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接种门诊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门诊;预防接种;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种护理方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文华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的连续性。它是责任制护理的深化与发展,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与预防接种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护理工作模式。预防接种人员(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除了对服务对象预防接种的关注外,还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心理状态、社会因素等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其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预期目的与临床医学护理有着截然不同,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入。
1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内容[1]
1.1工作日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1.2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证。
1.3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访问落实。
1.4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及拖地面,使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室内进行消毒,2次/d。每次消毒应做好消毒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1.5做好"三查八对",接种前检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有无牛奶鸡蛋过敏史,查对免疫卡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及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性别、疫苗名称、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1.6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有效的皮肤消毒剂;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应用瓶口贴封闭并冷藏,活疫苗超过0.5h、灭活疫苗超过1h未用完应废去,保证接种过程按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安全有效。
1.7凡符合接种条件的接种对象应与监护人签定疫苗接种告知书。
1.8接种结束后,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儿童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作好数据备份。每月按时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
1.9做好疫苗管理,每日上班后及下班前查看冰箱温度,保证疫苗冷链。
1.10协助医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1.11开展健康教育及有关咨询服务。
2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的工作流程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就是坚持以创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强化"窗口"服务能力和意识,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其工作流程从监护人带儿童进入预防接种门诊到接种完成观察30min后离开门诊的全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见图1。
图1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的工作流程图
3 效果评价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①监护人满意度;②知情同意书使用率;③设备规范使用率;④卡、证、信息录入符合率;⑤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率;⑥疫苗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加强接种率、及时接种率);⑦疫苗对疾病的发病率。
4 结论
总之,整体护理在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已引起国际国内护理界的广泛关注,其护理内容的延伸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具体和全面的要求;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是目前国家推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与家庭、社会和环境融为一体,大幅提高了接种门诊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和监护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我院在五华区疾控的指导下探索性推行的这项工作虽刚起步,但此项工作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 预防接种; 知识; 健康教育; 儿童家长
[中图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预防接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方方面面,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还需要儿童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他们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需求、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展开[1]。为了解我市适龄儿童对预防接种知识水平,获取途径以及影响因素,于2009年10月11月在我中心门诊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来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517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 对家庭一般情况、预防接种知识掌握及其获取途径等进行调查。
3 调查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根据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采用一对一询问和自填式两种。
4 统计分析 对所有调查表进行逐项审核,凡未按规定填写或有逻辑错误的均视为不合格资料予以删除,使用spss11.0软件录入数据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5 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517名儿童家长,去除不合格问卷39份,共收回478份,有效率为92.47%。
5.1 儿童及其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478名儿童中,年龄1月龄-7岁,男252人,女226人,分别占52.72%和47.28%;有本市户籍的322人,暂住≥3个月89人,其他67人,分别占67.36%、18.62%、14.02%。家庭月收入<1000元占11.23%,1000-2000元占33.13%,>2000元占53.64%。
5.2 我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来源 儿童家长对<7岁儿童常规接种的8种疫苗知晓率由高到低为:乙肝疫苗85.71%、卡介苗82.14%、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80.23%、麻疹减毒活疫苗80.11%、百白破联合疫苗75.86%、甲型肝炎疫苗72.15%、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71.23%、脑膜炎多糖疫苗63.19%。14.96%的人完全不清楚儿童在<7岁接种疫苗的种类。在调查上述8种疫苗所预防的10种传染病时,知晓率有高到低依次为:乙肝86.13%、甲肝79.86%、麻疹76.23%、脊灰73.56%、结核病71.32%、百日咳69.78%、乙脑68.5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6.39%、破伤风65.32%、白喉55.18%。儿童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医生告知书77.56%,预防接种告知书66.37%,自己上网查33.96%,各种宣传35.69%,同事朋友32.18%,广播电视24.19%。
5.3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建议要形成健康的行为 必须以正确的知识作基础,以良好的态度做动力[2]。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合格接种率和及时率,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有许多家长流动性大,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少,导致未能及时让孩子接种相关疫苗[3]。调查显示;有77.56%的家长主要通过防疫医生宣传获得预防接知识。这种形式虽然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单纯地依靠人际关系的口头交际,其覆盖面必然有限,很难避免部分人的遗漏。而从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途径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家长所占比例过小,所以为了弥补口头宣传覆盖面窄、时效性不强的弊端,有必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和书面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对前来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宣传[4],优势互补,以达到更加全面的覆盖适龄儿童家长的目的。此外,因地制宜地采取在接种门诊对儿童家长播放内容形象丰富的计划免疫录像,在各个农贸市场广泛张贴宣传材料等形式也不失为既经济又有效的好方法[5]。还可以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计划免疫知识。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预防医学发展迅速,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应面向所有儿童家长及全社会。重点人群是母亲、育龄期妇女和孕产妇。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孕妇对自己未来的孩子的健康极为关注,对她们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 周爱庆,陈万庚,唐小姝.542名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5,19(1):48-49.
[2]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9:52-54.
[3] 周作卿.当前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6):83.
[4] 范幼兰.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7):58.
免疫规划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保持民族繁荣昌盛、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消灭和控制相应传染病中,已显现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良好效果。08年我县与全省同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及时制订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工作效果。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方案》。
我县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xx年6月底前已认定25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4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0xx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74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20xx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20xx年至20xx年先后有12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20xx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90%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95%左右。08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目前,我县有21家预防接种单位,由于地域关系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使得以往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很难适应如今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此,我县下发了有关文件,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免疫规划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各乡结合学校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效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增一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等加强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免疫薄弱地区、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接种,并积极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七、实行“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保证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我县实行了“分片包干”和督导检查制度,划分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各片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负责,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责任区域内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每年督导检查不少于8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 见,并对各次督导情况进行了全县通报。根据督导和接种率调查结果,我县原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85%以上。
八、积极争取扩免经费和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发放。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我县一类疫苗接种100%实行了免费。但原先的二类疫苗变成了一类疫苗,各预防接种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了保证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能及时有效的运转,县局及县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向县政府争取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制定了我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县财政已部分解决了县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对中央下达的每针剂3元的接种补助已按规定及时足额下拨到了各预防接种单位,以保证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尚未全部到位。我们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免疫规划政策经费足额到位。
2、冷链设备严重缺乏。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增加后,冷链设备显得严重缺乏,特别是县疾控中心常规冷库设备。
一、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原则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按《市儿童免疫预防工作规范》执行,由居住地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负责实施。
按照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实施计划免疫范围内疫苗的免费免疫预防接种。具体疫苗为: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A+C、A、C)、甲肝疫苗。
在实施具体接种时,应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往已接种情况开展续后接种工作。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必须按接种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
二、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程序
流动儿童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起始免疫年龄、针次间隔和加强免疫的时间进行接种。
每年9月份对新入学的学生各类疫苗接种史不明者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进行补种。每年对幼托机构新入学的幼儿查验接种证。
联合免疫:一般情况下优先接种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特殊情况优先接种季节流行疾病的疫苗。乙脑疫苗可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疫苗、麻疹、脊灰疫苗可同时接种;乙脑疫苗与麻疹或脊灰疫苗接种间隔2周以上。
三、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要求
根据“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的原则开展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工作:
1.乙肝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0、1、6月);>1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全者,按免疫程序补全程免疫(第二剂与第一剂最小间隔1-2个月,第三剂与第2剂的最小间隔2个月,且与第1剂最小间隔为4个月)。
凡年8月1日以前出生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一律予以有价乙肝疫苗接种。
2.脊灰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3.百白破疫苗:<l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小于5岁、大于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4、麻疹疫苗:>8月龄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接种1剂,>1.5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2剂,间隔至少1个月。
5、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1剂,1年后再加免1剂。免疫史不全或不详者补种1剂。
6、流脑疫苗:>3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接种1剂A+C,6周岁加强1剂。
7、以上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全部免费。
四、掌握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实行“居住属地管理”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暂居地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应采用经常性与突击性(每季)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管理应予“居住属地管理”,防止免疫空白的发生。镇卫生院防保站采取定时与突击检查、督导的方式进行监督。
五、建立并完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资料
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应及时建立免疫预防基础资料:
1、无《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应予补证,并收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工本费5元。
【关键词】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5-01
城市与农村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1]。近几年一些农村地区的麻疹、乙脑高发,新疆地区的脊灰病例出现等,都考验着农村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效。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域经济综合水平居全国中游 [2],通过对我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分析,可折射出全国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任重道远。
1 存在的问题
1.1 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疫苗接种率浮夸。上报儿童建证建卡率、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均在98%以上。据对我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小学一年级新生11526人,持证率为80.49%;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高的才83.50%,低的只有54.63%。
1.2大部分儿童在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婴儿出生时,要注射乙肝疫苗、维生素K1、青霉素、卡介苗等。医院为降低医疗风险,对无关紧要的卡介苗,出生时不接种。
1.3 预防接种记录资料不真实。一是建证建卡资料不真实。不管儿童是否现居住在本辖区、是否来打过预防针,都对其建证建卡,虚高建证率。二是接种登记资料不真实。对已建证建卡儿童,不管其是否按免疫程序前来接种,均按免疫程序全程足针记录接种,虚提高接种率。三是冷链记录不真实。对冷藏疫苗的冰箱(库)温度记录,一年365天都是上午8:00时,下午4:00时,且是同一个人记录。
1.4 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落不详实。学校验证工作人员不熟悉疫苗接种程序;嫌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要填写的资料多,不愿意或不认真记录填写。
1.5 疫苗接种软硬件条件达不到规范要求。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用于疫苗接种的房间少、面积差;未启用“儿童疫苗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条件先天不足。
1.6 安全接种措施不到位,疫苗接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接种前预检、告知工作不详实;实施接种工作不规范;接种后留查30分钟工作不落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不规范。
1.7 Ⅱ类疫苗的推介,减低了Ⅰ类疫苗的接种。
2 管理对策
2.1充实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借当前医改和即将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向编制部门多争取单位用人指标;二是建立并推行“大学生村医”的选拔、培养、用工、转正机制,鼓励待业、转行的大批学医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从事医疗工作,学以所用;三是组织对新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检查指导,对不符合资质人员,对不按操作规程实施,要督促整改。
2.2增加房屋,添置设施,保证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软硬件条件。一是要选择单位内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位置醒目的区域,按照简洁、流畅、方便、安全的原则,合理安排布置候诊、预检登记、实施接种、留查、异常反应处置、疫苗冷藏、资料保管等功能用房间,并能满足各功能使用要求;二是要购置配齐计算机、冰箱、疫苗冷运、抢救等设备,计算机要接入宽带网络并维持正常运转,对工作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三是国家或各省(市)或县要尽快建立一个《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全面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
2.3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升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建证率和接种率。提高预防接种建证率、接种率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一是要利用妇幼保健部门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资料,及时对辖区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发放预防接种本、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和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二是要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健康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儿保。三是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3]。四是要采取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2.4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我们不仅要打针,更重要的是打下去的预防针有效、安全。一次处理不当的不良接种反应事件不但可以瞬间瓦解医疗机构、群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而且会大大降低免疫覆盖率,严重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推进[4]。一是建立并推行《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预防接种工作从疫苗进购到冷链管理,从建证建卡到实施接种,从留验观察到接种反应的监测、处置、上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技术含量高、要求严。各门诊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编制预防接种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技术操作流程图、质量标准、规章制度和量化考核方案等文件,建立“预防接种质量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来把握和控制疫苗接种质量。二是卫生行政、疾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实施工作的检查指导。要提高对安全接种的认识,组织熟悉基层工作的免疫规划专家,经常深入基层门诊、深入受种者家中,重点对容易引起接种反应或事故发生的如误种、接种途径错误、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未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疫苗保存条件不合要求、接种疫苗过期失效等情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提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处置能力。首先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严加防范,要从规范接种前预检、问询,严格把握疫苗接种禁忌,接种中“三查七对五告之”等环节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其次是要做好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监测工作。要落实门诊留查30分钟措施,要告之受种者及监护人,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及处理方法。再就是预防接种门诊要按规定设置抢救室,配齐合格有效的肾上腺素等必备的抢救设施和药品,要将肾上腺素的快速配制、抢救流程等制成大图,张贴于抢救床旁,若真遇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才能应变不惊,从容处置。
参考文献:
[1] 周勇 福建儿童计划免疫存在四大问题 新华网上海频道[N]; 2004
[2] 李建平主编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措施
1.1医院
医院是以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儿童计划免疫在集医疗、预防、科研为一体的医院中[3],它的空间是比较窄小的。我中心为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质和量,预防接种门诊每天8:00~11:00,周一至周六,准时开诊,按照规范门诊要求,分门进出,在今年的门诊工作中,根据本中心实际情况,调整了门诊布局,扩大就诊面积,并增加了叫号系统,对候诊、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的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实行流水线式操作,减少了家长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添置了一些儿童游玩设施,减少了儿童因等候时间太长而产生恐惧和烦躁心理。我们建立、健全了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强了门诊预检登记工作,并将所有年龄段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卡汇总至门诊处,每日开诊前按照接种的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预检,详细询问接种儿童健康史、过敏史及既往健康史,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副反应、接种后所应注意的事项等有关内容。并根据今年的疾控要求,各疫苗接种做了相应的告知同意工作,做好了一、二类疫苗告知单的签收、整理工作,并同时登记接种证,接种卡及现场册,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每天门诊工作前后,做好冰箱测温及室温测量,保证疫苗的冷链效果,门诊结束后,做好每日疫苗的使用量的核对和统计,及时输入电脑,提高接种率,准时完成每月月报表,制定生物制品预算表,各种突击性报表及计免资料管理。
1.2条块
我们实行条线与地块相结合的形式,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各条块实行质和量的考核。对预防接种的儿童,经常通过电话通知,到儿童家里去催促家长们及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及时率和效果。
1.3对于新出生的婴儿
我们把计划免疫知识与产后护理知识通过产后访视的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
2搞好宣传
为了扩大预防免疫的覆盖面,响应市疾控中心的号召,每年的4月25日定为计划免疫宣传日,今年的预防接种宣传周主题为“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对儿童家长在计免接种注意事项方面,计免的禁忌症如发热、急性期表现疾病,过敏体质,神经系统疾患,既往有严重反应者,重症慢性病人免疫抑制使用者等等的知识了解。同时,对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甚至严重反应的鉴别以及处理原则,让家长对预防接种反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和居委会取得联系或联合,用墙报和宣传画的形式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到各个社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新知识的宣传,包括其他卫生知识的宣传。
为方便那些因为工作较忙的和那些因为贫困的、没有文化的父母们使他们都能了解什么叫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意义、目前计划内有哪些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等,我们增设了DVD和液晶电视机,以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的形式向儿童家长进行宣教。
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4]。因为流动人口流动的特殊性,这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需要耐心地解释和细心的工作。对在外地出生的婴儿,特别是流动人口,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应该接受预防接种。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按计划接受免疫接种,我们每季度采取地毯式普查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种。
3加强工作的协调性
3.1在社区内与各方面配合好
不仅要和居委会配合,而且还要和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家委会配合,了解掌握有多少孕妇,动员她们到医院建立“孕妇保健卡”定期到医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及孕妇的健康状况,并经常与其保持联系,相互沟通,了解其婴儿生产时间及健康状况,需要提供什么帮助等。
3.2 向孕妇宣传
在社区内组织孕妇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孕妇卫生知识及预防接种知识学习班,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性。婴儿出生后要及时到医院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按计划及时接种疫苗。也可以在婴儿出生后联系我们,必要时到家中为其办理有关手续,让婴儿能及时接种疫苗。
4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4.1制订下阶段计划,按计划完成每项工作
每月抽出几天时间在居委会给孕妇讲解免疫接种知识,出墙报,同时到应该接种的儿童家里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指导不良反应的处理。一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偶然患病,而家长以为是接种疫苗反应,故不带孩子看病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
4.2创造经济效益
下社区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好了,同时也为群众做了医疗卫生知识的宣教,也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并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给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只有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儿童更加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钊.计划免疫培训学员手册.卫生部卫生防疫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3,11.
[2] 王晓军、张荣玲.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和影响同时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5:3.
[关键词] 预防接种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48-01
预防接种是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止伤残”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随着预防接种的普及,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对策并加以实施。
1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疫苗管理不到位 疫苗的运输保存不符合其对温度的要求,如疫苗冷冻冷藏不分,反复冻化,不仅降低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也增加了反应性[1]。
1.2 接诊工作不到位 接诊医生不认真询问和了解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疾病史和接种史,导致多接种、漏接种现象,影响免疫效果。
1.3 接种工作不到位 预防接种人群大部分是婴幼儿和儿童,他们由于心理恐惧导致哭闹、烦躁不安、不配合,使接种者受到长时间噪音的刺激,引起思想紧张、情绪不稳,易造成接种对象错误、接种部位出现偏差等现象[2]。
1.4 健康教育不到位 由于健康教育干预工作的不到位,接种对象或接种对象的监护人不了解接种知识,对接种工作不支持,接种后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现象,也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1.5 接种环境不适宜 接种门诊(点)环境非常吵闹,而且掺杂婴儿的奶水味、尿味等,接种人员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服务态度很难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1.6 接种人员缺乏素养 接种人员服务态度差、语言生硬、不进行必要的卫生宣传或解释工作、与儿童监护人吵架。儿童监护人免疫知识不足又不听工作人员解说,个人修养差、儿童监护人找岔索偿等。
2 对策探讨
2.1 严格疫苗管理 严格按照疫苗程序进行定购、运输和储存。在储藏、运输和周转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制品要求存放于相应的冷链设备中。使用时一定要认真核对有效期,并尽量减少冰箱开启的次数,确保疫苗温度及效价。
2.2 做好接诊登记工作 接种门诊(点)每天要接诊上百乃至数百位接种对象,其中包括婴幼儿、儿童、成人等,接诊医生每次接种疫苗前都应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的通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认真交代家长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接种,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并设立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的接种对象开具不同的免疫接种处方,仔细询问婴幼儿近期的身体状况。对患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并给家长详细介绍原因。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用了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让家长了解疫苗的物理学特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应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进行接种,增加免疫效果。在接种一类疫苗时,还必须采取《家长告知书》等书面告知方式,并要求家长签名,使家长正确了解预防接种知识,密切观察孩子接种后的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或严重反应、异常反应时能及时就诊,并能在下次接种时主动告知医生,减少纠纷发生。
2.3 掌握接种技巧 接种工作往往是一个人单独操作,接种前发现处方有误应及时反馈医生,一定要把好用药最后一关。疫苗使用前,还应充分摇匀,对于药物剂量一定要注意精确, 注射前仔细做好“三查七对”, 不能图省事、怕麻烦、急于完成任务、置接种对象的痛苦于不顾,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3]。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并引导、鼓励、安慰稍大一些的儿童;对于月龄小的儿童,应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清除其陌生感及恐惧心理,主动愉快地接受免疫接种。确定接种部位时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棉签在皮肤上稍压一下,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不要反复按摩注射部位,促使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引起感染性炎症。在预防接种实施中,始终要注意副反应的发生,接种现场配备充足的应急药物和器械,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健康及免疫规划的影响。接种完毕工作人员要解释和交代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嘱咐接种对象需在现场观察30分种,若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回去后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大量活动引起出汗刺激局部皮肤,若出现发热等现象,应及时咨询医生妥善处理,并按程序报告。
2.4 营造温馨环境 接种门诊大厅应该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空气清新,实行接诊区、接种区、宣教留观区、办公区隔开。宣教留观区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天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及图书等,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并配备电视机等宣教设备,可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歌曲等,营造出家庭化服务的氛围,减少宝宝的吵闹。
2.5 做好宣传工作 积极开展经常性和“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实施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实施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在接诊门诊(点)开辟健康教育宣传栏,播放免疫接种宣传片,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深入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 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就,使广大家长主动参与免疫规划, 保护儿童健康。
2.6 提高接种人员素质 接种工作人员除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还要结合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定期轮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接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疫苗种类不断增加的儿童免疫工作;训练接种工作人员纯熟处理复杂的免疫问题技巧,减少因接种人员缺乏责任、服务态度差等造成或加剧的纠纷。同时,接种人员在工作中要仪表端庄,穿着整齐,对来注射的每一位儿童多鼓励、微笑服务,热心接待每一位儿童及其家长,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应用不同心理护理,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改进注射措施,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努力让儿童及家长积极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玮,田雪琴.不安全注射在免疫接种中的危害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61.
1.1调查对象
2018年9月在苏州市吴江区下辖全部21个预防接种门诊的117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1.2调查方法
在文献总结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调查问卷,以现场不记名方式填写后收回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对疫苗安全相关评价情况、预防接种安全工程评价情况、需求与建议4个部分。
1.3指标定义
疫苗安全相关评价中,按“优秀”、“良好”、“一般”、“差”进行赋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单项≥3分表示认可当前疫苗体系项目,6项调查项目合计≥18分表示“总体认可”。预防接种安全工程评价中,按“非常实用”、“实用”、“一般”、“不实用”进行赋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单项≥3分表示实用。
1.4统计分析
利用流行病学资料EpiDate3.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117人,收回有效问卷117份,应答率100.00%。其中女性医务人员85人(占72.65%);调查对象年龄23~53岁,平均(36.79±9.53)岁;研究生及以上2人(占1.71%),本科58人(占49.57%),大专31人(占26.50%),中专16人(占13.68%),高中及以下10人(占8.55%);专兼职人员73人(占62.39%)。
2.2调查对象对疫苗安全相关评价情况
各调查项目中,认可度均高于90%,工作人员对疫苗管理体系、疫苗质量、疫苗运输储存、疫苗接种过程、疫苗预防疾病效果、副反应处置的认可率分别为92.31%、93.16%、96.58%、97.44%、96.58%、92.31%
2.3调查对象对疫苗安全相关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职称,以及是否专职对疫苗安全的总体认可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安全的总体认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安全工程评价情况预防
接种安全工程评价方面,工作人员对“全流程管理和追溯”、“温度实时监测、自动报警”、“电子化询问诊、知情同意”、“视频回溯”、“培训考核”、“个性化应用”、“对疫苗安全产生的作用”、“对流程规范产生的作用”和“对服务提升产生的作用”等功能认为“非常实用”和“实用”的分别占88.03%、92.31%、84.62%、88.89%、82.91%、83.76%、93.16%、94.02%和90.60%。
3讨论
(一)、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狠抓了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重新修订了相关应急工作预案,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并在年初将我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装订成册,下发至每个科室。结合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业务工作要求,疾控中心每季度集中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重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目标,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应急预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对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全体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适时组织开展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扎实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我区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接种15种以上疫苗。同时今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30周年, 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根据哈尔滨市卫生局、市CDC关于宣传活动的要求,我区于4月25日前后开展为期一周的预防接种宣传活动。围绕“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这一主题,采取了集中主会场和社区卫生保健站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活动前后一周时间,对辖区内儿童开展免疫规划内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10月13日至20日,我区抽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29人开展了计划免疫综合评估工作,检查覆盖全区30家社区中心站(包含其分站)及乡镇防保站。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免疫规划管理与督导、档案资料的管理、预防接种的实施、冷链与疫苗管理、计划免疫接种率监测、流动人口管理、传染病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和经费的落实与使用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我区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各单位都安装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卡片录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只有朝阳乡防保站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录入工作。
(四)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经费
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专项经费足额到位,支出使用合理、规范;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一)2010疾控中心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启动,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落实了项目经费的使用,保证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二)2008年我区的计划免疫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区疾控中心在预防接种工作补助经费上,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做好计划与发放标准,争取第一时间放到基层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接种单位都有详细的经费发放明细,基本能够做到计免经费专款专用。
(五)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死亡病例报告率达到80%以上。
(六)所辖地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妇幼保健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率和自愿咨询免费检测系统服务人次数逐年提高。
(七)制定本地区疾控机构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储备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开展应急演练。
为继续推进疾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为提升**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同时建立***区医疗救援、卫生防疫、执法监督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及卫生防疫应急队伍。
根据《黑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项中应急物资储备注明,目前国家、省没有相应标准。鉴于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经过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借鉴以往的黑龙江省市(地)县(市)两级防护人禽流感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储备标准,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使我中心从人员、应急储备等方面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九)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并逐步提高检验能力(A类项目)
(十)根据季节特点实施的部署、开展流感、麻疹等呼吸道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针对防控措施开展专项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