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山居秋暝范文

山居秋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山居秋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山居秋暝范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起来赏析

雨后的山峦,空寂非常,傍晚的天气略感凉意。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松林,清清的泉水在石缝中潺潺流动。

晚归的洗衣女子们,笑闹声传扬在竹林中;渔船的划动带动了水面的莲蓬。

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这山间秋色都是我永远停驻的理由。

诗词的背后

以诗述情

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当时的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人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天空忽然下起雪来,气温也骤然变冷。

王维因此受了风寒,有些发烧,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后,让他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这家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天仙,而且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紫云见状,依照惯例落落大方地问王维:“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

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假意苦恼道:“来得匆忙,药方忘带了。”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

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

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买药来考校姑娘我的才学。于是便将身子一转,背对着王维,面朝着药橱开始捡药:“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自然是有的。”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

“再要百年美貂裘。”

“‘陈皮’也有。”

“还要夫妇偕白头。”

“‘百合’是新进的。”

……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情折服了,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他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期盼的未来伴侣。但他不知道紫云姑娘意下如何,又不好冒昧地去问,便决定再试探姑娘一回。思及此,他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细心叠好,唤来书童,将信交予,吩咐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

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紫云展开一看——这哪是什么药方?分明是一首猜谜诗:

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

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

紫云字斟句酌,发现谜底是一个四字成语“一见钟情”,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

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

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

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

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

第2篇:山居秋暝范文

雨后的山村格外的干净。刚刚停住的雨,洗净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也洗净了我落寞的心。我,走在林间湿软的泥土小路上,欣赏着眼前的一棵棵松树,一间间茅屋,欣赏那雨后的露珠。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冉冉升起,银白的月光就像一颗温柔的心,努力穿透树枝。可是被锋芒的松针无情地刺戮,碎了一地,树上落下的水滴,仿佛就是它的。秋天的风,从大地掠过,给人一阵阵寒意。偶然听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从那步入溪中的石头上流过,仿佛在天的老母亲绵绵的诉说。对岸,安静的竹林,传来了谈话的声音,在空中久久回荡,不肯离去。一群长发飘逸的浣女,一路有说有笑,打破了山中原有的寂静,直到她们踏进各自的家门为止。忽然,水塘里的动静,掀翻了荷叶晶莹的泪珠。渔船越来越近,顺着小溪漂到山村。渔人们手中的渔网里,一条条肥美的鱼儿拍打着尾巴。

好想永远留在这里,任那一阵阵风吹过脸颊,看那一滴滴雨滋润着大地。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任何羁绊,这里有的,只是无拘无束,只是一份清闲淡薄的生活。

五年级:tomy2002

第3篇:山居秋暝范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4篇:山居秋暝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图形—背景理论 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语言学学派或一种崭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已经越发显示出其对人类语言独特的解释力。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该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在西方已经有比较成功的实践,但在中国还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古典传统诗歌,中国古代的写景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纷繁多姿,意韵生动,主要通过营造意境来表达感情,因此不管是在诗的创作过程中还是在其解读过程中都涉及较多的心智和认知因素,诗人表达意境的过程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构建一幅图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的自然事物或身体感受被赋予更深层的意义,读者解读的过程则是通过诗歌的语言对大脑中原有的意象进行激活的过程,因此单纯从传统的修辞和语义的角度来研究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是远远不够的,再考虑到山水田园诗歌的绘画艺术效果,就不难发现: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分离理论分析写景诗将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图形-背景理论框架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是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先提出,后来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基于人们对事物或事件的感知,对它们不断地进行整理,划分成图形(figure)、背景(ground)和后景(background)来组织语言表达。“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显的部分,是认知的焦点,“背景”是为突显图形而衬托的部分。图形和背景不能同时被感知和理解为相同的,决定图形的因素是完形感知,容易被感知为图形的事物一般具有完整的形状和结构。当我们观看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通常会把这个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

三、山水田园诗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具有极强的画面表现力,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艺术感染力极为强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要依据对客观事物的密切观察和通过观察所产生的一定的客观感受。诗人在观察客观景物时,其实是对所要描述的客观景物的一个认知过程。在观察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景物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脑,而人脑在识别这些事物的时候不可能同时同等地进行意象的转换,总是会有一些突出的被识别为图形,而另外一些可能会被识别为背景。这样,在诗歌被创作出来之前,眼前的景物中图形和背景已经分离,于是诗人在诗歌的语言中也会把这一效果突出表现出来。山水田园诗通常是采用最简单最精练的语言描写最完美的画面,并使之完整而精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歌的语言在形式看来是简单甚至不连贯的,但通过激活认知的微观世界而调出相应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诗便实现了语篇层面上的连贯。正因为篇幅有限,诗人不会将所有的事情和感情交代地清清楚楚,而只会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激活点,而这些点足以触动读者头脑中的概念系统,从而在头脑中重新将这些概念形象化、推理化。大多数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点,就是寄本意于景和物的描摹刻画中,达到图像鲜明,意蕴深邃的效果,具有强烈的画面之美。山水田园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是动态的,即图形和背景之间是相互转换的,山水田园诗通过焦点的变化和移动全方位地展现真实可感的景象。通常山水田园诗会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画面,而这幅画面怎样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就要靠创作者不断的变换感受焦点,使得所呈现的画面有动感。

综上所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过程与认知学有心理认知过程的契合,如果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可以从认知学角度透过山水田园诗的语义表面,深入分析其间的艺术之美。本文我们将选择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山居秋暝》来进行透辟的分析和解读。

四、文本分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山水名诗,诗中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此诗的镜头衔接和跳跃较独特,构图和谐,意境完整。下面笔者将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诗歌的题目是《山居秋瞑》,“瞑”是傍晚之意,交代了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地点是山中的处所。这是整幅画面的一个大致勾勒。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就进行了图形与背景的建立,立意高深玄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照应诗题,交代环境。十个字,再次点明季节是“秋”,时间是“傍晚”,地点是“空山”,天气是“新雨后”。写足诗题,描画背景,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环境气氛。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灵空之美。这两句是铺垫,是后面诗句的大背景,是作为图景出现的。

接着,视线由远而近,在空山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第一个图形——明月在此句中与松林形成了另一组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明月”属“秋暝”,“松”、“泉”、“石”则属“山”。把秋夜山中的特征性景色,融入工整流畅的对句里,并通过“照”、“流”两个动词,勾勒画面,酿造意境。仰观俯察,错落有致,有形有色有声,情景如画。以“清”字状“泉”,本属平常,而此处却可耐寻味。山泉本来就“清”,“新雨后”的山泉更“清”,又处在明月照临之下,则此泉尤为“清”了。一动一静,分离鲜明。

其次,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变换了角度,由山中之景写到山中之人。句法奇特,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浣女归”,故而“竹喧”,因“渔舟下”故而“莲动”。上句写有声的动态,镜头由远而近,由隐而显;图形——浣女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的背景下越发突出。下句写无声的动态,镜头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此,背景是因船动而动的莲和已经被模糊化了的河水,而图形——满载而归的小船在画面中被显现出来。以上三联中近景高处的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的浣女与渔人又都以新雨后的空山为其背景构成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诗人在尾联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因此可以说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这首诗以动态为动力推进艺术画面层次分明、自然灵活地在背景——图形间进行转化。同时又由中心思想作为一条主线,把各个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美妙的立体感。特别是中间两联,意境优美。“明月松间照”是一幅画,“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画;“竹喧归浣女”是一幅画,“莲动下渔舟”又是一幅画。难怪苏试评价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东坡志林》)

五、结语

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作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若将其运用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分析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山水田园诗中一般通过动词和色彩来突显图形,将其和背景分离,又为运用图形—背景这一理论提供了较好的文本基础。本文从图形—背景的基本概念和建立出发,探讨了《山居秋暝》中图形—背景的建立、转换,直至最后文章总体意境的确立,对《山居秋暝》进行了全新的认知性解读,以此来验证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文本的解释力,拓宽了对汉语文本的解读思路。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马丽丹.图形/背景在王维田园诗中的认知解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第5篇:山居秋暝范文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第6篇:山居秋暝范文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点绛唇》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天人醉引玄酒注,倾香旋入花根土。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第7篇:山居秋暝范文

1、原文: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2、译文: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3、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山居秋暝范文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6、田园言怀(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7、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9篇:山居秋暝范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