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网络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第1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网络资源具有直观性、多样性等特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为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有机融合,必须全面厘清与明晰网络资源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首先,高中英语的全面发展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正在逐步改变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可以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汲取营养,收获乐趣。其次,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高中英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再次,在教师有意识选择与引入的网络资源中,学生可以了解与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经济情况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及效果

1.立足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高中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在自主观察、实践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教学资源。在实践操作中,首先可以设置主题演讲,如在教学SavingtheEarth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事例,并以小组形式探讨产生污染与破坏的原因,独立制作PPT课件,在课堂教学环节展示学习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结合所学课文定期展示学习成果,如在完成Advertising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MyfavoriteAdvertising为主题制作英文小报,并配上对广告创意、内容、拍摄方式的评点,既锻炼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只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英语歌曲、电影等构建校园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免费下载、感受正宗的英语发音,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子读物,广泛阅读篇幅长短与难度适宜、贴近生活与实际的英语文章,帮助其理解英语课文。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班级英语学习QQ群,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QQ群上分享英语学习资源,表达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3.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学生英语学习渠道

第2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一、提出主题,创设情境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过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确立语文阅读课的主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目标与要求。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是离不开“情”与“景”的,“情”是整个阅读的精华所在,融会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景”是整个阅读的画面所在,勾勒于一幅幅的画卷。通过运用网络,将“情”与“景”融于一体,可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真实情景,感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学习“雨的诉说”时,教师课前从网络下载大量的相关材料,如关于雨的诗词、句子、散文以及唱雨的歌曲、图片、视频,然后传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看到更加想象化、具体化的雨,让学生感受雨的存在,激发起学生对雨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再如高中课文中的《纪念刘和珍君》,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传记的资料及刘和珍的照片、事迹,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刘和珍的照片及视频,更多地了解这个人物。这样,不仅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题搜索,信息整理

在确定阅读的主体之后,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或者是书刊集中收集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广泛的资料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整理各自搜索到的资料。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文中的《祝福》时,先明确学生搜索的主题――搜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并做成卡片,然后对这些卡片进行整理分析,将这些女性集中到一起做成卡片,从而更好地归纳鲁迅笔下女性的特征。通过对鲁迅笔下女性特征的粗略了解,探究本课中鲁迅是怎样通过一些衬托等手法,将祥林嫂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刻画女性的群像,揭示当时的悲剧的根源。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意义,还不同程度地促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信息,促进学生语文阅读速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也可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课文的信息,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能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三、归纳整理,分析理解

面对大量的资料资源时,学生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认真地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理解,从中吸取精华,提高知识的质量,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创设情境,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进而深入理解阅读范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文《内蒙访古》时,确立一个“了解内蒙古”的主题。有的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改革开放前的资料,有些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现在的资料,有的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未来展望的资料。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收集来的资料,以人物、人文风情等类别对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通过这些线索来分类,将内蒙古的文化历史、内蒙古的人文风情,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好地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归纳整理搜集的知识,认真分析加以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互相交流,相互评价

第3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网络新闻 融合 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高中处于海量信息时代,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c新闻事件。而学校的课堂教育仅停留在课本教材上面,无时代气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节。网络新闻的阅读就可以弥补高中英语教材的滞后性,通过新闻阅读与英语学习的结合,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搜集网络新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比于课本教材,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并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针对的搜集相关的网络新闻,以此来实现网络新闻阅读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相融合。教师可以从英语报刊或者英语网站上搜集一些新闻评论或者描述性文章,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截取、整合。

比如,在《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搜集有关国外学生高中生活的新闻、报道,或者,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搜集相关的网络新闻、资料。通过对国外高中生活的了解、认识所产生的文化差异、碰撞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新闻事件的搜集还可以紧跟当前的热点。比如,事件,教师就可以搜寻相关的报道来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理国,教师可以引用相关报道The Diaoyu Island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have been a sacred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which China has ample historical and legal evidenc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 said.来解说的历史背景,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评论网络新闻,扩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思路

网络新闻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社会知识、社会观点,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若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似得浏览新闻,收获会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阅读网络新闻。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网络新闻阅读材料,并在阅读完后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发表见解前,必会精读网络新闻材料,清楚掌握里面的知识、观点。同时,在对新闻进行评述时,也要大量的引用网络新闻理念的观点、组织新闻里的语言。这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艺术展览、文化渊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理解。高中学生要想完成这个评论写作,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网络报道,然后总结各种报道的主流观点,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删选、思考、总结,写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还有效的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阅读网络新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学生英语成绩提不上去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信息生活化,内容非富多彩、包罗万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新闻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网络新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英语速读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广泛搜集与此相关的各种报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对此主题不同的评论报道。比如,针对普朗特成功获选为美国总统这一新闻,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美国不同党派报刊对这一新闻的报道,然后引导学生尽快阅读完毕,罗列出不同报刊对这一事件的不同评论。

提高学生的英语精读水平。网络新闻用词非常现代化,极大的补充了教材词汇量的不足。教师可以很好的借助网络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比如,在《No Drugs》教学中,其中的一个教学技能目标就是要求学生learn to prepare a presentation on the dangers of smoking。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个典型的有关的网络新闻报道,然后带领学生精读这篇新闻。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会获得更多的有关的英语表达,还会进一步了解对人的危害。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的优势,整理资源教材,把网络新闻阅读和高中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更为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一、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中文文化生态的影响

中文文化是以语言为载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生态,它滋生并保护了各种语言文化。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形式,从文化学角度来看,其出现与广泛传播必然会给现有的文化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是改变原有文化体系结构。但可观的是我们还未发现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交流的造成的严重变革,我们还有机会在网络语言优劣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净化与合理利用网络语言,为社会语言交流增添新形式。

(二)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影响

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赏析,而网络小说是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所青睐的,但据相关调查显示,长时间阅读网络语言作品会使大学生文学审美能力退化。实际上,依托于网络语言而形成的网络文学价值整体上要明显低于传统文学书籍,学生在阅读网络作品的过程中只能是片刻的停留,而不能留下思考的痕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审美的能力,尤其是对传统文学书籍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解读。

(三)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影响

现在,高职学生多倾向于网络用语,尤其是中文专业学生,本身对语言有着较为强烈的敏感性,更是会被网络语言的个性、诙谐幽默等特征所吸引。对此,很多高职中文教师都开始担心这样会影响学生形成不规范的用语习惯。据一份来自天津某职业院校的调查显示,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或习作中应用过网络语言。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学生的影响已经十分深刻,且影响范围大,若不能严格控制与引导,必然会加剧学生的不规范用语行为。

二、高职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的策略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不仅对高职中文学生及中文教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它同样也为高职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网络语言形式灵活多样,传播迅速,广泛使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语言创造和应用热潮,如网络上的“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甄?痔濉钡雀髦至餍形奶澹?还有经常在网络上上演的造句热潮,都可成为高职中文教学中的生动有趣案例。具体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高职中文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优与劣,笔者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语言

互联网通过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创造了一种网络虚拟世界,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与信息组成的,而这种网络虚拟世界是单纯由信息构成的,学生通过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一切体验最终都将归结为一种信息体验。但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通性,二者都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人格,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然而,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却十分严重,如有些高职学生用网络语言互相谩骂或人身攻击,这时就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他们如何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语言,不能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规范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作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高职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由于其本身形式的不规范,存在着语法混乱、错别字等严重问题,而教师在中文教学中恰好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语言的这一弊端,将其作为分析语法及错别字的案例,让学生在修正过程中加深对中文语言表达的敏感度,既培养了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高职学生用语规范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积极向上、诙谐幽默,而又没有语法问题,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且对社会发展并无弊端,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达到了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网络语言的目的,对于学生正确选择网络文学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加强自身对网络语言的分析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中文教师只需一味的传授中文课程知识,而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能够与时俱进,在中文教学中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知识理论。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是教师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这些网络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够认识到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与使用情况,这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对症下药。当教师以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导,而教师也能够像朋友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并让网络语言为学生的中文课程学习服务,避免学生在日常交际与习作中不恰当的应用网络语言,进而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与成才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第5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一、网络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掌握思维技能,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阅读教学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应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感悟,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看到本质,将先贤智者的思想化为自己的见识,并借鉴其中的方法、经验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思维。网络阅读的目标往往是功利性的,或者为获得单一的而读,或者是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搜集资料,在快速阅读中,很难做到沉静。学生追求的是成绩,是娱乐,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思想肤浅、低幼化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阅读中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很难得到培养。

二、网络阅读影响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

诵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朗朗书声,能带领阅读者走进韵味、情感、想象的世界;默读,冥思沉想中,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交融,精神游刃于作者的内心世界;精读,揣摩品味中,感受着文学的魅力,享受着阅读带来的美妙感受。而在网络阅读中,在互联网上,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一目十行甚至百行的浏览速度,鼠标随意轻点的潦草,手指迅速滑过的浮躁。大量庞杂的信息使学生选择、分辨、理解的能力渐渐消失,速度、数量成为阅读的追求。浏览阅读、快速阅读、浅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常见的方式,缺乏思考下的深层阅读。

三、网络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自于对阅读的热爱。“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读书故事,印证的正是读书人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的情感态度。据统计,以色列人人均占有的图书量、每年读书的时间和数量,都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德国有句谚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这些例子,都昭示着阅读人对书籍的喜爱。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在午后的阳光下,在细雨霏霏的夜晚,在一杯香茗的氤氲中,翻动书页时所带给人心灵的巨大享受以及眼与神的互动,是网络阅读所不能给予的。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缺少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悟,信息的被动接受不能算作是有意义的阅读。而受青年学生追捧的穿越类、奇幻类、灵异类、言情类、游戏类等粗糙的、靠读者点击率产生的内容,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四、网络阅读弱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所无法比拟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虚拟,可以凸显个性,可以发泄,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尤其是,这里没有评分标准,没有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只有点击率,很容易满足高中生渴望被认可、渴望自我表现的需要。网络语言,是网络环境下的交际语,杂糅了数字、符号、拼音、英文字母等元素,在这里,一些戏谑、个性、模仿、创新、搞怪等语言被崇尚自我的中学生追捧。这里,笔者并不反对生动形象,无妨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体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词汇甚至在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考验后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进入基本词汇。如“给力”(够劲,使人振奋)一词,第一次出现于《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标志着网络流行热词正式进入主流文化。但是,更多的,“很男人”、“很书本”、“狂晕”等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开始被学生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以及与同学的日常交流中。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交流环境,另一方面,是语文课堂比较僵化的阅读教学,课堂所学是为了考试成绩,网络阅读所学很多被用于日常交往,所用与所学脱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网络阅读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密切相关,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不方便指导而使学生的网络阅读带有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手机正因为是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玩游戏等影响学习的工具而成为笔者所在县各中学收缴和打击的对象。高中生的鉴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并不能根据学习生活的需要来很好的利用网络阅读。因此,网络时代下,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的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网络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学会网络阅读,使网络阅读发挥有价值、有意义的功能。

首先,要让学生对网络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引导,增强学生的阅读自控力,对于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等要有筛选、甄别、拒绝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不良的网络阅读内容使学生沉迷的程度堪比网络游戏,因此有些教师视网络阅读为洪水猛兽,进行围追堵截,而缺乏对学生的正确疏导,最终造成学生对网络阅读的盲目追捧。

其次,应该教会学生网络阅读的方法。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的超链接、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根据阅读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将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6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摘要: 基于网络的高职数学教学是一种探讨和发展中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描述了网络环境中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 Internet; CAI; 电子白板; 校园网

创造情景, 激发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表现为单维性, 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因此, 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 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 但在网络环境下, 以上矛盾迎刃而解。例如: 在教学《导数概念》时, 针对长方形绕中间垂直对称轴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一问题, 学生众说纷坛, 急欲求知。笔者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 让学生在校园网的素材库中搜集用3D Max 软件制成的长方体旋转成圆柱体的过程的三维动画, ( 平时一定要做好数学素材的积累) 。使该演示呈现在学生的电脑上, 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 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2 把握时机, 促进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高职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只要看准时机, 辅助到“妙”处、“巧”处, 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2.1 使定义清晰化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 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 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 把两个三角形的底、两条高完全重合,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 脑海中很容易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2.2 使空间形象化立体几何图形教学中空间解析几何图形非常重要,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 有赖于想象。例如:《曲面绕定轴旋转时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 但难以通过具体操作使之形象化, 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Max 制成的CAI 课件,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①将一个曲面沿着它的定轴转动形成柱体, 清晰地观察其体积; ②沿高的方向, 将柱体分割成16 等份的圆台, 把这些圆台拼成一个近似的圆台, 切割成32 等份, 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 把学生理解难点的曲面旋转所形成的体积很形象地反映出来, 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 为其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3 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文声像并茂, 形象直观生动, 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 才能化平淡为神奇,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曲线对X 轴围成的面积与函数的积分关系》时, 将多媒体适时地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猜想之后, 再用媒体进行演示论证, 这样才能适时导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只有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责任编辑徐丽娟26教育技术导刊·2006 年第6 期教育技术导刊·2007 年第3 期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共享资源, 协作发展应用网络环境进行高职数学教学, 可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 而只需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处于引导、点拨的辅助地位, 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 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资料, 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 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7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网络:互动

“信息化”这个主题背景是网络教学兴起的摇篮,它的来临打破了传统教学一统天下的格局。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优势海量知识的储存和传播,以提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程;网络教学的仿真性使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复存在,师生之间相互联系与沟通变得简单容易。

在中学教室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使用,从不同角度阐述、解释和传授内容,使学习者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媒体为辅助,在网络氛围下,自主地、开放地从事发现创造性的学习,积极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对未来会有深远意义。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独立创新、相互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但我们还是刚起步,尚在摸索之中。由于教学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教师设制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况。尽管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突出的(如教师板书,板图等)优势。

以高中课文《项脊轩志》为例,这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传统的古文篇目,现分作读、通、练、析四部分归纳如下。

读:研读文本,赏析品味是教读重点。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聆听和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是发现问题、创设情境的一种手段,应该结合分析贯穿始终。借助网络可以搜索到很多音频资料,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已创设出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通:文言知识点的落实,靠的是同学自读自释,相互交流。高中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较小,针对高考文言阅读为课外篇目这一情况,提前从网络上下载了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资料,结合教案将主要内容投射在白板上,这成为加强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环,教师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解决基础知识。

练:疏通文意后,我设计了当堂练习,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查缺补漏,以练代讲。在这个环节里,需要的是能落到实处的训练,纸笔训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析:本课的设计是从散文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学生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并不困难,且能得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为线索,首先向上延展。体现“可喜”之情的其实这里有: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轩中的读书之乐。而在这之前还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写,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为界分作两部分,请同学分别概括小屋修葺前后的特点。再请学生分析作者之喜。这时白板就发挥作用了,将同学们的总结投影上去,书写上去,做实时课堂内容反馈。

在写到小轩周围环境的美好时,有个细节需要注意,“万籁有声”与“而庭阶寂寂”是否矛盾?是写幽静还是写喧闹?如果是写“静”,可不可以把“万籁有声”改为“万籁俱寂”?看似矛盾之语放在一起来写对吗?这些问题都是与第三小层联系在一起的,为进一步突出“可喜”之情。在这样清幽雅致的环境中读书,也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美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同学们可能不太理解作者归有光在一个简陋的小轩中为何竟会如此怡然自得。我就在课堂上借助网络联系他们背诵过的《陋室铭》,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写了几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学生能找到写的第一件悲事即分家变故的景象,这时联系中国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的精髓——“和”与“合”,简单介绍文化背景。接下来回忆母亲和祖母,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文字简约,感情却丰富细腻。可以联系自身,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浓浓亲情。结合作者年幼丧母、聪颖好学却功名不仕等生平体会作者的悲情。最后是附记,这一部分作者回忆亡妻的往事。这一部分请同学分析其写作方法和特点,学生在前面例子指引下基本分析到位,能明白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毕肖,感情得以流淌。这时的教学以师生互动为主,辅以背景音乐,而网络和白板一直都是起辅助作用。

以上都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来分析,白板和网络在这次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互动教学模式在作文和语言运用教学方面比较容易实现,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实施还有待探索。如果将它置入“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的构建与运用”这个课题,能对我们未来的教学有怎样的帮助呢?就这个问题,我又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对语文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1、教学资源软件的制作常遇到资料不足、设备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依靠执教教师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负担也重,我们注意发挥科组的力量,与研究部门的力量相结合,找出路,但最好是有一支由本校教师、教学研究人员、软件制作人员三结合的队伍进行软件资源的制作,这样才能够反映本校的独特教学风格,才能产生精品又降低成本。

2、教学评价未形成较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无章可循,若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则甚不合理,故“观念变、模式变、评价标准也随之要变。”

3、教学模式要更新,但不要固定“模式化”。要构建多种多样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每个教师至少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如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优化了某种传统教学模式,为推进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8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唱主角;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要让学生“唱主角”

提前预习,布置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导演是教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好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分配好任务,并选择有效的检查与考核方法,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尽量让学生多唱主角。如我们在学完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后要求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最拿手的一件小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结果精彩的表演带来更为精彩的评论:某同学介绍用墨水在纸上吹梅花,吹作程序一二三分得十分清楚,最后还激励听众如有兴趣大可一试。但是从表情看,这个同学表情僵硬,比较紧张。某同学介绍折叠一箭(丘比特之箭)穿心,她拿纸演示,但是讲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明白怎样操作,她的程序介绍不清,而且从头到尾使用“再对折”、“再对折”这样概括而类同的语言,在说明上是失败的,但这个同学表情自然。这样轻松而多效的课堂形式可多多开展,尽管有些耗时间,但更适合中职学生。

三、教学中完善教学手段

完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课本、粉笔、黑板与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创造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建立网上教室。 开发语文网络系统,建立网上教室,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由学习。利用网络的优势,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教室”交流、答疑,了解学生的要求,反馈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则在网上批阅。

第9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效率;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75-02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2月)指出:深化新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必将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

为适用新课程改革,语文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必然涉及到学生的解放。学生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别是作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的个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创造潜能要获得解放。唯有如此,教育教学方可以"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个性的人和培养社会化的人。要实现这一职能,可以从学校、语文课堂、家庭三位一体,综合思考和实践。

1.学校应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升学率与效率的关系

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升学率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考量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 "率"高则校兴,"率"低则校衰。如果重分重率蔚然成风,学校"以升学率为本",只靠占用学生的时间,长期"恶补";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怨声载道,这使得师生疲劳应战,不注重教学效率,长此以往,扭曲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扭曲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也不一定能提高学校升学率。

为了改变此现状,学校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有一定感召力的校园文化设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语文教师可以协助学校布置名人、名言、警句,如"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激励、鼓舞、教育师生、家长,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校如果真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以率为标志的各种指标的提高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学校要分数又不要死盯着分数,对学生管理适度,营造一个使学生身心成长的校园氛围,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让学生真正享受了正常教育的福泽,体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王道。

2.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不应以本为本

2.1 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师思想.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化,这需要语文课教学必须在理念上重视人的本质,把人的发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的封闭教学思想。语文教师本人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就应该: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当今语文教师的很多做法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分数的奴隶。

二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三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他们都是人才,但都不是全才,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

四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

2.2 .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解放学生

2.2.1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会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为了避免出错,确保"高分",总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性和独立思考,其结果培养的是只求正确、不求进取,循规蹈矩而无创新精神的畸型人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类推,成为知识"发现者"学生观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录像,在又一次收获感动和泪水的同时,也为颁奖辞精美的修辞技法所打动。刘金国颁奖词很好地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贼有未曾对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属严对,对仗工整,表现刘金国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而"是盾,就矗立在危险的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虽字数不等,属宽对,写作上亦称之为"对句",表现了人们对于刘金国作为军人剑与盾的风格与作风的敬意与赞美。再让学生从杨善洲颁奖词中发现此修辞方法的妙用;又可以启发学生在其他人物的颁奖词中再发现比喻、双关、移用、粘连、对比、引用等修辞技法的巧妙运用。

(2)转变讲授方法,让学生想象,成为自由"想象者"在高三的高考备战阶段,面对题山题海,语文老师的紧迫感绝对不亚于学生。于是,美其名曰为"精饲料"的试卷加答案发得满天飞。这种方法,让学生大倒胃口不说,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老师的一切包办的教学模式下,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实与其唉声叹气于学生的"孺子不可教",不如静下心来换位思考,把自由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练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思考中获得成就感,这样,老师也乐得其所,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体现出来的急智和幽默的火花。

(3)利用故设错误,让学生认知,成为矛盾"解决者"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运用提问技巧,让学生思考,成为积极"思考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先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交代了刘和珍牺牲前预定《莽原》全年一事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刘和珍遇害一周,而鲁迅先生竟没有写一点东西?3、怎样理解"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再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沿着课文和教师的思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了,4、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生前哪几件事?刘和珍是怎样的人?5、刘和珍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系列问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问题的设计又各有侧重,形成阶梯。让学生在提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又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2.2.2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手主要是用来划课本和记笔记,长久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而会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校计算机的普及,就可以用双手操作键盘,使他们更能干。

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网络超媒体链接技术组织语文教学的内容或相关信息,学生利用浏览器从非线性组织的资源中获得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到页面上与他人分享交流。

在语文试卷讲评课可借用高考语文网上阅卷模式进行操作。网上阅卷的过程是:先将考生的答题纸通过专用的高速扫描系统扫描成图像,经过技术处理将图像按一定的要求切割、压缩保存到计算机服务器里。 然后,借用学校计算机房上课,把试卷随机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参考答案改卷。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还接轨了高考,让学生经常性接受网上阅卷的训练,可有效避免高考时因不适应或怯场而导致的非知识性失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发挥应用水平之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课堂,没有教师太多语言,更没有学生的话语,只有学生双手敲击键盘的声音,但实践证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2.3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会说.嘴巴是语言器官,让学生拥有好口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口才的好坏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得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离不开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课文内容涉及的多是人性的真善美。每个星期抽一定的时间,由文及人,回顾自己的经历,讲述经历中的一个事件、一个场面、一点看法、一个人物、一丝触动等。只要学生有说的意愿,就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以此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社会,关爱自己、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解放学生的嘴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辩论法。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专题是"走进语言现场",它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强调的是实践性、活动性,三个板块分别侧重用演讲、问答、辩论等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参与辩论,能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励新的思想、培养竞争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中的"亮点"、"美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2.2.4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善看.注重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益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的可读性很强、浅显易懂。对有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框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完成教学任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由学生自学(精读)某一框节,列出学习要点,编制带阅读体会性质的提纲,在课堂上讲出来,由集体讨论补充,老师帮助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板书形式),凸现学习的重点难点。

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点拨,多方位多角度诱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最后,进行当堂检测。

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是:精读列出提纲要点讲出要点归纳结构图问题讨论课堂反馈。这是一种带归纳性的自学方式。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列出提纲,还得从中发现问题,并由自己设法去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切忌设框框条条,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看法有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师生平等地讨论、切磋,直至达到共识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家长应以之女为本,不应以分数为本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以分为本"思想占很大比重,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就脸上有光,孩子成绩差就低头三分。孩子们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中长大,往往计较得失,甚至心怀仇恨,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

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要力所能及地引导家长,让家长懂得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终将害了孩子,害了家庭。要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参与权和隐私权,在开放式教育中,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和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真正解放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学校、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三位一体的实践中既是引导者又是联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教育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资料

[1] 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