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知识的运用也可能是机械的,唯情感的升华是能动的、持久的。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教学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下面我就围绕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题,对这堂课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以供广大同仁借鉴。
【案例描述】
本课是新课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来展示教学,并把本主题活动分为几个环节来进行。
一、分组体验“残疾人的行动”
模仿教材中的“小丹”在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或失去了双眼,你能把“上学”两个字写得很好吗?或模仿其他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内容就是一次现场“模仿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跃跃欲式,争先模仿。
环节点析:强调教学的过程,我认为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的体验,只有把学科的概念原理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解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激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二、迷途寻路,求助门诊部
姓名:刘莉 性别:女 年龄:13岁 症状: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白天吃不下,晚上做噩梦,有时甚至想告别眼前的一切。 病因:曾有过幸福的家庭,曾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因爸爸、妈妈在半年前离婚,刘莉被安排在奶奶家生活。因为不是自己的亲奶奶,整天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敢随便说笑;在学校,刘莉更怕别人知道这一切,不愿意与同学过多交谈;前天,老师通知刘莉请家长到学校,因为她几次考试都不及格……不幸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环节,要求各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各尽所能,通过讨论,开出处方。
环节点析:本课的重难点是教会学生能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创设这一情境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人人都急于献计献策,从都急于帮助刘莉。没有分心,没有掩饰,一切都那么自然亲切,在讨论中掀起一个又一个,实在叫我感到欣慰。
三、勇往直前,探寻成功者的足迹
学生分组收集整理,找出不畏挫折的成功者,进行总结汇报,得出:
1.从成功者身上得出他(她)人的共同特点:(1)用正确态度对待挫折;(2)用智慧和勇气战胜挫折。
2.成功者在困难、挫折面前分别采用的方法: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意志力;杨澜――沉着、冷静,对自己有信心,控制住情绪;谈迁――坚韧,不放弃,重新开始;杨利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健康的心态,过硬的技术;小丹(教材)――坚忍不拔的毅力,永不放弃的决心。
环节点析:在上一个过后,同学们又迎来新的任务,更多地参与到收集整理当中,认真地品味着成功者的经验,更加深对“挫折能战胜的体验和理解”,并产生真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又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协作、学会了分享。
四、成功――挫折面前我从容,总结活动,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都从活动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就让我们把这些体会存入咱班的智慧栏中吧,到时我们将评出这次活劝的“最佳点子奖”“最佳描会奖”“最佳经历奖”的获得者。
环节点析:通过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正确地理清本课思路,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其中不少学生在活动中闪烁了思维的光点,并也作了精彩发言。
学生A:我扮演的是“盲人”,我从座位走到黑板前,我都感到无比困难,更不要提再写字了,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尽我所能去关心、帮助残疾人,更要向“小丹”学习,勇敢地战胜挫折和困难。
学生B:这次活动很有意思,让我知道了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能勇敢地战胜自己、战胜挫折,我自己也学会了战胜挫折的各种方法。
【案例反思】
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我认为要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活动形式的设计要生活化
活动中的材料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力就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有关教学内容生活化,并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我的教育和提高。
二、活动形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层次特点
有时,教师设计的活动难度太大,学生无论怎么跳也够不着,难以获得成功体验,如处理不当,势必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假性疲劳,挫伤学习兴趣。
三、活动形式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并兼顾活动结果
纵观活动中呈现的内容,紧扣“挫折面前也从容”,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地掌握了战胜挫折的方法。并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总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无定法,面对新教材,到底如何教好?我会说,一切都在于实践,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我都会大胆去试,大胆去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运用 实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同一堂的教学内容,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引人人胜,有的人却讲得索然无味,使人昏昏欲睡,由此可见,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政治教学中, 笔者认为,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个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1.恰当灵活的案例设计
设计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要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
1.1 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如:在学习初一《身边的诱惑》时,我选编了教辅资料《新教材完全解读》中《“潘多拉”魔盒》的案例: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个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这个盒子。可不久就恢复的正常:“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个盒子里的东西跑了出来。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面临着诱惑,我们青少年必须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学会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1.2 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案例。 如:在探讨《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过的一则案例:某消费者到一大型商场购买了一套中日合资生产的价值上千元的“非纯毛”服装用于送礼。购买时,该消费者对商场售货员说,为了送礼时能体面些,请售货员在购物发票上注明“纯毛服装,日本”字样。售货员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就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开具了发票。时隔不久,该消费者凭发票找到商场,以售货员对顾客进行商业欺诈,要求退货并双倍索赔,商场负责人认为这个顾客是讹诈,没有答应,双方只好对簿公堂。
通过这一案例,不仅让学生当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评判,并在最后与教师出示的专家点评结论相对比,使部分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他今后的学习。
1.3 自己根据课本内容编写案例,事半功倍。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爱》时我编写了这样一了案例:15岁的留守儿童小新,刚读初三因上课纪律差,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让他辍学随父亲外出打工。但他大多数时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还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一记者为抢新闻,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及表现在报纸上进行了登载。
通过这一案例设计,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的学到知识。
2.和谐有效地实施教学
案例教学要重实效,如何让课堂变呆板为灵活才是关键。根据实施教学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选取了“智者让少年去做三件事”的案例:
1.1 呈现案例,提出问题 。呈现案例的方式很多,可以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我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并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请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教材内容,找出问题,得出解决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阅读书课本,引入本案例。同时展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智者让少年去做三件事 ”中的两件:“第一件,衣服,到集市去走一躺,少年听了大吃一惊。”少年敢吗,为什么? “第二件,叫他去奉承村里某个富人,求他赏给自己一些钱,少年听得满脸疑惑 。” 想象一下少年最终会怎样?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1.2 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此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少年不敢做这两件事的原因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智者之所以叫少年做这三件的目的在于让少年思考什么是自尊,从而引出自尊的含义。
1.3 集体交流,讨论案例。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的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
关键词:新课改 案例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所以它自身具有普通教学法所没有的特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般教师会将一些社会中发生过的真实情景作为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历过的社会现象。比如,教师可以选取闯红灯、或者非法经营作为案例实例。这不仅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与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吻合。而这些案例由于贴近生活,是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其案例的吸引,学习兴趣也有所加强。
第二,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所以教师是将学生的兴趣放在核心位置,而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时间教师一般会选用一些层层递进的教学实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步步的推进从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目的。
第三,教学活动的创新性。进行案例教学就是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调动,从而在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由于每个学生自身都具有可挖掘的创新思维意识,在进行案例教学法后,可以使学生的这种思维意识得到升华和迁移,最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得到锻炼。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要想实现更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看课前准备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这也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教材的内容,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学生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使案例教学达到目的,而好的课前准备要求教师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作为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课前准备时应当搜集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主要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过的案例,或者就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要是学生关注的热点,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提供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这样将这些案例引用到课堂中时,将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以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应当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案例的内容,案例的全面性、真实性等等,教师在课前选择的案例好,在课堂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得以调动。其次,在选择好案例后,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保持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在学生中的威望。最后,教师应当将选择好的案例进行编排。例如,在授课时给学生设置一个小悬念,或者在某个情节上设入一些吸引学生的内容等。只有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好奇心,才能将思想充分融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到寻找课堂问题的环节中去,这样案例教学才算达到了课堂优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与教师进行无阻碍的沟通,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获取一些相关的案例素材,教师可以提早的将课程中内容框架透露给学生,学生根据框架获取一些相关的案例,这样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就有了所要学习案例的答题情况,在课堂中老师只要稍微引导,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一旦学生获取了案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查看案例的解决方法,并且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对整个案例进行剖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针对某些课程教学,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预习,这种预习方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交流,这样集思广益学生通过吸收别的同学好的观点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课堂应用
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中应用时,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自然的引入案例,并且对案例进行初步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理论的知识分散开逐步融入到案例中,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就对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可以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与案例结合引出理论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讲解理论将会非常枯燥,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分析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案例和理论的情况去发现问题,找出并且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将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将总结出来的问题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这种方法不仅使问题的呈现过程更加灵活,而且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中,但是这个过程教师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问题。首先,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知识点理解的问题。其次,在学生提出和分析问题时,教师应当多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方法。
另外,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当让学生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去解决问题,例如,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将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答案。这时教师再对每个小组产生的答案进行评论查优补劣,由于讨论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老师在讲解时学生悉心听取,最终教学任务就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案例教学法也达到了其目的。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程进行总结,例如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自评表,总结一下在本堂课程中自己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收获的答案以及自己对这堂课程重点内容的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表就可以了解学生课程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新课改提出后,所有课程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充分的融入到的学习中,不仅学习的效果有所增强,而且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融入使整个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水平都有所加强,在未来案例教学法还将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娴.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教学法 教学应用
所谓案例分析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全面实施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果案例选择得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结合课程特色,合理选例
初中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学生尊老爱幼、团结集体、尊敬师长等,又包括了基础的社会法律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围绕教材内容,贴近教学实际,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案例。如在教授“生命只有一次”这一章节时,教师选择了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同学们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事件。教师从投毒者林的投毒行为出发进行分析,这是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错误行为,得出:在伤害了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也放弃了自己珍贵的生命。因为他在毒害他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表现。教师借这个事件告诉学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宝贵,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活出色彩,用宝贵的生命时间好好为国家做贡献。教师结合课程特色,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概念,然后学生才能记住这一理论要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 把握教学时机,适时举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教学案例的实施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些例子放在课前讲,能够导出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制造教学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些例子插在课程内容中间讲,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出前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出下文的问题;有些例子放在教学内容之后讲,能够起到升华主题、总结内容的作用。例如:在教授“跨越代沟”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最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邻居与其上初中的女儿。邻居本以为自己能够理解女儿作为初中生的一些想法,但是进入初中以后,她发现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为了能够更加了解女儿内心的想法,母亲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知道后大闹起来,由于也没有理智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双方开始冷战。后来经过母亲思考良久,主动跟女儿沟通并承认错误,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对于自己的关心,最终冰释前嫌。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加上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客观、合理地去理解父母的行为,对教学知识也加深了理解。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懂得了理解父母的重要性。
3 运用正面例子,正确用例
初中政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要以积极向上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崇拜感,让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去模仿、学习。其次,教师举例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实践过分地褒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索案例的利与弊,让学生对案例有自己的分析理解。
4 掌握学生特点,典型解例
【摘 要】在新课标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案例教学能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做好课前准备就是要广泛收集案例、选择案例、加工改编案例。
关键词 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师经常苦于手头没有好的案例用于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处处留心案例的积累,平时遇到好的案例要注意收集,养成收集积累案例的意识和习惯,并可整理归档成册,如此才不会“案到用时方恨少”,案例的来源途径有很多,主要有:
1.采用教材或教参中给出的案例:教材或教参中的案例都是经过教材组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真研究和讨论过的,可信度和效用度都比较高,可以直接用于案例教学。
2.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一些事例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所需案例的一个途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搜索网络获取案例: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大量查阅网上的资料,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搜索网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百度,谷歌等,通过这些可以马上搜索到你想要的最新发生的案例资料,效率特别高。
4.关注电视、广播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观看电视、收听广播能够了解到在本国、外国有影响的案例,还有查阅报纸、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介能了解到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素材。
二、精心选择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旦确定了教育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具体说来,选择一个好案例应体现如下四个原则:
1.要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
选择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用社会热点取代教材中相对滞后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方法、立场。如讲到九年级第四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时,可选取最近发生的“神舟十号”升空、“嫦娥三号”登月、“蛟龙号”下水这些热点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贴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这个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要看案例的主要观念是否贴切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因为选择符合学生道德认知,联系学生实际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符合针对性原则。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时,某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等五人涉嫌等案例,就能深深触及到学生灵魂。对于我们身边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3.要估计正、负面效应值,具有正面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没有标准答案,运用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正气,所选用案例首先必须保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并且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4.要有独立、完整的情节,具有真实性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案例应该让学生感到事件的真实性,发展的自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给学生一种流畅的整体感,这样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可信度和深度。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的三个特征”时,可选用“一案”,他官居重庆市委书记,但触犯国家法律照样受到法律制裁,用这一案例来说明法律对全体杜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样更具说服力。
三、编制和加工案例是提高案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案例基础上所开展的,开展活动的案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对选择的案例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编制、加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内容。
1.裁剪要长短合适
一节课45分钟,那么就应该在忠实于原案例的基础上裁剪出长短合适的案例。如果案例太长,议题过多使得无法在短时间内讨论完毕,导致无法深入问题的核心,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案例如果太短,三两分钟了事也是达不到预期学习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内容,拖垮了学生们的热情和耐心。
2.确定适合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时机
确定呈现方式并做好相应准备后还应确定呈现时机。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如果用案例来做情景导入,那就在课堂一开始就拿出来,引出下面的知识。第二种,案例可以用来使某一个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那就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先进行讲授,之后引出一个案例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深化和说明。第三种,案例还可以用在最后做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提高。
3.预设好教学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环境等要素,拟设好教学组织形式并设置好用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当然,在实际课堂情境中不一定事事拘泥于此,可把它当做参考的对象。
四、总结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针对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提出一些见解,以抛砖引玉。
一、重视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迹、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等,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比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个知识时,我们可以应用案例:在人类社会上,从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然后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出: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
(二)案例要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并能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关的问题。
(三)案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例如,九年级讲到科教兴国战略时可以引用的案例:2012年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及“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等。这种典型的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二、组织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案例分析一般历经三个步骤:
(一)个人分析
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让学生先快速地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大意,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然后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最后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二)小组讨论
具体做法如下:(1)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2)要求各个学生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做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针对不同的见解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己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
(三)全班交流
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把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根据不同的事例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来,交流方式主要有三种:(1)辩论式的交流。(2)宣读分析报告式的交流。(3)角色扮演式的交流。其实,在全班交流中,经常是两种甚至三种交流方式同时使用。它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做好笔记,为日后的回顾保留有关的信息。
三、注意案例讨论的评价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
四、注重案例的反馈
案例一方面承载着社会生活与实践,蕴含着思想品德课的某些观点或生活的哲理,另一方面又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案例练习来巩固课文知识。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的能力,以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忆华,罗斌.“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05).
[2]王善军.案例教学在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8).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1.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具体的思想品德知识
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思想品德学科向来比较枯燥,知识点和原理也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使得大多数的初中生不喜欢学习思想品德学科。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活化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进而共同思考,由具体演化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规律。
2.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指引学生自行探索真理,而不好的教师往往是直接将真理传达给学生。这两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同理,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也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真理的一个途径。案例教学法摆脱了传统学习的死记硬背模式,让学习变得灵活起来。而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便成为知识探索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自觉地对知识和真理进行探究。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对一些案例材料进行阅读,独立思考,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材料,这一过程也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整理能力。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隐含问题
1.角色不明
在传统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一对矛盾。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不过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这对矛盾的位置却出现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不过在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摆不好自己的位置,代替学生分析案例,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浅尝辄止
在案例教学当中不仅具备实际案例的描述,同时还包含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停留在表面,一目了然,有的却隐藏极深,需要仔细地挖掘和剖析才可以弄懂。而初中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事物无法成功窥探,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有时还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然而在目前,个别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浅尝辄止,并不深度挖掘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意义。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明确案例分析主角,提高教师引导功能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者,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指引、纠正。不要出现教师直接分析说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思考探索机会的丧失,更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
2.深入挖掘案例,严格控制案例数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品德;创新精神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案例教学法因其开放性、探究性特点,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运用,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再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很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的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1.案例是陈述性的
案例就是情景再现,它应该是故事性的,是一个情节的具体描述,较少包含分析与解释性文字。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一道练习,一段材料,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它们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案例。
2.案例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大相径庭
案例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但都可以反映最基本道理,为多角度分析提供可能。
3.从来源上看,案例是经验性的,是在广泛吸收原始素材的基础上选编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的一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与单纯的讲课相对立的。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已融化为自己内在的素质,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案例教学的讨论阶段,教师就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在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的同时,鼓励学生给出更多的方法。通过学生思想的,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由于是自己经过反复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因而不仅记得牢,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学有所用。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增强其沟通与合作技巧
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各种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得出自己的最佳结论,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案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如能力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针对某一情境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对奉献的理解,以小品的方式模拟一个邻里纠纷的故事场景,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方案,并集体分析每个方案的可行性。
(2)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案例必须真实
来自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尽可能的来源于实际并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如还是在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由于其真实性和丛飞的榜样作用,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被丛飞的事迹所感动,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奉献精神,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必须精选
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来筛选案例,要保证从实际中来并最终到实际中去。
2.案例的运用
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都在于运用到实际中去,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成长。
(1)案例引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通过情景的模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并最终从案例中获取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鼓励学生寻找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而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沿着案例发展的方向,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最终结论。在讨论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另外,整个讨论过程必须是在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3)得出结论
这一阶段从案例讨论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先做总结性发言,然后由教师来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分析整个案例教学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总之,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