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趋势范文

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展趋势

第1篇:发展趋势范文

一、会计的历史定位

1、会计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会计人员,这些多余的会计人员,应从会计的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更重要。

同时,也有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是否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2、会计的重心在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是算帐,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特别是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各行各业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全国会计工作“双先”表彰大会,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1995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八五”期间会计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15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995年12月15日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的。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企业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可以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统一、全面核算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

对小企业,有的可以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的可以实行记帐,由记帐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实行集中核算、全面决算,被记帐的单位进行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发生着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核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进行的,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提供的信息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进行决策和评估判断作为可靠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提供的信息能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提出。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实现财务公开。

3、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规范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是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会计核算工作依法进行的全面性和强制性。

会计核算法制化不仅要求企业、事业等单位依法组织和考核会计核算工作,还要求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法制化需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5、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有中国特色,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会计核算国际化是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内容,是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同时,还有与国际会计惯例、会计职业道德,某些地区的国家集团会计规范(如欧洲联盟公司法协调指令中有关会计的指令),其他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等相协调。

三、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

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销售管理为中心。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点是:创新性、全面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优异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包括在工作中培养,也包括在学校培养。

3、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财务战略分公司财务战略和事业部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按其内容分为资金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管理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它包括战略预测、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落实战略目标,制定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从对有形资产管理转而重点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投资“无形化”,使企业形成大量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因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大部分。工业产权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构成。

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开发无形资产,扩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发无形资产除引入无形资产外,主要是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自行设计、申请或接受授权等非转让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它包括:专利权,如企业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非专利技术,如技术秘密、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商标权,如申请注册商标,创造驰名商标;著作权,如出版的著作、设计的软件等;土地使用权;商誉,如培育企业形象等。

5、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加强对资产、资金、成本和利润的管理,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利润目标为牵头,或以成本目标牵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要积极推行各种会计现代管理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使会计监督制度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正确处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单位监督的关系。会计监督与法律规范相结合。

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监督企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行为。

6、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适应经济效益,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其中心环节是创新,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即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1)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2)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群(类)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会计专门学科,或对会计人本学科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

2、会计学向细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某些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在这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专门性的细化特点,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细化。财务会计学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质量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和各种部门会计;管理会计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决策会计》、《经济责任会计》和《控制会计》等。

3、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客观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及其次系统,都有机地相互联系,使得研究这个系统的各种科学也相互联系。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可能。进入21世纪,科学融合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向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

会计科学的融合即会计学的边缘化,是将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计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计算机会计学》、《会计数学》等;一是会计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某种学科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逻辑学》、《会计行为学》、《会计法学》、《会计公关学》和《环境会计学》等。会计科学与其他科学的融合发展,主要是: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兴会计科学;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移入其他科学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发展会计科学。

五、会计发展在于创新

新世纪会计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会计要创新,必须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一切不切实际的条件、框框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采用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会计创新的新,是相对于原有的而进行的比较。有的是全新的,原来都没有的;有的是对原有的补充,或充实,使其全面;有的是对原有的修订,使其完善;有的是对原有的改正(改错、纠正、订正),使其正确;这些都是新的因素,都是新的表现,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思想方面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新体系等;手段方面的新方法、新程序、新公式、新操作过程、新操作手段、新建议、新措施等;体制方面的新规范。新制度、新模式、新管理等。

第2篇:发展趋势范文

《中国哲学史》杂志主要刊登中国哲学最新研究成果,它顺应时展的要求,与中国哲学一起共同成长发展,见证了中国哲学由偏重儒学研究转向密切关注多种哲学派别、现实社会领域、中西文化交流等的发展态势。中国哲学发展既受外在社会条件的影响又有其内在自身演化的独特逻辑进程。

一、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史》杂志中最为稳定且刊发比率较大的就是对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首先,儒家哲学仍占主流。从儒道两家的横向比较中可知处在世纪之交的儒学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基石,经过长达2000多年的积淀与传播,已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民本”等思想及注重道德修养的主张更是当今时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所以,步入新世纪儒学思想仍然保持着一贯性的优势发展。

其次,道家地位逐渐上升。2000年,《中国哲学史》上讨论道家道教的文章16篇,而同期关于儒学的论文28篇,打破了儒家一手遮天下的局面,二者差值为12篇,2001年差值缩小为5篇,2006年的差值为8篇,2007年差值为7篇,总的来说儒道两家平稳的保持着较小的差距。当前,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若想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道家着力倡导的“天人合一”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传统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当代新道家又与新科学有着深刻的联系。[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于道家思想中寻求宝贵的思想资源成为现实的选择。

再次,大量高价值的出土文献的研究也引发了新的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中国哲学史》大量刊登了郭店竹简和上博楚简的最新研究成果。2001年02期有3篇论文进行了针对郭店竹简的学术争鸣,2001年03期几乎用了整个版面来安排“出土文献与中国哲学思想史专辑”,共17篇文章涉及出土文献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不再以单一的儒家学说为主,而是关涉“五行、道家、宗教、儒家”等诸多内容,并且就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进行了思考、总结。大量出土文献的研究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视野,加大了对先秦诸子的研究力度,特别是为早期儒家研究开辟了新的境地。

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哲学研究都在不断创新,屏弃不合时宜的封建社会的思想糟粕,更加关注现实,不断地吐故纳新来完善与提高自身,不断探索新的问题,老问题也有了新思路。

二、中国现代哲学和现实问题研究得到长足发展

2000年“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哲学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密切联系,《中国哲学史》杂志进行了报道,并加大了传统哲学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力度,而且这一重要角度也成为期刊导向之一。

(一)现代哲学研究逐渐呈上升趋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从“五四”一直延伸至今,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感。2000年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多专题发展,人们将目光锁定于对现代哲学的反思上,这一类型论文的刊文数量在2007年达到近7年以来的新高。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现代哲学。冯友兰、张岱年等现代哲学巨匠的思想精华既是对传统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又为我们确立新的思想体系指引了正确方向,是沟通传统哲学与现时代的桥梁。为了适应国内外客观现实的变化《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现代性探索,开始注重哲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不断创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哲学概念、观点和原理,数量由2000年的3篇上升到2007年的9篇,增长了近3倍。(二)中国哲学与现实联系增强,正在逐步构筑新的哲学体系。中国哲学与现实的联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2006年探讨儒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关系方面的文章达到6篇。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中国哲学与现实的密切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外,儒学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也在不断地进行内部思想资源的整合及与外部社会思潮的融合,不断创新思想形态与理论内容。儒家所倡导的以“仁”为核心的和谐思想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0年04期发表了汤一介的《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认为孔子时代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如今的人类社会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文化道德问题。孔子思想能够为建立“全球伦理”提供极其重要的资源,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能够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3]《中国哲学史》期刊也更多的关注儒学与生态问题。儒学对宇宙和人生关注较多,深入探讨了人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践的指导思想。当前,时代对中国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现实它需要其进一步反思和创新,2007年讨论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有所下降,可能是新的哲学思想正在酝酿。

三、迈向中西交融---中国哲学的国际化

自2000年起中西哲学交流一直保持着明显的递增趋势。进入新世纪,中国哲学全球性发展意识增强,拓展了国际视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沟通和交流日趋加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思想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哲学要应对这一新的趋势,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向世界。中西哲学交流内容涉及伦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哲学研究方法论等诸多内容,逐步构建起交流与融合的大平台。

《中国哲学史》杂志大力介绍中国哲学在国外的研究情况。2000年04期,介绍了德国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状况,德国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哲学理论的诸多方面,但研究重点为儒学与现代化,中德之间的哲学交流和比较是倍受学者们关注的热点。2000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东亚哲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同年7月,第十二界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些会议使中西哲学进一步走向了多元对话。《中国哲学史》杂志对这两次会议都作了报导,足见它的办刊宗旨和发展动向。2007年03期与2007年04期分别开设了“东亚思想中的道学”和“域外儒学研究”专栏,主要论述了中国哲学在朝鲜、韩国等国家的传播和发展。这些研究打破了封闭保守的地域界限,开始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如何评判中国哲学文化,用一种创新、开放和包容的眼光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哲学的融汇与贯通,不是对西方哲学的简单效仿和搬用,而是在以中国哲学为主体和中心的前提下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原则。《中国哲学史》正是以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为中心课题,将中国哲学推向世界,并推进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世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中国哲学必将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孙立真,从三大期刊看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

第3篇:发展趋势范文

2005年是中国美容业发展中值得记忆的一年,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美容经济被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美容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对行业的规范发展正式提出了要求,同时也随着中国对入世的承诺的兑现,针对国外产品关税的降低,更多的外国美容品和技术以及资本大量进入中国美容市场,此外,国家对医药和化妆品广告的治理和规范也体现了行业需要建立诚信的内在发展要求。美容化妆品行业关注已久的直销立法终于已经于2005年8月颁布,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直销管理条例》对企业的严格监管和准入门槛使国内的美容化妆品企业并未得到较大的机会,国内绝大多数美容行业企业在继续沿着新的市场发展模式增长,按照近两三年的行业发展速度来估计,2005年美容行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美容机构将达到接近200万家,美容业从业人数已经接近1000万人。

美容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群,随着美容服务消费的不断增长,各个产业都在发展中前进和变革,包括美容服务、美容教育、美容业会展、美容科研科技、美容业营销方式等都在快速的发展中,针对目前的行业现状,我们分析行业未来的变化和趋势,期望新的变化促使美容行业发展更加成熟、也促使美容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和壮大。

以下内容将从美容行业相关的几个方面分析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一.美容服务

以下从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方面,针对美容服务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美容服务开发新趋势进行阐述。

2006生活美容服务发展趋势

美容服务的变化是市场消费者需求和经营者引导互相作用结果的综合反映,从04至05年的美容服务来看,首先,美容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女性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同时,美容消费者的层次更加广泛,消费者对美容消费也逐渐更加理性和主动起来。总的来看,2006年后美容服务将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生活美容服务日渐成为城市女性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美容场所的环境和名称上来看,“美容院”被更多的诸如“生活馆”“女人会所”“养生馆”等代替,店内的环境和服务设施也逐步提升,更加注重美容服务的享受性,如今的美容院正在成为女性减压和美化心情的重要生活相关场所,甚至在一些较大的美容SPA会所更是集合了更多的消费功能,例如餐饮、商务、宽带服务等。如此的美容会所成了女人除了家和工作单位之外的重要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间。今后这样的趋势将迅速普及并改观城市美容院的经营方向。

2.美容服务中美化形体和舒缓减压的服务项目由于更加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而变得更加普及和重要。

相对与传统的美容观念,现在的女性消费者开始更注重健康和全方位的美丽体验,而不仅仅像以前那样局限在面部,诸如、SPA、芳香疗法、舍宾、瑜珈这些美容相关的服务更加广泛的被女性消费者接受,在一些大型的美容会所这些服务项目都被设计在经营的内容里,带给女性消费者以整体性的美容生活新体验。

3.美容服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随着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被发掘,如今的美容院除了在营销上不断提高以外,在对顾客的服务上逐步的也更加注重起来,长久的保留顾客必然需要更人性化的服务,许多美容院在对客服务的细节上下工夫,从卫生、便利性、隐私安全性以及情感关怀这些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提升,同时也更尊重顾客的个性化要求。

4.男士美容将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投资者逐步升温,并逐步形成美容服务体系。

男士美容首先在日化线上有了较明显的发展,目前有影响的男士护肤品品牌已经占领了商场超市化妆品专柜的一角,而且商场覆盖率已经达到60%以上。而男士美容生活馆也已经在一些大的城市开始吸引更多男士消费者的注意,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深圳等时尚消费活跃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男士专业美容店,个体投资的男士SPA养生馆也在白领聚集的商务生活区内不断出现和增加。在概念引导上,媒体和生活资迅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相信2006年这个市场的开发将进一步升温。

2006年整形美容服务变化趋势:

1.整形美容被大众消费者日益接受,消费群体范围不断扩大。

以前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人造美女”之类的整形美容现象已经逐渐不再成为新闻事件,更多的人开始尝试以整形美容来追求美丽,而局部的整形美容也日渐被广大的爱美人士所接受,消费群体从个别特定人群向普通大众过渡,将有更多的追求社交形象并有消费能力的企业家或者公众性行业的人群接受美容整形,男式进行整形美容的例子也将明显增加。整形美容消费群体扩大化最为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大学生群体为个人形象的美容整形案例较多的出现。

2.整形美容机构发展迅速,技术设备迅速和国际水平接轨。

在省会一级的城市,整形美容机构纷纷建立,这些整形美容机构为了取得市场示范效应,往往以外来的整形医师和较高的技术设备先期投入来取得消费者和市场的的认可,因此在大型的医疗整形美容机构中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

3.在国家对医疗美容市场的整顿规范下,整形美容机构加快规范化和专业化进程。

目前的整形美容机构中,有医院开设的美容专科门诊,也有合资单独开设的专业医学整形美容中心,由于从业主体不同,国家政策和制度监督不够完善,真正专业和规范的医疗美容整形市场并未成熟,这个过程将在一两年内加快,随着这个产业的管理规范,整形美容中的纠纷和事故将会有明显的减少和降低。

4.随着整形美容技术不断发展提升,消费者对美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新的美容材料和药剂将取代老的传统的材料,促使整形美容的安全性和效果性进一步提高。

在隆胸、挺鼻、除皱这些常见的美容项目中,新的安全材料和药剂,例如隆胸硅胶这些高科技假体将进一步替代人造的脂肪或者其他一些安全性较差的材料,除皱产品中,传统使用的肉毒素将被奥特兰、伊凡露等新产品代替。

二.美容教育

近几年美容行业发展迅速,美容专业技能人才和美容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现有的美容教育承担能力不够,美容教育的体制和学校经营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明年和以后几年中美容教育领域将呈现出以下发展的趋势:

1. 美容教育产业投资趋于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美容教育产业来自于较早从事美容行业开拓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美容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很多美容企业投资于美容技能教育,目前全国有美容教育机构约800家。另外在外国美容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美容教育是相对具备优势的投资领域,近两年已经出现了许多合资的美容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以人才为主要因素的现状下,对美容教育的投资正是具备战略眼光的选择,今后几年,美容教育的产业将在整合和裂变中走向更成熟的发展阶段。

2. 美容职业教育将受到国家教育和劳动管理部门的更加重视,从而改变原有的自发无序发展状态。

美容职业教育是解决女性就业,尤其是小城镇、城乡女性就业的非常有潜力的职业教育分类,随着国家对此产业的规范和重视,美容职业教育将逐步被纳入正规职业教育的行列,成为职业人才成长的新增长点。国家在新职业种类增加、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将更多的含盖美容行业。但目前我国的美容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地域分布也不够均衡,边远和城乡地区美容学校较少,如何用市场手段解决美容学校的生源和效益共赢问题,将是美容职业教育业者面临的问题,也是美容教育突破发展的方向。

3. 美容学历教育将快速发展,一批具备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将率先培养出一批美容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为了改变目前美容行业高级人才缺乏的现状,提升美容职业教育的层次,近一两年许多有实力的美容教育机构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或者与国外学校的合作将美容教育提高到了学历教育的高层次,学制2年到4年不等。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必将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也将促进美容行业向更规范的市场化发展。以后几年的美容教育市场,普及型的美容技能培训教育和学历型的美容专业管理教育将平分秋色,呈现出合理的层次差别和阶梯。

4.随着美容教育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专业美容教育师资需求进一步增加。

无论是生活美容职业技能教育,还是医疗整形美容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新增一批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目前的现状,美容教育培训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以经验带徒弟的阶段。在美容教育高级阶段尤其需要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教师人才。她们应该掌握现代美容科学知识和技能、了解美容科学发展方向、具备一定操作和管理实践经验,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和综合修养,没有这样的师资,美容教育发发展突破将无从谈起。目前的高学历美容教育热度发展,正是高级美容教育师资需求旺盛的时候。

三.美容商贸

1.美容展览行业市场仍将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而继续发展,但将出现实际的萎缩。

近年来展览会的主办权放开,众多商家积极参与,就美容化妆品行业来讲,在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同时,各种会展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甚至是接二连三,你方唱罢我登场。主办者有行业有关协会,如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中国美容美发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有行业科研中介机构,如全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承办的两年一度的“中国日用化工研讨会暨洗涤化妆个人护理用品博览会”;有专门的展览公司与策划公司,如一些区域性展会;有行业媒体,如《中国化妆品》支持的上海、大连、重庆美博会等、《美容时尚报》在北京打造的国际美容时尚周、《化妆品周刊》举办的武汉美博会、《东方化妆品》开设的网上美博会等。2005年各种较有规模的美容展览达近40场,月均都有两三场,全国性的展览也有十几场。在这些展览会里,地方举办的行业展览占很大比例,从实际的效果看,真正达到参加者心理预期的展览会议并不多。企业参展成效不大,展览会难以形成规模和影响,最终将决定了展览业自身的生存。因此可以预见,美容化妆品会议、展览业将会进行整合,办得好的展会将在竞争中走向集中和垄断,一些相邻城市、相邻地区的会展将合并举办,强强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区域性的会展中心。我们看到每年两届的广东美博会、一年一度的上海美博会等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会展。

2.美容化妆品行业展会将出现更加细分和专业的特点,展会的目标市场和定向更加明确。

在每年的展览会中,尤其是有很多地区性的展览为了增加参会客商的数量,往往把日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美容、美发这些结合在一起,虽然从人们的习惯认识上,这些行业相互关联,但是从市场需求和行业营销角度来看,彼此之间的差别甚大,如果一个展览会议不够专业,定向不明确,必然降低展会的成交效率,看似热闹却并不使得参会商家满意,如此以往,展览将越来越难举办下去。

让展会更加专业,把目标参会客商和目标参观人群的专业性工作做扎实,更加务实而不是好大场面、喜欢热闹,这样展会才有前途,这个趋势将随着市场对展览会议的需求而促使展览行业发生改变。

3.展会论坛成为美容会展内容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体现更大的影响力。

论坛经济和网络经济被称为新经济的两大支柱,网络经济构筑新经济的虚拟空间,论坛经济构筑新经济的人性化空间。国内比较大的会展,每次都有相关的论坛出现,如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上海展会、广州展会等都专门设立了论坛、峰会、讲座、对话、会、记者招待会、研讨会等前沿技术、行业趋势、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和市场营销多方面专题报告会,邀请业内有关专家、企业家、精英现身说法,为与会观众进行交流,为行业引入新的营销观念、把握业界发展脉搏,受到业内人士的热烈欢迎。参加论坛的来宾大部分是会展各地的参会商,会展与论坛不可分割。另一方面,论坛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会展的成果,扩大了其影响。如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在2000年展览会期间的以“WTO与中国美容化妆品业”为主题的新经济论坛,尽管入场门票费300元,参加论坛的代表还是积极踊跃。在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主办、全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承办的2001年中国日用化工研讨会暨中国洗涤化妆个人护理用晶工业展览会期间的“首届中国日化高层市场论坛”更是倍受业内关注,论坛带给参会者很大的信息量和新思维,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共鸣。2001上海美博会上《中国化妆品》杂志承办的2001中国化妆品营销专题研讨会已成为该博览会的王牌栏目;这些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都在着力打造这类权威性论坛,可以预见这种整合业内管理人士、营销专家、咨询机构、专业媒体的优势资源融于一体的形式必将在今后的展会上更加活跃。

4.美容行业展览尤其是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将更多体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吸引更多国外美容企业的参与。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中国入世已成定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商家的目光,进入中国市场,参加展览是不二之选。今天的商业展览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多重于社交活动,而被公认为是拓展市场的—种行销利器。它不仅可以使企业直接与顾客接触、支援地区分销机构,达到重点展示、营造气氛的目的,还可提高企业及产品知名度,发掘新的市场潜力,促进销售手段的多元化。因此我们看到在行业几个大型展会如广东会、上海会上的外企业越来越多,而且有以国家功地区组团参展的趋势。另外,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使得展览项目、组织机构的对外宣传面向全世界进行,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只要你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较为充分的展览信息;展览信息从定向走向非定向,对展览会的宣传挣脱了地理位置的束缚。有了电子商务,展览业的发展国际化、竞争全球化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附2006年上半年美容展览预告

第四届中国国际医疗保健美容产业博览会暨第六届医学美容 专业美容品牌连锁加盟招商会

2006年2.23至2.26日 北京

第16届全国医疗美容展览会暨整形技术连锁展示

2006年3.1至3.3日  青岛

2006年第七届上海国际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

2006年3.6至3.8日  上海

2006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 2006年4.10至4.12日 北京

2006年第十一届江西美发美容美体用品 2006年4.13至4.15日 南昌

2006年新疆第六届美容文化节 2006年4.18至4.20日 乌市

2006第四届内蒙古美容节 2006年4.18至4.20日 包头

2006年第六届春季美容美发化妆品(长沙)博览会 2006年4.21至4.23日 长沙

2006第五届福建海峡美发美容美体用品博览会 2006年4.22至4.24日 福州

2006年第十届哈尔滨亚太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 2006年4.26至4.29日 哈尔滨

2006年第六届长春亚太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 2006年5.13至5.15日 长春

2006第十五届成都国际美容美发节 2006年5.20至5.22日 成都

2006第九届沈阳亚太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 2006年5.26至5.29日 沈阳

四.美容行业媒体发展态势

美容行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美容行业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从截止到2005年的情况来看,美容行业媒体主要的形态是报刊和网站,其他的形式发挥的作用相对很弱小,这其中与美容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是相适应的,近两年来美容报刊媒体依然维持原来的市场格局,美容网站发展迅速,据估算,目前各种美容类的网站包括行业和地方网站分类频道家起来的数量超过300家。作为真正对行业起到较大影响的媒体来看,报刊的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报纸方面以《中国美容时尚报》为主,期刊方面以《医学美学美容》、《中国科学美容》、《美容院》、《健康与美容》等为主要刊物。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非主渠道发行的美容类直投刊物,以地区性发行为主。

在今后新的一年,美容行业媒体发展基本仍将延续目前的局面,同时将呈现以下发展的趋势

1.对行业的交流与共融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媒体将更加具有行业影响力这一点越来越被有实力有责任感的行业媒体所认同,继而这些实力媒体将在行业交流和行业发展促动方面作出更多的活动和事件,并贯穿在媒体的内容创新设计当中。

2.美容行业媒体发行有逐渐向非行业读者进行渗透的趋势,而且这样的趋势也是媒体和市场发展竞争的需要,最好的行业媒体应该在消费者和行业内都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如此才能体现媒体对品牌和行业塑造的价值,媒体只有同时取信于消费者和行业企业才可以真正起到引领行业发展和提升行业层次的作用,在这个发展理念上值得更多的本行业媒体去思考和行动。

3.随着美容行业企业品牌提升的需要,更多的媒体方式将介入美容行业,更多方式的媒体也被美容企业选择来做为自己宣传品牌的渠道。例如近一两年出现在电视、公共场所电视等媒体上的美容品牌广告。

五.美容业经营管理新动态

1.在美容院业态中,绝大多数的美容院经营还将以产品销售和服务并重,但随着消费者对美容消费的认识加深,服务越来越被重视,以服务项目整体 销售为主将越来越成为经营者的共识。以产品为主的美容销售模式越来越被顾客决绝接受,因为频繁购买会使整个美容服务过程充满销售的氛围。相反,如果以整套护理服务为销售模式,则可以更好的体现护理本身的价值。

2.美容个体经营者在营销方式上更加主动和多样,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坐等顾客上门的被动做法现在早已经很难维持生意,街道上林立的美容店开始主动接近自己的目标顾客和老顾客,用各种手段请顾客上门光顾,同时也增强了宣传的投入和与顾客感情沟通的投入,例如节日里进行的亲客活动、日常联络、礼品馈赠等。

3.国家有关部门对美容行业的管理和规范的加强,必然将促使行业从业者提升自身的经营素质。

《美容美发管理暂行办法》从经营范围到经营必须具备的资格以及卫生条件要求都有了新的规定,随着检查监督的执行,美容机构必须改变以前局部存在的经营项目混乱、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给自身先做一次“美容”。

4.直销法律法规对广大的美容行业企业提供了新的合法的营销方式,但目前可以依法适应新法规的企业很少,只有诚信经营做大做强才有新的开拓市场的资格和机会。这样的观念必然被更多的美容化妆品企业接受。

5.经营特色成为美容院竞争和生存的要点。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性。但目前绝大多数美容院不懂得特色经营,习惯跟着市场走。创建特色美容院的策略:①.突出自己的经营特点;②.保证产品品质;③.服务项目的独特性、超前性、新颖性;④.独创的专有技术;⑤.制定独特的促销赠送方案(如面部美容赠送脚部按摩);⑥.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如杜绝美容师推销);⑦有特点的装修风格;⑧引进新型的实用管理技术和设备(如电子商务);⑨ 塑造美容师专业形象,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礼仪训练,激励美容师发挥自己的潜能。

六.美容科研

快速发展的美容行业催生新科技进入美容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美容行业紧随国外先进的美容科学新技术,虽然在美容科学技术的实质水平上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概念和技术的引入方面也相当及时和迅速。在新的一年,美容新科技必然还将激发美容消费市场,起到引领和试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 新的美容科技不断发展,并被迅速的运用到实际的美容案例当中,从而不断引领美容市场的潮流。以下是最近一两年美容新技术的介绍。

A.英国一家整容技术公司快将推出名为“活细胞治疗”的美容手术,顾客以本身可制造胶原的细胞样本培植出这种细胞,再将细胞注射在自己的脸上,据称比注射肉毒杆菌去皱手术的效果更持久。 英国Isolagen公司已在人类脸上小范围进行了近1000次测试,估计快将推出全面的活细胞治疗整容术。其过程是先为顾客局部麻醉,然后从顾客耳部后边的皮肤中抽取少量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可以制造令皮肤回复光滑和弹性的胶原蛋白,放在实验室培植8周后,便可以注射到顾客的脸上,或是保存起来留待日后使用。

取得这项技术专利的Isolagen公司表示,顾客接受活细胞治疗后一个月内,便可看见面上的皱纹甚至疤痕消失,而且效果可维持七年;而目前流行的肉毒杆菌注射的效果却只维持3个月。活细胞治疗最坏的副作用可能是注射培植细胞位置的皮肤附近会发红。

B.细胞活化再生美容:通过高科技的CPU芯片,根据各人的皮肤状况和电阻的不同,发出3种类似人体生物电流的微弱电流,分别作用于皮肤的角质层、基底层和真皮层,从肌肤里面开始活化细胞,改善皮肤问题。

C.“金丝植入”美容法。将 24K 的黄金通过纳米技术的特殊处理和加工,把对人体有害的镍元素去掉,加入皮肤有益微量元素及骨胶原,重新制作成 0.1mm 的金丝。将这种金丝通过植入器植入到皮肤的真皮层,用以除皱,以达到美容的效果。

D.无添加化妆品:真正的“无添加”是指日本政府规定的大约102种对皮肤有害的化学添加物,完全不加入化妆品之中。由于皮肤没有积极、主动吸收的功能,化妆品中的油和水只能停留在皮肤的表面,对皮肤的新陈代谢没有帮助,无添加化妆品不再用油与水为主体原料,利用深海、高山、动物、植物等大自然中的凝胶为原料,把凝胶中的粘质体通过生化工程,合成肌肤中真正需要的细胞间脂质,采用人工细胞(脂质体)技术,送到皮肤的深处。

2.中医美容继续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沿革不断得到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由此衍生出更多新型的美容产品和新的美容护理方式.

针灸减肥、中药熏蒸、中药面膜、拔火罐、耳烛美容等都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美容方法。这些以调节肌体、驱邪扶正、通透脉络为出发点的绿色美容方法已被许许多多的人所喜爱,逐步形成为一个时尚的产业。很多医疗机构将其深入研究.中医美容所用之物,大多取自于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日常生活所用的食物占有相当的比重。且对人体的毒附作用和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又无现代化妆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之弊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研究开发传统的美容健美产品和方法,已成为引人瞩目的新动向。近年来,中药美容药品在我国非常流行。尤其在美白、减肥等美容领域有很好的市场反馈。据许多研究证明,大多数美容中草药都含有生物碱,甙类、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等。对皮肤有滋养保护作用,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可以保护表皮细胞的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调节皮肤的生理功能、增强皮肤活力、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善皮肤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可使人气血充盛,容光焕发。

3.美容新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缺乏严格的政府认证,市场在鱼龙混杂的质量怀疑中观望,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认证和规范,在随后的一两中,规范和澄清市场环境,成为保护美容科技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看上去美容市场的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群,甚至在行业内闹的热火朝天,但实质上,这样的局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国内的美容市场从来都是热衷于新概念的引进和推广,从“羊胎素”到“干细胞”再到“金丝美容”,美容科技始终在发展,但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这些新科学技术的认证和规范却很少涉及,以至于借着美容新科技的概念以次充好和夸大效果的广告以谋大利的美容从业者络绎不绝,消费者损失的是金钱,美容行业失掉的则是行业的诚信和形象。凡是涉及美容高科技,大都和生化和医学科学有关,消费者需要一个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管理和监督市场的作用。相信随着美容消费影响力的扩大,这个规范的进程将很快被提到日程上来。

七.美容仪器

美容仪器是美容机构经营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随着美容机构数量的迅速发展,美容仪器市场也日益繁荣,新的美容仪器和美容服务项目之间互相需求,不断提升美容护理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在不断创造顾客的新需求,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行业发展重要因素。总揽目前的美容器械市场,它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 目前的美容仪器市场消费和需求仍以中低档美容仪器为主,在大量的中小美容院内,还将以传统的美容护理手段和产品销售为主要经营特点。传统的美容护理手段主要是围绕产品和护理手法展开的,因而对美容仪器的需求还只是在初级的辅助设备方面,例如冷热离子喷雾、声波导入等。

2. 新型的美容设备和仪器在不断进入中大型的美容场所,进口仪器也出现在一些高档大型的美容会馆,美容仪器在带给顾客新鲜体验的同时也给经营者带来了更高的赢利机会,以美容仪器带动服务品质进而提升营业水平成为美容店突破经营的利器之一。相信今后有更多的美容新设备进入美容店中。

3. 跟随美容消费市场的潮流,在美容仪器设备中,减肥和美体水疗的设备更加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这个也逐渐成为美容仪器市场新的发展增长点,大有成为市场主流的趋势。

美体和减肥设备成了美容仪器公司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4.在美容仪器市场群雄割据的市场局面之下,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目前的美容仪器市场,高档美容仪器多以港台的合资企业为主,中低档美容市场品牌混杂,由于仪器的科技含量不高,知识产权意识缺乏,OEM和仿造设备成为普遍现象。市场需要更强有力的整和力量去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促使美容仪器市场合理的发展。

八.美容连锁经营

随着美容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美容行业连锁经营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特许加盟连锁和直营连锁企业都在行业里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容行业的半壁江山。美容行业媒体和行业协会组织相当重视和关注美容行业里的连锁经营企业,毕竟只有连锁经营才能有大规模的企业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随着美容市场的深度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激烈,未来一两年连锁经营的美容市场将呈现以下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已经成熟的连锁品牌继续快速扩张市场,逐步形成一定的市场统治力。

前几年加盟连锁的品牌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群,但随着市场成熟和竞争的结果,少数一批真正有影响力和市场生命力的品牌正在成熟,并已经显示出对市场的统治力。其中大部分是具有良好美容专业资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连锁品牌。

2.直营连锁美容企业以其紧密型管理的凝聚力继续发展壮大,显示出其持久的生命力。近几年,一些优秀的美容企业在美容店经营中积累了丰富和成功的经验,并且以直营分店的形式扩张连锁事业,随着美容市场消费的增长而快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地区性或者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实力不凡,具备了较强的抵御市场竞争的能力,因而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4篇:发展趋势范文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以及物流设备所需功能的要求,总结了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我国物流设备发展措施。

关键词 物流设备;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Abstract】Papers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quipment by analyzing requir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equipment required function, and prospect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equipment.

【Key words】Logistics equi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0 引言

随着服务业的崛起,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极大促进了物流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不断涌现,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推动着物流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设备领域中许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如四向托盘、高架叉车、自动分拣机、自动引导搬运车(AGV)以及集装箱等,极大减轻了物流基层劳动者作业强度,对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1]。论文从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与物流及物流设备的关系方面分析物流设备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1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

物流设备主要是指在物流各环节中用于辅助作业人员完成物流作业流程中的各类任务的机器或设备,其在物流行业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设备应用不广泛

从近期出现的各制造企业及大型物流企业的招工难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装卸搬运等基本物流作业还是由人工完成,并且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很高,也直接反映出物流设备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一些专门的针对他们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

1.2 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低

随着京东“亚洲一号”仓库投入试用,标志着我国企业运用现代化物流设备进入新阶段,然而,在万众瞩目之下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也反映出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或需要从事大量物流作业的制造企业,很多都还没有将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以及物流系统引入自己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中,一方面因为设备投资高,在我国进行这方面尝试的先例还很少;另一方面,我国还处在人口红利时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自动化的现代物流设备相比具有很大成本优势。

1.3 专利意识淡薄

在国内大型物流设备展览会上随处可见来自欧美国家的先进物流设备,而中国物流设备商展出的物流设备大部分通过集成完成,在各方面都不及欧美产的物流设备,要想改变这种困局,物流设备开发者应基于我国现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性强的现代化物流设备并申请技术专利从而保证长远发展。

1.4 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未形成

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原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脱节指物流设备的研发要基于制造行业的整体需求和特殊需求,在电子商务没有带动物流业迅猛发展之前,物流行业的大部分流程都是融合在制造业中进行的,也是为制造过程服务的,然而,犹豫社会需求的突然增多,物流迅速成为独立的行业,并且其发展的步伐与制造业渐渐脱节,但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流流程,需要大量的专用化的物流设备提供支持,因此,物流设备的研发及将来的发展与制造业形成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设备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

2.1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在烟草行业配送中心广泛应用的AGV系统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另外,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利用自动存取系统(AS/RS系统),可实现自动化高密度储存和高速拣货能力,“多层阁楼拣货区”可实现自动补货、快速拣货、多重复核手段、多层阁楼自动输送能力。这些都是物流设备自动化不断发展的成果,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全面普及是物流设备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物流设备执行任务时可进行动态决策的智能化功能也是物流设备向更高级别发展的主要趋势。

2.2 标准化与定制化

标准化思想一直是制造一线的主流思想,同样适用于物流设备的研发,物流行业的快速独立发展,促使了物流设备多样化的长期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物流设备通用性程度的降低以及作业效率的低下,同时造成了物流设备相关制造资源的浪费以及设备制造时间的拉长和制造成本的增高,因此,回归物流设备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统一的模式,物流设备的发展会在很多应用领域呈现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对于刚刚兴起的使用物流设备的行业,例如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以及一些使用物流设备解决特殊问题的行业,物流设备的定制化也有很大需求,因此标准化和定制化共存并以标准化为主是物流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集成化与系统化

根据集成化和系统化的思想,各类物流设备的集成可构成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以前从国家顶层构造层面至基层操作层面对系统集成都不太重视,有人认为集成是把各类设备放在一起,没有创新性[2],这种思考角度即缺乏系统化思想,例如立体库的取放货,全自动的方式有时反而成本高效率低,技术先进但实际应用效果却落在了后面,如果在需要大量人工判断和寻找的出库拣选作业流程中使用自动化系统,而在简单易操作的入库作业中使用人工配合设备操作,既可以避免自动化设备的高故障率对出入库作业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投资,这种不同性质设备的集成化与系统化也是未来物流设备的发展方向。

2.4 绿色化与节能化

随着物流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型物流设备启动和待机状态的耗电情况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因此将节能化的思想引入物流设备的研发是物流设备的发展趋势,另外如天然气、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物流设备向能耗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推进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的措施

通过分析欧洲发达国家物流设备发展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通过如下措施引导我国物流设备发展。

3.1 推进物流设备标准化建设

物流设备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实现标准化生产对于保证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作业流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国在很多行业都已出台标准化规则,物流行业中的托盘尺寸也具有国家标准,因此,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将为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3]。(下转第280页)(上接第227页)3.2 规范物流设备供应商运营模式

物流设备供应商主要的开发模式还是通过国外品牌或者核心部件依靠国外,一般部件来自国内的简单集成,这不利于物流设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鼓励并帮助其扩大规模,加强自助研发能力,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行业需求进行物流设备研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3.3 注重系统最优化原则

引导物流企业在选择物流设备时,不仅注重设备的价格,还要注重设备的质量、安全性能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设备,使整个系统效益最优。

参考文献

[1]罗毅,土清娟.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土继祥.我国物流技术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展望[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3):17-19.

第5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PLC;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一、PLC发展概况

PLC产生之前的工业控制一直依赖于继电控制器,但是这种控制器具有耗电多、体积大、寿命短、运行速度慢以及可靠性较差等缺陷,同时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所以在生产工艺和生产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重新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以及实践的浪费。20世纪6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对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具有简单的标称,能够在现场进行程序的修改与调试;具有便宜的价格,性价比要比继电器控制系统高;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体积以及更好的能耗;能够和计算机系统实现数据通信、方便扩展与维护等。这些要求是当前PLC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在此要求下,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在1968年研发除了第一台PLC并在通用公司得到成功应用,这一工业控制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PLC为1977年研发的以MC14500为核心的PLC,并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PLC产生后的50多年中,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将PLC作为国家产业中的重要支柱,PLC的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PLC生产厂家涌现推动了PLC种类的创新,与产量和产值增长相对应的是价格的下降。当前世界中生产PLC的厂家有200多家,比较著名的厂家包括美国的通用电气、AB、莫迪康等,日本的富士、三菱、松下电工、欧姆龙等,德国的AEG、西门子等,法国的施耐德、TE等,韩国的LG、三星等。我国国内PLC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经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1973-1979年的顺序控制系统阶段、1979-1985年以位处理器为主的控制器阶段;1985年之后则是以微处理器为主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阶段。随着我国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PLC将会在我国具有更大的应用市场,技术含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PLC发展趋势

(一)软件与硬件的标准化趋势

以往的PLC发展走的是研制和生产的专门化道理,各个厂商的软件与硬件并不开放,这也导致了PLC产品的模块不能通用并且具有较大的语言指令差异,兼容性问题制约了PLC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设置了工作组了开展PLC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从而为PLC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框架与方向。在此背景下许多厂商都是用了与IEC61131系列标准相符的指令系统。这种标准化的趋势能够使系统的开发周期不断缩减,在此过程中80%的PLC可以使用20条梯形逻辑指令集来控制,这种情况也被称为80-20法则,并且标准化的PLC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对PLC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容错技术不断发展,控制系统可靠性提高

PLC的可靠性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普遍的重视,对PLC可靠性的高要求使PLC研发和生产单位将冗余技术、自身段技术以及容错技术等应用于PLC中,推出了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冗余系统,同时采用多数表决、并行工作或者热备用的工作方式,很多PLC的模板由于全密闭却十分坚固,所以在不稳定且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仍旧能够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在PLC的运行过程中也可以实现模板的热插拔。

(三)编程工具与编程语言体现出多样化特点

伴随着PLC结构的不断发展,PLC编程工具以及变成语言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功能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能够让PLC满足各类控制要求,许多复杂的或者简单的编程软件以及编程器采用语句表、功能图、梯形图等标称语言不仅可以进行过程仿真,同时也具有高档指令系统。兼容于计算机的高级语言如Fortran、Pascal、Basi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Visual Basic或者Visual C++等可视化的变成软件进行程序设计比较复杂,而组态软件不仅实现了变成的简单化,同时也降低了编程的工作量,是PLC能够更加易行且简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PLC系统的开发难度与使用难度,对进一步普及PLC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网络通信功能增强

通信能力的强化以及网络化是PLC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PLC的网络框架由I/O模块连接多个PLC构成,这种网络可以与以太网以及工业计算机等架构自动控制系统。当前应用广泛的现场总线有CAN、WorldFI、Profibus等。DCS逐渐被由现场总线和职能仪表构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所取代。由于网络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PLC中的应用是PLC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和生产控制功能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化生产中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五)模块与器件不断出新

比较高端的PLC不仅实现了CPU处理速度的提高,同时还带有远程I/O模块、语言处理模块、模糊控制模块、计算模块、数控模块、高速计数模块、模拟量I/O模块、闭环控制模块、快速响应模块、位置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这些模块使PLC在人机对话、分辨率、实时性精度方面的表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技术上来看,PLC技术与PC技术的差别在不断缩小,随着PLC使用山野话硬件和实施操作系统,许多新兴的控制器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其中实现PC和PLC功能结合的工业控制器PAC将在未来成为工业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PCC和一般的PLC相比其特点在于应用软件的多样化以及分时多任务的操作系统,这样程序长短对程序运用周期的影响将会缩小,程序运行周期将会有操作系统循环周期来决定,从而外部控制舟曲与应用程序扫描周期被区分开来,实施控制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如果CPU的运算能力允许,这种控制周期可以以实际的应用需求为依据进行调整。PCC应用程序是由多任务模块组成,这种模块下的控制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PID调节运算、报警、通信控制等多种功能要求,这些模块可以独立的运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控制需求。

(六)产品规模体现出大和小两种发展方向

PLC的大型化发展方向方向主要体现为大容量、网络化、智能化、高功能,如西门子的S5-155U能够和计算机构成集成控制系统并对复杂、大规模系统开展综合自动控制,其中I/O的点数达到了14336点,其特点为多个CPU可以并行工作,具有高速化的扫描速度以及大容量的存储器;PLC的小型化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提及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功能与专业性的日益强大是控制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小型模块结构也可以增强配置灵活性,缩减投入成本。如三菱FXOS-14MR位基本电源8点输入,6点继电器输出,虽然尺寸仅仅是58mm*89mm,但是其功能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是PLC应用领域扩展到了非工业控制行业。

参考文献:

[1]王飞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趋势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2]崔晶.可编程控制器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第6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微商 O2O模式 发展趋势

一、微商行业发展现状

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借助于微信、QQ、微博等移动社交平台,以社会化传播的方式开展商品和服务交易。简言之,微商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端电商。

微商引领电商 3.0 时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电商 1.0 时代以淘宝、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为代表,行业竞争聚焦于物流体系和价格;电商 2.0 时代以移动电商和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为主力,行业主战场转移至移动端;电商 3.0 时代则是“电子商务生态圈”的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模式和环形的供应链结构带动了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用户的需求、建议将对电商的运营产生更大的影响。微商独特的社交属性将助其打通用户、需求、渠道和商家,使电商行业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引领电商3.0时代的发展。

在微商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行业发展时间短,准入门槛低,在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监管体系和维权机制的情况下,行业内部乱象丛生。个体卖家鱼龙混杂,货品真假难辨,价格混乱。“暴力刷屏”、“传销”、 “囤货”、 “质量差”成为了大众对于“微商”这一名词的主要印象,并产生了抗拒心理。

二、微商用户群体分析

微商用户以年轻人和女性为消费主力。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中,微商用户以女性居多,呈现年轻化特征,女性和 30 岁以下的用户分别占比 57.9%和 63%;而在学历及收入分布中,54.1%的用户学历为高中及同等学历以下水平,72.5%的用户月收入在 4000元以下,总体呈现出低学历、中等收入的特点。以女性和年轻人为主的用户结构影响了微商行业主营的商品品类,年轻女性对于爱美、照顾家庭和生理的需求带动了美妆、服装、生活、母婴等商品的销量,女性消费特征得到了放大,形成了微商行业以美妆和生活产品为主导的销售格局。

目前微商集中领域主要在美妆、药妆、大健康、服装服饰、母婴用品、农特产品等,特点是小而美,容易发货。美妆等复购率高成为微商在移动端营销的突破口。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5年入驻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小微商销售的商品销量排行中,美妆、生活及食品这三大类产品占据了市场前三,美妆61%的销量遥遥领先居于次位的生活类商品 42 个百分点,美妆类产品以面膜为主,而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从商品品类来看,食品品类最多,占比31%,其后是生活及美妆类产品,分别占比21%和13%。上述数据表明,无论从种类和销量看,美妆、生活及食品类这类必须消费品,因其需求价格弹性低,品类丰富,异质性大且价格相对低,使得这类产品购买决定时间短、复购率高,成为微商在移动端购物的突破口。

三、微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微商是基于移动社交而产生的一种信任经济。这种社群化是建立在相同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共鸣之上,它不像罗辑思维那样拥有数百万的用户基础,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更多的是充当品牌代言人的角色,商家与商家,商家与用户之间的资源置换和口碑传播。信用体系低、产品信任度缺乏、售后服务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安全等问题让微商备受争议。未来微商如何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O2O模式助力微商发展

微商一定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有信任才会有分享和购买。因为你如果想在朋友圈推广产品,就必须要找人加微信好友,而且这些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不是陌生人,通过验证之后才可以进行分享、购买,这样的基础就是信任。如果想借助朋友圈做微商,信任尤其珍贵。微商采用分销系统,使真正的品牌商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O2O模式帮助微商落地开花结果。传统行业转型微商,打通线上线下,将流量引入实体店、微店、网店。与此同时,门店要加强店员和会员的互动,将朋友圈作为主战场,这种和消费者之间基于社交关系建立的购物模式会使黏性更强、忠诚度更高。

线上做好推广,线下做好服务、陈列、体验。微商和实体店之间其实是互补的:线下缺少的流量问题,线上可以解决;线上缺少的体验问题,线下可以解决。

第二,功能型或差异化产品更适合做微商

微商要注重是好产品,专业渠道,专业培训。好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多渠道,专业的培训,运用员工+微信公众号+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是最佳的组合策略。

功效型及差异化的产品就是做微商的不错选择。这类产品和高价标品一样,由于顾客对产品的了解较少,不清楚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因此购买时也会比较慎重。这时就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向顾客展示产品的优点,我们通过朋友圈等渠道,不断地去真实产品信息,让顾客对于产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同时还可以通过私聊去了解顾客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让顾客无后顾之忧,进而选择跟我们成交。护肤品就属于这种功效型的产品,不同的护肤品有不同的侧重点,同种功效的产品,达到的效果也有比较大的差异,顾客选择的时候就会比较慎重,我们就能够有机会跟顾客进行深入的交流,让顾客来更好的认知我们的产品。

微商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选择适合做微商的商品,并能够线上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品质信得过的产品配以线上线下联动带来的良好的顾客体验一定能够增加顾客的信赖感,从而使微商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暖,移动互联时代市场营销渠道新模式――微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2]《2015年微商全面登场的趋势和问题分析》,互联网周刊,2015-1-21

[3]《微商终将走向O2O模式》,田倩平,东方烟草报,2015-05-24

[4]《微商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微商世界网,2015-08-05

[5]《2016年中国微商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12-9

作者简介:

1.杨柳(1983.4--),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研究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第7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生产业 趋势

一、引言

生产业是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全球经济活动正在由以制造业为中心逐步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生产业的迅猛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产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国际化

近几年,国际生产业通过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生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生产业正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

(1)服务外包。20世纪90年代,服务外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生产业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服务外包不断扩展,而且知识型的服务外包增长很快。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应用于IT服务、金融服务、设计、财务管理、会计服务、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用卡处理、呼叫中心、物流等多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服务外包发展迅猛,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统计,2004年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总额为3040亿美元,2005年为3344亿美元,2006年达到3980亿美元,2007年为4736亿美元。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不断提升,2005―2007年平均增速约为20%。服务外包的发展潜力巨大。

(2)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离岸化的业务不仅为跨国公司自身提供服务,而且可以直接向东道国和第三国公司提供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国内竞争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开始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投资。一方面表现在跨国公司从单产品、单环节的生产和加工,开始向上、下游产品及相关产业延伸,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跨国公司不仅把生产加工基地设在我国,研究与开发、采购、营销、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也开始在我国建立。

(3)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生产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设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服务业的跨国直接投资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

2.融合化

20世纪后期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代之而起的是更为广泛的信息-知识-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不同产业、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或者某一职能可以由一家企业提供,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分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出现“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

制造业企业为了整合资源、发挥专长、提高效率,越来越多地出现“服务外包”行为,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在产前、产中或产后所进行的一些生产、经营甚至管理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均转而由其他企业完成。生产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1)前者支撑后者,后者为前者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和生产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制造业越发达,生产业就越发达;制造业越落后,生产业也越落后。

(2)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制造业高度发展会呈现“服务化”(Servicisation)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是知识和技术服务;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业收入已经达到了总收入的2/3。

(3)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构成了产业集聚的服务支持体系,推动了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并将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集群化

大量相同或相互关联的产业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形成既相互分工又互相合作的产业体系,不仅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样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现代服务业中,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特点决定了生产业比之其它服务业更具有集聚发展的动力和可能。从国际上看,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业中心”。都市中心区已成为生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参考文献:

[1]马吴斌:上海中心城区生产业多中心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第8篇: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企业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已经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本文首先从两大方面介绍人才开发的发展趋势,然后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需要,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并科学管理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职能性管理活动的提出,最早源于工业关系和社会学家怀特·巴克于1958年发表的《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经济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

一、人才开发的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的摸索和实践说明,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归根到底就是人才。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只要抓住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才能,那么这个国家、企业就会繁荣昌盛。随着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经营竞争转变为资本经营竞争,又逐渐发展到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就是要将此人力资源和附在人力资源上的智力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经营、开发、管理。因此,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重视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积蓄能量,挖掘潜力,在新一轮人力资源的激烈较量中奋勇搏击,保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随着全球现代管理理论日趋成熟和深化,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型、粗放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的开放型、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最初的产品竞争转化到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要素。

1、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人才具有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就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人才真正拥有现代科技知识,还要求人才要有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诸如创造性素质和能力、鉴赏他人创造性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服从命令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思想品德、知识、出身、社会关系和个人历史等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品质、知识和创造力。

人才、知识、经济三位一体,互相包容,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都将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的进步刺激人才需求不断升级,带来了人才类型和结构的大调整,社会需求增加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以下九类:信息产业人才、生命科学人才、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方面的人才、新材料方面的人才、空间科学人才、海洋科学人才、环保科学人才、跨国经营人才、跨文化管理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不仅要对学历和职称等做出规定,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内在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面要宽,对高等数学、计算机、外语、社会科学、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应当了解和掌握;第二,知识融合度要高,不仅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而且要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第三,创造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指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们众所周知的财富名人比尔·盖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性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称为创新型人才的标杆。

2、知识经济下人才开发的趋势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无形的、深刻的革命。他对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都要产生重大的影响,人才开发也不例外。知识经济下人才开发将有以下六大趋势:

(1)、由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知识经济下,大量需要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能力型”人才。单位用人已经从只“注重学历”向“既注重学历、更注重能力”转变,向注重人才的自身能力开发、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转变。

(2)、由单一性人才开发向复合型人才开发转变。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特征就是知识复合化。他既是科学家,又同时是管理专家;既懂得战略策划,又懂财务管理;既懂国内的法律政策,又懂国外的法律法规;既有独立的科研创新能力,又有将知识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因此,人才开发的重点也将从单一性技术人才的开发向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开发转变。

(3)、由重视人的显能开发向重视人的潜能开发转变。一般来讲人的能力可分为显能和潜能。显能主要指人为生存而具备的种种基本技能,是多年开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潜能是相对于显能而言的,他蕴含于基本技能之中,他既能因开发产生物质或精神的财富。也能因为某些因素影响而白白的耗费。知识经济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知识经济在注重开发人才显能的基础上,更要侧重于人才潜能的开发。

(4)、由被动开发向主动开发转变。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每个社会成员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高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的生存时刻充满了危机,这就使人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要求知识更新、不断“充电”,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人才开发也随之由被动开发转变为主动开发转变。

(5)、由阶段性开发向终生开发转变。人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就个体最佳成才年龄及某方面的能力而言,有一定的黄金阶段,但从人力资源的宏观角度来看,人才资源开发将贯穿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充电”和“放电”的动态开发过程中,从“零岁方案”到老年人才的“第二次开发”说明人才终生开发的时代的发展趋势。

(6)、由近距离人才开发向远距离人才开发转变。本世纪,全球已经步入了信息知识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和逐渐普及,人才开发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单一的班级集中教学向分散化、多样化、灵活化教学方式转变,由面对面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来获得知识的近距离教学向更多的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来获取知识信息的远距离开发的趋势转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趋重要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有效运用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策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并把它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状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再只是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人

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更加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话,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对其发展和前途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战略规划的各个要素都包含人力资源因素,都必须获得人力资源的支持才能实现。基于此,很多企业都请人力资源专家实质性地参与战略研究和制定全过程,从而实现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在战略规划和和战略管理过程的早期就结合为一体。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力资源规划是衡量和评价人力资源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的基础,如果不真正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将人力资源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人力规划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体化从根本上提供了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作出贡献的机会。

2、人力资源管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发展的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已逐渐从事后移到事前,对客户、业务和市场有必要深入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整个公司的走向和对整个行业的走势进行前瞻性预测,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超前式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各种组织变革的计划,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成为这些变革计划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工作中,他们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是管理变革和再造工程。近年来,他们的问题又变成了促进员工参与、改进客户服务、支持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生产力上,将事务性工作标准化、自动化,而对设计、实施各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力和企业的张体绩效的方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前管理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3、人力资源活动的经济责任以及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将日趋得到重视

人力资源开发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和发展,主要研究培训员工的各种活动。第二阶段是人力资源发展,包括培训和发展、组织发展和员工生涯发展。第三阶段是员工绩效提升,或者叫绩效咨询,对影响员工绩效的各个方面都予以关注,并致力于员工绩效的提高。第四阶段是学习绩效,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更加关注培训带来的收益,并将人力资源开发的关注点从培训转向以员工为主体的学习。第五阶段是学习者,这是刚刚兴起的发展方面,人力资源专家致力于挖掘员工学习的动力,使员工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和知识消费者,使每个人都成为主动学习的人。

近年来,人们进行了许多经验性研究,试图找到人力资源活动效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考察了成熟的人力资源活动与生产力、人员流动率以及财会绩效标准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通过考察资本回报总速率、股东收益率以及价格成本差额,证明适当的人力资源活动与提高企业绩效之间的交互作用;适当的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人员流动率、提高按员工人均销售额计算的生产力。

4、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将由内部培管理逐步向外部管理的转变的趋势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扩大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作用,使得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和工作人员都能利用计算机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国际互联网已成为企业和获得人力资源活动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媒介之一,正在和将要改变人力资源活动决策、管理及评估方式,使人们随时跟踪和监控人力资源活动对企业的贡献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人力资源活动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5、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有重新界定的趋势,作用也日趋重要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了,它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将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1)经营决策者角色。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人力资源部门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的经营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把人事部门的人事管理工作做好就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素质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管理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仅仅局限在人事工作方面,而且是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成为一个经营决策者。他们要关注企业经营的长期需要,也要帮助直线经理和员工设立标准、制定计划,并进行日常管理活动。

第9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包装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04-01

1.绿色设计的主导地位不变

绿色设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这些是它的内涵。也就是说包装从材料选择、使用、回收到废弃这一系列过程,都要符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易回收、利于再循环利用。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设计是今天乃至未来人类设计永恒的主题。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味地追求工业社会的发展,忽视了环境和生态问题,使一些资源和能源遭到极大浪费,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而在这些被破坏的资源和能源中,有一些是不可再生的。当一些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时,人们开始悔恨、惋惜,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设计方面也是如此。

在包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它方便了我们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曾经风靡于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它的“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造成了设计的过度商业化,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时至今日,在包装设计中浪费资源和能源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例如:过度包装、欺骗性包装等等,正是基于此因,设计师们才更应该重视设计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问题是我们人类目前也是今后应该关注的焦点,绿色设计的理念是我们包装设计甚至整个设计界都要遵循的设计理念,换句话说,只要有环境问题,绿色设计就一定会存在下去。

2.情感与民族文化的注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则更少,工作中也只是应付性的重复着每天的工作流程,冷漠又无趣。人是有感情的,人的心理机制应该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样人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当它失衡时就会寻求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充,使它再次恢复平衡状态。冷漠的外部环境必定会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渴望。另外,高科技的发展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需要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感受自我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情感的注入会使商品的人情味十足,更利于人与商品信息的交流,使产品更具亲和力,也让人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现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宣扬,在设计中也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这样做,会提高本民族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辨识度,同时,也强化了民族审美特征。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可能就是日本了。他们在设计中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并保留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使他们的包装设计与其他国家的严格区别开来,在国际市场中个性十分鲜明,识别力也较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中国的包装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大潮的冲击下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形象。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其精华,不可全盘接收,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二者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中国包装设计生存的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3.高科技形式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一次次的带给我们震撼,使一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例如,电话、网络、克隆等等。以前人们一直以为网络只是用来查阅资料、传递信息的载体,再别无它用,这一次它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传递气味。早在2001年,日本总务省就研究出网络技术传递花香的技术,虽然目前仅限于苹果等有限香型,但改变了以往网络传递仅限于传递图像和声音,只是视觉和听觉的传递技术,现在又增添了嗅觉传递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将会给一些靠气味取悦消费者的商品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香水、清新剂等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利用网络传递气味的包装形式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也会在业界不断推广开来。现代的年轻消费者非常喜欢在网上购物,由于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他们认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这就为利用网络传递气味的包装形式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这种利用网络传递气味的包装形式既可以让企业节省成本,又扩大了宣传力度,也会成为众企业销售手段的首选。现在,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扰乱着正常的市场秩序,有的优秀包装设计不断被一些小企业模仿抄袭,如果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被他们欺骗,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生产企业的利益。一些企业也是想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现在,如何防伪成为了整个包装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防伪工作的实现和展开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印刷材料和现代防伪技术,在包装表面印刷防伪图案,还可以利用缩微文字的方法,将一些与商品有关的文字信息缩微成用肉眼隐约可见的小字嵌在某一位置,或采用双色号码设计等隐蔽暗记设计,或利用防伪油墨印刷来防伪等等,让那些仿冒别人商品包装的企业因技术的问题,不再有可乘之机。企业为了让自己的商品包装不被别人模仿抄袭,在今后的商品包装印刷中会采用这些高科技的印刷方法,保护本企业的利益,这势必会造成包装设计防伪的一股潮流。因此,高科技形式的包装必定是目前也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永年.浅谈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03(05).

[2] 丁艺林.现代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4(08).

[3] 侯婧辉.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与创新[J].艺术研究.2009(04).

[4] 周峰,石晚霞.包装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1).

[5] 包装设计技巧之色彩技巧[J].中国包装工业.2010(Z1).

[6] 张大鲁.浅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