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油茶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油茶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油茶栽培技术

第1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油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油茶树体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和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优质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广西凌云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经多年的栽培实践,现将实现油茶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油茶的主要形态特征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为2—4m,基径为8—20cm,树龄100—200年,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达6—8m,地径达30—40cm,树龄可达400年。树皮幼壮龄时为棕褐色,光滑。老龄时期为灰色或灰褐色。叶一般为椭园形,卵形,单生,互生、革质,长3.5—9cm,宽1.8—4.2cm,1年生叶柄上有较密灰白色或褐色柔色短毛,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为较深的锯齿,上端密下部稀,幼叶齿端具黑色革质小刺,老叶脱落,中脉两边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近对生,叶表面显光泽。

2.油茶的生态特性

我国主要栽培的油茶物种,因其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其生态特性也各有差异。按各物种的适应范围和生态习性,可划分为宽、窄和局限生态幅等三种生态型。

2.1宽生态幅的物种:如普通油茶在亚热带地区的南、中、北三个气候带都有广泛的分布和大面积栽培;小果油茶在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南部地区中海拔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攸县油茶宜在中、北亚热带的低山、丘陵生长。

2.2窄生态幅物种:如越南油茶、广宁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性喜高温高湿,适生于夏热冬暖,有明显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性质的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生长。

2.3局限性生态幅物种:如腾冲红花油茶、威宁短柱油茶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局限于云贵高原的高寒地带生长。

3.油茶丰产栽培技术3.1造林地选择

油茶性喜光、喜温、喜酸性土,忌严寒酷暑和碱性土。俗话说:当岗松,背阴杉,向阳山坡种油茶。油茶种植应选择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山岗、平原地,坡向以南坡、东南坡为佳,或其他坡向的平缓地。坡度以15。以下缓坡地为好,ph值以4.5~6.0为佳,中性、碱性土壤不适宜种植。土壤以土层深达8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石砾含量不超过20%为好。不透气的死黄泥土不适宜种植。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应尽量避免选择高山、长陡坡、阴坡及积水低洼地。

3.2垦复

油茶成林大面积丰产,垦复是重要措施之一。垦复要因地、因树、因地制宜确定垦复方法。地势平坦,坡度在10度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垦复后沿水平方向开挖宽40cm,深20—30cm的竹节沟,以拦截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15度以上,株行距不整齐的林地,可进行带垦。垦复带和留草带宽各3—5m,第2年交替垦复,即只垦复上年的留草带。垦复的深度应达到25—30cm,以利土壤熟化。坡度在10—15度,株行距整齐的林分,采用撩壕垦复,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做法是:在油茶行间挖水平环山的壕沟,深宽各40—60cm,泥土堆放在下坡方向,然后就地取材,将杂草、灌木和枯枝落叶等埋入沟内,再覆表土至沟深的1/2。并在沟内套种绿肥,绿肥成长后,第2次覆土,把绿肥埋于沟内,2—3年内填平壕沟。由于沟内土壤中增加了大量有机质肥料,可诱导油茶吸收根群至沟内,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第2轮撩壕垦复,在第1轮撩壕之间的空隙地进行同样的操作。这样经过2—3轮的撩壕垦复,全林完成1次改土工程。此法既垦复了土壤,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并可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值得推广的垦复方法。

3.3整枝修剪

整枝修剪是油茶丰产的又一重要措施。修剪要因树制宜,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道德要修除病虫枝、枯死枝和衰老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度的直立枝,适当压低树冠高度,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结果面积。修剪以冬季及早春为宜。

3.4施肥

油茶四季花果不离枝,有“抱子怀胎”的特点,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若不施肥,土壤肥力将逐年递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谈不上高产稳产。所以对油茶林施肥,是补充土壤养分消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油茶结实量,达到丰产的重要措施。

3.5高接换冠,改良品种

60—80年代,油茶主产区先后选出了一批高产的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应用优良无性系的穗条高接到那些地条件好,林相整齐,生长旺盛,树龄在30年以下,结果性能差,产量和含油量低的劣株上,把低产劣株改造成为高产的优株。相对来说,投资较大,周期较长,但这是油茶丰产技术的基础工程和治本措施。应根据本地的林分状况和技术条件,选用适应当地的优良无性系,分期分批地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时间以春梢木质化后,高温干旱季节到来之前进行。接穗要选用科研单位或国营场圃的采穗圃提供的穗条。嫁接方法有插皮接、拉皮接、嵌合枝接等。接后要注意遮荫、降温、保湿、除萌等工作。接穗抽芽后要注意扶持,防止风折和机械损伤。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如其它丰产措施跟上,可以达到接后3年投产,4—7年高产稳产的效果。

3.6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虫种类很多,其中造成严重减产的有炭疽病、煤污病、茶梢蛾、象甲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病虫害主要种类不同,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防治的主要对象。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平时应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源,达到控制病虫猖獗,减少损失的目的。只有在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暴发成灾时,才使用化学防治。

3.6.1炭疽病:油茶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因炭疽病落果常造成减产20%左右,高的可达30%以上。防治上应贯彻科学营林,加强管理。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减少传染源。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天左右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连喷3—4次,间隔10—14d喷一次。

3.6.2油茶煤污病: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由蚧虫类、粉虱类、蚜虫等虫害诱发引起。油茶煤污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周期性。一般10—12年流行成灾1次。防治上除营林措施外,主要要防治油茶刺绵蚧等诱发害虫。防治方法有:5月中旬到6月上旬,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10-6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3.6.3茶梢蛾:它蛀食当年春梢,受害枝梢不能开花结果。防治方法:保护寄生蜂。具体做法是剪除被害梢,集中放置林间纱笼内,待寄生蜂羽化后,茶梢蛾羽化之前烧毁;5—6月对严重受害林分用40%氧化乐果50倍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涂刷树干,防治效果达80%以上。

3.6.4茶籽象甲:成虫危害果实,幼虫蛀食种仁。防治方法主要有:深挖垦复油茶,消灭部分土中的幼虫和蛹;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可兼治炭疽病);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用4%乐果和80%敌敌畏1:1兑水1000倍液,喷药2—3次,防治效果较好。

4.结束语

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产业,增产增效潜力大,市场开拓空间宽广。发展油茶产业,既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两创”总战略在林业、林区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第2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抚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3703

1引言

油茶属于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它的种子可以榨油,故而叫油茶。油茶目前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栽培,属木本油料树种,其油质较清亮,营养丰富却味苦。长期食用茶油,可以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还对动脉硬化等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油茶养生的推广,油茶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南方地区油茶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但是很多茶农还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种植管理技术,导致了油茶产量过低,茶油品质不佳。根据目前茶农的栽培情况,分析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对茶农提供栽培技术指导以及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极其重要。

2因地制宜选择好林地

根据油茶的适应性来选择种植地。良种油茶的适应性很强,温度和阳光会直接影响它的生长和结果。南方广大丘陵都可以大面积种植,德宏州油茶在海拔1000~1800 m均可种植,宜选择土层较厚(一般70~80 cm),酸性土质,排水良好的山地。林地选择好后,应根据当地条件设置好道路和排水系统。

3对林地进行相对应的整地

根据林地的基本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整地,整地应在造林前4~5个月进行,这样,可以使土壤得到充分的暴晒。

3.1穴状整地

如果坡度比较陡,而且坡面不平整时,可以使用穴状整地。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填表土让其营养回流,再填心土让其利用吸收。

3.2带状整地

坡度大于100的山地,进行整地时,可采用带状整地,沿水平方向整成梯状面。

3.3全垦机械整地

在林地选择为丘陵地,地形小于100的缓坡,可以选择为全垦机械整地。整地后可以沿着等高线每隔5~10 m开挖1条深30~40 cm的拦水沟,以防水土流失。

4油茶造林

4.1选择良种油茶壮苗

良种油茶苗是油茶高产的基础,根据油茶的良种性状和应用情况来分析,各地种植的油茶苗都要选用经认定(审定)的良种,苗高>30 cm,地径>0.3 cm,根系旺盛,没有病虫害、顶芽饱满的2年生芽砧嫁接苗种植,因嫁接苗要比实生苗提前一到两年结果,并且生长期相对稳定。例如德宏州油茶造林选育德林油系的良种油茶嫁接苗,而江西省则采用长林系的良种油茶嫁接苗。而且在造林时一定要多选用品系,促进授粉过程的顺利进行。选择油茶良种苗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4.2合理的造林密度

如果当地条件较好,就要采用相等的株行距,3 m×3 m或2.5 m×3 m,确定密度后,沿水平方向进行打穴栽苗,穴的深度在50~60 cm。

4.3施基肥

在种植前对穴底要进行充分施肥(施基肥要结合回土进行),施以10~15 kg的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或施入0.5 kg钙镁磷肥作为基肥。然后再进行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复土高出地表14 cm左右,将穴填满堆成馒头状\[2\]。

4.4良种油茶苗的栽植

油茶的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5~8月雨季来临时较好,在已回填好的穴中,挖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相符的种植穴,将苗栽种,栽种时应选在天气阴凉时进行。种植前,先对苗木进行脚杈、过长主根、过长苗木的修剪,并抹除嫁接口以下的萌芽,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深浅适度、栽紧、栽正等条件,以提高成活率(务必做到一提,二踩,三填实),栽植时,袋土顶面与种植穴面水平为标剩四周回填土,保证回填土的高度处于袋土面2~3 cm。

5油茶的抚育管理

5.1 油茶幼树的抚育管理

5.1.1苗木的解绑抹芽

苗木造林成活后,在当年的11月份左右,要及时解除捆绑在嫁接口上的绑带,解绑时要用锋利的刀片轻轻解除,避免造成苗木折断。造林后要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芽,要随见随抹。

5.1.2苗木的盖膜保湿

在旱季来临前,一般10月份,先铲除苗木周围直径1 m左右范围的杂草,然后用地膜或稻草覆盖保湿,到第二年雨季来临时,一般6月份才可以揭除。

5.1.3苗木补植补造

种植后第1、2年要对苗木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对缺塘苗或死亡苗进行标记,到第二年雨季来临时6~7月份,用符合规格的良种苗进行补植。

5.1.4合理间作

造林后1~3年,树体小,行间空旷,可在行间种植矮杆作物(如花生、黄豆等),即可增加收入,又可保水保肥。但不可种植高杆作物和藤本植物,以防影响造林成活率。

5.1.5油茶幼林中耕除草

油茶栽种当年对其进行拔除树蔸杂草,一般不松土,从第2年开始,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5~6月份进行除草松土培蔸,第二次8~9月份进行,由于幼林苗木根系短浅,中耕深度一般3~5 cm\[3\]。

5.1.6幼树追肥

幼树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主要施以氮肥为主,再结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树梢,再根据树龄的大小从少到多进行施肥,并且逐年提高。幼树定植的当年可以不施肥,也可以在9~10月等苗木恢复生长后适当施入25~50 g的尿素或复合肥,从第二年开始,3月份对每株施入80 g左右速效氮肥;11月上旬施5~10kg的粪肥,以供过冬。随着树体的增长,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可逐年增加。

5.1.7油茶幼树的整形修剪

种植后前3年,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促使树冠迅速扩大,对幼树进行整形修剪,主要以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和丰产的树冠,通过修剪使幼树达到树冠层次分明,主枝明显的圆头型树形和纺锤状树形。造林待苗木成活后,在距嫁接口40~50 cm处摘心,抑制高生长,促进侧芽生长,当侧芽长至30~40 cm时,选择方位合理的3个侧枝培养为一级主枝,当一级主枝上的侧芽,长至30~40 cm时,选择方位合理的3个侧枝培养为二级主枝,依此类推,一直到四级主枝,即可挂果。

5.2成年油茶树抚育管理

5.2.1成年油茶树的水肥管理

成年油茶树有抱子怀胎的特点,发芽、孕蕾、状果长油、果熟花开等,循环不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对成年油茶分季节进行施肥。春季发芽一般在早春时,采用环状施肥的方法施以氮肥和适量的钾肥0.5~0.75 kg,以促进发叶、结果保果;冬季采用条状施肥的方法,施以1kg左右的钾肥、磷肥,以固果防寒\[4\]。看树进行水肥管理,对成年油茶树多施以氮肥和磷肥,有效的固果和促进花芽分化。

5.2.2成年油茶树修剪

油茶树的成长离不开光的照射,它是喜光的常绿树种,对树冠大的成年树进行修剪,充分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产量。对成年油茶树的修剪时,应根据树形、品种生长习性、树势等特点,对树苗修剪以轻剪为主,修去过密枝、重叠枝、病虫枝、寄生枝、衰老枝等,对树冠的下部和内部进行重修剪,中部和上部轻修剪。生长强的重修剪,生长弱的轻修剪,每次修剪一定要适当,有利于对阳光的吸收。修剪后加强油茶树体的管理,及时的抹芽,以预防养分的过度消耗。

6油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6.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6.1.1软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病果或叶缘、叶尖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感病后会使叶片、果实脱落,叶片脱落后会整株死亡,在成林油茶林中会成片感染。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病枝病叶,每年4、5月份用1%波尔多液喷施整株。每隔15 d连续3~4次喷施。

6.1.2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病果或叶缘上出现黑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然后慢慢扩大,感病后会使叶片、果实脱落,严重的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冬季和早春之际剪除病枝与有病蕾,摘除病叶、病果,对大树和大树干进行刮治,刮口处进行75%浓度的精酒消毒,根据当地的条件,喷药防治,在早春新梢上喷洒1%的波尔多液,6~9月每半个月喷一次1%的波尔多液,10月底、11月初、4~5月中旬各喷一次,可减少病害。

6.1.3根腐病

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时极易发生,病菌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使植株根部腐烂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30%憾玖樗剂,稀释500倍灌根;或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1∶10和土拌匀,撒在根部。

6.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主要虫害有金龟子、象鼻虫、油茶茶梢蛾等。油茶虫害预防主要以营林技术为主,加强对林地的抚育管理,培养强健的油茶树体,保持园内和树体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油茶树的抗病害能力。要随时观察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虫枝,要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

7结语

从油茶的择地、整地、造林、抚育管理和主要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要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达到高产的目的,必须选择优良的种苗,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科学的管理,把握好油茶从育苗到成年树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维护,以防止病虫害对树苗的危害,提高油茶产量和茶油质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李平英,张育平,李美英.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5(8).

[2]王春芳,董春燕.南方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6).

[3]莫宇涵.油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园林生态,2015,15(68).

第3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油茶;效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4 文献标识码:A

油茶目前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一些低缓的丘陵地带,由于其本身效益较高而且种植相对简单,加上党和国家的支持,目前正处在大力推广阶段。油茶只要前期栽培得当,以后每年只需要简单养护就可以保持其良好的生长势头,一次种植,可以多年受益。油茶的长寿又决定了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树种,可以说投入产出比非常高。大力推广油茶种植不仅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植物油紧缺矛盾,还可以推动第一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油茶的效益

1.1 经济效益

油茶耐旱,对土地要求不高,种植后6~7a就可以长果,据调查1hm2土地可以产油400~450kg,1kg的市场价大概50元,1hm2的产值就可以达到20000多元,可见其经济效益非常高。

1.2 生态效益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的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退耕还林、绿化荒山等都是极具意义的生态手段,而油茶就拥有绿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用途,非常具备生态效益。

1.3 其他效益

油茶中油酸的含量很高,可以达到80%以上,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都不低,因此具有降低血脂,防止高血压等保健功能。

油茶中含有的差皂甙,可以做表面活性剂;差皂素可以制作护肤护发药品以及杀虫剂等;茶的残渣还可以栽培食用菌或者做有机肥料。

2 油茶的栽培技术

油茶最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是在干燥、寒冷的地区也可以正常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偏酸性、肥沃疏松、排水方便的沙质土壤最为合适。但要想栽培出最好的油茶,从种植林地的选择到施肥、正式种植,再到种植后的严格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必须严谨控制,缺一不可。

2.1 种植林地选择

油茶的种植一般选择低缓的丘陵或者小山坡,坡度不宜过大,一般低于25°,种植面需要选择在南坡或者东南坡,海拔在600m以下,需选择偏酸性土壤,红壤和黄壤皆可。

2.2 种植前土地的整理养护

同种庄稼一样,油茶正式种植前需要先疏松土地,保持良好的透气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形情况选择不同的土地整理方式,比如在舒缓的山坡上适宜整理成带状,陡峭的山坡上适宜整理成块状。整地过程中需要清理杂草,并且挖好适宜大小的树坑,然后选择适量的化学肥料或者农家肥进行养地。

2.3 选苗种植

想要栽培出好的油茶,树苗的选择无疑非常重要,种植前应选择出强壮、枝芽饱满、根系发达并且没有病虫害的优良树苗。树苗选好后,种植的时间也要把握好,一般在24节气中的立春和惊蛰之间进行。栽种前树苗的根部要沾上肥沃的泥浆,选择较深的位置进行栽种,根底部要求根系充分舒展,根顶将土疏松,如碰到干旱的情况,需要事先进行浇灌,必须注意起苗后不要放置较长时间,需要立即种植,增加成活率。树苗之前的距离要合适,一般任意2棵树苗之间的距离要在2m以上。

2.4 种植后施肥

树苗种植之后生长较快,消耗养分较多,需要定期进行施肥以提供足够的养料,施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雨后,这样可以使肥料均匀并避免对树苗烧伤。油茶的施肥主要分为这几个阶段。

种植后的1~4a间,属于幼树期,施肥以氮肥为主,1a施2次,春季需要施速效肥,因为这段时间是肥料消耗较快的阶段,可以选择尿素等;冬季则选择迟效肥,这段时间油茶生长慢,但是需要一定的肥料过冬,可选择土木灰等。施肥量不要过大,每年每株不要超过25g。

种植后的5~9a,这段时间是油茶产量较大的时期,需要复合肥来满足其多种肥料需求,一共需要施肥2~3次,每株每次施肥量在230g左右。

种植10a后,这是油茶产量最大的时期,依旧需要充足的复合肥料,需求量更大,每株需要大概500g。

2.5 种植后土壤管理

油茶种植后对于土壤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分为清理石块,除草,松土。

定期清理杂石和硬土块,以免阻碍油茶的正常生长;每年需要除草2次,分别在5、6月份和8、9月份,杂草不用搬离,可留在原地使其自然腐烂提供土壤有机质;每年冬季需要松土,翻挖10cm左右,注意翻挖出的土块不用敲碎,使其自然风化就好。

2.6 种植后病虫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

当油茶发生病害时,要及时清理已经死亡的茶树,并进行补种;每年的例行修剪中,要顺便将已经发病的树枝树叶、花朵果实剪除掉;要保证油茶透光通风,合理施用复合肥。

2.6.2 虫害防治

相对于病害,虫害对于油茶的危害性显然更大,对虫害的防治,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为主,比如人工捕捉、引进天敌、消灭幼虫等。如有必要,也可采用喷射阿维菌素等化学防治手段,但注意不要喷射过量以免影响到油茶的正常生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茶的种植显然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带来诸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虽然油茶的种植相对比较简单,本身适应性也较强,但是想要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培育出优良的油茶树种,也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做好油茶栽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生产出优良的油茶,是促进油茶产业持续发展,带动第一产业转型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 郭祥胜.安徽省油茶栽培规划的研究[M].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

第4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1],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 848h,年平均降水量1 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2,3]。

2种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4]。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进行,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10月“小阳春”植苗造林。种植方法为1穴1株。在已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宜的种植穴,将苗栽其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cm,栽后覆1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4],一般要求1 605~2 505株/hm2,株行距2.3m×2.7m或2m×2m。

3抚育管理

一是肥料料管理。幼树(1~5年)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每年需施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肥,次多量少。从苗的4个方向挖穴进行穴施,距离苗10cm左右。进入丰产期(6~9年)主要施氮、磷、钾肥,比例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分2~3次施肥。进入盛产期(10年以后)消耗较大,需要肥料增多,在500g/株左右,氮、磷、钾比例为5∶3∶2。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钾肥100g/株,7月施磷肥150 g/株。采用沟施,距树干20cm处沿树干周围开挖10cm深的环形沟,把肥料均匀撒入沟里,盖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状施肥,距树干20cm处按4个方向开挖10cm的4个穴,把肥料分配均匀后撒入穴中,盖上土即可。最好是雨后追肥[5]。二是林树土壤管理。进入冬季,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杂草铺在树塘内。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3次,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以耕代抚[6]。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以豆科较好。

4病虫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春季另行补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加强林地管理,清洁林地环境,保持通风通光,降低林内湿度,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一般一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幼虫取食叶后,吃光后也取食嫩枝树皮和幼果,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防治方法: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招引益鸟捕食害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用白僵孢子22.5~30.0万亿/hm2喷雾防治。

5参考文献

[1] 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 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

[3] 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4] 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5):16-17.

第5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目前,浙江红花油茶生产主要存在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乱摘滥采、产品加工研发滞后、整体效益偏低等问题。需要技术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本地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丰产种植技术推广、浙江红花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开展工作,使浙江红花油茶发挥更强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观察,现将浙江红花油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条件

浙江红花油茶分布于浙江的缙云、青田、龙泉、遂昌、庆元、松阳、云和、开化、常山、仙居,福建的拓荣、霞浦和江西东部的高山上,春季2、3月开花,9月中、下旬即果实成熟,比其他种类果实的发育周期短,适于中、北亚热带地区,海拔600~800m的山地种植。海拔八百米以上,才是采果理想种植地区。浙江红花油茶喜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4.5~7.0范围内都能生长,以pH值5.0~6.5最适宜,碱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不良。

二、繁殖技术

(1)种子繁殖。秋季应做到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种,应进行湿沙贮藏,笠年2月播种。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质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播种前进行土壤清毒,精耕细作,施足基肥,作好苗床;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幼苗出土后及时加强管理。

(2)扦插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果大粒饱,产量高的植株枝条做插穗,以6月中下旬或8月中下旬进行扦插,沙床或苗床要进行土壤消毒,插穗要选叶片完整,腋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插条长度6~8厘米,顶端留1片叶子,用生根粉处理,随剪随插;插后压紧床面土壤,并进行遮阳,浇透水;以后每天进行叶面喷水2~3次,保持土壤湿润,冬季可将荫棚改装为塑料大棚,以防冻伤扦插苗。

(3)嫁接繁殖。可采用靠接、枝接和芽接3种方法。靠接易成活,生长快,但繁殖速度慢,材料利用率低;枝接和芽接节约材料,操作方便,繁殖速度快,只要操作技术熟练、温湿度适宜,管理精细,成活率可达70%以上。可采用白花茶或产量低、品质差的浙江红花油茶做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树形良好,树龄15年以上、果实大、产量高的浙江红花油茶品种做接穗,并注意做好良种采穗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三、浙江红花油茶种植技术

(1)整地。坡度大的地方沿山体等高线水平方向按带距3m、.带面宽15m挖梯形种植带,里面开挖宽、深各20cm的竹节排水沟,深翻土壤30cm。按坑距2m,长、宽、深各60cm挖正方体种植坑或按直径60cm挖园柱体种植坑。坡度较小或与农作物套种的地方可直接按上述要求挖种植坑。每亩种植浙江红花油茶110株,成林后可进行移密补疏或移到其它地方种植。

(2)移栽

①移植时间。必须在雨季移栽,以端午节前后15d为最佳时节,最迟不超过8月上旬;做到及时起苗及时定植,避免苗根受到风吹日晒;有条件的地方采用二段式营养袋育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②定植方法。施用适量复合肥或有机肥作基肥并回填部分表土。定植时要求摆正、扶直、回土、轻提、踩实、浇定根水,栽好后用地膜覆盖,覆盖面积以树苗周围1平方米为好,四周用土盖紧。

四、幼林园地管理

(1)间苗补苗。造林后的油茶园地,发现缺株,应选用同品种的营养袋苗进行补植,以保全苗齐苗。

(2)中耕除草。造林当年进行中耕除草1次,3年内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1次在6月份,第2次在9月份。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注意不能使药液喷在浙江红花油茶的嫩叶上。

(3)追肥。每年至少追肥1次,宜在冬春季节进行,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树苗大小而定,施肥方法有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3种。

撒施: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覆盖下的根际周围,结合中耕除草埋人土中。

环状沟施:在树冠覆盖的根际外沿,挖宽深各20厘米的圆形或半圆形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盖土。

放射状沟施:沿树冠覆盖的根际周围开挖放射状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盖土。

(4)定型修剪。在冬末春初进行修剪,定植后第2年,保留顶芽萌发的春梢,使其迅速形成主干;主干高60cm左右时,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又选留2~3个副枝,使其形成伞状树冠。

(5)林地间作。林地间作可以起到以耕代抚的效果,达到以短养长和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间种作物宜选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的,如花生、豆类、蔬菜等。高杆、藤本和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选种。

五、成林园地管理

(1)清林。一是清除油茶林内散生的上层高大乔木,二是清除油茶带间的杂灌木,使油茶树通风透光。每年应在冬季清林1次。

(2)修剪。修剪宜在秋末冬初进行,可结合清林开展。剪除油茶树体上的病虫枝、寄生树、徒长枝、干枯枝、老化枝。修剪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3)松土施肥。对种植带表土每年进行1次深翻(以不伤油茶须根为宜),挖除所有杂、灌木根系,将翻起的土壤捣碎摊平。梯形种植带之间的杂灌根系不能挖除,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松土时间在每年春末夏初进行。施肥方法参照幼林园地管理部分,宜采用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不宜采用撒施方法。

(4)病虫害防治。浙江红花油茶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烟煤病等;虫害主要有介壳虫、红蜘蛛、蛀茎蛾、茶梢蛾、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应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营林保健种植技术为基础,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需要进行农药防治时,应使用无公害农药。

(5)养蜂授粉。浙江红花油茶主要靠蜂、蚁等昆虫授粉,一是要保护有益授粉昆虫,二是在林地周围放养蜜蜂,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提高结实率。

六、果实采收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成熟时间为9月中下旬,尚未成熟的果实采收后出油率低、品质差,严禁提早采摘;果实成熟的标志是外果皮绒毛脱落,颜色变深、色泽变亮;种壳由黄色变为褐色或深黑色,种仁变硬,由白色变为黄褐色,有光泽;浙江红花油茶的果实成熟期正是新生花芽和叶芽含苞期,采收时应使用带小刀或小钩的工具,严禁折枝采果。果实采回后,应及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待其充分干燥后入库榨油。

参考文献

[1]尤国清,巫流民,赵学民.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测定研究[J]江西林业技,1997(2):7-11

[2]韩宁林.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0(4):31-33

第6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油茶;苗木培育;栽培管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52

1 油茶概述

油茶是一种经济型树种,其种子可以榨油,即茶油,茶油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B、C、E,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消肿、美容等功效,是一种高效的保健食品。在油茶生长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病虫害,使用农药较少,因此是一种绿色产品,长期食用茶油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油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也比较高,例如茶饼可提取茶皂素、茶碱等,还可以提炼汽油,用作肥料、饲料、洗涤剂等产品,用途广泛。同时,油茶的适应性强,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广泛栽种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增收目的。

2 油茶苗木培育技术

2.1 育苗技术

在油茶栽培过程中常用的育苗方式有2种: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

2.1.1 播种育苗

该育苗方式通常选在冬季或者春季,采用条播方式为主,在播种的时候要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土壤肥沃、保水与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不适宜播种在水稻土、重粘土以及碱性土壤中。在播种之前要做好苗床,并且在苗床中使用基肥,播种之后要及时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肥土和薄草,以便保持土壤湿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当种子发芽之后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揭开薄草,及时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切忌在阳光强烈时揭开薄草,防止阳光直射导致幼苗萎蔫。

2.1.2 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也是油茶栽培过程中的一种常用育苗方式,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扦插,但是最佳时节是夏季,而且适宜在清晨进行采穗,选择已经木质化、叶片完整、腋芽饱满且没有病虫害的枝条,将枝条截成4cm左右的插穗,扦插之前为了提高发芽率,需要使用生根粉进行处理,扦插的时候要保证直立,防止倒斜,同时叶面要朝上,每株幼苗之间的行间距为5cm和15cm左右。扦插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浇水,并且及时搭棚遮阳。

2.2 林地选择

油茶喜光,怕严寒,适宜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因此在选择林地的时候其海拔不能超过800m,相对高度不能超过200m,林地的坡度要控制在25以内,所以油茶不能在高山地区种植,一般种植于浙江、湖南、广西等省市。在选地之后还要对林地进行处理,通常在坡度为15的林地进行全面整地,在整地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做好保水措施,采用水平梯的方式进行整地,而且水平地的宽度不能低于2m,在满足栽种条件的丘陵地区也可以进行栽种,采用环山撩壕的方式进行整地,即开挖深度为50cm左右,宽度为60cm左右的壕沟,再进行栽种。

2.3 栽植管理

在栽培油茶^程中将幼苗移栽到林地中一般选择在春季萌芽之前,造林之前应该要对一些过长的主根进行剪掉,并且根据苗木的大小进行分级捆扎。在栽种的时候要用泥浆蘸根,栽种之前要在植穴中撒入有机肥,并且覆盖细土,然后回填土壤进行压实。当油茶栽种结束之后要立即进行浇水灌溉,灌溉要透彻,确保水分能够渗透到油茶的根部。栽种过程中要对密度进行控制,考虑到油茶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立体条件,如果采用间种且立体条件好的油茶,可以设置较小的造林密度,相反可以将油茶栽种密度增大。不同的品种对栽种密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寒露品种的栽培密度较大。

2.4 栽培管理

2.4.1 松土除草

栽培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改善油茶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通常在油茶移栽之后的当年要进行第1次除草,以后每年进行2次除草,在每年5―6月进行第1次除草,9―10月进行第2次除草。每次松土的厚度保持在3~5cm为宜。

2.4.2 整形修剪

油茶栽种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整形修枝,防止一些生长过于旺盛的枝叶对整个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整形修枝是促进油茶生长,提高茶油质量的重要途径,也能培育出丰产树形,使枝干的分布更加均匀。在整形修剪过程中要注意伤口的保护,防止伤口感染病虫害。

2.4.3 水肥管理

在油茶栽种过程中要加强水肥管理和控制,油茶适宜生活在湿润环境中,因此要定期灌溉,并且灌溉要透彻。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施肥,确保油茶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4.4 虫害防治

油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常见虫害是金龟子、食叶甲、蚜虫等,主要对油茶叶片进行蚕食,产生危害。在虫害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对所有叶片进行残害,对此在栽培过程中要加强虫害控制,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培养天敌、捕虫灯诱杀等方式都可以在油茶栽种过程中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带来的危害。

3 结语

油茶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用途广泛,在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油茶苗木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提高油茶栽培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水平,促进油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兰.关于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

第7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插水稻;有机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科学施肥

水稻有机栽培有着特定的技术要求,即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2005~2009年,笔者按照水稻有机栽培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成功开发出以机插秧、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一稻两鸭、生物有机肥、频振式杀虫灯等核心技术体系,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使有机稻米产业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机插水稻有机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基地建设

按照有机食品生产对产地环境的要求(远离城镇、无污染的地域,土、气、水质量指标均要符合有机生产要求)进行遴选[1],2005年初由日本专家岛田俊雄等一行曾多次对金坛市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测定,几经遴选,确定了指前镇庄阳村的24hm2农田作为有机稻栽培生产示范基地。2005~2006年由原来水稻收获后进行休耕的一年一茬方式,2007~2009年逐步形成一年两茬(稻—肥)轮作方式。在不施任何化学肥料的情况下,通过以生物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的施用,以种植绿肥(紫云英)全量还田进行培肥地力,使农田土壤的条件既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又确保地力的常种不衰。

2品种选择

2005年来,引试了国内外水稻优质品种15个,其中日本品种6个(梦筑、越光、阳光、日光、乳玉、柔小町);地方品种9个(武育粳3号、常优1号、2239、武粳15、9998-3、武育粳18、8130-6、软玉、w106)。从品种试种情况来看,确立了目前生产上米质好、上市早、产量稳、商品性好,适合于有机栽培的优质品种日光为当家品种。同时,分别对稻米品质较好的优新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确保各类优质种延续利用的纯良化。

3培育壮秧

以机插方式为宜的种植方式,改手栽秧为机插秧,机插秧由于宽行距(30cm)栽插,田间通风透光小气候条件优越,抗逆能力强,更利于水稻有机生产。改化学肥料进行床土培肥为生物有机肥培肥,初步明确了塑盘育秧有机栽培床土培肥途径;改密播为定量精播,确立了培育壮秧适宜播种量(落谷2.5粒/cm2种子为宜)的量化指标;倡导无纺布全程覆盖技术,改农膜加稻草覆盖为无纺布全程覆盖[2],秧田期防虫控病作用显著。进行有机栽培的播栽基础,基本苗适当比常规生产略多些,在适期播栽期内力争适当早插,插足24~27万穴/hm2,基本苗掌握在90~120万根/hm2,高峰苗300~345万根/hm2,成穗率达85%以上。

4科学施肥

肥料品种以生物有机肥较理想,既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又能使水稻获得高产稳产,2007~2009年水稻有机栽培全面应用生物有机肥。开展了饼肥、农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不同肥种和不同用量的试验,确立了利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床土培肥用量以100g/盘为宜的量化指标。针对日光品种有机栽培而言,开展了不同肥种(饼肥、微生物菌肥、米糠、生物有机肥等)和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的试验,在稻后种植绿肥(紫云英),还田鲜草45~60t/hm2的情况下,确立了大田期施用生物有机肥以1 800kg/hm2为宜的量化指标。肥料运筹即基施生物有机肥600kg/hm2,追肥分2次施用(搁田和拔节孕穗期),每次追肥600kg/hm2的施肥模式。采用湿润施肥法(基肥面施,即大田整地耱平后机插前施[3,4];追肥时田间无水层时施肥),以提高肥效。

5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种传病防治上,2005年应用日本提供的植物源浸种液1号稀释10 000倍浸种60~72h,2006年采用1%石灰水浸种,2007~2009年采用5%动物血清种衣剂进行包衣后再浸种,上述3种浸种方法对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控均有一定效果,但以5%动物血清种衣剂使用较为理想。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上,机插水稻育秧期间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有效阻隔灰飞虱入侵,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达100%。水稻纹枯病及稻瘟病选用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和春雷霉素)加以防治即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等措施,实施稻鸭共作[5,6](尤其是采用了“一稻两鸭”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捕(每2~3hm2架1盏灯)、植物源生物农药综合防治水稻虫害。2006年实行了“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方式,本田期放鸭180~225羽/hm2,既能达到除草效果,又省工节本,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参考文献

[1] 许立,金连登,朱智伟,等.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简述[j].中国稻米,2003(6):41-42.

[2] 蒋祖明,沈培清,陈良俊.水稻有机栽培机插育秧技术[j].农家致富,2006(6):34.

[3] 姜琴.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4):37-38.

[4] 蒋祖明,沈培清,陆国平,等.有机稻米生产的技术应用[j].中国稻米,2007(1):55-56.

第8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一、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油菜品种

选择适合在单季稻地区种植,且抗病、抗倒、优质、高产的甘蓝型中迟熟杂交油菜良种,如南油9、10、12号,德油5号,油研10号,沪油15号和中油杂1号等。

二、大田准备

1. 田块选择。要求选择地下水位低,灌排方便,整乡整村集中连片,四周没有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以免杂花串粉,影响油菜籽的质量)的田块。

2. 杀灭杂草。在中稻收割前十天断水,收割时留低茬,最好齐泥收割。亩用10%草甘膦300毫升或20%百草枯100~200毫升对水40千克全田均匀喷雾,以杀灭田间杂草、谷苗。

三、施肥播种

1. 施足底肥。在开沟做畦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4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和硼砂1千克,全田均匀撒施。

2. 开沟起畦。要求畦面宽1.2~1.5米,沟宽30厘米,畦高30厘米。要将沟土打碎均匀铺在畦面上,并整成“龟背形”,同时大田四周起好深40厘米的边沟,以便于整个大田排灌水。

3. 适时开穴播种。根据该县秋季气温条件、品种特性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直播油菜以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为宜。按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开穴,每亩播5000~5500穴,每穴播3~4粒种子,然后每亩用钙镁磷肥20~25千克与细土混合均匀覆盖种子。最好做到边施肥、边开沟、边整地开穴、边播种,4道工序一次性完成,这样更有利于油菜出苗。

四、田间管理

1. 间苗定苗。在2~3叶期进行间苗、定苗,每穴留单株苗。定苗后在3叶1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20~30千克均匀喷施促使油菜苗矮化,以利于培育出叶片厚实、叶色深绿的矮壮、耐旱、耐寒油菜苗。

2. 适时追肥。①提苗肥:在4~5叶时每亩施尿素5~8千克或腐熟人粪尿30担。②腊肥:在12月中旬每亩施尿素7.5千克。③薹肥:抽薹期看苗施肥,对苗瘦、叶色淡的田块可适当多施,亩施尿素4~6千克对水淋施,群体大、叶色浓的,薹肥可少施或不施。④开花期喷硼肥:在晴天上午或傍晚亩用硼砂和磷酸二氢钾各10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1~2次,以提高油菜结实率,对叶色褪淡的田块可结合喷施0.3%的尿素溶液。

3. 水分管理。①苗期: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时间长,总需水量最多,因此,此期水分管理应做到浇水保苗、灌水发根、以水调肥、以水调温,特别是入冬前要灌水提高土壤温度,缩小土壤昼夜温差,防止或减轻冻苗、死苗现象的发生(灌水只能沟灌,水不能超过畦的一半)。②现蕾期:现蕾期是油菜需水敏感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沟水,保证水分供应,但不能留积水。③开花期:开花期是油菜需水最大期,此时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导致结实率下降,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减少,因此,要保证水分充分、均匀供应。④角果成熟期:控制浇水,避免贪青晚熟。

4. 化学除草。播种的当天或播种后2~3天搞好芽前除草,每亩用50%乙草胺100克对水50千克喷施畦面;在油菜长至3~6叶期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40毫升或5%精喹禾灵乳油60~70克对水30~5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杀灭新生杂草。

5. 病虫害防治。油菜主要的病害有霜霉病和菌核病,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和菜青虫。①霜霉病: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②菌核病: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60千克,在盛花期和谢花2/3时对植株中下部各喷雾1次防治。③蚜虫和菜青虫:蚜虫主要为害部位在幼嫩的菜心、嫩茎、花蕾,刺汲其组织汁液,植株被害后叶片形成褪色斑点,继而卷曲变形、生长迟缓直至枯死,嫩茎、花轴生长停滞、畸形,角果不能正常发育,严重可致植株枯死。菜青虫主要为害叶片,啃食叶肉,留下1层透明的表皮,重则只剩下叶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20毫升或1.8%阿维菌素1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五、成熟收获

1. 适时收获。当大田油菜植株有2/3的角果呈现黄色,主茎中部角果为黄色、有光泽,种子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应及时收获。

2. 堆垛后熟。由于油菜籽有后熟作用,收获后要堆垛后熟。正确的堆垛方法是:第一层角果向外,上部各层角果向内,顶上加盖防雨膜,避免雨水渗透霉烂。后熟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堆内温度,防止高温、高湿导致油菜籽霉变。

第9篇:油茶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麦茬稻;稻鸭共育;有机栽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485-03

稻米作为主食,其质量和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20世纪末,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生产的需要,有机稻米产业在中国南、北方水稻产区迅速发展起来。有机水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生长调节剂、肥料等,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所种植的水稻及其产品[1]。山东省临沂市自2005年开始引进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沂蒙丽珠”有机大米,对稻鸭共育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及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0-201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和罗庄区高都有机水稻基地进行,面积25 hm2,试验田前茬为小麦,地力中上,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较好。

1.2 试验品种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临稻16号,供试鸭子为镇江役用鸭。试验设稻鸭共育和常规2个处理:①稻鸭共育处理:稻田四周用尼龙网作0.7~1.0 m高围栏,每公顷放雏鸭270只,放鸭期间不施药剂;②常规处理:稻田不放鸭,方圆3.33 hm2无灯光,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进行常规药剂防治。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水稻于5月5日开始育秧,6月15日移栽,秧龄41 d,叶龄6.0~6.5叶,行株距27 cm×12 cm,每公顷33万穴,即基本苗为105万~120万。两处理施肥量一致,耕翻前每公顷基肥用量为紫云英3 000 kg+有机堆肥2 850 kg+豆饼1 500 kg;穗肥施用豆饼750 kg/hm2,全生育期施肥折合纯氮215.4 kg/hm2。在稻田外田埂用石棉瓦搭建简易鸭棚,每0.5 hm2为一个单元。6月23日放鸭,雏鸭鸭龄10 d;8月23日收鸭,稻鸭共育期为60 d。稻鸭共育区保持5~10 cm水层,以鸭能踩到表土层为宜。

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定点调查水稻生育动态及病虫草害情况,收获期测定产量并分析其构成因素;总结关键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鸭子喜食幼嫩杂草和浮生杂草,其在稻株间不断游走、踩踏和吃食,大部分杂草被吃或死亡,除草效果非常显著[2]。多年试验结果证明,稻鸭共育对稻田前、中期杂草均有明显防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施药区。放鸭后20 d防治效果为80.6%~95.8%,总防效达86.5%~89.3%;放鸭后50 d防治效果为88.2%~100.0%,总防效达91.6%~94.8%,中期除草效果优于前期。说明随着鸭子体重增加,食量增加,其取食杂草的数量增多,且对杂草的踩踏作用加大。

2.2 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高峰期稻鸭共育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为22.6%,比对照高5.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为20.2,比对照田低61.3%。表明稻鸭处理在分蘖高峰期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比对照田高,但病情指数较低。由于鸭子在稻田不断活动损伤基部茎叶,使菌丝更易侵入叶鞘,并且附着病原菌丝的鸭子在活动时导致病害扩散传播,从而引起发病率升高[3]。但是,有机水稻田稻鸭共育实行宽行窄株,行距较普通大田大,又加上鸭子的频繁活动,改善了稻行间通风透光性能,从而抑制了病害的垂直发展,并且有机水稻田不施化肥,以有机肥和鸭粪肥田,植株抗病性增强[4],因此减轻了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特别是齐穗期,稻鸭共育的稻田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降低。

2.3 稻鸭共育对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稻鸭共育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较显著。无论水稻生长前期还是后期,稻鸭共育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效果均能达到85%以上,比常规施药处理防治效果好;稻鸭共育对叶蝉的防治效果后期比前期要好。稻鸭共育田增加频振灯比不安频振灯对各类害虫防治效果好。稻田单纯安装频振灯对害虫防效不理想,不如常规施药处理。

2.4 稻鸭共育的增产效果

稻鸭共育田每公顷有效穗数比对照略低,相差不大,但每穗实粒数增加3.5%,千粒重提高4.3%,最终稻谷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81.34 kg/hm2,增产率3.2%。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生产有机稻米最初单产比常规田略微降低,连续应用3年后,产量呈与对照持平或略增的趋势。由于稻鸭共育抑制了中后期无效分蘖形成,增加了低位分蘖成穗,穗型变大;基部枯黄叶片明显减少,改善了水稻基部的透光性能[5],从而改善了稻田田间小气候,提高了群体光合能力,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3 麦茬稻有机栽培关键技术

3.1 选择适宜的基地和田块

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必须选择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重金属污染且地力肥沃的土壤;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空气清新,周围没有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等环境优越的地区。稻鸭共育稻田要保持两个月左右的水层,所以实施基地必须是水源丰富且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保水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壤土区域。基地还要求成方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便于管理并能形成规模效益。

3.2 培育水稻壮秧和健壮雏鸭

3.2.1 选择优质高产兼顾的水稻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紧凑、茎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的大穗型优质水稻品种作为稻鸭共育的麦茬稻品种。如临稻10号、临稻11号、临稻16号、阳光200、阳光600、大粮203等。

3.2.2 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根据种植季节和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期稀播,每公顷苗床用种450~600 kg。通过选择肥沃的苗床,稀播旱育,施足基肥,科学管理,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有利于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从而弥补鸭在稻间活动影响而造成的有效穗数偏少的不足。

3.2.3 选好鸭子品种,适时起孵 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绍兴麻鸭、镇江役用鸭等小、中型个体的品种,成年鸭每只重1.25~1.60 kg,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一般掌握“谷浸种,蛋起孵”的原则,以便及时把雏鸭放入稻间共育。

3.2.4 培育健壮雏鸭 通过“一看二抓三摸”的方法挑选好雏鸭。一看,是看初生雏鸭的神采和绒毛,要选择精神焕发、活泼好动、绒毛长短适中、体表整洁而鲜亮的个体;二抓,健壮的雏鸭抓在手感觉有弹性,挣扎有力;三摸,用手指轻轻抚摸雏鸭的腹部,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为健康的雏鸭。然后适时饮水开食,育雏室掌握合适温度,切忌忽冷忽热,及时分群,严防堆压,从小调教下水,逐步锻炼放牧。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和雏鸭的成活率。

3.3 稻鸭共育前中期阶段实行科学管理

水稻移栽至分蘖盛期,鸭子处于架子的育成期,协调好稻鸭之间共育关系是高产增效的关键。

3.3.1 适期插秧,合理密植 稻鸭共育水稻的种植密度既要考虑有利于鸭子在稻间穿行活动,又要兼顾到水稻高产高效,因此稻鸭共育水稻移栽密度与常规种稻方式不同,不仅行距要扩大,而且株距也应适当放宽,适宜行距为25~28 cm,株距为12~16 cm,于秧龄40 d 左右移栽,为了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以方形行株距为宜,每公顷栽插基本苗密度为120万~150万。

3.3.2 搞好围网,搭好雨棚 在放养鸭前以0.4~0.6 hm2地域为范围,在稻田四周用尼龙网或遮阳网作围栏,可防鸭外逃和外敌直接侵害,围栏高度以0.7~1.0 m为宜。同时,田边搭个小型简易棚,便于小鸭躲风雨和饲喂,提高成活率。

3.3.3 合理安排雏鸭密度,适时放养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既要考虑稻田天然饲料能保证鸭的生育需要,又要考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放养密度过低,稻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除草、除虫效果一般;放养密度过高,水稻生长受到影响。实践证明,一般以在水稻移栽后10~15 d、稻苗返青并开始分蘖时就可放养雏鸭,以每公顷放养225~270只为宜,最好以每公顷225只左右为一群,既可避免过于集群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较均匀地控制田间害虫、杂草的效果。为了使雏鸭有个适应稻田生活的过程,可将雏鸭先放入田边简易棚内过渡2~3 d,然后放入稻田。

3.3.4 科学施肥与管水 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长效的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施肥量视土质、土壤养分含量而定,折合每公顷施纯N 225.0 kg、P2O5 112.5 kg、K2O 150.0 kg;返青分蘖期以鸭的排泄物和部分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为主。分蘖高峰后确保群体协调,苗足株健。鸭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要有5~10 cm左右的浅水层,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要逐渐加深,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可采取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搁田期间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的需要,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几天。

3.3.5 做好稻田病虫草害的无公害治理 稻鸭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如危害严重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予以防治;如果有螟虫和稻纵卷叶螟为害严重,可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酒醋液趋化诱蛾,也可利用赤眼蜂、蜘蛛、蛙类等生物防虫技术防治。在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喷防前,将鸭赶到暂不治虫的稻田,或赶到池塘、沟渠,过渡几天后再赶回到治过虫的稻田。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不施用除草剂。

3.4 稻鸭共育后期阶段辅助防治病虫害

稻鸭共育后期水稻正处于孕穗期,田间经常保持水层,缺肥田块于拔节前10 d视长势酌情追施少量有机肥,以促进幼穗发育,提高成穗率。此时若发生稻纵卷叶螟危害,要用0.3%印楝素乳油1 500 mL/hm2或Bt乳剂500倍稀释液等无公害生物农药辅助防治;鸭子正处于育肥期,要适当补饲,达到肥育要求。

3.5 捕鸭后合理管理稻田

鸭赶出稻田后要及时排水搁田,采取湿润灌溉方法,保持稻田干干湿湿,以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利于水稻灌浆充实;由于鸭子不在稻间,有可能再发生病虫危害,必须在抽穗前7 d和抽穗后10 d内各喷施1次无公害生物农药预防稻瘟病。

4 小结与讨论

1)发展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是重点也是难点。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主要害虫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但对某些害虫的防效还达不到理想效果,除充分利用鸭子作用外,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可以采取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性引诱剂等物理措施和生物农药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危害。

2)有机水稻生产只允许施用有机肥,靠作物秸秆还田和鸭子的粪便难以满足水稻一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施足底肥,特别是鸭子被赶出大田后,要提前施足穗肥,如绿肥或动物厩肥、微生物肥料,或喷施有机生物叶面肥,防止施肥不足造成减产。

3)鸭子放养量以225~270只/hm2为宜,过多则因田间食料不足易影响鸭子正常生长发育,过少则会对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不利,经济效益低,达不到稻鸭共育生产有机水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松静,戴洪源,宋 玉,等.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8):47,50.

[2] 朱凤姑,丰庆生,诸葛梓. 稻鸭生态结构对稻田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1):37-41.

[3] 禹盛苗,欧阳由男,张秋英,等.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5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