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idc分析报告范文

idc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idc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dc分析报告

第1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由于如今许多数据中心面临能源成本不断攀升、能源供应即将受到限制、场地即将占满的严峻形势,外包绿色数据中心也许是一条逃生路线。这是idc和Gartner两家研究公司的几项最新报告提出的综合看法。

四处受限

Gartner公司的分析师认为,数据中心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一边是高昂的能源成本,另一边是场地空间受到制约。据他们声称,到2011年,美国企业数据中心有70%以上将受到能耗、场地空间以及成本带来的实际干扰。

另外,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美国企业的大多数数据中心用于能源(电力和冷却)的费用与用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费用一样多。

Gartner公司的研究副总裁Rakesh Kumer向许多CIO敲起了警钟,他说:“美国大企业的CIO们要准备好迎接数据中心迅速变化的时期。出现这种干扰的同时,资本和运营支出也会大幅增长。要是无法迅速、准确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和技术,就会导致过高的能源费用、昂贵的服务合同以及迟迟无法实施新技术。”

将来受到影响的不单单是美国。Gartner公司估计,在接下来的五年,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70%以上不得不对数据中心设施进行重大改动。美国拥有大型数据中心(面积超过5万平方英尺)的密集程度最高,其中大部分是在七年前构建的。

Kumar还提到了电力供应紧张:“这些遗留中心在构建时通常依照每平方英尺大约耗电100瓦到150瓦的设计规格;目前的设计却要求每平方英尺大约耗电300瓦到400瓦。而到2011年,可能会增加到每平方英尺耗电在600瓦以上。这些带来的影响就是,现有的数据中心大多数无法自行托管下一代高密度设备,所以CIO们不得不对现有场地进行翻新、构建新场地,或者是另辟蹊径,比如借助托管服务提供商。”

由于下面三大问题相互作用、造成干扰,数据中心在接下来的两年或更长时间里会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1. 遗留数据中心没有足够的电力和冷却能力,无力满足下一代的高密度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需要;

2.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IT基础设施的容量增长会超过数据中心现有的场地空间;

3. 需要借助优化工具和建模技术来管理急剧攀升的能源成本。

资金支出变为运营支出

Gartner公司得出了如下结论:在今后的三年或更长时间里,数据中心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据中心托管服务。

传统上,美国市场的用户不愿积极租下场地、然后从这个场地运行IT服务的方案。不过,Gartner公司已察觉到了用户的态度会在接下来的九个月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在接下来几年会越来越快。

它推测,自己新建数据中心需要庞大的资金成本――相比之下,租用场地的日常性运营成本却要低得多,这种财务影响会鼓励公司探讨使用托管场地的可行性。

Kumar对此完全赞同:“最终结果就是,向精心设计的现代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商租用场地,这会带来财务和运营效益。目前,这个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因而导致用户支付的费用迅速增长。”

外包带来好处

IDC公司的分析师提出了类似的结论。

在名为《通过外包托管解决方案获得成本和能源效率》的报告中,IDC公司声称,大约50%的公司自行托管网站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并且使用自己的数据中心设施。

但随着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现状会随之被打破。压力包括:电力和冷却成本不断攀升、绿色IT计划越来越必不可少(Gartner公司的分析报告没有提到这一点),以及电力等成本从设施部门逐渐转移到公司内部的IT部门。

托管行业在不断成熟,中级市场已经出现了合并和托管专业公司,它们在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功能和服务。

IDC公司得出结论,以下三大利好因素将有助于让绿色外包托管公司颇具吸引力:

1. 节省资金:如果从内部自行托管改为外部托管服务,大多数公司会在资本和运营支出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得到好处。除了个别极其特殊的场合,IDC建议应当至少评估非核心基础设施采用外部托管服务的可行性。

2. 保护环境:IDC认为,大大小小的企业如今应当考虑各自IT运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公司自己可以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借助定义了环保策略的外部托管服务提供商。托管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比如让众多客户共享一套基础设施、降低每台服务器的功耗,从而有望减少浪费、减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3. 帮助IT部门应对数据中心能源成本:IDC认为,对能源安全给予的关注可能促使能源价格提高、价格波动性加大,而这两个方面都关系到为数据中心供电的成本。数据中心电力费用方面要承担的责任从设施部门日益转移到IT经理,目的在于促进整合得更为紧密。

另外,带来的这种压力会迫使IT经理们寻求其他的运营模式,比如把数据中心托管业务外包出去。专业托管服务提供商与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商谈下来的条件要比大多数公司自己争取到的条件来得优惠,因而降低了成本。(沈建苗编译)

Rackspace公司的做法

2007年4月,Rackspace宣布自己搬迁到新的数据中心,将改用对环境有利的能源,希望有助于降低公司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程度,并且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其客户的要求。Rackspace在全球范围开展了一项碳中和(carbon neutral)托管计划。碳中和其实就是指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许多人对此非常关注。

Rackspace声称打算这么做:客户每投入使用一台服务器,就为客户在英国种一颗树。至今为止,它已经在英国的彭布罗克郡种下了1100多颗树。Rackspace现在还利用惠普的服务器,该服务器配备了AMD皓龙200系列双核处理器,而这种处理器的耗电量低于之前几种型号的服务器处理器。

这家公司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总经理Doug Loewe说:“托管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需要考虑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动IT基础设施,以便应对像绿色IT这些新的挑战。”

第2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web服务器;监控;0040

1、本系统的功能

本文以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Restful Web Service、0040等技术框架构建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的系统设计和概要设计。主要有以下功能需求:

(1)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2)海量数据存储;(3)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4)轻量级的Web服务;(5)物流管理;(6)综合的智慧服务;(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8)系统操作的简单性:(9)良好的可扩展性;(10)跨平台性;(11)良好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2、概要设计

通过对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对数据实时性、多进程间跨平台通信(包括同步与互斥)、数据库的实时访问等性能有比较苛刻的需求。通过对REST、ACE、TAO和0040等物联网相关关键技术调查,结合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开发人员的技术经验(深入c++技术),选取了ACE+TAO+0040+REST框架来完成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3、体系结构设计

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遵循如图1提出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即感知层、异构网络接入层、海数据处理层、智慧服务层等四层构成。

3.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负责实现对物理世界中大自然的“物”进行感知和信息获取,目前的主要技术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读写器来实现的。目前常见的传感器可以从物理世界获取温度、湿度、光照、压力、脉搏、碳含量等形式的数据,而通过将一维标签、二维条形码等附在“物”上,可实现对“物”的有效跟踪和管理。

3.2 异构网络接入层

作为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的拓展和延伸,物联网的网元通常是异构的、无线的。必须实现各种异构无线网元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才可以保证物联网的广泛互联和泛在接入。常见的物联网的网元有:无线传感器网络、Ad-hoc网络、车载传感器网路、Bluetooth自组网、Wi-Fi自组网、机会网络等。

3.3 海数据处理层

物联网的异构网路接入层收集从感知层感知的物理世界的信息,并交由数据处理层成来完成数据融合、清洗、重组等工作,最终形成智慧数据。由于物联网的节点数目数以百万亿,因此,如何存储、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以便为服务层的用提供智慧数据是还数据处理层的核心问题。

3.4 智慧服务层

物联网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综合的智慧服务,服务使用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数据中心、不同的网元、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不同的物理区域。物联网的智慧服务层所提供的应用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典型服务的跨领域的综合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应用的高效融合、还可以为综合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持。

4、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对拟构建的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描述和体系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拟构建的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本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构成:

4.1 传感器和执行器节点、3G智能手机

为了实现对底层物理信息的收集,需要使用感知技术来完成。本系统使用传感器和3G智能手机手机来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其中传感器收集温室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参数,3G智能手机收集带有RFID标签、二维条码、一位条码的农药、化肥、农用工具等的信息。传感器收集信息后,通过Zigbee协议,传送至智能网关,智能网关实现zigbee协议与TCP/IP协议的智能转换,将数据预处理后送至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Cente~IDC)。而3G智能手机通过本系统基于摄像头开发的快拍方式的Android服务,将获得的感知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接入至IDC中。通过智能终端,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实现泛在接入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周围环境的功能。

4.2 智能网关

智能网关在本系统中负责实现TCP/IP协议与zigbee协议的转换,同时在透过网关,将数据感知层采集来的数据发送至IDC中,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同时支持智能手机以3G方式接入行冗余处理、清洗、重组和融合,形成多模可用数据。IDC处理后的数据主要供Web服务器使用来完成综合Web服务。通常用户不直接访问IDc,管理员角色的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实时管理和配置数据库。

4.4 Web服务器

第3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3月中旬的CCBN会议可以说是对中国IPTV以及数字电视产业的一次检阅。从展会上各参展商的表现来看,数字电视在内容上的优势极其明显,而各设备厂商则对IPTV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三网合一的前景比较乐观。但是,IPTV真的是一片坦途吗?

IPTV本身融合电信、广电、互联网三方面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推进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电视、互联网利用各自的特点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但是数字电视跟IPTV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尽管电信部门对“三网融合”表现出强烈的推动欲望,但广电内部直到2005年年底才确定下来要大力推广数字电视,从广电角度来看,广电与电信的融合问题还远没有纳入实际性规划中。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师孙巍峰认为:广电发展数字电视与电信行业发展IPTV,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有竞争才能相互促进。目前杭州模式就是广电与电信合作的结果,杭州数字电视的收入构成就是数字电视加IPTV的模式。杭州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50万户,基本收视费是每月14元/户,选用交互业务数字电视用户(即IPTV)的,收费方式是再加35元。目前后者用户数占杭州数字电视用户的20%,约10万户。孙巍峰认为:“大家一直以来认为数字电视和IPTV是对立的,其实,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绝对的,通过杭州模式也证明,数字电视和IPTV同样可以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存。”

第4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本报讯 4月2日,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其获得了国内第一份“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证书(灾难恢复类一级)”(注册号: CNITSEC2008SRV-DR-I-001)。这项认证是国内信息安全产品、系统、服务资质认证权威政府职能机构――中国信息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第一次对灾难恢复服务提供商进行资质认证。

业内人士认为,灾难恢复服务资质证书的颁发,对整个灾难恢复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对灾难恢复建设单位而言,有了选择灾难恢复服务提供商的标准和依据; 其次,它对规范灾难恢复服务市场、引导良性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通过权威政府职能机构的审核,灾难恢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可以让用户对其更加信赖。(王坤凝)

环球财富网商务模式受追捧

本报讯 在近日闭幕的第三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上,环球财富网作为综合类电子商务网站,以全球产品分销服务管理平台的重大创新一举摘得20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最佳创新奖。环球财富网深入电子商务产业链,分析客户业务行为,将企业所涉及到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过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做到线上商务和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朱泉峰)

曙光龙芯防火墙“入驻”国家战略部门

本报讯 近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曙光龙芯防火墙在国家战略部门安全产品采购中捷报频传,获得了中国人民安全产品的最高级别认证,这也意味着,曙光天罗防火墙获得了入驻军队、武警、国防等战略部门的“通行证”。另外,在我国政府信息安全防范的另一要害行业――税务部门,曙光龙芯防火墙也经过了多轮评测,成功落户国税总局。(刘丽丽)

金山毒霸斩获VB100金山软件开盘大涨

本报讯 4月3日,全球最权威杀毒软件评测Virus Bulletin公布了最新一期的VB100测评结果,金山毒霸2008再次斩获这项世界顶级的反病毒权威认证。VB100 4月份的测试采用了Windows vista business 32 sp1系统下的病毒作为检验样本,金山毒霸2008以100%的诊断率、0%的误诊率,在手动扫描及实时监控两种模式下均完全识别Wildlist清单中的所有病毒,没有发生任何误报情况,顺利通过评测,得到国际权威反病毒实验室的充分肯定。

又讯 3月31日下午5点,金山软件(HK.3888)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金山软件在2007年总营收达5.5661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76%,其中网游占71%,软件占28%。年报后,4月1日金山软件股票以2.25元开盘,较前一日上涨7%,交易活跃。分析人士认为,受金山年报优秀业绩表现的影响,金山股票预计会有较大涨幅。(广)

升腾四度蝉联微软金牌合作伙伴

本报讯 近日,在最新年度的微软合作伙伴名单中,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再次获得微软金牌合作伙伴称号。这已是升腾资讯连续4年获得“微软金牌合作伙伴”的称号,在瘦客户机行业尚属首例。从微软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嵌入式OS市场开始,升腾资讯与微软双方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推广等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升腾公司结合微软的技术在使效益最大化方面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证明。(朱泉峰)

第5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论文从终端显示技术、多媒体技术节能环保材料与技术等方面较全面的介绍了有关广电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后提出了广播影视新媒体应对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终端显示技术

gsa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5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大约100款lte终端设备,包括最近在cebit展会与移动世界大会亮相的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完善,尤其在终端发展方面。今年2月,gsa在的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63款lte可用终端设备。而最新数据表示,相比2月,现在lte终端设备数量增长比达到55%。lte生态系统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全球70个国家已有180家运营商确认投资lte,52个国家的128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商用lte系统,另外还有52张预商用及测试网在18个国家部署。目前已有1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lte业务,分别位于奥地利、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香港、日本、挪威、波兰、瑞典、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led技术

通过gprs/edge/cdma/3g无线网络,实现从信息编排、发送,中心服务软件自动生成信息播放列表,并通过数据中心下发到对应的分组终端设备,由下位机控制系统在有效时段内于led显示屏按时滚动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具有组网规模大、不受距离限制、覆盖范围广、实时信息、同步效果佳、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辆、气象、政府、商业、交通、餐饮、娱乐、地产、旅游、医药等各个行业的信息。不仅提升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为城市架起了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带给人们享受无线信息的乐趣。

(二)平板电脑

目前,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类it终端产品,仅仅1年的时间,平板电脑就一跃成为去年整个it界的最新宠,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均分析报告预测,平板电脑将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且这一旺盛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全球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甚至在其年度预计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将取记本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今年企业用户将消化掉平板电脑出货量逾25%的市场份额,明年该数量还将继续上升至少25%。平板电脑此番大热的态势,必将影响pc产品的销量。尽管业内的意见普遍倾向于平板电脑不会取代pc和智能手机,但是平板电脑的份额还是继续上升。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

二、影像技术

(一)webp影像技术

google新webp影像技术可让网页图档有效进行压缩,同时又不影响图片格式兼容与实际清晰度,进而让整体网页下载速度加快。google在今年的googlei/o大会上除了提出googletv概念外,在第一天也提出针对html5技术应用外,也提到webm相关编码技术。除了希望能将影片内容赋予更有效率的编码即减少档案大小外,google也希望能针对静态图文件作到“减肥”的目标,因而提出webp的新影像技术。透过webp编码技术,原本如jpeg格式的图档可有效减少40%的档案大小,而虽然图档经过压缩却不会严重影响内容呈现,甚至一般肉眼根本无法判别是否经过更改。而网页内容随着图档尺寸变小,提供下载的速度也能更快,同时也能减少频宽负荷(根据google官方统计,约有65%的网络流量是在下载网页图档内容)。目前google准备将webp影像技术变成标准技术,不仅是一般网页可用,其它诸如数字相机、手机等装置均可使用。

(二)超高清液晶电视

nhk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数字视频系统研究样机,称作超高清视频系统superhi-vision。nhk公司可以从摄像机或硬盘存储器读取视频流,并把它发送到显示屏。这一系统的摄像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连接16个光学高清晰度串行数字接13的控制单元构成。摄像头使用4个1.25英寸的有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它们分别用来捕红光(1个)、蓝光(1个)和绿光(2个)。据nhk公司称对于视频摄像来说,这种新的图像捕捉系统能每秒6o帧的速度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

第6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大集中的定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集中系统”就是“集中交易系统”。但笔者认为,“大集中系统”不应仅仅是交易系统的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称其为“大集中系统”似乎更确切些。

“大集中系统”首先是经营理念与方式以及运营模式的转型,即由运作了10多年的分散经营模式向国际化的经营模式转型。这是“大集中系统”成功的基础。同时,“大集中系统”本质上是构筑券商企业级的IT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以支持券商的业务发展与创新,从容应对来自客户需求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外部竞争对手的威胁。

“大集中系统”应包括集中交易系统、企业级财务与ERP系统、企业级业务监控与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级营销与CRM系统、企业级数据仓库与业务分析系统等。如果按传统证券业务的分法,分为前台、和后台。

前台主要包括客户的访问与接入、订单的录入、路由分发、管理等;主要包括风险管理、限制与信用控制、盈亏分析等;后台包括清算结算、托管、总账与会计处理、借贷、司库管理等。

在国内传统的运营模式下,每个券商营业部其实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经纪商,拥有完整的前、中、后台(尽管非常简单,只能支持单一产品交易),而券商总部只是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在“大集中”的模式下,券商营业部将只拥有一部分的前台功能,与后台及部分整合的前台功能都将后移到总部的“大集中系统”上,从而实现券商业务模式的转型。这些系统构筑在高效、安全、高可用的企业级IT基础设施之上。

大集中的建设思路

如前所述,“大集中系统”本质上是构筑券商企业级的IT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以支持券商的业务发展与创新,提高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并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及监管规则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建设“大集中系统”时,需满足券商如下需要:

■ 注重竞争差异。

■ 对竞争、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以及监管方的愈加复杂的要求做出及时反应。

■ 能够灵活地采纳不同的成本结构和业务集中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波动,减少风险,使在成本和效率方面更具竞争力。

■ 通过业务集中,准备应对变化和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是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政治上的,使业务在连续、安全和私密保护的条件下不间断运行。

这将要求在建设“大集中”的IT系统时能够做到:

■ 开放性:在开放式标准的基础上将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托管银行、监管机构,合作伙伴、顾客和员工等之间的价值链连接、整合并高效工作。

■ 整合性:通过策略而不是手工操作将多种资源信息结合并加以管理,并能高效地将以上信息传送到各业务应用与子系统。

■ 虚拟化:将计算资源(处理器、存储和带宽)合理分布,以创造一个新的、无间隙的、相连的计算环境。

■ 自主化:能够做到自我诊断、自我保护以及自我治疗,以改进服务质量和业务持续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 灵活性:当将业务需要和IT费用联系在一起时,随需应变,使计算资源达到正确的平衡。

大券商们可以通过利用这种随需应变的方法,对业务模型和行业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重新构思。通过使用标准化方案和共享的基础设施,满足经营模式转型与“大集中系统”建设的需要;中小券商则可以在充分评估自己的业务重点与竞争优势后,确定自己的建设思路―是自建系统还是选择外包服务商甚至大券商的系统为我所用。

国内券商的IT投资误区

众所周知,证券行业是一个时间敏感性非常强的行业,“时间就是金钱”在证券行业表现的尤其突出。同时,证券行业也是一个对IT技术非常依赖的行业,不可想象如果没有IT技术,这个行业该如何运作?

时间敏感性要求具有高效能的处理平台与技术、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反应时间。对IT技术的依赖性,要求具有高度可靠的运营平台与备份应急机制。同时,还要有效地利用IT技术充分发挥竞争优势,进行业务与服务手段的创新。Charles Schwab, E*Trade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切,都需要券商对IT技术的充分重视与投入。

单就IT投入来讲,笔者认为,大部分国内券商存在几个方面的误区:

■ 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和严格的项目与预算规划及预算

国外成熟的券商一般都有统一的IT规划与技术白皮书,多数在外部的咨询公司的帮助与指导下完成。而国内券商,普遍缺乏统一的科学的IT规划与预算,有些公司即使有,也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这就导致了公司缺乏统一的蓝图与架构,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

■ 总体投入不足,尤其是在近年

谈到IT投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国外的情况。

全球著名的信息分析公司DataMonitor在2002年曾对全球顶级100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做了IT投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金融机构的IT预算平均占整体运营费用(Operating cost)的16.4%,许多著名公司均超过整体运营费用的20%。这里的运营成本包括:所有人员的工资福利、房租、设备折旧、差旅招待等日常开销等费用。另外一种用来衡量IT投资水平的指标是平均到每位员工的IT投入(即企业的IT总投入除以员工数)。根据DataMonitor公司的调查结果,资本市场行业该指标达到36,800欧元。

国内没有见到这方面的公开资料。笔者翻阅了国内某券商公开的财务报表,该券商2002年运营费用为近6亿元,但没有IT投入的数据。据笔者根据该券商的规模与项目投入估算,该公司的IT投入应在不足5000万元,占运营总成本的10%,与国外成熟券商相比有较大差距。而国内这家公司有约1300名员工,平均每位员工IT投资不足4万元人民币。

从整个行业来看,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根据IDC有关国内证券行业IT投入的数据,2002年国内证券行业的IT总投资为23.8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占84.4%,约为20亿元,远不足国外一家全球同业巨头一年的IT投入。若按证券公司员工总数的保守数字7万人计算,平均不足3万元人民币。即使考虑到统计误差、可能的统计口径的细微差别以及服务成本的差异,差距亦是非常巨大,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 IT投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这突出表现在:营业部级IT投入偏大,总部IT投入不足。仍引用IDC2002年的数据,在区区20亿元人民币的IT投入中,营业部占到56.4%,总部占43.6%。总共127家证券公司总部的IT投入只有8.72亿元,平均每家只有680多万元;而在2936家营业部总IT投资为11.28亿元,平均每家营业部38.4万元。这种情况在近一年有所好转,但从总量来讲,问题仍很突出。

第7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可以说,数据中心的应用在向着各领域进行渗透。

不过,在中国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城市能耗的“大户”。根据一份来自Gartner Analysts的分析报告显示,IT行业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相当于整个航空业的释放总量,而数据中心则占到了IT行业中总能耗的40%。

据统计,2011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相当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用电量。目前中国有将近54万个数据中心在运营,并正以每年18%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与数据中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经引发业界的集体关注。

沉重的能耗压力

数据中心(IDC)是指一个具备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的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同时又拥有完善的设备、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服务商可以此平台为基础,为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内容服务商(ICP)、动态服务器页面(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及其他各种增值服务。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放互联网端口,从此开始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传统数据中心的能源处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的IT设备(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使用45%的能源;而支持这种设计的基础设施,如制冷机组、加湿器、计算机房和空调(CRAC)、配电箱(PDU)、不间断电源(UPS)、配电系统等,使用另外55%的能源。传统数据中心由于硬件损耗高,处理器仅使用30%的能源,而系统其余部分则使用了剩余的70%,这就直接导致了服务器的利用率低下。据统计,传统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的利用率一般仅为20%,而剩余的80%都是闲置的。而传统数据中心由于采用楼宇化部署模式,缺乏对业务发展需求的合理评估。以供配电系统为例,传统数据中心的发展模式往往按照中期甚至终期的需求进行初始规划和建设,必然导致机房内基础设施长时间利用效率低下。目前传统数据中心的过度规划、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其能耗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IDC数据统计,中国现在服务器保有量是182万台,销售额为27.7亿美元,目前电力成本已经占到了销售额的30%。北京网通数据中心皂君庙机房的负责人说,“供电不足的问题,不仅无法扩容,而且出租机架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付了电费……北京绝大部分机房的供电都不足。”而中石化总工程师吴正宏也说,“我们的机房是上个世纪90年代建的,到现在数百台服务器已经摆得密密麻麻,所以节能和环保问题就显得特别地突出。”

目前,中国正在兴起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的热潮,但电力供应、散热、运营成本对企业数据中心的影响日益扩大,日益攀升的能源成本正在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在这样沉重的能耗压力下,营造节能环保的“绿色数据中心”已经刻不容缓。

落后的能源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有的中小型、分散式的数据中心。这类数据中心大概有50万个左右。由于建设年代比较早,能源管理标准也较低,这类数据中心在概念上仅仅是聚集了大量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场所,初期建设过程中未对机房建设、气流组织、制冷系统规划及UPS电源规划等做出详细节能设计,在单位比特能耗上,这些数据中心的PUE比较落后。传统的中小型数据中心由于空间布局、供电线路和机柜微环境布局不合理,特别是散热及通风能力较弱,中心机房容易过度制冷或局部过热。由于服务器集中地区过热而导致机器宕机情形日益增多。

此外,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随着服务器的增加,传统的数据中心运行维护成本快速增加、响应速度缓慢等弊端,已经成为很多企业IT构件中对资金、人力、运行投入最高以及最主要的能源和成本消耗部分。

而目前新建的数据中心大都为集中式数据中心。这类数据中心机房设备一般都高度集成,虽然集中式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运维和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但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的资源消耗量更为惊人。位于丰台区科技园区的北京铁通IDC中心始建于2006年,机房总建筑面积达到4050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大小,其中的数据机房面积达到2020平方米。北京铁通IDC机房采用一类市电供电,实施双路10KV市电供电引入,两路电源互为主备用;16台大功率UPS组成多套的独立双总线供电系统,功率超过5000kW。另外,场外配备了两台2200kW的科勒柴油发电机组和一台威霸柴油发电机组实时待命,发电机组自带2吨的油库,可以持续向设备供电8个小时以上,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电源故障。

目前随着企业级数据中心应用日趋复杂,无论是传统式还是新建的数据中心,其主体设备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总控中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装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多个系统,能源管理模式都较为落后。目前中国对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整体解决方案还很欠缺,在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方面的研究也基本属于空白状态。

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

目前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十分惊人。来自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的数据显示,中国典型数据中心的总体能耗已经达到约100万瓦,而电力在数据中心整体成本中已经超过了50%。在中国,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已经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10%,每年消耗电量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产能。数据中心工作组数据中心顾问曲海峰表示,“在中国一个典型的托管性数据中心中,平均4年的电费将超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而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未来,中国对数据中心流量处理能力的需求将增长7至10倍,机房面积将会翻一番。可想而知,电力需求也会随之成倍增长。因此,“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业界和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很多数据中心用户,都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率,建成绿色、低碳、环保的数据中心。

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共同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指导意见特别提出将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工作的意见》则指出要开展“绿色IT”发展战略、通信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等相关研究,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基站的建设,加快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

第8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纺织业,反倾销,国际竞争力



一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



(1)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日渐频繁



表2.1显示,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及最终反倾销措施在逐年增加,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表2.1入世以来美国对华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数目比较



年份



反倾销调查



最终实施反倾销调查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2002年



11







8







2003年



11







11







2004年



6







5







2005年



6



1



16.67%



2



1



50%



2006年



3



1



33.33%



3



1



33.33%



2007年



14



1



7.14%



12



1



8.33%



2008年



15







13







2009年



22



2



9.09%



10



2



20%



2010年



11







3







2011年



20







5







合计



119



5



71



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整理



2002年到2004年没有反倾销案件,而从2005年开始美国对华纺织品开始反倾销,主要原因是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在2005年1月1日之后,纺织品配额将被取消,从而导致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贸易额逐年增长。2002年的出口总额是617.69亿美元,2004年是973.85亿美元,而到2005年则突破了1000亿美元,并且其后每年以超过200亿美元的规模递增,因此,美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反倾销措施。



(2)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立案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纺织业遭遇美国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纺织产品的所有领域,已从传统的各种原坯布、纱线及织物发展到各种面料,麻绳、鞋类,服装配饰等产品领域。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税率高



由于中国纺织企业对国际反倾销规则不熟悉,反倾销抗辩意识淡漠,经常被施以不公正的裁决,受高额反倾销税的限制,遭受严重损失。美国对我国立案的纺织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较高,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削弱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表2.3入世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立案产品终裁征税案件中反倾销税率统计



终裁时间



产 品



获 得 分 别 裁 决 待 遇 企 业 数



分 别 裁 决 企 业 税 率



普 通 税 率



2006年



艺术画布



2



77.90%



264.09%



2007年



聚酯短纤



2



3.47%~4.86%



44.30%



2008年



复合编织袋



3



74.7%



91.73%



2010年



电热毯



3



93.09%



174.85%



2010年



带织边窄幅织带



13



115.70%



123.83%~247.65%



数据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二 应对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对策



反倾销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在美国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虽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在逐年增长,但是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20.1%下降到2011年的13.1%。增长率从2002年的15.76%增长到2006年的25.18%,然后逐年下降,至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9年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发起了两起反倾销诉讼,明显的抑制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纺织品产生了极大的恶性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我国纺织业的利益。



(1)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容易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 因此,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减少他国针对我国企业频繁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政府和民众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促使美国确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对美国纺织品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容易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因此,我国应适当调整外贸增长的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美国投资建厂,扩大直接投资,产品可以在美国当地直接销售,有利于在美国市场上的扩张。



(3)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应诉



当美国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时,我国的企业应积极抗辩,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为我们进行辩护。争取对我方有利的结果。企业应严格遵守应诉时间,如果时限规定没有得到遵循,则很可能导致对我国企业不利的结果。企业在进行反倾销应诉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



(4)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多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因此极易被怀疑倾销。所以我国企业要提高出口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



参 考 文 献



[1] 孟祺.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J].管理科学文摘,2004(11)



[2] 杜冬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反倾销案实证及对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阳.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6)



[4] 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0(16)



[5] 刘燕婷.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浅析



攀枝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温庭海



摘 要



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飞速发展,通过软件外包,我国的软件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因此,软件外包被视为软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解决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所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外包,产业结构 复合型人才



我国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发展很快,。2010年,软件外包的规模更是达到了2750亿元。但总体上看,我国软件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承接业务的规模、水平还是质量都与印度等软件外包大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规模较小



中国与印度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项目,但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快速发展,而中国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从事软件外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量较多,但集中度低,在经营规模上缺乏实力强劲的软件外包企业,《2007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及人才调研报告》调研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软件外包实现收入约20亿美元,营业额少于1000万元的企业占76.9%,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企业占15.8%,超过5000万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3%。而印度已出现数家超过50000人、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外包企业。



2.产业结构不平衡



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相当不平衡,在接包业务上,以ITO和BPO为主,KPO很少。据2010年工信部数据统计,我国外包业务在2010年额度达到约2750亿元,但是ITO和BPO则达到了95%的比重,而其他的比如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则只有约5%。总体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而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比如创意、设计等智力密集型工序仍多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我国整个软件产业在IC设计收入方面只有3%左右。这种模式的附加值非常的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发展高端软件外包企业的一块软肋。



3.分布地区集中



分布地区上,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小城市较少。我国软件外包的分布地区比较集中,大都分布在沿海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少。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杭州、厦门、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吸引了美、日、欧等国和地区的发包商。而在其他的中小城市,软件外包业发展得相对较少。



4.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每年都要吸收大量员工,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预计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20万人,而且缺口量正以每年2 0% 的速度增长。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



另外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人才结构也不不合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底部程序员与顶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管理人才少,中间软件项目工程师太多的局面,不符合产业需求的“金字塔型”结构。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



推动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决定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优良的投资环境。我国政府应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经营环境。既要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投资于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不断的鼓励外商在华设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鼓励国内软件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



2.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最制约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既有计算机技术的业务能力,又能与国外客户交流沟通,还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应该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打破原来学校教育和企业需要相分割的状态,从而把学校教育与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点对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不断接到关于知识产权的控诉,这也影响到我国承接欧美国家的外包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以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普遍缺点是规模过小,我国规模最大的东软集团从事软件外包的人数也不过4000多人,外包合同额2006年仅1亿美元。而印度的TATA公司拥有3万多名员工和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要具有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对分散的企业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集群规模优势。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5.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涉及的领域普遍很广,包括电信、电力、保险、行政、交通、物流、传媒、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做得非常优秀。我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在国际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独特之处,这也影响到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定位。事实上,俄罗斯在高档软件和装嵌软件的外包业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埃及则重点突出欧洲语言呼叫中心的业务,新加坡因为具有完善的安全和法律体制,使其在承接高安全性外包业务时更有把握。我国软件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我们的目标市场,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外包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正吸引着全世界软件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因此探索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的道路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需要我国政府、企业、社会广泛参与,才能促进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咏.论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宏观分析报告[R].

[3] 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软件开发与离岸外包市场预测与分析报告[R].

第9篇:idc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智能终端 3G 移动互联网

1 引言

近两年来,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出货量迅速提升。据IDC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比2009年同期增长50%。作为全球领先的3G市场,美国2011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普通手机,而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在两年内超越个人电脑,这一切都意味着移动应用的终端瓶颈被打破,智能手机已成为3G时代的主角。

从移动运营商来看,国内外的运营商纷纷引进包括智能终端在内的各种新型终端。在美国,AT&T两年的iPhone独家销售权到期,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开始销售CDMA版本iPhone。在国内,2010年。中国电信与黑莓达成合作协议,面向其政企用户推出了CDMA版本的黑莓手机,随后中国移动也引进了GSM版本黑莓手机;2011年伊始,继中国联通2010年引进苹果iPhone后,中国电信拟引进CDMA版本的iPhone,并且已经在广东拨通第一个C网电话。

移动运营商们争先恐后引进各种类型、各种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其用意何在呢?这是因为,智能终端对于3G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把握着3G发展的咽喉。智能终端对3G发展的作用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正面影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用户发展、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加速增长、推动3G业务发展;而其反面影响则体现在两个反面:高数据流量造成网络拥塞、高手机补贴导致行业整体收益降低。

2 智能终端对3G发展的正面影响

2.1智能终端促进3G用户发展

苹果iPhone可以说是智能终端的代表,正是由于iPhone及其独特的“iPhone+App Store+iTunes”商业模式,在全球引发了一股强大的智能手机风潮。

2008年7月,为配合iPhone 3G版上市,苹果推出了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iPhone手机、App Store应用商店、iTunes音乐/视频下载三剑合璧,并开创了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分成的新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无疑对移动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形成分流,并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可是,iPhone仍然得以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进行销售。原因如下:

(1)iPhone终端增强了运营商在发展新增用户方面的比较优势

如图1所示,对AT&T在美国市场销售iPhone 3G版手机以来,与Verizon的新增用户数量进行对比。

图1中的数据是两个运营商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两年的净增后付费用户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AT&T和Verizon的净增后付费用户总量是趋于下降,而且没有哪个运营商连续地在新增用户上占上风。但AT&T明显领先于Verizon的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在2008年3季度iPhone3G版手机时,一个是在2009年3季度iPhone3Gs版手机时,从中可以看到,iPhone手机对于用户的增长无疑有拉动作用。

(2)iPhone终端吸引更多“高价值”用户

iPhone终端不仅在短期内能有效刺激用户发展,并且由于iPhone吸引的大都是高价值用户,因此更将为运营商带来更长远与丰厚的收入和价值。

根据AT&T提供的相关数据,iPhone用户ARPU值高达95美元,是普通后付费用户的1.6倍。这主要是因为iPhone用户都是消费数据业务服务的大客户,高数据使用量使iPhone用户每月在服务费上的开销要比其它手机用户高出60%。另外,由于购买iPhone的用户必须与AT&T签订两年合约,iPhone用户的转网率低于后付费用户平均转网率。

高ARPU、低转网率,再考虑到iPhone用户因终端本身及应用吸引而产生的高忠诚度,必然使iPhone用户具备高生命周期价值。而这一点也得到AT&T的验证,AT&T经过测算,认为iPhone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是后付费用户平均价值的2倍。

2.2智能终端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

近两年,智能终端快速普及,销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国外网络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于2011年2月中旬的《The ComScore 2010 Mobile Year in Review》的报告,美国和欧洲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12月,在美国移动用户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为27%,较上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欧洲的使用率为31%,也较上年增长了将近10个百分点。无独有偶,IDC在2月初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全球市场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于2010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过PC。

由于智能终端为用户带来的全新功能体验及其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刺激了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欲望,从而极大地拉动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在普通场景下,智能手机相对普通手机而言流量提升了10倍。

根据美国一家咨询机构Consumer Reports的统计数据,智能手机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数据流量是150MB,其中iPhone用户更高达273MB;而普通手机用户每月的数据使用量仅为50MB左右。图2是智能手机和iPhone手机用户月数据使用量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超过10%的智能手机用户月数据使用量超过500MB,更有4%的用户月平均数据流量超过1GB。

智能手机用户高数据流量的原因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明。2011年2月,应用商店数据分析公司Distimo发表了一份统计报告,这份报告包含了最大的四个应用程序商店的统计数据,如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黑莓App World应用商店、谷歌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诺基亚Ovi Store应用商店。根据Distimo的统计数据,四大应用商店在2010年的下载量均比2009年增长迅猛: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下载量增长111%;黑莓App World应用商店下载量增长268%;谷歌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下载量增长544%;诺基亚Ovi Store应用商店下载量增长258%。应用软件下载量的翻倍增长,无疑会带来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相应增长。

2.3智能终端推动3G业务发展

智能终端对3G业务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各类3G数据业务的普及;二是提升用户3G数据业务的ARPU。

首先,智能终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与交互,促使智能手机用户在各种新型数据应用上花费的时间相对更多。如图3所 示,智能手机用户花费大约60%的时间在Web/Web应用和地图、游戏等方面,这些都是智能手机上新型数据应用的内容;但仅花不到40%的时间在通话、邮件应用等传统服务上。而非智能手机用户花费在通话、邮件应用等传统服务上的时间则占到70%。

其次,智能终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各类3G数据业务的使用比例。根据美国eMarketer公司2010年6月份的分析报告,智能终端用户对于社交网络(SNS)、新闻/天气、地图/导航/搜索、娱乐/饮食、银行/金融、电子购物等各类新型手机应用的使用比例均均远高于普通的非智能手机用户,如图4所示。

第三,智能终端对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对数据业务收入和ARPU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根据美国市场的调查数据,智能终端用户的ARPU是总体用户的1.6倍,数据业务ARPU是总体用户的2~3倍。以AT&T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3G智能手机用户数同比增加79%,推动整体移动数据收入提高31%,其中iPhone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相比,ARPU高出70%。

3 智能终端对3G发展的负面影响

3.1高数据流量造成网络拥塞,影响用户体验

智能终端的高数据流量无疑会给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带来极大压力。尤其是在网络使用的高峰时段,更会造成网络拥堵以致于出现断线、无法接通网络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用户网络体验与满意度。这一点,在美国运营商AT&T身上体现尤为突出。

2011年之前,AT&T一直是美国市场独家销售商。iPhone虽然为AT&T带来大量新增高端用户,增强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Verizon的比较竞争优势,但iPhone的高数据流量也招致了用户对网络质量降低的强烈不满。

美国一家咨询机构Consumer Reports2009年底一份调研报告称,AT&T的用户经常遇到断线、无覆盖、无法上网等问题,被美国用户评为最差的服务供应商。用户对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满意度评分分别为:Verizon 75分,T-MobileUSA 70分,Sprint 67分,AT&T 66分。这项针对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进行的民意调查共收到了来自26个城市的5万多名用户的反馈意见。AT&T由于语音服务口碑不佳,短信、网页浏览和电子邮件服务质量也欠佳,同时由于其在电话客户服务、网络服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用户问题解决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AT&T在19个城市中排名垫底,累计总评分只有66分。

3.2高手机补贴导致降低行业整体收益

智能终端成为3G发展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业内甚至把智能终端带来的数据业务收入称作移动运营商业绩的“擎天柱”。移动运营商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智能终端依赖。深入分析运营商智能终端的销售模式,就会发现,运营商对于智能终端的高补贴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利润增长;并且由于激烈的竞争已经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整体收益。

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T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增长高达48%,从2009年的2442.4亿韩元上升至3614.6亿韩元(约合3.23亿美元)。尽管净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受智能手机补贴费用上升导致公司支出上升的影响,SKT第四季度实际业绩却并未达到市场预期。业内的市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SKT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5078亿韩元,净利润为4237亿韩元。

美国市场的情形与此类似。早在2008年3季度,即使iPhone 3G的销售业绩大大超出预期,但是为了保证3G版iPhone 199美元的低价策略,AT&T还是加大了补贴力度,所以其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多个季度。AT&T 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iPhone的终端补贴导致其OIDBA(折旧和摊销前营业收益)严重下降,详见图5。从图5可以看到,OIBDA两次明显的下降点分别是2008年三季度、2009年二季度,均为iPhone终端的时间点。

SKT和AT&T的经验教训表明,智能手机补贴费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实践证实,手机补贴政策能有效地吸引那些第一次购买手机的消费者。也就是说,这样的做法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手机补贴吸引用户为运营商带来的收益与它给运营商带来的成本负担相比,不但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反而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这些移动运营商而言,越大幅的数据业务收入增长,越多的新增智能手机用户,带来的却可能是越低的利润率。

从长期来讲,过高的手机补贴政策将会伤及业内所有移动运营商。因为一旦有运营商采取了手机补贴政策,其他运营商就不得不采取跟进策略,导致对终端的补贴额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根据Verizon2008年第3季度财报,受终端补贴提高影响,当季利润(16.7亿美元)和每股收益(59美分)均低于上季度(利润18.8亿美元,每股收益66美分)。

因此,在一些成熟的移动市场,如日本,已经将终端补贴由传统的直接补贴方式转为资费补贴方式,以降低用户的在网成本。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