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育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第1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等措施.以期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理科学 实践教学 改革

1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内涵

地理实践性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地理活动课程、地理研究性课题以及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野外实习等通过实践方式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类课程.地理活动课程是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与学科课程相并列入高等院校课程计划,并以其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综合性、尊重学生主体及个性等特征,来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与缺陷.地理研究性课题是近年来地理实践教学中新增的内容,这类课题对学生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不是探究未知世界,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它主要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而不是获得研究的结果.

2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实践性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性教学指地理实验、实习、调查、考察等教学环节。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地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实践能力。如地理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的或熟悉仪器式的操作,在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等的测定,气象观测,河流流量的测量等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学生操作,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最终得到老师预期的结果。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沿途滔滔不绝地讲述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与植被等情况,学生则忙碌于记笔记,回去后整理笔记做出实习报告。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2.2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问题探究

高等院校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讲授,满堂灌的现象。围绕“讲义(教材)”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考“讲义(教材)”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还大量存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静态的识记,对于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探究现实社会中的环境、资源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则明显不强。因此,如何在理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现实问题,如何广泛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这是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3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改革措施探讨

3.1构建地理实践课程的完整体系

要促进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就要从整体上对一个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要使毕业生具备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就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这些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中,本文不作详细探讨。其次,一个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地理专业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现在的发展状况把课程分为三个大的模块―――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人文和经济地理学以及地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然后分别设置与各模块相关的实习和实验课程,再加上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师范类毕业生要参加的教育实习,构成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完整体系。

3.2修订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地理科学专业是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为土壤学、环境学课中的实验室教学实验,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地质学的野外实习,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的校外实习,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地理实习,GIS、遥感概论的软件实习,以及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校内校外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实习内容的安排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方式上由开始以老师指导为主到最后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主等。现代社会的地理教师需要具备强硬的业务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在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强师范生的交往沟通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

3.3搞好实习基地,创新管理体制

要搞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要及时完善地理实践课程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器材的数量和质量,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野外实习是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建设稳定的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有利于野外实习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效率的提高。另外,要创新实践课程的管理体制,使有限的时间和实习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提高实践课程的实施效率。

4结 语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密切关注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营造素质教育的环境以及创建学校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猛,单亦先,王绍兰,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5):126-128.

第2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规范;高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科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才培养模式几无变化。但目前面临新形势,其一,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师标准,赋予教师及教育新的内涵;其二,地理科学专业规范几经讨论已形成共识并试行,对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设置、专业素质、特色办学进行了规范;其三,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1,2]。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和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地方高师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剖析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地理科学专业人才职业关键能力、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办学等问题。

一、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通识教育与专业素能培养协调问题

通识教育是建立在各个知识大类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导的教育体系,在传统的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的教育思维中,忽视通识教育倾向明显。实际上,在信息爆炸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授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知识点固然重要,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和学校教学环境下,不可能完备地将所有地理教学与科研及管理可能用到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专业培养更应该突出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能培养,这正是通识教育致力达到的目标。因此,从培养方案制定出发,对地理科学类专业的通识教育和专业通识教育进行改革研究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

2.地理科学类专业平台课程优化问题

依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地理学类专业标准,许多学校设置了学科类平台课程,我校现有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两个专业,也初步建立起共同的平台基础课程,并作了教学内容规范。但按照新的专业规范,地理科学类四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有变化,而且该规范明确提出各类学校可以适当考虑特色而设置特色课程,同时我校原有平台课程设置本身也存在不足,平台课程比较少,而且课程名称、内容要求等差异大,因此,新的培养方案在平台课程、学分、学时及课程体系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3.课程体系及内容与专业规范要求的知识体系的契合问题

在已调研的国内高师地理科学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组织仍然存在随意和混乱现象[3-5],而且存在课程及课程内容相近、重叠明显,课程标准不明确、差异大或甚至没有,导致不同的教师对同课程的要求大相径庭。为了契合新颁布专业规范以知识领域和知识点为单元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课程体系在设置时就不能仅停留于按课程名称或传统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而应兼顾知识领域的配置与知识点的布局,从总体上协调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规范的知识体系,同时需要确立各课程的课程标准。

4.实践教学如何适应专业规范与职业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实现地理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6]。新的专业规范确定综合实践类课程为必修环节,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野外综合实习、科研和论文训练等,合计不少于20学分,其中毕业论文不少于12周,着重培养学生掌握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技术与技能、科学研究能力、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还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环节。这与目前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实践技能训练明显不足,培养的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也不强,因此,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是当务之急。

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关键能力

1.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面对专业规范、中学教师规范的新要求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西南地区的地方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单一化,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策略。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公民素养和健全身心素质,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既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又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与技巧,并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在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从事地理与资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和国土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报考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因此,基本要求是:学生通过四年学习,掌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具备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2.地理科学专业职业关键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部分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学科应用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应具备的职业关键能力有四方面:其一,地理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野外工作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的实践应用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越来越显现,地理学的独特的野外调研和综合分析方法是其他学科远不能及的,在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综合性难题时地理学独领;其二,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包括良好的自学习惯及能力、交流表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方法掌握和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第三,教师职业胜任能力,学生有较强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及教研的能力,这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学教师规范的要求,未来教师应该是教育家;第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包括具有一定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实验与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是着力点。

三、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

以地理科学专业规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目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等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职业胜任力等“三素能”提升为重点,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独立实践环节+教师教育课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着力于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培养要求多元化、分流培养突出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专业导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的改革,共设置165学分,必选修比例为74%、26%,理论与实践比例为72%、实践28%。

通识教育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知识体系,包括必修38.5学分、选修7学分。学科平台基础课程设置考虑地理科学专业类(包括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构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包括高等数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基础、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必修16.5学分、选修6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必修学分28.5,学科平台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符合教育部新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规定的核心课程要求,课程名称进一步规范。

专业方向实行分流培养,分别设置系列课程。分两个方向:一是学科应用方向,强调专业拓展、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二是学科教学方向,强调与基础教育结合、重教学教研能力培养。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优势,突出特色,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中学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实践创新和职业能力,两方向各设置30学分,学生选修22学分,为学生个性化与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如跟踪学科与专业发展前沿,增设自然地理进展、人文地理进展、地理信息科学进展、文献检索与科研论文写作、基础地理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名师讲座、地理研究性学习专题等学科发展前沿讲座或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前沿讲座,实践环节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方案重要的改革创新,详见下文,设置必修23.5学分、选修创新学分至少2学分,以前创新学分为任意选修,本方案要求选修2-5学分,创新学分获得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评定。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普通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礼仪与沟通、书写技术、微格教学等,必修15.5学分、选修4.5学分,同时增加实践课时,进一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

四、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施

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大类即课程实践(少于一周的课程实习、实验)、独立实践环节(教育实习、专业实习等)、第二课堂(系列课外活动)与第三课堂(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等)实践,三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创新实践。

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相关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全程式推进实践教学。第一学年以专业体验、认同与兴趣培养为主,包括第一学期专业基础实验实习,专业认同体验,第二学期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教育教学见习及训练并行;第二学年以专业学习深化及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第三、四学期加强专业实习、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科研实践训练;第三学年以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第五、六学期强化专业实习、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与检测、教育实习、科研创新实践;第四学年以创新创业实践与就业考研引导为主,第七、八学期专业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技能拓展训练、科研创新实践,见表1。

3.实践教学实施保障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采取了系列改革举措。第一,实行“5+1”和“16+2”排课制保障实践教学时间。“5+1”中的“1”即周六安排通识课程及相关实践教学,“16+2”即每个学期只安排16周课堂教学,余下2周用于安排部分专业实践环节;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和专业导师“双主体”作用,特别是强化专业导师制,保障实践教学实施主体责任制,有效推进实践教学;第三,加大开放办学力度,特别是教育见习、研习、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创新实践等环节与基础教育单位、科研单位、机关企事业深化合作,形成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力机制;第四,依托学校学院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科普基地、学生社团协会、国际地理节日(世界气象日、水日、地球日、人口日、减灾日、粮食日、环境日等)、实践实习基地等,深化第二、三课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职业胜任力;第五,推行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均由3位以上教师组成课程组,设课程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包括编制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实践基地建设等,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牡丹,肖自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新课题[J].改革与战略,2007,(2):139-141.

[2] 李俊峰,刘学梅.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中国地质教育,2008,(2):102-105.

[3] 田建文.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23-124.

[4] 管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5):420-424.

第3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方院校;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创业的转型阶段,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在此背景之下,地理科学专业也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艰巨任务。实践教学体系是地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科学教学实践体系的现状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该专业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环境监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建有登封嵩山、江苏南京、连云港、山东日照等多个野外实习基地;与商丘市气象台、商丘市污水处理厂等相关部门达成业务共建单位。在服务社会方面,学生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如开展商丘市刘口黄河故道实地调查、碧水蓝天小组三下乡活动、水木清华社会实践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豫东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历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应用型课程设置偏少,野外实习考核方式单一,针对地方需要的地理特色课程缺乏等。

三、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以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淡化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建立学生到企业、农村、社会等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线,以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为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最高效率的利用。

2.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实践教学,分流培养。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本着“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利用企业、地方、社会等开设第二课堂,通过“校―地”“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实施学程分段、学业分流,构建“师资型”“学术型”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培养一批能适应中原经济区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2)整合实验室资源,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省级“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核心,整合实验室资源,增设基础性实验课、专业性实验课、综合性实验课及设计性实验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专业共享实验室”的理念统筹建设实验室体系,如将城乡规划、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设立为专业共享实验室,并分步骤对以上实验室进行集中投入和建设,实现院内甚至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

(3)强化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地理科学专业教育一直具有开展野外实习的良好传统,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学科的野外实习教育,要求学生多接触自然与社会,全方位锻炼自身的能力。

(4)探索“产―学―研”培养方式,服务于地方经济。建立学生到企业、农村等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学习的有效机制,探索“产―学―研”办学的新方式。依托本专业点建立的省级“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校级“数字城市”“北斗测绘公司”等科技创新平台,瞄准豫东区域的环境演变、自然灾害与风险评估、经济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城市发展与规划等社会热点,凸显商丘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服务社会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第4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初高中 地理知识 衔接 融合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这充分体现了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致使许多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教师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与融合,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断层”的感受,以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知识不衔接的原因分析

1、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初中地理教材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知识体系。总体上多属于区域地理知识范畴。高中地理则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规律,最终实现人地和谐发展。初中、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知识侧重于从感性上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缺乏深度,广度,更缺乏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加之受中考指挥棒的指引,初中地理不受重视导致学生基础很差。而高中地理深度加深,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另外高中地理课程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很难适应地理课程的学习。

2、初高中课程改革的差异。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地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整个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发展也不均衡,教师满堂灌的陈旧单一的教法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便很难适应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走进高中相对死板低沉没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的转变。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1]。

3、中、高考的差异。中考和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在初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也都是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从量和质上都有很大欠缺。而高考则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命题由考察知识掌握逐渐向向考察能力转变,对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以前高很多[2]。因此,不少初中地理教师就很不负责任地偷懒,上课让学生画画重点,然后死记硬背。

例如,初中地理在学习地球大气运动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记住、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进入高中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初中学生平时也不好好学,根本不理解课本内容,考前突击背诵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达标过关,而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下加深,此时学生面临高考,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在地理学习中往往不得要领,无法适应,进而考试成绩很差,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深入分析地理教材,巧妙完成衔接。地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地理教材则是指教师认识地理教材的结构特点与教育功能的过程。这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能否认真深入分析教材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知识容量大,学习时间又很紧张,对于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识,不可能一点一滴花费大量时间去补充,所以就要求地理教师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用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适当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奇妙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时,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产生极光,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各样美丽的极光景观,学生看到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极光,肯定会产生很大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此问题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地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3、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不同,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大都是死记硬背,但是进入高中,这种方法显然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更不能应对三年以后的高考。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3]: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纳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能力。对于仍然死记硬背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⑵活学活用:要学会举一反三,把相类似的相关的问题归纳总结,争取做到会做一道题,就会做这样的一类型的题,对灵活运用的学生的就大力给予表扬;⑶强调预习,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也可把预习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弥补知识“断层”。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而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知识,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铺垫,从而解决知识上的“断层”,在学习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5、加强直观教学。高中地理的第一大部分内容是自然地理,刚开始就学习宇宙中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很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起来往往感到非常吃力。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和地球运动flas,并结合身边的实例,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如地球仪,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6、认真批改作业,以此反馈教学成效。批改作业要仔细、认真,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画图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与总结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更是我们如何将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部分在高中新课改中实践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更好的教好地理这门课程。高中地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跟上地理的学习节奏,有赖于我们地理老师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和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文科教育

2004(1):46~52

2 王大伦.新课改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9:12~25

第5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通过深入生产企业实际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完成的。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对所指导的学生逐一跟踪检查,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一般根据出勤情况、实习中的表现,最后上交实训报告或小论文判断,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

3“.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高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去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参加过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并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对案例的现实性缺乏把握,在指导实践实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训(财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筹划模拟实训、公司理财综合模拟)、ERP综合模拟实训及毕业论文四大块。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以现场形式进行的实习与实训,以财务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的模拟实训,以目标实现形式进行的毕业论文等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基础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校内基础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具体包括有: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初级会计课程结束后。实训内容有账户的设置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薄和基本的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有关企业基本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结束后2周时间。实训内容主要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衡量以及财务基本函数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利用电脑系统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财务计划模型设计、财务预测模型设计、财务分析模型设计等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财务分析实训。

安排在财务分析课程结束后或在课程中进行。分析内容有资产负债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表中的各项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用全面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能力的高低及企业发展前景,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4)财务信息系统操作实训。

安排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束后。通过本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并能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财务信息的录入、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报表编制等。

2.专业模拟实训。

(1)纳税筹划模拟实训。

安排在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本项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的全过程。站在纳税筹划师的角度,为指定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使学生对纳税筹划的全过程有亲身的感受和了解,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涉税事物的处理能力。

(2)公司理财实训。

公司理财实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分析、营运资金、利润分配、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并购与重组等内容。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理财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3)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

ERP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情景分析和决策判断于一体,实训的内容模拟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扮演一个财务管理师的角色,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判读与应用能力。

3.校外实习及毕业论文。

校外实习主要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巩固、深化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和技巧;以扩大视野、增强认识,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规定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结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探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社会调研和实践。

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可以加深理解有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财务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做法

1.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较强的运筹帷幄能力。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按照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自身规律,并根据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技能逐步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对实践成果的考评。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量的积累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及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既要有量化考核,如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字数,是否准时完成实践项目等;又要有质的考核,如实践内容的真实性、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考评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如可以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可采用以学生取得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及省级证书折算成学分,代替相关课程;也可采用现场演示、让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介绍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全面考查实践教学的情况。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或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

4.充分、恰当地利用案例教学。

第6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大量的实践工作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市场化运营环境中成长,促使他们把课堂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实践和课堂的交替式培养模式。(3)毕业论文耶鲁戏剧管理系的硕士毕业论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替代学术性论文。每个毕业生都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戏剧组织内部来完成一个真实戏剧院团的案例写作。案例研究的论文方式是耶鲁戏剧管理系实践教学的延伸。此方法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组织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下,考察一个戏剧组织的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思考不同方案的优劣,模拟作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做决策,从而学会构建一种思考方式,学会从具体的情况中抽象出总体的原则,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案例研究的论文方式还为戏剧学院积累了授课的良好素材。这些案例都存放于戏剧学院的数据库(KnowledgeBase)中,通过年复一年的积累,目前案例已达到了110个,解决了表演艺术组织案例短缺的问题。后来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这些真实戏剧组织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戏剧实践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模仿成功的经验,避免同样的失败,从而最终超越他们的学长。双学位耶鲁戏剧管理系充分利用耶鲁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耶鲁商学院联合,学生在被耶鲁商学院录取后,完成必要的学分后,就可以获得MFA和MBA两个学位。耶鲁商学院免除戏剧管理系学生的学费,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截止到2010年,已经有8个学生获得了双学位。由于MFA和MBA每个学位的含金量都很高,这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学费资助耶鲁是著名的私立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昂贵。对于耶鲁戏剧学院的学生而言,一年的学费及生活费总计约为42200—44200美元,其中学费26250美元,书费500—2600美元,生活费15350美元。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美国49%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0美元以下,家庭平均收入为45000美元左右。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费是一个非常重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耶鲁戏剧学院根据学生家庭情况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机会(WorkStudy)等等,确保每一个有资格入学的学生都能获得财政上的资助来完成学业。2011年,耶鲁戏剧学院给学生的资助达到600万美元,平均每个学生近30000美元。除此之外,耶鲁戏剧学院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机会,比如张贴演出宣传海报、搬运资料、做剧场服务等等,大部分的学生能通过这些工作机会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总体上看,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机会等,能覆盖学生89%的学费和生活支出,学生只需要负担6000元左右的助学贷款即可,这些助学贷款在学生毕业后6个月开始偿还,10年还清。5.学生就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专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耶鲁戏剧管理系毕业的学生在戏剧、表演艺术、传媒等行业里很有影响力,其毕业生遍布美国重要的演出组织、基金会、政府机构,如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BalletTheatre)、美国保留剧院(AmericanRepertoryTheatre)、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Opera)、卡内基音乐中心(CarnegieHall)、迪斯尼(Disney)、福特基金会(FordFoundation),美国演员工会(ActorsEquityAssociation)、全美艺术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fortheArts)、纽约艺术委员会(NYStateCouncilontheArts)、曼哈顿剧院俱乐部(ManhattanTheatreClub)、舒伯特集团(ShubertOrganization)、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等等。整体上看,耶鲁戏剧管理系约半数的毕业生在戏剧领域工作,四分之一在表演艺术、电视、电影相关部门工作,或从事教学工作,另外四分之一在表演艺术之外的行业工作。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各种组织的领导者,如总裁、副总裁、执行总监、管理总监等等。

耶鲁戏剧管理系教学和管理特点

1.以职业化教育为重点,专注戏剧管理实践耶鲁戏剧管理系在描述其戏剧教育的核心元素时说:“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职业化,而不是有关职业化”。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职业化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按照真正市场化的方式去实践,而不是在虚拟化的环境下学习。通过PWA、剧团实习、独立运营小剧场等不同类型的实践,学生全方位地熟悉了美国剧场的运作方式与合作方式,当其毕业后,完全可以直接面对专业戏剧演出的制作与管理过程。耶鲁戏剧管理系职业化教学还体现在教师的职业化上。与耶鲁大学其他学院不同,戏剧管理系教师主要由从业人员组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不要求学术背景。为了实现职业化教学,戏剧管理系大量聘请讲座老师。这些外聘老师在业内声名卓著,并广为尊重,很多教师在全国著名的戏剧院团及戏剧协会工作。目前戏剧管理系全职老师只有4人,3个外聘职工(承担一些管理工作如案例研究,学位评审,课程设计工作),有超过12个外聘讲座老师,任期1—3年,外聘教师教授的课程占总课程的40%。除了上课外,这些外请教师还会被邀请定期参加系里的各种会议,广泛参与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外聘教师体制对于耶鲁戏剧管理系至关重要,它使得管理决策多元化,集中了更多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对于课程的反应能很快的体现在课程中,使课程能跟上行业变化的步伐。除此之外,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还鼓励任课教师进行实践。一般情况下,耶鲁大学其他学科的教授如在校外进行兼职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是由于戏剧演出行业的特殊性,戏剧学院希望在校任教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与社会接轨,积极参与不同种类的演出,然后将其实践经验运用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为戏剧管理系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高质量的生源结合高强度的培养方案耶鲁大学一直奉行一个理念:优秀的学生是出色学校的保证。学生的质量是耶鲁戏剧管理专业最为看重的因素,因此每年在招生上会投入大量的精力。2010年,耶鲁戏剧管理系的申请人数为60人,招生人数7人,录取比例11%。比申请人数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申请学生的素质。据耶鲁官方统计,在以往的48名戏剧管理系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历,超过50%的学生本科毕业于排名前31的全国性大学或文理学院。超过50%的学生大学平均学分成绩3.6(总分4),GRE的平均词汇成绩90。总体来看,戏剧管理专业招收的学生的入学成绩在耶鲁研究生群体中名列前茅。这也是耶鲁戏剧管理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的坚实保证。即便如此,学生入校后,耶鲁还会采取严格的淘汰制,每年都有1到2个学生被淘汰,从而保证毕业学生的高质量。在拥有高质量生源的基础上,戏剧管理系课程和实践工作的强度非常高。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巨大的工作激情,知道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接受,什么时候能干得最好。在戏剧管理系,学生每周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中位数是70—80小时(美国人的平均周工作时间是40小时),大部分研究生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超过15小时。此外,课程的要求也很高,作业量和阅读量非常大,通常达到每门课每周50—100页左右的阅读量,一个学生如果一学期有4—5门课,则每周要读2—3本书,同时还有大量的课堂阐述、讨论、写作等等。这种高强度的培养方案通过设立高标准给学生一种压力,如果学生达到了52标准,就会设立一个更高的标准,学生要想完成这个更高标准就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循环的过程不断逼近学生的极限,从而促使学生学得更多。3.以学生为本,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在耶鲁戏剧管理系,教授是核心,而学生是生机所在。一切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以学生为中心来审视,都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依据。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课程进行修改和调整;为了便于学生参与PWA实践,所有课程都会在下午2点之前结束,下午3点到夜间11点学生参加PWA实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大量的师资配备,能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在细节上也会考虑得很周到,如学院提供最先进的电脑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让学生免费使用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耶鲁戏剧管理系制定了系统而详细的入学培训计划。在长达一周的入学培训中,由学院教学和行政各部门的人员轮流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内容包括耶鲁大学及其戏剧学院的历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奖学金和学位申请等方面的情况,教学楼、实习剧场、图书馆、生活设施的分布以及使用方法,甚至连如何解决生活与课业的冲突、哪里的饭菜可口等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细节问题也被涉及。耶鲁戏剧学院还非常重视信息化管理,几乎所有的日常工作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除了网上学生管理系统,成绩考核系统、评估系统、考勤系统、邮件系统外,每天还通过网络当天的演出排练情况和需要参与的人员,排练教室的使用情况、空余情况、预订情况。演出流程非常规范,各类手册齐全。4.重视校友在美国,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财力。像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大约只占学校运作经费收入26亿美元的11%(2010年数据)。大部分的运作资金来自耶鲁基金会(Endowment)和校友的捐款。作为耶鲁大学下属的职业学院,耶鲁戏剧学院年预算2300万美元,其中学费收入占21%,55%的资金来自戏剧学院基金,目前戏剧学院基金额有1.2亿美元。这么大量的基金投入,校友的捐助功不可没。从耶鲁戏剧学院第一个捐款人1949届毕业生劳伦斯•D.阿米克(LawrenceD.Amick)算起,至2011届毕业生布莱克•安东尼(BlakeAnthony),总计有近700名耶鲁毕业校友捐款。2012年,在校友的帮助下,罗比纳基金会(ROBINAFOUNDATION)捐给戏剧学院1800万美元用于资助新剧目和音乐剧创作。耶鲁之所以有众多校友捐款,是因为其非常重视学院文化建设,让校友有一种归属感,并相信学校有能力善用捐款。戏剧学院每年都会给校友寄信告知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让他们以各自的眼光来判断学校决策的可行性,并请他们慷慨捐助。同时也会定期给校友寄送院刊,让校友随时了解学院的最新发展状况、演出信息等,每期院刊都会附上所有校友捐款人的名字。从录取之日起,学院就会给学生建立一个邮箱,这个邮箱可以保留一生。除了捐款外,戏剧管理系通过聘任校友作为授课老师,让校友参政议政,对系里的各项改革与发展拥有发言权,加强了校友的责任感。同时校友也会大力支持学院的工作,如提供实习机会,推荐优秀的生源,帮助学生就业等等。每年秋天戏剧管理系都会通过邮件希望校友推荐合适的有领导潜力的学生人选。每年春天也会发邮件向校友推荐即将毕业的学生。总之,最优秀的学生—最优秀的老师—最好的课程—良好的工作和职业机会—行业中取得优秀成绩—推荐更优秀的学生。这个环形圈是耶鲁戏剧管理教育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其不断地根据行业变化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实现管理教学的成功。

戏剧管理教育的前途及思考

第7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 重庆 401331)

【摘 要】依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现行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重视和增加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增加基础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增加课程设置的分类方向。目的在于构建起符合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地理科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刘永林(1983.10—),男,博士,环境科学专业,讲师,从事地质环境方面的教学研究。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以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并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地理科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城市化、能源结构优化、国家安全等的需求和发展,社会一些部门对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也在变化[1-2]。要培养高素质的地理科学人才,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课程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目前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其发展有所帮助。

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即人才定位问题,其针对性决定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接纳程度。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现代公民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体魄;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既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具备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又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与技巧,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理学科人才。对于一个专业,其课程体系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构建。

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培养现代公民具有的基本人格素养和强健体魄;(2)培养现代公民基本地理素养;(3)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兴趣需要;(4)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5)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信息技术;(6)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

2 现行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问题

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置不能很好的符合现行社会的需要,课程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理论轻实践

地理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的科学,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应该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教育部现行规定的理科专业实践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5%。表1为部分师范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可知地理科学专业中实践课学分占总学分的6.4%~14.3%,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这样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地理科学专业的理学特点,也没有体现出地理科学实践性学科的优势[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物价的上涨,使部分高校面临实践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可能是高校转向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一个原因。另一原因,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大爆炸,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每学年的时间总数是固定的,那么高校不得不挤压一些课程的学时以扩充一些选修课而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1]。

2.2 课程结构失衡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地理科学专业也不例外。首先,地理科学在课程设计上偏重专业课,而较忽视基础课。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基础课程的学分数仅为13个,而基础课程为一门必修课高等数学和两门选修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地理学。这使得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比例严重失调。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物理和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目前有些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竟然没有与物理和化学相关的课程,这使得学生自学和应对今后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其次,基础课与地理学应紧密结合,不能仅仅学习物理而学习物理,也不能仅仅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应将基础课程与地理专业课程统一起来,但目前这种授课方式还处于实验和探讨阶段,因为这要求老师具有很好的基础课知识和地理专业课知识。

2.3 高中地理与大学地理课程不衔接

地理学在高中阶段被列入文科,而在大学阶段地理学属于理科,这使得高中地理课程与大学的地理专业不能较好的衔接。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理学思维能力,而高中阶段将地理列入文科,并且地理学课程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副课,使得高中生在无意识中忽视了地理学的重要性。也使得进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甚至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及其不重要的科学。

2.4 课程与课程之间交叉联系少

任何一个专业都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地理科学专业也不例外,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不能仅靠所教课的书本知识,而应该联系其它相关课程和扩展书本外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3 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考

针对以上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如下的改革,以使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能够更加适应现行社会对地理人才的要求。

3.1 增加实践课

地理科学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许多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地理实践教学,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4]。为能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地理学知识,地理科学专业应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加大实践课的学分比例,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野外地理工作方法方面的实习。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室内实验、野外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学实习,这些实践课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野外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3.2 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配置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对地理科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是地理教学方面的需求,国土部门、环境部门和规划等部门也开始需求地理科学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地理科学的学生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知识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基础课程,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但针对地理科学的学生授课时,需选用具有地理学特点的物理、化学教材,在授课中能较好的结合地理学专业讲授物理和化学等基础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地理科学人才的要求。

3.3 设置专业分类方向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设置地理学专业的分类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就设置了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资源环境方向、GIS方向和其它方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也会使学生更好的顺应自己的兴趣而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做了基础。

4 结论

大学是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养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的根本。课程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甚至关系到学科的发展。课程体系是否合理,我们必须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进行评价,并改革课程体系。地理科学是实践性很强,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因此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其特殊性,第一,应重视实践;第二,注意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交叉,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第三,应设置专业分类方向,以使学生能更好的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管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5):420-424.

[2]郭金铭,袁天凤.我国地理科学专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46-49.

[3]胡晓东.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92-95.

第8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媒体的应用来提高理解、迁移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如在学习“气体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教学中呈现的演示进行操作,让学生将保温瓶中装满热水,然后去打开保温瓶的瓶盖,这时学生会发现保温瓶的瓶盖很难打开,教师可问学生“为什么保温瓶的盖子不容易打开?”、“如何才能省时省力的打开盖子?”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进入气体性质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列举其它事例,如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现象,密封袋子会出现膨胀等现象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接。 

二、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动机 

合作探究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物理模拟实验,促进学生探究、发现物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原理,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大气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大气压的相关内容。上课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准备的水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将水杯的杯口盖住,然后将水杯倒立,让学生观察会产生何种现象,学生会发现水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水杯中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现象出现的原因;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马德保半球试验,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运用课件中图片、视频、声音等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再次感知、体验大气压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利用电子黑板,适应学生发展 

电子黑板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重要方式,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将物理教材中绘制、使用的各类图形转化为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声、色等优势将物理教学内容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促使静态的物理教学向动态、开放逐步转化,避免传统教学中板书、绘制图等方式浪费的时间,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在学习“晶体的熔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黑板呈现晶体与非晶体融化内容的相关演示,让学生通过晶体与非晶体融合具体过程的展示,理解晶体的融化过程,掌握融化与凝固的相关内容,利用形象、鲜明、生动的图像,满足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占优势的特点,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建议 

多媒体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不能为了多媒体的应用而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要依据三方面的特点来开展。首先,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生的认知发展仍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状态,教师要采取清晰、形象、鲜明、生动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其次,依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适切性;最后,依据教师的教学风格,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要依据教学风格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合理开发多媒体的作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促进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者之间形成统一体,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促进物理教学的形象化、情境化与合理化,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效地理解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解析物理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能力。 

第9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平台

引言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一直关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该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1,2]。它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3]。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4,5]。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博奥生物”)自2000年成立以来,着重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依靠自主创新,秉持信诺重礼,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高技术公司。我校与博奥生物的合作开始于2003年,2011年首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2016年续签实习基地协议,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校企双方深度探讨,发掘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规范、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平台、组建了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开放型共享机制,使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服务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与管理

(一)签订基地建立合作协议

双方本着友好相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合作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

(二)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校方参与教师定期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员工对接基地建设的各项作务,即基地建设中每项建设内容分别由校内专业教师与基地教师进行专项对接,以保证基地建设各项内容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的指导

在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阶段,组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实习教师队伍,具体负责专业实习指导,以及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校企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及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车间主任、指导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部分成绩的鉴定。

(四)基地运行的指导与管理

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或实习期间,基地必须对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发生伤亡事故。校内应教育、督促实习学生遵守培养基地的保密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并协助督促学生将属于基地或从基地借用的技术成果的资料介质一并归还基地。基地建设各小组的人员配备齐全,分工明确,职权清晰,互相配合,及时向学部及教务处上报实施性实习实训计划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案,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基地负责人对学生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打卡上下班或者进行签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能力系统化培养平台的搭建

(一)基础训练平台

本项目通过认知实习模块和职业岗位素养训练模块,使大学生对行业具有初步的认知。认知实习模块的主要作务包括通过本科大一新生的生物技术专业先导课,以讲座和参观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对生物技术产业具有良好的认知;职业岗位素养模块主要通过邀请实习基地专家为我校外聘教师,进行《生物技术前沿讲座》课程讲授,将生物技术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以为学生掌握行业动态以及未来实习就业情况打下基础。

(二)技能训练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主要通过课程实践模块及岗前技能集中训练模块加以实现。《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使用及维护》、《生物化学实验》以及《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上四门课程均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所进行的生物芯片科研及生产环节密切相关,在课程大纲的编写及修订过程中均结合了基地项目组成员的意见,且在授课过程中,基地新的研究成果将随时补充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岗前技能集中训练模块中,校企双方安排于学生通过对PCR、洁净室、超净工作台、扫描仪、生物芯片等实岗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的集中培训,使课堂相关理论技能在实岗中得到进一步的训练,该培训环节做为课堂内容的有利补充,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也为整学期训练及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三)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平台

该平台的建立主要针对大四本科生和大三专科生进行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专业实习模块为期四个月,时间为大四上学期。通过整学期的实习,深化巩固学生在校内所学到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实岗实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基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选拔优秀学生,同时也利于基地项目组成员更好地参与到前期基础训练平台和技能训练平台的建设中来,保持专业学生培养的良性循环发展。毕业实习模块在整学期实习之后进行,即大四下学期直至毕业结束。学生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就业后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且目前从往届学生调研情况而言,学生对于实习基地对个人发展方面相当肯定。该模块的训练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训练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依托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建设。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与人才培养基地相关的科研项目,同时鼓励基地项目组成员带领在校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工作之中,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目前已有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工作中,2016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葡萄糖醛酸苷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即为与基础项目组成员合作指导,其研究成果也可为基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校内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承担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培训,支持教师接受企业最新的实验技术学习,参加生物芯片新技术培训,学习生物芯片的压制技术以及快速核酸检测方法等最新前沿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将最新技术在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目前,校企双方师资培训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正在进一步探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如部分学校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项目建设,使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际了解企业需求,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最新技术提升理论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自我成长。

(二)基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基地配有基本稳定的项目组成员,同时也组成了学生在基地的教师指导团队。无论是在基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还是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中基地教师均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在行业一线,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宝贵的行业经验和行业前沿技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师的不足。在合作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生的交流,并进行《生物技术前沿讲座》和《生物技术导论课》部分课程的讲授,并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及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提供建设化建议。同时,很好地保证了大四整学期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基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该与该人才培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校企互利互惠

博奥生物自2011年以来扩建子公司,每年对于本专科生的需求较大,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且我校与博奥生物占有地理优势,博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校企之间车程仅十分钟,便于我校学生参与到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创新训练中来,完成能力的系统化培训。博奥生物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在本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即具有一定准备难度的实验如RNA提取实验可以在实习基地实验室内完成。博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五、学生安全

对于学生安全的问题,校方通过以下方面完成:首先学校在实习、参观前进行安全动员;第二,学生在整学期实习过程中,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定期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实习检查、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其在企业实习的安全,第三,学部组建了实习安全保障小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方在整学期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不仅对于学生进行技术、学术方面的指导,保障学生安全的完成实验实训环节,而且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学校安全保障小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六、开放性共享机制的建立

(一)平台构建可作为基地建设模板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平台构建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合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建立外校共享机制成为必要。为实现资源共享,在取得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基地的基础平台的行业认知模块已成功地应用于其他高校的的校企合作中,目前,基地已接待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此外,2015年7月,美国里维尔大学的生物技术本科生在暑假小学期期到博奥生物进行了参观学习,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扩大学生受益面,从而最终有利于生物技术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可为专业其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范本

经过多年建设及合作,该基地无论是各训练的构建还是教师的培养,均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深入参与到基地学习及工作中去,凸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辐射作用,这些经验均可以很好应用于其他基地的筛选、开拓及建设中,这也将对北京城市学院其它专业以及其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

七、学生的管理及评价规定

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校外合作基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参加合作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在合作基地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认真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学生因病或有重要事情须请假的要办理请假手续,请假1-2天的向班主任和实习单位负责人同时请假,之后再由班主任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时沟通后,方可准假。请假3天及其以上的要向合作基地、班主任同时请假,班主任需及时报给专业,经小组研究后,经学部主任批准。在合作基地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期间,要求认真总结记录实习实践情况及收获体验。留存在实习场所工作期间的相关照片,并可将实习收获以PPT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整学期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周记,要求每周真实地填写工作周记,工作周记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内容、主要收获(含搜集的主要资料、技能提高与体会等),遵守实习场所的劳动纪律、安全规范和出勤情况等;在整学期实习结束后,需要按要求撰写实习实践总结(格式内容等要求见相关文件),系统总结毕业实习的内容与主要收获,总结实习实践成果,同时按规定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必须有实践教学基地意见和公章,这将作为评选优秀毕业实习生的依据。学生在校外合作基地实习实践的考核成绩由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单位共同给定。其中在基础训练平台和技能训练平台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成绩主要包括参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关课堂的参与程度、学习学践活动的总结情况及相关收获(文本报告及相关PPT汇报)以及对相关实验技能的掌所握情况。在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平台(整学期实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成绩的给定由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评定成绩(占40%)和学生所在的教学单位的评定成绩(占60%)共同组成。其中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评定成绩(满分40分)=任务完成情况(20分)+学生出勤率(10分)+学生职业素养评价(10分);人才培养基地评价评定标准由人才培养基地的指导教师给出,可参考实习期间出勤情况、工作量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养、遵守纪律情况等方面。学生所在的教学单位评定成绩(满分60分)=实习实践总结及成果(30分)+实习实践周记及汇报(20分)+专业指导教师或学生管理教师(班主任)评分(10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管理教师(班主任)成绩评定标准:包括实习出勤情况、实习单位表现、返校情况等方面。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平台提高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提升了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开放型共享机制的建立使校企双方的合作提升到新的层次,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因此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切实立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巧玲,孙爱萍,谢永宪.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3:81-85.

[2]周竞学,杨昌勇,石秀丽.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16-19.

[3]杨沛,钟丽,牛爱芳.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应用文科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369-379.

[4]姚道如,杜兰萍,陈传胜.基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校企对接研究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13.