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装饰装修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装饰施工课程 教学改革 项目化 理实一体
建筑装饰施工课程是强调“职业能力、应用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并是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而且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构造和施工技术关系紧密,以及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独特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要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应注重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有 “善设计,识材料、会施工,懂管理”的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
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建筑装饰施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本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际经验,熟悉装饰材料、施工流程、施工细节,在这点上由于高校教师本身的局限性,专任教师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施工课程所需的能力,相对于实际的施工经验,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充分。另一方面,学生接受知识困难,掌握知识少,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差,教师上课困难,而且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建筑装饰施工课程中所学与真正从事施工现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较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把建筑装饰施工这门课程做成具有自身特色,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程,笔者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对建筑装饰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一些尝试性的改革。
一.教学项目化,实训场变课堂,让学生卷入职业情境
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改革建筑装饰施工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装修案例做课题,课堂按照图纸施工为教学内容,采取在施工现场先操作、后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期间,将设计、材料、施工、检验一体化。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才能体现出来。
专业教师可选择一个一学期能完成的家居装饰工程,在施工实训场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装饰施工的先后顺序,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设计施工进度,并对本阶段的建筑装饰构造和施工理论进行通俗的讲解,接着将学生按实际工作量分组后轮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专业教师、实习教师和技术工人进行施工指导,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再集中并总结、讲解系统理论知识,用同样方法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授课,实现两段式教学整体化
在一学期内,先在教室内讲授建筑装饰施工课程理论知识,后在集中周进行课程实训的教学,这种课程教学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集中实训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凌乱,只能将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训中,前面的课堂理论教学等于浪费时间,学完后并不能够马上熟悉施工技术,毕业后进入岗位角色慢,从而造成了本专业特点不突出,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原有的两段式教学融合为一个整体,将教室转到学校专门的装饰施工实训基地,实行现场教学,在一学期内结合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完成一个模拟项目为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先操作演示并讲解,再让学生操作,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条件,企业也可以变课堂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法是可以利用的一大条件,学生在校内实训场实践之前,可以先通过企业施工现场的观摩来提高认识和学习。在观摩的同时即可以通过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或施工员来讲解施工技术,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从而更好的为自己的实践课程做好了准备。同样,在校内实训场所实践时,也可以邀请企业施工单位工程师或施工员到教学现场进行指导,从而弥补了校内专业教师实际施工经验不足的缺点,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将《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等主要课程进行整合
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必学内容,是建筑装饰工程体系中的主干,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来讲,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这三门课缺乏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部分内容一直是分成三门课组织教学,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弱化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尝试对这三门课进行大胆整合。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应定位于施工图设计人员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因此,高职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有一定的设计能力的基础上以装饰技术为重点。
整合几门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这种方法可使学生了解各工种之间的搭接与协作的重要性、施工的连贯性等,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材料施工到基层上,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施工后装饰效果的好坏又能很直观地启示学生:材料是体现设计思路的重要环节,而施工工艺的完美更会为好的设计锦上添花,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材料与施工”的有机统一。
通过尝试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牢固掌握装饰施工的技能,完成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阶段调整重点来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陆化来;《建筑装饰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周茗祁;《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它是指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
2011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了1.7万亿,占GDP达6%。从细分市场来看,国内星级酒店发展迅猛。2011年房地产投资超过4万亿元,由商业地产带来的会所、公寓、宾馆、商场的精装修市场将会急剧膨胀。随着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全国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增加将创造大量剧院、会堂、文化类设施的市场需求。国家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中十项措施中有5项与建筑装饰行业息息相关,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强度势必带动机场、车站等的需求大量增加。虽然金融危机给众多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而我国建筑装饰业似乎是一个例外。2011年建筑装饰业保持15%以上增长,解决了1600万人就业。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幅度应该在10-11%之间,建筑装饰产业增长不会低于15%,形势非常好。
装饰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素质较高的人才,这对高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对建筑装饰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从高校毕业的本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与建筑装饰工程相关的装饰设计、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技术资料整理、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工作,就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装饰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建筑装饰企业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经营管理(业务员、预算员)等岗位。通过对从事这些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下四方面是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设计师作为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核心岗位,首先是需要与客户有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让设计师了解客户的一个基本情况和客户对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沟通与表达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学会包装自己,做到积极乐观自信、衣着品味鲜明、态度平易近人和发扬人格魅力。其次在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积极交流、善于沟通和注重逻辑关系。同时设计师要学会如何向客户提问,从提问中了解客户和项目的信息。然后是设计师要认识到多听比问在交流的过程中更为重要,因为通过客户的讲述和需求,设计师可以获得与项目关系密切的重要信息,这对设计师结合项目定位和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引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师的专业分析,需要通过沟通和表达引导客户认同空间向合理的设计方向发展。只有当设计师和客户的需求在项目上达到统一的情况下,设计师才能使自己所设计的作品符合客户的需求。
2.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人才的培养,设计能力是第一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形式的分辨、对造型的审美、对空间的体验和对作品的鉴别;二是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思考能力,即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包括由形式联系思想、由客观发展主观、由表象思考意义,由局部延伸整体;三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扎实的美术技法、熟练的软件操作、合理的媒介应用和精湛的技术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对于学生能否熟练应用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方案图和效果图的直观展示,能更好地得到客户的认同。对高职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教学过程重视设计思维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设计思维的培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空间设计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3.熟悉材料特性与工程预算
设计师在方案设计中要恰如其分地选择装饰材料,必须对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市场价格都有较好地认识,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新的材料和市场行情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中,设计人员在与客户的沟通中,让客户满意的报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是否能签订订单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设计师对装饰材料的选用与搭配,市场行情都必须充分地了解,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在行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4.熟悉现场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
对于一个装饰工程来说,由于材料种类多、施工工艺多、施工班组多,熟悉现场的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项目部在开工前要与设计师进行技术交底,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读施工图纸,明确不同位置的施工工艺,特别是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来说,要充分考虑技术、材料、施工、人员管理、资料管理和成品保护等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客户的需求和现场情况,设计会发生局部的变更,都需要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施工环境熟悉,并能从最优配置的角度合理地安排好人、材料和机械的使用。
三、高职院校该如何培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
1.培养装饰工程人才的新思路-贴近企业,重视实践教学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建设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企业对装饰工程人才的需求,明确将训练学生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的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模块的重组和改革,实现在校内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水平。
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教学过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对建筑装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需要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保证专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目前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如何更好地在课程中引入实际项目,并不断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考察与参观、课程实训、计算机操作、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由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很快,师资缺乏、大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少、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较不合理等现状是约束高职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石,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同时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提高校内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包括一方面鼓励老师通过深造进一步提高学历,完善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建筑装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建筑装饰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3.校企订单班-以就业为目标
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应积极研究和推进与建筑装饰行业的合作,通过校内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阶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校企订单班的创建,将使学生学习专业的目的更加明确,一方面将企业最新的知识和岗位要求通过教学和实训传递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使学校在建筑装饰工程人才的培养上更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室内设计;课程体系
一、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国内更多的三本高校为加快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加强与广大企事业单位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提升学生就业档次,实现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形成良性互动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而当前在三本高校中开设的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们在刚毕业走向实践岗位的时候,不能很及时得适应角色的转换,对于整个室内设计流程不能全局把握,一般的学生必须经历一年的甚至更长的时间实习期才能够胜任室内设计的各项工作。这也反映出高校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以理论教授为主,学生已经形成了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能接触更多的室内设计施工现场,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实例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室内设计基础理论,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开设室内设计课程应以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设计技能的培养为目标,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把实践训练与理论传授结合起来,以培养出室内设计专业较为全面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以实践性教学为导向的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初探”的思考与对策
室内设计涉及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材料学、园林艺术、雕塑、美术基础、设计风格、风水学等多个领域。该专业培养面向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室内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掌握室内设计工程装修的设计方法,具有室内设计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掌握室内工程预算和谈单的技能和技巧。室内设计需要大量专业精湛的人才,而目前国内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亟待改革。文章结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监管、配套设施、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探讨,进行了研究与解析,探究这些环节和因素对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作用和影响。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建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加强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战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际的室内设计施工流程中,结合实例,为学生展示各种装修材料和施工的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常规的施工流程,对于施工材料和工艺达到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给学生们适当布置课程任务和课下调研活动,让他们分组讨论、调研、总结。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比较优秀的施工现场,给学生讲解设计方法和整个施工的流程。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建设室内空间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是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化的关键场所,实验室将是学校和社会的中介平台,专业教师可以运用这个平台更好的与市场接洽,锻炼教师们自身的设计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还可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实训的机会。这是培养专业的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此外可在学校内部设置室内设计材料及施工工艺实验室,室内设计软件实验室、室内设计手绘工作室、室内设计综合实验室、室内设计创意实验室等,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的深入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注重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课程的配比关系室内设计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充分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论和课程练习,初步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审美,利用特种设计手段和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学生们要掌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风格流派、室内陈设设计、室内灯光设计、室内家具设计,这些理论将指引学生正确认知室内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是现如今的室内设计的专业性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所以在其课程体系中更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训,实例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理论,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室内设计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体及常规家具尺寸的测量来得出一系列的数据,这些都是为今后设计做基础,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们亲自测量实验,最后对数据分析总结,达到快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点,为学好室内设计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与社会接轨,开展项目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对于一般高校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当然也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要求学校为学生们提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专业教师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更要拓宽自己的专业平台。教师不仅在本专业要做到精益求精,还要涉及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工程预算,风水学,沟通学,地理和历史等等,对学生要全面了解,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对于学生将给予适当的点评。这不仅仅让学生们通过实训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使专业教师在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找准方向和切入点。在室内设计项目制作中,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项目中训练技能。通过实际的室内项目设计的实习,使学生全面认知室内设计和装修的全部流程,掌握室内设计中的施工工艺以及各种施工材料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设计以及如何与客户沟通。这些仅仅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4、与时俱进,突破创新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其他艺术教学方式是大不一样的,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要求,加强实践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尝试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更要鼓励学生多走出去练习和学习。特别是计算机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可以通过室内设计专业软件快捷的表现出自己的方案。室内设计人员还要有很强的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当今快速更新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要能做到全面的认知和应用,如果还沉醉于传统古老的模式之中,那将会被社会淘汰。总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这既是竞争获胜的手段也是装饰装修行业进步的要求。让学生应该多参加活动,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多让学生接触新的设计模式,这也是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三、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艺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鉴于此,三本院校中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更要以实践性教学为导向,以当前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设计技能的培养为起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和设置,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室内设计大量的理论知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应该加强实践类课程和练习,理论结合实际工程,培养出全面的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澜.《室内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2]吕永中,俞培晃.《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关键词:教学改革;预算教学;职业能力;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16-02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预算。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以及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目前,职业中专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另一种是最近几年来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主张,就是职业中专教育的目的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练习来强化这种职业技能。以上两种教育教学的思维与方向,目前仍争论不休。笔者多年来在职业中专从事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预算教学实训环节的设置进行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尽管他们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多门建筑类相关基础课程,但由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孤立的,所以真正做预算时不能将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建筑工程计量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对建筑物的整体感觉与认识。有些学生甚至连工程施工图纸都看不懂,所以在学习预算时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建筑工程预算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虽然我们教师很清楚该学科的性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变为纯理论化。例如: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也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而缺乏直观的、具体的实例,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诵了大量的计算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无从下手,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导致职校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另一种预算教学倾向是将预算课程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理论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程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相关建筑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如果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对方法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预算,但是如果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接触的工程较复杂,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他们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学节点,每完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教学,马上模拟工作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实训,尤其显得很有必要。
二、实训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拟工程过程实训可以提高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是对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模拟工作过程中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每学习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后,即在实训环节接受一种模拟于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那么所学的知识能立刻看得见、模得着,从而很容易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1.确定实训目标
实训目标应着眼于预算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工程预算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工程量,即工程量计算能力;二是计算工程价格,即工程价格的计算能力。其中工程量计算是预算工作中最繁琐、耗时最多的工作,因此,工程量计算的内容就成为预算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成为工程量计算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量计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伴随课堂教学的进度,进行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并把实训的目标确定为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规则,对实际的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
2.选择实训内容
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应用计算规则去解决预算的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实训中,如何看懂施工图,如何能在一堆图纸中找到工程量计算所需要的尺寸,这是实训的难点。因此,训练学生预算职业能力的关键不是进行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训练,而是要训练学生面对施工图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如何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去找图纸上的尺寸,再将它计算出来。
所以,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围绕以下内容来开展: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节点的计算规则训练学生识读与本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有关的图纸,让学生看懂与本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施工图;能根据工程量计算需要快速而准确找出相关构件的尺寸,而不至于面对一堆图纸而茫然不知所措。
3.实训指导的策略
实训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查询计算规则,实际操作,交流实训成果等。这就要求教师从思路、场地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训指导书要详细且周全,指导教师要熟悉预算实务的工作流程,并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从而最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预算技能。
三、实训的实例
我们不妨用计算某一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为例子对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实训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1.实训目标及内容
(1)实训目标:通过计算该办公楼的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掌握土石方分部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2)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即进行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土石方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节点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图纸和项目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②按工程实际计算挖沟槽、挖基坑的工程量;③根据基础垫层及基础工程量等计算基础回填土的工程量;④计算室内回填土的工程量;⑤计算土方运输的工程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 改革 优化 加强 提高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其社会应用性强,覆盖面大,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本文根据《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以市场就业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对该课程教学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讨:
一、 合理选材,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预算实际,我们应全面介绍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计价模式。但由于定额具有地区性,无法选择适合各地预算实际的教材,所以,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地的《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等内容进行重组,鼓励自编教材,通过对改进后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两条主线,将相关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信息量大,主要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工程造价基本理论、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及软件应用。其中工程造价基本理论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定额的内容和应用、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中又包括很多个分部工程,教学任务重,而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主次、区分重难点展开教学。如在工程造价基本理论中重点讲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程结算及必备的工程造价基本理论,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中着重介绍主体结构部分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强化师生互动,激发主体活力,教师应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一种活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讲解时以实际工程施工图为例,采用层层分析的方法,边讲边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重点内容突出讲解,逐层分析、步步深入;对于容易懂的教学内容,结合习题,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并及时进行答疑。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项目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完成任务――某教学楼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科学的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把专业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各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教学实施过程可通过任务布置、引导问题、要点精讲、学生实操、检查评价、整理归纳的环节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换,将理论知识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改革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识图、建筑结构等课程有密切关系,这些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是学好本课程的必备条件。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这就需要在课上进行复习。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图文并茂或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方法等知识内容,这是传统板书无法做到的,不仅丰富了课堂课外知识,也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构件模型,以弥补学生在算量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力的不足导致不理解的现象;或利用现场实景构件,如计算梁板柱、楼地面、墙柱面、天棚工程量的时候可以教室为例展开。
三、 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给于高度重视。本课程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它是对学生工程思想、工程观念、工程量计算、定额原理应用、造价计算等多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训练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独立动手编制完整的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构建实战型、工学结合型的计量计价教学实训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工作过程为向导,以造价员工作任务为中心,按职业岗位群及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根据必需、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对有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专业模块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四、 构建“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夯实学生计量计价技能”的教评体系
近年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热烈展开,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和体现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各类比赛制度,把专业技能竞赛制度化、常规化,建立班级赛、校级赛、区级赛、国家赛的竞赛机制,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五、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工程计价行业的技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时效性,需要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在职业技术领域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学科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努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主编 宋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版
[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期刊论文.马利君.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成果。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当代艺术类高校课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快速的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设计能力以及材料的运用能力。随着社会房地产开发、展示展览、城市规划等市场的需求,建筑模型从设计到制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手工作坊式的模式已很难出现。而当代,计算机软件在高校已经普及,并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也可以认为计算机辅助按软件的运用使得建筑模型从设计到制作有了“质”的飞跃,因此高校应当把计算机辅助引入到模型制作课程中,也应当把这规划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到模型制作在当今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已相当成熟,但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却显得不够连贯和灵活。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教师授课中只是盲目的追风,没有从本质意识到建筑模制作与计算机辅助软件之间的主次关系和两者的技能结合。从教学的本质来看:建筑模型制作属于设计的范畴,是主观的、目的性强的设计思维,而计算机辅助软件是设计工具,是属于技能的知识,不能代替人脑做出判断,更不能代替思维进行设计,它不具备艺术设计和美学理论存在的要素,在设计中它仅仅是一种工具罢了。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模型制作辅助设计中,学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深化软件实践能力的操作,这样也可以使软件之间建立相互连接的桥梁,能够解决软件的熟练程度,对专业设计绘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办学越来越成熟化,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今设计想法的表现更便捷更快速,也是设计师从传统的绘画得以解脱,能够将头脑里构思和观察的创意灵感以最快的方式展现给世人,更使客户业主形象直观的读懂设计方案。因此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使得能使设计者通过快捷的方式表达出设计想法。使设计思维能够与手头表达统一步伐。
现在的高校授课过程中我认为计算机辅助课程有待深化和改革,不能简单的把计算机辅助课程当成一门或者多门软件课程来对待。把计算机辅助软件当成一种普通的绘图工具,为了画图而教,为了画图才学,这样的认识就如同一名设计师把笔尺仅仅看成工具一样,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够深刻的。这说明高校的课程之间存在上下沟通脱节,知识结构凌乱的特点,单一的授课课程安排不合理,甚至有的学校剔除了该门课程,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不足,也没有按照学以致用、上下贯通的教学原则对待专业课程的整体布局。所以,解决计算机辅助课程形式单一、授课乏味的最好途径就是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教师间有沟通、授课中有连贯的同步进行,让课内课外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复习达到统一。
二、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会
按照本院校的教学大纲,计算机辅助开设的软件有AUTOcad、3DMAX、Photoshop、VR等。这些课程是分阶段分步进行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辅助功能。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本人在担任这些课程中有目的综合运用,并巧妙的导入到专业课程中,把“学”和“练”有机的连接起来。分布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把章节内容详细的讲解,学生再根据项目进行操作练习。
具体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示范教学环节。要注重师生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基础部分讲透;第二环节,学生上机操作,最好是集中训练,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并在其中进行补充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快速上手,吃透授课能容;第三环节,教师采用举例教学法提升软件的专业绘图知识,让学生把软件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第四环节,给学生一定的命题让其独立操作,老师给予点评,学生给予回馈,解决不足之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的教学四环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软件学习效果。纠正了学生的对于软件的过弱过强的错误认识,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脱节问题,缩短了学生快速掌握软件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交互式教学的应用
针对国内高校目前的教学,本人认为课程建的联系和交互性应当看做是重要的环节,要注重课程间交互性能,使课程教学质量最优化。
(一) 在计算机辅助课程和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交互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优势,不能仅仅是为了支撑而进行,两者是交互和包含的。在成功导入建筑模型设计课程中对原有建筑模型设计课程进行补充,而非替代。现在高校的课程发展已经成熟,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验证,内核结构式合理的,他附带的原有的要求和知识结构必要性不能丢弃。例如设计想法的表达是通过草图、图纸、多媒体和语言表示来实现的,传统的绘图工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丢弃其基础知识是不对的。把计算机辅助课程引入当模型制作课程中并不是要丢弃或者原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如果学生过度的依赖计算机辅助软件,就会丢弃设计的基础表达功底,设计想法、工程制图、结构表现和外观展示仍然是好的建筑模型师最基本的功力。如果把设计和计算机绘图混淆,学生就无法准确的把握建筑模型的整体设计思维,做不出好的设计,因此,计算机辅助引入建筑模型课程中,要把握好好时间和比重。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绘图工具。建筑模型制作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在以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把效果图制作看的尤为重要,而忽视了模型设计到工艺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造成主次颠倒。因此,在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中计算机辅助要注重的是过程的把握而非结果表现。
(三) 针对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特点,把握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型制作的交互性。1、课程定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基础知识和制作建筑模型的基本程序;通过后期的实践过程学会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相关途径和步骤能完整独立制作模型;也应当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分组分工相互促进共同配合制作模型。2、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研究:设计想法最终表达最好的形式就是实体或者虚拟展示。因此要认真的确认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和有可操作性,也要从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3、施工图要严谨规范:施工图绘制的过程是严谨和系统的过程,在环境艺术专业中施工图的绘制有专门的软件AUTOcad ,它是绘制施工图最快速科学的手段之一,我们知道建筑模型是建筑缩小的复制品,运用比例尺的概念来模拟真实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概念性或者仿生性的模型来说,图纸的绘制难度是存在的。因此解决这些难度的问题就是促进了计算机软件水平的提升,两者是交互的。4、效果图制作:当今的室内外设计中效果图的展示是不可或缺的,高校中常用的效果图制作软件是3DMAX和SketchUp等,这些软件可以是设计想法快速的展现出来,为作品提供真实的效果,通过效果图的制作还可以查找不足、精益求精,是设计想法更科学美观。同时效果图是展示三维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效果图的制作需要有很强的软件基础功底,通过课程的交互性可以解决软件的熟练程度和设计审美能力。如SketchUp草图设计软件能很好地帮助设计师推敲建筑的结构关系,这样可也很好的打开学生的设计思维,深入了解建筑模型的复杂和艺术性;在设计深入的过程中可利用3d max模拟建筑的结构和装饰要点;在施工图绘制完成的基础上把材料确定好后,使用VR渲染软件对建筑模型的材料、结构惊醒最终的渲染出图,经过Photoshop软件最终的修饰最终确定建筑模型的方案,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筑模型的设计不同阶段的进行,提升软件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相互粗促进,相互提高的交互性能,这样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实训熟练程度,为做好设计师提供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罗志华,李希.计算机草图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剖析[J].工业建筑,2005,35(9):32-34.
[2] 李念平;赵守勤;张希健;赵洪丽;;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监理[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81-0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也是这几年厦门市大专层次中少有的短线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该专业开设院校多,在校学生多,人才需求大。因此,大力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项目教学法概论
(一)项目教学法起源
1989年,美国出版的“Engaging Children's Minds: The Project Approach”一书,最早正式提出“项目教学法”。该书中文译名为“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由两位国际知名的早期教育专家丽莲・凯兹(Lilian G. Katz)博士和西尔维亚・查德(Sylvia C. Chard)博士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经验共同撰写。在书中,凯兹和查德博士基于对早期教育的价值、发展的本质和幼儿学习的深刻理解,从多方面深入地阐释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原则,叙述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及方法,呈现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案例,使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更趋宽广和丰富。2001年4月,查德博士在北京成功地进行了一期“项目教学”的讲座。听过讲座的老师,深深为其先进的理念和可操作性所折服。
项目教学法陆续推广到世界各地。德国引进项目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于 2004 年 10 月前往德国进修, 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堪称世界一流,无论是其规范、完善的职教法规体系,还是其严谨、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均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项目教学法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教学项目,教师与学生围绕着项目开展教与学,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与素质”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应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领域特定的含义。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专业教师确定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制定项目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意义与适用范围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监理员和造价员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关岗位充实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专业教学,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推动本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改革。
3.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推动本专业教学过程改革。
4.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二)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项目教学法开始被我国教育专家所接受,并逐渐应用到高职教育中,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股“项目教学热”。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项目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的特定功能及适用范围。事实证明,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效果显著,但它也是有局限性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专业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考虑是否选用以及何处选用项目教学法。
建筑工程技术及其他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或专业课)等组成。项目教学法在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中均可采用,但是具有以下差异:
1.课程与工作岗位联系的密切度不同。职业基础课是职业技能课的基础,与职业技能课相比,职业基础课理论性更强,与工作岗位联系不太密切。而职业技能课与工作岗位联系更为密切,更加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
2.课程开展项目教学的阶段不同。职业技能课的项目教学基本能够贯穿课程教学整个过程,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跟实际生产项目联系密切,可以穿插在项目教学里进行。而职业基础课实施项目教学,如果是较小的项目,可以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而如果是大项目,则在综合运用阶段实施项目教学法效果最佳。
3.课程开展项目教学的数量不同。职业技能课内容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可以确定很多的项目进行教学。而职业基础课理论知识比重较大,能选为项目开展教学的数量相对就比较少。
三、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实施和项目成果评价等四个阶段。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很强,适于采用项目教学法。下面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阐述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任务确定
项目任务的确定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过程,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训教学的起步阶段。选题时,专业教师要注意项目内容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在确定项目内容时,要考虑工作岗位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现状等方面。
项目与项目之间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密切联系的,它们以建筑生产活动为主线,相互融合贯通,最终完成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每个项目都包含实际操作所需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具体项目带动专业教学,由浅及深地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渗透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例如,本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可设置为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六大项目,这六大项目又可分成若干个小项目,由教师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
(二)项目计划制定
制定项目计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项目的过程,是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和组织形式的过程。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分组,再让小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教学法经常采用分组教学这种形式,教师先根据班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再进行适当调整,指定小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项目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任务书发给每个小组核对,以小组的形式分析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分析结果制定本组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和组员分工,以利于更好地组织项目工作。
以砌体结构工程中的砌体施工项目为例,项目任务是用混凝土多孔砌块砌筑长3.6m、高1.5m的190mm厚墙体。给学生介绍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先列举相关资料的清单,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这些资料,对工作任务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后,学生可制定如下项目计划:1.准备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砂、石灰膏、水和混凝土多孔砌块等);2.砂浆拌制;3.材料运输;4.安设脚手架;5.准备砌体施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砂浆搅拌机、手推车、灰斗、灰桶、皮数杆、托线板、水准仪、经纬仪、水平尺、垂线坠、小线绳、大铲、浆桶、瓦刀及砌筑质量检测工具等);6.砌筑墙体(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砌砖、勾缝和清理);7.检查砌筑质量。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每个人承担的施工任务。
(三)项目计划实施
在项目计划实施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理论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各阶段任务,并提供实际的项目活动记录。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但是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教师指导的尺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主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理论知识、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教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砌筑墙体是砌体施工项目的关键工序,事关项目成败。由于缺乏施工生产经验,且不熟悉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学生在砌筑墙体时,势必出现很多问题,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出现问题很正常,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四)项目成果评价
项目成果评价是对项目成果的评估与比较,是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归纳阶段,也是项目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评分。比如,评价项目计划合理性、项目完成情况及项目成果的质量等,同时还要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性等。
以砌体施工项目为例,墙体砌筑完毕后,根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砌体验收批质量的检查和验收。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评分,评价本班项目成果,让学生在评价中分析、总结和提高。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专业生产活动为主线,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专业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不过,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运用项目的数量要适当
每门课程一个学期的计划学时一般不会超过80节。因此,每门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数量要适当,优先选用教学重点的内容,开展项目教学。而且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2-4学时,受限于教学学时,前期很多工作要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堂上主要开展实施项目计划和评价项目成果这两部分的工作。
(二)学生的分工要合理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的实施,学生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要分工协作。因此,要根据项目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能力结构状况,进行合理分工,要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能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项目中,教师是总设计师、策划师和指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广泛。项目的内容具有度综合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非常广泛的知识面。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教师的培训和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2.要求教师具备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强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自身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努力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教师的实践渠道。
五、结语
专业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是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10).
[2] 范德华,陈际福.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建构[J].思想战线,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