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创业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王小蒙-王亚彬,谢永强-贺树峰,谢大脚-于月仙,王长贵-王小宝,谢广坤-唐鉴军,王老七-蔡维利,刘能-王小利。
2、该剧以大学生谢永强与农村女青年王小蒙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农村青年形象,通过几对年轻人的爱情生活、创业故事,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画卷,轻松中带着喜庆与幽默、曲折中满含着希望和力量。
(来源:文章屋网 )
西峡县丁河镇蝎子坪村地处深山区,这里有一户贫困户叫汪红伟。他今年45岁,因患智力三级残疾导致贫困,2016年被识别纳入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
因无劳动能力,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商讨,对汪红伟实施企业慈善带贫分红、办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帮扶措施,帮助其脱贫致富。通过扶贫帮扶责任人的教育和引导,贫困户汪红伟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勤快了,变干净了。除了整理自己家的卫生外,还主动打扫村里的道路。正如汪红伟所说:“感谢党的政策好,我要通过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蝎子坪村通过智志双扶活动,宣讲扶贫政策、听身边贫困户的创业故事等活动,在扶贫工作中贯穿扶志与扶智,以身边事感动身边人,以身边人感动身边人,进一步提升脱贫技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的致富本领,树立脱贫信心,巩固我村脱贫攻坚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蝎子坪村 王峰)
刚到红星村,胡云川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热情欢迎。“娃娃官”、“镀金”、“跳板”的闲言碎语不断传进他的耳朵,冲击着他的内心。一名大学生回到家乡当基层干部,天天跑田坎,和农民打交道,是不是有点不值……一段时间里,胡云川的热情和信心开始动摇。“创业是大学生村干部实现理想,在农村改变群众观念,引领群众创业致富,发挥到村任职作用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盛小平在村干部培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让胡云川坚定了信心。
如何改变群众的看法,赢得村民、干部的信任,是胡云川要过的第一关。一个月下来,他跑遍了红星村所有的村民小组,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有了认识。“要想有所收获,就要大刀阔斧地干给大家看。”胡云川深思熟虑后决定,带头创业,用本事说话,以业绩服人。
困难挡不住勇气
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红星村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留守的老弱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也没有致富的强烈愿望。选择什么创业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如何解决等,对胡云川来说都是一个个大难题。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胡云川抓住一切机会请教当地农民,拜访附近的致富能手。有一次,他在村支书李秀华家连续呆了两个晚上,最后获取的信息是红星村种植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利润空间大。胡云川决定在红星村发展种植养殖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另一位大学生村干部――三元乡坝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燕,他们“一拍即合”,成为了合作伙伴。
很快,他们成立了“光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当地的致富能手为理事长,他们两人任理事,就这样走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没有资金怎么办?胡云川找到乡党委书记范斌,范书记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乡农村信用社协调了20万元的低息贷款,并对胡云川的项目给予了政策倾斜。
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三元乡、铜鼓乡成功开发了葡萄、野鸡、鱼苗、大耳朵山羊5个种植养殖业基地。葡萄示范园占地20余亩,水产鱼类种苗示范园占地50亩,预计年产鱼苗7000万尾,大耳朵山羊示范园预计年出栏7000头。一年多的时间,胡云川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注册会员689户,辐射了花滩、三元等4个乡镇、70余个村组。合作社先后邀请县农业局、县畜牧局的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和市场营销培训,加速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为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收获换来了生机
红星村二组的张大爷说:“小胡他们租我的土地,除了给承包费外,我还可以到示范园打工,免费学到了农业新技术,一天能收入40多元。农闲时,在远程教育网络上也学到很多种植养殖新技术,太巴适啦!”胡云川的合作社和示范园不仅激发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给农民提供了就地务工和免费学习的机会。
在201 6年太原清控创新基地双创活动周的山西分会场,记者看到一台萌气十足、名叫“旺仔”的语音交互智能机器人引起了在场参观者的啧啧称赞,唱歌、跳舞、拍照、讲故事等,对于大家提出的要求它有求必应,忙得不亦乐乎。旺仔幕后的研发者赵宇也一同出现在了展会现场,津津乐道地向过往参观者逐一介绍着旺仔的功能与作用。
草根创业,从科技产品的爱好者到成立科技公司研发智能产品,赵宇如何圆梦科技?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再次走进太原清控创新基地,听赵宇讲讲他的创业故事。
儿时梦想终成现实
“我儿时幻想过的智慧化的生活场景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赵宇觉得儿时的幻想变成现实,冥冥之中像是上天的安排。
从小赵宇就喜欢倒腾家里的电器,小到手电筒,大到黑白电视机,但凡家里有的电器产品都逃不过被他“解剖”的命运。
赵宇和他和机器人“旺仔”
“我是农村出生,家境并不宽裕,黑白电视是我小时候拆过的最值钱的东西,很多电器我拆坏又装不回去,父母很是打压我的这种行为。他们总是没收我的拆卸工具,但我探索的欲望根本停不下来,还是想尽办法找工具拆电器,我就是想看看它们里面都藏了什么秘密。”
看到收音机,赵宇会思考为什么看不到人,却能听到声音?声音从哪里来?以后会不会有一种产品既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发声的人?后来出现了电视机,赵宇就又琢磨为什么它能同时发出声音看到图像?日后电视的功能还会有什么多元化的延伸?正是这样的好奇心驱使着赵宇不断探索事物背后的秘密,奠定了他日后从事科技事业的基础。
虽然热爱捣鼓电子产品,但赵宇从没接受过相关专业的学习。由于家境原因,赵宇很早辍学,17岁就开始南下打工,当时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社会上形形的工作都做过,多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俗话说“身在曹营心在汉”,无论赵宇做什么工作,经常还会拆解新奇的电子物件进行研究,一直怀揣着科技梦想。直到2006年在杭州的一次展会上,他第一次接触到智能家居,从此便对智能科技产生了兴趣,决定投身智能家居领域。
2012年,在外地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赵宇回到太原创业,先后涉足化妆和养生行业。2014年,带着两年来积累下来的3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赵宇在太原成立了森宇科技公司(下简称“森宇”),开始真正实现自己研发智能家居的梦想。
用情怀背水一战
诞生于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从创业一开始赵宇就深知这一点。2014年,他推出了第一代红外线网络可视电话机,从中获益,这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之后赵宇就把积累的经验和财富全部投入到第二代智能家居机器人的研发中。
第二代智能家居机器人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旺仔”,是赵宇在2015年研发,主要用于老人陪护和儿童智力的开发。它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指令,从而控制家里的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还集唱歌、跳舞、讲故事、讲笑话、做算术题、查询天气、查询菜谱、智能提醒和智能安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赵宇告诉记者,“旺仔”不是机器人原始技术的研发,而是在各项技术非常成熟基础上的二次拼接。
目前,“旺仔”刚刚投入市场不久,还未开始盈利。说起森宇现在的经营状况,赵宇有些尴尬,“不断在投资,短时间内也难以有回报,我现在是靠着别的产业赚来的钱在维系着森宇,就是所谓的以业养业,即便如此公司也已负债300多万元,这是一个艰难的创业过程。”有那么一段时间,为了拉到投资赵宇一天只睡3个小时,还曾一度陷入抑郁症的困扰中。尽管如此,赵宇一面乐观地面对艰难的处境,一面坚持着自己“野心勃勃”的梦想。“中国有马云,山西有赵宇。”向记者说出此话时的赵宇自信满满。
主题简洁一点
如今的纪实类电教片,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将主题设定得丰满而复杂,有时反而会使观众敬而远之。当代观众喜欢的是简洁而有深度的主题。我们不得不适应这种新形势,将电教片的主题也设置得简单一点。
不妨聚焦于一点。《姐弟村官创业记》介绍的是定远县吴圩镇大学生村官王萌萌、王前龙姐弟自主创业的故事。这对姐弟毕业于重点大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老家当村官,在我们当地是知名人物。如果要反映这姐弟俩,其实选点很多,热爱家乡啊、投身农村啊什么的,关于理想、信念和追求等等概念的主题可以找出一大堆。可是焦点太多,反而不好办,因为当前观众喜欢的就是片子尽可能短,而短片难以承载太多主题。所以在经过艰难取舍后,我在构思过程中砍掉了所有高远的主题,而是把焦点对准了姐弟俩生命中的一个阶段――他们的创业阶段。我一开始对这个构思是不自信的,但王氏姐弟听了我的构思后却大表赞同,让我一定要这样来拍。
紧扣大众兴奋点。当然,聚焦一点并不代表一定成功,如果焦点选择偏颇,那就适得其反了。之所以选了创业这个主题,还有着更深的考量。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上到下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年轻人,更是渴求着可资借鉴的创业案例。所以,我才选择了创业这个主题方向。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正确的,普通观众其实对姐弟村官的思想觉悟什么的并无多少探究愿望,相对更加关心他们的创业成败。
故事凝练一点
把故事讲透、讲活,是纪录片创作者必然会遇到的一个考验。其实,故事讲多了未必好,太多的“各表一枝”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反而是那种把所有感情和精力投入到一个故事中的讲述方法更引人入胜。
故事平实些。对于绝大部分被采访对象来说,他们的故事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真实的生活中少有惊险的传奇。然而,人是同气相求的,人们所追求的并不只是猎奇,还有对同类的情感共鸣和角色代入。所以,平实的故事往往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姐弟村官的创业故事是朴实无华的,他们的年龄和身份也使他们被很多有相似追求的年轻人引为同类,所以这个故事就能引发一部分人的共鸣。而我们拍片子,能满足一部分人的观赏需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想满足所有人的结果只能是所有人都不满足。
情节曲折些。故事不多,时长也有限,这反而对情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曲折的情节和足够的包袱才能使短小的故事显得精悍。《姐弟村官创业记》重点讲述了姐弟俩种草莓的经历,刚开始一帆风顺,其后大片枯萎面临失败;上市时信心满满,谁知一天之内价格跌去了一半。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情节就是这么曲折起来的。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这么多抑扬顿挫,但有意识地截取生活片段就能抓住生活波澜起伏的轨迹。
记录原味一点
既然是纪实片,纪实就是主要特点,这就要求采访记录尽可能原汁原味。即使片子很短,纪实这个出发点也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我所要考虑的,其实就是怎么在有限的时长内保住生活原味,同时又避免内容平淡。
多跟拍。跟拍无疑是个好办法。摆拍固然有摆拍的用途与优点,但不可否认其画面少了一点真实感。跟拍则不同,充分尊重被采访对象,不刻意规划设计乃至干扰,最大限度地进行记录还原,这是被采访对象最为欢迎的。田间地头,忙前忙后,姐弟俩每天都要在自己的田地里、大棚里指导和劳作,这些事情最能反映他们真实的创业轨迹。采访中,我将摄像机时刻保持待机状态,一有这样的场景就按下拍摄键。我不去干涉他们,完全让他们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捕捉到的镜头原生而真实。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是“眼观六路”的,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漏精彩环节。有一天,突然有个外地客户向王萌萌预定西瓜,双方通电话。通电话的过程很有意思,也能反映姐弟俩创业现阶段的真实状态。
抓同期。我始终觉得,纪实类电教片应多让人物自己去说话,通过访谈去挖掘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是最能感动人的东西。在采访姐弟俩卖草莓经历时,王萌萌把憋在心里的很多话说了出来,其中有辛酸、有委屈,也有成功后的欣慰和满足。有个情景我印象很深,当王萌萌回忆起贱卖草莓连夜返回的情景时,说着说着停顿了一下,眼眶就湿了。虽然她说的话并不华丽,但却是她的真情实感,是这部片子里最鲜活的元素之一。
巧沟通。跟拍不意味着拍摄者完全旁观,其实为了拍摄质量考虑,拍摄者应多与被采访者沟通,给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本片正式拍摄之前,我和姐弟俩沟通过很多次,包括创作构思在内都与他俩交流过,这使他们对我所要采访的内容有了一定的预判,在实际采访中就能做到言辞恰当、不枝不蔓。我在采访前还提出了一点希望,就是想多记录他们平时在创业基地现场劳作的场景,王萌萌就说希望到田野里去做自我介绍,我当即表示同意。可以说,有效的沟通为真实的记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剪辑明快一点
对于纪实片来说,后期剪辑并不需要多少酷炫的特技,只要将主题贯彻始终,做到简洁明快就可以了,尤其是短片更加如此。
大胆删减素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可真要做到这一境界,其实并不容易。采访回来的素材,似乎哪个都有用。可时长有限,又必须取舍,这是最让人痛苦和煎熬的时候。好的,要好中选优;一般的或可有可无的,要坚决剔除,把最精华、最有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在《姐弟村官创业记》后期剪辑中,我充分体验了素材取舍的艰难和辛酸。比如曾经拍了不少弟弟王前龙操作农机的场景,还有姐弟俩学习开拖拉机的画面,可为了服从整体需要,这些都没有采用,或者仅仅用了一两个镜头。而有关草莓种植方面的内容,则用得比较多。半成片出来时,又进行过几番修改,最终呈现的效果就简洁明快了。
少用解说词。本片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并不是不能用解说词,而是我个人觉得片子本身就只有7分多钟的片长,要是再加入解说词,就显得太臃肿了。在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我都是用字幕去解决的。比如姐弟俩的背景介绍、创业基地的发展规模、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等,这些都用字幕简单表述,不挤占片子的叙事空间。我把空间腾给了大量的访谈同期、现场同期,让人物自己说话。而为了使层次清晰,我尽可能把字幕都用在了需要过渡转折的地方。
关键词:对农节目 创新 活动 贴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
广播媒体样态日新月异,节目形态丰富多样,新闻串烧、娱乐演绎、综艺脱口秀……精彩各异,竞奇斗艳。在这其中,广播对农节目犹如朴素无奇的郊野之花,淡然开放。然而,作为主流媒体,办好对农节目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村听众的需要,同样也是媒体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那么,如何进一步办好对农节目?把节目办出特色和新意,使“对农节目”吐出芬芳,争艳于媒体发展之繁华春色之中?笔者以为,须从内容、形式、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广播对农节目的可听性和竞争力。惟如此,对农节目亦争春。
一、拓宽内容题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和发展。广播对农节目亦须把这种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现状反映到节目中:现代农业是如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有哪些新生活、新想法、新需求,又面临哪些新矛盾新困惑等。近几年,浙江广电集团品牌栏目——浙江之声《海楠说农村》节目,不断拓宽节目视野和内容范围,将其定位调整为“服务‘三农’,沟通城乡”,“说村里的事,让城里人爱听;说城里的事,给村里人信息”。开设的内容板块有:“城乡资讯”(政策解读、信息传递、行情分析)、“创业故事”(报道现代农业创富典型)、“走进新农村”(走进现场,看农村变化,听农民心声)、“欢乐乡村”(秀一秀村里的文化生活)、“健康贴士”(介绍生产生活中的科学保健知识)、“他乡故事”(关注在他乡打工的民工朋友)、“乡村乐游游”(推介好吃好玩的农家乐)等。由此,使得节目的服务范围更加宽泛,由狭义的服务“农业”转向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方面,满足新形势下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节目的生命力也因此得以不断延续、新枝勃发。
二、创新节目样式
说起“对农节目”,多数听众想起的可能就是两个字:“土”“灰”。多年以来,大多数的广播对农节目朴素有余,新鲜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沟通越来越多,农村地区居民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听众所期许的对农节目,应该是亲切、明快、富有色彩的。鉴于此,广播对农节目首先要从理念上加以改变,对农节目的样式也需追求时尚、动感。这方面,从创新节目样式上,浙江之声《海楠说农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播出形式全部采用直播,便于插播突发信息、记者现场连线、临时调整节目内容及听众互动等,并保证广告和内容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过渡;(二)热线、短信平台等互动工具贯穿整档节目运行过程,开放做节目、随时可互动;(三)录音报道、记者连线、直播室访谈等多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听感,增加听头;(四)系列专栏、特别节目、现场直播等,阶段策划,保证节目有动静,纵向气势不断层;(五)有“进”有“出”,让节目与听众无隙接际,内外呼应。“进”:约请听众走进直播室,让听众成为节目主角,极富亲切感;“出”:走基层,直播车开往田间地头,田野成为直播室,你说我说有话直说,距离近、有现场、真感情;(六)节目包装不懈怠,片头、宣传带、间奏乐定期更新,特别节目则制作特别片花……这样的节目新鲜、时尚,百听不厌。
三、打造节目活动
“开门办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正成为愈来愈多媒体人的共识。办看得见的广播,最好的载体就是多办活动,以节目和频率为依托,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是个特殊的互动平台,它可以弥补广播“看不见”的不足,极大地展示节目和主持人形象,有效提升广播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播对农节目“活动”空间非常广泛,资源非常丰富,既可以针对农村居民定制各类活动,也可以架起城乡桥梁,举办城市听众和农村听众皆欢喜的互动活动。比如:“创业交流会”(比比谁的项目最赚钱,分享交流创业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农艺大比拼”(赛赛谁的农业技艺最精湛、最与众不同,取长补短,共同丰收)、“乡村文艺能人大PK”(秀一秀原汁原味的乡村文艺)等;城乡居民皆欢喜参与的活动则有:农家乐自驾游、农业基地采摘游、特色农产品大团购,等等……打造节目活动的好处是,组织“活动”(设置项目、联系场地)—>听众报名—>活动实施—>活动内容再在节目里呈现,如此循环,不停地搅动市场,节目内外良性互动,使节目有动静、有延展,在满足受众参与需求的同时,又积累放大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面,一举多得。
四、讲究节目贴近
我们坐在城市里办广播对农节目,弄不好往往两头不讨好,最可能的是不贴实际地说一些外行话,反而起了“误导”作用。因为对农节目的“特殊性”,其节目贴近尤为重要,通俗地说,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接地气”。首先,从业者要了解“三农”政策、熟悉农业、农村实情,同时要考虑到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处理好本地农业与外地农业的报道关系,内容上要尽量避免说外行话;其次,语言上要通俗易懂,专业术语要有解释,表达方式要符合广播规律。为确保节目的贴近性,浙江之声《海楠说农村》从几方面入手,尽力拉近与农村、农民的距离,说农民听得懂的话,讲农民需要的内容:一是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每年抽时间、挤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看看乡村变化,听听农民心声,走下去、走进去,汲取来自田野的信息、灵感和力量;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短信、办公室电话常年对外开通,听众联系、咨询、沟通,不限时不限地,节目组可及时聆听到来自一线的需求;三是建设好专家队伍,加强与农口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请专家解答问题,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四是借力全省市县电台力量,借其记者为我用,录音口述、记者连线、双向直播,大大开阔节目视野,并使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农村生活,更真实地反映农民心声。
关键词:“三贴近”;民生新闻;强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67-02
近年来,随着“三贴近”原则的逐步深入,民生新闻这一为百姓服务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多地注入节目或版面中。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为例,该台在节目设置上大胆改革创新,从百姓关注的内容入手,反映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亮点,受到听众的普遍关注,频道收听率在全省几十家广播电台排名中,始终占据第五名以上的位置,成为全台新亮点。
一、传播民生新闻,注重节目设置,强化服务意识
西安电台近年来从新闻台中分出新闻广播和新闻中心两个机构,新闻广播的定位是,以正确舆论导向为原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为追求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地宣传报道西安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节目设置上,体现民生和百姓生活,两年来,先后设置了以转变机关作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行风在线》节目;感受警察多彩人生、共建百姓平安家园的《警法时空》节目;面向城乡、服务三农的《都市新农村》节目;关注百姓生活、空中情感交流的《家庭港湾》节目;传授消费知识、为群众消费服务的《张林谈家电》热线参与节目以及普法宣传的《现在开讲》节目等,这些节目在题材选择上,围绕发生在百姓身边、为广大群众熟悉的大小事件进行分析解读,为广大听众喜闻乐听,取得了较好的收听效果。以《行风在线》节目为例,这是新闻广播与西安市政府纠风办联合开办的一档大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以”倾听市民心声,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行风建设,构建和谐西安”为宗旨,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节目内容涵盖了市政府经济、科教、文化、执法、服务等主要机构和部门、主要行业和领域的行风、政风建设情况,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通过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室与听众面对面交流,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目前,《行风在线》节目每年接受群众投拆与咨询达2000多件,办结率达95%以上,深受听众的欢迎与喜爱。节目先后获得全市纪检监督宣传工作专项奖等多个奖项。
二、选题贴近生活,报道故事化、情节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赢得听众、抓住听众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西安电台新闻广播在一小时的主持人版块节目中,将大版块分解做细,选取不同主题、不同亮点逐步展开,增强可听性。比如《警法时空》节目,分解为多个版块,其中“优秀民警在社区”讲述社区警察为居民服务、保社区一方平安的故事;“玉萍说户口”以西安市公安局有着三十年户籍工作经验的户籍专家魏玉萍同志为主,邀请市公安局户政工作团队走进直播室,为广大听众宣传户籍政策,解答户口问题。在《都市新农村》节目中,安排了“魅力西安,多彩农业”专题,介绍西安市区县开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作法;“创业故事”专题介绍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经验;“新农村大百科”专题,邀请农科专家在应时季节传授防病、治病、栽植、养植知识。这些内容的选择,均是百姓关心的,有些事就发生在百姓身边,解答的问题也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台里还通过抓节目质量,保障节目选题贴近群众生活,每月开展一次月听评活动,由台领导和本节目的主持人一起抽取上月一档节目进行听评,打分,重点研究选题情况,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这样制度化的建设,使主持人对每期节目都认真策划,确保一小时节目有较强的可听性。
三、传播民生新闻,体现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如年底农民工讨薪、中小学开学之际收费、奥数班应不应该被取缔、农村村务公开等问题,都体现了某一时期社会的热点。为了及时抓住热点,服务听众,《行风在线》节目及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走进直播室,通过接听热线电话,及时了解问题,解答问题,使听众熟知政府近期中心工作和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一些典型问题,也要站在听众的立场上,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话题和展开节目。如法制宣传节目《现在开讲》,选取了高楼坠物伤人谁来管、帮助朋友开车意外身亡谁负责、租赁舞台办活动扭伤脚趾谁负责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让听众通过热线讨论参与,法律专家现场解读,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体现了良好的服务性。
四、民生新闻满足听众对政策的了解,对知识的渴求
为了全力发挥广播电台互动、参与、快捷的特点,西安电台新闻广播走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和专家的力量,对群众关心的一些政策、知识进行咨询和传授。比如,为了做好服务“三农”的报道,《都市新农村》节目与西安市人事局合作,近年来邀请西安市100多名农业专家不定期坐客直播室,针对不同时令、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产情况现场诊脉,解决了许多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利用广播广泛普及了农业知识,在西安市培养了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为推进“振兴农村人才计划”做出了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一作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在“2009全国农业专家会议上”,国家人劳部及各省市参会代表们也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五、做好民生新闻的一点体会
穷则思变敢想敢干
杨陆斌,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1987年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回到本县中学教书。教书是高尚的,但教书更是清贫的,一向不甘人后的杨陆斌渐渐待不住了:难道我就这样机械重复地过一辈子?他多想冲破固有的樊篱,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开始一种新的人生啊!但这对于一个穷教书匠而言,谈何容易!然而在心里蓄积了很久的想法时刻提醒他:等待时机,改头换面!
偶然的一天,面对漫山遍野荒废的秸杆,杨陆斌突发灵感:把这些丰富的资源利用起来,说不定可以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根据自己在农村多年的生活经验,他发现,如果能针对农村市场开发出一些经济实用的小项目,一定既可方便农民,又能发家致富。想到这,杨陆斌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憧憬,好像美好的明天已经来到面前……
但随即他又陷入了愁苦之中――究竟要怎样才能开发出这些项目呢……找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对,心动不如行动!1990年,杨陆斌毅然辞去学校的公职,在大荔县创办秦荔高分子复合材料厂,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伟大的事业总是从最低点做起,杨陆斌也不例外。没有像样的场地,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充足的人力,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研发的过程中,失败过多少次,已经数不清了。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坚持到底,就总有成功的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反复的试验,几项纯手工生产的新产品成功问世了――秸秆高分子复合门、秸秆墙裙装饰板和欧式吊顶灯池。
有了产品,销售立刻被提上重要日程,但做这些对于杨陆斌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没有经验,更没有技巧,四处碰壁的事时有发生。然而,诚如卡麦隆所言:“拒绝才是销售的开始。”碰壁的次数多了,杨陆斌也就摸出了一些门道。渐渐地,有人开始接受他的产品,经过使用,发现还真不错!于是口口相传,产品在县、乡级市场畅销开来。从90年至95年,平均年产值高达50~80万。杨陆斌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在创业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立足产品 寻求发展
1996年,打牢根基的杨陆斌来到西安,成立陕西玻璃钢制品厂,开拓更大的市场。为适应工程需要,杨陆斌带领技术人员继续开发新项目。大家都知道杨陆斌的倔脾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于是心照不暄,都铆足了劲儿拼命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又一系列手工生产的新产品――新型无机玻璃钢通风管道、组装活动冷库板、秸秆彩釉瓦等被研发出来。由于这些产品价位低、质量好,售后服务快捷有保障,很快“陕玻”二字在西安市建筑界家喻户晓。
乘胜追击!1998年前后,“陕玻”在多年钻研的基础上,成功开辟出复合板生产线、秸秆彩釉瓦生产线。从此告别纯手工生产,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这一时期,陆续出台的新产品有:防火板、组装通风管道板材、轻质隔墙板、组装冷库保温板、组装大棚日光温室、大棚骨架……进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年,“陕玻”的年产值就由原来手工生产的500万翻至1500万元,“陕玻”因此被吸纳为中国玻璃钢协会会员,杨陆斌本人也因此出任常务理事、陕西玻璃钢协会副会长等职。品味着成功的喜悦,杨陆斌的脸上现出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然而,最令杨陆斌自豪的,是2003年“多功能保温瓦”被批准为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ZL03218672.x), 2004年“多用途轻型保温板材”被批准为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0420086457.O),这无疑是对他和全体员工最大的肯定与鼓励。杨陆斌的羽翼愈加丰满起来了,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6年,他将工厂迁至北京,成立北京中科新大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新的创业征程……
蛟龙出水 润泽四方
昔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范。
但朴实的杨陆斌并没有为此而有丝豪的狂傲。他深知创业艰难,守业更难;他更深深惦记着那些仍在苦苦寻求致富之门的人们。如果自己能带动别人一起致富,不是一件两全齐美的好事吗?于是,他把自己多年开创的项目做了细致的分析、统计,大致分为两块――适合县级市、乡级农村的创业系列项目:如秸秆气化炉,秸秆沼气罐,秸秆脬雕门,秸秆太阳能热水器,秸秆彩釉复合瓦等;适合省级、地级市的创业系列项目:如组装中央空调用通风管道板材,普通轻质隔墙板,机制屋面、墙面保温板,建筑模板,免漆组合家具板,可拆移单、双层活动房等。这些项目都具有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省工省时、安装快捷方便、高质高量的特点。因此创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项目只转让别人,自己不做不是好项目”。十几年以来,我和家人、亲朋好友都各占一方市场,每天都在生产,产品一直畅销不衰。刚开始,我并没有传授技艺的想法,可后来,当和车家有些亲属关系的人都靠牙签肉翻了身发了家,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学习技术,才意识到全国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困难的人到处都是,所以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在各种报刊登载出去,没想到,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打电话,写信,要求学习牙签肉制作技术。
四十多岁的程女士,搞过养植没赚钱还赔了几千,靠几亩地只能糊口,养不了家。还做过食品生意,由于没特色也没赚钱,加上二位老人有病,爱人遇车祸,生活很艰难。如今四口人还住在两间小屋里,见人诉说就痛哭流泪。她不甘过贫困生活,先后找了几个项目,不是资金不足,就是项目不可靠,一直在考察。后来得知车牌牙签肉加工,投资可大可小,利润翻番,且市场是专利项目,便带着从亲朋好友借的学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邢台,学习了全套技术。回去后,开始每天加工10斤肉的,利润100元以上,后来销量越来越大,每天利润200-300元。这次她高兴了:“是车牌牙签肉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为表谢意,送车明印锦旗一面“难忘恩师情,济贫活菩萨”。
车牌牙签肉投资以小本销售见长,现做现卖,手工操作投资几百元;家庭作坊,手工操作2至3人,投资千元;专用机生产几千元。小型工厂,专用机生产,彩袋包装,投资万元以上。既可以开门面加工,又可以在家加工,还可以开办加工厂,投资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项目。
防假冒技术不断升级 系列食品迎合各个消费群
车牌牙签肉面市十几年,凭借着配方独特、工艺绝及投资小、利润大等特点,迅速风靡全国,倍受广大投资者的追宠与青睐。
但随着其品牌的走俏,全国各地纷纷冒出了许多假冒牙签肉。有的打着‘车片’‘名牌’‘正宗’,有的明目张胆打着“车牌”牙签肉的幌子,以极低价兜售所谓‘技术资料’进行出售。而不明真象的投资者盲目上门,就是钱艺两空。
我始终相信正宗与品牌的力量,所以,多年来,一直都在牙签肉的技艺上精益求精,不敢怠慢,开发创新品的步伐从未停止。一方面调整配方,另一方面作更深的研究和开发,把牙签肉由最初的单一猪肉食品,发展到包含牛、羊、鸡等肉的清真食品;由单一咸味发展到甜、咸、麻、辣多种口味;质量也由混装发展到特、1、2、3四个级别几十个品种袋装;价格也由低到高,迎合不同的消费人群,照顾各个消费层面,适应了人们不同口味。
吉林的崔先生,看到车牌牙签肉项目,又发现本地××信息服务部也出售牙签肉技术,而且价格很低,还承诺包教包会,于是前去考察。可当崔先生要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手续时,对方却拿不出,一再敷衍搪塞。看着条件脏乱的培训部,崔先生的心凉了半截,回了家。一段时间后,他和我通了电话,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聊了半个多小时,崔先生叹口气,暗暗想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啊,看人家这发明人说的就是不一样!过了几天,崔先生去了邢台,面授学习了车牌牙签肉的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回去后,他根据我教的技术与营销技法,高档产品送酒店,低档产品送农村和学校,很受欢迎,不足一个月赚了好几千元。
服务体恤备至 诚心传技桃李满天下
本着“供货如供心”的服务理念,只要客户要货,一个电话打来,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再大的困难留给自己,也要及时供货。同时,我对待学员为人真诚,时时体恤学员的遭遇,注重服务与沟通。来人都让他们品尝产品,验证发明证书,参观生产车间和销售市场,觉得满意后再谈加盟学习。我不让学员白跑路、白花钱,既手把手的传授技术,又教如何市场营销,还教如何做人;既车接车送,又管吃管住,甚至还管看病治病。周到的服务,得到新闻媒体和学员的赞誉。
天津学员张女士,是做食品批发生意的,由于同行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小,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得知车牌牙签肉信息后,便来邢台学习技术。在学艺期间,车明印不但教技术还教营销方法。
她看到我一家人对人和善,特别是我老伴,十分直爽朴实,她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睡觉前为她打好开水,倒好洗脚水,有暖气怕她感冒,给她铺上电热毯。张女士感动了:“我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处处得防人的世道能碰到这么好的一家人”!
我十几年间还援助了多名创业者,车牌牙签肉大军千余人更是驰骋南北,打造了中小投资创业者的财富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