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鹿茸的作用范文

鹿茸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鹿茸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鹿茸的作用

第1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摘要】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复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鹿茸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研究进展以及鹿茸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成分等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鹿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密生茸毛的未骨化的幼角,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入药历史。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能。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1]。鹿茸片是鹿茸的炮制品,由于鹿茸有排血茸与带血茸之分,因此鹿茸片有排血片与带血片。传统观点认为,带血片的有效成分要高于排血片。麋鹿茸是珍贵动物麋鹿的茸角,为我国特有药用资源。

1 化学成分

鹿茸中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包括有17种以上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酸),9种脂肪酸(生物活性最强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10种磷脂成分及蛋白质、激素样物质、生物胺、多肽类、硫酸软骨素、前列腺素、核酸、维生素等[2,3]。无机成分包含大量的无机元素,董万超等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从所测鹿茸各部位均检测出26 种无机元素。其中包括5 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Ca ,Na ,K,P,Mg和11 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 ,Zn ,Cu ,Cr,Sr ,Ni,Mo ,Co ,Mn,V,Sn。尽管各种鹿茸不同部位的无机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元素在同一鹿茸不同部位的含量,以及同一元素在不同鹿茸相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4]。

近年较多的文献报道表明鹿茸加工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到鹿茸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得的鹿茸其氨基酸、铁和锌元素、总氮及总磷含量均高于“水炸法”制得的鹿茸,而且灰分少于后者。活性茸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磷酸酶的酶活力是传统加工茸酶活力的2.5~250倍。近年来采用冷冻干燥法分离出一些活性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5,6]。

2 药理作用

2.1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2.1.1 促进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发育鹿茸具性激素样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杨若明等[7]用糜鹿茸粗提液给小鼠和大鼠灌胃发现:麋鹿茸能促进小鼠雌性幼鼠生殖系统组织发育,增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能使去势大鼠子宫阴道有代偿性增生和变化。凌云等[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澳鹿茸中雌二醇含量为(15.3±1.8)ng/g ,梅花鹿茸中含量为(11.4±1.3) ng/g,达到纳克水平,具有雌激素的作用。

2.1.2 提高性功能 鹿茸是传统的壮阳药物。董万超等[9]观察到鹿茸提取物有显著增加未成年雄性动物(大、小鼠)的、前列腺、贮精囊等性腺重量的作用。

2.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鹿茸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鹿茸提取物可以增加脾细胞中玫瑰花结细胞的数量,增强迟延性免疫反应,说明鹿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对细胞凝集素和红细胞溶血素的影响高于对照组,提示鹿茸对体液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10]。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大剂量地服用鹿茸提取物,使心脏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等剂量能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显著增强,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变大,输出量增加;对于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著,对心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心跳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11]。

2.4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鹿茸多肽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12]。鹿茸多肽在体外可明显促进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为鹿茸多肽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13]。

2.5 对血液成分的作用鹿茸可使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增加,对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症末期的患者,尤其对老年高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鹿茸精注射液对乙酰苯肼致溶血性贫血小鼠及肾切除致肾性贫血大鼠,能促进骨髓造血,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14]。

2.6 其它

2.6.1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葛迎春等[15]用鹿茸提取物对人胚肺纤维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多糖(PSR)含量进行测定,证实鹿茸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年轻细胞中SDH和 PSR的含量,提示其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6.2 治疗骨折鹿茸多肽通过促进骨、软骨细胞增殖及促进骨痂内骨胶原的积累和钙盐沉积而加速骨折愈合[16]。

2.6.3 抗肿瘤

鹿茸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有显著的促分化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细胞体积增大,结构清晰,核明显,核仁清晰[17]。

2.6.4 对创伤的影响

鹿茸多肽有益于创伤愈合。研究发现马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速皮肤创伤愈合。并从中分离出活性更强的单体多肽化合物,证实为促进细胞分裂和治疗皮肤黏膜创伤的真正活性成分[18]。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A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6.

[2]董万超,赵景辉,潘久如,等.梅花鹿七种产物中生物胺的分析测定[J].特产研究,1998,1:22.

[3]李和平.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鹿茸化学成分[J].东北林业大报,2003,31(4):26.

[4]董万超,刘春华,赵立波,等.马鹿茸、梅花鹿茸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特产研究,2004,3:32.

[5]孟宪贞,程晓薇,陈力强.冷冻干燥法与传统加工制得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1997,8(3):110.

[6]霍玉书,霍 虹.鹿茸神经生长因子活性及促分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7,8(2):79.

[7]杨若明,张经华,周素红,等.麋鹿中的性激素对大鼠和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1,32(2):180.

[8]凌 云,罗方成,李秋侠,等.中药鹿茸性激素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1999,30(7):499.

[9]董万超,辛 炎,张秀连,等.梅花鹿茸和尾对大鼠性腺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6,1:10.

[10]孙晓波,周重楚.鹿茸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6,2(3):24.

[11]屈立新,唐 越,王向东,等.鹿茸精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16):66.

[12]李立军,路来金,陈 雷,等. 鹿茸多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343.

[13]陈 东,孟晓婷,刘佳梅,等. 鹿茸多肽对胎大鼠脑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报,2004,35(3):240.

[14]阴 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93.

[15]葛迎春,丰 利,李晨燕,等.鹿茸提取物和人参皂甙对衰老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和多糖含量的影响[J].特产研究,2001,2:5.

[16]周秋丽,王丽娟,郭颖杰,等.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5):586.

第2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年龄;鹿茸形态;梅花鹿;产茸量

中图分类号:S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05-04

众所周知,鹿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珍贵药材。科学研究表明,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可使心率明显加强,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可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使脂质过氧化减少;还有抗胃溃疡功能等[1-4]。此外,据资料表明,鹿茸富含多种蛋白质和能量,富含氨基酸和牛磺酸,同时,它的粗脂肪含量很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5-7]。

随着国内外对梅花鹿鹿茸需求量的增大,养鹿I也逐渐兴起,在梅花鹿养殖过程中,鹿茸产量对养鹿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鹿茸产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影响鹿茸产量的因素很多,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对如何提高鹿茸产量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选择良好的品种是提高鹿茸产量的关键[8],李和平[9]测定结果表明,西丰群体具有经济早熟性,长白山群体具高产期长而持久特点;西丰、长白山、双阳群体鲜茸单产分别为2.895、3.160和3.205 kg。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对鹿茸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高秀华等[10]研究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浓度对鹿茸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低蛋白(17%)处理组平均鹿茸产量比高蛋白(20%)组高出90.6 g,这说明过高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生长无促进作用。也有研究者认为适时合理地收茸是保证鹿茸产量和质量,取得养鹿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11,12]。本课题组研究了GH、AR、IGF以及MLT受体MTNR1A的多态性与梅花鹿茸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各基因的多态性与其产量相关,提示其在鹿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16]。另外,张明海等[17]通过对光照与鹿茸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E>300 lx是控光增茸技术中最适光照强度。高利华等[18]对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

随着我国养鹿规模逐渐扩大,北方梅花鹿逐渐被引种到广大南方地区,在南方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养后梅花鹿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年龄、鹿茸的形态等因素对梅花鹿鹿茸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年龄和鹿茸形态对南方地区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年龄、鹿茸形态与产茸量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南方梅花鹿在生产实践中的选种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对逐步改善群体的生产性能,提高南方梅花鹿鹿群的产茸能力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数据来源 试验对象为湖北省五三农场养鹿场的127头雄性梅花鹿,共获得500个产茸数据。

1.1.2 饲养管理 该鹿场的饲养管理方法较为规范,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的方式进行管理。防疫卫生工作严格,鹿场内外环境条件相对一致。

1.2 方法

1.2.1 鹿茸形态 对于不同形态的鹿茸营养成分的区别,一般人认为二杠茸比三杈茸更嫩,药用价值更高。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不过,单就市场价格来说,二杠茸的价格确实略高于三杈茸。也有学者研究表明鹿茸形态不一样,其中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其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因此,在交易市场上,鹿茸的品级主要是根据含水量、是否含血、质量等方面来判断的。

毛桃:梅花鹿、马鹿的雄性鹿,一般在8~10个月时额部开始突起的部位。呈圆柱形或锥形,略弯曲,无分杈,长约15~30 cm,直径约2~3 cm,皮红棕色或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浅灰色细毛,茸基底部锯口略圆形,黄白色或带血污色,显骨质铧。中间海绵样孔隙,基部外壁略有骨钉,气微腥,味微咸[20,21]。

二杠茸:大挺圆柱形,直立长15~18 cm,直径3~4 cm,顶端钝圆饱薄,向内方稍弯曲,习称弯头或稍有皱缩,眉叉亦呈圆柱形,斜向前伸,长9~15 cm,直径2.5~3.5 cm,全形略如拇指与食指,作八字样分开,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淡灰色细毛茸,锯口卵圆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较薄的骨质,中部密布海绵状细孔,体轻如朽木,气味同上。

三杈茸:大挺略呈方形弯曲,长20~30 cm,已分生第二枝,大挺及侧枝先端略尖而无弯头,下部分壁有纵棱线及微突起的疙瘩,习称起筋骨钉,皮红棕色,毛茸较稀而稍粗,外用骨质较厚,其余与二杠茸相同。

1.3 数据统计

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

年龄(锯次)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用GLM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双因素方差分析。鹿茸产量(y)与鹿茸的形态(x)采用REG程序进行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为:y=ax2+bx+c;鹿茸产量(y)与年龄(x)采用REG程序进行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为:y=ax3+bx2+cx+d。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

运用SAS生物统计学软件对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进行了GLM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和鹿茸形态的鹿茸产量见表1。由表1可知,各年龄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二杠茸>毛桃。因而,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影响很大。另外,鹿茸的锯次对鹿茸产量也有影响,毛桃一般都是第一锯,从二杠茸内的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第3~10锯间的鹿茸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第1锯和第2锯鹿茸的产量均显著低于第3~10锯;从三杈茸内的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第3~10锯间的鹿茸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次采样中三杈茸不含有第1和第2锯鹿茸。从不同锯次鹿茸的平均产量来看,第8锯鹿茸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到了2 314.31 g,显著高于第10锯,极显著高于第1~5锯,但与第6锯、第7锯和第9锯鹿茸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鹿茸的产量随着锯次的增长而增加,当达到第8锯左右时鹿茸产量最高,而后随着年龄(锯次)的增长鹿茸产量逐渐降低。

鹿茸的形态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曲线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呈正相关,相关方程为:y=477.94x2-866.93x+548.4(y表示鹿茸的产量,x表示鹿茸的形态)。

鹿茸的锯次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曲线见图2。由图2可知锯次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9.367 3x3+124.94x2-166.73x+434.22。其中R2=0.610 3(P

以上结果表明,在进行鹿茸经济性状的选择时三杈茸的产量是最高的,而锯次反映了南方梅花鹿的使用年限,当达到第8锯时鹿茸的产量最高。因此,在进行鹿的淘汰时适当考虑鹿茸的锯次对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对增加南方梅花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2.2 不同年龄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1~10锯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不同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相关系数极大,即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第一锯的鹿茸产量与其他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高;也就是说,初生茸的质量对于梅花鹿接下来的各锯产茸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同时可见第4锯与第5锯、第5锯与第7锯、第8锯的鹿茸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其中的原因有待继续研究。

2.3 鹿茸产量、鹿茸形态及锯次之间的相关分析

鹿茸产量、鹿茸形态及锯次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鹿茸形态与鹿茸产量、鹿茸形态与锯次、锯次与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高,为极显著相关(P

3 讨论

梅花鹿鹿茸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品种、饲养水平、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等。然而在诸多因素中,鹿龄(锯次)的影响最为重要和稳定。所以在阐明产茸量同锯次的相关性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立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影响鹿茸产量的因素对南方梅花鹿生产和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3.1 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

事实上,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梅花鹿在一岁时会进行第一次锯茸,因此,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就代表着锯次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当梅花鹿的年龄过高时,其生产能力就会下降,此时鹿茸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从而其产值会下降。因此,我们探讨年龄对鹿茸产量的影响是极有必要的,在理论上可以得到一个界限年龄,当梅花鹿的年龄超过界限年龄时,其经济效益很低,此时应及时淘汰,达到养殖的最佳效益值。从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南方梅花鹿第一的鹿茸产量与其他各锯次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可推测南方梅花鹿第一锯的鹿茸产量对其以后各锯次的产量高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第4锯与第5锯之间、第5锯与第7锯之间、第5锯与第8锯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小,但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鹿茸产量从第5锯以后变化较小,基本趋于稳定。当达到第8锯左右时鹿茸产量最大,锯次小于9时,梅花鹿的产茸量与年龄(锯次)呈正相关,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

-9.367 3x3+124.94x2-166.73x+434.22,根据该方程以及不同年龄间的相关性可以推算出公鹿各年龄阶段的产茸量和生茸的最佳时期,且了解到鹿茸的产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一定年限后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赵英杰等[19]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三杈茸在8锯左右达到最高产量,4~10岁公鹿三杈茸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0岁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二杠茸在l~8锯(3~10岁)产量逐年增加,之后趋于稳定且有所下降。同样高利华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

3.2 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可见,鹿茸的形态和产茸量呈正相关,各锯次鹿茸的形态对鹿茸的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二杠茸>毛桃。因此,鹿茸形态对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77.94x2-866.93x+548.4,根据该方程,可以为养鹿生产提供一个参考,在生产实践中,梅花鹿的鹿茸品级为二杠茸优于三杈茸。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结合市场价格和当年梅花鹿个体状况来决定锯茸的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3 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的产茸量从第1锯到第8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第8锯为其产茸巅峰,平均单产为2.31 kg。之后的产茸量则呈下降趋势,表明五三农场的梅花鹿在8锯以内的鹿茸产量随锯次的上升而上升。这个结果与高利华等[1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可以看到,与江苏养鹿场的梅花鹿鹿茸产量相比较,湖北五三农场梅花鹿场的梅花鹿鹿茸产量是较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或者梅花鹿的品种以及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王忠武等[22]研究发现,兴凯湖梅花鹿群体产茸性能高,群体平均单产高达3.428 kg。结合五三农场梅花鹿场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五三农场梅花鹿鹿茸的单产虽然很低,但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即根据第一锯的产量可以预测出梅花鹿以后的产茸量,并且可以根据场内梅花鹿的锯次估计农场一年的产茸总量。五三农场梅花鹿单产量低的原因可能是气候、营养因素、饲养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影响,对此可以通过改善外部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茸时间以及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积极改善和创造条件来提高南方梅花鹿的鹿茸产量,以期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南方的养鹿业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鹿场饲养管理方式,带动南方的梅花鹿养殖。

参考文献:

[1] 钟英杰,曲晓波.梅花鹿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3):61-63.

[2] ANGELA K W, LAIWEI L H, DANIEL J V, 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owth factors FGF-2 and VEGF, and their receptors,in growing red deer antler[J].Tissue and Cell,2007,39(1):35-46.

[3] BARTOSKEWITZ M L,HEWITT D G,LAURENZ J C,et al. Effect of dietary copper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on white-tailed deer antler growth,body size,and immune system function[J].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7,73(1C3):87-94.

[4] BARLING P M,NICHOLSON L F. Distribution of EGF and its receptor in growing red deer antler[J].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05,29(3):229-236.

[5] 朱南山,张 彬,王 浩.鹿产茸性能的调控因素[J].经济动物学报,2006,10(1):49-52.

[6] JOSE A G, TOMAS L C, ANDRES J G, et al. Importance of growth during lactation on body size and antler development in the Iberia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hispanicus)[J].Livestock Science, 2006,105(1-3): 27-34.

[7] LANDETE C T,ESTEVEZ J A,MARTINEZ A,et al.Doe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ntler bone reflect the physiological effort made to grow it?[J].Bone,2007,40(4):1095-1102.

[8] 张艳胜,高文玉.提高梅花鹿幼鹿产茸量的饲养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1(1):39-40.

[9] 李和平.梅花鹿优良品种(品系)产茸性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3,39(2):31-32.

[10] 高秀华,李光玉.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1(7):52-55.

[11] 武深秋.鹿茸的割取和加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9):61.

[12] 温海德.鹿茸的采收与加工[J].林业勘察设计,2006(3):76.

[13] XIONG J J, YANG F F, HUA G H, 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Withi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of Sika Dee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ntler Production[J]. J Anim Vet Adv, 2012,11: 2059-2063.

[14] YANG F, ZHANG P,HUO L,et al.The 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IGF1, IGF2 and IGF1R with antler yield in Sika deer[J]. Pak Vet J,2014,34 : 469-473.

[15] YANG F F, HUO L J, YANG L 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latonin receptor 1A (MTNR1A) gen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the velvet antler yield of Sika deer[J]. Mol Biol Rep,2014,41 : 1901-1906.

[16] 熊家,杨菲菲,孙旭阳,等.梅花鹿IGF-1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鹿茸间充质细胞生长调控作用[J].经济动物学报,2017,20(4):187-192.

[17] 张明海,朴仁珠,于孝臣.光照强度对梅花鹿茸生长影响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5,29(5):361-365.

[18] 高利华,陈 明,陈 军,等.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4(1):42-43.

[19] 赵英杰,柴邦仁.东北梅花鹿产茸量与年龄间的相关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1(8):36-37.

[20] 郭吉刚,任兆光.鹿茸的适时采收与加工[J].农产品加工,2005(6):38-39.

第3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什么样的鹿茸质量好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小鹿,在8~10月龄后,额部开始突起,形成长茸基础,2足岁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为佳。

我国有19种鹿,药用鹿茸主要采自梅花鹿、马鹿。梅花鹿主要产于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马鹿主要产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西北的青海、新疆以及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茸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茸叫“东马茸”,品质也优于西北、西南山区等其他产区的鹿茸。

鹿茸名贵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中药大辞典》记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子宫虚冷等。《中药学》记载:经现代医学研究从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雌二醇、胆固醇、油维生素A、雌酮、脑素、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神经磷脂等,并富含16种氨基酸。

中医认为,鹿茸味甘咸,性温,走肝、肾二经,能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因其温而不燥,是温补肾阳、补益精血、强壮筋骨、增进体力、温养督脉的良药。临床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乏力、阳痿滑精、遗尿、尿频、女子不孕以及虚寒崩带等症。鹿茸的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使促黄体生成素浓度增加。因此,鹿茸对治疗青春期的障碍、壮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缩症均有疗效;对治疗女性更年期障碍效果也较好。

由于鹿茸系血肉之精华凝结,又有温养冲脉作用,故对阳虚血少、冲任不固、崩漏下血等症有较好疗效。常与其他补养、固涩、止血药同用;对因气血亏虚、阴疽久溃、脓稀不敛之症,亦有温补内托之功。此外,常用于治疗心阳不振、心脏衰弱、心悸以及神经衰弱而兼肾阳虚症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钙、碳酸钙、胶质及氯化物等。鹿茸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耐寒能力,改善食欲和睡眠;可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状红细胞的新生;促进创伤骨折和溃疡的愈合;还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增强节律性收缩;能增强利尿作用,使心率减慢、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中等剂量则可引起心跳加强,心率加快,每分钟输出量增加,这种作用对疲劳的心脏更为明显。

研究证明,鹿茸对久病年老体弱、倦怠怕冷、阳气虚衰并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及创伤性疾病等最为适用。若中老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血虚晕眩、倦怠乏力、衰退等症状,或患有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者,在冬至以后可选瘦肉与人参、鹿茸共同炖服。一般可选牛肉、羊肉或猪肉300 克,加鹿茸片1~3克、红参10 克,加水与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共炖,吃肉喝汤,2~3日分次吃完;若嫌炖服麻烦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鹿茸1~2 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然后再慢慢咽下,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吞服时间选在半空腹时最为适宜,这样,不受其他食品或药品的影响而降低疗效;亦有不少人喜欢在冬季取鹿茸与人参、枸杞子等泡酒内服,但最好请中医师辨证施治,指导用药。用鹿茸治疗疾病,药效持久,停药后,药效仍可持续一两个月。

鹿茸入药一般切片或研粉生服,大多加入丸散剂合服。鹿茸含有多种胶性物质、钙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应用一般不入煎剂。因为它的胶性物质在煎煮后会黏附于其他药物的渣滓或药煲的内壁上造成浪费,甚至还会形成有害物质(若烤成焦状物,则会损害健康)。

鹿茸时常单用,或者与熟地、山萸肉、巴戟天、羊藿、枸杞子、补骨脂等同用,如治疗阳痿、遗尿,可单用研粉,每次0.5克~1 克,用羊藿15克煎汤送服;如治虚寒崩漏,可与阿胶、乌贼骨等同用(如鹿茸散);若用于治疗精亏血虚、腰背酸痛、骨软无力、精神倦怠、眩晕耳鸣等症,则多与益气养血药人参、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配伍;用于小儿肝肾不足、发育不良、筋骨痿软、行迟齿迟、囟门过期不闭等症,鹿茸可与六味地黄丸等补益肝肾药同用。现代治疗较严重的佝偻病、骨质增生症、重症肌无力、障碍等属肾阳虚衰者,以六味地黄丸加鹿茸为基础方再加牛膝、巴戟天、羊藿、枸杞子等补益肝肾药同用,可收到较好功效。

服用有宜忌

鹿茸是温热性药物,所以不能妄施滥投,而必须因人因症而施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用鹿茸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大量进补,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著名医学家曹炳章认为,鹿茸固然属补精填髓的补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发生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凡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属暂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涨、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

鹿茸性热偏于补阳,而对阴虚血分有热者应忌服,特别是春夏天气炎热、阳气升发的季节,对多数人进补都不适宜,否则易引发烦热、胸闷、鼻衄等不良反应。

附属药品:

鹿茸酒 鹿茸酒是指以鹿茸为主要配料,并掺入其他营养成分泡制而成的酒。就是将鹿茸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以后的保健酒,民间称鹿茸补酒。因为鹿茸酒浸出了鹿茸的有效成分,常饮鹿茸酒,就等于长期食用些许鹿茸一样,酒是百药之长,白酒还可以增加鹿茸的效果。

鹿角 由于鹿茸昂贵,一般可用鹿角代。唯效力薄弱,但价格便宜。鹿角系已骨化之老角,经热水浸泡,取出切片晒干后入药,称鹿角片,可生服或炒黄熟服用,或将鹿角加工成细末入药,称鹿角粉。其味咸性温,能补肾壮阳、强健筋骨。此外,鹿角尚有散淤消肿之功,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多用于虚寒阴疽,方如阳和汤。亦有用其与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及全瓜蒌、青皮等同用,治疗乳痈、肠痈等热性痈肿者。

鹿角胶 系鹿角经熬煎浓缩成胶状物入药。功偏益精补血,补力较鹿角大,但不如鹿茸之峻,且有一定敛血止血作用,故无论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虚损劳伤、女子宫寒及阴疽内陷等虚寒之症,均可选用。用量5克~10克,用开水、黄酒、或入药液中烊化内服。

第4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鹿茸从何而来】

鹿茸是“三大补品”之一(“三大补品”为人参、鹿茸和阿胶),《神农本草经》把它收录在中品里,而鹿茸熬出的鹿角胶却被收录为上品。

鹿茸的采收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梅花鹿或者马鹿的鹿角在还没有长成的时候,也就是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采收2次。第一次采收的鹿茸叫“头茬茸”,采收时间在清明过后40天左右,这个时侯的鹿茸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鹿角,非常的嫩,上边有一层绒毛。等到秋天的时候,还可以再收一次,叫“二茬茸”。头茬茸和二茬茸稍微有一点区别,头茬茸气味稍微腥一点,感觉也稍微轻一点。二茬茸是上边粗下边细。头茬茸和二茬茸其实都是很好的药材。

很多人认为采集鹿茸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实际上,采鹿茸就跟我们人修指甲差不多,它还会再长出来的,鹿并不会特别痛苦。锯下的鹿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锯口部用线绷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有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烫数次,风干或烤干。烤时悬在烘架上,以70℃~80℃之无烟炭火为宜,烤约2~3小时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复烤2~3次,至茸皮半干时,再行风干及修整。等鹿茸长大角化以后,就是另一味中药鹿角了。

现在市场上卖的鹿茸有不少假货,购买时要多加注意。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怎样辨别真假鹿茸。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鹿茸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假鹿茸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能溶于水, 溶液呈混浊状。假鹿茸片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离。

【鹿茸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在记载鹿茸的功效时说:“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记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中药大辞典》记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子宫虚冷等。”

中医非常重视肾阳,认为肾阳是主生育生殖的,肾阳足人才能生长得好。小孩肾阳足,才能不断地生长;如果肾阳不足,儿童就会出现不长个,牙齿长得晚,囟门闭合晚等现象。肾阳虚的人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一是怕冷,中医叫畏寒;二是手脚冰凉,尤其是腿经常很凉;三是小便清长,小便很少有黄的时候,尿量很多,都是清的,尿的时间也很长;四是大便溏泻,就是经常腹泻;五是精神不足,总想睡觉,虽然不一定能真睡着,但是愿意躺着;六是脸色经常发白,还有一种人,脸色是异常的发黑,尤其有的人眼圈发黑,脸上还有很多黑斑。

肾阳虚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病症,中医有一句话,大体意思就是治病时如果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就从治肾开始,可见肾阳虚可能会导致很多种疾病。

补肾阳的药有很多,鹿茸是其中比较好的一味药。中医理论认为,早晨人体的阳气就开始生发,肾阳不足的人,往往会在早晨出现一些病症,这个时候会出现腰疼而又说不出具体哪儿疼的情况,一般是感觉腰中间的骨头很疼。中医理论中,人体脊柱上有一条重要的经脉叫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阳气是从这儿生发的,所以督脉对于生发阳气特别关键。而鹿茸、鹿角等药是入督脉的,也就是补肾阳,所以说鹿茸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鹿角胶的功效】

鹿角熬出来的胶叫鹿角胶,鹿角胶的服用跟阿胶一样,也是烊化。拿一块鹿角胶,捣碎了放到碗里,加水淹没,然后上锅蒸二三十分钟,鹿角胶就全部化到水里了。烊化了的鹿角胶可以口服,但是一般鹿角胶不单独服用,需要配合其他一些药。

如果想作为日常生活保健品的话,该怎么来用鹿角胶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叫右归丸,这是一种中成药,一般在药店里都可以买到。右归丸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创立的,肾阳虚的人们可以用右归丸。如果感觉自己有上面列举的六种症状,再咨询一下医生,如果能确定自己属于肾阳虚的话,就可以服用右归丸了。

【鹿角霜的功效】

鹿角熬完鹿角胶以后剩下的渣叫鹿角霜。鹿角霜非常的轻,用手一掰就碎。鹿角霜也是补肾的,它跟鹿角胶和鹿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有胶质物质,所以具有清爽、不滞腻的性质。一般来说,胃不好的人服用胶类物质不容易消化,但服用鹿角霜就没有问题。鹿角霜补肾比较平和,不滞腻,而且价格便宜,更适合老百姓日常使用。

针对肾阳虚的人,再给大家提供一个食疗方,用30克鹿角霜,500克羊肉,加20克枸杞子熬汤喝。枸杞子偏重于补肾阴,鹿角霜偏重于补肾阳,所以这个食疗方能起到阴阳双补的作用,

【鹿肉的功效】

鹿肉也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具有温养气血、温补肾阳的功效。清朝《进小菜底档》里边记载,东北进贡到清宫里边的这些菜,排在前边的肉就是鹿尾、鹿舌、鹿肉和鹿肠。据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十九日早餐有清蒸鸭子、鹿尾和野猪肉。

乾隆三十年游历江南,闰二月十一日这一天的晚餐吃的菜里边就有鹿筋酒炖羊肉,鹿筋的药性融到酒里边然后再炖羊肉,吃了是补充阳气的。由此可见,鹿肉温补肾阳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人而异服鹿茸】

鹿茸补阳效果显著,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应突然用大剂量的鹿茸,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出血。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凡是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暂时不能服用鹿茸。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涨、胸闷或鼻出血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千万不要强行续用。

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一、有“五心烦热”症状的人,即常感觉手心脚心发热的人,属于阴虚之人,不能服用鹿茸;二、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三、经常流鼻血,或女子月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为血热的人;四、正逢伤风感冒,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鹿茸补肾阳的药效最大,鹿角就稍微小了一点,鹿角胶有滋补作用,鹿角霜则比较清淡,力道比较缓和,适合长期服用。大家要根据自已的情况服药,最好服用时先征求医生的意见。

罗大中,笔名罗大伦,中医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是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养生节目的主讲嘉宾。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第5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由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继发性血栓形成,发生阻塞,引起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甚者发生坏疽,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口的老龄化,ASO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此病属于中医“脱疽和脉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节,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痰瘀互结,阻塞经脉;或因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而发为脉痹;或因肝肾亏虚,气竭精伤,肾水消灼,筋炼骨枯,终成脱疽之症[2]。

1治疗现况

中医对本病的病机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临床治疗多辨证使用益气活血,养阴清热,健脾祛湿,温经通络,补益肝肾,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或配合中药外洗外敷等方法,多数医家认为瘀血内阻是本病的基本因素。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疾病始终,临床上也多以活血化瘀方剂为主,疗效确定。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栓和扩张血管治疗,积极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手术治疗主要指重建肢体血运,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ASO的介入治疗仍局限于短段病变,短段主髂动脉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效果较好;此外,随着狭窄的逐渐形成,肢体的侧支循环随之逐渐建立[3],使得一些医家逐渐注意到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2补肾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关系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人到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减少,出现肾虚。肾阴虚则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充,血液凝涩,脉络失养,则患者表现为肢端色黑坏死破溃,剧痛,夜不能眠,肢端潮红或暗红,肢体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皱、口渴、便秘、溲赤,发热;肾阳虚则阳气亏虚无力推动、温煦气血以荣四末,致血行迟缓不畅而瘀,则指(趾)端坏疽或溃疡、四肢发凉,患处皮肤温度较低,肤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笔者认为肾虚是造成本病血脉闭塞的关键环节,在治疗本病中补肾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效,鹿茸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鹿茸可促进血液生成和血行中医认为,鹿茸可使人体肾精充盛,防止衰老,壮肾阳,肾阳可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功能,使气的运动加快,则血的输布运行也加快,气化加快则产热增加,使温煦作用加强,使阳虚患者患肢血脉得到温养而减轻病情。鹿茸还可益精血,强筋骨,为血肉有情之品,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患肢血液充足,血脉得到濡养,有助血行。李召[4]研究发现鹿茸对正常及白血病骨髓与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能促进骨髓造血,而且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5]。

2.2鹿茸可促进血管新生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证中还和促进血管新生有关,研究发现温阳药物鹿茸能促进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而骨髓是一个天然的细胞生长因子库,在其生长过程中,成骨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生长同步进行[6],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何秀娟等[7]发现鹿茸能促进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提示在体内可能促进EPCs的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干细胞成分,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EPCs的增殖、趋化、分化,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它可以被细胞因子或者来自于外周血中的血管生长因子信号动员到外周循环而进入外周血管组织中,通过整合到血管壁或提供生长因子两种方式来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8],新生的血管为缺血部位提供氧、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缺血部位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状态。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者,髓之府,因此,补肾可生髓,从这点也提示了鹿茸可以促进骨髓增殖。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对组织缺血有反应,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的EPCs,在肢体缺血的动物体内,能够特异性地向缺血部位趋化,参与血管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具有改善组织血流的治疗作用。向缺血部位趋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缺血所造成的局部低氧血症、缺血组织释放的某些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对这些细胞的趋化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9]。

2.3鹿茸可促进疮口愈合中医认为鹿茸有托疮毒之效,可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可温补精血,托毒外出和生肌之效,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出现的破溃反复难愈有托毒和生肌之功,可促进疮口愈合。现代医学发现,马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皮肤创伤愈合[10]。

3小结

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筋骨无力之症,为补肾之良药。这从传统理论方面提示了鹿茸具有促造血,缓解肢体不适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也遇到此病患者甚多,常给予芪芍复脉汤[鹿茸2g(研末冲服),黄芪30g,白芍18g,桂枝1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川芎10g,全蝎10g,川牛膝15g,土元10g,乌药10g,丹参30g,三七粉3g,阿胶6g,甘草6g],随症辨证加减,意在用芪芍复脉汤益气活血,滋阴复脉,加鹿茸意在温补肾阳,又补益精血,强筋骨,恢复阳气温煦推动之力,使精血充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许多患者在病情好转的同时病变部位血管彩超发现新生血管且血流通畅。

现代研究认为鹿茸多肽既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加速创面愈合的质量和速度,又可促进血液运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病变部位血管生成,这些都表明鹿茸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加之中医认为鹿茸乃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补肾填精,由以上可以推断,鹿茸骨髓EPCs促进血管新生,鹿茸是否还具有把EPCs动员到外周缺血组织的作用,是否需要益气活血类药物来促进它的转移,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观察,但这一发现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董蔚等[9]在体外扩增EPCs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EPCs在动物体内促血管生成的作用,EPCs可特异性地分布在缺血肢体的血管结构中,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形成和毛细血管新生可能与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基因或内皮祖细胞转入组织中有关,我们可以发现和利用一些药物或生长因子促进EPCs表达、促进EPCs从骨髓向外周动员,提高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或通过移植体外扩增的EPCs来增强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很有可能寻找到治疗ASO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9):98101.

[2]赵钢,吕勃川,孙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D].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J].血管外科,2006,7(2):13.

[4]李召.鹿茸组分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6.

[5]久保道德.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的乙醇浸提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7(4):4.

[6]崔昊震,尹明浩.鹿茸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l):7072.

[7]何秀娟,李萍,邱全瑛,等.几种外用中药成份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5):832835.

[8]武丽萍,马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946948.

第6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在我国云南又称冷香菌、九月菇,以美味称誉。在日本有“闻香松口蘑 食味鹿茸菇”之称,在欧洲则有炸鸡蘑之美称,菇形漂亮,食之则满口醇香,味道鲜美,柔韧脆爽,其烧、炒、炖、蒸、熘、拌、烩、烧烤、煲汤皆宜。

鹿茸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子实体蛋白质含量(21.4%)高,脂肪含量(1.44%)低,氨基酸种类齐全(17种)。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铜和硒以及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烟酸等。

鹿茸菇还具有特殊的保健效果。一是抑制肿瘤生长。鹿茸菇含有大量的β-1,3-D葡聚糖与β-1,6-D葡聚糖。日本是植菇大国,科技界通过对比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9种食用菌对癌症的抑制作用,鹿茸菇效果是最高的,抑制率在87%以上。二是降血压。鹿茸菇具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三是降低胆固醇。研究者曾在小白鼠上做过试验,不管是鹿茸菇的提取物还是粗多糖,对胆固醇的降低作用非常明显。四是抑制血糖,尤其是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五是清肠胃。鹿茸菇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对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很有作用。此外,鹿茸菇对皮肤炎等过敏源,也有较好的抗御作用。

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是本市也是国内最早实现规模化、节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之一,福茂公司曾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金针菇生产企业,为了开辟蔬菜市场的蓝海,为百姓的餐桌奉献优质的、绿色保健的蔬菜品种,同时也为避免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公司投入巨资,精心培育出鹿茸菇这一菇类家族中的新贵。

第7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有关专家提醒说,凡是身体常感燥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目赤、易怒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大多都属于热性体质,不宜食用鹿茸。如年轻而无阳虚者服用本品,可能产生全身燥热、口干唇裂甚至鼻出血、口舌生疮等副作用,所以年轻朋友需根据自身情况慎用。

那么,家有鹿茸该怎么吃呢?专家推荐了以下几种吃法。

煲汤取鹿茸片5-10克,与鸡(鸭、鹅、鸽、猪、牛、羊)肉、大枣、枸杞子、莲子、百合、当归、人参等随意搭配,放人电饭煲或沙锅内炖3-5小时,即可食用。

泡茶每次0.5-1克泡茶,可隔日饮用,坚持数月必有助益,此药茶具有温补肾阳的功能。若是作为治疗疾病之用,鹿茸的剂量可以适当增大些或根据医嘱。

熬粥清晨或晚上食粥时,调入少许鹿茸粉搅和均匀后即可食用。每次0.5-1克,每日服用1次。

第8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酒的选用一般以选用50度或50度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50度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黏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动物药宜除去动物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还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药物烘烤后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凡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植物药应最大限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制作药酒时,要注意药材的用量,应向专业人员咨询,避免因药量大而中毒。

药酒浸泡的时间一些古方或民间习俗认为,药酒要浸泡数月至1年以上才能喝。其实无此必要,一般浸泡1个月即可。有时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析出,如不考虑美观,可将药材切碎浸泡。另外,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金属中析出有毒物质或产生毒性化学反应。泡药酒也不宜用塑料容器。

常用药酒

人参酒 人参30克,白酒1200毫升。用纱布缝一个与人参大小相当的袋子,将人参装入,缝口,放入酒中浸泡数日。将酒倒入沙锅内,在微火上煮,煮至500~700毫升,倒入瓶内,密封,冷却,存放备用。每次饮10~30毫升,每日1次(以上午服用为佳)。人参酒能补益中气,温通血脉,主治虚劳赢瘦,气短懒言,脉软而无力,四肢倦怠,脾胃不健,面色萎黄,喜暖畏寒,自汗乏力。

丹参酒丹参30克,米酒适量。将丹参切碎,放入适量的米酒中浸泡15天,而后滤出药渣,将药渣压榨出药汁,与药酒合并,再加入适量米酒,过滤后装入瓶中备用。每次饮10毫升,每日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丹参酒养血安神,主治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

龙眼桂花酒龙眼肉50克,桂花150克,白糖250克,白酒2500克。将龙眼肉切碎,与桂花、白糖同放入酒中,密封浸泡6个月以上,取酒服用。每日不拘时,随量饮服,不可喝醉。养心安神,悦颜香口,祛病延年。

鹿茸 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王蓉蓉

鹿茸不仅是补虚药材,同时也是送礼珍品。鹿茸礼品可分为一般成品和经过加工的保健品。一般鹿茸成品市面上有两种规格,切成薄片的鹿茸片或市场价格在30~40元/克的整支鹿茸。

鹿茸是壮元阳、补气益精、强骨的补品,目前国内外多将它作为强壮药使用,主要用于全身衰弱、年老或病后体虚及病后恢复等。对于手脚冰冷、畏寒怕冷、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同样适合。

那么,服用鹿茸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鹿茸成品通常有3种食用方法:一是研成粉加水冲服,每次0.9~3克;二是炖服,可以将鹿茸和鸡肉、排骨放在一起炖煮后食用,每次炖的时间为2-3小时;三是将其放入酒中浸泡,然后倒出食用。鹿茸切忌煎用。

第9篇:鹿茸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人参;鹿茸;当归;丁香

苦豆豆抑菌沐浴液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以苦豆子总碱为主要有效成分,配合以中药配方,具有美肤养颜、祛斑祛痘、滋润保湿的中药沐浴液。中药配方由人参、马鹿茸、当归和丁香组成。

苦豆豆抑菌沐浴液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苦豆子总碱为主要成分,配合人参、鹿茸、当归和丁香使功效进一步突出。

苦豆子

苦豆子味苦性寒,具有解毒清热、祛风燥湿、止痛杀虫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苦豆子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从上世纪开始,就有学者对苦豆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随着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的高度发展,从苦豆子中分离鉴定出多种生物碱。苦豆子提取物及苦参碱抑菌试验证明,苦豆子提取物及所含生物碱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目前有国外日化企业研发出含有苦豆子萃取物的化妆用组合物。

人参

人参味甘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皮肤病及老化、损伤有一定的治疗和修复作用。

对皮肤体外作用研究证明,多种人参皂苷能够一直皮肤过敏反应、稳定细胞膜和抗炎。人参挥发油低浓度即可对多种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对皮肤体内作用研究可以证明,口服人参皂苷对D-半乳糖所致老小鼠皮肤有明显抗衰老作用[1]。

无论是实验还是民间经验方,人参被证明具有抗衰老和美白的功效。

马鹿茸

鹿茸味甘咸性温,具有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功效。

鹿茸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胶质、粘多糖、核糖核酸等,其中氨基酸的含量占干重组织的50%。这些营养物质可通过表皮进入真皮,提供真皮和皮下组织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鹿茸中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维生素A原、维生素E等,这些物质都能够清除皮肤中的自由基,同时,能够防止皮肤早衰、减退色素、抑制老年斑生成、软化角质、保护皮肤弹性[2]。鹿茸中的透明质酸、鹿脂酸是天然的保湿剂,特别是透明质酸,还具有一定的生物调节作用,是高级化妆品原料。

当归

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润肠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实验研究表明,当归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液量等。人体内的酪氨酸酶能产生导致雀斑、黑斑、老人斑的黑色素,其活性越高,则老年斑的出现愈早,而且数量也越多。近年来,医学家对中国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中抗老消斑、美容健肤的“妇人面药”进行了科学验证,从中筛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结果表明,当归的水溶液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很强,因而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对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收效良好,具有抗衰老和美容作用,有助于使人青春常驻。

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怪证奇方》中记载,用挺像末可以治疗痈疽恶肉。丁香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其中挺像挥发油是丁香抗金葡球菌的最强活性成分[3]。体外试验表明,2%丁香挥发油稀释4倍后,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稀释8倍后,对表皮葡萄球菌仍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丁香挥发油还具有防止生物膜氧化损伤的作用[4]。

我们采用苦豆子总碱和以上四种中药提取液作为沐浴液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出具有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外,对皮肤还有滋润美白的功能,是良好的沐浴佳品。

参考文献

[1] 刘本艳,段大航等.人参有效成分对皮肤作用的研究现状.吉林中医药[J].2006.26(11):77-78

[2] 丁克祥,陈华东.鹿茸的皮肤抗衰老作用及其机理.中国化妆品[J].1994,11:18-1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