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小学生行为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一、学习《规范》,明确好习惯的具体标准

欲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学生行为的标准,集中体现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但就是学起来费时,背起来费力,很枯燥。于是,笔者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改变成三字歌。读起来韵味十足,背起来朗朗上口。每天早午检、上课前,读一读,背一背。用不上一个星期,学生就能掌握。再利用班会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利用手抄报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识就会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就会自动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坚持不懈、潜移默化地训练

习惯是需要训练的,有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比如:学生画横线要用尺就得训练。刚入学的孩子小手还不是十分灵活,用不好格尺,能不用就不用。老师就必须严格要求:无论是卷纸还是练习本都要用尺画横线。刚开始学生一着急可能还偶尔忘用,到后来他们就不用提醒了,就如同早上起来洗脸刷牙一样。这就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训练。

另外还应该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学习不主动、马虎。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都不乏其人。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笔者把全班同学按学习水平分成几组,每次测试时,取每组前三名奖励。以前都是全班同学放在一起比较,好学生越得越多,差生永远得不着,渐渐的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人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他不会去珍惜;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他又会放弃努力。现在同学们看到是根自己组的几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比较,差生充满了信心,好学生提高了警惕,一个个跃跃欲试,奋力向前。甚至一些比较细心的差生,在优秀学生偶尔疏忽的时候,战果还有超过他们的趋势。一些差生在这样的比赛中,表现得非同循常,不但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了,连下课都不出去玩,自己在教室里复习。每次考试都能达到优秀左右,在他所在的组里名列前茅,战果与班长一样多。这样的比赛也让全班学生认识到了检查的重要性。测试中往往一道小题的疏忽,就会被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超过,就不能为自己增加战果。人往往都是这样,输掉近在咫尺的成功才是最难受的。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会做的题不答错。久而久之,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也就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整个班级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不断监督,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会深深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具有约束力,会起到监督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如何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呢?笔者认为班主任的监督管理应做到严、细、勤这三个字。

严,严师出高徒。从严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自我感觉特好、自以为是、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学生。根除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良好的班风自然形成。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觉得老师很公正,再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承认自己错了,接受惩罚当然是心甘情愿的。向当事人道歉;收回一些战果;1到2天下课不许出去玩,跟老师一起在教室里休息……应该说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大,班中的歪风得到了抑制。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漏网之鱼”。这样的行为一但有一人或一次漏网,就会滋生出更多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想做那条“漏网之鱼”,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一个人犯了错能逃脱惩罚,就不会再有人敢“以身试法”了,渐渐地就形成了习惯,变成了风气。

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班主任如果能善于细心地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和纠正许多问题,使每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每天都注意观察班里学生的动向,每天表扬一个有人做得好,其他人需要努力的“点”,坚持不断,循环往复。同学见状,都自动向做得好的看齐,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谁做得好,也会和她们一样经常被表扬。天长日久,教室里没了批评,没了斥责,就剩表扬了,好的行为习惯也渐渐形成了。可见,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尤其是天天在一起的小伙伴。只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帮他们找出身边的榜样,他们就会把他做为参照物,不断地校正自己的行为。敏锐地发现学生显露出的教育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还愁形不成良好的班风吗?

第2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 键 词】小学生;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71-02

一、我国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分析

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在急剧地变化。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已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据相关统计表明:全国小学生不良行为平均百分率:骂人的21.2%,打架的11.2%,考试作弊的17.6%。而在城市的一些周边地区,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已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不良的行为习惯已经威胁到小学生健康的成长。然而,这恰恰是重新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价值的契机,根据小学生成长的心理机制,当前我国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认知偏差”型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缺乏责任心,参与意识不强,不愿受纪律约束;经常旷课、迟到、早退、恶作剧等。例如,“一个师范生学教育学的时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教育专家,有一次发现一个孩子在摇晃一株小树苗,便走上前去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他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孩子于是很懂事地不摇了。这个师范生毕业后竟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小朋友在路边摇晃小树苗,他也学着那位教育专家的口气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他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可小朋友却说:‘老师,你骗人,小树怎么会头晕,怎么会想事情,怎么会说话呢?’”[2]

一些小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为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有的小学生更是不理解行为规范的实际意义,他们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比较概括性的行为准则不知所云,上例中小朋友的情况就是如此。

(二)“意志薄弱”型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多动分心,情绪波动,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小雨点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说她是蜗牛一点都不夸张。早上起床一般要叫上七八遍,有时候还真要发脾气,她才慢慢吞吞地爬起来,穿衣服、穿鞋子、刷牙、洗脸还要磨蹭,吃饭的时候也磨蹭。一个早上磨蹭多次,常常惹她老爹生气。她本人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无法长期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改正了两天就又恢复原样了。”[3]

小学生由于良好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小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小雨点,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心理障碍”型的行为习惯

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逆反易怒、抑郁恐慌,表现在行为上则出现打架、说谎等现象。例如,“班长让我看看她的裤子,说是冯×踢的,我一看满裤腿上都是脚印,笑着为她扫了扫,安慰安慰后,让她把冯×叫来。

你知道这冯×何许人也?是这学期刚从一班过来的孩子,内向到极致。开学一个多月了,我还没见过他张嘴说话。他怎么会打班长呢?来到办公室,他就站着,一言不发。”[4]

学习焦虑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并且这种心理状态会很大程度地转移到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上。据相关统计表明,有30.14%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5]上例中的冯×就有这种心理问题的表现。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小学生还存在有孤独倾向等心理问题,并产生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对现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反思与发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本质

就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本质而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当代人对行为礼仪价值取向的曲解。许多学者、专家表示现代生活、多元文化等因素造成了当代人对行为礼仪的淡化。恰恰相反,笔者认为经济越发展、文化越进步,人类就越应在意言行举止的高尚典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过马路乱闯红灯、乘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我们对行为礼仪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真正的“行为规范”不单指表象,更是一种内在观念和素养,是深化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它的真正目的在于表达对他人的友爱、对社会的关怀,传递一份善意、一点体谅,这才是行为规范的本质。[6]因此,塑造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哪些优秀的品德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该怎样深入人心。行为规范不仅是在“塑形”,更是在“塑心”。

(二)教育环境的影响

当我们转而分析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环境时,我们就应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那种道德气氛。

1. 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玩游戏、睡懒觉等不良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可以说,小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大多是源于家长的影响与家庭环境的熏染。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小学生应该在充溢着德育价值的学校氛围中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全的规则品质与纪律意识。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7]帮小学生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环境。面临当今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渗透,小学生往往会自发地或偶然地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电视里的武打抢劫、游戏里的阴险虚伪以及社会上的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气扑面而来。这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的更加直接,更易于接受,致使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快速形成,并且在小学生中蔓延。

对此,除了要加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控制外,笔者认为还应大力巩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教育,让小学生逐步明白“美”、“丑”,懂得“是”、“非”,理解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友爱”,以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抵御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

三、结论

当我们开始关注小学生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时,我们必须首先清晰地剖析出: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实质是什么;造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上游”在哪里;构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目标在何处。

于此之上,家庭、学校、社会还要进一步树立健全、完善的行为观念,形成动态的发展合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只有正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他们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风雨和挑战,真正成为开拓21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凤凰人.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矫治策略[EB/OL].教育教学论坛-红霞在线,(2006-4-25)[2011-4-25]..

[2][3][4]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晓明,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

第3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商丘市第二十中学于2019年5月28日接商丘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的通知》的通知后,积极行动,认真开展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措施和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商丘市第二十中学于6月1日前制作《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版面7张,分别悬挂于学校显著位置如教学区走廊、男生住宿区走廊和女生住宿区走廊,并每班下发一张,悬挂于教室显著位置,提供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创造条件。

2、各班于2019年6月2日召开学习《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主题班会,教师认真讲解,学生仔细研读,掌握了新的《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主要内涵和主旨,起到极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效果显著。

第4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上网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1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给传统的中小学教学灌注了新的活力,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的天地,明显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是现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当今社会的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快捷和便利。

我们以我校六年级学生为例进行了一次调查,六年级学生总数192人,家里拥有微机并且可以宽带上网的学生为140余人,每个周末都能有机会接触电脑或上网的同学有100多人。这样一组数据表明,我校小学生网络群体正在日益庞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环境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有着异常的吸引力,这里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的束缚、没有师长约束,成为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00后”的一块“飞地”。

然而,多媒体网络也跟其他的事物一样,在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不断侵蚀着自我保护能力薄弱的中小学生们。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当小学生们面对着这些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极容易被其中的一些负面信息影响。面对网络道德问题,我们不能“堵”,而要“疏”,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我们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进行关于网络道德的教育,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辨别是非,充分发挥网络积极的一面。为培养孩子们的正确网络观和上网行为,我们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上网的目的

小学生上网的目的有很多,大部分人都会玩儿游戏、聊天儿、看视频等等,而极少一部分人的回答是学知识、查资料。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明确上网目的,通过正确引导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有益的网络应用上。如在学校里参与班级主页的制作,参加动画制作比赛,参与老师的课件制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网上学习平台的学习和讨论。在这些网络应用中,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网络技能,使孩子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合理地利用网络,让他们在网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

二、推荐优秀网站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具有灵活、便利、快速等很多长处,他们可以在其中尽情遨游,如:网络上有充足的电子图书等资源,不出家门就可以在网络上浏览;不管你在地球的哪一端,都可以随时互通邮件;如果有什么话不想当面跟老师或同学讲,也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如果哪一个地方发生了新鲜事,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会通过网络获悉;现在网络上还有纷繁复杂的网络游戏可供选择,同学们可以跟同学合作玩网络游戏等等。但是,很多小学生在上网时目的性不明确,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玩儿网游上。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对上网内容进行适当选择,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趣的、健康的网站,如:中国少儿数字图书馆、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中国儿童网、中国科普网等,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大量校园海报、漫画、旅游、军事、科普知识等内容。这样就能将小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在学习掌握知识上,帮助孩子通过网络寻找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三、规范网络行为

现在,小学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设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有些孩子来说,网络还是一个稀罕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们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之始,就要要求学生要文明上网,在开始阶段就引导小学生做到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网络道德观。例如:刚学会在网上聊天,不少学生就像平常传小纸条一样在网络空间里乱写一些脏话、胡言乱语,而且还沾沾自喜。针对此事,我对学生及时实施以“文明上网、文明聊天”为口号的教育,让班里的学生把每天遇到的高兴或不高兴的事、学校里的好人好事以及学校或生活中的不良行为等写下来;还鼓励学生将聊天室、博客当作自己的私密日记本,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这些个人隐私只与要好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同时,我还要求每班选出3~4名学生作为网络管理员。作为老师的副手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以便使班里的学生都能文明上网。经过了前期对学生做的思想工作,我班学生对这种行为都能接受,基本能正确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优良信息,逐渐培养了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好风气。

四、控制上网时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上网必须要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下进行。适度地玩些游戏,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身心,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思维敏锐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共同玩网络游戏,这种亲子活动的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形式,家长不仅可以与孩子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而且家长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这样,不仅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了监督,在上网时间上也进行了控制。

五、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

第5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我们此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进行剖析。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城乡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上;另一方面,在网络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上这两个群体又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并逐渐趋同。

城市与农村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和消费水映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特征,同时也能反映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近几年来,城乡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主要有:城乡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多元化与理智化、时尚性和超前性、个性化和自主性、便捷性和实惠性、消费行为的信息化;大学生群体消费呈现非计划性,大学生群体在价格基础上青睐品牌商品,存在符号消费现象等。

同时,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城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城乡大学生网络消费时间与次数的差异性,网络消费水平的差异性,网络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以及网络消费观念的差异性等。

对城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方式上体现出来的差异性一方面与城乡不同的经济水平有关。由于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纯消费群体,其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因此家庭的经济收入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直接相关,前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我国城乡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因此,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城乡籍大学生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出现如上差异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城乡状况的。

城市与农村大学生消费方式体现出来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与城乡不同的消费文化有关。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的消费需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是根植于我国古老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文化和农民思想观念与城市消费文化与现代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对城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一致性的原因,我们认为正在兴起的消费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方式的形成密切相关。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鼓励享乐、刺激消费,追求炫耀性、奢侈性和时尚性;同时消费主义也表达着一种生活方式,即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对于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极容易接受现代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城乡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大学生在网上进行网络消费,给国家、给社会、给大学生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诸如大学生网络消费中诚信的缺失问题,不良文化的冲击问题,消费时空相对匮乏问题等。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教育,更好的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从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出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工作

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改革。要尽快建设一支熟悉最新科技,懂得网络教育的师资队伍,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支队伍尚未形成之前,则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切措施,更多地提倡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发现信息的过程中承担起学习的个人责任。而让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上起引导者的作用。高校应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通过收集、分析、判断信息,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增强自身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种变革本来就是网络教育和网络消费的应有之义。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关怀

首先,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者树立相互尊重的观念与意识。由于网络消费的独特性,大学生往往借信息传输的隐匿性或自由时空的符号化而采取一些不当行为,致使网络消费的质量难以提高,并同时增长着他们心中对信息的信任不足。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相互尊重的意识,确保网络信息交换和获取中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是克服其网络消费行为偏失的有效方法。

其次,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者树立安全意识。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确保个人信息资源的私密性;二是避免网络沉溺,即大学生网络消费者应避免网络上瘾和网络孤独;大学生没有安全机制的保障,就没有网络消费质量的提高;没有安全意识支配指导下的网络消费,当然也就没有网络消费品味与档次的跃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认同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生个体道德的构成要素。

三、加强社会监督与增强公众信任相结合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各类网站的访问量与网络消费者的数量势必也在不断增长中;要以网民为中心,网站、政府相配合,三者合力建立起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监督体系,相互之间还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之外,更通过BBS,E-MAIL,QQ群等方式在网民之间相互交流,让虚假的信息没有市场,网络骗子无从遁形,欺诈手段逐一曝光,逐步消除社会公众对网络消费的各种担心,从而迈出第一步,切身体会网络消费的快捷方便。

四、建设健康文明的学校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对学生能起显性或隐形教育作用的群体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则是大学生在信息消费的过程中,把现在的校园文化带入网络,与网络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健康文明的学校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交际能力,提高信息消费素质,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消费观念。

五、培养合理网络消费心理

第6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学校 医院 规范 实习护生 行为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形成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在多年的实习生管理和带教中,笔者发现由于学校和实习医院在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一些中职护生到了实习医院,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影响到实习的顺利进行,有些护生在实习中出现侵权行为,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学校与医院之间应相互沟通,齐抓共管,分别抓好教育教学、实习带教和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使中职护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向准护士角色的转变。

1 护生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为不当 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1.1.1侵犯患者隐私权。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患者往往需要向医护人员暴露自己的身体隐私,一些个人信息也需要向医护人员坦露。有些实习护生法律意识不强,不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如在病人隐密部位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注意遮挡、强行观摩一些特殊操作、采取非正常手段采集病人的音像资料、传播患者的特殊个人信息,并未意识到这些行为侵犯了患者隐私权[1]。

1.1.2忽略患者知情权。实习护生对患者的权利和护理人员的告知义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一些需要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患者,只是机械地执行带教老师的操作指令,忽视在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对老人、儿童和神志不清的患者,若不告知其监护人,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

1.1.3越权实施护理操作。实习护生尚未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只有在执业护士的严格监督和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操作。但一些实习生不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以护士身份自居,在带教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主动地或者是在病人的要求下独自进行操作,这些都属违法行为。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将给医院带来极大的麻烦。

1.1.4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生最初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面对病人,自然会产生紧张心理,最为容易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如忘记进行“三查七对”,以致拿错药、看错剂量、弄错操作对象等。甚至出现未按规定做青霉素皮试即予注射青霉素导致病人过敏死亡[2]。实习中后期对操作规程虽略为熟悉,但也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若带教老师盯得不紧,也会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

1.2沟通不畅

1.2.1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不良。不少实习生操作过程中只动手不动口,或只是生硬地指令病人这样做那样做,或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时机械地使用书面文字,而不是将医学术语转换成病人容易理解的日常用语,使人听起来不知所云。这些都会影响到病人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还有些实习生碰到患者及家属过分挑剔时与之发生冲撞,造成病人的反感和误解,甚至造成医疗纠纷[3]。

1.2.2与医务人员沟通不良。部分护生较难融入医院的环境,在医护人员面前表现得比较怯懦,不敢接近带教老师,与老师缺乏沟通交流,极大地影响实习的效果。还有些实习生工作不主动,甚至不尊重带教老师,致使老师反感,不愿带教。

2 对策

2.1学校教学要实现与临床实际的零距离对接

2.1.1卫生法律法规要进课堂。把《护士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早知晓护士的行为准则及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并告诫学生,护生一切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由带教老师承担法律责任[4],后果十分严重。

2.1.2把安全护理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把医疗安全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护生灌输“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培养护生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特别在实训教学中要从严要求,使遵守操作规程成为学生的习惯,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作好个人防护。

2.1.3加强人际沟通的学习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也是护士的一项重要技能,如同护士应该会打针、发药一样,是一项基本功[5]。鼓励学生课内课外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实习中,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要尊重老师、勤学好问,用诚心和实力来赢得老师的信任。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注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运用好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以亲切的微笑、真诚的关爱、得体的行言举止来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2.1.4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从第1学期开始,由少至多地安排课间见习,在校最后一学期应安排2周的集中见习,使学生尽早体验医院的真实情境和护士的工作内容。利用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立模拟病房,采用角色扮演(病人和护士)、项目教学法等生动活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熟悉操作流程,培养其职业礼仪修养、人际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转贴于

2.1.5强化实习前教育和实习后的管理。为实现由学校到医院的平稳过渡,实习前,学校应集中学生2周左右时间,一方面进行常用护理技术和护理文件书写的强化训练,一方面进行实习生行为规范、护理礼仪的学习等。此外,还可请优秀毕业生作经验介绍、请医院护理部老师作报告等。学校要选配表现好、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实,并进行培训,实要随时掌握本组同学情况,每月向学校汇报一次,并及时与医院领导沟通,协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实习检查小组,每年对实习点作1~2次全面的实习检查。

2.2实习医院要以培养实习生为已任

2.2.1规范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医院作为实习基地,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压力。所以,应成立专门的实习生管理机构,并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并实施《实习生管理规定》等,使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2.2上好实习第一课。实习生上岗前,管理机构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其内容包括应遵守的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工作规程及职业防护知识等。使实习生一开始就树立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以规范护理工作中的行为。

2.2.3抓好带教质量。医院在选拔带教老师时,既讲学历职称,更讲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推出“教学型”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以保证师资的质量。护理部要有总体带教计划,各科室及带教老师要有具体计划。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要多热情指导,少指责发难。既给动手机会,又要严格监督,放手不放眼。护理部对老师的带教情况进行考评。对成绩突出者授予“优秀带教老师”光荣称号,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给予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予以淘汰[6]。带教考评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另外,医院也可提取部分实习费作为老师的带教费。

2.3加强校院沟通

学校要主动与实习医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领导层和科室间的友好交流。成立主要由临床护理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讨护理教学的改革之路,听取专家对实习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至少每月主动与实习医院沟通一次,实习生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派人到医院处理。在实习检查中要听取医院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全体实习生大会,及时反馈所了解到的情况,随后向医院实习简报。以上措施可促进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沟通交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1]高梅梅.实习护生潜在侵权纠纷的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9

[2]丁冠云.病区护士的潜在性法律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6

[3]高江霞.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51

[4]李健.护生岗前教育的几个要点[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40

第7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系

“上了几十年的学,到了大学却又要重新接受幼儿教育。”这样的说法尽管有些夸张,但反映了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行为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其进行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强。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内涵

大学生行为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大学生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团体之间或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管理规定,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失范现象,应给予充分关注。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现状

1.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自律性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自主意识较强。这种自主性使他们在行为价值观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但他们又往往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不愿意听从报告,自主性方面存在消极盲目倾向,对社会化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不适应,自律性较低。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个别学生甚至放弃自律。

2.守法意识不强。大学生主动了解法律规范的意识不强。据调查只有10%的学生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规进行了解[1]。学生维权意识强烈,但对自己发生的违法行为却不愿承担违法后果。

3.道德修养不够。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对自身周围的道德现状评价低[2],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对公共道德却往往视而不见。

4.网络行为不当。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电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个别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偷窃行为、破坏活动等。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和较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但存在许多不正常、不负责的表现,如迟到、旷课、酗酒、吸烟、网恋,等等。

(三)根源分析

上述大学生行为表现,有其特定原因。

1.生理和心理不协调因素。大学生在校年龄多是18―22岁,正处于青春中期。他们生理发育虽然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结果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某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尤其是新生,与以往处于被管束状态的学习和生活相比,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使他们迷茫,甚至焦虑、浮躁,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老生多产生消极心理行为,如逃课、厌学、上网,等等,最终产生“无所谓”的心态。一些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却缺乏对事情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而产生一种危机心理。

2.社会因素。城市化可以说是大学生的遭遇,也是规范大学生行为教育的遭遇[3]。在城市主导大学生生活的时代,为适应城市生活,超越伦理纲常的消极行为,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身份更是处于隐藏状态,虚拟世界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电子媒介下的“旁观”时代,人与人之间“近中远”,造成众人的责任分散,这些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的后果是其无法承重的。

3.高等教育问题。目前高校更多重视大学生才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对学生的德育重视不够,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塑造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学生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影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外部的成长环境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是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无形的助手[4]。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精神文化层构成,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精神文明的保证;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特色的核心,体现着高校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更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重要保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硬件建设,花大力气整治校园,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交往活动、寝室活动、文娱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大学生生活,并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加强消费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3.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在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成文的约定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使大学生行为有节、按章办事。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德育和法制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

三、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内容,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文化系统中的约定俗成影响大学生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知道在这儿什么是应该的,以及在校园做事的行为规范。而大学生的行为又都具有各自学校的烙印,从而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使高校具有自身特色。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推动高校建设的发展。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文化层次。制度属于校园文化的中层面,是学校师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等体现的文化。大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制度保障

由于校园文化自身的局限性,规范的秩序必不可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使校园生活井井有条、管理规范,这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高校特色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基础上[5]。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成文的条例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这独特的文化系统,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形成与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

引起大学生行为失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调适,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了这一片天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诸如价值观、道德观、各种行为等问题,校园文化通过其渗透功能引导广大学生的行为;针对大学生的求异性、竞争性等,校园文化会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上进。总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这项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探索。二者要通力合作,通过互动,切实建设好具有时代性的大学校园,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军,王征.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探索,2007,(12).

[2][5]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第8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班级管理;经验借鉴;学习习惯

现如今,小学生上学的第一天就是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还要求背诵,企图用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小学生定力浅,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在开学第一天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大胆的创新教育方法。例如:一个教师就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了如下尝试: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写成《日常行为规范歌》这些都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活”教材,学生常把这些话带到嘴边,可以明显提高自律能力,很快的形成良好的班风,有效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效果。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即使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下来了,但纪律性、规范性却没有较大的改变,犯了错误后,学生很快道歉:“老师我错了,下回不干了”。认错态度极好,但依然置行为规范于不顾,依然犯错。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大胆创新,一方面,对能主动向教师问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在全班面前鼓励,形成示范效应;另一方面,要求自己改变“教为长者”的观念,自己见到学生也主动的和学生打招呼,由此拉近师生关系,从而引领学生养成见到师长能主动问好的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头戏,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教师应当适时地组织学生召开班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给学生构建一个畅所欲言、平等自主、共同交流管理班级的方案和措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白怎样与教师共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班级。

积极地开展课堂活动,发掘学生的表现欲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发掘学生的自我表现的需要,同时也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适时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变得乐学、好学。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创新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除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外,更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我在升旗仪式时,能做到不讲话,在唱国歌时,我会做到高唱国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同样还应该知道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我会积极查阅中国的古典名著,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民情。

个人永远不能独立存在,终将会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现在的我们就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认为在班级中并不一定要担任某些重要的责任才可以,只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就行了。我身为班级的电教员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询问下节课的任课老师是否需要使用投影仪。当老师需要使用时,我会将投影仪打开,调试好,然后等待老师前来上课。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作业是反映学习程度的方法。所以在本学期我做到没有一次作业迟交或漏交。我们的学习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在本学期我学会了如何记录《备忘录》,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我忘做忘做作业现象的发生。

电脑与互联网这两个新新产物的诞生,大大增加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了解,它们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性的,电脑在给我们带来帮助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认为关键在于我能否做到文明上网。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认为该做到的事还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不会给给别人添麻烦。

作为一名中学生,毫无疑问遵守《中学生守则》是必要的,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重视。然而这些守则看起来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但要是切实的每天遵守,却并非易事。例如: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很少同学做到此条。游戏诶而同学不仅做不到,还对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尊重,乱花钱,东西吃不完随手就丢了。或许某些同学认为自已家庭富裕,不必节俭,只是我说,有钱人不代表可以浪费,这样只会显得自己的道德有问题,想一想,现在各地还有因为咩吃的而饿死的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哇!

《中学生守则》是我们素质的模范,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智商且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500字(二)

最近,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次学校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发现那儿有黄色的稻谷,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叶。我刚要去摘,又想: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没有了,还是不摘了。这点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道奥数题,妈妈让我先看一下题目,我看完后,妈妈正准备讲解,我却大叫:"太难了,我才不学!"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学习,姿势也很重要。我每天学习时,腰弯弯的,手指也越过了界。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坐、立、行、读书、学字姿势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