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插上科学的翅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插上科学的翅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插上科学的翅膀

第1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农民朋友正在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丰收喜悦的背后,也饱含着“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就是热心于农民培训,默默耕耘于田畴沟畔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者,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于2008年,学校成立几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为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在组织实施对农民的阳光工程培训中,建立了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校长赵伟东任组长,培训工作由校长主抓并监督管理,分管教师明确任务,细化到人。严格执行公示制度、“三课堂”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强化各项管理,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农民满意认可。2010年和2011年,随着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的全面转型,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和实施质量,学校对阳光工程的信息员、档案员和项目财务人员小组成员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农民培训是阳光工程,就要做到阳光、公开和透明。向农民公布承担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政策补贴,以及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在培训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选定中心乡镇,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实施培训,高薪聘请陈文友、李玉春等15名市内外的知名农业专家,适时开展了种养殖等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各类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2010年夏,梅河口市历经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致使全市多个村遭遇水灾,许多农民失去家园,玉米、水稻、蔬菜以及多种经济作物遭遇洪灾,许多农户绝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农民遭遇的灾害,校长赵伟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带领农业专家赶赴灾区帮助农民开展灾后自救,恢复农业生产。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农民能够根据灾后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种植、养殖品种和技术,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学校还针对农民特点,以技能考试为主,重点考核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招生宣传方面,做到有计划的选定培训的村屯进行宣传,请村干部帮助入户宣传和调查,倾听农民的声音,选择农民渴望的专业,每期培训前都千方百计的做好招生工作,在宣传中使农民认知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年多来,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从实际出发、承揽了蔬菜园艺工、农产品加工两个专业的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1800多人,仅2010年就培训760人,超额360人完成了培训任务。今年学校在进化镇和海龙镇的10个村开展了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700人,超额培训任务300人。由于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时间及时,培训内容通熟易懂,授课方式灵活,吸引了农民朋友踊跃参加,收到很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梅河口市光明农民技能培训学校 供稿)

第2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关键词:魅力;仁者见仁;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08-01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从教初中数学十几年了,教学生涯中遇到许多许多的问题,有教材教法上的,比如:怎样把握大纲要求,落实每节课教学目标?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学生思想上的,比如:学生的厌学情绪怎样产生?如何解决?还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搞好教育工作?这些问题真是太多了,也越来越感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的、人文的艺术。

在这浩瀚的教育海洋中,我也有迷茫、有思考、有情绪,但是这都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探索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没有这些痛苦的体验,也就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在探索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教学思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逐渐成效,我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了。曾经的迷茫、情绪都被自信赶跑了。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科学+爱"。可是实际运用起来,却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谈到学生的"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逐步感悟。

教学数学的前提是理解数学要到位,如在学习"抽样"这节课时,我从一个"生活的小插曲"引入。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都是坏的。"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学生看到这里,都情不自禁笑了,我就适时引导,"这样的方法合适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合适,……"课堂上的气氛很愉悦,学生的兴趣浓厚,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吗?"并适时引导: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就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个道理了。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如:你要买葡萄,会不会先尝一尝?我们要学会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景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有教之道的"度"。我的数学课讲究"让问题生成在教学主线上",我从教学实际出发,反复尝试,设计出教学中的一种新思路"问题式导学",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紧贴课堂教学主线开展数学学习。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师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承上启下,直接板书课题:"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然后通过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及时删选归类,建构出本课的"生长点",让学生带着这些生成的问题去思考,指明了本节课探究的方向,也确保了学生的所思为课堂的探究主题,这样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新知生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知道了"代入消元法",并会应用消元思想,明确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然后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

x+2y=52x+y=1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课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15分钟后找某些学生展示其探究结果,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消元法。

学生1:将方程①变形为x=5-2y 然后化入方程②中求出y

学生2:将方程②变形为y=1-2x 然后代入方程①中求出x

学生3:我消去的是"x+2y"(师生都很诧异,师将他的解法投影展示)

学生3:将方程②×2得到4x+2y=2 即3x+(x+2y)=2 ③ 然后将①直接代入③得到方程3x+5=2 ,求出x

教师:他的解法可行吗?

生:可行!

教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呢?

学生3:我认为,消元的最终目的是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所以,我应用整体的思想解方程:①整体代入方程 ②这时未知数就只剩下x了,消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教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只要抓住消元的本质,用整体思想代入也一样可以实现解题的目标……

下课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

新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其中的数学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所绽放出的美,在新的教育模式"生主体、师主导"中展现出那种心灵之间的碰撞所擦出的智慧的火花,学生便不再把课堂当成一种"苦役"。

比如,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很低,上课时,我让学生计算(-8)+5,竟会有2/3的学生拿起计算器计算,唉!现在的学生是怎样了?是懒惰,不动脑?还是不会做啊?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让他们改掉这一个习惯,只是告诉他们不能用计算器根本起不到大的作用,他们不能从思想上转变,还是会依赖它。我就上了一节计算实验课,全班学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使用计算器计算,一部分不使用计算器计算。十道题,记时计算,看哪一队的计算结果对、用时短。然后各队再选代表参赛,几轮下来,就见分晓了。从那节课以后,学生用计算器的很少了,我也不再为此事而纠结于心。

农村的孩子家庭教育是跟不上的。我就把自己有所感悟的一些文章给他们读一读。"总有适合自己的种子"说的是一名女孩,没考上大学,安排在小学代课教书,却因讲不清数学题,被学生轰下讲台,母亲为她擦擦眼泪,安慰她说:"肚子里有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去做……"于是女孩外出打工,做过纺织工、会计、市场管理员、文秘等很多职业,但都半途而废,然而女孩每次沮丧地回来,母亲总安慰她,给予她信心,鼓励她整装再出发。最后,女孩成功了,名利双收,她问母亲,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母亲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试试瓜果,如果瓜果也不行,撒上一些荞麦,种子说不定就能够开花……一块地,总会有一种种子适合它!

第3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解决;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复习旧知时进行合作学习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重视由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因为不论新知识多么深奥,总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演化出来。因此,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运用同桌――二人小组来进行温故互查,在这两人学习小组中,一人担任小组长,一人担任组员,组员把上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述,小组长认真倾听,在复述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小组长及时订正,解决。

二、在重难点掌握时进行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要难易适度,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可操作性,让他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个好问题,创设一个好背景,让学生面临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如开放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操作性等任务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比如,在学习“平面镶嵌”这一节内容时,平面镶嵌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两种或多种正多边形的平面镶嵌是本节课的难点。开始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砖的铺设情况,总结出平面镶嵌的概念,在探究平面镶嵌的条件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个图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4)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以上问题如果单独完成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分工合作。首先通过小组之间动手操作、交流,得出自己组内的观点。 其次是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成果。在交流、汇报中擦出思维的火花。最终归纳总结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条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体现了有序性、互补性。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释放,思维进一步深化,各组不仅可以聆听其他组的发言,还可以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小组合作在认真聆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创新思维。

三、在解题方法多样时进行合作学习

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课堂上“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有探索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因而数学课要有探索活动,教师要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搭起讨论的舞台。 如:在初三的一次数学习题课上,有一例题: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o,BC=a,AB=b BD平分∠B交AC于D.则AD= 。

课堂上,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最后各个组汇报、交流,得出了如下解法:

解法一: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 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解法二:延长BA到F,使BF=BE,

连结DF。则ΔBDF≌ΔBDC。可得答案。

解法二::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E点。然后利用比例式可求出。

解法三:在BC上截取BE=BA,连结AE。然后运用ΔABC∽ΔEAC,即得答案。

解法四:延长CA,截取CF=BC。连结BF,可证∠F=∠FBC=72o,从而得ΔFAB∽ΔFBC。 解一下即得.

显然,如果单独一个学生要获得上述四种解题方法就要花许多时间,但如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

四、在深化拓展时进行合作学习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深化、拓展的内容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改编习题能使学生扩散思维,从学习的奴隶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时,可出示如下题目:当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k-5)=0没有实数根?学生经过思考后求出答案为“k>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做完后,每人根据原题至少改编一个题目进行交流。小组经过交流后得出:

甲组编出:“当k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三次式2x2-3x+(k-5)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乙组编出:“当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不等式2x2-3x+(k-5)>0的解集为一切实数?”

丙组编出:“当k为何值时,函数 y=2x2-3x+(k-5)与x轴没有交点?”

第4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矛盾。”确实,好奇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思考的兴趣,全在于老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例如,我在讲“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将一张纸条向学生展示,然后告诉学生那纸条的厚度是0.87mm,把纸条对折后,问学生:“对折32次之后厚度将是多少?”在学生做出各种估计之后,教师公布了令学生大吃一惊的答案:“这个厚度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并且告诉学生,“用即将学习的知识,可以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学习。

2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兴趣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处不用到数学。”产生了生物数学、气象数学、医学数学、数学天文学、数学力学等,甚至扩展到了语言、管理、法律、考古等方面,数学不仅帮助人们在经营竞争中获利,而且锻炼了人们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使人聪明的科学”、“数学是一种文化素质”等,足以看出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现阶段试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数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并且我们过去数学教学重视的是数学知识的传输,把数学看作一种“术”,一种工具,扼杀了许许多多原来喜欢数学的兴趣,造成了许多人不喜欢数学,以致数学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二次函数最大(小)值时,可设计一题“有一根长度一定的绳子怎样才能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又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组织学生利用自制平板仪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等等。从而让学生不仅认识到知识的作用,而且让学生觉的有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 鼓励一题多解,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鉴此,数学教学过程不能只靠记忆现成的、单一的数学结论和方法来完成,应注意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广开思路,求实创新,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具体到数学问题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例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28千米。用同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启发学生用所学的归一、倍比、分数、比例、方程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沟通联系,可以得出五种解法。通过多角度的探索、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探索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解题技巧,又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

4 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生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如果热爱学习,对数学知识本身发生了浓厚的直接兴趣,他们学习起来自然会有充沛的精力,而能自觉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争取优异成绩。数学的记忆量非常大,而且比较抽象,容易混淆,难于记忆。可利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决帮助学生记忆,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讲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时,自编口诀:“完全平方放中间,两倍乘积放中间。”讲三角形有关数据时,可利用口诀:“高外面内,2、3、4、6。”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可利用口诀:“大大取最大,小小取最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在讲授圆的辅助线添加法时,可利用口诀:“圆的辅助线,规律记心间:圆的弦和弦心距,亲密紧相连;两圆相交——要考虑公共的弦,两圆相切——公切线;圆与圆心相连,遇直径,想直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和魅力,要做到活而不乱,又要生情并茂,情理交融,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5 新设科目,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5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一、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现在的教师就是传统教育制度的产物。不少教师的观念中,学生依旧是知识的容器,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就是要听从教师的指导。这种观念强调教师权威性与支配性,学生只是处于接受与服从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也许在工作中是非常尽职的,但是他或她恰恰忘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些教师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很多方面驾轻就熟,不愿轻易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出现一个教案用许多年,出现了行为“惰性”。师者,学生之榜样。大家都知道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不然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都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学科教育现状下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异化为“填鸭式”的“满堂灌”、“满堂问”,即使有些教师能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也只是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现成答案,毫无讨论的余地。这成了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桎梏,在长期的求同思维学习中,老师的答案是唯一标准的,这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是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着别人的结论,却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在无奈的重复中,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对真理的热爱都渐渐变得黯淡了,又谈何创新呢?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上,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

1.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植的表现,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2.允许学生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二)巧设提问,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

1.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

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知识上都不会是一张白纸,在学生的信息库里已贮存了一些有关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原有的信息贮存,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增长点,增加知识的“存量”。这种信息的重组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丰富想象的提问,想中求“新”

想象是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最活跃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让学生反想,从而以反衬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出示两组题:①1÷0.2、12÷0.6;②10÷3、20.5÷0.6。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难”成“疑”,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科学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我们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不单单是他们的听课认真状况如何,回答问题准确率如何;更应当大力表扬那些突发奇想的同学,那些问题怪异的同学。评价是一个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也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判定。

表扬方法多样: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记得很流利”,“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很有创新精神”,“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我知道你会成功的”;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得惊讶、欣喜;还可以辅之于适当的小奖品。这些方法穿插揉合应用,效果将更显著。

总之,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时时提醒我们把学习的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思考机会,更多一些的活动空间,更多一些的表现机会,更多一些的创造信心,更多一些的成功体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第6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因此,课堂导入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利用超链接,化静为动,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容易被打开,课堂就似一片死水。但电子白板具有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广,优化了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进入教学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我通过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放映《冰河世纪》剪切后的动画片段。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课堂很快安静下来,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影片的情节中。只见一只小鸡用尖尖的嘴巴画了一个圆,学生在动画的引领下,初步感知了圆和如何画圆,唤醒了好奇心。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也告诉我们,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和“学习现实起点”,并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特别是,善于将“日常数学”用作学校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必要背景,唤醒学生对日常数学的记忆,并将之融化、提升到学校数学中来。

2.借助资源库,及时呈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电子白板的活动挂图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管是配套的图库,还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资源库,其中图片等资料都能随时调用,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教师准备好的程序里表演,而是真正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或困惑。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银行的储蓄纳税问题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如本金、利率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先将这些概念一一解释清楚。而我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从电子白板的图库中调出一张真实生活中的定期储蓄存款单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划出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有关名词术语,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学习资料,通过尝试自学、小组讨论来理解这些名词。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程度,激起了他们迫切需要理解这些新名词的愿望。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信息量的学习,同时学会了怎样筛选有用信息。

展现过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数学素有“训练思维体操”的美称。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有时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如今,电子白板技术已进入数学课堂,对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白板技术能超越时空领域。

1.活用复制、画画功能,展现过程,突出重点

课堂权力结构关系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会发生改变。它打破教师原有“知识权威”的绝对地位,学生由此从课堂舞台“客串”角色向学习主体地位转变。同时,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尝试改变传统的角色意识,寻找新的角色定位,担当起课堂活动导演与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电子白板提供了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资源间的交互平台,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一幅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组合图形根据需要进行复制,利用电子白板的画画功能,随意上台来分一分,从而能够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当所有的方法都呈现在电子白板上时,让学生上台来把这些图移一移、圈一圈,将这些方法分类。这时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出不管用多少种方法,其实质都是把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割或添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2.巧用拖曳、旋转功能,展现过程,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密铺》时,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之拖出一个个学过的平面图形。先由学生猜测哪些平面图形能密铺。为了验证猜测,教师可在电子白板的屏幕上实现图形的无限复制,然后让学生用电子笔通过拖曳、旋转,一个一个依次铺上去。让学生亲历图形的密铺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接下来判断哪些图形能进行密铺时就顺理成章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过程,数学学习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必然失败。黑板和实物投影虽然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而电子白板融合了黑板和实物投影的优点,突破了传统教学技术的局限,它的书写、画图、拖动、复制、旋转等功能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全面的交流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精心设计,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第7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一、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把枯燥乏味的材料变成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对《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出场的一段视频,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过程。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王熙凤相应的照片,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和照片加深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印象,进而分析和理解。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再以一段《聪明累》的歌曲视频来进一步渲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减轻了学生直接进入书本学习而难以理解的负担。

二、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在课堂之外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来获取学习知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体和互联网则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学习或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推进,自主学习方式更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进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例如教师把ipad的内容传到白板上,用ipad对所准备的语文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通过WPS将准备好的PPT讲义同步传到ipad上,用WPS的共享播放传屏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在课堂内容讲解结束后,再打开问卷星,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投射到白板上,学生们用自己手里的设备答题。通过学习问卷星的统计功能,再对学生薄弱的部分进行讲解。最后,再通过ClassDoJo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家长也可通过ClassDoJo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下课前,教师可将布置的作业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到有云的班级组中,并且通过班级QQ群通知大家。教师下班后可打开电脑,在四叶草云课堂中上传一些相关的微课及基础部分的讲解和拓展内容供学生们课后自由学习。这样,学生能有趣、轻松学习,教师和家长也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学习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构成的动态教材。通过互联网络,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书本知识,丰富了教育资源。

三、信息化教学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重述知识来强化学生的记忆。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只要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语文学科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获得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8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笔者运用电脑显示一个可爱的机器人,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

二、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探索欲望

多媒体技术有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学时,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猴子分月饼的情景,大猴分得四分之二,小猴分的二分之一,动画表演结束,画外音却留下一个问题:谁多呢?当然月饼是一样大,这个学生们看似非常熟悉而又简单的问题,却讲不清明确的道理,于是都兴致昂然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小学数学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

教授“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先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再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使学生思维得到不断深化,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就是用迁移的思想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去探究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不可能非常规范地、直截了当地从众多的三角形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即使探究成功,也并不一定能表达清楚,概括也不一定完善。如果老师在总结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把学生探究的方法或没有发现的方法一一演示给学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直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一个三角形能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样学生便一目了然,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五、利用多媒体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巧设应用情境。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笔者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课的图,在图的右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睡觉的图、起床的图、吃饭的图、出去玩的图、回家的图、看电视的图等,这些图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课件,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可以使学生参与、感受、理解数学规律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第9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的艺术性优势,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乐趣――志趣逐级发展。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学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发挥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1.用趣味性优势,创设问题情境,增添课堂魅力。

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教学媒体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学媒体使学生真正拥有发展他们想法的机会,使学生驰骋奔腾的思维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想象、表达能力、学习活动,变强迫性教学为诱导思维式教学,极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以直观、形象性优势,建立清晰表象,优化知识的形成过程。

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能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借深刻性优势,减缓思辨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三、智能交互优势,利于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