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尼克胡哲演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没有四肢的站立
江苏扬州郭灿钧
每一个第一眼见到尼克•胡哲的人脸上都挂满了震惊――一个没有双手、没有双脚的人,像半身雕塑一样矗立在讲桌上。但尼克对这种震惊已经习以为常,他依然面带微笑开始演讲:“你们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亚人,今年29岁,我周游世界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飞行120多次,我喜欢做些好玩的事给生活添色。当我无聊时,我让朋友把我抱起来放在飞机座位上的行李舱里,我请朋友把门关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开门,我就‘嘣’探出头来,他当时被我吓得跳起来。我冲着他说:‘嘿,厕所在那边!’”
曾经,外星人一般的身体让年幼的尼克承受了巨大的自卑、孤独和嘲讽。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中,却最终漂浮了起来,他的身体里80%都是肺。自杀失败并没有击垮尼克,反而让尼克更加坚强。也许你不相信上帝,但请你相信尼克:他能独立行走,他能上下楼梯,他能下床洗脸,他能打开电器开关。千百次的尝试和努力已经让尼克的“小鸡腿”变得无比灵活,而他的心灵也在一次次的淬火中变得坚强,他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
在演讲现场,尼克将自己整个身体放倒在讲台上,然后用头努力顶着桌子,并用脚将身体撑起来,在大家持续不断的掌声中,他终于直起了身子,重新站立起来:“看,跌倒了可以站起来,一次不行可以再次尝试。你可以跌倒,但不可以成为一个失败者。”当屡遭失败,前途黯淡,进退维谷时,请你想起尼克的笑容,然后问自己:你是选择“Give up(放弃)”还是“Get up(站起)”?
一个正常人拥有健全的身体,却不一定拥有尼克那样健全的心灵,尼克带着生理的缺陷看到了生活对他露出的笑。生命的完美不在于有健全的身体,而在于人格的完美、心灵的健全。相信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也给了每个人相同的目标――拥有一颗坚强而美丽的心。
没有双臂和双腿支撑,一个人同样也能站起来!
为了证明这一点,尼克・胡哲把自己重重地摔在桌上。他用头顶着桌面,在全场的掌声中,一点点艰难地拱起身体。终于,他成功了!他骄傲地环视着四周,感叹“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有希望”!2010年12月8日,尼克带着他的勇气和梦想来到中国,讲述“我和世界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从出生起,尼克就没有四肢,他看起来就像一尊素描课上常见的半身石膏雕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有一条“小鸡腿”。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医学上的合理解释。然而,尼克却取得了会计和金融企划的双学士学位,创立了一家公益组织并担任总裁,被评为2005年“杰出澳洲青午”,并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
尼克刚刚庆祝完自己的2 8岁生日,但他几乎只有两岁幼童那么高。他那条“小鸡腿”和普通人手掌的长短差不多,末端有两只可以分开的“脚趾”。对他来说,任何运动都很艰难。就连摔倒后想爬起来,都要经过无数次练习。如今,他已经可以熟练地用脑门顶住地面,弓起后背,用那小小的“左腿”在地面一撑,再次站起。这个简单的动作,总把他累得满头大汗。
不过,这条“小鸡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灵活的一条腿。它帮助尼克洗头、写字、画画。他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苹果电脑上每分钟打出43个单词。尼克同样喜欢运动。这个年轻人喜欢去夏威夷冲浪,曾经在海滩做出过3个漂亮的360度旋转动作,并因此登上了当地一本著名运动杂志的封面。
从19岁那年开始,他已经与全世界28个国家的上百万个观众分享过自己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告诉他们“不必害怕世界的眼光”。观众中,既有国家首脑和正在经历投资失败的银行家,也有四川大地震后被截肢的儿童和美国许多被校园语言暴力困扰着的青少年。
媒体这样描述他:“尽管他没有四肢,但他的乐观却好像具有传染性一样。”以至于,每当他“站”到演讲台上,台下都会传来一片兴奋的尖叫声。
可是,在28年前,这个天生没有四肢的畸形儿一出生就吓坏了所有人,他的父亲甚至冲出产房大声呕吐了起来。直到尼克4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才第一次抱起这个小小的婴儿。这种极为罕见的“海豹肢症”,给倒霉的尼克留下一连串痛苦回忆。
8岁以前,他只关注“自己没有的那一切”。10岁的时候,他曾想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就连“自杀”也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肺占据了他身体体积的80%,无论是否情愿,他总是“像件救生衣一样竖直地浮在水面上”。
有一个人,他自称是上帝的限量版
确实,常人有四肢,却未必活得比他精彩
他是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残疾人
仅有两条小小的交织的小脚丫
但他却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认识了他
也让世界上很多失落之人得到了奋斗的动力
他就是尼克·胡哲,仅有上身的成功演讲家
在他的前半生,是受人歧视和嫌弃的
但他用自己的好心态,好口才,成功的改变了自己
他的后半生异常精彩,娶了美貌的妻子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也随着降临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情境创设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过程中,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一言堂”,这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成功的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并用心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的优化。不管在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活动环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直观地呈现展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可避免政治课堂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时,笔者以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NickVujicic)励志演讲的一段视频导入,短片记录了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但是,尼克胡哲的双亲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养,而是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学习。父亲在他18个月大时就把他放到水里,让他学习游泳;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尼克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甚至游泳、滑板、高尔夫球他也很在行;他拥有“金融理财和地产”学士学位,以生命见证了奇迹。这段视频虽然很短,但很精彩,深入人心,也很自然地引入本课“挫折”这一知识点。之后,笔者呈现了三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判断“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点评:“考试考砸了是挫折。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或者目标,这些愿望目标没有达到,可以说遇到挫折;留守儿童想念父母、同学不理自己不属于挫折,因为这些没有体现出为实现美好愿望或目标而付出努力的过程。”视频与图片的组合展示,创设了一个感人且深刻的情景,教师很自然地揭示“挫折”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为后面讲解“对待挫折的态度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资源拓展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大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仅仅照搬教材内容,远离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将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导致师生之间互动减少,学生也觉得无话可说。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从丰富的网络世界查找相关的资料,捕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而且可以只用一个电子白板的版面,同时呈现,随心随意切换各个窗口,可大可小,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大容量、多角度。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思考更具体,有助于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2课第1课时《男生女生》教学时,当讲解第一目“他和她”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在一张授课页面内同时容纳了“忆一忆——小时候,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小时候与长大后的两组相片,哪组更容易区分性别?”“想一想——三组人物的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等不同的描述,谁更像男生(女生)?”等三个图片材料,还容纳了“青春期男生女生的主要差异?”“如何理解性别?”“如何看待男生女生性别特征?”“对性别角色认识的作用?”等四个问题及其参考答案,此外还设置了一个“男生女生比较”的图表填空和两个“男生女生的刻板印象”的延伸材料。量多且精,在教师有序的切换中向学生很好地诠释了教材要点,这是传统的、单一的黑板教学或是需用连续多张页面制作的PPT演示软件所无法达到的。当然,电子白板的容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泛滥成灾,根据主题从不同角度选取适当的素材加以利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想做就做,
开启全球梦想调研行动
今年29岁的余莹是个泼辣、果敢的重庆女孩,靠着出色的行动力,她有了一份令同龄人艳羡不已的履历。
2006年春天,法国驻华大使馆提供了几个到法国教授中文的职位,在国内各大高校寻找出色人才。当时,余莹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研。得知这个消息,一直渴望游历欧洲的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按照法国大使馆的要求,每位申请者需要一位有声望的教授推荐,余莹想请本校一位知名教授为她写封推荐信。那天,这位教授刚上完课走出教室,余莹便迎上去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没想到那位教授淡淡地说:“我不能给你写这个推荐信,因为我并不了解你!”
尽管遭到教授的拒绝,余莹并没有退缩。随后,她给那位教授发了一封邮件,信中这样写道:“一些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他们想来看一看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三峡,背上旅行包、买本旅行指南就来了。可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美丽的建筑,我们只能从书本上去了解。我多么想亲眼看看那些历史的痕迹,我多么需要一个机会,一次支持,一次鼓励……”看完余莹的信,那位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他爽快地给余莹写了一封完美的推荐信。随后,法国大使馆给余莹发了签证,把她送到了法国。
在法国教书期间,余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利用两个月一次的双周长假,一个人游遍了欧洲大陆。这段经历,给余莹的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回国后,余莹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不到一年便做到了一家高级时装设计公司公关总监的位置。然而,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仅仅过了一年,余莹便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于是辞了工作,准备再次出游。
2009年3月13日,一则消息令余莹欣喜不已: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面向全球海选看护大堡礁使者。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可以住海景别墅,享人间美景,一周工作三个小时,还能拿六个月的丰厚薪水。这份被称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工作,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余莹也成为全球3.5万名参选者之一。然而,余莹在50进11的海选中落败,最终没能踏上大堡礁。她不甘心就此退出,就写信给昆士兰旅游局,坦言自己在这次全球海选中收获很大,非常渴望有机会去看看大堡礁是什么样子,并恳请如果有一天想请中国旅行作者的话,请一定优先考虑她。2009年年底,余莹欣喜地收到了昆士兰旅游局邀请她上大堡礁的信函。正是这封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到达昆士兰后,余莹搭乘飞机从空中俯瞰,看到一个弧形的海平面,整个海洋上全是珊瑚礁,那唯美的景象让余莹为之战栗,而当她潜入海底,才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世界太小了。她在大堡礁上看到的一切,颠覆了她的价值观,岛上的人不管做什么都特别开心,与在北京看到的那些为房子、车子奋斗,表情麻木、脚步匆匆的年轻人截然相反。在岛上,余莹还见到了她曾经的竞争对手、大堡礁看护者英国人Ben,余莹也有了和他对话的机会。交谈中,Ben告诉余莹,他原来是一名工程师,从周一到周五,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为了减压,周五晚上他就去酒吧喝得烂醉,而只有喝醉时他才会放声大笑。周六周日更是宿醉不醒,浪费两日时光,日子周而复始。Ben说这样的日子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朋友在旅行中意外去世,他决定不再浪费生命。此后,他探险、登山、跑马拉松、做慈善筹款,并赢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Ben说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也是他早年的梦想。这样的生活哪怕过上一年,都胜过浑浑噩噩过一生。
与Ben的对话改变了余莹以往的价值观,她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为梦想付诸行动了吗?而长久思考的结果,使余莹迸发出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了解世界上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梦想点亮人生,
与挪威公主、日本旅行家对话
到全球去搜集别人的梦想,这在外人看来是一项大胆而又另类的计划。从澳大利亚回来后,余莹就开始着手做准备。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说服力,她不但拉来了赞助商,还找到了合适的媒体平台。
2011年2月17日,余莹开始了“环球梦想调研”的艰辛旅程。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她横跨亚、欧、美三大洲,足迹遍及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了上百名追梦人,其中有全球著名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挪威公主玛莎·路易丝、日本全球旅行家石田裕辅、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等炙手可热的世界名人以及诸多平凡的追梦人。
2011年10月中旬,余莹进入挪威境内。一天,她让当地朋友推荐几位有梦想的人,朋友说:“你可以采访我们的公主玛莎·路易丝,她宁愿逊位,也要嫁给深爱着的平民丈夫,并和别人一起开办天使学校,公主就是一位为梦想而活的人!”听到这里,余莹怦然心动。她马上给挪威公主写了一封邀请信。然而,她发了三封邮件都石沉大海,在发出第四封邮件后,余莹终于收到了玛莎·路易丝助手卡瑞娜的回信:“公主很乐意接受你的采访!”
带着这一串串疑问,2010年春,我们来到专门安置地震孤儿的双流安康家园。一走进安康家园,首先跃入视野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教室、宿舍,早春的家园四处充满着葱茏的绿意。三五成群孩子的嬉闹声,更让这里生机勃勃。如果不是事先知情,我们很难相信这些面带笑容的孩子,竟然是失去双亲的孤儿。他们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才18岁,看上去都很健康活泼。见了人,他们很热情自然地打招呼问好,与一般家庭出来的孩子并无两样。
那么,是谁让这些孩子劫后重生?从大难里走过,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他们怎么想?他们怎么说……
让我们来展开一面面温暖的画卷,寻找那些创造了奇迹的大爱传奇!
大难催生的安康家园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惊天动地”。18日,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的倡议下,由山东省日照钢铁集团投资的,专门安置地震灾区孤儿的安康家园开始筹建,仅仅20天之后,可以容纳五百多孩子生活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日照安康家园就建成投人使用了。这种速度和效率在世界上都堪称奇迹。
2008年6月,四川震区先后有共计712名孩子(其中338名是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374名为失去父或母一方的单亲孩子)来到日照安康家园。随后。有130多名高中生被送到北京树仁学校借读,64名高中生转移到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借读。其余的522名孩子,在日照安康家园里生活了整整一年。
安康家园是参照普通家庭住宅设计的,为的是给孩子们营造家庭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些特殊家庭里,最贴心的关怀是。孩子们都有一位“妈妈”,这是安康家园为孩子们专门配备的专职的“安康妈妈”,每一名“妈妈”专门负责几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她们把这些孩子叫做“我家的孩子”。
在日照安康家园,这些境遇特殊的孩子度过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一段时光。考虑到他们的亲人都在四川,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又有诸多不适应,日照钢铁集团再次投资一亿元,在四川成都双流新建了安康家园。让孩子们回到了故乡。
双流安康家园建设在双流县棠湖小学内,于2009年8月落成。这里和日照安康家园一样环境优美宁静,生活便利。同时,双流安康家园也为孩子们配备了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专职“安康妈妈”84名。为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双流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安康家园管理办公室”。
2009年6月20日,在日照和北京的孩子都回到了家乡。一个暑假之后,9月1日,他们全部来到双流安康家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
安康家园里的孩子上学分别被安排在新棠湖小学、九江中学(初中),棠湖中学(高中)。新年刚过,新的一学期也开始了。我们从双流棠湖中学高三年级随机找了几名来自安康家园的孩子,跟他们聊天。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安康家园全部孩子的缩影。
陈一萍:爱带我回家
陈一萍是一位非常安静乖巧的高三女孩,瘦瘦的、小小的个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让见到他的叔叔阿姨总想怜爱地抱抱她。两年前,陈一萍还是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三锅中学高一的学生,只有16岁。
孤儿姐弟
在地震四天后,陈一萍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死里逃生后,她就和同学往家里赶,因为山河易位,平时几个小时的路程,她竞走了三天。一路上,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陈一萍的心就一点点往下沉。在离村子几里远的地方,陈一萍被截住了,幸存下来的邻居告诉了她家里的情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被地震带走了,也许在几十米深的地下,也许在那浩渺的堰塞湖里……曾经的家早已没了踪影。
陈一萍懵了,恍然在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之中。温暖的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仿佛还能感受他们的温暖,但是,转瞬间,他们全都不见了,一点踪迹都没有。就像从没存在过。突然,她想到了弟弟,14岁的弟弟怎样了?最后,她在弟弟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他,姐弟俩抱头痛哭。
弟弟叫陈一文,这一年14岁。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抱着一棵梨树,得以逃生。自从陈一萍找到弟弟,他就眼睛也不眨地看着她,就像怕姐姐一瞬间蒸发了一般。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就是对方唯一的亲人了!
陈一萍带着弟弟,不知道该逃向何方,青山下埋葬着他们的亲人,她和弟弟都舍不得离开。也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活了下来,但是,他们都自顾不暇,又哪里有能力来帮助这突然就成了孤儿的姐弟俩呢?
希望新村
经人指点,陈一萍带着弟弟来到了某部在关庄镇专门为地震孤儿建的希望新村,那些说着普通话,大嗓门的叔叔接纳了他们。在这里的还有另外12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晚上,叔叔腾出床给他们,自己则打地铺,睡在潮湿、阴冷的地上。陈一萍说,后来他们才知道,堰塞湖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上方,随时有决堤的危险,叔叔他们紧绷着神经,时刻准备着应对紧急情况,他们心里是多么紧张啊。但是,叔叔他们努力掩饰着这种紧张,为的是不给孩子们增加恐怖阴影。
熊叔叔就是这些中的一位。他本来已经退伍两年。地震发生后,他随着原来的部队来到青川救援,结识了陈一萍他们这一群孤儿。在陈一萍来希望新村后的第三天,熊叔叔自己掏钱给每个孩子精心挑选了一套衣服。熊叔叔把衣服,一件件交给孩子们,说:“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就从我们穿上新衣服开始吧,看看我们崭新漂亮的样子,再给自己一个笑脸!”14个孩子全部穿上了新衣,他们扑进熊叔叔的怀里,哭了,笑了。
刘小旖是希望新村的一位志愿者,志愿照顾陈一萍他们14个孤儿。当得知,包括陈一萍姐弟俩有三个孩子要被送到日照去的时候,她哭了怕孩子们到了日照不适应,怕他们得不到好的照顾。虽然才短短二十多天,但她已经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舍不得离开他们。
最后,经过协商,刘小旖亲自陪着三个孩子来到日照,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星期。看到“安康妈妈”把孩子们视如己出,生活上、学习上都安排得周到备至,刘小旖才放心地离开日照。临分别时,刘小旖特意把青川的三个孩子聚拢来,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到了日照,得到很好的照顾,阿姨放心了。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得,那就是,你们是青川人,是青川的孩子,那里有你们的亲人,是你们的根,将来无论你们到了哪里,都一定要记得回青川看看,那里是你们永远的故乡。”刘小旖一直流着泪跟孩子们说话,为他们拍照。最后,她才像
托付亲生孩子一样,把陈一萍他们托付给日照安康家园,依依不舍地洒泪离开。
在安康家园的日子
刚到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陈一萍姐弟俩确实有诸多不适应,震后的惊悸,失去亲人的剧痛,让他们很难开心起来。
陈一萍一宿一宿地睡不着,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想自己和弟弟的未来。常常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也不想说话。陈一萍喜欢看小说,也喜欢自己写东西,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字字含泪写下来,到了深夜,就一个人轻轻地拉开窗帘,把本子放在窗台上,对着夜空,默默祈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你们,如果你们在天上能看到我写的文字,就当这是我写给你们的信,我一定照顾好弟弟,让你们在天上放心……”
曹丽是陈一萍韵“安康妈妈”,她给自“家”三个孩子买了睡衣、拖鞋等生活用品,同时,还买来棉花和布亲自动手一针一线给他们做床单、被褥。看“妈妈”一个人忙得团团转,陈一萍想到了“慈母手中线”,仿佛看一到了亲生妈妈就坐在面前,忍不住热泪滚滚落下。
陈一萍在日照住了近三个月,9月1日,她被送回成都双流棠湖中学上学,但全部费用和生活用度还是由安康家园负责。弟弟,则继续留在日照,直到一年后,才回到双流九江中学。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日照却给陈一萍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里,她认识了齐园长、曹丽妈妈和姚广雷哥哥。
姚广雷是日照安康家园特意为孩子们招聘的辅导员。他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和他们聊天,交朋友,疏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说到姚广雷,陈一萍说:“寒假前,我总在琢磨,春节我究竟去哪里呀?亲人全都没有了,远房亲戚以前就很少往来,要是去,真怕给人家添麻烦。很想念青川,但这种想念却无处安放。所以,我很苦恼,就给‘姚老大’打电话。”陈一萍他们都把姚广雷亲昵地叫做“老大”,在他们眼里,姚广雷就像一个大家庭的长子一样。呵护着他们这些小妹妹、小弟弟。
陈一萍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姚广雷。姚广雷对她说:“你应该回到青川去,尽管已经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但那里是你的故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还有你认识的乡亲。你应该回去看看,祭奠亲人,跟远房亲戚打打招呼,告诉他们你回来了。然后,再做别的打算。”陈一萍说,当时听了姚广雷的话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脑子一下就清醒了,也愉快了。
与陈一萍一同来到棠湖中学的还有其他64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从日照回来的这些孩子,学校为了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爱,感受亲情,被分别安排在老师的家里住。陈一萍就在英语老师冷玉芳家里住了一学期。
冷老师家里有5个人,爷爷、奶奶、冷老师的爱人和一个10岁的小弟弟。这是学校经过精心安排的,因为冷老师家里的人员结构几乎和陈一萍原来的家一样。刚开始,陈一萍还是感到很拘谨,但慢慢地,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里所有人给她传递过来的爱。冷老师很忙,但一到周末,就抽出全部时间来陪她,给她做好吃的。为了让她找到家的感觉,爷爷奶奶还特意让她亲自动手炒花生,因为知道她爱吃花生。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家里就爱炒花生,一家人坐在桌前,闻着花生的香,吃着、聊着,好温暖啊。
现在,陈一萍已经上高三,离高考只有很短的时间了,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对未来似乎有些迷茫。“要是考不上大学。我该怎么办?我要靠什么来立足?所以,我现在只能拼命地学习,这次地震,我和弟弟是不幸的,但是,相比其他同样受到灾难打击的乡亲,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走出了大山,得到了无数人的关爱,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度完全不用自己操心。《狮子王》里有一句话: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今夜,你感觉到爱了吗?),毫无疑问,我感觉到了。正是这种爱,带我走出了阴霾,找到了真正的家。”
刘桥:永不放弃
刘桥也是一名高三学生,不过她只有16岁,地震发生的时候,才14岁。刘桥的家在广元市里,爸爸在地震前一周患病去世,妈妈也是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爷爷八十多岁。尽管刘桥还有妈妈和爷爷在世,但是,显然,妈妈已无法抚养她长大。所以,在妇联征集地震孤儿和单亲孩子时,妈妈为刘桥报了名。
刘桥被送到日照后,在那里只待了一周。安康家园考虑到日照的接纳能力有限,决定把单亲的孩子送到北京树人学校借读。
刚刚来一周,对这里的人和环境稍微有点熟悉,就又要被转走,刘桥有种颠沛流离的感觉。一起走的,还有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幼儿园的孩子,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单亲,远离亲人,刘桥心里辛酸无比。那段时间,刘桥几乎每天夜里都会哭醒,因为想念妈妈和爷爷。
树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好,是小班制,一个班只有七八个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地给他们讲课。同时,树人学校为了照顾他们还专门从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招聘志愿者。刘桥说,当时,大哥哥大姐姐来应聘的时候,火爆的场面超过那些大型招聘会。在树人学校,刘桥他们还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殊遇:站在天安门的领导席上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树人学校,刘桥感受最深的就是志愿者给他们的关爱。陈雨昕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北京人,来做志愿者的时候,只有18岁,和刘桥他们一起转到树人学校的一些高三同学都比他大。但在他们面前,他俨然就是一个大哥哥。有一段时间,有孩子出水痘,陈雨听专门跑去向中医讨药方,把药熬了,再一碗碗分给大家;为了预防感冒,又去买醋来熏。有个孩子说,我就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我妈就爱在家里熏醋。
邓博涛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四川人,对照顾这一群小老乡更是格外细心周到。2008年寒假的时候,他先把刘桥他们的生活状况拍成DV,回到四川后,就逐一到孩子们的家里探望,让他们的亲人从DV里看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然后,邓博涛又每个家庭拍上一段DV带回北京,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家人,缓解思乡之情。很多孩子,看着看着都激动地哭了。2009年,6月,21日,当刘桥他们踏上回川列车的时候,邓博涛正在实习,不能亲自来送他们。邓哥哥让老师打开免提,通过手机跟孩子们说话、唱歌,作为送别。这个时候,拥挤的车厢非常安静,只听见邓哥哥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刘桥他们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哭作一团。
在北京的生活,刘桥终身难忘。她现在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棒,还带着一点京腔。为了勉励他们,学校还邀请了世界传奇青年尼克・胡哲来为他们演讲。27岁的尼克・胡哲生于澳大利亚,先天没有四肢。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克服生理缺陷,成功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并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当刘桥看到尼克・胡哲的时候,受到强大的震撼,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立在桌上的尼克看起来像半尊残缺的雕塑,但是,他却活得那么棒。尼克用英文演讲,他说:“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的希望和目标!人们
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下来,但如果我们只想着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已经拥有的,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刘桥觉得听了尼克的演讲简直热血沸腾,人可以悲惨成这样,人又可以精彩成这样!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呢?尼克的最后一句话是:“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刘桥后来把它当成了座右铭。
相对刚刚离开妈妈到北京那段时间的情绪低落,现在刘桥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从北京回到双流后,她到了棠湖中学高三学习,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唐东:灾难让我长大
唐东是原平武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家里只有年过七旬的爷爷和奶奶。他的脸上是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沉稳,帅帅的脸上总挂着微笑,说话落落大方,又不失纯真。
地震后一周,唐东才知道父母已经不在了。16岁的他觉得一下子长大了,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再也享受不到他们的娇宠疼爱。爷爷奶奶都已年迈,一切都得靠自己,他必须坚强。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不让爷爷奶奶过度伤心,唐东强压自己的悲痛,安慰照顾两位老人。6月20日左右,平武妇联的几位阿姨来慰问他。给他说起安康家园的情况,问他愿不愿意去。
唐东觉得自己应该去,毕竟只有16岁,刚刚上高一,还有一大截学业需要完成,他需要这样的帮助,但是,唐东放心不下爷爷奶奶,自己走了后,怕他们没有人照顾。爷爷奶奶极力支持唐东去安康家园,告诉唐东说:“我们身体都还硬朗,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到你大学毕业都没问题。你必须有个好前程,我们是无力抚养你的,但也不能拖你的后腿,不然对不起你死去的爹娘。”
唐东强忍着泪水,去了安康家园。
刚到日照的那天晚上,天下着雨,就好像唐东的心情。车停下后,到宿舍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刚一下车。一个温暖的怀抱就把唐东拥了进去。原来是“安康妈妈”来接他们了。“安康妈妈”把伞倾向他,一路护着他到宿舍,全然不知道雨水已经打湿了自己的衣服。眼见这一切,一直强装小大人的唐东,终于让眼泪决堤而出。“安康妈妈”的拥抱和呵护,让他仿佛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那晚,唐东一夜没合眼,想爷爷奶奶,想未来,对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唐东说:“相比其他同学,我已经算幸运的了,当失去双亲的时候,有安康家园这样的摇篮让我软着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在日照安康家园的时候,举行了一次以“爱和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次演讲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不仅有全家园的学生,还有各界领导和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场面的活动,唐东显得有些胆怯,没有报名。他的“妈妈”廉阿姨一见这样,急得团团转,反反复复做唐东的工作,最后干脆自己替他报了名。为了帮唐东查资料,廉阿姨连着几天在电脑上忙到凌晨一点多。看到她对自己的事比亲生儿子的事还急,唐东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演讲比赛。他说,当他站在台上。在数百双眼睛前心里极度忐忑的时候,是台下廉阿姨那双充满母爱的眼睛,让他安静了下来,他以自己都没预料到的表现成功地完成了演讲,并杀进决赛。接下来,廉阿姨又是热火朝天地帮他准备决赛。最后,唐东尽管没有在决赛上夺得冠军,但是,他已感到非常满足,因为这次演讲让他完成了一个挑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战胜了羞怯和恐惧,做了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
在日照待了三个月后,唐东被送到了棠湖中学借读。第一学期,他和另一个孩子住在一个老师家里,得到了老师全家无微不至的关爱。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唐东心里暖意融融。
唐东喜欢编导,他和班上另外几个喜欢影视工作的同学一起找到了成都一家专业影视公司,希望能进这家公司学习,以便在2010年3月的艺术特招中为自己赢得加分的筹码。但是,这家影视公司的学费很昂贵,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得要花一万多,都是身无分文的孩子他们去哪里找那么多钱!怎么办?有些事,看起来似乎没有半点可能,但最后却成功了,唐东他们就是这样。他和另一个同学联手,一起公关,跑了很多次,向这家公司表现自己的决心,告诉他们自己的处境。最后,对方被他们的执着打动竟然破天荒答应了,让他们四个孩子免费学习,直到参加考试为止。
唐东又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挑战,他的自信越来越足。从刚刚得知爸爸妈妈去世的时候,仿佛天塌下来一般的绝望到现在的踌躇满志,唐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他看到了灾难的无情,更感受到了人的有情,走过灾难,18岁的他,庄严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大爱无边
看过了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看到这些从大灾难里走过来的孩子。他们正顽强、健康地生活着,我们放心了!每一个牵挂着这些孩子的人也都可以放心了!
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感受到了四面八方澎湃涌来的爱:全国妇联在第一时间启动对地震孤儿的专项救助;日照集团在短短二十天加班加点出资出力建设安康家园;各级妇联的阿姨奔走调查寻访需要救助的孩子;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孩子们都受到精心呵护;还有视孩子们如亲生的安康妈妈;以及无数的志愿者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汇成了爱的海洋,把这些茫然无助的孩子拥入怀中。
齐建新就是这无边大海里的一滴水,在我们随机找来聊天的孩子们口中全部都提到了可亲可敬的齐园长。
为天使护航。永远的齐园长
2009年的冬天,在四川地震灾区,彭州的暖冬行动,北川的重建回访,人们都看到了齐建新的身影。这位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从5.12汶川大地震后,就把自己和四川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日照安康家园建成后,全国妇联和日照集团委托作为国内心理学学科带头院校的天津师范大学负责日常教育和管理。2008年6月14日,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担任过大学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的齐建新接受学校委托走马上任,当起了这个庞大家庭的家长。如果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那么齐建新的任务就是为这一群遭遇浩劫的天使护航。
尽管家园里没有地震前线的艰难困苦,但是安抚这些从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孩子并非易事。家园组建初期,孩子们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年龄小的整天哭着找妈妈,年龄大点儿的又个别有自杀倾向;许多孩子有地震后遗症,怕黑、怕响声。有一次突然停电,孩子们被吓得尖叫着从楼里跑了出来……当时,齐建新和安康妈妈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肩上的责任很重。
面对这些困难,干了几十年学生工作的齐建新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家园的每幢楼中设有楼长,每层楼中设有组长,每家设有家长;以家庭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五好家庭,奖励获奖家庭外出旅游。按照学生的年级分建管理部,建立学生会,设立班干部,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鼓励争当先进,争当模范。
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齐建新每天都第一个起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操场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走进每一个家庭,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忘却痛苦的回忆;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使整个安康家园充满欢声笑语。在齐建新的个人博客里,他珍藏了很多照片,全部是安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写真,他像一个真正的父亲那样,骄傲地“秀出”自己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为了让安康妈妈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更科学地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齐建新还从天津师范大学请来心理学专家,对她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班开设了6门课程,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家政学、礼宾礼仪、企业管理等,她们需要获得各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才能成为合格的安康妈妈。
2009年6月,安康家园的孩子们回到四川后,齐建新也随着入川,并不时到双流安康家园看望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齐园长。陈一萍、唐东、刘桥都说看到齐园长,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非常开心。
感恩的心
安康家园的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位叫徐肖的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对安康家园这个大家庭的爱。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恩情似一抹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恩情似一滴甘露,滋润我的理想;
恩情似一缕清风,轻抚我受伤的脸庞;
恩情是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情感之一,
感谢所有爱我的人,我将把我所有的爱回报给你们!
关键词:教学;教学的反思;教学的艺术;语言艺术
一、充满信心和激情
自信心就是让自己充满自信和力量,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做事也会很勇敢、坚定,充满了力量。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不要一受到挫折就垂头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树立好信心,坚信自己能行。在学习上尤其要树立好信心,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才会更加富有激情。像尼克·胡哲凭着信心的成长,展现了人生的光芒,其演讲更触动了人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上就是要发挥语言的优势,让教师的语言充满情感,还要闪烁出哲理的灵光,力求知识情感化,讲授表演化。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越来越差,出现了厌学现象。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片、寓言故事,给学生设定情境,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地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也大大提高。《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说:“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可能面对环境的变化,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们总是感到不断变化的“奶酪”,总是在这种变化中找寻。失去与得到,每个人对“奶酪”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中求发展。
三、增强管理能力,以爱动人、以理服人,着眼于学生发展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成为一名成功教育者的前提和关键。要做到此,教师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多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教师要讲究说的艺术性,会“说”,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观察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能够说进学生的心里,有针对性地说,让他们受到启发,勤于思考,以理服人,合情合理,打动学生,做到事半功倍。为了学生的将来,我将继续增强管理能力,以爱动人,以理服人,着眼于学生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四、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因此,教师应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要很好地运用语言的魅力,艺术的行为,逻辑思维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着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大胆地探索创造活泼、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练就了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创造力。教师要多去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自己在发现和创新中受到鼓舞,在启示中学会创造。
五、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悟性
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信息的工具,是知识、心灵、情感的交融。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之中,引领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紧扣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多元化的情境能使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在创设情境的时候,烘托了教学气氛,语速、节奏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悟性,使他们不断地做出大胆的尝试,激发学生的悟性,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探究,不断地创新,开拓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地驾驭教学。
教学中的艺术形式是借助教学过程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合作来完成的。教学不是一场独角戏,需要配合和合作,运用语言艺术性的演艺,也是师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享受一堂课。教学艺术课堂也是一种美,也是一种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将继续虚心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教师就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我将大胆创新,不断实践,享受艺术性教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刘晓燕.,《谈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及其培养》[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4.高财其,《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J].《福建陶研》. 2008(01)
陈蕾快人快语,言辞犀利,她以专业咨询师的角度剖析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让我们困惑的一些行为模式,深奥的心理学模式在她的解读下就像一个带着面纱的羞怯的小姑娘一样,逐渐展现在大众面前……作为朋友,我深切感受到她的真诚,作为记者,我在钦佩她这份勇气的同时,也在期待听她讲她和TA的故事。
TA 我的“人生银行”
现代青年:TA的出现对心理学领域有着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说TA是个简单易懂的工具?
陈蕾:TA是人格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伯恩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心理治疗理论,同时也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用作自我成长的工具。TA不仅是一个能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有效的理论,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玩的理论,它会给你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来审视并分析我们的日常沟通模式。从它的很多概念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如伯恩将人格分为三个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儿童。父母又分为控制型与抚育型,儿童又分为自由型和适应型,还有沟通方式、心理游戏、人生脚本等等。
TA理论除了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外,还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教育及社会工作等与人际相关的工作中。
现代青年:国际上对TA的认可度如何?协会的创立代表着从一个技术类的科目转到一个标杆性的流派,有怎样的意义?
陈蕾:世界TA协会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总部在美国,除了世界TA协会,还有欧洲TA协会等将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分会,中国的TA协会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组织创办起来的,并且有一套严密的教学和考试系统这对于专业研究TA的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支持系统,经过层层严格的考试论证之后,会拿到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这个证书就代表着你有资格运用TA的理论来对患者进行医治,这个证书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得到认可。
现代青年:你现在是一个专业的二级咨询师,从专业咨询师的角度来看TA和心理学是怎样的一种关系,TA的特点是什么?
陈蕾:心理学的深层都是相通的,TA从来不排斥其他的流派和技术,托马斯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人,他是TA流派的代表,他很松弛地坐在那里的时候你就能从他身上看到“允许”。TA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我选择TA也是看到了托马斯身上的那种放松和安全,这也是吸引我走进TA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现代青年:你在联合利华做了十年,从普通的促销陈列代表做到华北区的通路行销经理,到现在成立的卓越文化公司,建立TA协会,谈谈你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吧?
陈蕾:在外企十几年对于我个人成长来说,收获是巨大的。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价值体现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付出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是和她的早期决定有关系的。我的驱力是让我家人满意。所以我付出的就比同龄人多一些。后来我了解到在我母亲刚怀上我的时候她是不想要我的。所以那段时间她经常在走路的时候跑啊跳啊.是想把我打掉。其实母亲早期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是有感知的。在TA课上,当老师带着我回溯到我五岁状态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巨大的悲伤。我终于明白了,这么多年我为什么会那么拼命打拼,原来我是想证明我自己,证明我的存在价值。尽管我没有按照妈妈的期望去做,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出彩,外企的淘汰率很高,当时一起进去了很多人,但是做到高级经理的就我一个。在上完TA课之后, 我释然了,原来我是想得到我妈妈深层的爱。现在我跟我妈妈的对立和冲突已经减少了很多,我属于TA中的适应性儿童,父母说什么都是说不,本能地在排斥,接触TA之后,在调整这个状态过程中,我自己的收获非常大。我当时绝对不是个成人状态,成人会有理智的反应。TA里第一个就是讲觉察。为什么我们要讲自我状态,为什么要讲安抚和漠视,为什么讲沟通模式,实际上就是让你通过练习、通过小的工具,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长处。
现代青年:你是TA协会的发起人,协会的宗旨是什么?支持你一路走来的信念是什么?
陈雷:TA协会的宗旨就是在中国大力推广人际沟通分析学的教育研究、专业培训及应用。
我的信念就是想做点实事,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人一辈子要活得有价值。我原来的梦想就是将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事业相结合,现在我正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旅途中,我很享受我目前的状态,很幸福,累并快乐着!
在TA里读懂自己
现代青年:怎样理解TA中的“安抚”,在一个人的情感建设中这个行为重要吗?
陈蕾:是的,安抚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人们的所作所为的最终动机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安抚。从TA的角度来说,安抚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承认和注意。这里的注意是指我们真的看到对方、听到对方,真正感受到对方,而不是敷衍。安抚也分为正面的与负面的。正面安抚就是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愉受的安抚。在我们从小的生活经历中,如果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即正面的安抚,你这一生都会比较顺利,你会感觉你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和幸福的。假如在小的时候你对安抚的饥渴没有被满足,那我们会穷其一生会去追求这个东西,会去要过去没有得到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现代青年: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得不到他想要的正面安抚呢?对孩子的成长会不会影响很大?
陈蕾:当然,他如果总得不到正面安抚,他本能会去要负面安抚,因为负面安抚也比没有安抚要好。当他长大了,还会延续这样的模式,如用经常犯错来得到别人的注意。哪怕经常被父母或老师呵斥,也比一个人默默的躲在角落里没有人注意要好。那些从小就经常得到父母、老师的鼓励和关注的孩子,他们的心态和行为通常都是积极向上的,最后形成对他人对世界都充满希望的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反之那些从小被忽视的孩子,他们看世界和看人的态度经常是消极甚至阴郁的,心态悲观失望。所以安抚对一个人的情感建设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非常重要。
现代青年:有的父母在孩子两岁之前给孩子的呵护很到位,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会觉得指导不了孩子,有很大的无力感。这在TA里该怎样解释?有哪些建议呢?
陈蕾:当孩子两岁之后他会有自己的意识了。例如孩子想得到一个东西而妈妈不能满足时,孩子开始哭闹,妈妈就会很焦虑,不知所措。这样的妈妈的自我状态不是很完整。因为在妈妈自己小时候遇到这个问题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症结会埋在心里面。当她现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她自己就会陷入儿童状态里面,会觉得很无力。在TA理论里,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全部是指向过去的,即跟过去的经历经验紧密相关;成人自我状态是在当下的,当我们遇到压力时,如上述那位妈妈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时,她就跟弹簧一样,一下弹回到过去的经验及感受里,好像又回到了自己这么大时候的情境,所以开始焦虑、慌张。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自我觉察下,调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从过去的经验感受里剥离出来,暗示自己完全有自主性、有能力去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做父母不是生来就会的,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调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过程。
现代青年:什么是人生脚本?脚本对人的生活工作意味着什么?
陈蕾:脚本是人潜意识中的一个人生计划,大概在6岁之前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一个早期决定。
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选择处理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职场中,当碰到同样的难题,如果没有达成销售指标遭到公司批评,不同的销售团队的带领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有的会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运用成人自我状态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敢于担当,并鼓励团队迎接下一个挑战,这就是个赢家的脚本;有的管理者会选择解释推脱,对上级他拼命解释为什么未达成目标,对下会严厉指责打压下属。他的人生脚本就是消极的,这个带领者的脚本就是输家的脚本。
还有就是人际关系,有些人在成人之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很有可能是在他六岁之前的成长环境里,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这个孩子从小是被忽视的,他的脚本中的一个早期决定就会是认为和他人接触是不安全的,所以会逃离会拒绝亲密,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TA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觉察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行为模式,很多是无意识的。当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后才能寻求改变,即脚本的再决定。这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自主、自信的人,对自己负责并重新调整人生的方向,而不再无意识地被生存策略所左右。
现代青年:你提到了脚本的再决定,可是中国人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反应模式似乎从小就已经沉淀。而TA中的“再决定”,却似乎在挑战这一说法,怎样算是“再决定”?
陈蕾:再决定学派是TA三大学派之一,它坚信每个人都能对自己负责,有自主性,有能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并开始思考以往的行为模式,接下来做的行为就称之为 ‘再决定”。这个“再决定”一定是你在觉察之后可以做出的反应。
比如尼克·胡哲,他一生下来就是海豹儿,没有四肢,只有躯干上长出的两个小脚。这在外人看来是多么悲惨的人生。但他的再决定是笑对人生,坚韧顽强,努力活出自己的风采。现在已成为著名的环球励志演讲家,还娶妻结婚。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再决定”。
再决定是一个有“魔力”的词,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曾经被什么所决定,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从当下的每分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新的选择,以积极并富有弹性的态度对待生活。
现代青年:如何在职场中运用TA?
陈蕾: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讲怎样运用TA里的自我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和儿童状态。因为学习TA的终极目的就是保持觉知力、提高自主性、提高亲密能力。在培训中一般都会让员工做自我状态量表,检测之后觉察到自己哪个自我状态需要调整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职场中领导者对自我状态运用很好的话,就会很好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向一个更积极、正向的方面去发展。例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就属于自由型儿童状态很高的人,当然他成人状态也很高。他属于企业家中的“潮人”,他会从自由儿童状态出发讲一些很独特的话,如教导员工你要先学会花钱,你才能学会挣更多的钱。其实这就是鼓励员工给自己一个正向安抚。TA里的自我状态的比例多少没有对错,有的人会问是不是成人自我状态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在适当的情形下适当地来运用自我状态就是好的,没有标准答案。
现代青年:TA里的自我状态如何运用于家庭关系?
陈蕾:我自己是个妈妈,就谈谈我的感受吧。我认为一个职场女性在家里的角色更多的是家庭的回归。在家里,你的角色是母亲、妻子或女儿,你应尽的是你这些角色里的职责。可能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自我状态是养育型父母,不要把职场里的角色带到家里来。其次还需要有自由型儿童,尽情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释放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打开所有的感官,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大自然相处。这时的感受是快乐的,好像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接下来就是还要有一部分成人状态,在面对家庭的重大决定的时候,需要调动我们的成人状态判断、寻求解决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跟自己的家人、朋友相处时,也要保持觉察,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适当的自我状态,也是帮助我们改善沟通,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好方法。
现代青年:有TA这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推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