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尝试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活泼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市场营销学常用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适应于理论架构的讲述,具有逻辑性,能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的思路脉络更加清晰流畅,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和流程。但单纯的理论讲授相对枯燥乏味,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营销理论的发展史,采用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运用福特T型车的兴衰史讲述市场营销从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的转变;用万宝路香烟从女性专用到剽悍男人的最爱说明什么是产品定位。理论讲授法简单易行,教学效率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商业场景,为学生创造接触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现实企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案例要尽可能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具有时代感的本土案例,可从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媒介上获得,也可通过实地采访等方式获得。案例教学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案例讨论法。由学生阅读现成的案例而后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其营销的流程、方法技巧及其可借鉴之处。学生可对案例发表看法,对其某些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案或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案例讨论法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发言,发挥引导和激发作用并最后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与提高性讲解。这种方法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较少,能有效借鉴前人经验,反馈效果较好,但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须花费相当多的精力。
(2)学生自讲案例法。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感兴趣的案例素材,暂时取代教师的位置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方法优点突出,教师只做适当进行补充的配角,而把讲与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都交给了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在案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模拟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或模拟的企业营销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并进入角色,真正站在企业营销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模拟情景教学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沙盘模拟法。由学生分组成立若干“企业”,每个“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经理,在市场环境下进行若干年度的模拟营销活动,学生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在沙盘模拟法中,通过实战模拟,学生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分析、计划与执行,从而从整体上了解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运作过程,并且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学习如何合作,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不同人之间的关系。
(2)营销软件辅助教学法。营销软件是模拟实际营销环境开发出的营销流程软件,因软件设置的流程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仿真地体验营销整个过程并对其营销效果作出积极的反馈,从而调整营销思路或策略,以期达到最初设计的目标。营销软件因其网络性,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一商业环境下进行营销活动并比较营销效果,更能体现实际营销的竞争性,进而促使学生优化营销组合。营销软件辅助教学法能使学生透彻了解整个营销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指由学生亲自参加市场营销系列活动,从中积累学习经验。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营销实习、支持学生在学习之余在企业做兼职等,使学生学会对身边的营销机会进行分析、定位,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营销组合策略进行业务推广的能力。
二、与以上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添加以下教学策略。
1.课程结构模块化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将打破原来的按学科、课程设计的做法,而代之以模块的形式,一级模块有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就业准备模块及选修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再设若干二级子模块或项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体系设置,打破专业基础、专业课的界限,从而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而实习与毕业设计则是对模块教学后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检阅。
2.采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方法
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管理方法上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从理论上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即存在提前修满学分予以毕业的可能,这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将提供提前就业的机会。因此,学分制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3.推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导师制
推行导师制,其主旨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与学生一进入专业学习后便确定的团队结合起来,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一个团队配备1-2名导师。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专业教学及课内外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自主创业、公司项目经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以按照学生的个性和经历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达到全面发展。导师制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推行,将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每个导师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依靠日常的言谈举止、身体力行、思想交流、答疑解惑,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将能有利于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环境,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获得学习和实践的方法,养成对专业的浓厚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才。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积极总结方法和经验,才能很好地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它将有利于学生在完整的项目中得到实践训练。这种方法在国内外一些高校已经被充分证明是一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在很多知名大学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早在1969年就建立了学术研究资助计划(UROP计划,The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iesProgram)。据统计,至少有80%的MIT在校学生至少参加过一次UROP计划。实践证明,这一计划对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可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项目教学法需要师生共同创设情景、合作完成。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再单纯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或百科书的角色,而是一名顾问或导师。根据课堂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具体实践项目进行“研讨式”学习。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超市营销课程,其中的商圈分析、卖场设计、陈列设计等知识,学生在经过教师基本知识的教授之后,还应当相应性地作很多创新拓展项目,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和学生协作完成,共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各种全面的分析,充分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二、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商业竞赛活动
营销知识的灵活运用、综合的应变能力、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当代营销专业大学生的一项必备素质,需要在不断的实战中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创造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类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商业类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具体包括各种社会或者校内组织的营销策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商战模拟竞赛、广告创意竞赛等。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在全面、综合的实践平台中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专业技能。如果能够在竞赛中获奖,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组织的竞赛活动通常组织得比较完善,影响力也较大,应当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但是这些活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不能达到全面提高所有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校内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具体进度,自行灵活地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操作中,根据营销专业学生每个学期教学计划的进展,按课程进度配合组织开展系列竞赛。比如上公共关系学课程时,就可以配合课程进度向所有营销学生开展公关礼仪知识竞赛;上现代推销学课程时,就可以配合课程进度面向所有营销专业学生开展终端销售竞赛。这样的校内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全班分为若干实践小组,比赛以定时或定量的方式进行,通常以一周时间为限。除了针对课程设置竞赛外,还可以组织职场模拟挑战赛类型的综合素质竞赛。除了考查同学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观察视角、思维方式、待人接物、应变能力等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查设置,例如公司竞标、人员招聘等形式的比赛,可以利用面试的方式考查学生,以此锻炼学生将来求职的应聘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三、通过校企合作、支持创业等形式为学生实践创造更多机会
校企合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通过合作基地的建设和巩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鼓励在校学生以到企业实习、兼职等形式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本专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技巧和走入社会的自信心。基于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还应当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融入人才教育的全过程,成立专业性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服务中心可以由学生应聘自主管理,校方可以提供基本的建设资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活力进行服务中心的综合管理,可以为学生们创办的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人员、创意等服务。虚拟公司与团队创业的运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学校也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学生虚拟公司转变为真正的实体公司,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利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性,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志愿者活动,既令学生了解了社会实践,又培育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举办企业家营销专业讲座或沙龙,增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活动
高校需要定期聘请成功企业家、商界精英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组织常规化、系统化的专业讲座。企业家及商界精英能够以“教授”的角色进入学校讲台,向在校专业学生传播自己的财富实践与理念价值;知名学者的专业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眼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前沿理论知识和企业营销实践经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无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而且,通过现场与学者和企业家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更可以了解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并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建议,这对他们今后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工作实践都是极有帮助的。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营销沙龙”,通过邀请一些从事营销实践的毕业生或者企业营销人员,也可以是参加过某项营销活动的在校学生,就某个营销实践主题或就自己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与学生们进行座谈与交流。这种形式与讲座相比,形式更加自由一些,沟通和交流也要更充分一些。尤其那些从事营销实践的毕业生或是有营销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与大家的交流,会令学生感到更加贴近一些,相对来说经验和教训也更具有参考价值。
五、发挥现代化营销模拟软件在体验式仿真实训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尝试教学 策略
一、尝试教学法概述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在尝试中让学生学习,成功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让教师讲解,把所有问题讲清楚了,学生再去练习,而是先让教师拿出问题,在学过知识的层面上,学生相互探讨和自学教材,全凭自己的能力,通过练习去试着逐渐解决问题。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练习中尝试的难点和课程的重点,有层次地实行讲解。
尝试教学法既是教课活动,也是体验活动。尝试活动法拥有三个特征:1.让学生通过尝试活动达成教课水准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体验目的十分明了;2.尝试活动过程中,是有教师引导的一种体验;3.体验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而获得的体验课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步骤有下面四个环节:
(一)尝试问题的引出。
通过对比怀疑法、办法怀疑法、因果怀疑法、教材怀疑法、联想质疑法和批判质疑法等引导学生,并通过师生之间提问、学生自行提问和学生之间提问等办法获取课题。培养学生提问的潜力,促使学生由过去古板的接受向自主探究转化。
(二)自主学习的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先由教师指导启迪,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进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给些提醒,从而帮助学生从概念框架中渐渐提升。因此,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一直进行自主思索和自主研究,不断建立认识的自主地位,全面体现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一致。
(三)合作学习的互动。
通过学生自主地思索,让有关材料内容成为学生的知识架构。在这个层次上,学生对课题答案提出独特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看法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在沟通进程中,各种不同观点、想法、资料产生矛盾,各种观点在矛盾中取长补短,不停地改进。在这个环节中,面对学生的不懂与困扰,教师不应太早地提出答案。应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让他们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尝试新教材教学内容以学生主动研讨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领悟,在经历中体验胜利。教材是精心编排的,教材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要使课堂尝试教学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并富有成果,必须全部发挥教师在体验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对教材的处理,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可接纳性的基础上,慎重解决。依据对理论的把握,结合学生思维实际和教学实践,对课本中的资料进行大胆取舍,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材料,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制订尝试教学的学习目标。
尝试教学目标明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教学目的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尝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展示教学目的,充分利用教学目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学习的整体意识。
(三)选择恰当的尝试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潜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体验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师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展开讨论交流是体验学习的具体实施阶段。学生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必须深入到课本之中,潜心学习和思考。由于问题带有明显的导向性,所以,学生的思路方向非常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会形成自己的论述。课堂的是学生的交流讨论,探讨可以采取自由讨论、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在讨论中,教师、学生、课本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对问题的了解不断深入,从而得到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答案。
互动的教学方式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和谐的、平等的、向上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激起孩子们的情感需要。他们心灵的火花就会被点燃,因为,在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立体的灵活的过程,涵盖着师生间的授收、讲练等各种矛盾关系。缺乏默契的配合与彼此的沟通就弹不出美妙的音符,还会出现教师启而不发、多讲疏练、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脱节等问题,导致老师讲得累、学生听不懂的后果,所以,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尝试教学法十分重要。
总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倾注自己的感情,用真诚精心营造和谐的氛围:把学生看成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欣赏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以最大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高职;英语;实施;影响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发展而形成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法的最新实现形式。它以社会建构理论、克拉申的输入理论为基础,强调以意义为中心,通过运用目的语和非语言资源实现意义构建,最终完成交际性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它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这些规定为高职院校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依据。近几年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尤其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成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笔者利用北京市高职英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对来自十余所高职院校的约7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影响实施的因素。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4份。64位教师中,副教授职称8人,讲师46人,助讲5人。平均从教年限为9.5年,平均年龄33.4岁。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情况
调查显示,78%的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一般了解”,68.5%的教师阅读过2篇以上的相关论文,76%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曾经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说明多数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愿意尝试运用。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反映了近几年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24%的教师表示从未使用过任务型教学法;51%的教师表示很少使用;表示经常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师只占调查总数的25%,占曾经尝试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师的3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另外67%的教师虽然尝试过任务型语言教学,却又未能坚持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实施的因素。
三、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远未普及,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影响实施的困难。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法本身五个方面阐述影响任务教学法实施的因素。
1.教师因素
(1)缺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仍然缺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只有22%的教师认为对任务型教学“非常了解”,20%的教师只读过一本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书籍,而39%的教师则从未读过任何相关书目。阅读论文的情况好些,37.5%的教师读过5篇以上相关论文,读过2~4篇的老师也占到31%。而在是否接受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培训这方面,情况并不乐观,41%的老师只接受过一次培训指导,12.5%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34%的教师认为对任务型教学法了解不够是未能充分开展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务型教学的英语课堂以交际性任务为核心,学生是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主角,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答疑解惑者。一节成功的任务型英语课堂必须有精心的任务设计和活动组织。教师缺乏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足够了解,就会导致对任务的选择与安排不合理,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教学的失败,使教师无法坚持任务型教学。
(2)英语口语水平不高
任务型教学以完成交际性任务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英语的教师们,多数没有海外留学经历,虽然读、写、译是他们的强项,但大多数教师却不能说出地道的日常交际英语。本次调查显示,25%的教师担心自己英语水平不够高,面对任务型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缺乏信心。该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教师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是高职高专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学生运用语言完成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交际任务,因此可能会遇到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语言问题和交际策略问题。教师在交际性英语,尤其是口语方面能力欠佳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焦虑和紧张,致使教师不愿意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2.学生因素
任务最终要通过学生运用语言来完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学生的素质也极大地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本次调查中84%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基础差、自觉性差,不能在课前做好老师布置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个比例远高于认为教师水平是主要因素的34%。另外,31%的教师认为“学生纪律差,分组活动时很难保证课堂纪律”是主要困难之一。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水平较低。他们习惯了中学时的应试教育,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被动,对于发挥主动性的任务型教学不适应,在课堂上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
任务型教学提倡合作学习,许多活动要分组来完成。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风格,注重个人考试成绩,不愿参与合作学习。
3.教学资源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运用真实语言材料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由于我国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时间不长,已有的教学资源大多数针对中学生及本科生,因此,寻找适合高职生的语言材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然而,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准备任务型教学的材料。之前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耗时多,会影响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
4.评价与教学管理因素
传统的英语测试方法仍然以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为主,不符合任务型教学提倡的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存在着矛盾性。传统上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评价制度单一制约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绝大多数为大班教学,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和讨论内容的控制难度,使部分教师放弃任务型教学。已有研究表明,大班授课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有消极影响;大班课堂教学难以控制,学生反馈不容易,有的同学不主动参与。
学校的管理以及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本次调查中,37.5%的教师担心“督导对英语课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不够了解,听课时给自己打分低”而不敢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34%的教师因为“教务部门对课堂纪律的严格监督,使自己担心组织活动时控制不好课堂纪律”而放弃任务型教学。
5.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的因素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是个舶来品,是在国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在中国,英语学习是外语学习,而不是第二语言学习。外语学习有很多不同于二语习得的特点。再者,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在实践的层面进行检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也只有十余年,需要教学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四、促进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的几点建议
针对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教师的建议
(1)通过自学和互动学习加强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认识,切实提高理论水平;
(2)积极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
(3)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改变应试教育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4)分工合作开发和共享教学资源;
(5)改变学生评价制度,减少对语言形式的考核,注重对交际能力的考核,增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6)继续推进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对教学管理的建议
(1)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法的培训,加大专家到一线指导教学的力度,组织教师推广教学经验;
(2)加强对教师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
(3)改进教师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尝试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高要求决定了在它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面临比传统教学法更多的困难。语言学家Littlewood也指出:“现在普遍认为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设置过程适合任何教学背景下的所有教师和学生。”然而,只有研究和实践,才能进步和完善。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师和社会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Skehan,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教高司[2000]57号.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S].教育部高教司,2000(10).
[3]马德玲.关于高职学校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4]杨竹.高职高专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09.
[5]刘利平.影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崔蕾.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7]陈祥海.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8]吴丹.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中医文献检索;实践研究;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1.031
〔中图分类号〕G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1-0152-03
我国教育部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分别于1984年、1992年、1998年发文要求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利用”课程。从1984年至今,我国高校文检课程的开设从无至有,从尝试趋于成熟,已历经了20多年,可以说截至今日,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笔者曾选取了国内的14所中医药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对其文检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据着文检课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所有调研学校中课堂教学用时基本占总体教学时间的50%,这样的教学安排造成了教与学严重脱离,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了学生对情报信息的获取。基于此原因,本文笔者进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文检课教学改革研究,将该课程中上机实践部分进行PBL教学法的尝试,得到了一定成果,为该课程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
1 PBL教学法的含义和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白瑞斯(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通过自主探究和组员协作来解决问题。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得出结论总结”的三阶段教育替代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单一“教”转变为既“教”又“导”。
近年来,该方法在国内医学领域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有关PBL教学法在医学各领域教学中运用的科研论文有3 000余篇,如在基础医学[2-3]、临床医学[4-5]、护理学[6]、药学[7]甚至循证医学[8]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中都有此方法的使用。PBL教学法在当代医学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也有展现,但此类研究报道较少,仅见于山西医科大学[9]、辽宁医学院[10]、安徽医科大学[11]、广东医学院[12]和首都医科大学[13]等西医院校,而且这些报道关注的问题集中于问题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教学安排方式,而在中医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或对其实践效果进行总结的论文尚未见报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中医护理专业的1、2、4、5班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224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4、5班的113名同学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随机抽取中医护理专业1、2班的111名同学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同学在性别、人数和理论笔试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2 教材及教学内容
两组所用教材均为邓罛、辛宁主编《中医药文献检索(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为本教研室教师制作的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专利、Pubmed、web of science、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数据库,以及Google和Baidu的使用方法。
2.2.3 PBL实施
PBL实验组:采用PBL教育理念,以“设问——讨论——总结”3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由组合,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和汇报总结。
教学模式:①问题构建:首先从参与全体实验的同学处收集大家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共收集了如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冻伤护理、老年肾病护理、医疗诊断与护理诊断的区别、肝硬化护理6个问题,学生可以从这6个问题中自由挑选一个问题作为整个PBL教学期间的研究专题。②自主学习:当学生选定了研讨问题之后,其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这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协作,通过教材和数据库使用多媒课件自学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然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检索方法的优劣和筛选出密切相关文献,形成小组观点,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文献检索报告,并制作PPT为集中讨论做准备,同时记录整个自学和讨论过程。③集中讨论:第一轮:教师在授课当日先利用较短时间概述各数据库的检索特点,然后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集中讨论,每组选1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共同参加讨论,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学生在使用各种数据库查询的注意事项,并就共性、争议大、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第二轮:通过第一次讨论之后,学生回去查漏补缺,形成最终检索报告,并将最终结果同全班汇报,提交检索报告。④总结:教师对整体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解析,如要查询不同文献类型时,侧重选择的数据库,针对所涉及的探讨专题,学生查询专业文献资料时的最优查询方法和最优筛选密切文献的方法。
LBL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集中授课演示教学内容中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布置检索实习题目(同PBL组的研讨专题),让学生自由组合,6~8名学生组成1小组,民主推荐1名小组长,下发检索报告模板,以小组提交检索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协调工作和监控各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2.2.4 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以检索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分计为60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判教学成效。检索报告成绩的给定标准采用教师评分加小组成员内部自评打分方案,比例为3∶1。问卷调查探讨了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是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分析与利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消化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实践能力,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实施此种教法等方面。
2.2.5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检索报告成绩比较(详见表1)
4 讨 论
4.1 PBL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的益处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文检课教学中发现,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PBL教学,教师也能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逐步了解,会提出各种超出书本的内容,教师如果想对有关问题进行准确、合理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2 PBL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实施PBL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开始很不适应此种教学方法,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学习,教师必须要不间断的与其沟通交流,教师要付出比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其二,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了学习就是为了拿学分的功利思想,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好,但要进行2~3轮的总结讨论,且课下需在此门课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浪费时间”的想法,因而在问卷中只有73.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其三,如果要将PBL教学法贯彻的好,每个班需要2~3个教师进行交流辅导,这在中医文检教师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容易实施的。其四,现阶段还缺乏对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其五,尚未有一套针对中医文检课PBL教学的规范教材。
总而言之,PBL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上面讲,学生坐着听,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作用,它适用如中医文检课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它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rrows,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ical Education,1986,20(6):481-486.
[2]王江琼,彭智甦.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9,(1):18-20.
[3]于影,关宿东.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272-273.
[4]靳瑾,张国伟.PBL+L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2):185-187.
[5]钟英强,曾燕,蔡凤间,等.在八年制医科博士生的消化内科见习中实行PBL教学方法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8-133.
[6]罗先武,姜小鹰.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7,(2):74-76.
[7]吴虹,韩茹,,等.PBL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2-113.
[8]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39-43.
[9]孔瑞珍,王秀平,袁永旭.医学文献检索课应用PBL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6):57,66.
[10]程文志,张宁,姜健.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法的改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5):83-85.
[11]邹聪.基于信息需求的本科医学文献检索课PBL教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3):11-13.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现状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文学历史理论知识、文学理解分析以及实践感知三个层面进行授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固态性与动态性结合的特点。基于此背景,教师在围绕当代文学课讲述时,可以借助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兴趣和培养目标结合点的有效挖掘,之后可以按照随机原则布置相关小题目,让学生参与到积极发言过程中,提高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一改以往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同时,除了需要注重课上学习外,学生课后的自学活动也需要给予重视。第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记笔记,从而在丰富的积累中带动自身鉴赏能力的提升。第二,对于半期考核论文要严格、认真对待,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能得到同步提升。课程教学开展的本质目的就是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持续提升其技能水平,而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则是其步入技能培养的牢固基础。
当代文学在实践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现代文化生活的关注,包括学生在生活中参与的语文活动、语文实践联系等;要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现当代文学成果融会到实践生活中去,实现当代文学服务现代生活的最终目标;要深入挖掘当代文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等,并从中不断探寻学科发展的不足与缺陷;全面研究语文生活的各种要素,实现对各种要素内部与外部情况的有效掌控,包括现行制度、历史形成等;随时关注先进技术、理念等的发展,并将这些理论与工具等运用到语文生活中,满足人们对语文生活的现展需求[1]。
二、多层次教学法的本质
多层次教学法的本质是丰富的,当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课堂上多层次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实现对智能的全面提升,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高效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层次教学法的课堂活动设计多是依据不同层次需要而形成的。一个话题一经展开,每个学生便会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这种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不仅使各层次学生知识能力的应用更趋综合化,更使他们潜在的不同智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利用多层次教学以阅读促教学,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一种有效措施。教师可以将师生阅读活动的开展作为主要侧重点和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导向和主要目标,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学习过程积累的文学历史知识为载体实现对当代文学多样化的文学现象予以清晰的认知。脱离阅读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将自身置身于文学文本和教材当中,进而达到提升其审美感悟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现当代文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提倡多层次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强化学校综合教学规划,实现教学质量的高效率提升,做好课程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全面提升课堂实践性与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紧抓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学综合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立足点,尤其是现当代文学课程本就是一项考验教师基本功的课程,包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等,所以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基本功,树立正确的现代文学教育理念。同时,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培训活动,如普通话培训活动、课程软件制作讲座等,使教师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教学中要针对性地提出基本功培训要求与标准,对教师定期进行督促与管理,施行分层次、分项目训练,确保教师能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多层次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基本功与综合教学能力。
(二)利用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堂进行分析和训练
分析和训练是教学的支撑,能确保学校综合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但当前在实践教学中通常是每节课都进行新文章的讲解,这与巩固基础的初衷有些矛盾。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主要包含语言学层面、文学层面以及课程交流等层面,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将课程规划设计成阶段讲或章节讲。如果按照传统的课程标准划分成十六个或二十个对应课时进行授课,那么就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授课内容的重点信息标注,实现重点突出、非重点辅教学,尤其是针对现代文学教学的重点即文言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为取得高分而疲于应付,无法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教学内容,引入典故、音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复习规整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各项优化措施的可行性,确保各项优化措施立足于实际,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加快“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这种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却忽视了学生个体作为人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意志、习惯、爱好,也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或认知或身心方面的差异。很显然过去那种“以教师的教来规定学生的学”的做法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多层次教学法尝试了对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它变重教师、重教学、重知识点训练为重学生、重学法、重能力的发展。
以《现代文学》这门课为例,从师生两个角度来讲都较为困难,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没有以学生需求为立足等都不能使教学活动收获良好的效果,所以要将学生需求和教师教学充分融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穿插一些网络较为热门的话题、现代文学语本体研究现状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又如在学习《诗经》《离骚》等的过程中,可以从其中体会出文章时代背景下的兴衰以及个人悲欢等多种情感;在阅读《赤壁赋》和《荆轲刺秦王》时,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鲜明的性格以及人生轨迹;《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和《飞向太空的旅程》等文章,可以直接反映出人类对科学真理的不断追求;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还可以汲取先人优秀的智慧,从而为我们人生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每次教学活动开展前,笔者都会向学生讲述有关预言家的故事,在讲课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做语言间的对比。每节课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感、需求、心理来确定活动设计和课堂管理的。
从教师层面分析,学生学习成绩便是学校行政对其评定的砝码。从学生层面分析,应试教育的最终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唯一基准,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而多层次教学法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运用不同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从根本上确保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等的全面把控,提高了教师通过一次测评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成效的概率,也为教师利用这些检测结果来进行自我教学方式、内容等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支持[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手段、教学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在实践教学改革优化中要始终遵循必要的原则:只要学生本层次内学有所进,我们对他的评定便是积极的、鼓励性的;只要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我们对他的评价便是动态的、发展的,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有效提升。
[文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叶.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法的运用探讨[J].西部皮革,2016(12):168.
我们在对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革新,根据药物检验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运用传统讲授法,精讲药物分析基本内容绪论、药典概况、鉴别、杂质的检查和分析方法的验证属基本理论知识,阐明了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国家标准和药品质量规范,强调药典的权威性、法律性,让学生明白以后不管从事药品的生产、销售、研究,还是临床应用工作,药品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都非常重要,进而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二)各论内容运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药物分析研究对象为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将案例教学引入药物分析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收集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并兼顾趣味性。如将“清开灵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欣弗事件”引入到教学中,与学生一同分析与药物分析学科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质检工作在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2]。药物分析课程不论是鉴别试验,还是杂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都有多种方法,那一种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地控制药品的质量?为什么中国药典选择这种方法?这一特点适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归纳小结[3]。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经常一起使用,教师提出问题,要科学严谨,由浅入深适当梯度启发,且讨论性强,需要授课教师预先精心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质量标准制定采用整体联系教学法因为总论和各论已学完,学生已经对药物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按结构分类的药物分析有所了解,之后学习新药质量标准的制订。质量标准制订是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学习的基础上,不单是学一个个知识点,而是学习如何用一条线(名称、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存)把知识点串起来,然后去应用。整体联系教学法从知识整体出发,变传统课堂的“知识点”教学为服务于知识的整体性,让学生从知识的源头入手,兼顾前后教学内容上的连续性,将分散部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寓分散性于整体中,发挥整体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掌握每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适合的测定对象、应用范围、结果计算等,然后去查阅文献资料,并同药典方法比较其先进性、可行性,把知识串起来,使之逐步系统化,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因为药物分析学课时有限,为配合教学,特开设了中药制剂分析一门公选课,细化了课堂的内容,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一味的否定现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将传统的教学与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集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开展“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得到体验与提升。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最初采用板书,但内容多,时间有限,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课程教学涉及许多科学概念的描述,大量结构式、图谱、数据及理化符号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把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幻灯片和板书教学结合,把原本枯燥繁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体现,艰涩难懂的仪器分析有丰富的动态模型讲解,同时利用色彩、字体、格式、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4],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它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因此,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讲炔雌醇的红外图谱,单纯的板书很枯燥,不易讲清,如果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一线教师、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一方面加快新兴运动项目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健美操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其多样的音乐、多彩的动作,很是吸引年轻人的眼球,然而在我国中小学健美操课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受教学资源及教师业务能力的限制。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授健美操时还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机械的记忆动作,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健美操带来的乐趣,使得学生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将快乐教学法引入健美操课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关于健美操快乐教学法的研究较为丰富,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主要集中在快乐体育内涵的研究、快乐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快乐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等方面。
2快乐教学内涵研究
乐学思想起源于孔子,《论语》中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突出了兴趣爱好对人学习的重要性。使我们真正熟悉快乐体育的是2001年国足挺进世界杯对米卢教练的采访,在其训练教案中贯穿着“快乐足球”的思想。而快乐教学思想是80年代中期由渭南市蒲城县赵米香同志创立,其内涵简言之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等刺激手段,创设富有兴趣魅力的教学情境,吸引稳定学生注意,进而激励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新知、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陕西省特级教师雷树仁归纳为“外在之乐、内在之乐、内外和谐之乐”,在这其中情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里的乐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快乐教学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而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情景的布置及学生情绪的调动。袁英在《快乐教学应成为高校体育的主旋律》中认为快乐体育“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理念”,可见快乐教学的关键还是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不断调整自己及学生的状态,不断给学生灌输“健康第一”、“快乐至上”等思想观念,让学生学的有激情、有目标、有成功的体验等。
3快乐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快乐教学法内涵的分析不难看出,快乐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快乐一般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如在展示自我中获得学生与教师的认可、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在完成动作后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等。在健美操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内容、音乐、音乐与动作的配合及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使学生快乐的因素。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具有健身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健美操音乐选择一些节奏感强,青春活泼的、健美操的成套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快乐带操、快乐展示及比赛等快乐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地展现自我,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兴趣。然而健美操教学中不注重快乐教学,一味地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成套动作的熟练完成,则学生就会像学习一些文化课似得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则会产生厌学情绪。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与开展,使得一些校园集体舞迅速的红遍中小学,然而不到十年的时间,仍在开展的却寥寥无几,并不是校园集体舞本身不好,重要的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因此,健美操在学校教学中推广与普及更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快乐教学法的分析可见健美操教学中引用快乐教学法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4快乐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快乐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主要集中在高校或一些高职院校,中小学较少,但也有一些尝试,如徐杰在其《初中体育快乐教学初探》中认为在体育课中引入音乐、舞蹈、游戏等,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况下锻炼身体,提高技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健美操课在中小学开展的相对较少,中小学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造成的。健美操课一般伴有音乐,其一些动作类似舞蹈动作,健美操课很是符合快乐教学思想的要求,然而在中小学开展不容乐观,可见快乐教学还应有好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手段,也就是说创造一定的场景,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等。吴燕红在《快乐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中强调注重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快乐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冯娟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快乐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人数呈下降趋势,在文中分析了现存健美操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贯彻快乐体育思想,运用快乐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实验中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对照,发现采用快乐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更有目的性,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认为快乐教学法是健美操教学中最流行、最科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田立荣、林昭绒、童维贞、钟海鸥等在其各自的研究中通过调查与实验,都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结果显示将快乐教学思想和快乐教学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也就是说快乐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这些研究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属于重复性研究,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地体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因而这些研究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然而结果却是极度相似,这种情况就有些不尽人意。在其各自文章中针对实验的一些控制显得较少,更多是在论述教学效果,然而快乐教学法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教学方法,它更像一种思想,要求教师在课中不断的贯穿这种思想,课前的备课,主要是准备学生的学习能力、体能及健美操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设定一定的情景,思考学生哪些音乐能够接受,并能刺激其学习的积极性。课中怎样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健美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审美能力等。在课后主要看学生是否会积极练习,尤其是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大多女生一般宅在宿舍或去购物,很少有主动参与到健美操锻炼中,那么通过快乐教学法是否会使学生喜欢上健美操运动,其能够自主创编一些健美操套路,敢于在人前展示自己等,这些才是快乐教学法真正得到贯彻后应产生的结果。
5结论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性;职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正由数量的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课程建设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落脚点。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及授课对象等要素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客观上导致课程的教学产生了诸多问题,影响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影响因素分析
1.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我们对学院5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约5%的学生甚至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约20%的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其中有5%的学生已经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和二级考试。由此可见,大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仍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常常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1],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1.2应试痕迹愈加明显
目前,计算机一级通过率似乎成了各高职院校间教学质量高低评价的标准。于是,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追求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逐渐形成了应试的教学方法[2]。有的院校甚至一味的让学生做等级考试题库中的习题,虽然学生都能以高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由于考试系统本身的局限性,无法真正体现高职学生技能的培养,甚至出现了已经通过二级考试的学生不知如何借助Excel帮助班主任处理学生成绩的情况。应试教育的出现完全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本末倒置,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模仿练习,而教学手段大都是计算机加投影仪。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知识[3]。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从属地位,只是盲目地模仿教师的操作,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实验实训效果不明显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资源短缺。于是,大班授课就成了部分院校解决教师资源短缺的方法。据调查,有些教师所教班级多达六、七个,总学生数有三百之多。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同时,教师也很难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学生提交的作业以每周每人两篇文档计,所有的文档就有六百篇之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更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1.5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4]。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基本一致,没有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没有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宗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没有体会到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可学可不学,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1.6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比较有效,许多教师认识到了这点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案例都是人为虚构的,取自真实工作一线的案例少之又少。在Excel教学中的案例中经常会看到人名叫“张三”、“李四”的,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觉得不真实,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虚构的案例很多时候仅仅为了说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与真实情况相差较大,直接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从近三年我院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看,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论文的排版,深刻反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的缺陷。
2提高对策
2.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5]。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发挥个性特长,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打破原有的专业和班级,按学生的层次重新组班授课;如果条件不充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隐性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与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在讲解Excel函数部分,对基础较差及一般学生,重点讲解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函数;而对基础较好或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另外讲解数组公式、数据库函数、查找与引用函数及函数的嵌套等知识。
分层教学有利于充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
2.2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
计算机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以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来考核课程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将课程的教学引导至应试教育的误区。课程的评价应能体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该课程的考核中除了加大课堂作业及过程评价的比重,还引入“课外评价”机制,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鼓励力度。如借助Excel等工具软件协助班主任老师处理学生成绩可以得到额外加分,借助Word等工具软件协助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生会、团委通知也可以获得额外加分。通过这些措施突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与奖励,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课外活动”,提升用知识做事的能力[6]。
2.3引入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的“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非是机械地模仿,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采用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提出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然后,教师协助学生分析完成该工程项目的思路,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提示和引导,而不是详细地讲解。之后,由学生单独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该项目,教师点评各项目完成的质量。最后,学生对自己完成的项目做进一步修改。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好教师在各个阶段的作用,避免出现越俎代庖。如讲解Word部分时,引入“制作某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使用说明书”这一工程项目,该工程项目基本上包含了Word中的大部分常用的功能,如页面设置、格式和样式、表格、图文混排、页脚和页眉、引用、打印等。将Word的功能用法融入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完成该工程项目,既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帮助学生完成工程项目,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由于有些工程项目学生无法在课堂完成,必须将课外时间利用起来。因此,除了传统的教材、PPT课件,我们还引入了网络教学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电子邮件、QQ聊天工具等,以便课外时间的答疑解惑。同时,还建立了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辅助课程的教学。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4尝试“助教”制
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加之教师本人的精力有限,导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上机实践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尝试“助教”制。所谓“助教”,是指从班级选拔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且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与任课教师一起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采用“助教”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助教”学生学习的动力,督促其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助教”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助教”制应该注意3点事项:一是对“助教”进行必要的前期辅导;二是选拔“助教”时,学生的责任心和知识层面的要求一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三是对“助教”进行适当的奖励,形式可以多样化。
2.5融合专业特色,重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因些,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以服务为目标,即计算机教学要服务于专业教学,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增长[7]。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在具体专业中的应用。如进制的转换对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不做要求,而对电子设备专业学生详细讲解;计算机组装与故障排除对通信工程各专业的要求比管理专业的要求要高;而Excel中的统计函数、查找函数等内容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应作为重点学习。
只有将计算机文化基础与专业特点相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基础作用,使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技能最大限度地为专业学习服务。
2.6从实际工作过程提取案例
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高职课堂应尽量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零对接”[8]。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来自现实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避免凭空想象虚构案例。如我们在讲解Word部分时采用我院毕业论文的排版、某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使用说明书、某纺织印染公司的技术转让合同等;Excel部分采用我院教务处使用的学生技能鉴定成绩表、某食品公司的销售情况统计表等;PPT部分采用制作我院毕业设计答辩演示文稿、某纺织印染公司开发部经理的半年工作汇报演示文稿、某网络工程师来我院作报告的演示文稿等。总之,运用于教学的案例要做到新鲜、真实。
要获得大量的真实案例,要求教师必须经常深入企业,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注重平时积累。教学案例取之于现实,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职课程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着力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雪梅.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0):36-37.
[2] 周燕霞.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6):56-59.
[3] 张超,孟莉,耿涛. 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计算机教育,2009(5):100-103.
[4]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教高[2006]16号.
[5] 冯珊. “分层次”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肖雪梅,黄小林. 关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探讨[J]. 职教论坛,2010(11):14-15.
[7] 熊发涯,郑忠秀.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20):179-180.
[8] 张丽华. 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14):112-114.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t Teaching Quality of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HAN Hao-min
(Zhejiang Technical College of Posts and Telecom, Shaoxing 31201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