强:公共图书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地区经济带来的价值,主要包括早期儿童读识项目、技术工人准备、小企业信息资源、图书馆设施促进城市繁荣社区和谐等,并提出了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管理职能对于“图书馆用户”和“针对性项目”的包括“传统服务收益”、“相关项目收益”和“对商业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模型。
国外学者对于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的困难性有着深刻的认识。美国的Laneamer指出,“如果说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不是完全不可能,可是的确很难用货币价值衡量图书馆服务的效益,这些都只是在讨论中,其可操作性也有待论述”。Fraser等人也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确直接或间接为用户及社会创造出了有形和无形的价值,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定、量化这些直接或间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有形和无形收益”。
总的来说,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对于用户、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商业、教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具有全面的社会价值,为了增强图书馆价值评估的说服力,直面定量化价值评估的实际困难,侧重用货币形式定量表现其经济收益。
3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3.1 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以下简称CBA)是通过比较项目、服务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服务净收益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Elliot等人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研究了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凤凰城公共图书馆、金县图书馆等的价值。这些开创性的研究激发了其他人把图书馆价值评估结果当作证据,寻求有关方面增加经费投入。采用CBA,用户的调查数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统计结果、员工、操作成本等都比较容易收集,通过计算图书馆服务和馆藏的成本或购买价格,与图书馆及其馆藏为用户和地区带来的收益比较,计算结果为效益成本比,评估成本较低,评估结果也易于理解,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图书馆所贡献现金收益的方法。在目前可知的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案例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法。但是,一般认为,CBA只适合于评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直接的短期社会收益,比如图书馆流通、参考咨询等具体服务带来的价值,并不适合用于测定图书馆间接的长期社会经济收益。
3.2 条件价值评估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以下简称CVM)是评价非市场物品与资源经济价值最常
用和最有用的工具。它通常采用调查方法来确定非市场物品的价值,用来弥补传统评估方法难以量化无形收益的不足。它采用效用最大化原理,以得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为目的。其基本思路是,假定存在着一个市场或者存在一种支付方式,把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来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把被调查者希望得到最小补偿货币量才愿意放弃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称为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0 Accept,简称WTA),通过调查研究揭示被调查者对该物品和服务的偏好,最终计算出该公共物品的非市场价值。根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CVM分为“直接询问支付意愿”、“询问选择的数量”和“征询专家意见”等三类方法。自1999年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率先将CVM应用到图书馆以来,至今已有8例报道,主要分为“对图书馆的整体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测评”和“针对图书馆某一个具体的服务或产品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测量”两大类项目,其基本流程是: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精心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汇总;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有效性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许多图书馆价值评估项目,如大英图书馆、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和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等在采用CVM的同时,还选择性结合了消费者剩余法、消费时间法和时间成本法等其他价值评估方法。
3.3 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
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Secondary Economic hnpactAnalysis),最早源于美国,指设计特定公式和算法建立模型来评估工业领域的二次经济影响,测算各行业对地区经济的间接影响。这些建模系统被称作“输入一输出”模型,主要利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经济分析局(BEA)采集的美国224个行业数据作为“输入”,利用专门的软件和算法计算的二次经济影响数据作为“输出”。二次经济收益被称作“波纹或乘数效应”,20世纪70年代BEA开发了统计模型系统――“地区产业乘数系统”(RIMS),用来估算地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情况。在80年代,该系统升级为二代RIMS I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ng System II)。一些商业公司也用BEA数据开发了类似的输入一输出系统。二次经济影响分析法也曾被引入图书馆价值评估,用来评估图书馆雇员和图书馆经费开支对地区经济的间接影响。图书馆雇佣员工支付他们工资,随着这些工资再消费,将倍增于原来支出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04年,佛罗里达公共图书馆对纳税人投资回报研究就使用了美国商业公司开发的REMI输入一输出模型。
4 国外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的典型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至今,国外图书馆界共进行了37个基于投资回报测算思路的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项目。其中,美国有30项针对公共及学术图书馆的价值评估,英国和韩国进行过2次,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各1次。这37个定量评估项目中的24个项目都评估了图书馆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所测算图书馆投资收益比主要分布在1:1.13与1:10之间。本文以2004年大英图书馆和2005年美国纽约州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价值评估项目为例,简介国外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过程。
4.1 大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价值定量评估
2004年,大英图书馆委托咨询公司Spectrum Strut-egy Consultants和Idepen来评估大英图书馆的经济贡献。该项评估主要采用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并结合消费者剩余法和消费时间法,对2000多人做了调查问卷,主要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①支付意愿:询问受调查者,愿意支付多少来继续享受服务,直接衡量有预算约束的需求曲线;②补偿意愿:询问受调查者,如果放弃服务,愿意接受多少补偿,直接衡量没有预算约束的需求曲线;③获取投资:估算获得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投入;④选择成本:如果不得不选择替代服务;⑤价格弹性:价格变更时的需求变化。最后评估结果显示,大英图书馆产生的收益是它得到的公共投入的4.4倍;它的创造的总价值是3.63亿英镑,其中5900万英镑直接来源于用户服务,3.04亿来自于社会效益;如果大英图书馆关闭,英国每年将损失2.8亿英镑。此次评估也提供了一些大英图书馆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收益的案例,如为创业公司提供专利信息,其馆藏和服务有力支持了高等教育部门的教学活动等。
4.2 美国纽约州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价值定量评估
2005年,在萨福克县联合图书馆系统(SCLS)的资助下,经济学家Pearl M,Kamer博士对萨福克县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价值评估。首先,Kroner用成本收益分析法评估了2003年该县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经济收益,主要包括:①流通(含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的收益:用图书馆2003年接待服务次数乘以每次服务价格,得出其2003年流通与参考咨询服务收益为449110707美元;②图书馆项目服务收益:用2003年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参加人次乘以每人次价格得出其2003年项目服务收益为8339606美元;③电子资源使用收益:用2003年使用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的人数乘以每次使用价格,得出其2003年电子资源收益为59675423美元。该县公共图书馆2003年运行总经费为131647566美元,用总收益除以总投入成本,得出其收益成本比为517125736/131647566=3.87美元,这意味着该县居民向图书馆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3.87美元的直接收益。其次,Kamer用RIMS II输入一输出建模系统衡量该县公共图书馆运营及现金支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2003年,该县公共图书馆运营支出127309542美元,它的产出系数是1.825,意味着图书馆运营中每花费1美元,该县所属的长岛地区经济活动中将产生1.825美元;收入系数是0.3414,显示图书馆每花费1美元,长岛经济活动将约增加34美分;就业系数是8.3859,说明图书馆的运营投入100万,将约增加就业岗位8.4个;如果没有该公共图书馆,长岛商品和服务产出规模将缩减2.58亿,整体收入将减少5000万美元,同时将有1200人失业。
5 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总体评价
在相关学科领域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启示下,在日益成熟的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滋养下,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取得了重大成绩。国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视野开阔,崇尚实证科学方法,侧重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成功开辟了图书馆评估研究的新领域,把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评估研究重心推进
到图书馆价值评估的新阶段。特别是很多定量价值评估项目影响广泛,极大提高了政府和公众对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认识,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始从评介欧美国家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人手,开始本土化的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深入分析能检索到的一些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参考文献,对照企业价值、资产价值、智力资本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知识产权价值、教育信息化价值、电子政务价值、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图书馆价值的认定和量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总体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水平还不够高,存在着不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研究领域尚不够全面,理论体系结构尚不够合理。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并不等同于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还应包括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是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薄弱环节。
・研究基础尚不够明确,尚未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估逻辑框架。目前,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尚未理顺图书馆价值评估与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关系,少见对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结论的进一步应用的报道。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是图书馆评估的高级阶段,必须以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及其结论为基础,否则就很难说明图书馆价值产生和实现的源头。
・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对象――具体价值类型体系构成分析尚未充分展开,主要还局限在经济价值类型和非市场价值类型上。实际上,图书馆不仅具有内容上的精神价值、制度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或保存价值、保障价值、创造价值和自由价值多方面的具体价值类型,还具有方法上的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等具体价值类型。
・图书馆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尚不够健全,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够丰富,还未形成强有力的方法“工具箱”,特别是普遍缺乏公认的评估准则、指标体系、操作流程和校验方法,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有较大偏差,难以令人普遍信服
・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社会功能与应用方向的认识不够深刻,尚局限在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鉴定功能或证明功能层面。实际上,图书馆价值评估还具有以评促管的价值管理功能、以评促建的价值建设(包括价值决策与价值诊断)功能、以评促改的价值发展功能和以评促省的价值审美功能等,重在基于图书馆价值工程和价值链分析,进一步优化图书馆价值运动系统和再造图书馆业务价值流程。换言之,图书馆价值评估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证明图书馆有什么社会价值,而在于如何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价值。
6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世界范围图书馆评估发展历史和趋势可知,图书馆评估重心逐渐从重视投入和产出的绩效评估向重视对终端用户影响的图书馆成效评估转移。为了以事实和数据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着力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水平,其研究重心正在向基于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图书馆价值评估转移:完整的图书馆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应该涵盖绩效评估、成效评估和贡献评估,不仅包括图书馆价值定量评估,还应包括图书馆价值定性评估;不仅包括价值导向评估,还应包括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评估;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评估,还应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等社会性价值方面的评估。
中国的图书馆评估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起始阶段、90年代的研究多元化阶段到21世纪的研究转型阶段,真正全面开展绩效评估研究,关注数字图书馆评估。但是,对于图书馆成效评估尤其是价值评估还比较陌生,尚处在个别著作和少数论文的初步推介层面和个别的实证研究探索阶段。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评估研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和方法。因此,面向世界学术动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努力与国际前沿接轨,是中国今后图书馆评估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今后图书馆价值评估应当大力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深化图书馆价值运动规律研究,努力构建新的图书馆价值评估逻辑框架,强调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对于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基础支撑作用,探索开展基于绩效测度、成效测度和贡献测度的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并据此牢固树立正确的图书馆社会价值导向,改善图书馆社会价值取向,重塑图书馆社会价值标准,指导图书馆社会价值选择,强化图书馆价值创造,不断提升图书馆事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
0 前言
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客流量及相应的服务需求正不断加大,对列车、轨道、供电、给水等相关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考验。传统的铁路设备检修模式大多采用计划修,检修作业占用过多的运营时间,设备利用率低,检修效益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检修模式进行改革,对一些设备采用状态修。然而作为一种尝试,状态修实施后需要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物美且价廉”是企业活动的理想目标,价值工程理念从企业需求出发,致力于功能与成本两大要素的合理平衡,因此,效果评估可以从功能和成本入手,采取基于价值工程分析的方法进行。
1 状态修价值工程评估方法
1.1 价值工程概述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技术。20世纪40年代,美国麦尔斯所创建的价值工程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已经深入人心,并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最佳的功能。“价值”是指作为某种产品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的比值,它不是对象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对象的交换价值,而是对象的比较价值,是作为评价产品的一种尺度提出来的,可用公式表示为:V=F/C 式中:V----研究对象的价值;F----研究对象的功能;C----研究对象的寿命周期成本.
1.2 状态修价值工程分析的目的
铁路设备检修过程中,为保持设备可靠性及服务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创建经济高效的企业运作模式,在保证设备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必须节约检修成本以提升检修附加价值,从有限的检修资源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并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以最小的费用取得必要的功能。
价值工程方法是考虑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分析评判方法。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状态修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时,除了对状态修实施过程中的检修价值进行分析评判外,还要将其同传统的计划修进行对比评价,以确定状态修的实施效果或优势。另外,通过对状态修实施过程中的检修价值评判分析,可以找出需要改进的功能点从而指导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提升检修效率。
1.3 状态修价值工程评估思路
状态修在实施价值工程分析过程中,仍可以依照价值分析的一般步骤:
⑴ 选择对象
价值工程是就某个具体对象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有了对象才有分析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在本文中,选择铁路给水设备状态修实施系统做为分析对象。
⑵ 功能分析
当价值工程的对象已确定和信息资料已收集后,就可进行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和基本内容,状态修实施价值工程分析,针对分析的目标筛选分析对象的基本功能。作为铁路设备检修项目,其检修实施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到5个因素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4M1E”,它们是检修操作者(Man人的因素)、检修对象设备(Machine机器因素)、检修工器具材料(Material材料因素)、管理作业指导方法(Method因素)、以及检修环境(Environment环境因素),即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从这五个因素中筛选出分析功能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效修功能系统图。
另外,建立了功能系统图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各个子功能(手段-目的)的功能值F,考虑到铁路设备检修功能的货币量化难度大,因此考虑采用功能评价系数法量化全效修系统功能,即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功能系统图之间的权重系数。主要是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得相应的量化值,并通过聚类处理分析提取可靠的功能量化信息。
⑶ 成本分析
与功能分析相一致,针对系统功能的每一个指标,通过收集修作业人员的检修工时、检修备品备件消耗、检修人员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培训、管理投入成本等,建立功能---成本对应体系,并进行量化折算确定各个功能块投入成本值。同时,还应包括对状态修实施前后,新旧检修模式二者的综合功能成本消耗进行统计换算,为下一步的对比分析评估做好数据支撑准备。
⑷ 方案评价
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确定了新旧检修模式的功能评价系数F以及对应的成本系数C,则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V=F/C,计算出对应的价值系数V,可以分析成本、功能的匹配程度。一方面,根据新旧检修模式的价值系数对比,评价状态修实施以来,其检修过程带来的附加价值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状态修实施系统内部的各个功能对象(人、机、法、环、料)之间,测算其对应的价值系数从而发现检修价值系数过低及检修价值过剩的检修环节,进而指导相关部门对这些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活动。
2 状态修实施效果价值工程评估
2.1 状态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选定价值功能分析的分析对象后,将功能层的主要功能分为上位功能和下位功能,按照“4M1E”,即检修操作者(Man人的因素)、检修对象设备(Machine机器因素)、检修工器具材料(Material材料因素)、管理作业指导方法(Method因素)以及检修环境(Environment环境因素)等五个因素确定下位功能,然后下位功能确定功能层指标,根据具体功能层指标确定对应的成本投入,即确定成本层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状态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2.2 状态修推行方案的功能分析
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表示了铁路设备检修所关注的检修功能,对状态修实施效果评估要根据这些指标的功能价值大小来判断,考虑到铁路设备检修各个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以上8项功能指标其重要性不可相提并论,于是引出功能权重系数的概念,即各功能指标对检修模式实施效果重要程度的权重,需要对各个功能进行权重分析处理。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较多,如常用的有环比评分法、几何平均值评分法、熵技术法、二元模糊优先关系比较法等。课题研究过程充分权衡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合理可信度,采用二元优先关系比较法确定状态修检修模式功能评估指标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状态修实施前后功能系数处理结果
选项
指标
功能权重
状态修平均功能得分
计划修平均功能得分
状态修功能加权得分
计划修功能加权得分
员工工作积极性
0.076
7.04
2.02
0.54
0.15
检修工作日缩短
0.084
6.00
2.66
0.50
0.22
故障接报流程处理水平
0.136
6.73
2.25
0.92
0.31
检修修程的完善
0.099
5.55
3.27
0.55
0.32
备品备件资源保障
0.122
6.45
2.36
0.79
0.29
检修资源利用率
0.183
6.75
2.21
1.24
0.40
检修工具的配备
0.094
5.54
3.50
0.52
0.33
设备可靠使用水平
0.206
7.14
2.00
1.47
0.41
合计
1
51.2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