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料加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以“三来一补”为起点(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而近年来进料加工已逐步占据主要地位(进料加工是指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部分或全部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成品后再返销出口的业务)。
在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的原料免税,出口可退税,且进料加工贸易在外汇创收,技术进步、税收贡献等各个方面都优于“三来一补”贸易,故不仅政策鼓励,企业亦乐于享受免税并退税的政策。但在进料加工贸易看起来很美的外表下亦隐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海关监管所面临的问题
1.加工贸易手册的形式化问题
进料加工贸易以开立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的加工贸易手册为起点,在手册中海关要求备案各款出口成品、进口料件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并备案成品对应料件的单损耗情况。但因对各项需备案项目应细化至何种程度缺乏标准,故海关操作弹性较大,有的企业可能因产品本身型号较单一,而将成品备案至最细化的型号,而有的企业因产品型号繁多(有的多达几百种),而将成品按类别进行备案。而对按成品类别进行备案的企业则其单损耗亦势必需按类别备案,但相同类别不同型号的产品会因尺寸大小的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而导致其实际的单损耗并不相同。现行很多客观上仅能以成品类别来备案的企业的做法是将各种同类但不同型号成品的单损耗进行加权平均,在加工贸易手册中备案的即为此经加权平均的单损耗率,亦即形式上的单损耗率,但一经备案的加工贸易手册将成为企业进出口报关及海关检查的依据,也即依据即可能演变成形式上的依据,在源头上即与实际存在客观上的差异。
但若虑及此问题而要求所有企业的成品均需以最细化的规格型号来备案,则很多型号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企业将面临无法操作的困难,企业报关人员即使每天都沉浸在不停地更新成品、审海关编码、审单损耗的过程中可能仍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
2.进口料件与出口成品监管问题
因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料件免税进口,且海关对于进出口的实际查验均采用抽验,故即存在部分企业可能免税进口的料件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即本是与手册上备案的料件不相关,或仅是类似的物料却以手册上料件免税进口。
因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料件为免税进口,故不允许在未补税的情况下制作产品内销,即使对这部分进口料件的边角料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品均存在补税的问题,但现实情况下有部分企业为了规避一般贸易打税进口材料生产内销产品的成本或申报过多边角料或过多废品无法平衡手册的备案且补税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问题,可能采用废品或次品充成品报关出口以平衡手册的方式。
因上述手册本身备案时即与实际存在差异,且在进出口时亦存在可能的监管漏洞,并且既使手册备案时正确无误,但生产过程是有很多无法客观化的变数的,而手册备案的仅是客观的单损耗,故在海关下厂对进料加工企业的进口料件与库存存货进行查对时,按手册备案计算的相关库存将与实际企业的库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企业为可消化这部分差异带来的罚款、补税问题又势必想出很多办法,如偷梁换柱、指鹿为马等等。
二、税务管理的问题
1.进料加工贸易下关联交易的问题
现行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多是先由投资者或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人员或公司先在境外注册境外公司,该境外公司负责向海外供应商实际购买料件,亦负责向海外客户接单并实际销售,而大陆境内的进料加工企业的料件向该境外公司以进料加工方式免税购进,生产的成品亦报关出口给该该境外公司。因进出口对应的都为实际上的关联公司,故进口与出口的单价都存在可随意调整的漏洞,而在现行对国际贸易各类信息的共享程度非常有限且境内外税负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这类关联交易的税收问题将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2.出口退税的监管问题
因可能存在进口料件的混淆进口,出口成品的残次充出口、进口料件与出口成品的单价随意调整等问题,而税务部门在受理出口退税申报时以企业的进口报关单及企业的账务处理为依据。故可能造成参与出口退税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三、与一般贸易方式相比存在政策明显偏移问题
1.进料加工企业进口料件时免税进口,且进口料件因可采用收汇差额核销故可不对外付汇,故进料加工企业可大大减少进口料件部分税金及购买成本的资金占用,但一般贸易企业进口原料需实际付汇购买且打税进口。
2.因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实际上对的供应商及客户均为自己的投资者,且在收汇核销上可采用差额核销(即将出口收入金额减去进口料件的金额后的差额收入外汇),而一般贸易企业仅在收汇核销上仅能采用全额核销,而出口退税均需在收汇核销后方可参与退税计算,故进料加工企业因其进口报关单亦可参与收汇核销,故其在收汇核销上明显占时间上的优势,从而 在收回出口退税资金上亦占先机。
四、更易操作、更易监管亦更公平贸易方式的探讨
如上所述,进料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手册为起点,虽自手册备案开始即全程监管,但因各种不可避免的企业趋利心理及客观上本身即无法全面监管而带来的名义上虽监管,但实际上无法监管的现实,再虑及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所带来的本文所述的各项问题,进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是否有可再改进的空间?或者将如“三来一补”一样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而换之而来的将是更简单操作、更节省监管成本、政策更公平划一、更使贪利者无从隐藏的贸易方式?
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作探讨:
1.因进料加工贸易料件免税进口,成品亦免税出口,故海关从手册备案至手册核销全程均对进料加工贸易进行监管,但因客观存在监管难的问题,极易导致花费巨额的监管成本但整个的监管过程仍流于形式,且容易滋生本文所述的众多问题,故笔者认为应逐步地缩小加工贸易的规模直至最终完全取消此一贸易方式。企业进口料件需以实际价格报关交税进口,成品出口仍适用退税政策,且成品出口报关单上价格亦应严格按实际价格报关。海关可将原用于监管进料加工手册的人力物力用于对交易真实性(包括实物真实与价格真实)的监管。
2.在取消进料加工贸易的操作下,降低了企业采用关联交易转移税收的操作空间,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下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势必大于现行进料加工贸易操作方式下的税负率,故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以平衡贸易方式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五、结语
进料加工贸易在我国的经济舞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形式应有不同的更新,在一种贸易方式已带来极大的弊端的情况下我们应不断开拓,寻求更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更利于监管的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一般贸易出口方式机动灵活、速度快、监管环节少,主要缺点在于进口料件需缴纳的进口增值税及关税税款需占用资金约三个月的时间,料件进口时还需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2、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手续较繁琐、监管严格、环节多,有一定局限性,公司需改变原有的出口运作模式,投入运作资源、采购、PMC、生产、财务、商务等相关部门全方位配合。优点是减少资金占用,降低部分物料采购成本,进出口都免税且不用支付料件进口手续费。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
1机械加工成型
现在的金属材料加工成型,主要是使用机械加工,加工机械的关键部位是加工刀具,现在使用的刀具很多是金刚石成分的刀具[1]。使用这种刀具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加工比较广泛,铝基复合材料使用金刚石刀具加工主要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钻销形式、铣销形式和车销形式。钻销形式使用的是镶钻麻花钻头,对铝基复合材料加工,一般情况下使用B4C颗粒钻销,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切销液,这种液体可以增加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铣销形式使用材料有2.0%的粘接剂,还要8.5%的端面铣刀,这样的加工方法能强化铝基复合材料。车销形式主要使用刀具是硬合金刀具,而且在使用这种加工模式中还需要添加乳化剂,使用这种液体的目的是起到冷却效果。
2挤压和锻模塑性成型
金属材料在实际成型加工时,可以在模具的表面涂抹一层剂,所选用的压力成型方法里要能有效控制压力,以减小在制造时产生的摩擦系数[2]。有研究表明,使用有效压力和涂抹剂,能够使加工过程中挤压压力减少至少35%。挤压力的减少能减少对模具的损伤,减少对金属塑性的削弱,还能防止金属变形中抵抗力减弱,从而有效提高成型效率。除了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加工,还可以在金属基材料中增加适量的增强颗粒,降低其可塑性,增强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再在加工过程中增加一定的温度,使增强颗粒和金属材质加快融合,加强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3]。一般来说,在金属基材质中使用增强颗粒会影响挤压的速度,如果在加工的材料中使用的增强颗粒较多,加工时就要严格控制挤压速度。如果挤压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材料成型以后便面出现横向裂纹。总之,在使用挤压和锻模塑性成型技术对金属基材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模具上涂抹剂,还需要控制加工中挤压的速度,提高相应的温度,并对这些技术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加工的质量。
3铸造成型
使用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铸造成型技术。实际加工过程中,对金属复合型材料添加增强颗粒以后,这样的情况下熔体粘度会有增强,同时流动性也会增强,在加上增加增强颗粒的过程中会使用熔体的方法使其融合在一起,同时因为经过高温作用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种时候会改变金属材质的基础性质。为了控制金属材质基本性能,在熔化金属材质过程中要对温度严格控制,同时在保温时间上也要采用严格控制方法。在高温情况下对增强颗粒的添加容易发生界面反应,比如在添加的增强颗粒是碳化硅颗粒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出现界面反应以后熔体的粘度会增强,会出现难以浇筑现象,而且还会影响到材质本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使用精炼法,同时还要添加一定量的变质添加剂,使用这种方法在锻造成型是不适合使用在添加了增强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中。
4粉末冶金成型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使用最为早,因此这项技术在实际经验比较丰富,该技术使用在成型制造主要是对金属基复合材料使用,还可以对颗粒复合材料零部件和制造晶须中使用。同时粉末冶金技术在后期也使用在一些尺寸较小,造型比较简单,或者是一些高精密要求的零部件生产加工中。使用粉末冶金技术加工零部件,有着很多方面的优点:(1)成型的组织细密;(2)产品加工成型以后增强相分布均衡;(3)成型以后增加相可调节;(4)界面的反应减少。随着不断对该技术的研究,现在可以把粉末冶金技术使用到更多成型加工中。比如自行车架加工,管材加工、自行车零部件加工等。使用粉末冶金技术加工的产品有着较强的耐磨性。在加工时使用该技术在汽车的产品生产,飞机零部件生产和航天器材零部件生产。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加工
1材料成型与控制工艺的概述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艺中包含多种加工工艺,它会根据金属原料的性质进行选择,有的金属材料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才能成型。当然也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研究分析,进行相关的实验,选择恰当的成型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并保证金属材料的可塑造性。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主要分为铸造技术、焊接技术和锻压技术,它不仅可以适用于制造业当中,还能促进能源领域和建筑领域的发展。
2金属材料挑选的原则
2.1使用性原则
金属材料挑选时需要遵循的使用性原则,能够保证产品完成规定的功能,确保金属材料的可塑造性和可使用性。第一需要充分考虑产品功能要求,根据需要加工的零件产品,以及其主要的使用要求,相关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等来选择相适应的金属材料。第二是在产品结构方面,金属材料的结构不同,在成型加工过程中选择的工艺也各不相同,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性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当合理的选择金属材料的结构。第三是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的安全性能,预测材料在加工中和成型使用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好防范措施。第四要注意其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外部因素对金属材料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腐蚀性,冲击,振动等等,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金属材料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金属材料加工的质量问题。
2.2环境性原则
选择金属材料遵循环境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是尽量选择不加任何涂层镀层的原材料。现如今大部分的金属材料为了达到美观防腐等多种要求,因此在设计中会加入涂层镀层。但是涂层工艺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材料废弃后难以投入到回收利用当中,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例如电镀层中含有铬或其他重金属,严重污染环境。第二是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尽可能的减少多类材料共同使用,使用较少的材料种类来设计零件,不仅便于零件的生产、分类管理,简化了零件的结构,而且在后续回收某种材料时也能更加便利。
3金属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加工工艺
3.1提高焊接质量
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焊接质量也会影响到材料是否合格。因此要提高焊接技术,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避免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提高对生产环节的重视程度,尽可能的减少一些操作失误,避免出现因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根据焊接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控制好焊接质量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生产问题,便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解决,及时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控制好生产流程,避免出现更多的生产事故。要做好对焊接工艺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公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调整,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整个工艺过程。
3.2机械加工成型法
机械加工成型法主要是应用以金刚刀为代表的金属切割刀,将金刚刀和一些复合材料拼接在一起,可以实现精加工,一般以铝基复合材料为主。金刚石刀具对金属复合材料的加工形式主要包括车削、钻削和铣削三种形式。车削主要是利用硬合金刀具对材料进行切割,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乳化液冷却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钻削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麻花钻头进行加工,加入了切削液进行强化处理。铣削主要是在一定粘合剂基础上进行加工。
3.3粉末冶金成型方法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形成的时期最早,因此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该项技术最早是用来制作复合材料零件的,主要适用于体积较小,形状简单的比较精细的零件加工,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在实际的加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项技术具有可调节、界面反应小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粉末冶金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善,在制造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利用粉末冶金技术生产出来的金属制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而且强度较大。成型的方式一般分为压制成型,注射成型和3d打印成型。
3.4采用铸造成型工艺
铸造成型工艺也是金属材料加工中一种常用的方式。在金属加工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增强颗粒,金属熔体的流动性和粘合度由于受到增强颗粒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改变了物质本身的特征。其他物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化学反应。针对这一情况,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成型过程的监督观察管理,时刻关注温度的变化,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在适宜的温度情况下添加增强颗粒,确保增强颗粒发挥自身的效能,同时又不会和材料发生界面反应,影响材料的质量。只有做好温度的把控工作,才能确保在金属熔体粘合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模具的浇筑,保障金属材料加工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在观察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记录好温度的变化,出现的情况以及恒温时间,做好应急预案,针对温度的变化,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加工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种金属材料,因此需要根据材料的情况进行选择。
3.5挤压和锻模塑性成型
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挤压和锻模塑性成型。在金属材料加工的过程中,如果金属材料和模具直接接触,那么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便会对金属材料表面的光滑性造成影响,不仅影响了技术材料的外观美观,而且还影响了材料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采用挤压和锻模塑性成型这一加工方式,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模具等对零件涂抹剂及涂层,减少加工过程中机械加工产生的阻力,在日常的机械加工工作中,这种加工方式可以降低一部分摩擦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加工的质量问题。
3.6砂带磨削技术
砂带磨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磨抛工艺,它主要是根据工件的形状,通过接触方式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研磨和抛光。它是一种特殊的多刀多刃切削工具,该技术通过和工件表面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加工主要分为滑擦、耕犁和切削三个阶段。滑擦指的是磨粒与工件表面相互接触,表面会发生弹塑性变形。耕犁指的是随着磨削用量的增加,磨粒和工件表面的接触变大,材料的表面发生了塑性流动,这一阶段会切除少量的材料。切削是最后一阶段,会在压力作用和温度条件下实施真正的切削,切除大量的材料。
一、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应对挑战
以桥代渡,是社会进步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本文为部分摘录,要求全文请qq网客服联系)海湾大桥的建成通车却是××*渡口所有史以来遇到的最严峻挑战。作为有300多名职工的老渡口,(来源:文秘站 )所面临的是何去何从的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同志早在下半年就开始对单位的生存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如何解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网出路问题。最初,他先是制定了关于大桥通车后人员分流安置的实施方案,主要是想通过该方案鼓励部分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合同和一次性辞退所有的临时工。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不管是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或者是被辞退的临时工,都必须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在××*渡口所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哪来这么一大笔资金?之所以此方案无法实施,只能另找出路。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论证,保留单位是解决××*渡口所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在××*市公路局领导的指引和支持下,他积极主动地向××*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市有关领导反映问题,要求解决××*渡口所的实际问题。工夫不负有心人,××*市人民政府于12月31日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渡口所作为国家战备需要,保留渡船、码头等设施,继续渡运生产。然而××*渡口所最关键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职工们也吃了“定心丸”,为单位的平稳过渡,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海湾大桥通车后,渡口所没有任何职工下岗,他既做到不把问题上交,也不把矛盾推向社会。
二、以人为本,想方设法稳定职工队伍
【关键字】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制造来凸显其价值所在。就目前而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要想充分的利用高分子材料,就要对其成型加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来,就高分子材料而言,其合成工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取得进步最大的就是造粒用挤出机,通过对其结构的改进,使得其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造粒主要采用的是单螺杆的结构挤出机,这样产量就相对较少;到了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有了一定的改善,主要采用的是连续混炼机和单螺杆挤出机相结合来进行造粒,这时的产量就有了一定的提高;在80年代中期之后,进行造粒主要采用的就是双螺杆挤出机和齿轮泵相结合的模式,这是的产量已经提升很大的一个高度;到了2010年的时候产量已经提升了3亿吨的产量。除此之外,通过对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树脂的分子结构进行简单明了的控制,因此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作,并且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就目前而言,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主要追求的就是提高生产率、提高使用性能以及降低生产升本。而在制作的方面所追求的就是尺寸变小、质量变轻。在加工成型方面,主要追求的就是研发的周期逐渐变短,而且要注重环保。
3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探析
3.1对聚合物的动态反应加工技术的探析
聚合物的反应加工技术是通过对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基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反应和混炼相结合的螺杆挤出机,这种螺杆挤出机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摆脱了传统挤出机运行是所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聚合物反应成型加工技术也有了更大的需求。对于进行聚合物反应成型加工技术的主要反应挤出的主要设备,即PC连续化生产以及尼龙生产。近些年来,大多数国内外的企业所使用的反应加工设备都是较为传统的混合混炼相结合的设备来进行产品的改造。这样传统的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传热或者传质的过程当中,对于混炼和化学反应都很难进行控制,而且反应的产物分子数量和分布情况都具有不可控制性。除此之外,这种模式的设备话费量较大,耗能又较高,噪音比较大,这样也使得在进行加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问题。而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过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反应加工技术,无论在结构设计上还是在反应原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创新,这种技术主要是在聚合物反应基础的过程中引入电磁场并且引发机械振动场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对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的状态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聚合物的动态反应加工技术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对聚合物的化学性能和预聚物混合混炼过程或者对停滞时间的分布进行可有效的控制,并且对聚合物在进行反应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振动力场的作用其质量和能量的传递以及平衡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保持和解决,与此同时,还在技术上有效的对设备的结构集成化进行了合理的解决。除此之外,这种新技术设备不但体积重量相对较小,耗能量还较小,噪音又小,而且其可靠性又高。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使得这种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3.2对基于动态反应加工技术的新材料制作技术研究
这种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技术方式,其具有步骤简单、周期较短、耗能较低而且在储运过程中不易受到污染等优点,这种技术主要是将光盘级的PC树脂生产、中间的储运以及光盘盘基成型这三个步骤集合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动态连续反应的成型技术。而这种新型的技术主要是进行对酯交换连续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并且对光盘注射成型的装备进行研发,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并且能够达到节能低耗的作用。聚合物的这种新技术主要实在强大振动的剪切力场的作用之下,对高分子颗粒的表面特性以及功能结构进行具体的设计,并且在设计好的加工环境之下,可以选择不嫁或者少加化学改性剂的前提之下,充分的利用聚合物的性质,对高分子颗粒进行原位表面的改性、原位包覆以及强制的分散等环节。
4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型方法的具体分析
4.1对于挤出成型的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通过采用螺杆旋转加压的方式,通过挤出机进行连读的挤出成型。高分子熔融物就会通过挤出机的机口成型,并且通过相应的牵引装置将成型的产品从机口连续的引出,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冷确定型,从而制作出所需要的产品。挤出成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加料、塑化、成型以及冷却定型步骤来实现产品的制作。
4.2对于注塑成型技术的分析
4.2.1对于注塑成型技术的概括
这种技术主要用来生产结构复杂的塑料制品。因为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泛,成型的周期又相对较短,再加上产品生产的效率较高,对于尺寸较为精密,因此这种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也是目前进行塑料加工使用最多的技术。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塑料之所都可以使用注塑成型技术。如果想要使得制作出来的产品外观和内在的质量都达到标准,那么就要对原料的配方、挤出机的运行水准、对挤出机的设计和进行加工的精密程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成型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过程的步骤和细节,而且还要注意成型的温度、挤出机工作的速度等等因素。
4.2.2对于注塑成型技术的技术组合分析
可以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对惰性气体进行组合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压缩或者压制过程进行组合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混合婚配进行组合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取向或者延伸的过程进行组合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对模具移动或者加热进行组合为特点的注塑成型技术等等。
4.3对于吹塑成型技术的分析
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气压的压力作用使得闭合在模具中的具有热熔性的分子材料进行吹塑,因此可以形成中空的制品。这种方法指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成型的方法。这种技术不仅设备的花费较低,适应性较强,而且可以制作较为复杂的制品。因此,这种方法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领域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越来越多的领域也都随之投入到了对高分子材料研究的行列中。因此,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的对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分子材料成型的过程,因而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勇,黄锐.炭黑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3(3).
[2]黄汉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装备及技术的进展、趋势与对策(上)[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6(5).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科;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88-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指的是甲状腺的合成与分泌入血的甲状腺激素中的T3与T4增多的一种症状,该病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身心健康影响[1-2]。就目前来看,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放射碘治疗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主张以抗甲状腺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这也是甲亢内科治疗的最基本方式[3]。该综述从其致病原因及发病的机制入手,进而对该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接着就该病的内科治疗展开了分析,最后对该病治疗进行了总结。
1 甲亢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一些外因诸如精神创伤与感染等应激性因素导致的一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4]。甲亢有比较明显的体液免疫特征,主要在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也叫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分成两类,其一为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其二为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可以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结合,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而甲状腺也就增大与增生。与此同时,这两者的结合,还会阻断及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之间信号的相互传导。
2 甲亢诊断标准
若属于典型病例,仅需要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基本的临床表现诊断便可以拟诊,但是若为早期轻症,小儿或者老年患者表现的不典型症状,需要辅助-相应的功能检查才能确诊[5]。具体而言,若血清中FT3、FT4、TT3、TT4增高的患者皆符合甲亢的标准,但是若只有FT3或TT3增高而FT4、TT4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3型甲亢,同理若只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4型甲亢,若诊断结果比较可疑,可以进一步采取sTSH测定的方式,和(或)行TRH兴奋试验来确诊[6]。当然,在进行甲亢确诊的时候,还应考虑其它因素造成的甲亢,应充分对患者的眼征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等指征进行分析,若有必要,可以对血清TSAb进行检测[7]。总之,对于甲亢诊断应考虑到各个方面,做到准确诊断。
3 甲亢的内科治疗
3.1 一般治疗
对于甲亢的一般治疗,主要为:患者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与热量,对于一些不安、精神紧张或者出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比如地西泮类药物等[8]。
3.2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3.2.1 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咪唑类与硫脲类,其中咪唑类有甲亢平(卡比马唑)与甲巯咪唑,而硫脲类有丙硫氧嘧啶与甲硫氧嘧啶。两类药物对甲状腺的作用机制基本上相同,通过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进一步阻止其形成活性碘,也对酪氨酸残基碘化产生影响,对甲状腺素合成产生抑制。此外,硫脲类药物丙硫胺嘧啶还能阻止与抑制T4转化为T3。
3.2.2 适应证 该药物的适应证主要有甲状腺较小且病情不重的患者;作为术前的一种准备;年龄低于20岁、妊娠或者年迈体弱的患者[9];合并其它疾病而且不宜进行手术的患者;全切除甲状腺后复发但不宜使用发生性131I治疗的患者;仅当作131I治疗的一类辅助治疗。
3.2.3 剂量和疗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属于长期治疗,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初治期。服用300~450 mg/d的丙硫氧嘧啶(或者30~45 mg的甲巯咪唑),次数为2~3次为宜,待症状有所缓解(或者T3与T4恢复到正常水平)时便可以进入减量期。②减量期。大约每2~4周进行1次减量,但是必须保障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其中丙硫氧嘧啶的减量范围为50~100 mg/次(甲流咪唑则为5~10 mg),待患者的症状全部消除且体征明显好转,便可以进入维持期。②维持期。在该阶段,丙硫氧嘧啶用量50~l00 mg/d(甲巯咪唑5~10 mg),坚持服用1~2年为宜。
3.2.4 不良反应 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容易造成粒细胞的减少,甚至出现粒细胞的缺乏。其中,粒细胞的减少一般出现在用药2~3个月,当然也可能在任何阶段出现,比如说白细胞含量在3×109/L以下(或中性粒细胞在1.5×109/L以下),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停药,同时利用维生素B4、利血生等升白细胞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此外,也会出现诸如肝功能损害及药疹等副作用。
3.2.5 停药及复发问题 若患者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或者T3、T4及促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可以选择停药;但是应注意复发(指完全缓解停药半年之后却出现反复的患者)的控制,尤其要注意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浓度,减少复发的关键便是该浓度下降或者阴转。
3.3 放射性131I治疗
为了使得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助治疗,比如说比较常见的当属放射性131I治疗,这种治疗可以放射出β射线(在组织内部的射程大约仅有2 nm),利用其生物效应及甲状腺的高度摄碘能力,便能发挥甲亢治疗的最佳效果。
3.3.1 适应证 该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中度甲亢患者或者年龄高于30岁的患者;合并其它类疾病且不宜手术或者术后复发不愿再手术的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或者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却无效果的患者;一些结节性高功能性的患者。
3.3.2 禁忌证 该治疗的禁忌证包括年龄低于20岁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甲状腺危象患者;合并严重心、肾等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无法摄碘的患者等。
3.3.3 剂量与疗效 采用该法治疗,其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甲状腺估计重量与最高摄碘率来计算,如果经过了半年治疗却没有任何缓解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第2次治疗。
4 结论
甲亢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同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尤其是感染及患者情绪波动等极易引发该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典型的甲亢患者的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不典型的患者则应提高注意,以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不管内科治疗是药物治疗还是放射治疗,都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尤其是白细胞的减少及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等,只有充分考虑了诸如用药、疗程及并发症等各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治疗该病。
[参考文献]
[1] 周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科治疗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2012,11(12中旬刊):232.
[2] 孙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内科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6):160-161.
[3] 李素敏,张淑彩.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9-70.
[4] 单孝军.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并发症的预防[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51-1852.
[5] 莫健.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的治疗[J].医药前沿,2013(4):9.
[6] 苗艳杰,杜亚丽,衣秀萍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346-347.
[7] 李成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85-186.
[8] 于秀历,任雪,姜春梅,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内科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5):324.
【关键词】加料 波动 料罐 过滤器 料液温度
1 改进前加料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加料系统是将香料厨房配比均匀的香糖料由人工小车送至现场,经过隔膜泵吸入料罐,开启加料齿轮泵,料液在齿轮泵――喷嘴――现场加料罐间循环,使得加料管路得到预填充,并在系统接到物料信号后,根据电子皮带秤传送来的烟叶流量信号、加料设定比以及料液密度,计算出料液的流量,通过一定延时施加料液,达到与物料的同步。其中加料系统现场加料罐还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其温度可根据工艺要求设定,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其温度,其温度在40~7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制精度±5℃。
在生产不同牌号烟丝时,加料参数设置不同,特别是个别牌号加料比例较大, 加料开始和结束前,加料泵前的管路缺料开关会出现瞬时缺料报警,泵供流量不足,流量计的瞬时值下降,出现加料不足现象;控制电路会加快泵的运转,又会出现一个加料峰值,波动会反映在中控室微机的加料趋势图中,如下图一:
瞬时的加料波动会不定期出现,在实行烟叶加工后波动出现较为频繁,主要是为了改善卷烟内在质量,如果加料比例偏差大,就会很难保证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加料精度。
1.1 加料罐的现状分析
由于设计的原因,现场罐只是临时存储罐,容量大约在50升左右;现场加料罐上的浮球式液位传感器控制香料厨房储存发射层向现场罐供料。生产过程中,根据物料来量不同,一批物料的加料量大约在200~300升左右。在第一次向现场罐加满料后,料液含有糖类、酸类和保润剂等成分,具有一定的粘度,料液过滤罐存有空气,加料时,容易使进入管道内的料液混有大量气泡,造成“气阻”现象,管道短时缺料报警,加料出现波动。
1.2 过滤器的现状分析
由香料厨房人工送来的香精香料在过滤器的入口在其轴向中心,出口位于圆周面下,造成过滤器内部分空气被封闭在轴线上部位置,过滤器内料液的实际使用面积只有下侧部分,未充分利用,如下图二:
这部分密闭在过滤器上部压力较大的空气在料液不断流动过程中,距离出口太近,仅有100mm左右,且正对液面,很可能出现吸空,在吸入管道内产生气穴现象,出现短时缺料报警,引起加料波动。
1.3 料液温度的分析
料液保温的作用一是避免糖液出现结晶,使烟支产生黄斑;二是各种糖料在一定温度下,充分混合,加料时容易被烟叶吸收,以利于均匀加料。加料罐还具有加热的功能,但在加料量较大而补料量较少的情况下,加热的响应速度不足,料温波动也较常出现,虽然料温波动对加料流量波动不成线性关系,但影响加料的质量和均匀性,而且容易出现沉淀堵塞管口造成故障。因此,目前加料装置存在缺陷。
2 改造过程
对此,我们对加料装置进行了改造,将原水平式加料罐改为立式非密闭式加料罐,并且具备料液搅拌装置和压差式液位传感器。这个系统只是增加了料液搅拌装置的本地控制,将浮球式液位传感器改为压差式液位传感器,并利用原旧设备的玻璃管液位计进行人工监测,如下图三。
过滤器改为立式位置后,由于入口位于圆周面上部,加之排气阀的作用,整个过滤器内料液容量增加,过滤器出口与液面距离加大、位置改变,防止齿轮泵吸入端因吸空而出现“气阻”现象;当料液中出现沉淀时,会聚集在过滤器下方,不易堵塞。同时,若加大料泵的能力,需认真检查过滤器内过滤网清洁状况、管路是否有堵塞或泄漏、喷嘴是否堵塞或料液纯度等,但为了方便清理过滤网,应将过滤网选型稍微小一些。
3改进后的加料系统
在加料系统改造后的使用过程中,加料波动已明显降低,在中控室的加料趋势图上可看到加料精度曲线平稳,根据工艺人员反映,改造后加料波动已大幅下降,料液温度波动也大幅减少,料温得到有效控制。
4结论
通过这次改造,改善了加料系统的波动问题,同时解决了料液温度波动问题,使得加料装置的加料质量和加料均匀性都得到了提高,改造效果十分显著,同时为日后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超塑性;金属材料;塑性加工
0.引言
在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了金属和合金的超塑性现象,即在拉伸条件下材料表现出异常高的伸长率(δ100%)而不产生颈缩与断裂的现象。由于金属在超塑性状态下具有高塑性、易成形、少硬化和良好的扩散结合性能,使其成为现代成形领域中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和应用分支。超塑性的实现,要求材料具有微细而稳定的等轴晶粒组织,即所谓晶粒的微细化、等轴化及稳定化。超塑性变形温度通常在0.5Tm-TmK(Tm为材料的熔点)范围内,应变速率一般为10-5-10-1/s。随着航空、航天和精密仪表的发展,对超塑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日引起国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视。下面,是几种超塑性的应用:
1.超塑性挤压成形工艺
超塑性挤压成形的工艺大致为:1)设计超塑性挤压件,使其形状符合工艺要求;2)检验材料,确认其是否适用于超塑成形;3)计算毛坯尺寸,满足加工前后体积不变原则;4)制坯,通过锯切、车削、剪切等方法加工到规定尺寸;5)加热毛坯;6)对毛坯进行,增加流动均匀性;7)在超塑性温度(一般在200-900℃)下合模加压,成形后脱模;8)对成形件进行清理与表面处理。
例如,对于络筒机张力盘,材料为HPb59-1黄铜,若采用机加工,车到中间退刀时留有未切削部分需要钳工修整,过程繁琐,生产率低。若用超塑性挤压成形,选用棒料毛坯,尺寸?38×9,为减少毛坯的保温时间和装模过程中的温度下降,先将毛坯在附设的电炉内加热至760℃ 10℃,保温10-15min装入模具,在超塑性状态下成形,成形温度为500℃,成形力约为300kN,液压机压下速度16mm/min,保压1.5-2min。实践证明,在超塑性状态下,HPb59-1黄铜的成形力只有冷加工的1/6-1/5,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至十几倍,并节约了材料,提高了组织性能。
2.超塑性模锻成形工艺
超塑性模锻成形的工艺大致为:先将合金在接近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热变形(挤压、轧制或锻造)以获得超细的晶粒组织;然后再超塑性温度下,在预热的模具中模锻成所需的形状;最后对锻件进行热处理,以恢复合金的高强度状态。需注意,与常规模锻相比,超塑性模锻成形速度较低,温度较高,在800℃以上,最好采用可调速慢速液压机和耐高温模具材料。
例如,对飞机发动机的钛合金(TC11)压气机盘(直径为520mm)进行超塑性等温锻造加工。为了确定适宜的成形温度、速度、剂,进行了超塑性拉伸和压缩试验,结果显示,初始应变速率在8×10-4-2×10-3/s范围内,供应态TC11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其中在900℃时伸长率为960%-1020%,m值接近0.9;在875-940℃范围内伸长率均高于600%。超塑压缩状态下的流变应力较拉伸状态有所增大,在压下量为24.2%-29.3%范围内,采用RH11剂,变形后式样不呈鼓形,说明效果良好。
3.超塑性气胀成形工艺
超塑性气胀成形类似于塑料的吹塑成形,其基本原理是:将被加热至超塑温度的金属板材夹紧在模具上,并在其一侧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气体压力下使板材产生超塑性变形,并逐步贴合在模具型腔表面,形成与模具型面相同的零件。超塑气胀成形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备料,模具和板坯的预热,压紧密封,充气成形,卸压放气,开模取件,切边,强化,表面处理等。
例如,MB8镁合金仪表零件的超塑气胀成形。MB8镁合金板材晶粒度为6.7μm,最佳超塑性条件为T=400℃、ε0=1.11×10-3/s、δmax=312%。模具如图所示,材料采用Q235钢。成型时,先将模具与板材加热到超塑性变形温度(400℃),保压5-10min,然后用0.5MPa的压力吹塑成形10min左右,再将压缩空气压力提高到0.9MPa,保压10min,使零件圆角处充满。值得注意的是,当初始吹塑压力过高(>0.8MPa)及模具圆角半径R太小时,R处容易吹裂,为此,该工艺中初始成形压力降至0.5MPa,圆角半径增大至2-2.5mm。对成形后零件横截面壁厚检测表明,R处厚度为0.985mm,最后充满部位R1的厚度为0.946mm,其他部分厚度为1.086mm,壁厚不均性为12.9%,材料的变薄率36.9%。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4.超塑性拉深
超塑性拉深的成形方式与冷拉深基本相同,区别是超塑性拉深时坯料处于超塑性状态,坯料塑性提高,抗力下降,法兰圈起皱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实现超塑性拉深的方法以差温拉深为主。差温拉深的原理是使毛坯的凸缘部分处在超塑性温度下变形,而对与凸模接触部分(筒壁部分)的材料进行冷却,使其接近于常温状态,强度较高,从而大大改善超塑性材料的拉深性能。由于拉深过程中凸缘与筒壁间有巨大的温度差,所以称之为“差温拉深”。
例如,前苏联学者研究了12Cr18Ni10Ti的超塑性拉深,该材料超塑性温度为780-850℃,凸缘的平均应变速率10-2-10-1/s。我国马龙翔教授等研究了Zn-22Al合金的超塑性拉深,材料厚度为1.15mm,凸模直径30mm,拉深坯料的最大直径为220mm,凸缘变形温度为250℃,凸模的行程速度100mm/min,凸缘平均应变速率为10-2/s,得到的拉深制品高度约为制品直径的10倍,其拉深比大于6.6,所得制品厚度较为均匀,不均匀系数为9.7%。
当然,超塑性在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还有无模拉拔、以超塑性成形为主的复合加工工艺、脆性材料的超塑性加工等,在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5.结语
超塑性应用技术作为崭露头脚的材料加工新技术,有着传统加工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成形力小,可以降低成形设备吨位,节约能源;充型能力强,可成形出复杂形状的工件;可将多道次的塑性成形改为一次成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同时,成形后金属组织性能也显著改善,晶粒细小,残余应力小,不会产生裂纹和加工硬化。然而,上述优点是在比较理想的超塑性状态下才能充分展现的,实际上超塑性成形技术也存在着不足或局限性:其实,生产中易于实现超塑性的材料目前还不是很多,其次,组织超塑性要求材料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因此成形前一般需进行组织超细化预处理,工艺繁琐;另外,超塑成形的速度也比常规塑性加工慢,生产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超塑性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攻克的问题。所以说,目前超塑性的应用技术还存在着非常广阔的研发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Woodford D A.Strain-Rate Sensitivity as Measure of Ductility.ASM Trans Quart,1969,62:291.
[2]Mabuchi M et al,On accommodation helper mechanism for superplasticity in metal matrix composites,Acta M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