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论文范文

智能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论文

第1篇:智能论文范文

1.1加上环境温度,进水温度,水压,水流量[3]的变化影响,出水温度将满足下列函数关系式。其中λ为温度影响因子,Q为水流量,P为水压。在恒温控制系统中,为了可以减少整个温控系统的延时性,在系统输出误差绝对值较大时,采用饱和输出的工作方式。同时,为了防止系统过大的超调量,在系统误差的绝对值在小范围时,采用增大积分系数的办法,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因此本系统所采用的智能PID算法是一种非线性算法,可以显著改善恒温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该系统的执行机构为电动流量调节阀,其开度控制是通过接通时间的长短来进行的,因此在引入PID控制时使用增量式。

1.2首次阀门开度技术系统会预先设置好4组PID参数,为了使水温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达到设定温度,在进行PID调节时,系统会根据3号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T3,与设定温度T3s(用户设定,默认值为20℃,参数设定范围为-15℃~45℃)和设定参数ΔT3s(用户设定,默认值为15℃,参数设定范围为5℃~30℃)之间的关系来确定首次阀门的开度。若T3T3s-ΔT3s,则系统选择PID1的设定参数;若T3s-ΔT3s<T3<T3s,则系统选择PID2的设定参数;若T3T3s,则系统选择PID3的设定参数。这样可以保证水温能快速稳定的达到目标温度。

1.3温度斜率参与控制技术为了提高空气能热水器出水温度达到60℃以上,有效防止温度超调量过大,采取温度斜率参与控制来提前控制温度的快速上升。针对温度上升阶段,当阀门开度逐渐减小时,温度上升曲线的斜率为递增趋势,这样容易造成温度超调量大,导致机组温度过高而保护停机。在温度上升阶段加入斜率参与控制技术,当温度的上升量大于设定值时,即当每10s温度上升大于0.6℃时,阀门停止关阀动作,这样能控制温度上升的曲线斜率为递减趋势,给水温变化留有合理的缓冲时间,防止超调量过大导致机组保护停机。

1.4阀门跟踪技术在低温情况下,系统加入了阀门跟踪技术,即在阀门已经接近处于全关位置,但是水温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这时就启动阀门跟踪,使阀门停在现在的位置,等着温度上升,而不再进行关小阀门继续调节,这样既能达到目标温度,又能防止在水温接近目标温度时,阀门频繁动作[9]。同时在PID调节的同时加入阀门位置跟踪,也有利于防止阀门关死导致机组压力过大而停止工作。从首次开阀进入PID调节到T1(出水温度)达到Tsp(目标温度)的这一温度上升时段内参与,即当信号到来时从全开位置开始记录单片机累计向阀门发出的脉冲个数n。当n=b时,则暂时屏蔽单片机向步进电机输出脉冲,此后待T1温度每10秒钟上升幅度小于设定值时,并且T1<Tsp则输出脉冲屏蔽暂时退出,切入PID调节。此时阀门跟踪继续参与,若在T1<Tsp时,出现了b=N5(N5定义为阀门的最大开度),则再次屏蔽输出脉冲,使T1每10秒钟上升幅度小于设定值时,则本次阀门位置跟踪结束。

1.5自适应计算参数系统一共有4组PID控制参数,通过3号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可以确定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同时将采集到的出水温度和用户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偏差,系统可以自动选择前3种PID控制参数,同时系统还会通过2号温度传感器采集到水箱温度T2。若系统正式进入PID调节15分钟后,检测到T2SP-10℃且T260℃时(SP=T1s-ΔTLs),则系统自动转入PID4的调节状态。所以本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恒温出水。

1.6复合智能控制系统流程复合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具有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水箱温度自动切换到合适的PID参数组。在智能PID算法的基础上辅以首次阀门开度技术,温度斜率参与控制技术,阀门跟踪技术形成了复合智能控制算法。克服了系统的调节滞后,响应缓慢,难以控制等问题。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2测试结果与分析

系统经过前期方案论证和软硬件设计,在某型号热泵热水器上实际运行,获得了满足工业控制要求的控制曲线,由此可以证明复合智能控制算法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程序实现方法符合实际控制要求。以下分别给出传统数字PID控制算法和复合智能控制算法的恒温系统控制曲线。其中环境温度为20℃,目标温度为60℃,图3为采用传统数字PID测试曲线,图4为采用复合智能控制算法测试曲线。从图3可知当设定温度为60℃时,温度需要经过13分钟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输出状态,输出温度约为58.5℃,温度的超调量约为6℃。从图4可知当设定温度为60℃时,温度需要经过5分钟就能达到稳定输出状态,输出温度约为59.5℃,温度的超调量约为1.5℃。比较测试曲线可以看出,这种算法可以获得满足工业控制要求的控制曲线,能减小调节时间和超调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用户设定的出水温度。

3结束语

第2篇:智能论文范文

关于指纹的密钥量计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密钥量十分巨大是共同的。1910年,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勃太柴就按照人完整指纹上有平均100个的特征点(实际75个-175个),且每个特征点存在4种特征类型计算,构成的排列总数为4100=1.6069×1060,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完全可以保证全人类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实际上现代对指纹密钥量的计算还远远高于勃太柴的大致计算,因为勃太柴没有将100个特征出现部位的变化计算进去,如果包含位置的变化,两枚指纹所有特征都相同的概率只有1.684×10-114。这样高的密钥量是目前其他个人识别特征无法比拟的。而且,指纹细节特征的特异性并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即使是孪生关系,也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

二、指纹细节特征稳定不变,能够保证经济活动凭证的识别长期有效

指纹纹线细节特征取决于真皮的结构,胚胎发育完成以后,人的一生不会发生实质的变化,外界的摩擦损伤只要不伤及真皮层,就不影响外表指纹的细节特征。如果真皮受到局部损伤,所形成的疤痕组织只限于伤痕的部位,并不会影响指纹其他部位的特征。在指纹识别中只要避开受伤变化的部分,就能够正确进行指纹的鉴别。如果指纹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个人完整的指纹信息资料建档以后,指纹识别就可以调用档案中的样本指纹进行比对,指纹受伤变化就完全不会影响个人的识别了。指纹的这种稳定特性对经济活动凭证识别的长期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指纹反映明显、外在,在经济活动中方便易行

指纹特征比较宏观、明显,作为个人识别标记直观清楚。而且,指纹随时随身“携带”,留痕方法简便,效果容易掌握,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作为最为有效的个人识别手段,非常方便。现代指纹的留痕和采集主要有油墨捺印和电子扫描,油墨捺印是商业活动中进行留痕的主要方式,油墨捺印的指纹特征清晰,便于观察。电子扫描是目前收集样本指纹的方法,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鉴别某份文件上指纹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指纹取样,特征清楚,不会污染手指。

四、指纹成熟的自动化识别技术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手段

指纹在经济契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在近代并没有呈现不断发展的景象,而且目前有些使用指纹的场合甚至比民国或解放初期还有所减少,如全国解放以前,我国东北解放区颁发的身份证就需要有指纹印记,而现在我国的身份证却没有指纹标记。另外在契约文件中使用指纹的也少于以往。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指纹的鉴识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一定的设备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一般人凭肉眼只能作大概的判断,然而,在指纹识别中,大概的比对只能做一些排除,是无法进行认定的。因此,虽然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指纹的个人识别能力,但受到方法手段的制约,使指纹的广泛运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鉴定进入了自动化识别阶段,计算机可以对指纹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比对,使指纹的广泛运用有了关键的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指纹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指纹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了技术保证,现代的商业活动中,使用指纹技术进行个人识别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五、指纹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随着指纹识别在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指纹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指纹数据库,为社会许多领域提供指纹信息查询。我国现有的指纹信息系统主要由公安机关建立并管理使用,主要服务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按照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水平,建立更大范围乃至全民的指纹数据库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全民的指纹数据库得到建立,将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指纹信息的作用。指纹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在社会广泛的商业活动中能够更多地使用指纹作为个人识别的标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指纹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指纹应用悠久的历史,为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就有在借据、契约上留“指模”的记载,虽然,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古代的指模识别主要是以指纹的纹型特征为识别根据的,但在指纹应用的性质上和当代是一致的,都是作为识别人身的方法,只是现代的指纹识别是建立在细节特征基础上的,现代指纹识别实现了从种类识别到个体识别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继承发展的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吕导中:基于指纹面积和特征质量的指纹鉴定量化标准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刘建勋杨鑫李恒华叶炜:指纹识别在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1

[3]崔成良:识别技术构筑新的安全“屏障”[J].质量指南,2002.21

第3篇:智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人工智能理论进入21世纪,正酝酿着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智能“制品”,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用计算机实现人们非常需要做,但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是靠人工却做不了或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刘玉然指出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数据管理和处理为中心,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建立若干个主题数据库,而所有的应用系统应该围绕主题数据库来建立和运行。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关键因子。

(2)智能教学系统(ITS)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今后教学系统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推动人们综合运用超媒体技术、网络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区开发新的教学系统,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体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全部内容,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极大的吸引力。

2.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事实上,早在198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Miller就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2Ⅰ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由此,掀起了医学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目前,医学智能系统已通过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应用于内科、骨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中,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2)地质勘探、石油化工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发挥领地。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就研发制成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该系统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是工业领域的首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其发现了一个钼矿沉积,价值超过1亿美元。

3.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1)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运用超声无损检测仪器,以其高精度的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力代替大量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减少了任务因素造成的无擦,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实现了超声检测和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2)人工智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可谓由来已久。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安全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和变更,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人工免疫技术等高效的AI技术,开发更高级AI通用和专用语言,和应用环境以及开发专用机器,而与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近年来,在“专家系统”或“知识工程”的研究中已出现了成功和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人类专家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所以才能达到优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计算机程序如果能体现和应用这些知识,也应该能解决人类专家所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人类专家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现在这一点已被证实。

2.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1)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仿、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由于网络知识信息既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随机性、不可靠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进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3.SOAr是一种通用智能体系结构,其始终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已显示出强大的问题求解能力,它认为机器人的开发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它的研究中突出4个概念:(1)所处的境遇机器人不涉及抽象的描述,而是处在直接影响系统的行为的境地。(2)具体化机器人有躯干,有直接来自周围世界的经验,他们的感官起作用后会有反馈。(3)智能的来源不仅仅是限于计算装置,也是由于与周围进行交互的动态决定。(4)浮现从系统与周围世界的交互以及有时候系统的部件间的交互浮现出智能。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机器人足球系统颇感兴趣,足球机器人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以及人工生命、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足球机器人系统本身既是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系统,是一个多机器人协作自治系统,同时又为它们的理论研究和模型测试提供一个标准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元慧.议当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状况[J].福建电脑,2008.

[2]刘玉然.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3.

[3]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8).

[4]周明正.人工智能在医学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

[5]张海燕,刘镇清.人工智能及其在超声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1,(8).

[6]马秀荣,王化宇.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4).

第4篇:智能论文范文

一、引言

当前的通信网正向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其本的电信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信网能迅速而灵活地向用户提供种种电信业务。传统的新业务提供方法是每提供一种新业务,网上的所有交换机增加一块软件,成本很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智能网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这些缺点,采用交换与业务分开的思想,对业务的适应性强,生成业务的周期短,同时其规范性又使各厂商更容易互通,这一切使得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智能网及业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随着ITU-T对智能网各个阶段的标准制定,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和建设智能网,并积极投入商业服务。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智能网,并在此基础上开放了一系列智能网业务,这些智能网业务由于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及可以快捷、灵活,有效地满足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如果说全球市场1984年以前智能网一直处于实验测试和开发阶段,那么1985年就可以说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配置的一年,而1986年后则是全世界全面走向商用的阶段。现在欧、美的许多电信运营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IN业务并开始从这些业务提供中获益,以美国为例,IN业务的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它国家开办的IN业务也都为电信运营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据国外一项市场调查表明,VPN和电话卡业务在过去的两年里发展最快,而被叫集中付费仍是最广泛配置的业务。

从已经提供智能网业务的国家来看,各国的业务发展状况也不相同。例如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善的智能网,所提供的IN业务种类繁多,远不止CS-1中规定的25种,其中主要有:800业务,900业务,电话卡业务等。而欧洲国家主要开展VPN业务,附加费率业务等。

中国自1995年开始智能网建设,各运营商已建成自己的全国骨干有线智能网,天津、山东、郑州等已建成本地智能网,开放的业务主要有:300业务、800业务、校园卡业务、广告业务、代付费业务等。目前随着GSM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网的建设也已经在99年初步展开。

三、移动智能网

1、移动智能网标准

目前涉及移动智能网标准的规范主要有两个:一是由ETSI组织在GSMphaseⅡ+制定的Camel标准;另一个是由美国TIA(通讯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IS-41D,IS-771标准,我国移动网上绝大部分产品都遵从GSM标准,因而采纳Camel标准建设中国的移动智能网体系。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ustomizedApplicationsforMobilenetworkEnhancedlogic-Camel)是对智能网呼叫模型和信令协议的调整,它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网络运营商在GSM移动网上为漫游用户提供增值业务。Camel的特征是为用户提供一种与服务网络无关的业务一致性。它是一种网络特征而不是补充业务。即使用户不在归属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帮助网络运营者向用户提供特定的业务。

Camel是在CS-1和CS-2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标准的实施分为阶段1(PhaseI)、阶段2(phaseⅡ)和阶段3(phaseⅢ)。1985年5月基本结束了阶段2的标准化工作,Camel标准的进展工作如表3.1所示。

表3.1Camel标准的工作进展

CAP(CamelApplicationPart)基本ETSI的CoreINAP,是gsmSS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协议,另外还规定了gsmSR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MAP(MobileApplicationPart)是GSM系统的移动应用部分,它为GSM系统提供必要的信令功能,在GSMphase2+,为了满足Camel网络的需要,特地增加了一组MAP操作,并对已有的若干个MAP操作作了修改。

2、Camel的特殊性

Camel业务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智能网业务通常是在发端分析信息点触发的,对智能业务的设定可在被叫分析处。而Camel业务的触发机制是依据移动用户的签约触发数据(SCP地址、业务键和触发检测点)进行的,无需对此进行被叫分析,其所触发的业务由业务键业标识,再根据SCP地址寻址到特定的SCP。如果用户签约多种业务,则要按签约的多个触发标准的排列顺序逐个匹配来确定业务。如果需要支持混合业务,就目前标准的状况来看,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一个用户在一个时间仅能够从一个业务键来激活业务,因而需要在SCP中考虑协调多种IN业务、即通过嵌套的方式来实现多种业务。这种触发机制有可能在以后的标准化工作中再进一步地改进。

另外,gsmSCF中运行的业务逻辑是一个嵌套的业务逻辑,由一个入口业务逻辑来触发其它的业务逻辑,或者第二次触发。这种机制有可能增加Camel业务设计的难度。

3、国内移动智能网建设思路

在国内,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迅猛增加,移动用户对各级移动业务的需求直来越高,这不仅反映在用户要求提供多种多样优质、方便、灵活的业务,而且也反映在电信营运者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电信资费以及用户自己控制所需业务的满意程度上。能否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已经成为电信营运者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电信运营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当今电信业务的重点已从商品化业务移向具有创意识的客

户化新业务。移动智能网结合了一系列先进客户化业务,能够提供快速的业务生成,业务引入和业务的客户化,因而成为网络和业务运营商争取更多的客户,增加回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工具。

在建设移动智能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实现全网的漫游的前提下,可考虑遵循以下建设思路:

遵循统一的标准,所提出的智能网解决方案以ETSI相关技术体制、规范和应用规程为依据,并参考ITU-T的标准;为保证全网无缝业务的覆盖和漫游,智能网业务应基于统一标准的CAMEL解决方案。

网络建设应以业务快速提供为原则。

尽量实现漫游时的无缝业务覆盖。

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

移动智能网的结构应从全程全网出发,既要满足现阶段移动智能业务的要求,又要满足将来移动智能业务拓展的需求。

面向目标网络来建设。

为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保持MSC/SSP的相对稳定,初期在网内建设独立的IP将是大势所趋。这符合Camel的原则,也符合网络安全的需要。

综上所述,从长远看,解决移动新业务应基于Camel智能网实现并应采用CamelPhaseⅡ标准来实现业务的全国漫游。

4、业务建设

移动智能网是一个迭加在现有GSM移动网的业务网络,网络建设是基础,它要服从于业务建设,业务建设是成功的关键。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业务的合理选择和业务的运营管理与拓展的方便性。

目前,移动智能网可提供的业务主要有预付费(Prepaid)业务,移动虚拟专用网(MobileVirtualPrivateNetwork)业务,无线800(wireless800)业务等。

每一种新业务的主要使用对象和用途即为该项目业务的目标市场。不同类型的业务,其目标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占有目标市场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移动智能网的业务很多,这就需要不仅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还要对这些业务的市场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从方便性,经济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业务对客户的功效,进而制订相应的策略,以引导业务的发展。尤其在开始阶段,这种市场分析和策略的作用值得关注。

在中国,用户对移动智能业务还不熟悉和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存在差异,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对引入的移动智能网业务理应选择有限、成熟并易于开展的几种业务,如移动智能网所提供的预付费业务,在中国可用于消除处理拖欠或不付电话费的困难,对移动预付电话用户有固定的话费限制,不能超支或预支,而这是电信部门最关注的方面之一。考虑到预付费业务具有的这些优点及国外开通的良好情况,可以该业务为突破口,以普通手机用户和新增用户为对象,策略定位于扩大移动网的用户数量和业务量,提高移动网资源利用率。并有选择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开放,以保证移动智能网业务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和投资收益率,待取得一定的经验并对移动智能网业务的潜在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争之后,再扩大业务的种类和覆盖区域,并向可以接入现有移动网的所有用户提供更多的移动智能网业务。

在业务的运营管理上,对于运营在全网的业务(如预付费业务),要统一标准,以便于业务在全网的开通运行。而对于本地业务,可借鉴有线智能网在某些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天津和山东的广告业务及其它智能网业务运营经验,除标准智能网业务外,根据本地用户的电信消费观念习惯和文化背景,不断开发出具有本国或本地特色的业务,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灵活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资费政策,完成对标准智能网业务的补充,吸引更多的客户,动态地适应本地区用户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业务受理点要多点分布,提供全中文化的简单直观的业务受理窗口,以接近客户,方便客户申请业务。

四、智能网标准的发展

1997年1月ITU-T11组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和实现目标。智能网CS-3是CS-2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研究可分为CS-3,1近期目标(1997~1998年)和CS3.2中长期目标(1999~2000年)两个阶段。ITU-T的11组于1998年5月召开的会议,决定将智能网CS-3.1定义为智能网CS-3,智能网CS-3.2定义为智能网CS-4。智能网CS-3标准于1999年初推出,它基本上沿用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对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和呼叫处理模型未做大的改动。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智能网CS-2能力的加强,智能网与因特网的综合以及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一期目标等。智能网CS-4的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网B-ISDN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二期目标[加强宽带移动网上的基本业务及通用个人通信、虚拟专用网、被叫集中付费等业务;实现虚拟归属环境(VHE)的所有功能;全面支持IMT-2000等]。智能网CS-3和智能网CS-4的其它研究内容:智能网的互连问题、多点控制、流量控制、安全问题。

目前,IMT-2000体系结构的规范仍处于研究之中,其中增加了新的功能实体,如认证管理功能(AMF)或位置管理功能(LMF)。它们是否能触发智能业务、新增功能实体的模型以及所需的智能网业务属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IMT-2000中智能网部分将在智能网CS-4中研究。

除ITU-T制定的智能网标准Q.12xx外,Bellcore也制定了智能网标准(IN-1,IN-2),该标准已逐步演化成为AIN(AdvancedIntelligentNetwork)。AIN从1995年的第二个版本AINRelease0.2开始已与CS-1R几乎完全保持一致。ETSI中的NA6(Networkaspect)也是在ITU-T基础上制定了智能网标准CoreINAP,它规定了智能网功能实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时所使用的信令协议。

ITU-T的CS-X标准,为以电话为基础的智能网提供了国际标准,它在各国实施的智能网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北美的AIN及欧洲的ETSI标准正在向ITU-T的CS-X标准靠扰(图2)。

中国于1995年颁布了以ITU-TCS-1智能网标准为基础的中国智能网标准,该标准删除了CS-1某些不实用的部分,细化了一些参数(如计费部分),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实现性。它是CS-1的子集合。自此以后,国内智能网建设及业务开展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内智能网虽是分块建设的,但中国的智能网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应能实现互连和互通。因此,为了实现智能网业务在全网的快速覆盖,顺应智能网标准的长远发展趋势,进入中国GSM网络上的设备应符合中国智能网标准规范。

五、智能网的目标体系

第5篇:智能论文范文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上位机系统、下位机系统、通信系统。其中主控制器(主机)与分控制器(从机)进行信息交换,利用分控制器采集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去控制灯具的照明灯开关状态。每个教室分控制器是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它直接与各种I/O设备(如光敏传感器、继电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蜂鸣器等)相连,通过这些I/O接口,MCU实时采集它们发送的数据,经计算并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主控制器具有RS485接口,它读取各个教室分控制器中所采集的教室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并通过RS485接口对教室分控制器发出指令,以控制教室照明设备的开或关。

1.通信系统。此通信系统是多机通信,采用RS485半双工主从式。从机用中断的方式接收主机发来的命令或数据并做出响应,其任务是负责对分布的照明灯具进行开关控制;主机发送命令或数据到从机。

2.上位机系统。上位机系统由主控制器、串行总线、显示及控制软件等组成。其控制命令或数据由总线发送给分控制器。可将信息进行数码显示、看门狗电路对运行程序进行监视、实时时钟电路对照明灯具进行定时开关控制。

3.下位机系统。下位机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及电路组成,在单片机的控制之下,进行数据通信、显示,利用执行电路控制照明灯具开关状态。教室内灯光控制根据自然光的变化、有无人活动、作息时间等实际情况进行自动模糊控制。做到光线暗时开灯、光线亮时关灯、有人时开灯、无人时关灯、工作时间开灯、休息时间关灯合理的工作状态,达到节约用电。

二、硬件电路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器件以及各种接口电路组成,它的特点是:功能强大、运算速度快、体积小、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应用广泛。主要由单片机(AT89C51)、信息采集电路(人体信号、光信号)、时钟电路(DS12887)、执行驱动电路、定时显示电路构成。如图2所示。

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芯片,通过串口与从机通信。从机进行信息采集、传送接收主控制器指令,驱动执行机构。1.主控制器的核心器件是单片机,电路由键盘电路、看门狗电路、通信接口电路、数码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等组成。如图3所示。单片机采用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灵活性高且经济的控制器。2.从机系统由单片机、光信号采样、人体探测器、通信接口和驱动电路组成。单片机采用低档型的AT89C2051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利用驱动电路去控制电源开启和照明灯具开关状态。如图4所示。AT89C2051是AT89C51它的一种精简版本,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在集散控制系统中,用单片机作为从机,主机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由于主控制器与从机制器构成的现场数据采集通信距离较远,为了保证下位机的数据高速、安全的传到上位机,采用总线RS485串行通信比较合理。主机和从机之间可点对点通信,也可点对多通信。但从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只能通过主机传递数据。如图5所示。光信号采样电路由光信号采集电路和A/D转换电路组成。利用光敏电阻完成光信号采集,再经A/D转换电路、调理电路、单片机处理后,作为控制信号。

根据现场光信号测量精度确定A/D转换电路的位,以保证设计精度要求。如图6所示。设计中采用TLC1549,该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10位串行控制A/D转换芯片。它具有内在的取样和保持电路以及片内系统时钟,输入阻抗高,有较强的抗干扰性。人体信号采集电路采用的核心器件是人体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前级配有菲涅尔透镜,后级采用带通放大器和电压比较器。红外传感器配上菲涅尔透镜后会增大探测距离和探测半径。带通放大器的中心频率取1Hz。比较电路由双运算放大器组成。

三、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部分由主控制程序、子控制程序和中断程序组成。由软件来定义灯具开关、亮度调节、定时控制、人机交换及串行通信等硬件功能。应用结构化方法设计。如图7所示。

1.照明启停程序设计启停教室的照明控制过程是由主控制器向分控制器发出启停指令,通过串行通信或无线通信来传输相应启停指令,可完成全部启停和单独启停控制。全部启停控制程序,通过主控制器上设计的开关按钮来完成照明灯具全部启停,通过串行通信传输全部启停指令,由P3、P7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全部灯具的启停。单独启停控制程序,启停某一单独教室的照明灯具,是由主控制器向某分控制器发出启停指令,实现单独启停照明。主控制器先向分控制器发送地址信息,被叫分控制器回送本控制地址信息,主控制器得到响应后再向被叫分控制器发送数据,执行相应命令。

2.照明定时控制程序设计照明控制系统中的时钟芯片是DS12887,主机和从机之间采用串口的通信方式进行时钟设定,从机按设定的时间控制照明灯具的启停。全部定时控制程序。全部定时控制是由主控制器向所有分控制器发送地址信息,分控制器接收时间数据并写入存储器中,再由分控制器发出设定时间命令,控制电路执行定时启停照明灯具。单独定时控制程序,单独定时控制是由主控制器发送某一分控制器地址,被叫分控制器响应主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发送来的时间数据并写入存储器,由被叫分控制器发出设定时间命令,驱动电路执行开关照明灯具。

四、结束语

第6篇:智能论文范文

根据淮沪煤电丁集矿井下供水的实际情况,本系统采用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流量传感器分别来测量井下供水压力p和井上水流速度v;将p和v作为系统的输入量来控制井上阀门的开度。其中压力传感器将测得的值先传给KZC127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信号转换器,然后KZC127再通过光纤将值传给KJJ121型矿用隔爆型网路控制器,最后KJJ121通过工业以太网将值传给井上的控制器。系统中电动球阀F1是执行机构,通过调整它的开度可以控制井下管道内的水压,保证其在安全范围内;安全阀是在控制器或执行机构出现故障时,及时排出管道内多余的水,降低管道内的水压,降低由于水压过高对管壁和阀门的损耗;排气阀的作用是排出水流带入管道内的气体,解决由于气体压缩造成压力传感器误判的问题。

2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由于在整个供水过程中,系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度的非线性,要建立一个线性系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综合考虑现场各种环境的情况下,本系统选用多输入模糊控制的控制策略。

2.1多输入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本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控制器结构如图3所示。

2.2多输入模糊算法1)输入输出变量尺度变换及模糊化处理令V、E、EC、U1和U2的模糊分割后的集合为:{NB,NM,NS,ZE,PS,PM,PB},且隶属函数采用最常用的三角函数来描述,则煤矿井上管道内水的流量V、煤矿井下管道内水压P误差E、误差改变量EC、控制量U1和U2的隶属度赋值表如表1所示。2)模糊控制规则表和模糊控制总表的设计通过现场调查和现场专家及技术人员的经验,制定了输出U1和输出U2模糊控制规则表。再根据面积中心法进行解模糊运算,从而得到该控制器的模糊控制总表,如表2所示。将以上算法用C语言进行编程,并将其移植到ARM中去,从而增强了控制的快速性,大大提高了控制器的控制精度,防止了由于计算而造成的延迟,消除了以往用PLC来控制要通过上位机来计算而造成的时间延迟。

3系统仿真

本系统模拟淮沪煤电丁集矿自动供水的实际情况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煤矿井下水压可以快速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也保证了井下供水的要求,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控制效果。

4结语

第7篇:智能论文范文

(一)总体目标

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和高效的生活环境,实现以家庭智能化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小区。

(二)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

按照智能小区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小区智能化系统可具体分解成以下几个子系统,其每个子系统均具有一项具体功能:家庭智能化系统;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小区网络、通讯系统;小区CATV系统;小区设备自控(BA)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小区对讲系统;小区智能三表抄表系统;小区物业管理及一卡通消费系统;小区停车库管理系统;小区增值服务管理系统。

(三)智能小区系统的设计原则

1.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

2.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3.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和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

4.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5.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6.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7.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二、智能小区系统及技术概要

(一)智能小区系统简介

1.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小区设备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控制、管理为核心,并带有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综合监控性系统,主要是对小区内的电力、照明、电梯、给排水、防盗和火警等设施进行检测、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以达到安全、节能、经济和舒适的目标,实现一体化的监测和控制。

小区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BA中央监控系统提供与小区网络系统接口;供配电监控;给排水监控;公共照明:包括小区公共场所照明及泛光照明和楼道照明(声控/红外感应/时间表/照度)的控制;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要求与安保、消防联动;电梯运行监测;喷泉设施控制。

2.通信自动化(CAS)。小区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小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电话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和闭路电视接收系统,它是小区实现对外界联系、获取信息、感知外部世界、抒感和加强信息交流的关键系统。

小区网络系统基本要求:小区网络系统是小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的基础平台,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信息流量的需求,以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交互的要求,同时网络应具备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为实现小区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控制自动化,保证小区内各类信息传送准确、快捷、安全,最基本的设施就是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实现这个系统的实质是将小区中计算机系统、电话系统、自控、监控系统、保安防盗报警系统和电力系统合成一个体系结构完整、设备接口规范、布线施工统一和管理协调方便的体系。

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必需综合考虑BA、CA、SA、CATV、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信息交互需求,采用先进的、高性能的、灵活的、经济的结构化布线设备,充分利用线缆资源,并合理设计。系统目的是将小区中计算机、电话,自控安防、电力和照明等系统统一在一个子系统下,形成设备接口管理协调完整的布线体系。

(二)智能小区的基本内容

1.家庭生活智能系统:安保智能;消防报警;电器(设备)控制管理;厨房智能化;家庭保健护理系统(家庭远程医院)。

2.小区管理智能系统:车辆管理及收费;给排水控制;保安人员巡更系统;人员进出管理(门禁系统);电视监控及周边红外监控系统。(下转第177页)

(上转第170页)

3.通信自动化:小区局域网和小区程控电话交换机;卫星及闭路电视网;有线电视系统、CATV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

(三)智能小区的关键技术

智能小区的关键技术包括:综合布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三、智能小区基本功能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日益逼近,必将导致人们在家庭住房需求概念上的彻底变革。从以往追求居住的物理空间和豪华的装修向着享受现代化精神内涵与浪漫生活情趣的方向发展,以追求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智能化家庭所提供的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电子购物。网上医疗诊断、参观虚拟博物馆和图书馆、点播VOD家庭影院,甚至于在数千里之外遥控家里的空调设备进行温度调节和家庭电器的控制,以及照明的亮度调整;当家庭中发生安全报警(包括:盗警、火警、煤气泄漏以及疾病紧急呼救等),在外的家庭成员可以在接到报警信息以后,通过电话线路或互联网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

四、结语

为适应国家加快住宅建设发展的形势,增强小区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我们有必要在结合国内外智能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此类系统既考虑智能小区的现行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也考虑了小区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市场适应性和住房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1993.

[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第8篇:智能论文范文

一、智能小区系统通信网络结构

智能小区系统是由智能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和基于该系统人性化的多媒体应用所组成。智能小区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硬件系统: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现代化的通信系统、智能化的电表集抄系统、门禁系统和家居智能管理系统。图1即为智能小区系统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1中,在小区中心机房,电话模块局利用光缆上联到PSTN电话网,下行通过电话主干电缆到电话交接箱,电话交接箱通过电话胶缆下联到室外综合箱中的室外高频交接配电箱;室外综合箱中的BAN设备S2403F交换机一方面可通过综合光缆100Mbit/s上联至ZAN点宽带接入设备MA5200的100Mbit/s光口板上,另一方面既可通过五类线10Mbit/s下联至小区网接入HUB,又可通过五类线10Mbit/s下联至室外高频交接配电箱;小区网接入HUB可用来连接住宅户的NDT、单元或配电房的IP电表、门禁终端和物业终端等网络设备;室外高频交接配电箱将住宅户的电话双绞线和10Mbit/s宽带上网五类线重新进行跳接,利用10Mbit/s宽带上网五类线中的一对线来传电话语音就可满足住宅用户边打电话边上网的需要;在住宅用户端,五类线分出的RJ11头接入电话机,RJ45头接入计算机;在小区中心机房,ZAN点宽带接入设备MA5200通过光缆1000Mbit/s上行至南京电信宽带城域网,小区内部局域网交换机通过两条百兆链路绑定上联至宽带接入设备MA5200的百兆电口板上,采用两条链路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将上行带宽增至200Mbit/s,另一方面可做到冗余备份;小区内部局域网交换机通过电口可接家居智能管理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物业管理系统服务器和管理终端、门禁系统服务器和管理终端以及电表集抄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等,这些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可对各自的信息点采集终端进行管理;小区网站计算机通过BAN点设备S2403F交换机的10Mbit/s口接入宽带网,可供用户访问。实际上,图1中的室外综合箱的数目应根据小区住宅户的多少而定,为简单起见,图1中仅给出了单个室外综合箱、单个住宅户和单个各种设备终端。

二、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智能小区系统由宽带网络设备、窄带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各种多媒体应用系统服务器和终端组成,通过这些设备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由于窄带通信网络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比较简单,下面将主要介绍其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网络智能控制数据终端(NDT)系统

NDT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智能住宅控制系统,它包括住宅楼宇防盗报警、灾难报警、紧急求助、水电气暖多表远程自动抄收、家用电器控制等,通过计算机网络线路构成整个住宅小区的集中管理控制系统。NDT网络智能控制数据终端示意图如图2所示。

NDT网络智能控制数据终端简称NDT智能终端,具有多个数字、开关、脉冲量I/O端口,可用于住户室内外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煤气泄漏检测、紧急报警和服务请求、水电气表的数据记录等多种用途;键盘可用于查询显示当前水、电、气三表读数及费用;具有液晶显示屏,可用于公告信息、提请住户注意、及时通知住户交纳各种费用等。每个NDT作为数控终端,置放于住户室内,可通过宽带城域网接入层设备、小区内部局域网设备和家居智能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通信;家居智能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可以实施对每个NDT的监控和管理,并保存有住户的相关数据库。系统通过电话语音卡,可实现电话远程家电控制、报警信息查询等。

NDT智能终端介质访问协议为IEEE802.3,网络传输协议为TCP/IP。水表和煤气表可以提供脉冲信号,通过信号线连接到NDT智能终端的脉冲量输入口;住宅用户电表为IP电表,上联到NDT智能终端的下联网络口;NDT智能终端的上联网络口通过五类线连接到16口HUB的某一口上,NDT智能终端和住宅用户电表均设有IP地址。

栌蠭P地址的单元、弱电井和配电房IP电表,连同接在NDT智能终端上的住宅户IP电表均受电表集抄系统中的服务器控制和管理。通过电表集抄系统中的管理终端可及时了解每个电表的读数。

(2)宽带城域网接入层设备系统

宽带城域网接入层设备由ZAN点宽带接入设备MA5200和BAN点设备S2403F交换机组成,再加上小区网接入HUB、小区内部局域网交换机共同构成智能小区通信网络系统。

MA5200多业务宽带接入设备是一种以太网接入处理系统,是宽带城域网上分布式BAS(宽带接入服务器)。它采用先进的网络处理技术和交换式总线技术,具有强大的硬件转发能力和灵活的协议处理能力。可以提供智能小区的以太网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视频点播、网络互连等多种业务,能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多种计费策略和认证策略,可以对用户的业务流进行流量限制,对用户的访问目的地址进行限制,并对用户进行二层的隔离和受控互访,充分保证网络的安全。MA5200支持静态或动态的IP地址分配,采用虚模板方式配置接入用户的IP地址网段。MA5200在用户侧提供百兆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为用户提供10Mbit/s以太网电接口,支持VLAN用户接入方式。

S2403F交换机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功能强大的面向工作组的以太网交换机。它提供24个10Mbit/s以太网端口,3个自适应快速以太网交换端口,所有端口都支持全双工的通信方式,支持即插即用,提供VLAN功能。

小区网接入HUB是S2403F交换机的端口扩展设备,可提供16个以太口,以供NDT和其他智能终端使用。小区内部局域网交换机是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它提供24个以太网端口,用来连接各种服务器和管理终端。(3)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由门禁终端、门禁服务器和门禁管理终端组成。用于东、南、西、北四个小区进出大门的防范。在小区大门上安装门禁系统,在门框上边中央位置安装一对门磁,小区人员可用钥匙正常打开大门。当系统处于设防状态时,如果发生撬门,则会发出报警信号,通过门禁终端将信号传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的门禁系统服务器上,即显示出哪一个门发生何种类型报警,值班人员即可调度保安人员现场处理。而对于每个住宅户的门禁系统则是通过NDT智能终端,由家居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控制。

(4)物业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主要由物业终端、物业服务器和物业管理终端组成。物业终端主要有IC卡读卡机、摄像监控机等。小区车辆的出入及收费、购物消费以及其他休闲消费均采用物业管理系统中IC卡管理系统来进行收费管理。就小区车辆而言,对长期用户可用月卡,对来访车辆可用临时IC卡,所有IC卡均经读卡机自动收费。在小区出人口设置摄像监控机,对来往车辆进行自动监控,并把车辆的资料(车牌号码、颜色等)传输到物业管理系统中心软件中。当车辆进库时,在IC卡读卡机检测到有效卡片后,闸门机上升开启,车辆进库,当车辆驶过感应器线圈时,闸门机自动放下关闭。当有车辆离开时,司机所持的IC卡必须和电脑资料一致,包括车辆的资料(车牌号码、颜色等)一致,才能升杆放行。

以上简要介绍了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保证各个组成部分能可靠运行,下面将讨论智能小区系统的运行机理。

三、智能小区系统网络运行机理

智能小区系统网络配置包括VLAN划分和IP地址分配。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是否能稳定运行。

(1)VLAN划分

VLAN划分包括用户正常上因特网的VLAN划分、各种智能终端的VLAN划分以及小区网站的VLAN划分,各种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均无VLAN划分。VLAN的划分由宽带接入设备MA5200和S2403F交换机完成,小区网接入HUB下的设备的VLAN号由上联S2403F交换机端口的VLAN号决定。

MA5200每槽位100Mbit/s光口板下可接8台S2403F交换机,S2403F交换机的一部分端口可接因特网用户,另一部分端口下联至HUB可接智能终端。为保证MA5200同一槽位下每台S2403F交换机的每个接因特网用户端口有单独的VLAN号,一般约定,接因特网用户端口的VLAN号在1~250之间,下联HUB的交换机端口的VLAN号在251~500之间。通常,每个住宅户均安装有NDT智能终端和IP电表,如所有的智能终端均在同一VLAN下,势必在网络上产生过多的广播包,如给每个智能终端一个VLAN号,势必造成VLAN号的浪费。系统建议100个智能终端划分在同一VLAN下,相应地下联同一VLAN智能终端的HUB上联不同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应具有相同VLAN号。需指出的是,如连HUB的S2403F交换机的端口具有相同VLAN号,则S2403F交换机应上联至MA5200同槽位的100Mbit/s光口板端口上。

(2)IP地址分配

第9篇:智能论文范文

1.1实现物理隔离的安全性

在智能电网的诸多安全方面中,物理安全非常重要,其内涵意义是指运营智能电网的系统过程中所必备的各类硬件设施的安全性。其中最主要的有对硬件设备方面被物理非法性的入侵的防范、对无授权物理的访问的防止以及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构建机房等。其中,主要的硬件设施有,流量的智能统计器、各类测量的仪器以及各种类型的传感设施,在通信体系中各类网络应用设施、主机和数据存储的空间。

1.2网络的安全

网络安全需要智能电网应该具备高可靠性。当前智能网络的发展规模急剧膨胀,互联网电网体系逐步形成,复杂的电力系统的结构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加强,但其脆弱的防线也成为重大的问题。尤其当前网络的环境复杂性增强,智能化的攻击手段防不胜防。个人用户的网络信息也不断受到威胁。智能的终端始终存在漏洞。

1.3数据的安全保障弱、备份能力低

当前尽管对数据的保护以及数据自身安全性的软件很多,但网络的复杂化使得风险市场存在。数据被破坏、被盗取,数据库被侵犯的现状依然存在。智能电网的数据对于整个国家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必须制度化的、规范化的进行数据的安全措施,以改善当前的状况。

2解决智能电网安全的方案

2.1边界的安全防护

边界的安全防护着力于有效的的控制与监测该边界中进出的数据流。检测的有效机制是以网络入侵的检测为基础,在网络的边界进行检测与清除恶意的代码,并对网络进出的信息内容加以滤化。以此来真正实现过滤诸多协议的命令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网络的最大流量以及网络的连接数进行限制,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节约性。以会话的状态和信息为基础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升对不良信息的拒绝能力,以单位对允许或者拒绝信息对网内资源的访问进行决策。其中,实现这一功能最有效的软件即建设边界的防火墙。因而,必须明确的找出网络区域的安全边界,以此来在各个点设置防火墙。

2.2网络环境的安全保护

对于我国的电网公司而言,其网络点安全问题产生于各个单位的网点。这样网络的大环境下,必须进行安全的防护以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不断的发展。

2.2.1从结构上提高各网络设备的性能,提升其对电网业务的处理力度并始终存有大量的空间。这样,在智能电网面临高峰期的业务阶段时,线路和设备的设置能够满足其繁杂而大量的业务需求。

2.2.2安全的接入方面必须有效的控制安全的接入控制,运用当前最主要的协议类型,实现全网络的控制。对非注册的主机进行控制,使其无法对网络进行使用,有效的保护主机。实现资源的安全存储,避免外来信息的非法访问。

2.2.3安全的管理设备在网络的设备登录中,必须设置身份的验证,限制管理员的网络设备登陆地址。设置的口令必须要更强、更长、更复杂,同时定时进行变更。对同一用户进行连续登录实行失败次数记录,超过一定次数变进行锁定。

2.2.4对安全弱点进行扫描在智能电网内部网络中,进行漏洞的扫描系统设定,对网络系统、相关的设备以及数据资料库定期扫描,及时发现钱富裕系统中的漏洞,防范攻击。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