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正月十六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九祭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守岁
年后具体习俗:
正月初一早起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占岁、贴画鸡、吃团圆饭
正月初二祭财神、姑爷节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迎财神、开市
正月初六石头生日
正月初七捞鱼生、摊煎饼、踏青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正月初九天日
正月初十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正月十一子婿日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2、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3、情人节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其他地方的习俗1、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2、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3、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元宵节的节日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点彩灯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一、风俗习惯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中国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中国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二、是否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三、冷门习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开始的朝代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0xx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的习俗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以下是不同民族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少数民族地区元宵节的习俗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都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哪些怪异有趣的风俗?如何吃元宵更健康?本刊特邀中国民俗专家王可兴给您说一说。
美丽传说
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热闹非凡;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更是别具风情。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为什么要吃元宵、燃放烟花、悬挂灯笼呢?
吃元宵
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一日他到御花园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每到腊尽春来的时节,就非常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一个占卜摊,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圣上可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终于和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从那时起这一天也就叫做元宵节。
趣味习俗
元宵节,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一片喜庆,尤其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元宵期间的娱乐活动达到。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习俗外,元宵佳节还有哪些怪异有趣的风俗呢?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祷健康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及十六日,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其实,“走百病”这种习俗让妇女获得了短暂的“解放”,给了她们一个成群结队出门游玩的理由,使压抑的人性得到舒展。此外,这也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使难得有户外活动的妇女,好好地锻炼一下腰腿,舒筋活络,有利于身心健康。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怀念她,每到正月十五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送花灯”,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科学吃元宵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很多人家里早已备上元宵,一顿吃不完,甚至几天的早餐、加餐、夜宵都还要吃。 俗话说“过犹不及”,其实吃元宵也是一样。那么,如何吃元宵才能保证美味与健康兼收呢?
早餐不宜吃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缺乏营养素,这样的食品不适合当早餐吃。除缺乏营养外,人们早起时胃肠功能最弱,而元宵外皮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顿一二两
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点、十点或下午加餐时吃点儿元宵还是可以的,但每次吃一、二两(50~100克)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中的一部分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汤里了,因此,吃完元宵最好再喝点儿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不过别在汤里再加糖了。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八类人不宜吃
糖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溃疡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急性胃肠炎患者 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病人应吃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高烧患者 发热时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因此应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患者 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因此少吃为宜。
年老体弱者 这些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脱落,特别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春节过了还有元宵,除夕过了还有十五。”中国的春节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春节活动的最后一个。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等。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元宵节则是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狂欢节”。所以有闹元宵说,不闹就不能称其为元宵节。夜幕来临,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拥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有一首《上元诗》真实地描绘出了旧时的元宵之夜“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北京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在元宵节的前几天各色元宵就热卖北京街头,大街小巷一派欢乐和平景象。但老北京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还有很多信仰性的活动,比如“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北京还有摸钉这项活动,每到元宵节,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钉”与“丁”同音,此项活动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
在元宵节吃元宵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也是全国的习俗,老北京人每逢元宵节,不论社会等级,只要家中吃得起的,都要大量吃元宵。北京做元宵的老字号, 有“稻香村”、“宫颐府”“溢鑫府”、“聚庆斋”、“正明斋”等一大批,其中稻香村更是从1895年落户北京就开始出品元宵,其元宵至今仍然是手工摇制的。元宵与春节的饺子不同,并不是作为主食食用的,是晚上种调剂口味的小吃,清代旗人的家庭还会做几样点心配合元宵起吃,比如野鸡丝炒水疙瘩就是一种咸菜。同时元宵也是送礼佳品,起到沟通感情的桥梁作用。
天津
提到元宵不得不想到年味儿十足的天津,天津是内地年货市场最红年味最浓的城市。由于杨柳青镇丰富的民俗文化,杨柳青的元宵节成了天津的一大特色。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节,都会举行民俗文化活动,一般是会和灯展。会上有高跷、秧歌之类的民俗表演,灯展就是展出各式各样的花灯了。耍龙灯是元宵节最常见的一种庆祝方式,也叫“舞龙”,“龙灯舞”,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民间娱乐活动形式活泼、表演优美、极具浪漫色彩以及东方特色。除了耍龙灯外在元宵节时,质朴的杨柳青人民喜欢扭秧歌来庆贺。
在以前,每到正月十五街道上就挂满了古式的灯笼,有大红的园灯也有木制的方灯,民间一直流行着“正月十五逛灯溜百病”的老话,人们都在十五十六的晚上走上街头――钻灯。就是在挂灯的地方下边走过去,这样可以消除疾病。还有向灯笼里扔铜板的风俗,很多孩子在灯底下捡大人们扔的钱,此外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每晚会连续放一个小时的烟花。现在老式的挂在公路旁的灯笼彻底的消失了,全是巨大的落地式灯笼,于是十五的钻灯改成了看灯不过一年番新都是很漂亮的灯笼,有年画灯笼,古代故事灯笼,还有吊钱和喜字灯笼,卡通灯笼和生肖灯笼。原来小孩子用手来提的燃蜡烛的纸灯也换成了一闪一闪的电子灯,现在灯笼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了,大街上能见到高跷、舞狮表演。杨柳青秧歌花会展演和元宵节大型灯展是天津最具民俗传统特色的年俗活动。花会期间,将由十里八村的农民组成的年画娃娃、高跷、舞龙、舞狮、小车会、伞舞、花篮舞、大秧歌等近40支队伍参加展演,表演者个个身着彩衣,伴随着快乐的鼓点和民乐,扭摆跳跃,各展绝技欢庆节日。
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大大的增加了元宵的庆祝气氛,文化节上在石家大院、年画馆、杨柳青广场、运河景区,明清街、峰山药王庙等地点,会有秧歌、花会、堂会、灯谜、迎春庙会、民间杂耍、民间吹歌大型焰火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元宵节里人们可以在杨柳青看古镇大院逛特色老街听传统堂会,坐仿古观光马车游览一番古镇,感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灿烂和商帮赶西大营的辉煌,领略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让人们既领略了民俗文化又过足热闹瘾。
台湾
在元宵节这一天,宝岛台湾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
闹花灯,猜灯谜。在台湾元宵节有三大主要活动,第一台北平溪放天灯,第二台南盐水蜂炮,第三台东炸寒单。
台北平溪放天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北县平溪乡的放天灯”活动。台北县平溪一带,原为平埔族的势力范围。早期入山开拓的汉人,常遭杀害或土匪抢劫,由于对外联络不便,垦拓的人们想到以放天灯互报平安,后来慢慢演变成元宵夜特有的习俗。如今的“放天灯”一年比一年热闹,不仅天灯越做越多,体积也越做越大,灯上还绘有各种图案并书写放灯者的姓名,有“放得愈高,(事业)做得愈旺”的说法。宁静的平溪夜空,因元宵节天灯的点缀,显得分外灿烂美丽。
台南盐水蜂炮也热闹非凡。“南蜂炮”更以惊险刺激著称,每年吸引数十万民众参加,元宵节这天,各地民众都会准备巨大的“炮城”,插满数万枝蜂炮,向“神轿”发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神轿所到之处,镇民燃放鞭炮,各种烽炮烟火,爆竹冲透云霄,声咎如雷,满天烽火,烟云罩雾,既美丽、又壮观,其五彩火花绚丽夺目的景观,是盐水镇元宵夜中最刺激迷人的时刻。
台东炸寒单,也就是传说中的财神爷。“寒单爷”又叫“玄坛爷”,俗称武财神。相传寒单爷生性十自冷,天寒
时即心痛,因此当寒单爷出来时民众皆以火炮为其驱寒,求能留住财神爷,受到眷顾。元宵节那天,台东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鲜花、蔬菜和鞭炮,迎接寒单爷寒单爷由真人扮演,他只穿短裤,上身扎着头巾,蒙着脸接受民众的鞭炮轰击,虽手拿树枝,但只能稍作拨弄从而表现出英勇不惧。现在台湾最火的元宵节习俗就是“炸寒单爷”。
河北
河北的元宵灯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十分热闹。灯节般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或二十,十五达到,主要活动有送灯、吃元宵、放烟火、耍社火,称作闹元宵。河北各地的闹元宵形式也有不同。
邯郸西部一带流行荡秋千。城乡百姓有过元霄佳节荡秋千的习俗。从正月初十开始搭秋千架,荡秋千的在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每逢元霄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便家家户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这个习俗倒颇有些像朝鲜民族的习俗。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平常的荡法比较简便,但此地还有比较特殊的秋千,一是荡木驴,一是过梁悠,一是板不煞。过梁悠和板不煞比较复杂,可荡出花样,秋千的架法也与平常不同,由于荡秋千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添娱乐气氛,所以邯郸一带的荡秋千活动一直持续传到现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闹元宵形式。
冀州元宵打铁花。在古老的冀州旧时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放焰火,踩高跷,在西关带还流行“打铁花”的习俗。“打铁花”时,人们首先要砌一个专门的炉子,傍晚把炉子生着,上面放上几十个特制的化铁罐,罐里装着碎生铁块。几个壮汉在锣鼓声中用力地拉风箱,熊熊的火焰渐渐将罐里的铁块熔化。夜幕降临时,几十个壮汉早已等候在炉旁,光着膀子,穿着大肥裤腿的裤子,头戴插着红缨的凉帽,手端木锨,上面放着用水泡过的米糠。这时,有人依次将铁水倒在木锨上的米糠里,几十个壮汉便端着木锨在大街上跑,比赛看谁跑得快,人们围在路边观看喝彩。粗壮的汉子趿拉着鞋,手端木锨吃力奔跑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爱,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壮汉们般在笑声中跑出一、二百米远后,用眼一扫,看哪里人多,就故意将木锨上的铁水抛向那里的空中,嘴里还喊一声“老窝来”。铁水在空中变幻成绚丽夺目的花朵,人们齐声喝彩,“打铁花”活动进入。“打铁花”给一代代的冀州人带来欢乐,也留下美好的回忆。可惜今天这一古老的民俗已经绝迹我们只能在老人们的回味中寻觅它迷人的风采。
还有景县的七巧灯也极富特色,衡水东部的景县,元宵节要挂灯笼,放焰火,在村内村外“散灯”,儿童手提花色灯笼在街上嬉戏玩耍。此外在县城还有放七巧灯的习俗。七巧灯是一种街头灯歌艺术相传清末由景州人从福建学会带入景县。每逢元宵节演出,这种来自江南的民间艺术为北国的元宵节增添了无限情趣。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七巧灯歌艺术几尽失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景县文化部门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使它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七巧灯全套彩灯分六类,48盏。表演时,以七巧板组灯为主题,以虚幻的仙境为背景,云灯作屏障,栩栩如生的鸟兽灯、荷花灯作点缀,在此基础上以曲牌伴奏演唱江南昆曲。灯光闪烁、歌声婉转、舞姿美轮美奂,七巧灯变幻出上百种色彩斑斓的图案,让人目不暇接。
枣强散路灯闹元宵独具特色,十五或十六晚上,枣强县的一些村庄有“散路灯”的习俗。人们用棉纸包蓖麻仁做成小灯盏,点燃后边走边撒在路上,孩子们随后一哄而上开始抢,据说抢到手的人有福气。
深州、武强、安平“放灯”。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强、安平三县,元宵节都有“放灯”的习俗。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称“小年”。旧时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张灯结彩,中午吃馒头、肉莱,放鞭炮。人们互相宴饮,夜不为禁。这天晚上人们用黄米面做成灯盏,用麦莛作灯捻,蘸食用油点着,散放在屋内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灯在自己或其他亲属的头顶,四肢上放一放,据说可以消灾祈福,这叫“散灯”或“祭灯”。各地特色闹元宵形式给过大年增添了不少的新鲜。
The Lantern Festival
TRIP TIPS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
苏州五色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了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了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传下来的。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们学习文化而编纂的书籍。书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宗时代。《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认为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乐”。罗启荣、欧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涅盘经》曰:“如来 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又《西域记》曰:摩喝陁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沿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灯节称为“上元节”。最近出现一种新说法据1985年第1期《民间文学论坛》所载的《灯节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认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明了火之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最先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傩”,“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动,其“原始形态,可追溯至久远的上古时代”。
过年春节寒假作文1
新年到了,四处热闹非凡,人们忙着贴春联,话春事,这在我家倒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
正月初一,我可是早早就起床了,换上新衣服,往年这个时候,外公都会带我去亲戚家拜年。正在我吃完传统习俗的桂圆子,示意今年一年到头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外公却找我来了,“小汐,你不是网络通吗?教我上上网吧!”外公的话刚落,我把最后一口刚吞进口里的桂圆子吐了出来。“什么,您要学上网?”惊诧之后,我锁定下来,开机,用那只速度比乌龟还慢的猫上了网。“爷爷,您瞧,现在猫就把咱们带上网了,咱们先去申请一个e-mail吧!”我开始走马上任当教官了。“什么,伊美人儿?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找伊美人儿?”这回倒是爷爷惊诧了。“您听错了,e-mail是电子邮件,您瞧,您跟远在德国的大舅整天通电话,多费钱呀,用伊妹儿,两三秒就能送到呢,又才一两角钱,多好呀!”边说,我边驾驶着“猫”全速向371河南信息港前进。先在371为爷爷申请一个邮箱,又试着给大舅发封电邮。直到外公看懂了。这下换我考外公了,外公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一登陆到我的信箱,嘿,真棒,这妹妹还就到我的邮箱来啦!
新年新气象,外公的变化,真棒!
过年春节寒假作文2
我的故乡是漂亮的天津天津卫自明代设破以来逐步构成一个“人纯五方”的移官城市因而天津的春节习俗融会了中邦南北方的新春风俗特色。
天津的春节从农历腊月始八腊八节启初,始终到仲春初二龙低头停止。工历腊月初八在天津称为“腊八儿”,在这天喝腊八粥并用醋泡大蒜,为正月筹备腊八蒜和腊八醋。从腊月十五开端,天津的年货摊贩要“上齐街(gāi)”,就是各商店把年货全体上全,把所有吃喝玩乐的商品都晃上贩售。“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私鸡;二十八,红面领;二十九贴对子。”人们换上新的杨柳青年绘、揩玻璃、整理房子、贴红春联、倒“有”跟倒“福”、红剪纸“挂千”、贴“吊钱儿”。尾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要购糖瓜儿并等到夜里十二点祭奠灶王爷。大年三十这天,夜里要把野中所有灯火点亮全家欢聚一堂吃离散饭,整夜不能睡觉,灯火明到天明,称为“守岁”,这一夜制止扫地、倒水、用剪刀,说“破”、“坏”、“没”等不吉祥的话语,这一天的夜面要作韭菜馅儿饺子,饺子干成后用黄纸盖上,等到午夜零点去吃。在包饺子之前的年夜饭中要有鸡和鱼,弃从谐音“吉庆有余”。大年初逐一早要没门走疏访敌,俗称拜年,这一天每家每户的米缸不能空着,假如空着就寄意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天还禁起撒水、扫地、倒垃圾等行动,要把“财气”留住。大年初二,天津有“归外家”的传统。正月初五称为“破五”,不能到他人家拜年,家家皆包饺子,剁小我,捏君子嘴。正月十五上元节,地津称替“灯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除了吃汤元外,还要供奉给仙人和佛祖点造的刺猬和老鼠,灯节前后,天津乡内各商展从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七日张灯五日。正月十六晚上要一家人出往遛遛弯儿,这鸣遛百病,为的是期求新年不生病。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谚语:“填仓填仓,干饭鱼汤。”这一每天津己要吃米饭熬鱼。
天津春节期间的抬鞭炮也很有特点。从腊月二十三功小年开始,就炮声一直,大年三十的夜里十二点,新陈接替,鞭炮置到及至,激烈地炮火,带着洋溢着硫磺味的硝烟,震耳欲聋的从五湖四海袭击而来,漫天的礼花,把天津映成欢喜、壮观的不夜城。鞭炮和焰火基础上贯串了全部正月。
我留恋天津的年味,爱好年三十铺天盖地的鞭炮声,我爱我俏丽的家城——天津。
过年春节寒假作文3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